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96525U - 立柱和充电站 - Google Patents

立柱和充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96525U
CN219096525U CN202320261578.7U CN202320261578U CN219096525U CN 219096525 U CN219096525 U CN 219096525U CN 202320261578 U CN202320261578 U CN 202320261578U CN 219096525 U CN219096525 U CN 2190965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cover
fixing
supporting wal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615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瞿兆刚
黄楠
邓黎明
甄远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615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965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965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965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柱和充电站。立柱包括固定部、立柱主体,以及遮盖部,固定部用以固定于支撑面,立柱主体安装于固定部,立柱主体于远离固定部的一端用以安装充电桩,遮盖部围设于立柱主体的侧周面以覆盖固定部。通过遮盖部遮盖固定部,避免固定部暴露出来影响美观,同时避免暴露于外界造成固定部腐蚀和受损。

Description

立柱和充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柱和充电站。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充电桩安装采用的是壁挂式、落地式和立柱式等方式。其中立柱式安装大多数采用是无遮盖设计,固定立柱的膨胀螺栓裸露在外侧,螺栓存在较大的腐蚀风险,影响立柱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立柱,提高立柱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立柱,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以固定于支撑面;
立柱主体,所述立柱主体安装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立柱主体于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用以安装充电桩;以及
遮盖部,所述遮盖部围设于所述立柱主体的侧周面以覆盖所述固定部。
可选地,所述遮盖部包括:
第一遮盖体,所述第一遮盖体围设于所述立柱主体侧周面的一部分,并覆盖所述固定部的一部分;和
第二遮盖体,所述第二遮盖体围设于所述立柱主体侧周面的另一部分,并覆盖所述固定部的另一部分;
所述第一遮盖体与所述第二遮盖体首尾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遮盖体包括第一支撑壁和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壁一侧的第一盖板,所述第一支撑壁远离所述第一盖板的一侧围设于所述固定部外侧的一部分,所述第一盖板围设于所述立柱主体侧周面的一部分;
所述第二遮盖体包括第二支撑壁和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壁一侧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二支撑壁远离第二盖板的一侧围设于所述固定部外侧的另一部分,所述第二盖板围设于所述立柱主体侧周面的另一部分;
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首尾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壁与所述第二支撑壁首尾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的端部中的一者设有卡接槽,另一者设有卡销,所述卡销卡设于所述卡接槽,以将所述第一盖板连接于所述第二盖板;
和/或,所述第一支撑壁和所述第二支撑壁的一者端部设有螺母,另一者设有固定孔,通过锁固件依次穿设所述螺母和所述固定孔,将所述第一支撑壁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壁;
和/或,所述固定部的周侧折弯形成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支撑壁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壁与所述第一盖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一支撑壁与所述第一盖板之间设有加强筋;
和/或,所述第二支撑壁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二支撑壁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设有加强筋;
和/或,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所在的平面为倾斜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遮盖体为U型结构,所述第二遮盖体为横条结构,所述横条结构的首尾可拆卸连接于所述U型结构的首尾。
