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96825U - 车身前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身前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96825U
CN219096825U CN202222909921.2U CN202222909921U CN219096825U CN 219096825 U CN219096825 U CN 219096825U CN 202222909921 U CN202222909921 U CN 202222909921U CN 219096825 U CN219096825 U CN 2190968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longitudinal beam
firewall
reinforcing plat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0992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林
岳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0992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968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968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968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车身前部结构包括:防火墙;车身纵梁,车身纵梁包括沿防火墙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车身纵梁和第二车身纵梁,第一车身纵梁和第二车身纵梁均与防火墙连接;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的一端与防火墙连接,第一加强板的另一端与第一车身纵梁连接;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的一端与防火墙连接,第二加强板的另一端与第二车身纵梁连接;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的形状不同。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火墙的振动响应灵敏度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车身前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身防火墙主要作用为隔断驾驶舱与机舱之间空间结构,并对机舱内动力总成产生热量、噪声振动能量进行衰减,同时车身防火墙安装有各种管路、线路等结构。车身防火墙对机舱振动、噪声的阻断能力及对其上安装管路、线路振动能量的衰减能力影响着整车的NVH性能。现有技术中的防火墙板结构简单、强度低,同时具有较高的振动和噪声灵敏度。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火墙的振动响应灵敏度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包括:防火墙;车身纵梁,车身纵梁包括沿防火墙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车身纵梁和第二车身纵梁,第一车身纵梁和第二车身纵梁均与防火墙连接;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的一端与防火墙连接,第一加强板的另一端与第一车身纵梁连接;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的一端与防火墙连接,第二加强板的另一端与第二车身纵梁连接;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的形状不同。
进一步地,防火墙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加强纵梁和第二加强纵梁,第一加强纵梁和第二加强纵梁均沿防火墙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防火墙在第一加强纵梁与距离该第一加强纵梁最近的A柱之间形成第一防火墙段,第一防火墙段的长度为L1,防火墙在第二加强纵梁与距离该第二加强纵梁最近的A柱之间形成第二防火墙段,第二防火墙段的长度为L2,防火墙在第一加强纵梁和第二加强纵梁之间形成第三防火墙段,第三防火墙段的长度为L3,其中,L1、L2和L3的值均不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段,第一加强板段的第一端与第一加强纵梁连接,第一加强板段的第二端远离第一加强纵梁延伸设置并与车辆的减震塔连接;第二加强板段,第二加强板段的第一端与防火墙连接,第一加强板段的第二端与车辆的减震塔、第一车身纵梁连接,第二加强板段的顶部与第一加强板段的底部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加强板包括:第三加强板段,第三加强板段的第一端与防火墙连接并与第二加强纵梁相邻设置,第三加强板段的第二端远离第二加强纵梁延伸设置;第四加强板段,第四加强板段的第一端与防火墙连接,第一加强板段的第二端与车辆的减震塔、第二车身纵梁连接,第四加强板段的顶部与第三加强板段的底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板段和第二加强板段一体成型地设置,和/或,第三加强板段和第四加强板段一体成型地设置。
进一步地,车身前部结构还包括设置于防火墙两侧的翼子板,位于第一车身纵梁一侧的翼子板、防火墙、第一车身纵梁和位于第一车身纵梁一侧的减震塔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空间,第一安装空间内设置有第三加强板,第三加强板为四边形结构,第三加强板的边缘分别与防火墙、第一车身纵梁、减震塔、翼子板连接。
进一步地,位于第二车身纵梁一侧的翼子板、防火墙、第二车身纵梁和位于第二车身纵梁一侧的减震塔之间形成第二安装空间,第二安装空间内设置有第四加强板,第四加强板为四边形结构,第四加强板的边缘分别与防火墙、第二车身纵梁、减震塔、翼子板连接。
进一步地,第三加强板和第四加强板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防火墙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一车身纵梁、第二车身纵梁中的其中一个连接;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具有预设夹角地设置,第二连接部分别与翼子板、减震塔连接。
