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6402U - 电机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电机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86402U
CN219086402U CN202222573777.XU CN202222573777U CN219086402U CN 219086402 U CN219086402 U CN 219086402U CN 202222573777 U CN202222573777 U CN 202222573777U CN 219086402 U CN219086402 U CN 219086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bar
direct current
filter
socket
ba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7377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鑫盛
姚永超
杨旺
王樨
刘朝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nkang Power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nkang Power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nkang Power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nkang Power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7377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86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86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864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控制器壳体,控制器壳体设置有直流高压插座和分线插座;滤波器和功率模块电性连接在薄膜电容的两侧;三相铜排组件的一端与功率模块电性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电机电性连接,功率模块还与驱动板电性连接,驱动板与控制板电性连接;滤波器与直流铜排组件的一端电性连接,直流铜排组件的中部靠近直流高压插座,直流高压插座用于通直流电流,直流铜排组件的另一端靠近分线插座,分线插座用于将部分直流电流直接输出。本申请直流铜排组件的的两端分别靠近分线插座以及与滤波器进行电性连接,而将直流铜排组件的中部靠近直流高压插座,可以使得直流电流可以用于对PTC加热器进行供电。

Description

电机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控制器。
背景技术
车辆上常使用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加热器,其利用直流电流可以实现加热的功能,以用于对动力电池进行保温、对前挡风玻璃进行除霜、对座椅进行加热等多种应用场景。
在现有技术中,PTC加热器通常使用充电桩、直流电源、VCU(Vehicle ControlUnit,整车控制器)等装置进行供电,其往往需要布线较为复杂的线束来实现,存在不便。
然而对于电机控制器,其用于控制电机,并且包括控制器壳体以及设置在控制器壳体内的功能元件,功能元件则包括直流铜排组件,直流铜排组件可通直流电流,用于将直流电流进行输出,因此可以设计一种向PTC加热器进行供电的电机控制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其向PTC加热器进行供电,以改善现有技术中PTC加热器使用充电桩、直流电源和VCU进行供电时线束布线复杂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控制器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壳体内的控制板、驱动板、功率模块、薄膜电容、滤波器、三相铜排组件和直流铜排组件,所述控制器壳体的一侧上设置有直流高压插座和分线插座;
其中,所述滤波器和所述功率模块电性连接在所述薄膜电容的两侧;
所述三相铜排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功率模块电性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电机电性连接,所述功率模块还与所述驱动板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板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
所述滤波器与所述直流铜排组件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直流铜排组件的中部靠近所述直流高压插座,所述直流高压插座用于通直流电流,所述直流铜排组件的另一端靠近所述分线插座,所述分线插座用于将部分直流电流直接输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壳体的顶部;