可选地,所述立柱主体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多块所述支撑板围设形成腔体;
所述第二支撑板于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开设避让口,所述立柱主体还包括接线盖板,所述接线盖板可拆卸连接于第二支撑板,并遮盖所述避让口。
可选地,所述接线盖板于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折弯形成有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第三连接件,用以连接所述充电桩;
和/或,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于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分别折弯形成有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三支撑部分别设有定位件和第四连接件,用以定位和连接所述充电桩;
和/或,所述第一支撑板于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设有第五连接件,用以连接所述充电桩。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板设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与所述腔体连通;
所述第二支撑壁朝向所述过线孔的部位设有预留孔,用以供线缆通过;
和/或,所述固定部为法兰盘,所述立柱主体焊接于所述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与所述立柱主体之间设有加强筋;
和/或,所述立柱主体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三支撑部为一体结构。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充电站,所述充电站包括充电桩和如所述的立柱,所述充电桩设于所述立柱。
本申请提供一种立柱,包括固定部、立柱主体,以及遮盖部,固定部用以固定于支撑面,例如支撑面可以是地面,立柱主体安装于固定部,也即,通过固定部将立柱主体安装于地面,立柱主体于远离固定部的一端用以安装充电桩,也即,将充电桩固定在立柱主体以方便充电,考虑到固定部暴露在外,经历风吹雨淋日晒,使得固定部容易腐蚀老化,如此使得立柱主体设于地面的寿命有限,为了提高立柱主体的使用寿命,遮盖部围设于立柱主体的侧周面以覆盖固定部,也即,通过遮盖部盖设于固定部以将固定部覆盖,避免固定部暴露出来,提高对固定部的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立柱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立柱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立柱 312 避让口
10 固定部 33 接线盖板
11 固定板 331 第一支撑部
111 第一固定件 3310 第三连接件
12 通孔 50 遮盖部
30 立柱主体 51 第一遮盖体
310 腔体 510 螺母
31a 第一支撑板 511 卡接槽
31b 第二支撑板 513 第一支撑壁
31c 第三支撑板 5130 第二固定件
31c1 第二支撑部 515 第一盖板
31d 第四支撑板 53 第二遮盖体
31d1 第三支撑部 530 固定孔
3112 定位件 531 卡销
3114 第四连接件 533 第二支撑壁
3115 第五连接件 5330 预留孔
316 过线孔 535 第二盖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提供一种立柱100,如图1至图3所示,立柱100包括固定部10、立柱主体30,以及遮盖部50,固定部10用以固定于支撑面,例如支撑面可以是地面,立柱主体30安装于固定部10,也即,通过固定部10将立柱主体30安装于地面,立柱主体30于远离固定部10的一端用以安装充电桩,也即,将充电桩固定在立柱主体30以方便充电,考虑到固定部10暴露在外,经历风吹雨淋日晒,使得固定部10容易腐蚀老化,如此使得立柱主体30设于地面的寿命有限,为了提高立柱主体30的使用寿命,遮盖部50围设于立柱主体30的侧周面以覆盖固定部10,也即,通过遮盖部50盖设于固定部10以将固定部10覆盖,避免固定部10暴露出来,提高对固定部10的防护效果。
进一步地,遮盖部50包括第一遮盖体51和第二遮盖体53,第一遮盖体51围设于立柱主体30侧周面的一部分,并覆盖固定部10的一部分,第二遮盖体53围设于立柱主体30侧周面的另一部分,并覆盖固定部10的另一部分;第一遮盖体51与第二遮盖体53首尾可拆卸连接。
为了方便遮盖部50遮盖于固定部10,遮盖部50包括至少两块遮盖体,至少两块遮盖体首尾可拆卸连接,并围设于立柱主体30的侧周面以覆盖固定部10,如此,方便将至少两块遮盖体采用拼接的方式围合设于立柱主体30的侧周面,并覆盖固定部10,提高遮盖部50的安装效率。
如图1所示,遮盖部50中间设有通口,用以避让立柱主体30,假设遮盖部50是一体式结构,则需要采用套设的方式从立柱主体30的上方套设于立柱主体的下方,然后盖设于固定部10,如此,需要拆卸立柱主体30上方的充电桩,导致整个操作过程繁琐,本申请中采用至少两块遮盖体采用拼接的方式围合设于立柱主体30的侧周面,并覆盖固定部10,无须套设安装,提高遮盖部50的安装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至少两块遮盖体可以是2块,也可以是3块,也可以是4块,具体不做限定,同时立柱主体30的形状不做限定,可以是如图的四边体,也可以是圆柱体,还可以是除四边体以外的其他多边体,具体不做限定,同时为了使至少两块遮盖体有效的拼接和覆盖固定部10,至少两块遮盖体拼接后其围设的形状与立柱主体30的侧周面形状适配。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减少拼接的劳动力,遮盖部50包括第一遮盖体51和第二遮盖体53,也即通过两块遮盖体的拼接覆盖固定部10,第一遮盖体51围设于立柱主体30侧周面的一部分,并覆盖固定部10的一部分,第二遮盖体53围设于立柱主体30侧周面的另一部分,并覆盖固定部10的另一部分;第一遮盖体51与第二遮盖体53首尾可拆卸连接,提高后续的维护和更换。
