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62075U - 扩压组件、电风机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扩压组件、电风机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62075U
CN219062075U CN202223105042.0U CN202223105042U CN219062075U CN 219062075 U CN219062075 U CN 219062075U CN 202223105042 U CN202223105042 U CN 202223105042U CN 219062075 U CN219062075 U CN 2190620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user
diffusion
assembly
impeller
bla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0504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赛法
戴龙珍
胡小文
胡斯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0504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620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620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620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扩压组件、电风机和终端设备,属于电风机技术领域。扩压组件包括第一轴流扩压器和第二轴流扩压器,在第一轴流扩压器中,多个第一扩压叶片位于第一内壳外壁,且与第一内壳相连,第一扩压壳体套设在多个第一扩压叶片上;在第二轴流扩压器中,第二内壳与第一内壳共轴线,且位于第一内壳的一侧,且与第一内壳相连,多个第二扩压叶片位于第二内壳外壁,在第二内壳的圆周方向上,每个第二扩压叶片与相邻的第一扩压叶片交错排布,且多个第二扩压叶片与第二内壳相连,第二扩压壳体套设在多个第二扩压叶片上,且与第一扩压壳体相连采用该方案,有利于减弱甚至消除冲击噪音,从而,有利于降低电风机工作时的工作噪音。

Description

扩压组件、电风机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风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扩压组件、电风机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电风机具有通风换气效果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以吸尘器为代表的终端设备中。
通常,电风机通常包括叶轮组件、扩压器和电机,电风机工作时,电机带动叶轮组件中的叶轮旋转以吸入外部气体,气体从叶轮组件的进风口流入并在叶轮的作用下加速,加速后的气体由叶轮组件的出风口流入扩压器,经扩压器扩压后的气体由扩压器的出风口流出。
通常,当扩压器包括两级扩压叶轮时,会将上游叶轮的叶片尾部与下游叶轮的叶片前缘相对。此种情况下,由于上游叶轮的叶片尾部与下游叶轮的叶片前缘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因此,上游叶片尾部产生的气体涡流会冲击到下游叶片的前缘,使下游叶片产生额外的压力脉动,从而,带来额外的气动噪音,导致应用该扩压器的电风机的工作噪音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扩压组件、电风机和终端设备,能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气体冲击扩压器中的下游叶片导致电风机的工作噪音增加的问题。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扩压组件,所述扩压组件包括第一轴流扩压器和第二轴流扩压器,所述第一轴流扩压器包括第一扩压叶轮和第一扩压壳体,所述第二轴流扩压器包括第二扩压叶轮和第二扩压壳体;
所述第一扩压叶轮包括第一内壳和多个第一扩压叶片,所述多个第一扩压叶片位于所述第一内壳外壁,且与所述第一内壳相连,所述第一扩压壳体套设在所述多个第一扩压叶片上;
所述第二扩压叶轮包括第二内壳和多个第二扩压叶片,所述第二内壳与所述第一内壳共轴线,且位于所述第一内壳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内壳相连,所述多个第二扩压叶片位于所述第二内壳外壁,在所述第二内壳的圆周方向上,每个所述第二扩压叶片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扩压叶片交错排布,且所述多个第二扩压叶片与所述第二内壳相连,所述第二扩压壳体套设在所述多个第二扩压叶片上,且与所述第一扩压壳体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第一扩压叶片沿所述第一内壳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二内壳的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扩压叶片之间的空隙排布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扩压叶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扩压叶片的数量是所述第一扩压叶片的数量的n倍,在所述第二内壳的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扩压叶片之间的空隙排布有n个所述第二扩压叶片,其中,n为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与同一所述空隙相对应的n个所述第二扩压叶片沿所述第二内壳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风机,所述电风机包括:电机组件、叶轮组件和如第一方面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扩压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包括输出轴、支架和定转子合件;
所述支架和所述定转子合件套设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支架具有容纳区,所述定转子合件位于所述容纳区内;
所述叶轮组件位于所述定转子合件的一侧,且套设在所述输出轴上;
所述扩压组件套设在所述输出轴上,且位于所述叶轮组件靠近所述定转子合件的一侧,所述扩压组件的第一轴流扩压器与所述叶轮组件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定转子合件位于所述扩压组件的第二轴流扩压器远离所述第一轴流扩压器的一侧,在所述输出轴的轴线m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定转子合件与所述第二轴流扩压器之间具有间距。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叶轮组件包括叶轮组件壳体、第一叶轮、回流器和第二叶轮;
所述第一叶轮、所述回流器和所述第二叶轮均位于所述叶轮组件壳体内,且所述第一叶轮、所述回流器和所述第二叶轮依次套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一叶轮内具有第一流道,所述回流器与所述叶轮组件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回流流道,所述第二叶轮内具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所述回流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依次连通。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风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为吸尘器,所述吸尘器还包括:进气装置、集尘室和排气管道;