进一步地,防火墙的顶部与车辆的风挡横梁连接,防火墙的底部设置有加强横梁,加强横梁沿防火墙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一加强纵梁的两端分别与风挡横梁和加强横梁连接,第二加强纵梁的两端分别与风挡横梁和加强横梁连接,第一加强纵梁、第二加强纵梁、加强横梁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凹槽,凹槽与防火墙的表面配合形成空腔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前部结构,车身前部结构为上述的车身前部结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防火墙与车身纵梁之间设置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有效地利用车身纵梁的强度对防火墙进行加强,提升防火墙受到振动、噪声等激励能量后的衰减能力,降低其振动噪声灵敏度,有效阻断动力总成及防火墙上安装的各类管路所产生的振动和噪声。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火墙的振动响应灵敏度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前部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前部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前部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加强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加强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加强板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加强板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防火墙;11、第一加强纵梁;12、第二加强纵梁;13、第一防火墙段;14、第二防火墙段;15、第三防火墙段;
20、车身纵梁;21、第一车身纵梁;22、第二车身纵梁;
30、第一加强板;31、第一加强板段;32、第二加强板段;
40、第二加强板;41、第三加强板段;42、第四加强板段;
50、减震塔;60、翼子板;70、第三加强板;71、第一连接部;72、第二连接部;80、第四加强板;90、风挡横梁;100、加强横梁;110、第五加强板;111、第一面板;112、第二面板;113、第三面板;114、第四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结合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前部结构。
如图1示出了车身前部结构的整体装配图。车身前部结构包括:防火墙10;车身纵梁20,车身纵梁20包括沿防火墙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车身纵梁21和第二车身纵梁22,第一车身纵梁21和第二车身纵梁22均与防火墙10连接;第一加强板30,第一加强板30的一端与防火墙10连接,第一加强板30的另一端与第一车身纵梁21连接;第二加强板40,第二加强板40的一端与防火墙10连接,第二加强板40的另一端与第二车身纵梁22连接;第一加强板30与第二加强板40的形状不同。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防火墙10与车身纵梁20之间设置第一加强板30和第二加强板40,有效地对防火墙10进行加强,提升防火墙受到振动、噪声等激励能量后的衰减能力,降低其振动噪声灵敏度,有效阻断动力总成及防火墙上安装的各类管路所产生的振动和噪声。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一加强板30和第二加强板40的形状不同设置,使得防火墙10长度方向上的两侧与对应的车身纵梁20之间的连接面积、连接强度均不同,进而使得两者具有不同的振动频率,实现避频效果。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火墙的振动及噪声灵敏度高的问题,为车辆内部形成安静、舒适的驾乘空间做好结构支撑。实际上,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板30和第二加强板40来提升防火墙10与车身纵梁20之间的连接面积,可有效借用车身纵梁20的强度提高防火墙10的强度,进而达到减震和降噪的技术效果。如图1中示出的F1方向即为防火墙10的长度方向,图1中示出的F2方向即为防火墙10的宽度方向。
具体地,第一加强板30与第二加强板40的结构不同地设置。采用上述设置,实现了车辆两侧防火墙10与车身纵梁20之间的连接面积和强度差异,有效避免两侧共振,降低振动响应。
如图1所示,防火墙10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加强纵梁11和第二加强纵梁12,第一加强纵梁11和第二加强纵梁12均沿防火墙10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防火墙10在第一加强纵梁11与距离该第一加强纵梁11最近的A柱之间形成第一防火墙段13,第一防火墙段13的长度为L1,防火墙10在第二加强纵梁12与距离该第二加强纵梁12最近的A柱之间形成第二防火墙段14,第二防火墙段14的长度为L2,防火墙10在第一加强纵梁11和第二加强纵梁12之间形成第三防火墙段15,第三防火墙段15的长度为L3,其中,L1、L2和L3的值均不相同。
