CN219098749U - 一种折返式双电极冷却管式臭氧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返式双电极冷却管式臭氧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98749U
CN219098749U CN202221257444.XU CN202221257444U CN219098749U CN 219098749 U CN219098749 U CN 219098749U CN 202221257444 U CN202221257444 U CN 202221257444U CN 219098749 U CN219098749 U CN 219098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inless steel
tube
air
ozone generator
oxy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5744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臧德业
王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zuper Jiangs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zuper Jiangs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zuper Jiangs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zuper Jiangs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5744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98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98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987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返式双电极冷却管式臭氧发生器,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不锈钢管、作为阳极的包裹在第一不锈钢管外管壁上的不锈钢丝网、用于阻挡放电的作为介电体的玻璃管以及作为阴极的第二不锈钢管;第一不锈钢管的一个管口为氧气进气口、另一个管口为氧气出气口,氧气出气口位于折返气室内,氧气进气口位于氧气气室内;在臭氧发生器罐体内壁上固定设有一对气水隔板,两气水隔板、臭氧发生器罐体内壁与第二不锈钢管之间的空间为冷却水循环空腔,臭氧发生器罐体设有位于两气水隔板之间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本实用新型将进气气流折返后进入电离室,实现在水冷却阴极时还能实现通过折返气流的方式同时对阳极不锈钢丝网气冷却。

Description

一种折返式双电极冷却管式臭氧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返式双电极冷却管式臭氧发生器。
背景技术
无论板式臭氧发生器还是管式臭氧发生器,他们的电极在电离氧分子时,只有小部分功率用于重组氧原子成为臭氧分子,而大部分转换成为热量,这些热量聚集在阴阳电极上,必须用冷却水或冷却气体将其带出臭氧发生器,否则,电离室内温度越高约不利于产生臭氧,直至根本产生不了臭氧,所以,散热效果优略直接影响到臭氧发生器的性能。
管式臭氧发生器的阴极浸泡在冷却水中,流动的冷却水将热量带走,所以阴极的冷却效果很好,但是,阳极是被悬空支撑的,不与其他的传热导体接触,所以,产生在阳极的热量只能靠辐射传导扩散,影响到臭氧产生的效率,是管式臭氧发生器的明显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折返式双电极冷却管式臭氧发生器,将进气气流折返后进入电离室,实现在水冷却阴极时还能实现通过折返气流的方式同时对阳极不锈钢丝网气冷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折返式双电极冷却管式臭氧发生器,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不锈钢管、作为阳极的包裹在第一不锈钢管外管壁上的不锈钢丝网、用于阻挡放电的作为介电体的玻璃管以及作为阴极的第二不锈钢管;
玻璃管的管内壁紧挨着不锈钢丝网设置,玻璃管的管外壁与第二不锈钢管的管内壁设有间距;
第二不锈钢管与玻璃管的靠近折返气室的环形端口为电离室进气口,第二不锈钢管与玻璃管的远离折返气室的环形端口为电离室出气口,电离室出气口位于臭氧气室内;
第一不锈钢管的一个管口为氧气进气口、另一个管口为氧气出气口,氧气出气口位于折返气室内,氧气进气口位于氧气气室内;
臭氧发生器中的氧气气室、臭氧气室、电离室与折返气室沿臭氧发生器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氧气气室与臭氧气室通过固定连接在臭氧发生器罐体内壁上的隔板隔开;臭氧气室与折返气室之间通过电离室相连通;
