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90059U - 一种悬吊康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吊康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90059U
CN219090059U CN202320033426.1U CN202320033426U CN219090059U CN 219090059 U CN219090059 U CN 219090059U CN 202320033426 U CN202320033426 U CN 202320033426U CN 219090059 U CN219090059 U CN 219090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sion
vibration
frame
optical axis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334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良国
魏胜
周永亮
田东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yub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yub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yub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yub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3342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900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90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900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悬吊康复系统,包括腿架单元、悬吊训练单元、振动单元和滑轮吊绳单元,腿架单元为悬吊训练单元提供了稳定支撑,悬吊训练单元包括支撑组件和滑动设置于支撑组件上的第一悬挂组件、第二悬挂组件,第一悬挂组件能够用于患者头部的悬挂康复训练,第二悬挂组件能够用于患者身体的悬挂康复训练;振动单元的第一振动组件和第二振动组件均能够产生振动,且振动方向不同,能够为患者提供振动肌肉放松或按摩训练,且第一振动组件和第二振动组件能够沿支撑组件往复滑动,提高了振动单元的灵活适应性;滑轮吊绳单元设置了动滑轮和定滑轮,利用动滑轮可降低操作力,减轻操作负担。

Description

一种悬吊康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训练设备及其周边配套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悬吊康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康复技术在国内的广泛应用,我国的康复事业在迅猛发展中,悬吊康复运动治疗系统在这个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它能够提供患者的主动训练,减轻治疗师的劳动强度,治疗师依靠悬吊康复运动治疗系统能够对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康复医学水平的提高,振动疗法在现代康复医学中得到了很高的重视,在神经系统、骨关节系统、肌肉组织系统等疾病康复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的悬吊康复治疗系统均不具备振动功能,部分厂家采用外配的方式添加了振动仪挂在悬吊绳上,这样使用比较麻烦,给医师增加工作量,同时训练方案无法和悬吊康复治疗系统有机的结合;悬吊康复训练会用到很多绳索,现有的绳索固定调节装置由于设计的缺陷,不仅连接固定麻烦,同时操作力比较大,而在悬吊康复训练过程中需要频繁调节绳索,给悬吊康复训练治疗的操作者带来很大的不便及付出很大的劳力,不仅影响康复治疗效果,而且还增加了治疗师的工作强度。
因此,如何改变现有技术中,悬吊康复装置操作繁琐,操作者劳动负担较重的现状,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吊康复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悬吊康复系统的操作便捷性,减轻操作人员劳动负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吊康复系统,包括:
腿架单元,所述腿架单元包括支撑腿;
悬吊训练单元,所述悬吊训练单元包括支撑组件和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的第一悬挂组件、第二悬挂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支撑腿相连,所述第二悬挂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两组,所述第一悬挂组件位于全部的所述第二悬挂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悬挂组件包括第一悬挂架、第一安装块、第一光轴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悬挂架可滑动地与所述支撑组件相连,所述第一安装块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一悬挂架相连,所述第一安装块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悬挂架的滑动方向,所述第一光轴与所述第一安装块相连,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光轴上;所述第二悬挂组件包括第二悬挂架、第二安装块、第二光轴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悬挂架可滑动地与所述支撑组件相连,所述第二安装块与所述第二悬挂架相连,所述第二光轴与所述第二安装块相连,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光轴上;
