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94724U - 工件抛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工件抛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94724U
CN219094724U CN202223306251.1U CN202223306251U CN219094724U CN 219094724 U CN219094724 U CN 219094724U CN 202223306251 U CN202223306251 U CN 202223306251U CN 219094724 U CN219094724 U CN 2190947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ishing
polishing wheel
workpiece
whee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0625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绍棠
黄仲贤
黄国书
孔令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Tongzhu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Tongzhu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Tongzhu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Tongzhu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0625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947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94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947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Grinding Of Cylindrical And Plane Surf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机领域,公开了工件抛光装置,包括平台和设于所述平台上的运输装置,还包括分别设于运输装置两侧的第一抛光组件和第二抛光组件;第一抛光轮与第二抛光轮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抛光轮宽度方向的对称轴线与所述第二抛光轮宽度方向的对称轴线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一抛光轮和第二抛光轮,且第一抛光轮和第二抛光轮之间存在转速差,使得进入第一抛光组件和第二抛光组件的工件外表面能够被更充分的打磨,通过将第一抛光轮设置在与第二抛光轮中心相对的位置,且第一抛光轮宽度小于第二抛光轮,使得工件在通过第一抛光组件和第二抛光组件的过程中先后经过三次打磨抛光,使得工件的外表面打磨光滑。

Description

工件抛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机领域,特别涉及工件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工件刚生产出来时,其表面是不平整且粗糙的,需要对其表面和两端进行打磨抛光,避免工件安装到设备上时刮花设备,工件的打磨抛光一般是利用抛光轮对其表面进行抛光处理,通过该变抛光轮的目数,达成不同程度的抛光效果,但是这种方式的打磨抛光效果并不是很好,工件在流水线的运输下,抛光装置对工件的打磨时间有限,且由于单台抛光装置打磨端的打磨方向始终不变,使得工件表面的打磨抛光效果不会很好,往往需要在流水线上设置多台抛光装置在不同方向对工件进行打磨抛光,才能符合要求,这样就增加了生产的成本,则工件的抛光品质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良品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工件抛光装置,解决现有抛光装置对工件表面抛光效果不佳,工件品质得不到保障,良品率不高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工件抛光装置,包括平台和设于所述平台上的运输装置,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运输装置两侧的第一抛光组件和第二抛光组件;
所述第一抛光组件的打磨端设有第一抛光轮,所述第一抛光轮穿过所述运输装置与工件接触;
所述第二抛光组件的打磨端设有第二抛光轮,所述第二抛光轮穿过所述运输装置与工件接触;
所述第一抛光轮与所述第二抛光轮的转动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一抛光轮的转速大于所述第二抛光轮的转速;
所述第一抛光轮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抛光轮的宽度,且所述第一抛光轮宽度方向的对称轴线与所述第二抛光轮宽度方向的对称轴线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抛光组件还包括基座、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输出轴;
所述基座设于所述平台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基座远离所述运输装置的一端,所述基座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第一传送带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的另一端上套设有与工件外表面接触的所述第一抛光轮。
优选的,所述第二抛光组件还包括驱动组件、第二输出轴和U型支架;
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U型支架均设于所述平台内,所述U型支架内设有所述第二抛光轮,所述第二输出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抛光轮和所述U型支架并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支撑座、第二驱动装置、转盘和第二传送带;
