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95650U - 一种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95650U
CN219095650U CN202223134256.0U CN202223134256U CN219095650U CN 219095650 U CN219095650 U CN 219095650U CN 202223134256 U CN202223134256 U CN 202223134256U CN 219095650 U CN219095650 U CN 219095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silica gel
gel heating
resin
composite ceram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3425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国烽
韩兆春
冯军
何文礼
熊建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angto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angto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angto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angto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3425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95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95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95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40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其中,包括模具本体以及硅胶加热片,模具本体包括:下定模、具有第一型腔的上定模以及动模芯,上定模与下定模相抵接,且硅胶加热片连接于上定模,动模芯嵌设于所述第一型腔内,且所述动模芯与所述第一型腔滑动连接。本申请中上定模与下定模相抵接,动模芯嵌设于第一型腔内,且动模芯与第一型腔滑动连接,通过施压于动模芯,能够对第一型腔内的树脂体系与粉体进行加压渗透,通过硅胶加热片对第一型腔内半成品进行加热,用以实现树脂基复合陶瓷的热固化,避免脱模过程中出现崩塌现象,其结构简单,容易实现,能够降低设备成本,适合批量生产和广泛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陶瓷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
背景技术
树脂分为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两大类。对于加热熔化冷却变固,而且可以反复进行的可熔的树脂叫做热塑性树脂,对于加热固化以后不再可逆,成为既不溶解,又不熔化的固体,叫做热固性树脂,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
目前,树脂基复合陶瓷主要有两种成型方式:热固化和光固化。其中热固化包括两种不同的成型工艺:一种是树脂体系与粉体混合搅拌均匀后,通过边加热边加压的形式让树脂固化;另一种是先通过干压等手段建立粉体骨架,再进行树脂的渗透,再通过热固化。
例如,市场上有热压模具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例如,公开号为CN212962804U公开了一种智能热压成型军用防护陶瓷设备的制造装置,但是,其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导致难以推广应用。另外,一般普通的模具仅仅能够实现加压成型的功能,例如公开号为CN114714564A公开了一种成型模具,但其不具备加热功能,即树脂体系与粉体经模具挤压成型之后,需要脱模再去加热,用以实现热固化,而在脱模的过程中,由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未加热固化,容易导致脱模出现崩塌现象。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旨在解决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树脂基复合陶瓷热固化的设备并且能够降低其设备成本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其中,包括:
下定模;
具有第一型腔的上定模,所述上定模与所述下定模相抵接,且所述上定模与所述下定模可分离连接;
动模芯,所述动模芯嵌设于所述第一型腔内,且所述动模芯与所述第一型腔滑动连接;
硅胶加热片,所述硅胶加热片连接于所述上定模,所述硅胶加热片用于对所述第一型腔加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定模包括:
下底座,所述下底座与所述上定模相抵接;
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设置于所述下底座上,且所述限位柱嵌设于所述第一型腔内。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定模包括:
定模本体,所述定模本体具有所述第一型腔,且所述定模本体与所述硅胶加热片连接;
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定模本体的顶部,且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型腔相通;
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设置于所述定模本体的底部,且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型腔相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定模本体呈圆柱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硅胶加热片包裹设置在所述定模本体的圆柱侧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硅胶加热片包括:
硅胶加热本体,所述硅胶加热本体包裹设置在所述定模本体的圆柱侧面;