所述驱动板设置在所述控制板的下方;
所述功率模块设置在所述驱动板的下方;
所述薄膜电容和所述滤波器并排设置在所述功率模块的下方,并且所述滤波器竖直投影在所述控制板外;
所述三相铜排组件用于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的一端穿过所述控制器壳体并且伸出所述控制器壳体外;
所述直流铜排组件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壳体靠近所述滤波器的一侧的内部,所述直流高压插座和所述分线插座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壳体靠近所述滤波器的一侧上,所述直流铜排组件靠近所述分线插座的一端设置有保险,所述保险设置在所述控制板的一侧,并且设置在所述滤波器的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壳体包括对合设置的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控制板和所述保险设置在所述上箱体内,所述直流高压插座和所述分线插座设置在所述上箱体的一侧,所述驱动板、所述功率模块、所述薄膜电容和所述滤波器设置在所述下箱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箱体内设置有上支撑板,所述控制板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上,所述下箱体设置有下支撑板,所述驱动板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上,所述控制板和所述驱动板通过快插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快插组件包括快插插座和快插插头,所述快插插座和所述快插插头其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控制板的底部一侧,另一个设置在所述驱动板的顶部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箱体包括上壳体和第一上盖板,所述上壳体的顶部一侧至少在所述控制板对应的区域开口,所述上支撑板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所述控制板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的顶部一侧,所述第一上盖板可拆卸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与所述控制板对应的开口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流铜排组件与所述分线插座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直流铜排组件与所述导线的连接处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上,所述上壳体的顶部一侧还至少在所述直流铜排组件与所述导线的连接处开口,所述上箱体还包括第二上盖板,所述第二上盖板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直流铜排组件与所述导线的连接处对应的开口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流铜排组件包括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所述第一铜排至少部分竖直布置,所述第二铜排至少部分水平布置,所述保险设置在所述第二铜排上,所述直流高压插座用于插接直流高压插头,所述直流高压插头与所述第一铜排和所述第二铜排均连接,所述上壳体的顶部一侧还至少在所述直流高压插头与所述第一铜排和所述第二铜排的连接处开口,所述第二上盖板还设置在所述直流高压插头与所述第一铜排和所述第二铜排的连接处对应的开口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箱体包括下壳体和下盖板,所述下壳体两端开口,所述下支撑板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所述功率模块与所述驱动板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的顶部一侧,所述薄膜电容和所述滤波器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的底部一侧,所述下盖板可拆卸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铜排远离所述第二铜排的一端与所述滤波器电性连接,所述下壳体的一侧在所述第一铜排与所述滤波器的连接处开口,所述下箱体还包括侧盖板,所述侧盖板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一铜排与所述滤波器的连接处对应的开口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薄膜电容和所述滤波器通过第一连接铜排和第二连接铜排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铜排和所述第二连接铜排的连接处设置在所述滤波器上。
