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5552U - 一种支架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架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85552U
CN219085552U CN202223099935.9U CN202223099935U CN219085552U CN 219085552 U CN219085552 U CN 219085552U CN 202223099935 U CN202223099935 U CN 202223099935U CN 219085552 U CN219085552 U CN 219085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track
recess
plat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999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I CITY BEIHAI MIDDLE SCHOOL
Original Assignee
BEIHAI CITY BEIHAI MIDDLE SCHOO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I CITY BEIHAI MIDDLE SCHOOL filed Critical BEIHAI CITY BEIHAI MIDDLE SCHOOL
Priority to CN2022230999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85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85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85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架台,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平板,平板顶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一凹槽,平板底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二凹槽,平板的顶部设置有轨道,轨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轨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框,轨道与支撑框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支撑框设置在第一凹槽的内腔中,平板的底部设置有“C”形框。该支架台,第一凹槽为标准的矩形凹槽,第一凹槽的内腔底部为水平,当支撑框的底部与第一凹槽内腔底部相平,则支撑框此时也为水平放置,使得支撑框固定连接的轨道为水平放置,进而保证实验的精确性。第二凹槽同样为标准的矩形凹槽,固定板与第二凹槽的配合会使得“C”形框在固定过程中不会偏移。

Description

一种支架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支架台。
背景技术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以及角动量守恒定律一起成为现代物理学中的三大基本守恒定律。最初它们是牛顿定律的推论,但后来发现它们的适用范围远远广于牛顿定律,是比牛顿定律更基础的物理规律,是时空性质的反映。其中,动量守恒定律由空间平移不变性推出,能量守恒定律由时间平移不变性推出,而角动量守恒定律则由空间的旋转对称性推出。
公开号为CN 211479453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高中物理动量守恒演示装置,包括导轨平台,导轨平台上设置有斜凹槽滑轨,导轨平台上设置有平凹槽滑轨,导轨平台上部设置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上固定安装有挡块,导轨平台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立柱固定连接,立柱上设置有第一棘爪装置,立柱上设置有第二棘爪装置,立柱下端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第二转轴固定安装在底板上,底板上设置有调平指示装置,底板上设置有刻度,底板上设置有提手,底板底部设置有调节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高中物理动量守恒演示装置携带方便,使用时能快速展开固定,不用时可以折叠收纳,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更加轻松的进行实验。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方便进行收纳,滑槽与支架一般可进行拆卸的,但是在下一次安装的过程中,需要重新调整滑槽与支架的连接关系从而保证滑槽末端水平,对于支撑被撞击小球的支撑板,同样也需要调整至水平方向,这会造成大量时间的浪费,从而影响课堂实验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支架台,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平板,所述平板顶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平板底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平板的顶部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轨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框,所述轨道与支撑框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设置在第一凹槽的内腔中,所述平板的底部设置有“C”形框,所述“C”形框的顶部设置在支撑框的内腔中,所述“C”形框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腔中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第一螺栓与固定板之间设置有轴承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可进入第二凹槽的内腔实现固定“C”形框。
优选地,所述底座为上窄下宽式结构,所述支撑杆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与平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C”形框的右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轨道底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腔中设置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外圈套装有“Z”形框。
