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7690U - 驱动器和控制柜 - Google Patents

驱动器和控制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87690U
CN219087690U CN202223596304.8U CN202223596304U CN219087690U CN 219087690 U CN219087690 U CN 219087690U CN 202223596304 U CN202223596304 U CN 202223596304U CN 219087690 U CN219087690 U CN 2190876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plate
cabinet body
driver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630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鑫
王锁海
徐鸿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uichua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uichua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uichua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uichua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630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876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876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876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驱动器和控制柜,其中,驱动器包括外壳,外壳包括顶板、底板、连接顶板和底板的两侧板,以及连接顶板、底板的背板和前板,顶板、底板、侧板、前板和背板围合形成容纳腔,其中,顶板靠近背板一端开设有进风口,背板靠近底板的一端开设有出风口,背板靠近顶板的一侧开设有辅助进风口,辅助进风口与出风口间隔设置,容纳腔内设置有隔板,隔板与两侧板、顶板、背板围合形成有散热风道,散热风道连通进风口、辅助进风口与出风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高驱动器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驱动器和控制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驱动器和控制柜。
背景技术
伺服驱动器是现代运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及数控加工中心等自动化设备中,其中,用于控制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的伺服驱动器是国内外运动控制的研究热点。
驱动器一般包括内部的功率元件和外壳,外壳一般是通过铝材中框作为散热传导框架,在框架内的底部的空余空间内加装风扇实现进风,风通过外壳底部进入后向上流动,带走功率元件的热量后位于顶部和侧面出风口处出风实现散热。该散热风扇和散热走向的设置,会使得更换维修风扇时需要经过多重步骤,反复拔插线缆和拆装框架,步骤繁琐且效率低;并且当多个驱动器位于上下排安装时,顶部出风的结构会导致下排的顶部散出热量被上排的下方风扇吸入,导致上排的热量上升,散热效果差;对于侧面的出风口出风时,当多个驱动器为横排式排布设置时,相邻的驱动器之间会由于紧贴的设置遮挡侧面出风口,导致散热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驱动器,旨在提高驱动器的散热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驱动器,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顶板、底板、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两侧板,以及连接所述顶板、所述底板的背板和前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侧板、所述前板和所述背板围合形成容纳腔,其中,
所述顶板靠近所述背板一端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背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开设有出风口,所述背板靠近所述顶板的一侧开设有辅助进风口,所述辅助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间隔设置,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两所述侧板、所述顶板、所述背板围合形成有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所述辅助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隔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顶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隔板由连接于所述顶板的一端至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一端朝向所述背板的方向弯折设置。