第一加强纵梁11和第二加强纵梁12将防火墙10分隔为三个较小的且具有不同宽度的防火墙段,各防火墙段之间的固有频率不同,由于防火墙10为钣金件,因此能够有效防止防火墙10各处共振,进而达到将各防火墙段的振动频率错开的目的,减小车辆运行过程中防火墙10自身产生振动与噪音。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394mm≤L1≤404mm,410mm≤L2≤420mm,598mm≤L3≤608mm。这样设置可在充分保证防火墙10的减振降噪效果的同时,充分利用车辆前部空间,防止与车辆的其它部件发生机械干涉。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0.5≤L1/L3≤0.7,0.5≤L2/L3≤0.7。第一加强纵梁11、第二加强纵梁12均采用如图1示出的三角形结构,增加其与防火墙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4所示,第一加强板30包括第一加强板段31、第二加强板段32。第一加强板段31的第一端与第一加强纵梁11连接,第一加强板段31的第二端远离第一加强纵梁11延伸设置并与车辆的减震塔50连接。第二加强板段32的第一端与防火墙10连接,第一加强板段31的第二端与车辆的减震塔50、第一车身纵梁21连接。第二加强板段32的顶部与第一加强板段31的底部连接。通过第一加强板段31、第二加强板段32共同组成的第一加强板30对第一加强纵梁11和防火墙10进行连接,可有效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面积和连接强度,避免采用单一板件进行连接所产生的强度、刚度不足的问题。第一加强板30同时可将减震塔50与防火墙10连接,进一步提升防火墙10的强度。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加强板段31包括第一面板111和第二面板112,第一面板111所在的平面与防火墙10所在平面垂直,第二面板112所在的平面与防火墙10所在平面平行,第一面板111、第二面板112之间形成直角地设置。第二加强板段32包括第三面板113和第四面板114。第三面板113所在的平面同时与第一面板111、第二面板112垂直,且与车辆的底盘平面平行。第四面板114与第一面板111平行设置。第一加强板30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台阶形结构。如图4中示出的F3方向即为竖直向上(或沿防火墙10的高度方向向上)。图4中示出的F4方向即为竖直向下(或防火墙10的高度方向向下)。图4中示出的F5方向即为水平向右方向(或防火墙10的长度方向向右)。因此如图4所示,第一加强板30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呈现为顺时针旋转90度的“Z”字形状。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第一加强板30自身的强度和刚度,另一方面可在多个方向对防火墙10和第一加强纵梁11进行加强连接,提高车身前部结构的整体强度。
如图6所示,第二加强板40包括第三加强板段41、第四加强板段42。第三加强板段41的第一端与防火墙10连接并与第二加强纵梁12相邻设置。第三加强板段41的第二端远离第二加强纵梁12延伸设置。第四加强板段42的第一端与防火墙10连接,第一加强板段31的第二端与车辆的减震塔50、第二车身纵梁22连接。第四加强板段42的顶部与第三加强板段41的底部连接。第四加强板段42可有效利用减震塔50和第二车身纵梁22的强度对第二加强板40进行加强。第二加强板40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截面为直线形结构。
可选地,第一加强板段31和第二加强板段32一体成型地设置。第三加强板段41和第四加强板段42一体成型地设置。第一加强板段31和第二加强板段32之间可以也可以通过螺栓或铆钉进行连接。第三加强板段41和第四加强板段42之间可以也可以通过螺栓或铆钉进行连接。
如图1和图7所示,车身前部结构还包括设置于防火墙10两侧的翼子板60。位于第一车身纵梁21一侧的翼子板60、防火墙10、第一车身纵梁21和位于第一车身纵梁21一侧的减震塔50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空间。第一安装空间内设置有第三加强板70。第三加强板70为四边形结构。第三加强板70的边缘分别与防火墙10、第一车身纵梁21、减震塔50、翼子板60连接。第三加强板70将防火墙10、第一车身纵梁21、位于第一车身纵梁21一侧的减震塔50、位于第一车身纵梁21一侧的翼子板60连接在一起形成闭合环状结构,可有效借助各部件的强度提升防火墙10一侧的结构强度,降低防火墙10的振动响应灵敏度。需要说明的是,防火墙10可以包括前围总成的其他部件,例如前围板。
进一步地,位于第二车身纵梁22一侧的翼子板60、防火墙10、第二车身纵梁22和位于第二车身纵梁22一侧的减震塔50之间形成第二安装空间。第二安装空间内设置有第四加强板80。第四加强板80为四边形结构。第四加强板80的边缘分别与防火墙10、第二车身纵梁22、减震塔50、翼子板60连接。第四加强板80将防火墙10、第二车身纵梁22、位于第二车身纵梁22一侧的减震塔50、位于第二车身纵梁22一侧的翼子板60连接在一起形成闭合环状结构,可有效借助各部件的强度提升防火墙10一侧的结构强度,降低防火墙10的振动响应灵敏度。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加强板80、第三加强板70上可设置波浪形加强筋,可有效提高其强度和刚度。
如图7所示,第三加强板70和第四加强板8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连接部71、第二连接部72。第一连接部71与防火墙10连接。第一连接部71与第一车身纵梁21、第二车身纵梁22中的其中一个连接。第二连接部72与第一连接部71连接。第二连接部72与第一连接部71之间具有预设夹角地设置。第二连接部72分别与翼子板60、减震塔50连接。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三加强板70和第四加强板80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弯折式结构,可显著提高其结构稳定性,提高抵御瞬时冲击的能力。
具体地,防火墙10的顶部与车辆的风挡横梁90连接。防火墙10的底部设置有加强横梁100。加强横梁100沿防火墙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一加强纵梁11的两端分别与风挡横梁90和加强横梁100连接。第二加强纵梁12的两端分别与风挡横梁90和加强横梁100连接。第一加强纵梁11、第二加强纵梁12、加强横梁100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造型凹槽,造型凹槽与防火墙10的表面配合形成空腔结构。加强横梁100位于防火墙10的底部,配合第一加强纵梁11和第二加强纵梁12,可对防火墙10实现全方位的强度加强.加强横梁100为弧形结构,加强横梁100的弧形凸起朝向风挡横梁90设置。通过设置空腔结构可有效减少噪音和振动的传递。可选地,空腔结构内设置有隔音材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71与加强横梁100连接。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高了第一连接部71与防火墙10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避免将第一连接部71与防火墙10强度薄弱处连接导致的连接失效问题。将第一连接部71与加强横梁100连接,可使空腔结构对第一连接部71传导的部分振动和噪音进行吸收,确保驾驶室内的人员具有平稳、安静的乘坐体验。
