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66720U - 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66720U
CN219066720U CN202223424008.XU CN202223424008U CN219066720U CN 219066720 U CN219066720 U CN 219066720U CN 202223424008 U CN202223424008 U CN 202223424008U CN 219066720 U CN219066720 U CN 2190667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movable contact
buffer block
relay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2400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欢
彭涛
王鼎
孙啸
韩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xshare Intelligent Manufacture Technology Changsh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xshare Intelligent Manufacture Technology Changsh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xshare Intelligent Manufacture Technology Changsh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xshare Intelligent Manufacture Technology Changsh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2400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667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667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667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继电器,通过将具有弹性的缓冲块设置在两个静触点之间并位于动触点和安装座的顶壁之间,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时,缓冲块突出于静触点与动触点相对的一侧端面。由此,当继电器闭合、动触点向靠近静触点的方向运动时,缓冲块被压缩,从而实现对动触点的缓冲,使动触点运动到静触点附近时的速度显著降低,降低了动触点与静触点碰撞产生的噪音,同时可以避免吸合时发生材料溅射,从而延缓触点熔蚀老化,有利于提升继电器的使用寿命;此外,在继电器断开时,被压缩的缓冲块的弹力能够为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的分离提供推力,有助于降低继电器的释放时间,进一步改善继电器分断拉弧现象,从而降低继电器的发热和主回路能量损耗。

Description

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直流继电器是一种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大电流通断的一种直流控制电器件。传统直流继电器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吸合时采用直接撞击的接触形式,会产生较大的闭合噪音。同时,当继电器在大电流、高温度的情况下工作时,动触点和静触点的金属材料会处于半熔融状态,此时若继电器吸合,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的撞击会导致软化的金属材料发生溅射和加速蒸散,导致触点加速老化、接触电阻上升,断开时拉弧现象加剧,使得继电器的寿命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能够解决或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至少部分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继电器包括壳体、安装座、两个静触点、动触点、推杆和缓冲块;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安装座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座的顶壁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触点安装孔;两个静触点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触点安装孔中并且一端凸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动触点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并与两个所述静触点相对设置;推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动触点连接,以驱动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接触或分离;缓冲块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并位于两个所述静触点之间,所述缓冲块设置在所述动触点和所述安装座的顶壁之间,所述缓冲块具有弹性;其中,所述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动触点远离所述静触点,所述缓冲块突出于所述静触点与所述动触点相对的一侧端面;所述动触点向靠近所述静触点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缓冲块被压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