优选地,所述“Z”形框的右侧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圈套装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的顶部设置有放置板。
优选地,所述“Z”形框左侧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设置在第二滑槽的内腔中。
优选地,所述“Z”形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辅助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支架台,通过第一凹槽、支撑框和“C”形框的配合,第一凹槽为标准的矩形凹槽,第一凹槽的内腔底部为水平,当支撑框的底部与第一凹槽内腔底部相平,则支撑框此时也为水平放置,使得支撑框固定连接的轨道为水平放置,进而保证实验的精确性。第二凹槽同样为标准的矩形凹槽,固定板与第二凹槽的配合会使得“C”形框在固定过程中不会偏移。通过第一凹槽、支撑框和“C”形框与第二凹槽和固定板这两组类榫卯结构,可保证轨道水平放置的同时,也由于组装相对简单,通过抽插即可完成,避免了使用大量的固定螺丝与校正装置,从而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
2、该支架台,通过“Z”形框、滑块和第二滑槽的配合,当需要调整放置板的高度时,转动第二螺栓,带动“Z”形框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旋转板与放置板的上移,从而使得放置板上的小球与第一滑槽上的小球撞击时,中心位置在同一高度。“Z”形框的左侧设置有滑块,滑块设置在第二滑槽的内腔中,从而保证了“Z”形框上升过程中为竖直方向,不会左右方向的偏移,提高了实验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4为图3的B处剖视图。
图中:1、底座;2、支撑杆;3、平板;4、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6、轨道;7、第一滑槽;8、支撑框;9、“C”形框;10、第一螺栓;11、固定板;12、连接杆;13、第二滑槽;14、第二螺栓;15、“Z”形框;16、第三凹槽;17、转轴;18、旋转板;19、放置板;20、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支架台,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杆2,支撑杆2的顶部设置有平板3,平板3顶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一凹槽4,平板3底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二凹槽5,平板3的顶部设置有轨道6,轨道6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7,轨道6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框8,轨道6与支撑框8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支撑框8设置在第一凹槽4的内腔中,平板3的底部设置有“C”形框9,“C”形框9的顶部设置在支撑框8的内腔中,“C”形框9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腔中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10,第一螺栓10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11,第一螺栓10与固定板11之间设置有轴承连接。
其中,固定板11可进入第二凹槽5的内腔实现固定“C”形框9。
本实施例中,固定板11进入第二凹槽5的内腔中后,“C”形框9会将支撑框8夹紧在第一凹槽4的内腔中,而第二凹槽5同样为标准的矩形凹槽,固定板11与第二凹槽5的配合会使得“C”形框9在固定过程中不会偏移,保证水平角度。
其中,底座1为上窄下宽式结构,支撑杆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顶部与平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杆2与平板3,支撑杆2与平板3之间设置有连接杆12提高平板3的稳定性。
其中,“C”形框9的右侧开设有第二滑槽13,轨道6底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的内腔中设置有第二螺栓14,第二螺栓14的外圈套装有“Z”形框15。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调整放置板19的高度时,转动第二螺栓14,带动“Z”形框15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旋转板18与放置板19的上移,从而使得放置板19上的小球与第一滑槽7上的小球撞击时,中心位置在同一高度。
其中,“Z”形框15的右侧开设有第三凹槽16,第三凹槽16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转轴17,转轴17的外圈套装有旋转板18,旋转板18的顶部设置有放置板19。
本实施例中,在实验过程中,旋转板18绕着转轴17转动直至保持竖直,在放置板19的顶部放置被撞击小球。
其中,“Z”形框15左侧设置有滑块20,滑块20设置在第二滑槽13的内腔中。
本实施例中,“Z”形框15的左侧设置有滑块20,滑块20设置在第二滑槽13的内腔中,从而保证了“Z”形框15上升过程中为竖直方向,不会左右方向的偏移。
其中,“Z”形框1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辅助板。
本实施例中,辅助板的存在可以保证旋转板18此时位于竖直方向。
工作原理:首先将底座1放置在工作台上,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杆2与平板3,支撑杆2与平板3之间设置有连接杆12提高平板3的稳定性。将支撑框8放置在平板3的第一凹槽4中,支撑框8与轨道6之间为固定连接,因此支撑框8与轨道6之间位置的相互固定。支撑框8放入第一凹槽4中后,将“C”形框9的顶部放置在支撑框8的内腔中,随后转动第一螺栓10。第一螺栓10的转动会带动第一螺栓10在第一螺纹孔中的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螺栓10顶部的固定板11上下移动。固定板11进入第二凹槽5的内腔中后,“C”形框9会将支撑框8夹紧在第一凹槽4的内腔中。第一凹槽4为标准的矩形凹槽,第一凹槽4的内腔底部为水平,当支撑框8的底部与第一凹槽4内腔底部相平,则支撑框8此时也为水平放置,使得支撑框8固定连接的轨道6为水平放置,进而保证实验的精确性。第二凹槽5同样为标准的矩形凹槽,固定板11与第二凹槽5的配合会使得“C”形框9在固定过程中不会偏移,保证水平角度。通过第一凹槽4、支撑框8和“C”形框9与第二凹槽5和固定板11这两组类榫卯结构,可保证轨道6水平放置的同时,也由于组装相对简单,通过抽插即可完成,避免了使用大量的固定螺丝与校正装置,从而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当需要调整放置板19的高度时,转动第二螺栓14,带动“Z”形框15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旋转板18与放置板19的上移,从而使得放置板19上的小球与第一滑槽7上的小球撞击时,中心位置在同一高度。