振动单元,所述振动单元包括第一振动组件和第二振动组件,所述第一振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振动组件均可滑动地与所述支撑组件相连,所述第一振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振动组件均能够产生振动,所述第一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所在平面;
滑轮吊绳单元,所述滑轮吊绳单元包括定滑轮、动滑轮和拉绳,所述定滑轮和所述动滑轮均连接有锁扣,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所述拉绳的另一端绕过所述定滑轮和所述动滑轮后利用绳止元件固定;所述滑轮吊绳单元的数量为多组,所述定滑轮一端的所述锁扣能够与振动单元、所述第一滑块以及所述第二滑块可拆装相连,所述动滑轮一端的所述锁扣能够与悬吊附件可拆装相连。
优选地,所述支撑腿包括支撑柱、长滑杆和短滑杆,所述支撑柱为倒T形,所述支撑柱的纵向杆与所述支撑组件相连,所述长滑杆和所述短滑杆均设置于所述支撑柱的纵向杆上,所述长滑杆和所述短滑杆上均滑动设置有立柱吊架组件;所述立柱吊架组件包括立柱安装块、立柱光轴和立柱滑块,所述立柱安装块可滑动地与所述长滑杆、所述短滑杆上,所述立柱光轴与所述立柱安装块相连,所述立柱滑块可滑动地与所述立柱光轴相连,所述立柱滑块能够与所述锁扣可拆装连接,所述立柱安装块与所述长滑杆之间、所述立柱安装块与所述短滑杆之间以及所述立柱光轴与所述立柱滑块之间均设置锁紧元件;所述支撑柱的横向杆设置于所述支撑柱的纵向杆的底部,所述支撑柱的横向杆上设置有腿架挂架,所述腿架挂架能够与所述锁扣可拆装连接;
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支撑腿以所述支撑组件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横梁、横梁固定架和悬挂滑架轨道,所述支撑横梁穿过所述横梁固定架与所述支撑腿相连,所述横梁固定架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横梁固定架利用所述悬挂滑架轨道相连,所述支撑横梁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所述悬挂滑架轨道,所述第一悬挂架和所述第二悬挂架可滑动地设置于下方的所述悬挂滑架轨道上,所述第一振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振动组件可滑动地设置于上方的所述悬挂滑架轨道上;
所述悬挂滑架轨道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一悬挂架、所述第二悬挂架、所述第一振动组件以及所述第二振动组件均具有滑动套管,所述滑动套管可滑动地套装于所述悬挂滑架轨道的外部,所述滑动套管、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均连接有刹车组件,所述刹车组件能够固定所述第一悬挂架、所述第二悬挂架、所述第一振动组件、所述第二振动组件、所述第一滑块以及所述第二滑块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刹车组件包括刹车内环、刹车外环和刹车把手,所述刹车内环可转动地套装于所述悬挂滑架轨道、所述第一光轴、所述第二光轴上,所述刹车外环套装于所述刹车内环的外部,且所述刹车外环利用定位销与所述滑动套管、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相连,所述刹车内环的外周面上具有允许所述定位销伸入的定位槽,所述刹车内环以及所述刹车外环均为偏心结构;所述刹车组件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刹车内环顶紧所述悬挂滑架轨道、所述第一光轴、所述第二光轴,所述刹车组件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刹车内环与所述悬挂滑架轨道、所述第一光轴、所述第二光轴不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光轴的数量为三根,其中两根所述第一光轴垂直于所述第一悬挂架的滑动方向设置,另外一根所述第一光轴平行于所述第一悬挂架的滑动方向设置,每一根所述第一光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滑块。
优选地,所述第一悬挂架具有限位槽和限位孔,所述第一安装块具有限位杆和限位销,所述限位杆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销可滑动地与所述第一安装块相连且二者之间设置弹性件,所述限位销能够伸入所述限位孔中;
所述第一安装块利用台阶轴与所述第一悬挂架相连,所述台阶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块相连,所述台阶轴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转过所述第一悬挂架并用防松螺母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二光轴的数量为两根,所述第二光轴垂直于所述第二悬挂架的滑动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光轴以及所述第二光轴均具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能够限制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极限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振动组件以及所述第二振动组件均包括振动架、振动电机、振动传动轴、振动偏心轮、万向推杆和吊环,所述振动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振动电机设置于所述振动架上,所述振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振动传动轴传动相连,所述振动传动轴能够带动所述振动偏心轮转动,所述振动偏心轮与所述万向推杆相连,所述万向推杆与所述吊环相连,所述吊环能够与所述锁扣可拆装连接。