块包括主体和凸块;主体具有沿所述动触点的移动方向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主体的第一侧凹设有凹孔;凸块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二侧并与所述凹孔对准;其中,所述缓冲块被配置为受到纵向挤压时,所述凸块向所述凹孔的方向凹陷以使得所述凸块突出于所述第二侧的高度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块垂直于所述动触点的移动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凹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块具有与所述主体的第一侧相背设置的接触端面,所述凹孔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接触端面与所述凹孔的底壁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块的厚度被配置为使得所述凸块完全缩入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二侧时,所述缓冲块突出于所述静触点与达到动触点相对的一侧端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的第一侧与所述动触点相对设置,或者所述凸块与所述动触点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电器还包括第一磁轭,第一磁轭安装在所述安装座的顶壁内侧并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触点安装孔之间,所述第一磁轭与所述动触点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轭与所述动触点相对的一侧具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形状与所述缓冲块相对应;其中,所述缓冲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磁轭与所述动触点之间,所述缓冲块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电器还包括第二磁轭,设置在所述动触点背向所述第一磁轭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电器还包括屏蔽罩,屏蔽罩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屏蔽罩具有两个与所述第一触点安装孔一一对应的第二触点安装孔,所述屏蔽罩的内侧具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触点安装孔之间,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形状与所述缓冲块相对应;其中,所述缓冲块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静触点还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二触点安装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块的厚度被配置为在处于弹性压缩极限状态下,所述缓冲块凹于所述静触点与所述动触点相对的一侧端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继电器还包括弹簧定位座、触头弹簧和限位件;弹簧定位座与所述推杆连接;触头弹簧平行于所述动触点的运动方向设置,所述触头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动触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定位座连接;限位件具有顶板和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两端的两个侧板,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动触点与所述安装座的顶壁之间,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动触点的两侧并延伸至所述弹簧定位座;其中,所述缓冲块设置在所述顶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块垂直于所述动触点的运动方向的截面的形状相同或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块具有沿平行于所述动触点的运动方向的非线性压缩特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通过将具有弹性的缓冲块设置在两个静触点之间并位于动触点和安装座的顶壁之间,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时,缓冲块突出于静触点与动触点相对的一侧端面。由此,当继电器闭合、动触点向靠近静触点的方向运动时,缓冲块被压缩,从而实现对动触点的缓冲,使得动触点运动到静触点附近时的速度显著降低,动触点与静触点碰撞产生的噪音;同时可以避免动触点和静触点发生材料溅射,降低材料蒸散速率,从而延缓触点熔蚀老化,有利于提升继电器的使用寿命;此外,在继电器断开时,被压缩的缓冲块的弹力能够为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的分离提供推力,有助于降低继电器的释放时间,提高继电器的分断可靠性,进一步改善继电器分断拉弧现象,从而降低继电器的发热和主回路能量损耗。