本申请通过在控制器壳体设置分线插座和直流高压插座,并将直流铜排组件的的两端分别靠近分线插座以及与滤波器进行电性连接,而将直流铜排组件的中部靠近直流高压插座,可以使得直流电流分成有两条路线,其中一条路线可以用于对PTC加热器进行供电,进而可以避免PTC加热器使用充电桩、直流电源和VCU进行供电时线束布线复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控制器沿Y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控制器沿X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控制器的功能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控制器的上箱体的爆炸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控制器的功能元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控制器的下箱体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1、控制器壳体;2、控制板;3、驱动板;4、功率模块;5、薄膜电容;6、滤波器;7、三相铜排组件;8、直流铜排组件;9、保险;10、直流高压插座;11、分线插座;12、电流传感器;13、上箱体;14、下箱体;15、上支撑板;16、下支撑板;17、快插组件;18、快插插座;19、快插插头;20、上壳体;21、第一上盖板;22、密封环;23、导线;24、第二上盖板;25、第一铜排;26、第二铜排;27、下壳体;28、下盖板;29、侧盖板;30、第一连接铜排;31、第二连接铜排;32、环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纵向”、“横向”、“水平”、“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亦仅为了便于简化叙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包括控制器壳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壳体1内的控制板2、驱动板3、功率模块4、薄膜电容5、滤波器6、三相铜排组件7和直流铜排组件8,控制器壳体1的一侧上设置有直流高压插座10和分线插座11;
其中,滤波器6和功率模块4电性连接在薄膜电容5的两侧;
三相铜排组件7的一端与功率模块4电性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电机电性连接,功率模块4还与驱动板3电性连接,驱动板3与控制板2电性连接;
滤波器6与直流铜排组件8的一端电性连接,直流铜排组件8的中部靠近直流高压插座10,直流高压插座10用于通直流电流,直流铜排组件8的另一端靠近分线插座11,分线插座11用于将部分直流电流直接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在电性连接关系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控制器内至少存在有两条路线。
第一条路线为:直流电源与电机之间的路线。更详细地说,直流铜排组件8与直流电源和滤波器6均电性连接,滤波器6与薄膜电容5电性连接,而功率模块4与薄膜电容5连接,并且三相铜排组件7与功率模块4和电机均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直流电源与直流铜排组件8电性连接时,直流电源可以插接在直流高压插座10上。可以理解的是,直流电源提供的直流电流依次经由直流铜排组件8和滤波器6被输送至薄膜电容5,随后到达功率模块4,功率模块4可以是IGBT(Insulated Gate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功率模块4,其可以将直流电流转化为交流电流,并经由三相铜排组件7进一步输送至电机,以用于对电机进行控制。
还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条路线中,电机控制器还可以设置有检测支路,例如电机控制器还包括电流传感器12,电流传感器12电性连接在功率模块4和三相铜排组件7之间,并且与驱动板3信号连接。当功率模块4将直流电流转化为交流电流,并且交流电流经由电流传感器12被输送至三相铜排组件7时,电流传感器12可以对交流电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得到交流电流发送至驱动板3,而驱动板3将交流电流发送至控制板2。
第二条路线为:直流电源与PTC加热器之间。更详细地说,直流铜排组件8与直流电源和PTC加热器均电性连接,保险9设置在第二条路线上,用于在第二条路线中起到电路的安全保护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PTC加热器与直流铜排组件8电性连接时,PTC加热器可以插接在分线插座11上。可以理解的是,直流铜排组件8还将直流电源提供的直流电流直接输送至PTC加热器,以使得PTC加热器可以利用直流电流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线插座11还可以与车辆上其他可以采用直流电流进行供电的装置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在控制器壳体1设置分线插座11和直流高压插座10,并将直流铜排组件8的的两端分别靠近分线插座11以及与滤波器6进行电性连接,而将直流铜排组件8的中部靠近直流高压插座10,可以使得直流电流分成有两条路线,其中一条路线可以用于对PTC加热器进行供电,进而可以避免PTC加热器使用充电桩、直流电源和VCU进行供电时线束布线复杂的问题。