优选地,所述滑轮吊绳单元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均设置有所述锁扣,所述定滑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定滑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动滑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动滑轮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拉绳绕过所述定滑轮和所述动滑轮后由所述定滑轮一端伸出;
所述绳止元件包括绳止固定架、绳止椭圆齿、弓形架和限位柱,所述绳止固定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连,所述弓形架和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绳止固定架相连,所述绳止椭圆齿可转动地与所述限位柱相连且二者之间设置绞簧,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绳止椭圆齿一一对应,所述绞簧处于自由状态时,两个所述绳止椭圆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拉绳的直径,所述弓形架位于两个所述绳止椭圆齿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的悬吊康复系统还包括反馈单元,所述反馈单元包括力反馈元件和数据控制元件,所述力反馈元件和所述数据控制元件均与所述振动单元相连,所述数据控制元件与所述力反馈元件相连,所述数据控制元件能够接收所述力反馈元件监测到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发送至外部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康复系统,包括腿架单元、悬吊训练单元、振动单元和滑轮吊绳单元,腿架单元利用支撑腿为悬吊训练单元提供稳定支撑,悬吊训练单元包括支撑组件和滑动设置于支撑组件上的第一悬挂组件、第二悬挂组件,第一悬挂组件设置于全部第二悬挂组件的一侧,第一悬挂组件能够用于患者头部的悬挂康复训练,第二悬挂组件能够用于患者身体的悬挂康复训练,第一悬挂组件和第二悬挂组件能够沿支撑组件往复滑动,以适应不同身材的患者;第一悬挂组件中,第一安装块能够相对于第一悬挂架转动,进而设置于第一安装块上的第一光轴能够跟随第一安装块转动,满足各种康复训练需求,同时,第一滑块能够沿第一光轴滑动,相应地,第二滑块能够沿第二光轴滑动,方便调整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位置,提高康复训练系统的灵活适应性。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康复训练系统设置了振动单元,振动单元的第一振动组件和第二振动组件均能够产生振动,且振动方向不同,能够为患者提供振动肌肉放松或按摩训练;除此之外,滑轮吊绳单元设置了动滑轮和定滑轮,利用动滑轮可降低操作力,减轻操作负担,拉绳能够利用锁扣与悬吊附件和其他部件相连,根据康复训练需求调整滑轮吊绳单元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康复系统,腿架单元为悬吊训练单元提供了稳定支撑,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悬吊训练单元能够对患者身体进行悬吊,以进行康复训练;本实用新型设置振动单元对患者进行振动肌肉放松或按摩康复,避免了使用外部振动装置操作不便的问题,且第一振动组件和第二振动组件能够沿支撑组件往复滑动,提高了振动单元的灵活适应性;本实用新型还利用滑轮吊绳单元的动滑轮,有效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负担,提高了康复训练系统的便捷性和适应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康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康复系统的支撑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康复系统的悬吊训练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康复系统的第一悬挂组件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康复系统的第一悬挂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康复系统的第二悬挂组件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康复系统的刹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康复系统的刹车组件处于解锁状态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康复系统的刹车组件处于锁止状态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康复系统的第一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康复系统的第一振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康复系统的滑轮吊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100为腿架单元,200为悬吊训练单元,300为振动单元,400为滑轮吊绳单元,500为反馈单元;