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立体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正视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正视剖视图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动触点与弹簧安装座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缓冲块的安装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立体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正视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正视剖视图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屏蔽罩与缓冲块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缓冲块与屏蔽罩的安装示意图一;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缓冲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缓冲块对动触点进行缓冲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时缓冲块的状态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缓冲块的安装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安装座;21-第一触点安装孔;3-静触点;4-动触点;5-推杆;6-缓冲块;61-主体;611-凹孔;62-凸块;621-接触端面;7-第一磁轭;71-第一安装槽;8-屏蔽罩;81-第二触点安装孔;82-第二安装槽;9-静铁芯;91-第一容置槽;10-动铁芯;20-反力弹簧;30-线圈;40-磁钢;50-触头弹簧;60-第二磁轭;70-弹簧定位座;80-限位件;801-顶板;802-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当一元件或层被提及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接合到”、“被连接到”或“被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直接接合、连接或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存在中间元件或层。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任一或全部组合。
图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包括壳体1、安装座2、两个静触点3、动触点4和推杆5,其中,安装座2、动触点4和推杆5设置在壳体1内。参照图1和图2,静触点3的一端设置在壳体1内,另一端露出于壳体1的外表面,以便于接入外部电路。
安装座2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可选地,安装座2可以采用陶瓷材料,陶瓷材料可以起到高压绝缘的作用,避免继电器的静触点3等元件受到高压的影响而损坏。参照图2和图3,安装座2具有安装腔,安装座2的下部敞开,由此安装座2形成半壳结构。安装座2的顶壁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触点安装孔21,两个静触点3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第一触点安装孔21中,且静触点3的下端露出于安装腔内。
动触点4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腔内,设置在静触点3的下方并与两个静触点3相对设置。推杆5与动触点4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并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内。推杆5能够沿垂直于静触点3的方向移动,由此可以带动动触点4相对于静触点3进行直线运动,以使动触点4与两个静触点3相接触或相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5,继电器还包括触头弹簧50和弹簧定位座70。弹簧定位座70与推杆5靠近静触点3的一端连接,触头弹簧50沿动触点4的移动方向设置,触头弹簧50的一端与弹簧定位座70连接,另一端与动触点4连接,也即,触头弹簧50抵接在动触点4与弹簧定位座70之间。通过设置触头弹簧50,使得动触点4与静触点3接触时能够实现缓冲减震的效果。继电器还包括限位件80,限位件80连接动触点4与弹簧定位座70,用于限制动触点4与弹簧定位座70之间的相对位置,以避免弹簧定位座70、触头弹簧50和动触点4之间相分离或发生错位。本实施例不限制限位件80的具体形式,限位件80的形式与弹簧定位座70和动触点4的结构相匹配。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限位件80为类似于“匚”形的扣件,限位件80具有顶板801和两个侧板802,两个侧板802分别设置在顶板801的两端并分别向下延伸,顶板801从上方横跨在动触点4上、设置在动触点4与安装座2的顶壁并避让开静触点3,两个侧板802分别设置在动触点4的两侧。侧板802的下端与弹簧定位座70连接,例如可以通过对应的卡扣和卡孔结构连接。由此,限位件80可以限制动触点4与弹簧定位座70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继电器还包括静铁芯9、动铁芯10和线圈30,静铁芯9在壳体1中的位置相对固定,动铁芯10与静铁芯9相对设置并且能够相对于静铁芯9运动,动铁芯10可以设置在静铁芯9的下方。动铁芯10与推杆5的下端连接固定,推杆5的上端穿过静铁芯9并向上延伸与动触点4连接,动铁芯10运动时可以通过推杆5带动动触点4运动。线圈30设置在动铁芯10的外周并与动铁芯10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继电器采用电磁方式驱动,通过对线圈30通直流电产生磁场,使得动铁芯10和静铁芯9被磁化,动铁芯10与静铁芯9相对的一端以及静铁芯9与动铁芯10相对的一端具有相异的磁极,由此在磁力的驱动下,动铁芯10向靠近静铁芯9的方向运动,并通过推杆5带动动触点4向靠近静触点3的方向运动并最终使动触点4与两个静触点3接触,使两个静触点3被导通。静铁芯9的位置还被设置为能够对动铁芯10的行程进行限制,以避免继电器吸合时动铁芯10的行程过长而使动触点4与静触点3之间产生较大的撞击。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继电器还可以包括反力弹簧20。