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7646U - 一种磁悬浮控制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磁悬浮控制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87646U
CN219087646U CN202223143835.1U CN202223143835U CN219087646U CN 219087646 U CN219087646 U CN 219087646U CN 202223143835 U CN202223143835 U CN 202223143835U CN 219087646 U CN219087646 U CN 2190876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air
box
storage space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4383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卜子健
王华军
俞斌
陆鑫强
强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Baobang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aoba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aobang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aoba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4383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876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876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876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悬浮控制箱,属于电控箱技术领域。磁悬浮控制箱包括箱体、箱盖、磁悬浮控制器、进气机构及风压继电器,箱体的顶部设置敞口,箱体的侧部设置进气口和出气口;箱盖盖设于敞口处,用于封闭箱体;磁悬浮控制器设于箱体内部;进气机构通过进气口向箱体内输送气体,以使箱体内的气压大于箱体外的气压;风压继电器设于箱体或箱盖上,用于检测箱体内的气体压力。本实用新型使箱体内部始终保持正压,外部的粉尘及其它杂质就不容易由箱外进入箱内;同时箱体内部能够形成流动的气流,吹走存在于箱体内部空间的或者附着于电气元件上的粉尘或其它杂质,还能够带走箱体内的热量,起到辅助散热的作用,保证电气元件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磁悬浮控制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控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悬浮控制箱。
背景技术
磁悬浮电机是定子和动子无接触运行的特种电机,磁悬浮电机因其具有高效节能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在各个工作场合中。磁悬浮控制器是磁悬浮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磁悬浮控制器的内部包括很多精密的电气元件,能够确保磁悬浮电机稳定工作。
但是,磁悬浮电机的工作场合环境复杂,往往会有较多粉尘或者其它有害杂质进入磁悬浮控制器内部,并附着在电气元件上,影响电气元件正常工作的同时,随着粉尘及其它杂质的堆积,电气元件无法充分散热,严重的话还会烧坏电气元件,磁悬浮控制器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悬浮控制箱,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粉尘及其它杂质容易进入磁悬浮控制器内部并附着在电气元件上,影响电气元件正常工作,甚至烧坏电气元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磁悬浮控制箱,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敞口,所述箱体的侧部设置进气口和出气口;
箱盖,所述箱盖盖设于所述敞口处,用于封闭所述箱体;
磁悬浮控制器,所述磁悬浮控制器设于所述箱体内部;
进气机构,所述进气机构通过所述进气口向所述箱体内输送气体,以使所述箱体内的气压大于所述箱体外的气压;
风压继电器,所述风压继电器设于所述箱体或所述箱盖上,用于检测所述箱体内的气体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出气口的上部;或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进气口的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磁悬浮控制器包括磁悬浮控制模组、功放模组和电源模组,所述箱体内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以将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置物空间、第二置物空间和第三置物空间,所述磁悬浮控制模组、所述功放模组和所述电源模组分别位于三个不同的置物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二者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置物空间连通,另一个与所述第三置物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二置物空间沿水平方向的不同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置物空间和所述第三置物空间连通,以使所述箱体内的气流路径呈S形。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组位于所述第三置物空间内,所述电源模组与所述箱体的底部通过导热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组位于所述第一置物空间,所述电源模组与所述第一隔板通过导热胶相连;或
所述述电源模组位于所述第二置物空间,所述电源模组与所述第二隔板通过导热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气体增压阀和过滤器,所述气体增压阀用于升压外部空气,所述过滤器用于过滤升压完的气体,所述过滤器的出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风压继电器设于所述出气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侧部设置接线孔,所述磁悬浮控制器的线束由所述接线孔穿出,所述线束与所述接线孔的孔壁之间的间隙设有防火泥。