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设有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上方设有所述转盘,且所述转盘套设于所述第二输出轴的一端,所述转盘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所述第二传送带连接。
优选的,所述运输装置包括第三驱动装置、传送通道和第三传送带;
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平台上;
所述传送通道沿所述平台长度方向设置并贯穿所述平台;
所述第三传送带套设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上,且所述第三传送带铺设于所述传送通道中,用于带动工件沿所述平台长度方向运动。
优选的,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设于所述传送通道靠近所述第一抛光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抛光轮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对工件表面进行打磨;
所述第二开口设于所述传送通道靠近所述第二抛光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抛光轮穿过所述第二开口对工件表面进行打磨。
优选的,还包括驱控组件,所述驱控组件设于所述平台的一侧,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抛光组件和所述第二抛光组件的转速。
优选的,所述第一抛光轮和所述第二抛光轮的数量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贡献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一抛光轮和第二抛光轮,且第一抛光轮和第二抛光轮之间存在转速差,使得进入第一抛光组件和第二抛光组件的工件外表面能够被更充分的打磨,得到表面光滑的工件,通过将第一抛光轮设置在与第二抛光轮中心相对的位置,且第一抛光轮宽度小于第二抛光轮,使得工件在通过第一抛光组件和第二抛光组件的过程中先后经过三次打磨抛光,使得工件的外表面打磨光滑,符合生产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抛光组件一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运输装置、第一抛光组件和第二抛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5的俯视图;
其中:平台10、运输装置20、第一抛光组件30、第二抛光组件40、驱控组件50、工件1a;
第三驱动装置21、传送通道22、第三传送带23、第一开口24、第二开口25、第一抛光轮31、基座32、第一驱动装置33、第一输出轴34、第一传送带35、第二抛光轮41、驱动组件42、支撑柱421、第二驱动装置422、转盘423、第二传送带424、第二输出轴43、U型支架44。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如图1-2所示,工件抛光装置,包括平台10和设于所述平台10上的运输装置20,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运输装置20两侧的第一抛光组件30和第二抛光组件40;
所述第一抛光组件30的打磨端设有第一抛光轮31,所述第一抛光轮31穿过所述运输装置20与工件1a接触;
所述第二抛光组件40的打磨端设有第二抛光轮41,所述第二抛光轮41穿过所述运输装置20与工件1a接触;
所述第一抛光轮31与所述第二抛光轮41的转动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一抛光轮31的转速大于所述第二抛光轮41的转速;
所述第一抛光轮3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抛光轮41的宽度,且所述第一抛光轮31宽度方向的对称轴线与所述第二抛光轮41宽度方向的对称轴线重合。
运输装置20用于输送工件1a,工件1a在运输装置20的运输下经过第一抛光组件30和第二抛光组件40,经过第一抛光组件30和第二抛光组件40打磨抛光过后的工件1a表面光滑,符合要求。
具体的,第一抛光组件30设置在运输装置20的一侧,第一抛光组件30的打磨端设置有第一抛光轮31,第一抛光轮31能对运输装置20上的工件1a进行打磨抛光。第二抛光组件40设置在运输装置20的另一侧,第二抛光组件40的打磨端设置有第二抛光轮41,第二抛光轮41同样也能对工件1a进行打磨抛光。
更进一步的说明,第一抛光轮31和第二抛光轮41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如第一抛光轮31顺时针转动,则第二抛光轮41逆时针转动,第一抛光轮31和第二抛光轮41之所以设置为相反方向转动,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工件1a表面进行打磨,通过不同的方向分别对工件1a的外表面进行打磨抛光。
在抛光过程中,第一抛光轮31的转速大于所述第二抛光轮41的转速,通过转速差,增加工件1a表面的摩擦阻力,使得工件1a能够更好的被打磨抛光。
第一抛光轮3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抛光轮41的宽度,且所述第一抛光轮31宽度方向的对称轴线与所述第二抛光轮41宽度方向的对称轴线重合,由于第一抛光轮3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抛光轮41的宽度,工件1a首先会被第二抛光轮41进行初步的抛光,打磨掉工件1a表面的凸起物或是将不平整的地方初步磨平,当工件1a运输至第一抛光轮31和第二抛光轮41投影重合部位时,由于第一抛光轮31大于第二抛光轮41的转速,使得工件1a在第一抛光轮31和第二抛光轮41之间进行精打磨抛光,使得工件1a表面光滑平整,符合品质要求,当工件1a完全离开第一抛光轮31和第二抛光轮41重合区域时,第二抛光轮41还会对工件1a进行打磨,确保工件1a表面光滑,符合要求。