可选地,所述背板和两个所述侧板的连接处形成有斜面,所述斜面上具有所述辅助进风口,所述斜面与所述背板呈夹角设置。
可选地,所述辅助进风口包括在所述斜面上形成的多个梯形孔,多个所述梯形孔沿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排布。
可选地,所述斜面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辅助进风口包括第一辅助进风口和第二辅助进风口,所述第一辅助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辅助进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辅助进风口设于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二辅助进风口设于所述第二斜面。
可选地,所述背板的外表面位于所述辅助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凹陷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相对两侧开口边缘相向凸设有限位扣,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连接架并连接至柜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控制柜,包括如上所述的驱动器、散热风扇和柜体;
所述驱动器设于所述柜体内;
所述柜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侧部,以及相对设置的前部和后部,所述驱动器固定于所述柜体的后部,所述柜体的侧部开设有进风孔,所述柜体的后部开设有出风孔,所述出风孔与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出风口正对设置;
所述散热风扇设于所述柜体的后部远离所述驱动器的一侧,所述散热风扇对应所述出风孔设置,用于驱动所述散热风道内空气流动。
可选地,所述柜体还包括进风扇,所述进风扇设于所述柜体的侧部靠近所述驱动器的一侧,所述进风扇对应所述进风孔设置。
可选地,所述驱动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控制柜还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水平设于所述柜体内,多个所述驱动器通过所述连接架并排安装和/或上下并列安装于所述柜体的后部;
所述柜体具有多个出风孔,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风孔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控制柜还包括风罩,所述风罩具有多个散热口,所述风罩用于罩设与散热风扇外,以将所述散热风扇固定于所述柜体后部的外侧;
所述散热风扇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散热风扇并排固定于所述风罩与所述柜体后部间,所述多个散热口、多个所述散热风扇和所述多个出风孔三者一一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驱动器的外壳的顶板靠近背板的一端开设有进风口,在背板靠近底板的一端开设有出风口,背板靠近顶板的一侧开设有辅助进风口,并且通过将隔板设置于外壳形成的容纳腔内,隔板与两侧板、顶板、背板围合形成有散热风道,散热风道的两端分别连通进风口、辅助进风口与出风口。如此设置,散热风机可以设置于进风口处或出风口处,当散热风机设置于进风口或者出风口外部时,可以实现驱动器不停机维护风扇,保证用户效益;对于多个驱动器位于上下排安装,出风口位于外壳的后部,驱动器的后部散热方式不会对于上下排的驱动器造成影响;对于多个驱动器为横排式排布设置时,出风口位于外壳的后部,后部的散热方式也不会对于相邻并排设置的驱动器造成影响,进而可以让驱动器并机不间隔安装,减少安装空间,提高了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器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器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器侧面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器背面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柜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柜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柜中多个驱动器并排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柜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控制柜中柜体、散热风扇和风罩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驱动器 10 外壳
11 顶板 111 进风口
12 底板 13 侧板
14 背板 141 出风口
143 辅助进风口 1431 第一辅助出风口
1433 第二辅助出风口 145 斜面
1451 梯形孔 147 安装槽
1471 限位扣 15 隔板
151 延伸部 153 导向部
16 散热风道 100 控制柜
2 柜体 21 进风孔
23 出风孔 25 进风扇
3 散热风扇 4 连接架