1为支撑腿,2为支撑组件,3为第一悬挂组件,4为第二悬挂组件,5为第一悬挂架,6为第一安装块,7为第一光轴,8为第一滑块,9为第二悬挂架,10为第二安装块,11为第二光轴,12为第二滑块,13为第一振动组件,14为第二振动组件,15为定滑轮,16为动滑轮,17为拉绳,18为锁扣,19为支撑柱,20为长滑杆,21为短滑杆,22为立柱吊架组件,23为立柱安装块,24为立柱光轴,25为立柱滑块,26为锁紧元件,27为腿架挂架,28为调节螺栓,29为支撑横梁,30为横梁固定架,31为悬挂滑架轨道,32为滑动套管,33为刹车组件,34为刹车内环,35为刹车外环,36为刹车把手,37为定位销,38为定位槽,39为限位槽,40为限位孔,41为限位杆,42为限位销,43为台阶轴,44为防松螺母,45为限位块,46为振动架,47为振动电机,48为振动传动轴,49为振动偏心轮,50为万向推杆,51为吊环,52为第一连接板,53为第二连接板,54为绳止固定架,55为绳止椭圆齿,56为弓形架,57为限位柱,58为绞簧,59为力反馈元件,60为数据控制元件,61为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吊康复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悬吊康复系统的操作便捷性,减轻操作人员劳动负担。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吊康复系统,腿架单元100、悬吊训练单元200、振动单元300和滑轮吊绳单元400,其中,腿架单元100包括支撑腿1;悬吊训练单元200包括支撑组件2和滑动设置于支撑组件2上的第一悬挂组件3、第二悬挂组件4,支撑组件2与支撑腿1相连,第二悬挂组件4的数量至少为两组,第一悬挂组件3位于全部的第二悬挂组件4的一侧;第一悬挂组件3包括第一悬挂架5、第一安装块6、第一光轴7和第一滑块8,第一悬挂架5可滑动地与支撑组件2相连,第一安装块6可转动地与第一悬挂架5相连,第一安装块6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第一悬挂架5的滑动方向,第一光轴7与第一安装块6相连,第一滑块8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光轴7上;第二悬挂组件4包括第二悬挂架9、第二安装块10、第二光轴11和第二滑块12,第二悬挂架9可滑动地与支撑组件2相连,第二安装块10与第二悬挂架9相连,第二光轴11与第二安装块10相连,第二滑块12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光轴11上;振动单元300包括第一振动组件13和第二振动组件14,第一振动组件13和第二振动组件14均可滑动地与支撑组件2相连,第一振动组件13和第二振动组件14均能够产生振动,第一振动组件13的振动方向所在平面垂直于第二振动组件14的振动方向所在平面;滑轮吊绳单元400包括定滑轮15、动滑轮16和拉绳17,定滑轮15和动滑轮16均连接有锁扣18,拉绳17的一端固定,拉绳17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15和动滑轮16后利用绳止元件固定;滑轮吊绳单元400的数量为多组,定滑轮15一端的锁扣18能够与振动单元300、第一滑块8以及第二滑块12可拆装相连,动滑轮16一端的锁扣18能够与悬吊附件可拆装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康复系统,腿架单元100利用支撑腿1为悬吊训练单元200提供稳定支撑,悬吊训练单元200包括支撑组件2和滑动设置于支撑组件2上的第一悬挂组件3、第二悬挂组件4,第一悬挂组件3设置于全部第二悬挂组件4的一侧,第一悬挂组件3能够用于患者头部的悬挂康复训练,第二悬挂组件4能够用于患者身体的悬挂康复训练,第一悬挂组件3和第二悬挂组件4能够沿支撑组件2往复滑动,以适应不同身材的患者;第一悬挂组件3中,第一安装块6能够相对于第一悬挂架5转动,进而设置于第一安装块6上的第一光轴7能够跟随第一安装块6转动,满足各种康复训练需求,同时,第一滑块8能够沿第一光轴7滑动,相应地,第二滑块12能够沿第二光轴11滑动,方便调整第一滑块8和第二滑块12的位置,提高康复训练系统的灵活适应性。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康复训练系统设置了振动单元300,振动单元300的第一振动组件13和第二振动组件14均能够产生振动,且振动方向不同,能够为患者提供振动肌肉放松或按摩训练;除此之外,滑轮吊绳单元400设置了动滑轮16和定滑轮15,利用动滑轮16可降低操作力,减轻操作负担,拉绳17能够利用锁扣18与悬吊附件和其他部件相连,根据康复训练需求调整滑轮吊绳单元400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康复系统,腿架单元100为悬吊训练单元200提供了稳定支撑,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悬吊训练单元200能够对患者身体进行悬吊,以进行康复训练;本实用新型设置振动单元300对患者进行振动肌肉放松或按摩康复,避免了使用外部振动装置操作不便的问题,且第一振动组件13和第二振动组件14能够沿支撑组件2往复滑动,提高了振动单元300的灵活适应性;本实用新型还利用滑轮吊绳单元400的动滑轮16,有效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负担,提高了康复训练系统的便捷性和适应性。
具体地,支撑腿1包括支撑柱19、长滑杆20和短滑杆21,支撑柱19为倒T形,支撑柱19的纵向杆与支撑组件2相连,支撑腿1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支撑腿1以支撑组件2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利用两组支撑腿1对悬吊训练单元200、振动单元300以及滑轮吊绳单元400提供稳定支撑,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框架式支撑,简化了系统结构,扩展了训练空间。同时,支撑腿1设置长滑杆20和短滑杆21,长滑杆20和短滑杆21均设置于支撑柱19的纵向杆上,长滑杆20和短滑杆21上均滑动设置有立柱吊架组件22;立柱吊架组件22包括立柱安装块23、立柱光轴24和立柱滑块25,立柱安装块23可滑动地与长滑杆20、短滑杆21上,立柱光轴24与立柱安装块23相连,立柱滑块25可滑动地与立柱光轴24相连,立柱滑块25能够与锁扣18可拆装连接,利用立柱吊架组件22能够对患者进行侧向牵引训练,立柱安装块23能够沿长滑杆20、短滑杆21往复滑动,调整位置,适应不同的患者,且立柱安装块23与长滑杆20之间、立柱安装块23与短滑杆21之间以及立柱光轴24与立柱滑块25之间均设置锁紧元件26,以锁定立柱安装块23的位置,提高系统训练安全系数,锁紧元件26可选用梅花型调节螺栓,将立柱安装块23锁紧在长滑杆20、短滑杆21上;此处还需要说明的是,长滑杆20、短滑杆21均由方钢制成,有效避免了立柱安装块23转动错位。支撑柱19的横向杆设置于支撑柱19的纵向杆的底部,支撑柱19的横向杆上设置有腿架挂架27,腿架挂架27能够与锁扣18可拆装连接,利用腿架挂架27可对患者进行下拉牵引训练。需要说明的是,支撑腿1为倒T形,支撑腿1的横向杆是指下方的、与地面平行的部分,支撑腿1的纵向杆是指横向杆上方的部分,纵向杆与横向杆垂直设置,横向杆的底部设置调节螺栓28,以对支撑腿1进行微调,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更具体地,支撑组件2包括支撑横梁29、横梁固定架30和悬挂滑架轨道31,支撑横梁29穿过横梁固定架30与支撑腿1相连,保证系统的结构强度,横梁固定架30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横梁固定架30利用悬挂滑架轨道31相连,支撑横梁29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悬挂滑架轨道31,第一悬挂架5和第二悬挂架9可滑动地设置于下方的一组悬挂滑架轨道31上,第一振动组件13和第二振动组件14可滑动地设置于上方的一组悬挂滑架轨道31上;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每一组悬挂滑架轨道31的数量均为两根,两根悬挂滑架轨道31平行设置,在保证第一悬挂架5、第二悬挂架9、第一振动组件13和第二振动组件14运动平稳,避免转动错位的前提下,提高悬挂滑架轨道31的受力均匀性。