具体地,控制板2设置在控制器壳体1的顶部;
驱动板3设置在控制板2的下方;
功率模块4设置在驱动板3的下方;
薄膜电容5和滤波器6并排设置在功率模块4的下方,并且滤波器6竖直投影在控制板2外;
三相铜排组件7用于与电机电性连接的一端穿过控制器壳体1并且伸出控制器壳体1外;
直流铜排组件8设置在控制器壳体1靠近滤波器6的一侧的内部,直流高压插座10和分线插座11设置在控制器壳体1靠近滤波器6的一侧上,直流铜排组件8靠近分线插座11的一端设置有保险9,保险9设置在控制板2的一侧,并且设置在滤波器6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在结构位置关系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控制器,其控制器壳体1的内部的功能元件自上而下进行布置。
如图1所示,为便于说明,在控制器壳体1上建立三维坐标系,三维坐标系包括竖直布置的Z方向以及水平布置的X方向和Y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器壳体1设置为中空状,控制板2设置在控制器壳体1的顶部,也即Z向的顶部。
驱动板3设置在控制板2的下方,并且驱动板3可以沿Y方向布置有两块,两块驱动板3均与控制板2连接,以使得电机控制器具有双电控的功能,并分别控制混动汽车的电动机和发电机。两块驱动板3沿Y方向的长度大于控制板2。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功率模块4和电流传感器12沿X方向并排设置在两块驱动板3的下方,并且功率模块4和电流传感器12的数量均与驱动板3的数量相对应。换言之,功率模块4和电流传感器12沿Y方向布置有两组,并且分别布置在两块驱动板3的下方。
薄膜电容5和滤波器6沿Y方向并排设置在两块功率模块4的下方,并且滤波器6位于薄膜电容5的一角。并且滤波器6沿Z向向上的投影位于控制板2外,也即滤波器6与控制板2设置在控制器壳体1的Y方向的不同位置上。
三相铜排组件7设置在控制器壳体1沿X方向靠近电流传感器12的一侧的内部,其一端沿X方向延伸,并且与电流传感器12连接;而另一端沿Z方向向下延伸,随后穿过控制器壳体1并且伸出控制器壳体1外。三相铜排组件7与电流传感器12一一对应,本实施例即设置有两组三相铜排组件7。
如图1和图2所示,直流高压插座10和分线插座11设置在控制器壳体1沿Y方向靠近滤波器6的一侧上,并且直流高压插座10和分线插座11沿X方向并排设置。
如图2和图3所示,直流铜排组件8设置在控制器壳体1沿Y方向靠近滤波器6的一侧的内部,其一端沿Z向延伸,并且与滤波器6电性连接;另一端则先沿Y方向延伸并靠近控制板2,随后沿X方向延伸,以靠近分线插座11,保险9设置在直流铜排组件8沿X方向延伸的部分上,并且设置在控制板2的一侧,同时还设置在滤波器6的上方。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将直流铜排组件8设置在控制器壳体1靠近滤波器6的一侧的内部,并将直流铜排组件8靠近控制板2,以使其保险9设置在控制板2的一侧,进而充分地利用滤波器6超过控制板2的空间区域,在本实施例中,即薄膜电容5沿Y方向超过控制板2的区域,以实现对直流铜排组件8及其保险9的合理布局,进而以达到降低电机控制器空间占比,提高其空间利用率的目的。
具体地,控制器壳体1包括对合设置的上箱体13和下箱体14,控制板2和所述保险9设置在上箱体13内,直流高压插座10和分线插座11设置在上箱体13的一侧,驱动板3、功率模块4、薄膜电容5和滤波器6设置在下箱体14内。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上箱体13和下箱体14均设置为沿Z方向一端开口并且另一端封闭的箱体,并且上箱体13和下箱体14的开口的一端相互抵接,而封闭的一端分别沿Z方向向上和向下延伸,以形成用于安装各个功能元件的腔室。上箱体13和下箱体14可以通过螺栓等部件可拆卸连接,并且在上箱体13与下箱体14的连接处,还可以设置有密封环22,以保障其密封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将控制板2和保险9布置在上箱体13内,而将驱动板3、电流传感器12、功率模块4、薄膜电容5和滤波器6均布置在下箱体14内,实现了对各个功能元件的分区布置,进而以提高各个功能元件的安装位置的准确性。
更具体地,上箱体13内设置有上支撑板15,控制板2设置在上支撑板15上,下箱体14设置有下支撑板16,驱动板3设置在下支撑板16上,控制板2和驱动板3通过快插组件17电性连接,快插组件17包括快插插座18和快插插头19,快插插座18和快插插头19其中的一个设置在控制板2的底部一侧,另一个设置在驱动板3的顶部一侧。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上支撑板15设置在上箱体13沿Z方向的中部,并且可以与上支撑板15一体浇筑成型,控制板2布设置在上支撑板15上。下支撑板16设置在下箱体14沿Z方向的中部,同样地,下支撑板16可以与下箱体14一体成型,两块驱动板3沿Y方向间隔设置在下支撑板16上。
控制板2和两块驱动板3分别通过一组快插组件17电性连接,快插组件17设置在控制板2和驱动板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快插插座18设置在控制板2上的底部一侧,而快插插头19设置在驱动板3的顶部一侧。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快插插头19设置在控制板2的底部一侧,而快插插座18设置在驱动板3的顶部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将控制板2和驱动板3分别布置在上箱体13的上支撑板15以及下箱体14的下支撑板16上,可以在将上箱体13与下箱体14对合设置的同时,通过快插组件17将控制板2与驱动板3电性连接,方便快捷,易于装配,并且可以保障控制板2与驱动板3电性连接时的稳定性。