静铁芯9具有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的开口设在静铁芯9靠近动铁芯10一端。反力弹簧20套设在推杆5外并且一端设置在第一容置槽中,另一端延伸至动铁芯10的端面。可选地,动铁芯10还可以具有第二容置槽(未图示),第二容置槽的开口设置动铁芯10靠近静铁芯9的一端,反力弹簧20的另一端设置在该第二容置槽中。在动触点4与静触点3吸合的过程中,反力弹簧20被压缩,反力弹簧20对动铁芯10的反作用力能够使动铁芯10、推杆5和动触点4的运动速度降低,从而减小动触点4与静触点3之间的撞击力;而在继电器断开释放过程中,反力弹簧20对动铁芯10施加的作用力能够推动动铁芯10与静铁芯9分离,有助于动触点4与静触点3的分断,缩短继电器的释放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电器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并设置安装座2外的磁钢40。例如,参照图2和图3,磁钢40可以包括两个,两个磁钢40对称地设置在安装座2的两侧,两个静触点3和动触点4均设置在两个磁钢40之间。两个磁钢40的其中一个的N极正对另一个磁钢40的S极,两个磁钢40之间形成磁场,在静触点3与动触点4分离时,动触点4和静触点3之间产生的电弧受到该磁场的影响而被拉长,实现灭弧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4,继电器还包括缓冲块6,缓冲块6设置在安装腔内并位于两个静触点3之间。同时,缓冲块6的位置处于动触点4和安装座2的顶壁之间,当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时,动触点4远离静触点3,缓冲块6突出于所述静触点3与所述动触点4相对的一侧端面。缓冲块6具有一定的弹性,并且根据继电器的工作温度具有较佳的耐热性,可选地,缓冲块6可以采用橡胶复合材料或者其他弹性符合材料制成。当动触点4被推杆5带动而向靠近静触点3的方向运动时,缓冲块6受到挤压而被压缩,由此可以在动触点4与静触点3闭合接触的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减缓动触点4向静触点3接近的速度,降低闭合时产生的冲击噪音,同时能够避免动触点4和静触点3由于撞击发生材料溅射,大大降低材料蒸散速率,从而延缓触点熔蚀老化,提高继电器的可靠性。而在动触点4与静触点3的分断过程中,被压缩的缓冲块6的弹力能够推动动触点4向远离静触点3的方向运动,有助于缩短继电器的释放时间、提高继电器的分断可靠性,进一步改善继电器分断时产生的拉弧现象,从而降低继电器的发热和主回路能量损耗。
缓冲块6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缓冲块6的上端可以与安装座2的顶壁直接接触;或者,缓冲块6也可以与连接于安装座2的顶壁并与设置在安装座2的顶壁和动触点4之间的其他部件相接触。类似地,缓冲块6的下端可以与动触点4直接接触;或者,缓冲块6也可以与连接于动触点4并设置在安装座2的顶壁和动触点4之间的其他结构相接触。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4,当动触点4通过图5中类似于“匚”形的限位件80与弹簧定位座70连接时,缓冲块6可以设置在限位件80的顶板801上并与顶板接触。由于限位件80与弹簧定位座70的连接结构具有一定的刚性,当动触点4向靠近静触点3的方向移动且尚未接触到静触点3时,缓冲块6先被压缩而对限位件80、弹簧定位座70、推杆5和动铁芯10进行缓冲,进而降低动触点4的运动速度;然后,当动触点4与静触点3刚发生接触时,缓冲块6继续被压缩而对限位件80、弹簧定位座70、推杆5、动铁芯10和动触点4进行缓冲,同时触头弹簧50也被压缩而使动触点4与静触点3之间的撞击力进一步减小,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闭合时的噪音以及保证动触点4和静触点3的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4,继电器还包括第一磁轭7,第一磁轭7安装在安装座2的顶壁内侧并设置在两个第一触点安装孔21之间,第一磁轭7与静触点3之间具有间隙。第一磁轭7可以采用软磁性材料制成,并且与动触点4间隔相对设置。继电器还可以包括第二磁轭60,第二磁轭60与动触点4连接,例如可以固定在动触点4背向静触点3和第一磁轭7的一侧。当动触点4与两个静触点3接触而将两个静触点3导通时,在动触点4周围产生磁场,第一磁轭7和第二磁轭60被磁化,第一磁轭7和第二磁轭60之间互相吸引,使得动触点4能够稳定地与静触点3接触。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块6设置在第一磁轭7与动触点4之间,既能缓冲动触点4与静触点3吸合时的震动,又能够保证动触点4与静触点3接触的稳定性。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6,第一磁轭7与所述动触点4相对的一侧具有第一安装槽71,缓冲块6安装在第一安装槽71中。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7-图10,继电器还包括屏蔽罩8,屏蔽罩8设置在安装腔内,屏蔽罩8具有两个第二触点安装孔81,第二触点安装孔81与安装座2上的第一触点安装孔21一一对应。屏蔽罩8的形状与安装座2的形状相匹配。两个静触点3还分别穿设于对应的第二触点安装孔81并伸入屏蔽罩8的内侧,动触点4也设置在屏蔽罩8的内侧。通过设置屏蔽罩8可以对外部的磁场起到隔离作用,避免外部磁场对继电器的工作产生干扰而使动触点4发生误动作,保证继电器工作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0,屏蔽罩8的内侧具有第二安装槽82,第二安装槽82设置在两个第二触点安装孔81之间,缓冲块6安装在第二安装槽82内。