其中,悬挂滑架轨道31为圆柱状结构,第一悬挂架5、第二悬挂架9、第一振动组件13以及第二振动组件14均具有滑动套管32,滑动套管32可滑动地套装于悬挂滑架轨道31的外部,改变滑动套管32于悬挂滑架轨道31上的位置,即可调整第一悬挂组件3、第二悬挂组件4、第一振动组件13以及第二振动组件14的位置,适应各种康复训练要求,滑动套管32、第一滑块8和第二滑块12均连接有刹车组件33,刹车组件33能够固定第一悬挂架5、第二悬挂架9、第一振动组件13、第二振动组件14、第一滑块8以及第二滑块12的位置,利用刹车组件33固定位置,提高训练安全系数。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刹车组件33包括刹车内环34、刹车外环35和刹车把手36,刹车内环34可转动地套装于悬挂滑架轨道31、第一光轴7、第二光轴11上,刹车外环35套装于刹车内环34的外部,且刹车外环35利用定位销37与滑动套管32、第一滑块8、第二滑块12相连,刹车内环34的外周面上具有允许定位销37伸入的定位槽38,刹车内环34以及刹车外环35均为偏心结构;刹车组件33处于锁紧状态时,刹车内环34顶紧悬挂滑架轨道31、第一光轴7、第二光轴11,刹车组件33处于解锁状态时,刹车内环34与悬挂滑架轨道31、第一光轴7、第二光轴11不接触。此处以调整第一悬挂架5的位置为例对刹车组件33进行解释说明,刹车外环35与滑动套管32相连,刹车外环35与刹车内环34均为壁厚不均匀的筒状结构,当刹车组件33处于解锁状态时,刹车内环34的壁厚较薄区域与刹车外环35的壁厚较厚区域接触,以保证刹车内环34与悬挂滑架轨道31不接触,滑动套管32可沿悬挂滑架轨道31往复滑动,当需要锁紧滑动套管32的位置时,利用刹车把手36带动刹车内环34转动,使得刹车内环34的壁厚较厚区域与刹车外环35的壁厚较厚区域接触,此时刹车内环34的内壁与悬挂滑架轨道31接触,刹车内环34顶紧悬挂滑架轨道31,实现滑动套管32的锁紧,第一滑块8以及第二滑块12的锁紧均同理,在滑动套管32远离刹车组件33的另一端设置防撞套管,以保护系统结构。
此处需要解释说明的是,刹车外环35利用定位销37与滑动套管32、第一滑块8、第二滑块12相连,是指滑动套管32、第一滑块8、第二滑块12均连接有刹车外环35,而非一个刹车外环35与这三部件均相连(滑动套管32、第一滑块8、第二滑块12)。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光轴7的数量为三根,其中两根第一光轴7垂直于第一悬挂架5的滑动方向设置,另外一根第一光轴7平行于第一悬挂架5的滑动方向设置,每一根第一光轴7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滑块8,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平行于第一悬挂架5滑动方向的第一光轴7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滑块8,以满足各种悬吊训练需求,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灵活适应性。
为了避免第一安装块6在训练过程中发生错位转动,在第一悬挂架5上设置限位槽39和限位孔40,第一安装块6具有限位杆41和限位销42,限位杆41可滑动地设置于限位槽39内,限位销42可滑动地与第一安装块6相连且二者之间设置弹性件,限位销42能够伸入限位孔40中;在第一安装块6相对于第一悬挂架5转动时,限位杆41在限位槽39内滑动,限位杆41与限位槽39相配合能够限制第一安装块6的极限位置,限位销42包含两种,两种限位销42对应各自的多个限位孔40,一种限位销42在第一安装块6转动过程中,在弹性件的作用力下不断顶入与其配合的限位孔40中,在转动过程中进行定位;另外一种限位销42在第一安装块6转动完成后,伸入与其配合的限位孔40中,实现锁止第一安装块6的目的,避免其随意转动。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块6利用台阶轴43与第一悬挂架5相连,台阶轴43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块6相连,台阶轴43伸入第一安装块6的安装孔中,并利用限位挡片固定,防止台阶轴43松脱,台阶轴43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转过第一悬挂架5并用防松螺母44固定,台阶轴43与第一悬挂架5之间设置轴承,确保第一安装块6转动顺畅。
相应地,第二光轴11的数量为两根,第二光轴11垂直于第二悬挂架9的滑动方向设置;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悬挂组件3、第二悬挂组件4、第一光轴7以及第二光轴11的数量可根据具体工况进行调整,以适应各种训练需求;另外,第一光轴7以及第二光轴11均具有限位块45,限位块45能够限制第一滑块8、第二滑块12的极限位置,避免第一滑块8和第二滑块12滑脱。
进一步地,第一振动组件13以及第二振动组件14均包括振动架46、振动电机47、振动传动轴48、振动偏心轮49、万向推杆50和吊环51,振动架46可滑动地设置于支撑组件2上,振动电机47设置于振动架46上,振动电机47的输出端与振动传动轴48传动相连,振动传动轴48能够带动振动偏心轮49转动,振动偏心轮49与万向推杆50相连,万向推杆50与吊环51相连,吊环51能够与锁扣18可拆装连接。振动架46连接有滑动套管32,以使第一振动组件13和第二振动组件14能够在悬挂滑架轨道31上往复滑动,振动电机47带动振动传动轴48转动,进而利用振动传动轴48带动振动偏心轮49转动,振动偏心轮49转动过程中产生振动,并将振动传递给万向推杆50和吊环51,最终将振动力传递给患者,用于患者的肌肉放松训练,合理设置振动偏心轮49的偏心规格能够实现不同振幅的振动力,另外,第一振动组件13和第二振动组件14的振动偏心轮49的偏心安装位置不同,二者的振动方向不同,使得系统能够对患者施加不同方向的振动力。另外,振动电机47利用同步带和同步带轮带动振动传动轴48运动,振动传动轴48的两端均连接有振动偏心轮49和万向推杆50,以实现对患者进行多点位振动训练。另外,第一振动组件13和第二振动组件14连接有拖链,方便走线,拖链可设置于支撑横梁29上,节省系统占用空间。