所述进气装置、所述集尘室、所述电风机和所述排气管道依次连通,且所述进气装置远离所述集尘室的一端与外部连通,且所述排气管道远离所述电风机的一端与外部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在第二内壳的圆周方向上,每个第二扩压叶片与相邻的第一扩压叶片交错排布,可以避免在气体流经第一扩压叶片时,第一扩压叶片尾端所产生的气体涡流对第二扩压叶片前缘造成冲击,消除了因气体冲击第二扩压叶片带来的额外的压力脉动,从而,有利于降低气动噪音,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采用该扩压组件的电风机的工作噪音。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压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扩压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压组件中叶片分布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压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压组件中叶片分布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压组件中叶片分布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风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电机组件;2、叶轮组件;3、扩压组件;
11、输出轴;12、支架;13、定转子合件;21、叶轮组件壳体;22、第一叶轮;23、回流器;24、第二叶轮;31、第一轴流扩压器;32、第二轴流扩压器;
12A、容纳区;211、第一壳体;212、第二壳体;311、第一扩压叶轮;312、第一扩压壳体;321、第二扩压叶轮;322、第二扩压壳体;
3111、第一内壳;3112、第一扩压叶片;3211、第二内壳;3212、第二扩压叶片;
m、轴线;
01、电风机;02、进气装置;03、集尘室;04、排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扩压组件通常应用于电风机中,并位于电风机的叶轮组件的下游处。在电风机中,气体从叶轮组件的进风口流入并在叶轮的作用下加速,加速后的气体由叶轮组件的出风口流入扩压组件,经扩压组件对气体进行扩压减速,扩压减速后的气体由扩压组件的出风口流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扩压组件,可以减弱对气体进行扩压减速时所产生的噪音。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压组件进行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压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扩压组件3包括第一轴流扩压器31和第二轴流扩压器32,第一轴流扩压器31和第二轴流扩压器32同轴分布。
在一些示例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第一轴流扩压器31包括第一扩压叶轮311和第一扩压壳体312。
第一扩压叶轮311则可以包括第一内壳3111和多个第一扩压叶片3112。第一内壳3111具有环状结构,作为示例,第一内壳3111具有圆环形结构,即第一内壳3111的径向截面形状为圆环,对于环形结构的截面形状,此处不进行任何限定。
以第一内壳3111具有圆环形结构为例,多个第一扩压叶片3112可以位于第一内壳3111的外壁,且沿第一内壳3111的外壁的圆周方向分布,并且多个第一扩压叶片3112分别与第一内壳3111相连。其中,多个第一扩压叶片3112可以是均匀分布的,也可以是非均匀分布的;第一扩压叶片3112与第一内壳3111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通过焊接、卡接或胶接等方式相连。
第一扩压壳体312具有环状结构,第一扩压壳体312套设在多个第一扩压叶片3112上,第一扩压壳体312与多个第一扩压叶片3112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焊接或胶接等方式固定相连,也可以与第一扩压叶片3112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作为示例,第一扩压壳体312的内壁与第一扩压叶片3112远离第一内壳3111的表面之间具有0.5毫米(也可以是0.2毫米、1毫米等)的缝隙。
作为示例,参考图1和图2所示,第二轴流扩压器32包括第二扩压叶轮321和第二扩压壳体322。
第二扩压叶轮321则可以包括第二内壳3211和多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第二内壳3211具有环状结构,作为示例,第二内壳3211也为圆环形结构,且第二内壳3211的外径尺寸与第一内壳3111的外径尺寸相同。以第二内壳3211为圆环形结构为例,第二内壳3211可以与第一内壳3111共轴线,且位于第一内壳3111的一侧,并且第二内壳3211与第一内壳3111相连。第二内壳3211与第一内壳3111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焊接或铆接等方式相连。其中,第二内壳3211与第一内壳3111之间可以可拆卸地相连,有利于降低扩压组件3的装配难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也有利于后期的维修养护。
以第二内壳3211为圆环形结构为例,多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则位于第二内壳3211的外壁,且沿第二内壳3211的外壁的圆周方向分布。并且,在第二内壳3211的圆周方向上,每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与相邻的第一扩压叶片3112交错排布,也即,每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与相邻的两个第一扩压叶片3112之间的空隙相对应。换句话说,第二扩压叶片3212的前缘(即靠近第一扩压叶片3112的一端)位于两个相邻的第一扩压叶片3112的尾端(即靠近第二扩压叶片3212的一端)之间。多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分别与第二内壳3211相连,其中,第二扩压叶片3212与第二扩压叶片321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通过焊接、卡接、插接或胶接等方式相连。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一扩压叶片3112之间的空隙可以对应有一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也可以对应有多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还可以未对应第二扩压叶片3212。
第二扩压壳体322具有环状结构,第二扩压壳体322套设在多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上,且第二扩压壳体322与第一扩压壳体311相连。第二扩压壳体322和第一扩压壳体31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焊接、卡接等方式相连,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其中,第一扩压壳体312和第二扩压壳体322之间可以可拆卸地相连,有利于降低扩压组件3的装配难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也有利于后期的维修养护。第二扩压壳体322与第二扩压叶片3212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焊接或胶接等方式固定相连,也可以与第二扩压叶片3212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作为示例,第二扩压壳体322的内壁与第二扩压叶片3212远离第二内壳3211的表面之间具有0.5毫米(也可以是0.2毫米、1毫米等)的缝隙。