加强横梁100包括沿防火墙1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三个连接横梁段。任意相邻的连接横梁段的连接处形成安装位置。安装位置为两个。两个安装位置分别用于与第一加强纵梁11、第二加强纵梁12连接。加强横梁100采用分体式设计,可使得加强横梁100的各横梁段之间具有较高的弯扭刚度,防止加强横梁100的刚度较低影响防火墙10的结构强度。加强横梁100的两端延伸至车辆的两侧A柱连接,可借用A柱强度进一步提升自身强度。优选地,加强横梁100的长度为106mm,宽度为43mm。
如图1所示,第一车身纵梁21、第二车身纵梁22之间设置有第五加强板110。第五加强板110高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风挡横梁90和加强横梁100连接。第五加强板110能够有效提高防火墙10结构薄弱处的强度,进而提高防火墙10整体的强度。优选地,第五加强板110的厚度为1mm,长度为286mm,宽度为83mm。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对车身前部结构进行创新设计,有效提升了防火墙钣金的强度,降低防火墙10自身的振动响应灵敏度。通过在防火墙10中间薄弱位置设计第五加强板110,进一步提升了防火墙10结构整体强度。为进一步提升防火墙10的结构强度,通过在机舱纵梁(第一车身纵梁21、第二车身纵梁22)上设计加强板(第一加强板30、第二加强板40),将防火墙钣金、机舱纵梁、前减震器塔座(分布于车身前部结构的两侧)连接在一起,借用机舱纵梁、前减震器塔座强度提升防火墙结构强度,降低防火墙10振动及噪声响应灵敏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前部结构,所述车身前部结构为上述实施例中的车身前部结构。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火墙(10);
车身纵梁(20),所述车身纵梁(20)包括沿所述防火墙(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车身纵梁(21)和第二车身纵梁(22),所述第一车身纵梁(21)和所述第二车身纵梁(22)均与所述防火墙(10)连接;
第一加强板(30),所述第一加强板(30)的一端与所述防火墙(10)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3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车身纵梁(21)连接;
第二加强板(40),所述第二加强板(40)的一端与所述防火墙(10)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4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车身纵梁(22)连接;
所述第一加强板(30)与所述第二加强板(40)的形状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墙(10)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加强纵梁(11)和第二加强纵梁(12),所述第一加强纵梁(11)和所述第二加强纵梁(12)均沿所述防火墙(10)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防火墙(10)在所述第一加强纵梁(11)与距离该第一加强纵梁(11)最近的A柱之间形成第一防火墙段(13),所述第一防火墙段(13)的长度为L1,所述防火墙(10)在所述第二加强纵梁(12)与距离该第二加强纵梁(12)最近的A柱之间形成第二防火墙段(14),所述第二防火墙段(14)的长度为L2,所述防火墙(10)在所述第一加强纵梁(11)和所述第二加强纵梁(12)之间形成第三防火墙段(15),所述第三防火墙段(15)的长度为L3,其中,L1、L2和L3的值均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30)包括:
第一加强板段(31),所述第一加强板段(3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纵梁(11)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段(31)的第二端远离所述第一加强纵梁(11)延伸设置并与车辆的减震塔(50)连接;
第二加强板段(32),所述第二加强板段(32)的第一端与所述防火墙(10)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段(31)的第二端与所述车辆的减震塔(50)、所述第一车身纵梁(21)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段(32)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加强板段(31)的底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40)包括:
第三加强板段(41),所述第三加强板段(41)的第一端与所述防火墙(10)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加强纵梁(12)相邻设置,所述第三加强板段(41)的第二端远离所述第二加强纵梁(12)延伸设置;
第四加强板段(42),所述第四加强板段(42)的第一端与所述防火墙(10)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段(31)的第二端与所述车辆的减震塔(50)、所述第二车身纵梁(22)连接,所述第四加强板段(42)的顶部与所述第三加强板段(41)的底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段(31)和所述第二加强板段(32)一体成型地设置,和/或,所述第三加强板段(41)和所述第四加强板段(42)一体成型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前部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防火墙(10)两侧的翼子板(60),位于所述第一车身纵梁(21)一侧的所述翼子板(60)、所述防火墙(10)、所述第一车身纵梁(21)和位于所述第一车身纵梁(21)一侧的所述减震塔(50)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设置有第三加强板(70),所述第三加强板(70)为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三加强板(70)的边缘分别与所述防火墙(10)、所述第一车身纵梁(21)、所述减震塔(50)、所述翼子板(6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车身纵梁(22)一侧的所述翼子板(60)、所述防火墙(10)、所述第二车身纵梁(22)和位于所述第二车身纵梁(22)一侧的所述减震塔(50)之间形成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设置有第四加强板(80),所述第四加强板(80)为四边形结构,所述第四加强板(80)的边缘分别与所述防火墙(10)、所述第二车身纵梁(22)、所述减震塔(50)、所述翼子板(6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板(70)和所述第四加强板(8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