更进一步地,滑轮吊绳单元400还包括第一连接板52和第二连接板53,第一连接板52和第二连接板53上均设置有锁扣18,定滑轮15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连接板52上,定滑轮15的数量为两个,动滑轮16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连接板53上,动滑轮16的数量为一个,拉绳17的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接板53上,拉绳17的另一端依次绕过其中一个定滑轮15、动滑轮16、另外一个定滑轮15后伸出,操作者只需用所吊重量1/3的力即可进行操作,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负担,提高了系统的操作便捷性。
为了固定拉绳17的自由端,绳止元件包括绳止固定架54、绳止椭圆齿55、弓形架56和限位柱57,绳止固定架54与第一连接板52相连,弓形架56和限位柱57与绳止固定架54相连,绳止椭圆齿55可转动地与限位柱57相连且二者之间设置绞簧58,限位柱57与绳止椭圆齿55一一对应,绞簧58处于自由状态时,两个绳止椭圆齿55之间的距离小于拉绳17的直径,弓形架56位于两个绳止椭圆齿55的上方。拉绳17的自由端由两个绳止椭圆齿55之间穿过,在操作人员拉动拉绳17时,拉绳17压缩绞簧58,使两个绳止椭圆齿55转动,之间的缝隙变大,拉绳17顺利通过,当停止拉动拉绳17时,在绞簧58的作用下,两个绳止椭圆齿55反向转动,两个绳止椭圆齿55之间的缝隙变小,锁止拉绳17。当解锁拉绳17时,只需将拉绳17向上提拉即可,弓形架56能够避免拉绳17脱落。采用绳止元件固定拉绳17的自由端,使操作人员能够单手操作,进一步提高操作便捷性。
还需要强调的是,悬吊康复系统还包括反馈单元500,反馈单元500包括力反馈元件59和数据控制元件60,力反馈元件59和数据控制元件60均与振动单元300相连,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力反馈元件59采用力传感器,力传感器能够监测吊环51所受的拉力值,通过力传感器能够实现患者上下肢肌力测试及训练,训练过程中人机界显示实时力反馈数据,通过振动,达到放松效果,可以通过人机界面设置振动频率、振动时长等参数,评估训练完成后出报告,数据控制元件60与力反馈元件59相连,数据控制元件60能够接收力反馈元件59监测到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可通过蓝牙信号传输至外部控制系统61,外部控制系统61能够进行显示、数据存储、报告展示,进一步方便操作人员调节振动单元300的工作状态,外部控制系统61包括输入显示屏,能够显示患者信息和训练数据,还方便了操作人员设置振动参数,包括振动频率、振动时长、间隔时长、训练时长等参数,外部控制系统61将参数数据通过蓝牙信号传输至数据控制元件60,由数据控制元件60控制振动单元300调整振动参数。本实用新型利用反馈单元500,实现了数据展示、患者信息管理、训练参数设置以及报告展示,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此处需要解释说明的是,控制系统61或控制器的具体结构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惯用手段,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悬吊康复系统,腿架单元100采用八字形两腿支架,使整个设备结构简洁,同时稳定可靠,在支撑腿1上设置立柱吊架组件22,扩展了训练范围及训练空间;同时设置了振动单元300,解决了现有技术使用外部振动器,需要将振动器安装到绳索上,费时费力,安装不当有脱落误伤人的风险;本实用新型还利用滑轮吊绳单元400降低了操作人员的操作力,降低了操作难度和劳动负担;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在各个单元设置了刹车组件33,在操作便捷的前提下,提高了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悬吊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腿架单元,所述腿架单元包括支撑腿;
悬吊训练单元,所述悬吊训练单元包括支撑组件和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的第一悬挂组件、第二悬挂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支撑腿相连,所述第二悬挂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两组,所述第一悬挂组件位于全部的所述第二悬挂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悬挂组件包括第一悬挂架、第一安装块、第一光轴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悬挂架可滑动地与所述支撑组件相连,所述第一安装块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一悬挂架相连,所述第一安装块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悬挂架的滑动方向,所述第一光轴与所述第一安装块相连,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光轴上;所述第二悬挂组件包括第二悬挂架、第二安装块、第二光轴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悬挂架可滑动地与所述支撑组件相连,所述第二安装块与所述第二悬挂架相连,所述第二光轴与所述第二安装块相连,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光轴上;