进一步地,第一遮盖体51包括第一支撑壁513和弯折连接于第一支撑壁513一侧的第一盖板515,第一支撑壁513远离第一盖板515的一侧围设于固定部10外侧的一部分,第一盖板515围设于立柱主体30侧周面的一部分;第二遮盖体53包括第二支撑壁533和弯折连接于第二支撑壁533一侧的第二盖板535,第二支撑壁533远离第二盖板535的一侧围设于固定部10外侧的另一部分,第二盖板535围设于立柱主体30侧周面的另一部分;第一盖板515与第二盖板535首尾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壁513与第二支撑壁533首尾可拆卸连接。
也即,第一遮盖体5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支撑壁513和第一盖板515,第一支撑壁513围设于固定部10外侧的一部分,第一盖板515折弯连接于第一支撑壁513远离固定部10的一侧,第一盖板515背离第一支撑壁513的一侧围设于立柱主体30侧周面的一部分,第一盖板515于固定部10的投影覆盖固定部10的一部分。第二遮盖体53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支撑壁533和第二盖板535,第二支撑壁533围设于固定部10外侧的另一部分,第二盖板535折弯连接于第二支撑壁533远离固定部10的一侧,第二盖板535背离第二支撑壁533的一侧围设于立柱主体30侧周面的另一部分,第二盖板535于固定部10的投影覆盖固定部10的另一部分。
如图2所示,为了有效的覆盖固定部10,一方面需要在固定部10的上方将其覆盖,同时还要在其侧周面进行覆盖,为此,第一遮盖体5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支撑壁513和第一盖板515,第一支撑壁513围设于固定部10外侧的一部分,如此,在侧边遮盖固定部10,第一盖板515折弯连接于第一支撑壁513远离固定部10的一侧,如此,通过第一盖板515在上方将其覆盖,并且第一盖板515背离第一支撑壁513的一侧围设于立柱主体30侧周面的一部分,第一盖板515于固定部10的投影覆盖固定部10的一部分,如此,第一遮盖体51有效遮盖固定部10的一部分。
同理,第二遮盖体53有效遮盖固定部10的另一部分。也即,第二遮盖体53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支撑壁533和第二盖板535,第二支撑壁533围设于固定部10外侧的另一部分,通过第二支撑壁533围设于固定部10外侧,第二盖板535折弯连接于第二支撑壁533远离固定部10的一侧,第二盖板535设于固定部10的上方,第二盖板535背离第二支撑壁533的一侧围设于立柱主体30侧周面的另一部分,第二盖板535于固定部10的投影覆盖固定部10的另一部分。如此,通过第二遮盖体53和第一遮盖体51将固定部10包覆住,避免其暴露出来。
同时,为了有效的连接第二遮盖体53和第一遮盖体51,第一盖板515与第二盖板535首尾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壁513与第二支撑壁533首尾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具体不做限定,可以是卡扣连接,也可以是螺钉连接,具体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第一盖板515和第二盖板535的端部中的一者设有卡接槽511,另一者设有卡销531,卡销531卡设于卡接槽511,以将第一盖板515连接于第二盖板535。
和/或,第一支撑壁513和第二支撑壁533的一者端部设有螺母510,另一者设有固定孔530,通过锁固件依次穿设螺母510和固定孔530,将第一支撑壁513连接于第二支撑壁533。
和/或,固定部10的周侧折弯形成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设有第一固定件111,第一支撑壁513朝向第一固定件111设有第二固定件5130,第一固定件111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固定件5130。
例如,第一盖板515的首端与尾端分别设有卡接槽511,第二盖板535的首端与尾端分别设有卡销531,通过卡销531卡设于卡接槽511以将第一盖板515连接于第二盖板535。第一支撑壁513的首端与尾端分别设有螺母510,第二支撑壁533的首端与尾端分别设有固定孔530,通过螺钉将第一支撑壁513连接于第二支撑壁533。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盖板515的首端与尾端分别设有卡接槽511,第二盖板535的首端与尾端分别设有卡销531,通过卡销531卡设于卡接槽511以将第一盖板515连接于第二盖板535。如此,在拼接安装第一遮盖体51与第二遮盖体53时,可将第一遮盖体51与第二遮盖体53于立柱主体30的侧周面拼接后,施加作用力至第一遮盖体51与第二遮盖体53,将卡销531卡设于卡接槽511,实现第一遮盖体51与第二遮盖体53的快速安装。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支撑壁513的首端与尾端分别设有螺母510,第二支撑壁533的首端与尾端分别设有固定孔530,通过螺钉将第一支撑壁513连接于第二支撑壁533。也即,通过螺钉螺接第一遮盖体51与第二遮盖体53,是两者连接的更加稳定。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提高第一遮盖体51与第二遮盖体53安装的稳定性,固定部10的周侧面折弯形成固定板11,固定板11设有第一固定件111,第一支撑壁513朝向第一固定件111设有第二固定件5130,第一固定件111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固定件513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固定件111和第二固定件5130可以是螺钉连接,也可以是卡扣连接,具体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壁513与第一盖板515之间连接有第一弧形面,第一支撑壁513与第一盖板515之间设有加强筋。