5 风罩 51 散热口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驱动器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驱动器1包括外壳10,外壳10包括顶板11、底板12、连接顶板11和底板12的两侧板13,以及连接顶板11、底板12的背板14和前板,顶板11、底板12、侧板13、前板和背板14围合形成容纳腔,其中,顶板11靠近背板14一端开设有进风口111,背板14靠近底板12的一端开设有出风口141,背板14靠近顶板11的一侧开设有辅助进风口143,辅助进风口143与出风口141间隔设置,容纳腔内设置有隔板15,隔板15与两侧板13、顶板11、背板14围合形成有散热风道16,散热风道16连通进风口111、辅助进风口143与出风口141。
外壳10的顶板11开设有进风口111,背板14开设有出风口141,外壳10内设置有隔板15,隔板15与两侧板13、顶板11、背板14围合形成有散热风道16。进一步地,需要设置散热风扇对于散热风道16内的空气提供动力,驱动空气流动,进而当散热风扇为抽风机时,可以位于背板14对应出风口141处的外表面设置散热风扇,也可以位于背板14对应出风口141处的内表面即散热风道16内设置散热风扇;当散热风扇为吹风机时,可以位于顶板11对应进风口111处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设置散热风扇。开启散热风扇后,自然风从柜体2内流经进风口111、散热风道16后经出风口141流出,从而实现对驱动器1内发热器件的散热。外壳10内设置有功率元件,当风经过散热风道16时,可以带走外壳10内部的热量从出风口141吹出,进而对于功率元件实现降温,达到了散热降温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在驱动器1的外壳10的顶板11靠近背板14的一端开设有进风口111,位于背板14的靠近顶板11一侧设置辅助进风口143,在背板14靠近底板12的一端开设有出风口141,并且通过将隔板15设置于外壳10形成的容纳腔内,隔板15与两侧板13、顶板11、背板14围合形成有散热风道16,散热风道16连通进风口111、辅助进风口143和出风口141,可以在外壳内部形成不经过底板的独立散热风道设计,实现上方进风背部出风的散热方式。将散热风扇30对应出风口141处设置,可以设置于外壳外部,也可以设置于外壳内部,以驱动气流经进风口111和辅助进风口进入,流经散热风道16后从出风口141吹出。辅助进风口143的设置,辅助进风口143开设于背板14靠近顶板11的一侧,配合进风口111一方面可以增加位于外壳10顶部的进风量,另一方面当位于顶部的进风口111被遮挡时,可以利用位于背板14处的辅助进风口143进风,实现当位于顶部的进风口111被遮挡时仍然满足散热风道16的进风量的效果,保证了散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散热风机设置于外壳10外部,利用驱动器1顶部进风,背部出风的散热风道设计,可以在驱动器1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散热风扇的维护,有效提高了便利性,保证用户效益;由于出风口141位于外壳10的背部,因此当多个驱动器1上下排并列安装时,驱动器底部不再吸入下排热量,不会对于上下排的驱动器1造成影响,从而使得上下排列的驱动器热量更均衡;对于多个驱动器1为横排式并排设置时,出风口141位于外壳10的后部,不会对于相邻并排设置的驱动器1造成影响,进而可以让驱动器1并机不间隔安装,减少安装空间,提高了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隔板15的一端连接于顶板11,另一端连接于底板12,隔板15由连接于顶板11的一端至连接于底板12的一端朝向背板14的方向弯折设置。
隔板15包括相连接的延伸部151和导向部153,延伸部151远离导向部153的一端连接于顶板11,导向部153远离延伸部151的一端连接于底板12。延伸部151可以连接于顶板11远离背板14的一侧,也可以连接与顶板11的中部;相应地当延伸部151连接于顶板11远离背板14的一侧,导向部153可以连接于底板12的中部,当延伸部151连接于顶板11的中部时,导向部
153可以连接于底板12靠近背板14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在一实施例中,
延伸部151和导向部153可以均呈直线设置,即延伸部151沿连接顶板11的一端至另一端呈竖直方向直线延伸,导向部153则沿连接延伸部151的一端至另一端朝向背板14的方向倾斜直线延伸设置;在另一实施例中,延伸部151呈直线设置,导向部153在顶板11至底板12的方向上朝向背板14的方向弯
折设置;在又一实施例中,延伸部151和导向部153在顶板11至底板12的
方向上均朝向背板14的方向弯折设置。
对于隔板15沿连接于顶板11至底板12的一端朝向背板14的方向延伸的设置,当自然风或冷却风从进风口111进入散热风道16内时,吹向隔板15的表面,并沿隔板15的表面流动,隔板15倾斜延伸的设置可以对于吹向隔
板15的风具有导向和加速的效果,进而引导散热风道16内的风朝向出风口
141的方向流动,并且沿隔板15的表面流动达到加速风流动的效果。
对于延伸部151呈直线设置,导向部153为弯折设置,延伸部151对应背板14上部设置进风口141和辅助进风口143的位置,导向部153则对应背板14下部设置出风口141的位置,进而当风沿隔板15流动时,先经过直线
延伸的延伸部151,具有导向和阻隔的效果,避免了风朝向背离背板14的方
向流动,风沿隔板15经过延伸部151后流向导向部153,导向部153朝向出
风口141的方向弯折设置,对于风具有朝向出风口141方向引导的作用,并且由于斜率的改变,对于风具有加速的效果,提高了风从进风口111流向出风口141时加速的效果。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导向部153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圆弧形的导向部