第一连接部(71),所述第一连接部(71)与所述防火墙(1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71)与所述第一车身纵梁(21)、所述第二车身纵梁(22)中的其中一个连接;
第二连接部(72),所述第二连接部(7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7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7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71)之间具有预设夹角地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72)分别与所述翼子板(60)、所述减震塔(5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墙(10)的顶部与车辆的风挡横梁(90)连接,所述防火墙(10)的底部设置有加强横梁(100),所述加强横梁(100)沿所述防火墙(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纵梁(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风挡横梁(90)和所述加强横梁(100)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纵梁(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风挡横梁(90)和所述加强横梁(100)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纵梁(11)、所述第二加强纵梁(12)、所述加强横梁(100)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防火墙(10)的表面配合形成空腔结构。
10.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前部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
CN202222909921.2U 2022-11-02 2022-11-02 车身前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90968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9921.2U CN219096825U (zh) 2022-11-02 2022-11-02 车身前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9921.2U CN219096825U (zh) 2022-11-02 2022-11-02 车身前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96825U true CN219096825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61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09921.2U Active CN219096825U (zh) 2022-11-02 2022-11-02 车身前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968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84382B (zh) 车辆的连接结构
KR102237959B1 (ko) 자동차의 외장 패널
EP1808363B1 (en) Vehicle roof structure
CN105752163A (zh) 车辆机舱总成及具有该车辆机舱总成的车辆
TWI655124B (zh) 衝擊吸收構件
WO2019146789A1 (ja) 衝撃吸収部材
CN110304151B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CN110304149B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KR20170068326A (ko) 전기 자동차용 배터리 조립 구조
CN205524488U (zh) 车辆机舱总成及具有该车辆机舱总成的车辆
CN219096825U (zh) 车身前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KR100622213B1 (ko) 차체 구조
KR100916148B1 (ko) 차량용 크래쉬 박스
CN115257948B (zh) 一种平台化减震塔连接结构、前机舱结构及车辆
KR20110058181A (ko) 차량 엔진룸 대쉬 패널의 보강구조
CN104477240A (zh) 前纵梁加强板、右前纵梁以及汽车
WO2020149308A1 (ja) 自動車の側部構造及び自動車
CN218703514U (zh) 前围总成加强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6347477B (zh) 前部车体结构
CN218662067U (zh) 机舱纵梁与a柱连接结构和车辆
CN115285232B (zh) 一种减震塔搭接结构及车辆
US20240217586A1 (en) Side sill assembly of vehicle
CN115214794B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总成
KR102262583B1 (ko) 차체 구조
CN210707633U (zh) 加强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