工件1a经过第一抛光组件30和第二抛光组件40的过程中,总共经历了三道打磨抛光,工件1a刚进入第一抛光组件30和第二抛光组件40时,首先由第二抛光轮41对其进行初步打磨抛光,待工件1a运输至第一抛光组件30和第二抛光组件40重合部位时,由第一抛光轮31和第二抛光轮41同时对工件1a进行打磨抛光,待工件1a离开重合区域时,再由第二抛光轮41单独对工件1a进行打磨抛光,经过这三道打磨抛光,工件1a能够符合品质要求,工件1a表面光滑。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一抛光轮31和第二抛光轮41,且第一抛光轮31和第二抛光轮41之间存在转速差,使得进入第一抛光组件30和第二抛光组件40的工件1a外表面能够被更充分的打磨,得到表面光滑的工件1a,通过将第一抛光轮31设置在与第二抛光轮41中心相对的位置,且第一抛光轮31宽度小于第二抛光轮41,使得工件1a在通过第一抛光组件30和第二抛光组件40的过程中先后经过三次打磨抛光,使得工件1a的外表面打磨光滑,符合生产要求。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抛光组件30还包括基座32、第一驱动装置31和第一输出轴34;
所述基座32设于所述平台10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设于所述基座32远离所述运输装置20的一端,所述基座32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一输出轴34,所述第一输出轴34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通过第一传送带35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34的另一端上套设有与工件1a外表面接触的所述第一抛光轮31。
第一驱动装置31为驱动电机,第一驱动装置31通过第一传送带35带动第一输出轴34转动,第一输出轴34带动套设于其上的第一抛光轮31转动,从而对工件1a的表面进行打磨抛光。
如图2和3所示,所述第二抛光组件40还包括驱动组件42、第二输出轴43和U型支架44;
所述驱动组件42和所述U型支架44均设于所述平台10内,所述U型支架44内设有所述第二抛光轮41,所述第二输出轴43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抛光轮41和所述U型支架44并与所述驱动组件42的输出端连接。
驱动组件42用于带动第二输出轴43的转动,从而带动设置在U型支架44之间的第二抛光轮41的转动,进而对工件1a的外表面进行打磨抛光。
如图3所示,所述驱动组件42包括支撑座421、第二驱动装置422、转盘423和第二传送带424;
所述支撑座421的顶部设有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22,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22上方设有所述转盘423,且所述转盘423套设于所述第二输出轴43的一端,所述转盘423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22通过所述第二传送带424连接。
驱动组件42由支撑座421、第二驱动装置422、转盘423和第二传送带424组成,第二驱动装置422为驱动电机,第二驱动装置422与转盘423通过第二传送带424连接,转盘423是套设在第二输出轴43上的,第二驱动装置422带动转盘423转动时会带动第二输出轴43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抛光轮41的转动。
如图4所示,所述运输装置20包括第三驱动装置21、传送通道22和第三传送带23;
所述第三驱动装置21设于所述平台10上;
所述传送通道22沿所述平台10长度方向设置并贯穿所述平台10;
所述第三传送带23套设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21的输出端上,且所述第三传送带23铺设于所述传送通道22中,用于带动工件1a沿所述平台10长度方向运动。
第三驱动装置21为电机驱动,第三驱动装置21的输出端上套设了第三传送带23,能够带动第三传送带23运动,第三传送带23又铺设在传送通道22中,通过第三传送带23的运动,带动工件1a在传送通道22中运动,经过第一抛光组件30和第二抛光组件40的打磨抛光。
如图4所示,所述运输装置20还包括第一开口24和第二开口25;
所述第一开口24设于所述传送通道22靠近所述第一抛光组件30的一侧,所述第一抛光轮31穿过所述第一开口24对工件1a表面进行打磨;
所述第二开口25设于所述传送通道22靠近所述第二抛光组件40的一侧,所述第二抛光轮41穿过所述第二开口25对工件1a表面进行打磨。
具体的,第一开口24的宽度要大于第一抛光轮31的厚度,确保第一抛光轮31插入第一开口24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磕碰,同样的,第二开口25的宽度设置也要大于第二抛光轮41的厚度,确保第二抛光轮41插入第二开口25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磕碰,更进一步的说明,第一开口24和第二开口25的宽度分别大于第一抛光轮31和第二抛光轮41的厚度,也能够便于后续生产所需用于更换更大厚度的第一抛光轮31和第二抛光轮41。
如图2所示,还包括驱控组件50,所述驱控组件50设于所述平台10的一侧,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抛光组件30和所述第二抛光组件40的转速。
驱控组件50主要PLC电控系统,用于控制第一抛光组件30和所述第二抛光组件40的转速,按照抛光所需的程度,调节第一抛光组件30和第二抛光组件40的转速,使得两者之间形成不一样的转速,从而使得工件1a表面与第一抛光轮31和第二抛光轮41间的摩擦阻力发生变化,打磨力度也会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驱控组件50还与后台云端联接,能够将第一抛光组件30和所述第二抛光组件40的工作情况反馈至后台,便于工作人员的实时监管和查看。
所述第一抛光轮31和所述第二抛光轮41的数量对应。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对以上各构件所做的变形、替换等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8)

1.工件抛光装置,包括平台和设于所述平台上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运输装置两侧的第一抛光组件和第二抛光组件;
所述第一抛光组件的打磨端设有第一抛光轮,所述第一抛光轮穿过所述运输装置与工件接触;
所述第二抛光组件的打磨端设有第二抛光轮,所述第二抛光轮穿过所述运输装置与工件接触;
所述第一抛光轮与所述第二抛光轮的转动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一抛光轮的转速大于所述第二抛光轮的转速;
所述第一抛光轮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抛光轮的宽度,且所述第一抛光轮宽度方向的对称轴线与所述第二抛光轮宽度方向的对称轴线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抛光组件还包括基座、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输出轴;