153对应为各处的弧度相同,进而风沿导向部153流动时,转向的效果和加速的效果均沿线性转变,保证了风流动时的流畅度和连续性。导向部153的截面形状还可以为波浪形,或者可以仅设置延伸部151,具体的可以根据驱动器内部的器件排布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背板14和两个侧板13的连接处形成有斜面145,斜面145上具有辅助进风口143,斜面145与背板14呈夹角设置。
辅助进风口143设于背板14和侧板13的连接处形成的斜面145上,进而辅助进风口143的出风方向与背板14和侧板13的延伸方向均呈夹角设置,如此设置,当位于背板14外正对的方向遭到封堵或者遮挡时,设置于背板14和侧板13的连接处的辅助进风口143仍然可以进风,实现当位于顶部的进风口111和背板14处被遮挡时仍然满足散热风道16的进风量的效果。另一方面,驱动器1背部的上部分通过斜面开孔的方式,在并机安装时相邻两个驱动器1的辅助出风口143处形成了三角区域,扩展了进风面积,使得风道更立体,效能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辅助进风口143包括在斜面145上形成的多个梯形孔1451,多个梯形孔1451沿背板14的长度方向排布。
梯形孔1451的设置,由于辅助出风口开设于背板14和侧板13的连接处形成的斜面145上,斜面145上的开设空间减小,并且与散热风道16连通的开孔位置较小,设置成梯形孔1451一方面可以最大化利用斜面145的空间,增加斜面145上通风孔的通风量,并且可以配合连接处形成的倾斜夹持面,提高美观度。多个梯形孔1451的设置,并且多个梯形孔1451沿背板14的长度方向延伸排布,可以最大化利用斜面145的空间,增加斜面145上的通风量,提高了进风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斜面145包括第一斜面(图未标)和第二斜面(图未标),辅助进风口143包括第一辅助进风口1431和第二辅助进风口1433,第一辅助进风口1431与第二辅助进风口1433相对设置,第一辅助进风口1431设于第一斜面,第二辅助进风口1433设于第二斜面。
辅助进风口14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辅助进风口1431和第二辅助进风口1433,第一辅助进风口1431设于第一斜面,第二辅助进风口1433设于第二斜面,进而位于背板14的两侧均可以进风,当位于顶部的进风口111和背板14处被遮挡时,位于背部的辅助进风口143仍然满足散热风道16的进风量的效果,保证了散热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背板14的外表面位于辅助进风口143和出风口141之间凹陷形成有安装槽147,安装槽147的相对两侧开口边缘相向凸设有限位扣1471,安装槽147用于安装连接架并连接至柜体。
安装槽147和安装槽上限位扣1471的设置,安装槽147的相对两侧开口边缘相向凸设有限位扣1471,连接架可以通过安装槽147的侧面推送至安装槽147内,限位扣1471则卡合于连接架的相对两侧面,可以固定连接架于安装槽147内,进而固定外壳10与连接架,进而将连接架安装至柜体进而固定驱动器1于柜体上。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位于安装槽147的底部或者侧壁设置限位扣1471,配合不同的连接架结构也可以达到固定连接架于安装槽147的效果,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控制柜100,如图5至图9所示,该控制柜100包括驱动器1、散热风扇3和柜体2;驱动器1设于柜体2内;柜体2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侧部,以及相对设置的前部和后部,驱动器1固定于柜体2的后部,柜体2的侧部开设有进风孔21,柜体2的后部可以开设有出风孔23,出风孔23与驱动器1的出风口141正对设置;散热风扇3对应出风孔23设置,用于驱动散热风道16内空气流动。驱动器1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控制柜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器1可以设置于柜体2的中部,驱动器1的进风口111对应柜体2的顶部,驱动器1的出风口141对应柜体2的后部,柜体2的侧部设置有进风孔21,柜体2的后部开设有出风孔23,驱动器1的出风口141对应出风孔23的位置设置,便于出风口141的出风与柜体2的出风孔23对接。保证了驱动器1位于柜体2内与柜体2的进风位置和出风位置对接,保证了驱动器1位于柜体2内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风孔21可以对应于驱动器1进风口111的上方设置,便于进风孔21的进风与驱动器1的进风口111对接。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进风孔21也可以与驱动器1进风口111在水平方向上对齐设置,或者进风孔21可以对应于驱动器1进风口111的下方设置,或者设置多个进风孔21对应驱动器的不同位置设置,或者以其它可能的位置设置,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进风孔2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进风孔21间隔设置于柜体2的侧部,优选地,多个进风孔21设置于柜体2侧部的上侧和下侧,如此设置保证了对于柜体2内由下至上的不同高度的空气流动,增加了柜体2内的空气流动性,保证了柜体2内的整体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柜体2还可以包括进风扇25,进风扇25设于柜体2的侧部靠近驱动器的一侧,进风扇25对应进风孔21设置。