更具体地,上箱体13包括上壳体20和第一上盖板21,上壳体20的顶部一侧至少在控制板2对应的区域开口,上支撑板15设置在上壳体20上,控制板2设置在上支撑板15的顶部一侧,第一上盖板21可拆卸设置在上壳体20的与控制板2对应的开口处。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上壳体20设置为两端均开口的壳体,上支撑板15设置在上壳体20的中部。控制板2设置在上支撑板15的顶部一侧,而设置在控制板2上的快插插座18穿过上支撑板15,以便于与快插插头19插接。上壳体20的顶部一侧的开口区域至少与控制板2相对应,第一上盖板21可以通过螺栓等部件可拆卸设置在上壳体20与控制板2对应的开口处。同样地,第一上盖板21和上壳体20的连接处可以设置有密封环22。
可以理解的是,上壳体20的底部一端用于上箱体13与下箱体14对合设置,因此其具有较佳的平面度,并且可以平稳放置于平面上。而本实施例在装配上箱体13时,可以先将上壳体20平稳放置,再将控制板2自上而下地设置在上支撑板15上,最后通过第一上盖板21将上壳体20的与控制板2对应的开口封闭,以保障控制板2安装位置的精度和准度的目的。
更具体地,直流铜排组件8与分线插座11通过导线23连接,直流铜排组件8与导线23的连接处设置在上支撑板15上,上壳体20的顶部一侧还至少在直流铜排组件8与导线23的连接处开口,上箱体13还包括第二上盖板24,第二上盖板24可拆卸设置在直流铜排组件8与导线23的连接处对应的开口处。
如图2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上支撑板15沿Y方向靠近直流铜排组件8的一端与上箱体13的内侧壁间隔设置,以便于直流铜排组件8穿过上支撑板15并靠近分线插座11。
如图5和图6所示,分线插座11设置在上壳体20上,并且设置有与直流铜排组件8连接的导线23。导线23的一端延伸至分线插座内,并且与分线插座11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螺钉与直流铜排组件8同时固定在上支撑板15上,上支撑板15远离控制板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螺钉进行固定的凸台,而上壳体20在凸台对应处的高度相应地增加。
上壳体20的顶部一侧还在直流铜排组件8与导线23的连接处开口,并且可拆卸设置有用于封闭该开口的第二上盖板24。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20的顶部一侧两处开口可以不连通,此时第一上盖板21和第二上盖板24间隔设置。而同样地,上壳体20和第二上盖板24的连接处也可以设置有密封环22。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导线23将直流铜排组件8与分线插座11电性连接,并将上壳体20上设置有与连接处相对应的开口,可以自上而下地将导线23与直流铜排组件8进行连接,并且在连接后采用第二上盖板24将前述开口封闭,进而可以实现直流铜排组件8与分线插座11之间的稳定有效的电性连接,并且可以保障直流铜排和导线23的安装位置的准确性。
更具体地,直流铜排组件8包括第一铜排25和第二铜排26,第一铜排25至少部分竖直布置,第二铜排26至少部分水平布置,保险9设置在第二铜排26上,直流高压插座10用于插接直流高压插头,直流高压插头与第一铜排25第二铜排26均连接,所述壳体20的顶部一侧还至少在直流高压插头与第一铜排25和第二铜排26的连接处开口,第二上盖板24还设置在直流高压插头与第一铜排25和第二铜排26的连接处对应的开口处。
如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第一铜排25的一端沿Z方向向下延伸并且与滤波器6连接,而另一端沿Y方向靠近控制板2,并且该端部的中部可以沿Z方向向上延伸,以使得该端部延伸至凸台的顶部一侧。第一铜排25可以间隔设置有两个,并分别对应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而凸台相对应的设置有两个,第一铜排25通过螺钉与凸台进行连接。
而第二铜排26与第一铜排25一一对应,并且通过螺钉与凸台连接,与此同时,与第一铜排25电性连接。两个第二铜排26分别设置在凸台的顶部一侧以及靠近控制板的侧壁上。直流高压插头用于插接的一端设置有线束,线束延伸至凸台处,并且随第一铜排25和第二铜排26一同被螺钉固定,以达到将直流电源提供的直流电流进行分流的目的。直流高压插头与直流高压插座10形成互锁结构,以保障电路的安全。
上壳体20的顶部一侧在直流铜排组件8与导线23的连接处的开口还延伸至直流高压插头与第一铜排25和第二铜排26的连接处,而同样地,第二上盖板24的面积也相应地增加,以覆盖直流高压插头与第一铜排25和第二铜排26对应的开口区域。
可以理解是,本实施例将上壳体20的顶部一侧在直流高压插头与第一铜排25和第二铜排26的连接处开口,可以自上而下地将直流铜排组件8与直流高压插头连接,并在固定后仍采用第二上盖板24将前述开口封闭,以保障直流铜排组件8与直流高压插头连接时的稳定性以及连接的位置的准确性。
更具体地,下箱体14包括下壳体27和下盖板28,下壳体27两端开口,下支撑板16设置在下壳体27上,功率模块4与驱动板3设置在下支撑板16的顶部一侧,薄膜电容5和滤波器6设置在下支撑板16的底部一侧,下盖板28可拆卸设置在下壳体27的底部一端。