进一步地,所述箱盖与所述箱体之间通过螺栓结构紧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首先,进气机构通过进气口向箱体内输送气体,以使箱体内的气压大于箱体外的气压,即箱体内部始终保持正压,这样外部的粉尘及其它杂质就不容易由箱外进入箱内了;其次,由于气体能够由出气口流出,当进气机构持续不断地输送气体时,箱体内部形成了流动的气流,气流既可以吹走存在于箱体内部空间的或者附着于电气元件上的粉尘或其它杂质,还能够带走箱体内的热量,起到辅助散热的作用,保证电气元件正常工作,提高磁悬浮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磁悬浮控制箱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磁悬浮控制箱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磁悬浮控制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磁悬浮控制箱内部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箱体;20、箱盖;30、磁悬浮控制器;40、进气机构;50、风压继电器;
11、进气口;12、出气口;13、第一隔板;14、第二隔板;15、安装凸沿;16、接线孔;101、第一置物空间;102、第二置物空间;103、第三置物空间;31、磁悬浮控制模组;32、功放模组;33、电源模组;41、气体增压阀;42、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磁悬浮控制箱,用于放置磁悬浮控制器。具体地,参考图1、图2和图3,磁悬浮控制箱包括箱体10、箱盖20、磁悬浮控制器30、进气机构40及风压继电器50;箱体10的顶部设置敞口,箱体10的侧部设置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均与箱体10的内部空间连通;箱盖20盖设于敞口处,用于封闭箱体10;磁悬浮控制器30设于箱体10内部。具体实施时,通过打开箱盖20,进行磁悬浮控制器30的取放或者调试维修。进一步地,进气机构40通过进气口11向箱体10内输送气体,以使箱体10内的气压大于箱体10外的气压;即箱体10内部始终保持正压,这样外部的粉尘及其它杂质就不容易由箱外进入箱内了。由于气体能够由出气口12流出,当进气机构40持续不断地输送气体时,箱体10内部形成了流动的气流,气流既可以吹走存在于箱体10内部空间的或者附着于电气元件上的粉尘或其它杂质,还能够带走箱体10内的热量,起到辅助散热的作用,保证电气元件正常工作,提高磁悬浮控制器30的使用寿命。
风压继电器50设于箱体10或箱盖20上,用于检测箱体10内的气体压力。具体地,在利用箱盖20封闭箱体10后,整个箱体结构的内部空间类似于一个风道,那么风压继电器50设于风道的任何一处进行取压均可,这里既可以将其设置在箱盖20上,也可以设置在箱体10上。参考图1,风压继电器50设于箱盖20上;参考图3,风压继电器50设于箱体10上,且位于出气口12处。具体实施时,当风压继电器50检测出的箱体10内部气压与箱体10外部气压的压差低于50Pa时,可以令磁悬浮控制箱发出报警提示,及时提醒工作人员调整进气压力,或者检查箱体的密封性,确保箱内和箱外之间具有足够的压差来阻挡杂质的进入。
具体地,进气口11位于出气口12的上部;或者,出气口12位于进气口11的上部。即将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设置为一上一下,这样能够尽可能确保气体流过整个箱体10内部空间,确保除尘及降温效果。
进一步地,进气机构40包括依次连接的气体增压阀41和过滤器42,气体增压阀41用于升压外部空气,过滤器42用于过滤升压完的气体,过滤器42的出口与进气口11连通。利用气体增压阀41进行升压的目的是为了在箱体10内形成正压,而过滤器42的设置则是避免引入新的杂质。具体地,过滤器42还可以过滤掉气体中的水分,以向箱体10内输入干燥的气体,避免水汽进入箱体10内,加快电气元件的腐蚀。
磁悬浮控制器30包括磁悬浮控制模组31、功放模组32和电源模组33。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磁悬浮控制器30的上述三个模组集成于一个盒体,且放置在箱体10的底部;这种集成化的磁悬浮控制器30虽然整体化程度高,但是箱体10内有正压气流很难进入到磁悬浮控制器30内部,对其中的主要发热元件完成散热。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箱体10内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13和第二隔板14,以将箱体1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置物空间101、第二置物空间102和第三置物空间103,磁悬浮控制模组31、功放模组32和电源模组33分别位于三个不同的置物空间内;即磁悬浮控制器30的三个模组不再集成于单独的盒体后再放入箱体10内,而是直接利用箱体10的自身结构进行布置,这样正压气流就很容易流经发热元件,来完成充分散热;且由于省略了盒体,整个磁悬浮控制箱的体积可以更加紧凑。
进一步具体地,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二者中的一个与第一置物空间101连通,另一个与第三置物空间103相连通,第二置物空间102沿水平方向的不同侧分别与第一置物空间101和第三置物空间103连通,以使箱体10内的气流路径呈S形。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进气口11与第一置物空间101连通,出气口12与第三置物空间103连通,这样进入箱体10内的气体先进入第一置物空间101,水平流经第一个模组后由第二置物空间102的一侧进入第二置物空间102,再反向流经第二个模组,由第二置物空间102的另一侧进入第三置物空间103,流经第三个模组后由出气口12流出,最终气体的流通路径呈S形,由于气流流经了磁悬浮控制器30的所有模组,因此能够显著提升降温效果。当然,在一些其它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出气口12与第一置物空间101连通,进气口11与第三置物空间103连通。具体地,可以令第一隔板13和第二隔板14分别设置于箱体10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上,且水平相向延伸,但均不延伸至另一侧的侧壁上,而是保持一定的间隙,即隔板的自由端悬空设置,这样就可以实现相邻两置物空间的连通。
具体可选地,电源模组33位于第一置物空间101,电源模组33与第一隔板13通过导热胶相连;或电源模组33位于第二置物空间102,电源模组33与第二隔板14通过导热胶相连。电源模组33是磁悬浮控制器30的主要发热元件,将电源模组33与隔板通过导热胶相连,既能够提高电源模组33的稳定性,还能够利用隔板将增大散热面积,隔板还能将热量传递至箱体10上,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源模组33位于第三置物空间103内,电源模组33与箱体10的底部通过导热胶相连。即将电源模组33直接贴设于箱体10上,直接利用箱体10进行将热量传递出去,由于箱体10的表面积大,散热效果更佳。
示例地,箱盖20与箱体10之间通过螺栓结构紧固。具体地,为了避免气体由箱盖20处逸出,参考图1,在箱体10的敞口处设置一圈安装凸沿15,箱盖20与箱体10之间的螺栓结构也沿着安装凸沿15的周向设置了一圈,以提高二者的连接的紧密性。更进一步地,箱盖20与箱体10之间铰接连接,使得箱盖20打开后也不会脱落。
进一步地,参考图3,箱体10的侧部设置接线孔16,磁悬浮控制器30的线束由接线孔16穿出,线束与接线孔16的孔壁之间的间隙设有防火泥。防火泥的设置可以防止当该磁悬浮控制箱应用在防爆场合中时,爆炸引起的火灾蔓延至磁悬浮控制箱内,造成磁悬浮控制器30的烧毁报废。
具体实施时,箱体10为金属箱体,箱盖20为金属箱盖,即整个磁悬浮控制器30采用金属外壳,进而得以屏蔽外部环境中的电磁干扰,保证磁悬浮控制器30正常工作。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磁悬浮控制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0),所述箱体(10)的顶部设置敞口,所述箱体(10)的侧部设置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