进风扇25位于进风孔21处,进风扇25从柜体2外抽风通过进风孔21吹至柜体2内,进而提供了柜体2内的冷空气来源,保证了柜体2内的环境为常温环境,对于柜体2内起到通风流动散热的效果。进一步地,进风扇25可以设置于柜体2外,也可以设置于壳体内,对应柜体2的进风孔21的位置设置即可达到从柜体2外抽风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驱动器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控制柜100还可以包括连接架4,连接架4水平设于柜体2内,多个驱动器通过连接架4并排安装和/或上下并列安装于柜体2的后部;
柜体2具有多个出风孔23,驱动器的出风口141与出风孔23一一对应设置。
连接架4包括安装部和连接于安装部相对两侧的连接部,连接架4连接于外壳中背板的安装槽147内,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卡接于安装槽147内槽底壁与限位扣1471之间,安装部则设置于安装槽147的开口处,用以连接柜体的后部,安装部上开设有多个开孔,可以用于与柜体2螺纹连接。连接架3具有连接和支撑稳固多个驱动器1的效果,保证了多个驱动器1沿连接架3的延伸方向延伸排布设置的效果,柜体2开设出风孔23的数量为多个,一驱动器1的出风口141对应一出风孔23设置,保证了多个驱动器1均与柜体2的出风孔23对接,保证了多个驱动器1的出风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8、图9所示,控制柜还包括风罩5,风罩5具有多个散热口51,风罩5用于罩设与散热风扇3外,以将散热风扇3固定于柜体2后部的外侧;
散热风扇3的数量为多个,散热风扇3并排固定于风罩5与柜体2后部间,多个散热口51、多个散热风扇3和多个出风孔23三者一一对应设置。
控制柜100还包括风罩5,风罩5罩设于多个散热风扇30外,风罩5与柜体2背部对应的一侧表面为封闭面,即与散热风扇30扇叶正对的一侧表面为封闭面,其余侧面开设有多个通风孔,用于散热风扇30的吸收驱动器1内的风从风罩5的侧面排出。可以理解的是,风罩5可以为多个分立的小风罩,一个小风罩设置一个散热口51,一个分立的小风罩对应罩设于一散热风扇3外;或者多个小风罩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组合形成一个合体风罩;或者为一个大风罩,大风罩上设置有多个的散热口51,一个大风罩可以同时罩设于多个散热风扇3外,或者以其它可能的位置设置,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散热风扇3固定于柜体2后部的外侧,装入柜机后,风扇集中并列供电,不仅通过柜机背面开孔使得风道通畅,也可以实现柜体内免停机即可维护风扇的效果。
散热风扇30的数量为多个,一散热风扇30对应设于一出风孔23外,保证了多个驱动器1内部的散热风道16均连通有散热风扇30,保证了各个驱动器1的散热效果。当风罩5为多个分立的小风罩,一个小风罩对应罩设于一个散热风扇30外,多个小风罩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并排设置,或者风罩5为一个大风罩,大风罩上设置有多个的散热口51,一个打风罩同时罩设于多个散热风扇30外。风罩5的设置,保护了散热风扇30的外观和结构,防止外部的灰尘、异物进入散热风扇30内部或者出风孔23,影响了散热风扇30的运作,提高了散热风扇30和柜体2的使用寿命,保持了散热风道16的整洁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所述外壳(10)包括顶板(11)、底板(12)、连接所述顶板(11)和所述底板(12)的两侧板(13),以及连接所述顶板(11)、所述底板(12)的背板(14)和前板,所述顶板(11)、所述底板(12)、所述侧板(13)、所述前板和所述背板(14)围合形成容纳腔,其中,
所述顶板(11)靠近所述背板(14)一端开设有进风口(111),所述背板(14)靠近所述底板(12)的一端开设有出风口(141),所述背板(14)靠近所述顶板(11)的一侧开设有辅助进风口(143),所述辅助进风口(143)与所述出风口(141)间隔设置,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隔板(15),所述隔板(15)与两所述侧板(13)、所述顶板(11)、所述背板(14)围合形成有散热风道(16),所述散热风道(16)连通所述进风口(111)、所述辅助进风口(143)与所述出风口(14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顶板(1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板(12),所述隔板(15)由连接于所述顶板(11)的一端至连接于所述底板(12)的一端朝向所述背板(14)的方向弯折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4)和两个所述侧板(13)的连接处形成有斜面(145),所述斜面(145)上具有所述辅助进风口(143),所述斜面(145)与所述背板(14)呈夹角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进风口(143)包括在所述斜面(145)上形成的多个梯形孔(1451),多个所述梯形孔(1451)沿所述背板(14)的长度方向排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145)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辅助进风口(143)包括第一辅助进风口(1431)和第二辅助进风口(1433),所述第一辅助进风口(1431)与所述第二辅助进风口(143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辅助进风口(1431)设于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二辅助进风口(1433)设于所述第二斜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4)的外表面位于所述辅助进风口(143)和所述出风口(141)之间凹陷形成有安装槽(147),所述安装槽(147)的相对两侧开口边缘相向凸设有限位扣(1471),所述安装槽(147)用于安装连接架并连接至柜体。