振动单元,所述振动单元包括第一振动组件和第二振动组件,所述第一振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振动组件均可滑动地与所述支撑组件相连,所述第一振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振动组件均能够产生振动,所述第一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所在平面;
滑轮吊绳单元,所述滑轮吊绳单元包括定滑轮、动滑轮和拉绳,所述定滑轮和所述动滑轮均连接有锁扣,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所述拉绳的另一端绕过所述定滑轮和所述动滑轮后利用绳止元件固定;所述滑轮吊绳单元的数量为多组,所述定滑轮一端的所述锁扣能够与振动单元、所述第一滑块以及所述第二滑块可拆装相连,所述动滑轮一端的所述锁扣能够与悬吊附件可拆装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吊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包括支撑柱、长滑杆和短滑杆,所述支撑柱为倒T形,所述支撑柱的纵向杆与所述支撑组件相连,所述长滑杆和所述短滑杆均设置于所述支撑柱的纵向杆上,所述长滑杆和所述短滑杆上均滑动设置有立柱吊架组件;所述立柱吊架组件包括立柱安装块、立柱光轴和立柱滑块,所述立柱安装块可滑动地与所述长滑杆、所述短滑杆上,所述立柱光轴与所述立柱安装块相连,所述立柱滑块可滑动地与所述立柱光轴相连,所述立柱滑块能够与所述锁扣可拆装连接,所述立柱安装块与所述长滑杆之间、所述立柱安装块与所述短滑杆之间以及所述立柱光轴与所述立柱滑块之间均设置锁紧元件;所述支撑柱的横向杆设置于所述支撑柱的纵向杆的底部,所述支撑柱的横向杆上设置有腿架挂架,所述腿架挂架能够与所述锁扣可拆装连接;
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支撑腿以所述支撑组件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吊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横梁、横梁固定架和悬挂滑架轨道,所述支撑横梁穿过所述横梁固定架与所述支撑腿相连,所述横梁固定架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横梁固定架利用所述悬挂滑架轨道相连,所述支撑横梁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所述悬挂滑架轨道,所述第一悬挂架和所述第二悬挂架可滑动地设置于下方的所述悬挂滑架轨道上,所述第一振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振动组件可滑动地设置于上方的所述悬挂滑架轨道上;
所述悬挂滑架轨道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一悬挂架、所述第二悬挂架、所述第一振动组件以及所述第二振动组件均具有滑动套管,所述滑动套管可滑动地套装于所述悬挂滑架轨道的外部,所述滑动套管、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均连接有刹车组件,所述刹车组件能够固定所述第一悬挂架、所述第二悬挂架、所述第一振动组件、所述第二振动组件、所述第一滑块以及所述第二滑块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吊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组件包括刹车内环、刹车外环和刹车把手,所述刹车内环可转动地套装于所述悬挂滑架轨道、所述第一光轴、所述第二光轴上,所述刹车外环套装于所述刹车内环的外部,且所述刹车外环利用定位销与所述滑动套管、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相连,所述刹车内环的外周面上具有允许所述定位销伸入的定位槽,所述刹车内环以及所述刹车外环均为偏心结构;所述刹车组件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刹车内环顶紧所述悬挂滑架轨道、所述第一光轴、所述第二光轴,所述刹车组件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刹车内环与所述悬挂滑架轨道、所述第一光轴、所述第二光轴不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吊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轴的数量为三根,其中两根所述第一光轴垂直于所述第一悬挂架的滑动方向设置,另外一根所述第一光轴平行于所述第一悬挂架的滑动方向设置,每一根所述第一光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滑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吊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挂架具有限位槽和限位孔,所述第一安装块具有限位杆和限位销,所述限位杆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销可滑动地与所述第一安装块相连且二者之间设置弹性件,所述限位销能够伸入所述限位孔中;
所述第一安装块利用台阶轴与所述第一悬挂架相连,所述台阶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块相连,所述台阶轴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转过所述第一悬挂架并用防松螺母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吊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轴的数量为两根,所述第二光轴垂直于所述第二悬挂架的滑动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光轴以及所述第二光轴均具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能够限制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极限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吊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