在臭氧发生器罐体内壁上固定设有一对气水隔板,两气水隔板、臭氧发生器罐体内壁与第二不锈钢管之间的空间为冷却水循环空腔,臭氧发生器罐体设有位于两气水隔板之间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第一不锈钢管作为阳极的支撑体(取代以往管式臭氧发生器中的玻璃棒作为阳极也即不锈钢丝网的支撑体),为了使得阳极与阻挡放电体(也即玻璃管)的内壁均匀接触,作为支撑体的第一不锈钢管不可省略;为了满足臭氧发生,必须设置放电间歇,所以玻璃管的管外壁与第二不锈钢管的管内壁之间必须设有间距。第二不锈钢管与玻璃管的靠近折返气室的环形端口(也即第二不锈钢管与玻璃管之间的缝隙的靠近折返气室的端口)为电离室进气口(也即折返气室的氧气进入电离室的进气口),第二不锈钢管与玻璃管的远离折返气室的环形端口为电离室出气口(也即折返气室的氧气进入电离室后最后被电离而成臭氧从电离室出气口流出)。电离室包括设置在内部的阳极和设置在阳极外的阴极;阴极为第二不锈钢管;进水口及出水口均与冷却水循环空腔相连通,进水口设置在臭氧发生器罐体下方,出水口设置在臭氧发生器罐体上方。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阳极为包裹在第一不锈钢管外管壁上的不锈钢丝网,第一不锈钢管的长度大于不锈钢丝网的长度;电离室的长度小于等于不锈钢丝网的长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二不锈钢管的两端固定连接在这一对气水隔板的板面上且气水隔板上设有与第二不锈钢管外管适配的圆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将进气气流折返后进入电离室,实现在水冷却阴极时还能实现通过折返气流的方式同时对阳极不锈钢丝网气冷却。
氧气从不锈钢管内通过,将阳极网的热量带走并折返进入放电缝隙,臭氧从缝隙的另一端排出,从臭氧出口排出;设计巧妙,将进气过程同时作为阳极冷却过程,通过延长进气过程,然后折返的方式实现阳极冷却。
本冷却结构为管式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发生管中的阳极冷却结构,将原本管式臭氧发生器中的作为阳极(也即不锈钢丝网)的支撑体(也即玻璃棒)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不锈钢管替代,便于氧气先从阳极内部进入,以实现氧气进气的同时还对阳极进行吹气冷却,而其出气口也即第一不锈钢管的另一管口为氧气出气口且氧气出气口位于折返气室内,而臭氧发生器中的氧气气室、臭氧气室、电离室与折返气室沿臭氧发生器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氧气气室与臭氧气室通过固定连接在臭氧发生器罐体内壁上的隔板隔开;臭氧气室与折返气室之间通过电离室相连通,所以从第一不锈钢管的氧气出气口流出的氧气折返到达电离室,从电离室的一端到达另一端后完成氧气的臭氧化,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将进气过程同时作为阳极冷却过程,通过延长进气过程,然后折返的方式实现阳极冷却,折返后进行与之前相同的过程(也即电离过程)实现氧气的臭氧化。
实现对臭氧发生器阳极和阴极的同时冷却,通过进气吹气冷却阳极和冷却水循环对阴极冷却的方式加大了冷却效果。
气水隔板上的圆孔与第二不锈钢管外管适配,这样圆孔的尺寸大于第二不锈钢管的内管管径,便于氧气折返后进入电离室以及经电离后形成的臭氧从电离室离开。气水隔板、罐体内壁和第二不锈钢管外的密闭空间构成冷却水循环空腔,使得冷却水循环时不会进入到电极内,不影响设备运行,也不影响氧气气流及臭氧气流的正常流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原理图;
图3是图1中气水隔板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折返式双电极冷却管式臭氧发生器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原理示意图。
图中:1、第一不锈钢管;2、氧气进气口;3、氧气出气口;4、折返气室;5、氧气气室;6、臭氧气室;7、电离室;8、氧气臭氧隔板;9、不锈钢丝网;10、冷却水循环空腔;11、第二不锈钢管;12、进水口;13、出水口;14、气水隔板;15、折流板;16、玻璃管;17、玻璃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现有技术如图1、图3所示,管式臭氧发生器由主罐体、端盖、气水隔板14、折流板15(用于对冷却水折流以便更充分接触第二不锈钢管)、阴极也即第二不锈钢管11、置于阴极也即第二不锈钢管11内的阻挡放电玻璃管16、玻璃管内支撑不锈钢阳极的玻璃棒17和充当阳极的不锈钢丝网9。由原理图--图2可知,传统的管式臭氧发生器的阴极不锈钢管浸泡在冷却水中,散热良好,但是,包裹在支撑玻璃管上的阳极不锈钢网没有散热措施,只能依靠辐射散热,导致温度高严重影响到臭氧产生效率。
如图4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折返式双电极冷却管式臭氧发生器,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不锈钢管1、作为阳极的包裹在第一不锈钢管1外管壁上的不锈钢丝网9、用于阻挡放电的作为介电体的玻璃管16以及作为阴极的第二不锈钢管11;玻璃管16的管内壁紧挨着不锈钢丝网9设置,玻璃管16的管外壁与第二不锈钢管11的管内壁设有间距;第二不锈钢管11与玻璃管16的靠近折返气室4的环形端口为电离室7进气口,第二不锈钢管11与玻璃管16的远离折返气室4的环形端口为电离室7出气口,电离室7出气口位于臭氧气室6内;第一不锈钢管1的一个管口为氧气进气口2、另一个管口为氧气出气口3,氧气出气口3位于折返气室4内,氧气进气口2位于氧气气室5内;臭氧发生器中的氧气气室5、臭氧气室6、电离室7与折返气室4沿臭氧发生器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氧气气室5与臭氧气室6通过固定连接在臭氧发生器罐体内壁上的隔板隔开;臭氧气室6与折返气室4之间通过电离室7相连通;在臭氧发生器罐体内壁上固定设有一对气水隔板14,两气水隔板14、臭氧发生器罐体内壁与第二不锈钢管11之间的空间为冷却水循环空腔10,臭氧发生器罐体设有位于两气水隔板14之间的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氧气气室5与臭氧气室6通过固定连接在臭氧发生器罐体内壁上的隔板(命名为氧气臭氧隔板8)隔开;阳极为包裹在第一不锈钢管1外管壁上的不锈钢丝网9,第一不锈钢管1的长度大于不锈钢丝网9的长度;电离室7的长度小于等于不锈钢丝网9的长度。第二不锈钢管11的两端固定连接在这一对气水隔板14的板面上且气水隔板14上设有与第二不锈钢管11外管适配的圆孔。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折返式双电极冷却管式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不锈钢管、作为阳极的包裹在第一不锈钢管外管壁上的不锈钢丝网、用于阻挡放电的作为介电体的玻璃管以及作为阴极的第二不锈钢管;