7.一种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器、散热风扇(3)和柜体(2);
所述驱动器设于所述柜体(2)内;
所述柜体(2)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侧部,以及相对设置的前部和后部,所述驱动器固定于所述柜体(2)的后部,所述柜体(2)的侧部开设有进风孔(21),所述柜体(2)的后部开设有出风孔(23),所述出风孔(23)与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出风口(141)正对设置;
所述散热风扇(3)设于所述柜体(2)的后部远离所述驱动器的一侧,所述散热风扇(3)对应所述出风孔(23)设置,用于驱动所述散热风道(16)内空气流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2)还包括进风扇(25),所述进风扇(25)设于所述柜体(2)的侧部靠近所述驱动器的一侧,所述进风扇(25)对应所述进风孔(21)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控制柜还包括连接架(4),所述连接架(4)水平设于所述柜体(2)内,多个所述驱动器通过所述连接架(4)并排安装和/或上下并列安装于所述柜体(2)的后部;
所述柜体(2)具有多个出风孔(23),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出风口(141)与所述出风孔(23)一一对应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柜还包括风罩(5),所述风罩(5)具有多个散热口(51),所述风罩(5)用于罩设与散热风扇(3)外,以将所述散热风扇(3)固定于所述柜体(2)后部的外侧;
所述散热风扇(3)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散热风扇(3)并排固定于所述风罩(5)与所述柜体(2)后部间,所述多个散热口(51)、多个所述散热风扇(3)和所述多个出风孔(23)三者一一对应设置。
CN202223596304.8U 2022-12-29 2022-12-29 驱动器和控制柜 Active CN2190876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6304.8U CN219087690U (zh) 2022-12-29 2022-12-29 驱动器和控制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6304.8U CN219087690U (zh) 2022-12-29 2022-12-29 驱动器和控制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87690U true CN219087690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06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6304.8U Active CN219087690U (zh) 2022-12-29 2022-12-29 驱动器和控制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876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31541B (zh) 空调器室外机
WO2020078386A1 (zh) 通风散热结构及空调器
CN209763320U (zh) 空调器
JP3039360B2 (ja)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機
JP4305999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CN219087690U (zh) 驱动器和控制柜
CN209944579U (zh) 电器盒及空调器
US20130025822A1 (en) Ventilation apparatus
CN211739320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8103719U (zh) 壳体结构、电控装置及空气调节器
CN217209590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3810895U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6391864U (zh) 一种矿车用控制柜及矿车
CN218993532U (zh) 室外机用侧板组件、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JP3826520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19889854U (zh) 冰箱
CN219036899U (zh) 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CN212618745U (zh)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013107U (zh) 一种电控盒及洗衣机
CN210328403U (zh) 防水型自循环散热控制箱
CN213488418U (zh) 一种烹饪电器的散热结构
CN219918690U (zh) 变频器柜体
CN217604256U (zh) 除湿机
CN22006189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889861U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