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连接于所述硅胶加热本体;
锁扣组件,所述锁扣组件包括弹簧扣以及固定扣,所述弹簧扣设置于所述硅胶加热本体的一端,所述固定扣设置于所述硅胶加热本体远离所述弹簧扣的一端,且所述弹簧扣与所述固定扣扣合连接,用以实现所述硅胶加热本体与所述定模本体的可拆卸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定模包括以下材质的其中一种:
铁或者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动模芯包括:
动模本体,所述动模本体嵌设于所述第一型腔内,且所述动模本体与所述第一型腔滑动连接;
动模加压部,所述动模加压部连接于所述动模本体,且所述动模加压部与所述第一型腔之间设置有间隙空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动模本体与所述动模加压部之间设置有圆角。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还包括:
具有第二型腔的脱模底座,所述脱模底座与所述上定模可分离连接,当所述脱模底座与所述上定模相抵接时,所述第二型腔与所述第一型腔相通。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其中,包括模具本体以及硅胶加热片,其中,所述模具本体包括:下定模、具有第一型腔的上定模以及动模芯,所述上定模与所述下定模相抵接,且所述硅胶加热片连接于所述上定模,所述硅胶加热片用于对所述第一型腔加热,所述动模芯嵌设于所述第一型腔内,且所述动模芯与所述第一型腔滑动连接。本申请中上定模与下定模相抵接,动模芯嵌设于第一型腔内,且动模芯与第一型腔滑动连接,通过施压于动模芯,能够对第一型腔内的树脂体系与粉体进行加压渗透,通过硅胶加热片对第一型腔内半成品进行加热,用以实现树脂基复合陶瓷的热固化,避免脱模过程中出现崩塌现象,其结构简单,容易实现,能够降低设备成本,适合批量生产和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脱模底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脱模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模具本体;200、硅胶加热片;300、脱模底座;110、下定模;120、上定模;130、动模芯;111、下底座;112、限位柱;121、定模本体;122、第一型腔;123、第一开口;124、第二开口;131、动模本体;132、动模加压部;133、圆角;210、硅胶加热本体;220、温度控制器;230、锁扣组件;231、弹簧扣;232、固定扣;310、第二型腔;311、第三开口;312、第四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其中,包括:下定模110、具有第一型腔122的上定模120、动模芯130以及硅胶加热片200,上定模120与下定模110相抵接,且上定模120与下定模110可分离连接,动模芯130嵌设于第一型腔122内,且动模芯130与第一型腔122滑动连接,硅胶加热片200连接于上定模120,硅胶加热片200用于对第一型腔122加热。
可以理解,上定模120与下定模110可分离连接,即上定模120与下定模110是可以拆卸的,当需要取出第一型腔122内的陶瓷时,可以拆卸下定模110,进而使得陶瓷脱离于第一型腔122。动模芯130嵌设于第一型腔122内,且动模芯130与第一型腔122滑动连接,通过动模芯130可以向第一型腔122内的陶瓷粉体以及树脂进行施压,硅胶加热片200连接于上定模120,硅胶加热片200用于对第一型腔122加热,用以对第一型腔122内的陶瓷粉体以及树脂进行加热固化,例如,第一型腔122内的陶瓷成型之后,可以拆卸下定模110,之后通过动模芯130将成型的陶瓷推出第一型腔122,避免脱模过程中出现崩塌现象,并且其结构简单,操作简单,能够方便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本申请中上定模120与下定模110相抵接,动模芯130嵌设于第一型腔122内,且动模芯130与第一型腔122滑动连接,通过施压于动模芯130,能够对第一型腔122内的树脂体系与粉体进行加压渗透,之后通过硅胶加热片200对第一型腔122内半成品进行加热,用以实现树脂基复合陶瓷的热固化,避免脱模过程中出现崩塌现象,其结构简单,容易实现,能够降低设备成本,适合批量生产和广泛应用。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中,下定模110包括:下底座111以及限位柱112,下底座111与上定模120相抵接,限位柱112设置于下底座111上,且限位柱112嵌设于第一型腔122内。
可以理解,下定模110包括:下底座111以及限位柱112,其中,限位柱112嵌设于第一型腔122内,一方面,限位柱112能够防止下定模110移动,起到限位的作用。例如,当限位柱112插入第一型腔122内时,通过动模芯130向下定模110一侧进行挤压时,限位柱112能够防止下定模110与上定模120偏移错位,限制下定模110偏移于上定模120,保持下定模110与上定模120的连接稳定。另一方面,当动模芯130向下定模110一侧进行挤压时,抵住下定模110的下底座111,或者同时由下底座111向动模芯130一侧施压,即通过从上定模120的上下两端同时施压,能够让第一型腔122内的陶瓷粉体受力更加均匀,利于陶瓷成型。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中,上定模120包括:定模本体121、第一开口123、第二开口124,定模本体121具有第一型腔122,且定模本体121与硅胶加热片200连接,第一开口123设置于定模本体121的顶部,且第一开口123与第一型腔122相通,第二开口124设置于定模本体121的底部,且第二开口124与第一型腔122相通。
可以理解,上定模120包括:定模本体121、第一开口123以及第二开口124,其中,定模本体121具有第一型腔122,第一开口123以及第二开口124均与第一型腔122相通,例如,第一型腔122通过第一开口123套设在动模芯130上,即动模芯130可以从第一开口123插入第一型腔122,或者,限位柱112可以从第二开口124插入第一型腔122。当然,动模芯130也可以从第二开口124插入第一型腔122,限位柱112可以从第一开口123插入第一型腔122,其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请参阅图2,可选地,定模本体121呈圆柱状。
例如,定模本体121呈圆柱状,硅胶加热片200包裹设置在定模本体121的圆柱侧面。其中,定模本体121具有第一型腔122,定模本体121的外围可以包裹硅胶加热片200,圆柱状无棱角,可以用一片硅胶加热片200将定模本体121包裹,便于硅胶加热片200与定模本体121外围的贴合,不需多个硅胶加热片200,能够提供硅胶加热片200的组装效率以及拆卸效率,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请参阅图2,可选地,上定模120包括以下材质的其中一种:
铁或者钢。
例如,上定模120可以采用钢材质制造而成,如上定模120可以采用不锈钢制造而成,不锈钢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以及化学性能良好,机械性能指不锈钢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如硬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等,物理性能如比重、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热膨胀性、磁性等,化学性能如抵抗各种介质侵蚀的能力,如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例如,上定模120、下定模110以及动模芯130均可以采用钢材质制造而成。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中,动模芯130包括:动模本体131以及动模加压部132,动模本体131嵌设于第一型腔122内,且动模本体131与第一型腔122滑动连接,动模加压部132连接于动模本体131,且动模加压部132与第一型腔122之间设置有间隙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动模芯130包括:动模本体131以及动模加压部132,其中,动模本体131与第一型腔122滑动连接,动模加压部132与第一型腔122之间设置有间隙空间,可以理解为,动模本体131与第一型腔122贴合,且动模本体131可以沿第一型腔122滑动,而动模加压部132设置于动模本体131上,且动模加压部132外围不与第一型腔122贴合,动模加压部132与第一型腔122之间设置有间隙空间,当施压于动模加压部132时,动模加压部132使得动模本体131沿第一型腔122进行滑动,用以对陶瓷粉体的挤压,而动模加压部132与第一型腔122之间设置有间隙空间,则能够减少动模芯130与第一型腔122内壁的摩擦力。
请参阅图2,为了减少局部应力集中,延长使用寿命,动模本体131与动模加压部132之间设置有圆角133,例如,当施压于动模加压部132时,动模本体131与动模加压部132之间的圆角133能够减少应力集中。
请参阅图3及图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还包括:具有第二型腔310的脱模底座300,脱模底座300与上定模120可分离连接,当脱模底座300与上定模120相抵接时,第二型腔310与第一型腔122相通。其中,第二型腔310的顶部开设有第三开口311,第二型腔310的底部开设有第四开口312,如,第二型腔310可以经第三开口311、第二开口124与第一型腔122相通。当第一型腔122内的成型的陶瓷进入第二型腔310内后,可以将第二型腔310抬起,即第二型腔310经第四开口312与成型的陶瓷脱离。
可以理解,该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还包括:具有第二型腔310的脱模底座300,即该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包括下定模110、具有第一型腔122的上定模120、动模芯130、硅胶加热片200以及具有第二型腔310的脱模底座300。当陶瓷在第一型腔122内成型固化之后,可以拆卸下定模110,之后将脱模底座300与上定模120相抵接,并使得第二型腔310与第一型腔122相通,之后施压于动模芯130,动模芯130将成型固化的陶瓷推出至第二型腔310内,第二型腔310用于为成型固化的陶瓷提供移动空间,其中,第二型腔310的横截面可以大于第一型腔122的横截面,这样可以便于成型固化的陶瓷退出第一型腔122,避免成型固化的陶瓷在退出第一型腔122出现碰撞现象。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中,硅胶加热片200包括:硅胶加热本体210、温度控制器220以及锁扣组件230,硅胶加热本体210包裹设置在定模本体121的圆柱侧面,温度控制器220连接于硅胶加热本体210,锁扣组件230包括弹簧扣231以及固定扣232,弹簧扣231设置于硅胶加热本体210的一端,固定扣232设置于硅胶加热本体210远离弹簧扣231的一端,且弹簧扣231与固定扣232扣合连接,用以实现硅胶加热本体210与定模本体121的可拆卸连接。
可以理解,硅胶加热片200包括:硅胶加热本体210、温度控制器220以及锁扣组件230,硅胶加热本体210用于加热,温度控制器220用于控制硅胶加热本体210,例如,调节硅胶加热本体210的加热温度,如温度控制器220可以设置控制键,通过控制键可以调节硅胶加热本体210的加热温度,其中,硅胶加热本体210和温度控制器220可以理解为现有技术,硅胶加热本体210和温度控制器220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锁扣组件230用于闭合硅胶加热本体210或者打开硅胶加热本体210,用以使得硅胶加热本体210可以包裹设置在上定模120的定模本体121的外围,或者使得硅胶加热本体210可以脱离于上定模120的定模本体121,例如,锁扣组件230包括弹簧扣231以及固定扣232,弹簧扣231设置于硅胶加热本体210的一端,固定扣232设置于硅胶加热本体210远离弹簧扣231的一端,且弹簧扣231与固定扣232扣合连接,用以实现硅胶加热本体210与定模本体121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综上所述,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其中,包括模具本体100以及硅胶加热片200,其中,模具本体100包括:下定模110、具有第一型腔122的上定模120以及动模芯130,上定模120与下定模110相抵接,且硅胶加热片200连接于上定模120,硅胶加热片200用于对第一型腔122加热,动模芯130嵌设于第一型腔122内,且动模芯130与第一型腔122滑动连接。本申请中上定模120与下定模110相抵接,动模芯130嵌设于第一型腔122内,且动模芯130与第一型腔122滑动连接,通过施压于动模芯130,能够对第一型腔122内的树脂体系与粉体进行加压渗透,之后通过硅胶加热片200对第一型腔122内半成品进行加热,用以实现树脂基复合陶瓷的热固化,避免脱模过程中出现崩塌现象,其结构简单,容易实现,能够降低设备成本,适合批量生产和广泛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本体以及硅胶加热片,其中,所述模具本体包括:
下定模;
具有第一型腔的上定模,所述上定模与所述下定模相抵接,且所述硅胶加热片连接于所述上定模,所述硅胶加热片用于对所述第一型腔加热;