“Z”形框15的左侧设置有滑块20,滑块20设置在第二滑槽13的内腔中,从而保证了“Z”形框15上升过程中为竖直方向,不会左右方向的偏移。在实验过程中,旋转板18绕着转轴17转动直至保持竖直,在放置板19的顶部放置被撞击小球。辅助板的存在可以保证旋转板18此时位于竖直方向。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支架台,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的顶部设置有平板(3),所述平板(3)顶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一凹槽(4),所述平板(3)底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二凹槽(5),所述平板(3)的顶部设置有轨道(6),所述轨道(6)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7),所述轨道(6)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框(8),所述轨道(6)与支撑框(8)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8)设置在第一凹槽(4)的内腔中,所述平板(3)的底部设置有“C”形框(9),所述“C”形框(9)的顶部设置在支撑框(8)的内腔中,所述“C”形框(9)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腔中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10),所述第一螺栓(10)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11),所述第一螺栓(10)与固定板(11)之间设置有轴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1)可进入第二凹槽(5)的内腔实现固定“C”形框(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为上窄下宽式结构,所述支撑杆(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顶部与平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框(9)的右侧开设有第二滑槽(13),所述轨道(6)底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腔中设置有第二螺栓(14),所述第二螺栓(14)的外圈套装有“Z”形框(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支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Z”形框(15)的右侧开设有第三凹槽(16),所述第三凹槽(16)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转轴(17),所述转轴(17)的外圈套装有旋转板(18),所述旋转板(18)的顶部设置有放置板(1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支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Z”形框(15)左侧设置有滑块(20),所述滑块(20)设置在第二滑槽(13)的内腔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支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Z”形框(1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辅助板。
CN202223099935.9U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支架台 Active CN219085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99935.9U CN219085552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支架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99935.9U CN219085552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支架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85552U true CN219085552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22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99935.9U Active CN219085552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支架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855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78813U (zh) 一种新型工程造价用演示装置
CN219085552U (zh) 一种支架台
CN109080370B (zh) 一种学校户外绘画教学用便于携带的绘画装置
CN216220623U (zh) 一种建筑工程造价用的演练装置
CN112264757B (zh) 变位机定位结构
CN213322473U (zh) 一种美术教学用画架
CN210344864U (zh) 一种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演示装置
CN219270438U (zh) 一种便携式课桌
CN214890243U (zh) 一种便于计算机教学的辅助装置
CN215895778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教学实训装置
CN215907333U (zh) 一种工程建筑施工架
CN214127600U (zh) 一种多功能汉语言教学辅助装置
CN211984362U (zh) 一种多功能建筑设计用图板架
CN218725170U (zh) 一种风场模拟试验装置
CN218327330U (zh) 一种房地产测绘工程用架
CN220277033U (zh) 一种线上线下混合式研学活动实验台
CN219497221U (zh) 一种便捷移动的景观沙盘模型
CN217065693U (zh) 一种用于美术教育的可收纳型便于携带的画架
CN218715145U (zh) 建筑模板支撑装置
CN214553710U (zh) 一种可折叠伸缩的多功能实验台
CN219318054U (zh) 一种水利施工设备支撑装置
CN218162303U (zh) 可便捷调整光伏板倾斜角度的光伏板安装支架
CN219445024U (zh) 一种确保单腹板垂直度的支撑装置
CN215636286U (zh) 一种电子商务教学用显示设备
CN218896429U (zh) 一种土建专业用建筑教学模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