缓冲块6的形状可以根据继电器中的其他相应结构的形状进行设计,以满足继电器装配和使用的需求,例如,缓冲块6可以是柱状、棱台状、圆台状或者其他形状。缓冲块6垂直于动触点4的运动方向的截面的形状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也就是说,缓冲块6可以沿平行于动触点4的运动方向具有均匀的粗细,或者缓冲块6可以为变截面立体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1,缓冲块6基本呈棱柱状,例如可以基本呈长方体形状。缓冲块6的尺寸以及安装的位置被配置为使得缓冲块6在被沿纵向挤压达到弹性压缩极限的状态时,缓冲块6凹于静触点3与动触点4相对的一侧端面,也即,当动触点4与静触点3接触时,缓冲块6尚未达到弹性压缩极限,由此可以避免缓冲块6被过度压缩而失效。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4以及图7-图15,缓冲块6包括纵向堆叠设置的主体61和凸块62,主体61具有沿动触点4的移动方向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主体61的第一侧凹设有凹孔611,凸块62设置在主体61的第二侧且与凹孔611的位置对准。凸块62具有与主体61的第一侧相背设置的接触端面621,凸块62的尺寸小于凹孔611。优选地,主体61和凸块62一体形成。对比图9和图13,在动触点4与静触点3吸合的过程中,缓冲块6受到纵向的挤压,缓冲块6产生形变,凸块62能够逐渐陷入主体61(如图13所示),凹孔611的底部逐渐向凹孔611的开口处隆起,凸块62突出于主体61的第二侧的高度逐渐减小,在此过程中凸块62可以对动触点4的吸合起到缓冲作用,而主体61的第二侧基本未受到挤压。优选地,凹孔611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接触端面621与凹孔611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使得凸块62缩入主体61能够达到接触端面621与第二侧的端面相平齐的状态。
进一步地,缓冲块6的厚度以及安装的位置被配置为使得凸块62的接触端面621恰好与第二侧的端面相平齐时(或者说,凸块62完全缩入主体61的第二侧时),缓冲块6仍突出于静触点3与动触点4相对的一侧端面,也即此时动触点4尚未与静触点3接触;在动触点4继续向靠近静触点3的方向移动时,主体6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受到相向的挤压力,使主体61被压缩(参照图14),由此能够对动触点4的吸合起到进一步的缓冲作用。通过这种设计,缓冲块6具有非线性压缩弹性,使得再动触点4吸合的过程中,缓冲块6能够由于自身的结构(凸块62能够缩入主体61中)实现初步缓冲,然后主体61自身的材料的弹性压缩实现二次缓冲,实现非线性的两段减震缓冲效果。且由于主体61受挤压的受力面积大于凸块62与主体61连接处的截面面积,因此在主体61压缩的二次缓冲过程中能够起到比初步缓冲中更强的缓冲效果,以使得动触点4与静触点3接触时的撞击力能够进一步地减缓。缓冲块6的安装方向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将主体61与动触点4相对而凸块62与安装座2的顶壁相对(参照图2-图4、图7-图9),或者将主体61与动触点4相对而凸块62与安装座2的顶壁相对(参照图15)。
可以理解的是,缓冲块6也可以通过设置为其他结构使其具有沿平行于动触点4的运动方向的非线性压缩特性。该非线性压缩特性具体表现为:在沿平行于动触点4的运动方向的方向上,缓冲块6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其受到的挤压力与产生的形变量为非线性关系,由此可以对动触点4实现多段缓冲效果,保证继电器工作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
安装座(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安装座(2)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座(2)的顶壁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触点安装孔(21);
两个静触点(3),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触点安装孔(21)中并且一端凸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动触点(4),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并与两个所述静触点(3)相对设置;
推杆(5),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并与所述动触点(4)连接,以驱动所述动触点(4)与所述静触点(3)接触或分离;以及
缓冲块(6),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并位于两个所述静触点(3)之间,所述缓冲块(6)设置在所述动触点(4)和所述安装座(2)的顶壁之间,所述缓冲块(6)具有弹性;
其中,所述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动触点(4)远离所述静触点(3),所述缓冲块(6)突出于所述静触点(3)与所述动触点(4)相对的一侧端面;
所述动触点(4)向靠近所述静触点(3)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缓冲块(6)被压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6)包括:
主体(61),具有沿所述动触点(4)的移动方向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主体(61)的第一侧凹设有凹孔(611);以及
凸块(62),设置在所述主体(61)的所述第二侧并与所述凹孔(611)对准;
其中,所述缓冲块(6)被配置为受到纵向挤压时,所述凸块(62)向所述凹孔(611)的方向凹陷以使得所述凸块(62)突出于所述第二侧的高度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62)垂直于所述动触点(4)的移动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凹孔(6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62)具有与所述主体(61)的第一侧相背设置的接触端面(621),所述凹孔(611)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接触端面(621)与所述凹孔(611)的底壁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62)的厚度被配置为使得所述凸块(62)完全缩入所述主体(61)的所述第二侧时,所述缓冲块(6)突出于所述静触点(3)与达到动触点(4)相对的一侧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61)的第一侧与所述动触点(4)相对设置,或者所述凸块(62)与所述动触点(4)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磁轭(7),安装在所述安装座(2)的顶壁内侧并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触点安装孔(21)之间,所述第一磁轭(7)与所述动触点(4)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轭(7)与所述动触点(4)相对的一侧具有第一安装槽(71),所述第一安装槽(71)的形状与所述缓冲块(6)相对应;