动模芯,所述动模芯嵌设于所述第一型腔内,且所述动模芯与所述第一型腔滑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定模包括:
下底座,所述下底座与所述上定模相抵接;
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设置于所述下底座上,且所述限位柱嵌设于所述第一型腔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模包括:
定模本体,所述定模本体具有所述第一型腔,且所述定模本体与所述硅胶加热片连接;
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定模本体的顶部,且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型腔相通;
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设置于所述定模本体的底部,且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型腔相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本体呈圆柱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加热片包裹设置在所述定模本体的圆柱侧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加热片包括:
硅胶加热本体,所述硅胶加热本体包裹设置在所述定模本体的圆柱侧面;
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连接于所述硅胶加热本体;
锁扣组件,所述锁扣组件包括弹簧扣以及固定扣,所述弹簧扣设置于所述硅胶加热本体的一端,所述固定扣设置于所述硅胶加热本体远离所述弹簧扣的一端,且所述弹簧扣与所述固定扣扣合连接,用以实现所述硅胶加热本体与所述定模本体的可拆卸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模包括以下材质的其中一种:
铁或者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芯包括:
动模本体,所述动模本体嵌设于所述第一型腔内,且所述动模本体与所述第一型腔滑动连接;
动模加压部,所述动模加压部连接于所述动模本体,且所述动模加压部与所述第一型腔之间设置有间隙空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模本体与所述动模加压部之间设置有圆角。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还包括:
具有第二型腔的脱模底座,所述脱模底座与所述上定模可分离连接,当所述脱模底座与所述上定模相抵接时,所述第二型腔与所述第一型腔相通。
CN202223134256.0U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 Active CN219095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34256.0U CN219095650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34256.0U CN219095650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95650U true CN219095650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29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34256.0U Active CN219095650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956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46526A (en) Method for compression molding of laminated panels
JP6020826B2 (ja) 繊維強化複合材の成形方法および繊維強化複合材の成形装置
KR101665842B1 (ko) 섬유 강화 플라스틱의 성형 방법 및 그의 성형 장치
JP2007001298A5 (zh)
CN100564008C (zh) 一种树脂传递模塑工艺制备复合材料的设备和方法
EA022410B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формования прессованием изделий
JP5443138B2 (ja) 複合積層材料体の成形装置及び方法
CN219095650U (zh) 一种用于树脂基复合陶瓷成型的热固化装置
TWI769117B (zh) 纖維強化樹脂材的成形品製造裝置及成形品的製造方法
CN110103489A (zh) 一种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工字梁熔融粘接成型方法
CN106541562A (zh) 热塑性材料产品的制作方法及其相应的产品
JP2013230663A (ja) 熱硬化性樹脂の圧縮成形装置、及び金型
JP6432750B2 (ja) 繊維強化複合部材の成形装置
CN210907681U (zh) 一种可以有效防止飞边的汽车零件模具
CN219523176U (zh) 一种碳碳埚托压型模具
CN209664109U (zh) 带预热装置的锻造铝合金轮毂旋压模具
CN113939396A (zh) 纤维强化树脂材料的成型品制造装置以及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CN207523057U (zh) 一种复合材料热压装置的模具
JP2011143559A (ja) 貼合成形方法、貼合成形用金型および貼合成形装置
SK14552003A3 (sk) Zariadenie na výrobu špičiek pre bezpečnostnú obuv a spôsob ich výroby
CN218948194U (zh) 一种基于记忆芯模的复材进气道产品成型工装
CN212764884U (zh) 分体式复合材料轮毂的轮辐成型模具
JP2720192B2 (ja) 繊維強化プラスチック成形用型及び繊維強化プラスチック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CN215434886U (zh) 一种中控仪表盘加工用注塑模具
CN220946865U (zh) 一种用于制备吸音棉复合材料的热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