所述基座设于所述平台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基座远离所述运输装置的一端,所述基座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第一传送带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的另一端上套设有与工件外表面接触的所述第一抛光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抛光组件还包括驱动组件、第二输出轴和U型支架;
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U型支架均设于所述平台内,所述U型支架内设有所述第二抛光轮,所述第二输出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抛光轮和所述U型支架并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支撑座、第二驱动装置、转盘和第二传送带;
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设有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上方设有所述转盘,且所述转盘套设于所述第二输出轴的一端,所述转盘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所述第二传送带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包括第三驱动装置、传送通道和第三传送带;
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平台上;
所述传送通道沿所述平台长度方向设置并贯穿所述平台;
所述第三传送带套设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上,且所述第三传送带铺设于所述传送通道中,用于带动工件沿所述平台长度方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件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设于所述传送通道靠近所述第一抛光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抛光轮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对工件表面进行打磨;
所述第二开口设于所述传送通道靠近所述第二抛光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抛光轮穿过所述第二开口对工件表面进行打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控组件,所述驱控组件设于所述平台的一侧,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抛光组件和所述第二抛光组件的转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抛光轮和所述第二抛光轮的数量对应。
CN202223306251.1U 2022-12-09 2022-12-09 工件抛光装置 Active CN2190947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6251.1U CN219094724U (zh) 2022-12-09 2022-12-09 工件抛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6251.1U CN219094724U (zh) 2022-12-09 2022-12-09 工件抛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94724U true CN219094724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58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06251.1U Active CN219094724U (zh) 2022-12-09 2022-12-09 工件抛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947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02530A (zh) 一种玻璃磨边机
CN212600848U (zh) 一种玻璃双边打磨机
CN204603996U (zh) 一种改进型线条双侧边抛光机
CN108972248A (zh) 一种磨光机
CN110539249B (zh) 一种平面磨床用多砂轮磨头
CN107009217B (zh) 一种石材磨边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CN102049713A (zh) 一种卧式单边直线玻璃磨边机
CN219094724U (zh) 工件抛光装置
CN110615236B (zh)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机械加工用传送装置
CN113001304A (zh) 一种电路板边沿打磨生产线
CN218878364U (zh) 一种芯片托盘的输送装置
KR100519640B1 (ko) 로타리식 자동버핑기
CN109434537B (zh) 一种可自动进出料的机壳加工线
CN114603445B (zh) 一种基于轴侧加工的自动化控制式磨削一体化装置
CN213795891U (zh) 一种板状五金产品自动抛光机
CN115319593A (zh) 一种精密器件大规模加工用流水线生产设备
CN208681213U (zh) 一种毛刺打磨去除装置
CN111922887A (zh) 一种便捷式叶子板抛光装置
KR20040040992A (ko) 연마장치
JPH0524621A (ja) ワーク搬送処理装置
CN216758174U (zh) 转子换向器用双向精车机
CN209664985U (zh) 全自动磨瓦型磨双边机床
CN217800770U (zh) 一种塑料件毛刺自动切割装置
CN209920082U (zh) 一种封边精修抛光一体机
CN209871460U (zh) 一种可调节的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