其中,所述缓冲块(6)设置在所述第一磁轭(7)与所述动触点(4)之间,所述缓冲块(6)与所述第一安装槽(7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磁轭(60),设置在所述动触点(4)背向所述第一磁轭(7)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屏蔽罩(8),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屏蔽罩(8)具有两个与所述第一触点安装孔(21)一一对应的第二触点安装孔(81),所述屏蔽罩(8)的内侧具有第二安装槽(82),所述第二安装槽(82)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触点安装孔(81)之间,所述第二安装槽(82)的形状与所述缓冲块(6)相对应;
其中,所述缓冲块(6)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82)内,所述静触点(3)还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二触点安装孔(8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6)的厚度被配置为在处于弹性压缩极限状态下,所述缓冲块(6)凹于所述静触点(3)与所述动触点(4)相对的一侧端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还包括:
弹簧定位座(70),与所述推杆(5)连接;
触头弹簧(50),平行于所述动触点(4)的运动方向设置,所述触头弹簧(50)的一端与所述动触点(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定位座(70)连接;以及
限位件(80),具有顶板(801)和设置在所述顶板(801)的两端的两个侧板(802),所述顶板(801)设置在所述动触点(4)与所述安装座(2)的顶壁之间,两个所述侧板(802)分别设置在所述动触点(4)的两侧并延伸至所述弹簧定位座(70);
其中,所述缓冲块(6)设置在所述顶板(801)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6)垂直于所述动触点(4)的运动方向的截面的形状相同或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6)具有沿平行于所述动触点(4)的运动方向的非线性压缩特性。
CN202223424008.XU 2022-12-19 2022-12-19 继电器 Active CN2190667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4008.XU CN219066720U (zh) 2022-12-19 2022-12-19 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4008.XU CN219066720U (zh) 2022-12-19 2022-12-19 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66720U true CN219066720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47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24008.XU Active CN219066720U (zh) 2022-12-19 2022-12-19 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667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S60206006A (ja) ノイズレス電磁石及びかかる電磁石を用いた接触器
CN106887365B (zh) 直流继电器
KR20200000312A (ko) 직류 릴레이
CN211980527U (zh) 继电器
CN112967906B (zh) 一种可动式抗短路直流继电器
KR20200025805A (ko) 직류 릴레이
CN219066720U (zh) 继电器
CN110875161B (zh) 直流继电器
JP2024513030A (ja) リレー
CN116013738A (zh) 继电器
CN216928414U (zh) 接触器
WO2021237878A1 (zh) 一种具备高可靠性和高抗振性能的继电器
CN214542039U (zh) 继电器
TWI841223B (zh) 繼電器
CN214542038U (zh) 一种可动式抗短路直流继电器
CN214542051U (zh) 继电器
JP2022545561A (ja) アーク経路形成部及びそれを含む直流リレー
CN221125758U (zh) 具有灭弧结构的继电器
CN220691929U (zh) 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20796595U (zh) 电磁继电器及电力设备
CN219873349U (zh) 一种小型大功率电磁继电器的接触系统
EP3951825B1 (en) Auxiliary contact unit
CN212516945U (zh) 一种具有电动力补偿功能的触头单元
CN221176092U (zh) 继电器及用电设备
CN217507219U (zh) 具有缓冲件的接触器和电气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