箱盖(20),所述箱盖(20)盖设于所述敞口处,用于封闭所述箱体(10);
磁悬浮控制器(30),所述磁悬浮控制器(30)设于所述箱体(10)内部;
进气机构(40),所述进气机构(40)通过所述进气口(11)向所述箱体(10)内输送气体,以使所述箱体(10)内的气压大于所述箱体(10)外的气压;
风压继电器(50),所述风压继电器(50)设于所述箱体(10)或所述箱盖(20)上,用于检测所述箱体(10)内的气体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1)位于所述出气口(12)的上部;或所述出气口(12)位于所述进气口(11)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悬浮控制器(30)包括磁悬浮控制模组(31)、功放模组(32)和电源模组(33),所述箱体(10)内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13)和第二隔板(14),以将所述箱体(1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置物空间(101)、第二置物空间(102)和第三置物空间(103),所述磁悬浮控制模组(31)、所述功放模组(32)和所述电源模组(33)分别位于三个不同的置物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悬浮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1)和所述出气口(12)二者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置物空间(101)连通,另一个与所述第三置物空间(103)相连通,所述第二置物空间(102)沿水平方向的不同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置物空间(101)和所述第三置物空间(103)连通,以使所述箱体(10)内的气流路径呈S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悬浮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组(33)位于所述第三置物空间(103)内,所述电源模组(33)与所述箱体(10)的底部通过导热胶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悬浮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组(33)位于所述第一置物空间(101),所述电源模组(33)与所述第一隔板(13)通过导热胶相连;或
所述述电源模组(33)位于所述第二置物空间(102),所述电源模组(33)与所述第二隔板(14)通过导热胶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机构(40)包括依次连接的气体增压阀(41)和过滤器(42),所述气体增压阀(41)用于升压外部空气,所述过滤器(42)用于过滤升压完的气体,所述过滤器(42)的出口与所述进气口(11)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压继电器(50)设于所述出气口(12)处。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磁悬浮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的侧部设置接线孔(16),所述磁悬浮控制器(30)的线束由所述接线孔(16)穿出,所述线束与所述接线孔(16)的孔壁之间的间隙设有防火泥。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磁悬浮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20)与所述箱体(10)之间通过螺栓结构紧固。
CN202223143835.1U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磁悬浮控制箱 Active CN2190876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3835.1U CN219087646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磁悬浮控制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3835.1U CN219087646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磁悬浮控制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87646U true CN219087646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392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43835.1U Active CN219087646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磁悬浮控制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876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61907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包
CN206650113U (zh) 一种安全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8000958U (zh) 电池包
CN111029502A (zh) 一种用于铁路牵引车的电池箱
WO2020228748A1 (zh) 电源柜
CN219087646U (zh) 一种磁悬浮控制箱
CN218783151U (zh) 增补电柜和储能电站
CN218414864U (zh) 一种储能电池柜体及储能系统
CN217477097U (zh) 一种电动汽车能量转换与分配装置及电动汽车
CN201690340U (zh) 用于牵引系统的变流器箱体
CN107960036A (zh) 防水透气装置、电机控制器和电动车
CN212921165U (zh) 风罩及包含其的充换电仓
CN204887855U (zh) 一种电动涡旋式制冷压缩机散热控制盒
CN211822834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1125736U (zh) 一种用于铁路牵引车的电池箱
CN207604087U (zh) 防水透气装置、电机控制器和电动车
CN208191083U (zh) 一种污泥干化工艺用隔尘密闭的防爆控制箱
CN204278996U (zh) 车载空调压缩机安装壳
CN207604130U (zh) 风机总成、电机控制器和电动车
CN207588715U (zh) 一种光伏电站用逆变箱
CN214798254U (zh) 一种防尘效果好的隔爆型阀门电动装置控制箱
CN209844267U (zh) 一种具有除湿防水功能的电容柜
CN217330027U (zh) 除湿机
CN205509327U (zh) 低压抽出式开关柜
CN215988991U (zh) 一种寿命长的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