和/或,第二支撑壁533与第二盖板535之间连接有第二弧形面,第二支撑壁533与第二盖板535之间设有加强筋。
和/或,第一盖板515与第二盖板535所在的平面为倾斜面。
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壁513与第一盖板515之间连接有第一弧形面,避免第一支撑壁513与第一盖板515之间形成直角边,避免用户磕碰到此处时受伤。第一支撑壁513与第一盖板515之间设有加强筋,如此,提高第一支撑壁513与第一盖板515连接的稳定性和支撑强度。
第二支撑壁533与第二盖板535之间连接有第二弧形面,避免第二支撑壁533与第二盖板535之间形成直角边,避免用户磕碰到此处时受伤。第二支撑壁533与第二盖板535之间设有加强筋,如此,提高第二支撑壁533与第二盖板535连接的稳定性和支撑强度。
第一盖板515与第二盖板535所在的平面为倾斜面。也即,为了遮盖部50的有效排水,第一盖板515与第二盖板535所在的平面为斜面,方便排水。
进一步地,第一遮盖体51为U型结构,第二遮盖体53为横条结构,横条结构的首尾可拆卸连接于U型结构的首尾。
如图2所示,第一遮盖体51为U型结构,第二遮盖体53为横条结构,横条结构的首尾可拆卸连接于U型结构的首尾。第一遮盖体51为U型结构,如此,方便将第一遮盖体51从立柱主体30的侧面嵌入至立柱主体30的侧周面,同时将横条结构的第二遮盖体53从立柱主体30的另一侧面对接至第一遮盖体51,如此,方便快捷地将遮盖部50盖设于固定部10。
进一步地,立柱主体30包括支撑板,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31a、第二支撑板31b、第三支撑板31c和第四支撑板31d,多块支撑板围设形成腔体310;第二支撑板31b于远离固定部10的一端开设避让口312,立柱主体30还包括接线盖板33,接线盖板33可拆卸连接于第二支撑板31b,并遮盖避让口312。
也即,立柱主体30包括多块支撑板,多块支撑板围设形成腔体310,定义立柱主体30具有前方、后方、左方、右方,定义朝向前方的支撑板为第一支撑板31a,朝向后方的支撑板为第二支撑板31b,朝向左方的支撑板为第三支撑板31c,朝向右方的支撑板为第四支撑板31d;第二支撑板31b于远离固定部10的一侧开设避让口312,立柱主体30还包括接线盖板33,接线盖板33可拆卸连接于第二支撑板31b,并遮盖避让口312。
如图1至图3所示,立柱主体30包括多块支撑板,为了方便与电源连接的线缆与充电桩电连接导通,在第二支撑板31b于远离固定部10的一端开设避让口312,在连接线缆的端子与充电桩的端子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该避让口312进行操作,同时线缆容置在腔体310,避免线缆暴露出来,影响安全性。
同时,立柱主体30还包括接线盖板33,接线盖板33可拆卸连接于第二支撑板31b,并遮盖避让口312。如此,在线缆与充电桩连接好后,通过接线盖板33将避让口312遮盖,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支撑板31b设有第六连接部,接线盖板33设有第七连接部,通过第六连接部与第七连接部的连接,将接线盖板33安装于第二支撑板31b,具体地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可以是卡扣连接也可以是螺钉连接。
进一步地,接线盖板33于远离固定部10的一端折弯形成有第一支撑部331,支撑部331设有第三连接件3310,用以连接充电桩。
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充电桩的连接,接线盖板33于远离固定部10的一端折弯形成有第一支撑部331,充电桩支撑于该第一支撑部331,同时,第一支撑部331设有第三连接件3310,用以连接充电桩,例如可以是螺接连接,也可以是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第三支撑板31c和第四支撑板31d于远离固定部10的一端分别折弯形成有第二支撑部31c1和第三支撑部31d1,第二支撑部31c1和第三支撑部31d1分别设有定位件3112和第四连接件3114,用以定位和连接充电桩。也即,充电桩支撑在第二支撑部31c1和第三支撑部31d1,并通过定位件3112定位于第二支撑部31c1和第三支撑部31d1,以保证安装定位的准确性,定位件3112和第四连接件3114的结构不做限定,例如,定位件3112可以是定位销,第四连接件3114可以是卡扣连接或螺钉连接,如图4所示,定位件3112和第四连接件3114均为连接孔,可以理解的是,充电桩对应于该连接孔分别设有定位销和螺钉,以将实现充电桩的定位和锁紧。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31a于远离固定部10的一端设有第五连接件3115,用以连接充电桩;第一支撑部331与接线盖板33之间设有加强筋40;第二支撑部31c1与第三支撑板31c之间设有加强筋40;第三支撑部31d1与第四支撑板31d之间设有加强筋40。