参照图4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下支撑板16设置在下壳体27沿Z向的中部,功率模块4、电流传感器12与驱动板3自上而下地安装在下支撑板16的顶部一侧;而安装薄膜电容5和滤波器6时,可以将下壳体27沿Z向进行翻转,以将下壳体27倒置,进而以自上而下的将薄膜电容5和滤波器6安装在下支撑板16上。随后,再将下盖板28盖合设置在下壳体27的底部一端。同样地,下盖板28与下壳体27之间也可以设置有密封环22。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将下箱体14设置为分体式的下壳体27和下盖板28,并将下箱体14内的功能元件分两组从下壳体27的两端布置在下支撑板16的两侧,可以提高下箱体14内的功能元件的安装位置的准确性。
更具体地,第一铜排25远离第二铜排26的一端与滤波器6电性连接,下壳体27的一侧在第一铜排25与滤波器6的连接处开口,下箱体14还包括侧盖板29,侧盖板29可拆卸设置在第一铜排25与滤波器6的连接处对应的开口处。
参照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第一铜排25远离第二铜排26的一端沿Z相向下延伸,并且抵接在滤波器6的侧壁上。第一铜排25通过螺钉固定在滤波器6的侧壁上,并且与滤波器6电性连接。当第一铜排25与滤波器6连接后,将侧盖板29与下壳体27连接,并且在侧盖板29与下壳体27的连接处,仍可以采用密封环22进行密封。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在下壳体27的一侧开口,以便于将第一铜排25与滤波器6连接,并且在连接后再将侧盖板29盖合设置在前述开口处,可以保障第一铜排25安装在滤波器6上时的稳固性以及位置的准确性,以使得第一铜排25和滤波器6形成有效的电性连接。
更具体地,薄膜电容5和滤波器6通过第一连接铜排30和第二连接铜排31连接,第一连接铜排30和第二连接铜排31的连接处设置在滤波器6上。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第一连接铜排30与薄膜电容5的顶部一侧连接,而第二连接铜排31设置在滤波器6的中部。第一连接铜排30远离薄膜电容5的一端先沿Z向向下延伸再沿Y向靠近滤波器6,以与第二连接铜排31远离滤波器6的一端搭接。第一连接铜排30和第二连接铜排31的连接处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螺钉设置在滤波器6的壳体上,以对该连接处进行支撑。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第一连接铜排30和第二连接铜排31将薄膜电容5和滤波器6电性连接,并将第一铜排25和第二铜排26的连接处设置在滤波器6上,可以提高第一铜排25和第二铜排26连接时的稳固性,进而以保障薄膜电容5和滤波器6电性连接稳定有效。
更具体地,分线插座11与上壳体20可拆卸连接,直流高压插座10与所述上壳体20一体成型。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分线插座11的一端伸入上壳体20内,并且设置有与上壳体20的外侧壁相抵接的环沿32,环沿32与上壳体20通过螺栓等部件进行固定,以实现可拆卸连接。而直流高压插座10与上壳体20一体成型。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实施原理为:
将上箱体13和下箱体14内的功能元件分别进行布置。
具体地说,将控制板2布置在上支撑板15的顶部一侧,并使其快插插座18穿过上支撑板15;然后将直流高压插头插接在直流高压插座10上,并直流高压插头与第一铜排25和第二铜排26进行连接。与此同时,将第一铜排25远离第二铜排26的一端穿过上支撑板15;再通过螺钉将第一铜排25与分线插座11的导线23连接;然后将第一上盖板21和第二上盖板24分别与上壳体20连接。
将功率模块4、电流传感器12与驱动板3设置在下支撑板16的顶部一侧,并且将功率模块4与电流传感器12电性连接,与此同时,将电流传感器12与驱动板3电性连接;然后将薄膜电容5和滤波器6设置在下支撑板16的底部一侧,并且将薄膜电容5与滤波器6和功率模块4均电性连接,其中,薄膜电容5和滤波器6通过第一连接铜排30和第二连接铜排31连接,并且第一连接铜排30和第二连接铜排31通过螺钉固定在滤波器6上;然后将三相铜排组件7与电流传感器12连接,再通过螺钉将第一铜排25与滤波器6连接,然后将侧盖板29与下壳体27连接,并将下盖板28与下壳体27连接,同时使得三相铜排组件7穿过下盖板28。然后通过螺栓将上箱体13和下箱体14进行连接,连接时,通过快插组件17将控制板2与驱动板3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在控制器壳体1设置分线插座11和直流高压插座10,并将直流铜排组件8的的两端分别靠近分线插座11以及与滤波器6进行电性连接,而将直流铜排组件8的中部靠近直流高压插座10,可以使得直流电流分成有两条路线,其中一条路线可以用于对PTC加热器进行供电,进而可以避免PTC加热器使用充电桩、直流电源和VCU进行供电时线束布线复杂的问题。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控制器壳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壳体(1)内的控制板(2)、驱动板(3)、功率模块(4)、薄膜电容(5)、滤波器(6)、三相铜排组件(7)和直流铜排组件(8),所述控制器壳体(1)的一侧上设置有直流高压插座(10)和分线插座(11);
其中,所述滤波器(6)和所述功率模块(4)电性连接在所述薄膜电容(5)的两侧;