玻璃管的管内壁紧挨着不锈钢丝网设置,玻璃管的管外壁与第二不锈钢管的管内壁设有间距;
第二不锈钢管与玻璃管的靠近折返气室的环形端口为电离室进气口,第二不锈钢管与玻璃管的远离折返气室的环形端口为电离室出气口,电离室出气口位于臭氧气室内;
第一不锈钢管的一个管口为氧气进气口、另一个管口为氧气出气口,氧气出气口位于折返气室内,氧气进气口位于氧气气室内;
臭氧发生器中的氧气气室、臭氧气室、电离室与折返气室沿臭氧发生器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氧气气室与臭氧气室通过固定连接在臭氧发生器罐体内壁上的隔板隔开;臭氧气室与折返气室之间通过电离室相连通;
在臭氧发生器罐体内壁上固定设有一对气水隔板,两气水隔板、臭氧发生器罐体内壁与第二不锈钢管之间的空间为冷却水循环空腔,臭氧发生器罐体设有位于两气水隔板之间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返式双电极冷却管式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为包裹在第一不锈钢管外管壁上的不锈钢丝网,第一不锈钢管的长度大于不锈钢丝网的长度;电离室的长度小于等于不锈钢丝网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返式双电极冷却管式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不锈钢管的两端固定连接在这一对气水隔板的板面上且气水隔板上设有与第二不锈钢管外管适配的圆孔。
CN202221257444.XU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折返式双电极冷却管式臭氧发生器 Active CN219098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57444.XU CN219098749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折返式双电极冷却管式臭氧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57444.XU CN219098749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折返式双电极冷却管式臭氧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98749U true CN219098749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56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57444.XU Active CN219098749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折返式双电极冷却管式臭氧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987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51652A (zh) 一种双气隙臭氧发生装置
CN219098749U (zh) 一种折返式双电极冷却管式臭氧发生器
CN218951015U (zh) 一种臭氧发生器冷却结构
WO2019161614A1 (zh) 一种臭氧发生装置
CN211169848U (zh) 一种玻璃管臭氧发生单元
CN216997674U (zh) 一种便携式臭氧发生装置
CN210313539U (zh) 水线杀菌清洗一体机用臭氧发生器
CN102530878A (zh) 水导体串联双冷却臭氧放电室
CN214315714U (zh) 气体冷却热等离子体高效电弧发生装置、废气处理设备
CN212532302U (zh) 臭氧发生器
CN209819889U (zh) 一种安全紧凑型加热装置
CN2926186Y (zh) 一种双冷臭氧放电管
CN206359246U (zh) 一种水冷式管式臭氧发生器
CN204737726U (zh) 水冷却多管式组合放电极臭氧发生装置
CN2744666Y (zh) 新型臭氧放电管
JP2002087804A (ja) オゾン発生装置
CN205398116U (zh) 一种臭氧发生器
WO2024087365A1 (zh) 一种基于氨气燃烧的热水加热炉
CN209835634U (zh) 内放式臭氧集气管
CN216755947U (zh) 一种螺旋气路式介质阻挡放电装置
CN112320765B (zh) 复合高压电极及双电极冷却臭氧发生器
CN209782587U (zh) 一种节能环保蒸汽发生设备
CN2477607Y (zh) 高效绕线式臭氧发生器
CN211078469U (zh) 一种散热迅速的小体积臭氧发生管
CN202322377U (zh) 水导体串联双冷却臭氧放电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