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充电桩的安装稳定性,在第一支撑板31a于远离固定部10的一端设有第五连接件3115,用以连接充电桩,具体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可以是螺接或卡接。第一支撑部331与接线盖板33之间设有加强筋40,第二支撑部31c1与第三支撑板31c之间设有加强筋40,第三支撑部31d1与第四支撑板31d之间设有加强筋40,通过加强筋的设置,提高个支撑部的支撑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立柱主体四个方向均有连接部用于连接充电桩,保证充电桩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板31b朝向固定部10的一端设有过线孔316,过线孔316与腔体310连通;第二支撑壁533朝向过线孔316的部位设有预留孔5330,用以供线缆通过;和/或,固定部10为法兰盘,立柱主体30焊接于法兰盘,法兰盘与立柱主体30之间设有加强筋;和/或,立柱主体30与第二支撑部31c1和第三支撑部31d1为一体结构。
如图3所示,当线缆为地面走线时,为了隐藏式走线,在第二支撑板31b朝向固定部10的一端设有过线孔316,过线孔316与腔体310连通,使得外部的线缆通过过线孔316到达腔体310内部,并且,第二支撑壁533朝向第二支撑板31b设置,第二支撑壁533设有预留孔5330,使得线缆通过该预留孔5330到达过线孔316。
固定部10对应于立柱主体30的腔体310形成有通孔12。也即,当线缆从地下走线时,为了方便线缆与充电桩的连接,在固定部10对应于立柱主体30的腔体310形成有通孔12,线缆通过通孔12到达腔体310,方便与充电桩导通。
固定部10为法兰盘,立柱主体30焊接于法兰盘,法兰盘与立柱主体30之间设有加强筋,提高立柱主体30安装的稳定性。同时,法兰盘通过螺钉固定于地面,遮盖部50可有效遮盖螺钉,避免螺钉老化。
立柱主体30与第二支撑部31c1和第三支撑部31d1为一体结构。
也即,在立柱主体30制造的过程中,同时制造第二支撑部31c1和第三支撑部31d1,例如,立柱主体30采用镀锌钢板冲压折弯焊接而成,并在折弯过程中就把第二支撑部31c1和第三支撑部31d1一并设计出来,尺寸更加精准。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充电站,充电站包括充电桩和如上述的立柱,充电桩设于立柱。
由于立柱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立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部(10),所述固定部(10)用以固定于支撑面;
立柱主体(30),所述立柱主体(30)安装于所述固定部(10),所述立柱主体(30)于远离所述固定部(10)的一端用以安装充电桩;以及
遮盖部(50),所述遮盖部(50)围设于所述立柱主体(30)的侧周面以覆盖所述固定部(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部(50)包括:
第一遮盖体(51),所述第一遮盖体(51)围设于所述立柱主体(30)侧周面的一部分,并覆盖所述固定部(10)的一部分;和
第二遮盖体(53),所述第二遮盖体(53)围设于所述立柱主体(30)侧周面的另一部分,并覆盖所述固定部(10)的另一部分;
所述第一遮盖体(51)与所述第二遮盖体(53)首尾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盖体(51)包括第一支撑壁(513)和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壁(513)一侧的第一盖板(515),所述第一支撑壁(513)远离所述第一盖板(515)的一侧围设于所述固定部(10)外侧的一部分,所述第一盖板(515)围设于所述立柱主体(30)侧周面的一部分;
所述第二遮盖体(53)包括第二支撑壁(533)和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壁(533)一侧的第二盖板(535),所述第二支撑壁(533)远离所述第二盖板(535)的一侧围设于所述固定部(10)外侧的另一部分,所述第二盖板(535)围设于所述立柱主体(30)侧周面的另一部分;
所述第一盖板(515)与所述第二盖板(535)首尾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壁(513)与所述第二支撑壁(533)首尾可拆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515)和所述第二盖板(535)的端部中的一者设有卡接槽(511),另一者设有卡销(531),所述卡销(531)卡设于所述卡接槽(511),以将所述第一盖板(515)连接于所述第二盖板(535);
和/或,所述第一支撑壁(513)和所述第二支撑壁(533)的一者端部设有螺母(510),另一者设有固定孔(530),通过锁固件依次穿设所述螺母(510)和所述固定孔(530),将所述第一支撑壁(513)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壁(533);
和/或,所述固定部(10)的周侧折弯形成有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设有第一固定件(111),所述第一支撑壁(513)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111)设有第二固定件(5130),所述第一固定件(11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件(5130)。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壁(513)与所述第一盖板(515)之间连接有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一支撑壁(513)与所述第一盖板(515)之间设有加强筋;
和/或,所述第二支撑壁(533)与所述第二盖板(535)之间连接有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二支撑壁(533)与所述第二盖板(535)之间设有加强筋;