动组件以及所述第二振动组件均包括振动架、振动电机、振动传动轴、振动偏心轮、万向推杆和吊环,所述振动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振动电机设置于所述振动架上,所述振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振动传动轴传动相连,所述振动传动轴能够带动所述振动偏心轮转动,所述振动偏心轮与所述万向推杆相连,所述万向推杆与所述吊环相连,所述吊环能够与所述锁扣可拆装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吊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吊绳单元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均设置有所述锁扣,所述定滑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定滑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动滑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动滑轮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拉绳绕过所述定滑轮和所述动滑轮后由所述定滑轮一端伸出;
所述绳止元件包括绳止固定架、绳止椭圆齿、弓形架和限位柱,所述绳止固定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连,所述弓形架和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绳止固定架相连,所述绳止椭圆齿可转动地与所述限位柱相连且二者之间设置绞簧,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绳止椭圆齿一一对应,所述绞簧处于自由状态时,两个所述绳止椭圆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拉绳的直径,所述弓形架位于两个所述绳止椭圆齿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悬吊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馈单元,所述反馈单元包括力反馈元件和数据控制元件,所述力反馈元件和所述数据控制元件均与所述振动单元相连,所述数据控制元件与所述力反馈元件相连,所述数据控制元件能够接收所述力反馈元件监测到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发送至外部控制系统。
CN202320033426.1U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悬吊康复系统 Active CN2190900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33426.1U CN219090059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悬吊康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33426.1U CN219090059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悬吊康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90059U true CN219090059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53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33426.1U Active CN219090059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悬吊康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900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73034A (zh) 一种用于下肢康复的自动康复器材
CN108969303A (zh) 一种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CN110269762A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护理床
CN203749782U (zh) 一种悬吊康复训练系统
CN114305898A (zh) 一种神经外科肢体康复训练器
CN219090059U (zh) 一种悬吊康复系统
CN111617434A (zh) 一种偏瘫患者康复用辅助训练装置
CN116807840A (zh) 一种悬吊康复系统
CN109044728B (zh) 具有仿生臂的医用肩关节康复训练机器人
CN109044727B (zh) 肩关节康复训练医用机器人仿生臂及包括其的医用机器人
CN114569399B (zh) 一种康复训练系统用儿童悬吊装置
CN103584992B (zh) 一种悬吊康复训练系统
CN111358661B (zh) 一种康复机器人
CN106859914B (zh) 一种辅助下肢康复用康复医疗床
CN213284163U (zh) 一种机器人式康复护理设备
CN112716747A (zh) 用于骨科的康复锻炼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618268A (zh) 获得性衰弱康复锻炼设备
CN210020080U (zh) 一种护理床吊架
CN217908209U (zh) 一种可以辅助康复训练的护理床
CN110801367A (zh) 神经内科用康复护理装置
CN219836078U (zh) 一种可调式上肢康复训练装置
CN219700431U (zh) 一种手术室护理患者肢体固定架
CN214485482U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脚腕锻炼装置
CN215740935U (zh) 一种儿科吊水用固定座椅
CN214436142U (zh) 一种新型儿童康复科护理用手指锻炼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