所述三相铜排组件(7)的一端与所述功率模块(4)电性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电机电性连接,所述功率模块(4)还与所述驱动板(3)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板(3)与所述控制板(2)电性连接;
所述滤波器(6)与所述直流铜排组件(8)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直流铜排组件(8)的中部靠近所述直流高压插座(10),所述直流高压插座(10)用于通直流电流,所述直流铜排组件(8)的另一端靠近所述分线插座(11),所述分线插座(11)用于将部分直流电流直接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2)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壳体(1)的顶部;
所述驱动板(3)设置在所述控制板(2)的下方;
所述功率模块(4)设置在所述驱动板(3)的下方;
所述薄膜电容(5)和所述滤波器(6)并排设置在所述功率模块(4)的下方,并且所述滤波器(6)竖直投影在所述控制板(2)外;
所述三相铜排组件(7)用于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的一端穿过所述控制器壳体(1)并且伸出所述控制器壳体(1)外;
所述直流铜排组件(8)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壳体(1)靠近所述滤波器(6)的一侧的内部,所述直流高压插座(10)和所述分线插座(11)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壳体(1)靠近所述滤波器(6)的一侧上,所述直流铜排组件(8)靠近所述分线插座(11)的一端设置有保险(9),所述保险(9)设置在所述控制板(2)的一侧,并且设置在所述滤波器(6)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壳体(1)包括对合设置的上箱体(13)和下箱体(14),所述控制板(2)和所述保险(9)设置在所述上箱体(13)内,所述直流高压插座(10)和所述分线插座(11)设置在所述上箱体(13)的一侧,所述驱动板(3)、所述功率模块(4)、所述薄膜电容(5)和所述滤波器(6)设置在所述下箱体(14)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13)内设置有上支撑板(15),所述控制板(2)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15)上,所述下箱体(14)设置有下支撑板(16),所述驱动板(3)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16)上,所述控制板(2)和所述驱动板(3)通过快插组件(17)电性连接,所述快插组件(17)包括快插插座(18)和快插插头(19),所述快插插座(18)和所述快插插头(19)其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控制板(2)的底部一侧,另一个设置在所述驱动板(3)的顶部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13)包括上壳体(20)和第一上盖板(21),所述上壳体(20)的顶部一侧至少在所述控制板(2)对应的区域开口,所述上支撑板(15)设置在所述上壳体(20)上,所述控制板(2)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15)的顶部一侧,所述第一上盖板(21)可拆卸设置在所述上壳体(20)的与所述控制板(2)对应的开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铜排组件(8)与所述分线插座(11)通过导线(23)连接,所述直流铜排组件(8)与所述导线(23)的连接处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15)上,所述上壳体(20)的顶部一侧还至少在所述直流铜排组件(8)与所述导线(23)的连接处开口,所述上箱体(13)还包括第二上盖板(24),所述第二上盖板(24)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直流铜排组件(8)与所述导线(23)的连接处对应的开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铜排组件(8)包括第一铜排(25)和第二铜排(26),所述第一铜排(25)至少部分竖直布置,所述第二铜排(26)至少部分水平布置,所述保险(9)设置在所述第二铜排(26)上,所述直流高压插座(10)用于插接直流高压插头,所述直流高压插头与所述第一铜排(25)和所述第二铜排(26)均连接,所述上壳体(20)的顶部一侧还至少在所述直流高压插头与所述第一铜排(25)和所述第二铜排(26)的连接处开口,所述第二上盖板(24)还设置在所述直流高压插头与所述第一铜排(25)和所述第二铜排(26)的连接处对应的开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14)包括下壳体(27)和下盖板(28),所述下壳体(27)两端开口,所述下支撑板(16)设置在所述下壳体(27)上,所述功率模块(4)与所述驱动板(3)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16)的顶部一侧,所述薄膜电容(5)和所述滤波器(6)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