和/或,所述第一盖板(515)与所述第二盖板(535)所在的平面为倾斜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盖体(51)为U型结构,所述第二遮盖体(53)为横条结构,所述横条结构的首尾可拆卸连接于所述U型结构的首尾。
7.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主体(30)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31a)、第二支撑板(31b)、第三支撑板(31c)和第四支撑板(31d),多块所述支撑板围设形成腔体(310);
所述第二支撑板(31b)于远离所述固定部(10)的一端开设避让口(312),所述立柱主体(30)还包括接线盖板(33),所述接线盖板(33)可拆卸连接于第二支撑板(31b),并遮盖所述避让口(31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盖板(33)于远离所述固定部(10)的一端折弯形成有第一支撑部(331),所述第一支撑部(331)设有第三连接件(3310),用以连接所述充电桩;
和/或,所述第一支撑板(31a)于远离所述固定部(10)的一端设有第五连接件(3115),用以连接所述充电桩。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板(31c)和所述第四支撑板(31d)于远离所述固定部(10)的一端分别折弯形成有第二支撑部(31c1)和第三支撑部(31d1),所述第二支撑部(31c1)和所述第三支撑部(31d1)分别设有定位件(3112)和第四连接件(3114),用以定位和连接所述充电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31b)设有过线孔(316),所述过线孔(316)与所述腔体(310)连通;
所述第二支撑壁(533)朝向所述过线孔(316)的部位设有预留孔(5330),用以供线缆通过;
和/或,所述固定部(10)为法兰盘,所述立柱主体(30)焊接于所述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与所述立柱主体(30)之间设有加强筋;
和/或,所述立柱主体(30)与所述第二支撑部(31c1)和所述第三支撑部(31d1)为一体结构。
11.一种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站包括充电桩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立柱,所述充电桩设于所述立柱。
CN202320261578.7U 2023-02-10 2023-02-10 立柱和充电站 Active CN2190965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61578.7U CN219096525U (zh) 2023-02-10 2023-02-10 立柱和充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61578.7U CN219096525U (zh) 2023-02-10 2023-02-10 立柱和充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96525U true CN219096525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61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61578.7U Active CN219096525U (zh) 2023-02-10 2023-02-10 立柱和充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965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114774A1 (en) Charging station
EP2613415B1 (en) Wire harness attachment structure
CN111201686B (zh) 具有加强件的防风雨电气外壳
CN219096525U (zh) 立柱和充电站
US7538448B2 (en) Power supply circuit structure comprising a current sens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JP2016131118A (ja) 電気部品ユニット、ヒュージブルリンクユニット、及び固定構造
KR200473016Y1 (ko) 접지단자함
JPH03107356A (ja) 車両の三相交流発電機の整流装置
JP2003157827A (ja) バッテリー接続方法及び構造
CN210309964U (zh) 充电座支架
KR20180113017A (ko) 조절가능한 밴드를 사용한 충전기
JPS6316265Y2 (zh)
JP2012038643A (ja) バッテリ直付けヒューズ
CN214255592U (zh) 一种电缆安装用固定装置
CN216851136U (zh) 集束电缆支架
CN212062556U (zh) 蓄电池负极电缆连接支架及蓄电池负极线束
CN220755224U (zh) 一种易拆卸安装的控制器盒
CN219827489U (zh) 一种轴承座组件以及光伏支架装置
CN213930576U (zh) 三防灯
CN215361716U (zh) 自行车花鼓安装用勾爪
CN216354053U (zh) 激励熔断器组及电池包
KR200396215Y1 (ko) 축전지용 접속단자
JPH08338130A (ja) コンクリート埋設物用の支持部材及び架設具
CN216598058U (zh) 端子结构和风力发电设备
CN220420829U (zh) 一种用于电池总成的防转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