16)的底部一侧,所述下盖板(28)可拆卸设置在所述下壳体(27)的底部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排(25)远离所述第二铜排(26)的一端与所述滤波器(6)电性连接,所述下壳体(27)的一侧在所述第一铜排(25)与所述滤波器(6)的连接处开口,所述下箱体(14)还包括侧盖板(29),所述侧盖板(29)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一铜排(25)与所述滤波器(6)的连接处对应的开口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电容(5)和所述滤波器(6)通过第一连接铜排(30)和第二连接铜排(3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铜排(30)和所述第二连接铜排(31)的连接处设置在所述滤波器(6)上。
CN202222573777.XU 2022-09-28 2022-09-28 电机控制器 Active CN219086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73777.XU CN219086402U (zh) 2022-09-28 2022-09-28 电机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73777.XU CN219086402U (zh) 2022-09-28 2022-09-28 电机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86402U true CN219086402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00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73777.XU Active CN219086402U (zh) 2022-09-28 2022-09-28 电机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864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82985C1 (ru) Схема размещения компонентов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JP5265825B1 (ja) パワー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
US8159849B2 (en) Downsized power inverter and housing for a larger heat release value
US9035487B2 (en) Power controller
CN105680704B (zh) 电力转换装置
US20140072835A1 (en) Battery pack structure for electric vehicles
US9623756B2 (en) Power control unit
US10298145B2 (en) Power converter capable of converting direct-current electric power or three-phase alternating-current power
EP3974239A1 (en)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 comprising a first and a second battery in a vehicle
CN219086402U (zh) 电机控制器
CN115589690A (zh) 一种新能源商用车多合一控制器
JP2013112237A (ja) パワー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
US10355586B2 (en) Power converter
CN210780569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集成控制器
CN210404447U (zh) 配电箱和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US20180144865A1 (en) Capacitor module
CN111660843A (zh) 汽车cdu系统及汽车
CN214450753U (zh) 电气系统和车辆
US20220385229A1 (en) Rv awning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12787550B (zh) 一种高功率密度集成的电机控制器
CN220606411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及车辆
CN219876356U (zh) 多合一控制器和电池包
CN114312295B (zh) 一体集成式电驱动系统及电动汽车
JP2017201875A (ja) 電力変換装置
US20240051479A1 (en) Electrified Vehicle Traction Powertrain Module Having Externally Integrated Fuse Box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