在该扩压组件3中,第一扩压叶轮311与第一扩压壳体312的内壁形成第一扩压流道,第二扩压叶轮321与第二扩压壳体322的内壁形成第二扩压流道,第二扩压器流道与第一扩压流道相连通。在采用该扩压组件3的电风机的工作过程中,气体先流入第一扩压流道,进行一级扩压减速处理,然后再进入第二扩压流道,进行二级扩压减速处理,经过两次扩压减速处理后的气体流向扩压组件3的外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在第二内壳3211的圆周方向上,每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与相邻的第一扩压叶片3112交错排布,可以避免在气体流经第一扩压叶片3112时,第一扩压叶片3112尾端所产生的气体涡流对第二扩压叶片3212前缘造成冲击,消除了因气体冲击第二扩压叶片3212带来的额外的压力脉动,从而,有利于降低气动噪音,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采用该扩压组件3的电风机的工作噪音。
在另一些示例中,扩压组件3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轴流扩压器。扩压组件3包括两个以上轴流扩压器时,两个以上轴流扩压器同轴分布且依次相连,需要保证相邻两个轴流扩压器中的叶片插空分布即可,对于叶片的具体分布方式,以及多个轴流扩压器的连接关系与上述具有第一轴流扩压器31和第二轴流扩压器32的情况相似,此处不进行赘述。
采用多级轴流扩压器的方案,有利于提高电风机的扩压以满足产品开发需求,而且,有利于在相同扩压能力下减小电风机的径向尺寸,从而,有利于提高电风机的适用性。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扩压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和图3所示,以第一内壳3111为圆环形结构为例,多个第一扩压叶片3112沿第一内壳3111的外壁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即在第一内壳3111的外壁处,任意相邻两个第一扩压叶片3112之间对应的弧长相同。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压组件中叶片分布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压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在一些示例中,参考图4和图5所示,在第二内壳3211的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扩压叶片3112之间的空隙排布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扩压叶片3212,也即,在第二内壳3211的轴向截面内,相邻的两个第一扩压叶片3112的正投影之间的空隙排布有至少一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其中,第一扩压叶轮311上的多个上述空隙可以均排布有一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也可以均排布有多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也可以分别排布有不同数量的第二扩压叶片3212。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压组件中叶片分布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压组件中叶片分布示意图。在一些示例中,参考图6和图7所示,第二扩压叶片3212的数量是第一扩压叶片3112的数量的n倍。并且,在第二内壳3211的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扩压叶片3112之间的空隙排布有n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也即,在第二内壳3211的轴向截面内,相邻的两个第一扩压叶片3112的正投影之间的空隙排布有n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其中,n为正整数。
作为示例,如图6所示,第二扩压叶片3212的数量与第一扩压叶片3112的数量相等,即n等于1,此时,相邻的两个第一扩压叶片3112之间的空隙对应有1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内壳3111和第二内壳3211均为圆环形结构,多个第一扩压叶片3111沿第一内壳3111的外壁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多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沿第二内壳3211的外壁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而且,第二扩压叶片3212的前缘刚好可以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扩压叶片3112的尾部之间的间隙的正中间。
采用该方案,既可以减少气体对第二扩压叶片3212的前缘的冲击,又可以使第一轴向扩压器31与第二轴向扩压器32之间的气体流动的更加均匀,还可以充分发挥第二扩压叶片3212对气体的扩压减速的作用,从而,既有利于减弱噪音,又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可选地,第二扩压叶片3212的前缘也可以靠近某一第一扩压叶片3112的尾部,对于第二扩压叶片3212的前缘与上述间隙的位置关系,此处不进行任何限定。
可选地,当多个第一扩压叶片沿第一内壳3111的外壁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时,多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可以沿第二内壳3211的外壁的圆周方向不均匀分布。对于第二扩压叶片3212的分布方式,此处不进行任何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当n大于或等于2时,与同一空隙相对应的n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沿第二内壳321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也即,与同一空隙相对应的n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的前缘在该空隙中等间距分布。
作为示例,如图7所示,第二扩压叶片3212的数量是第一扩压叶片3112的数量的两倍,即n等于2,此时,相邻的两个第一扩压叶片3112之间的空隙对应有2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第一内壳3111和第二内壳3211均为圆环形结构,多个第一扩压叶片3111沿第一内壳3111的外壁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与同一空隙对应的2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之间对应的弧长,等于其中一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与靠近该第二扩压叶片3212的第一扩压叶片3112之间对应的弧长,还等于另一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与靠近该第二扩压叶片3212的第一扩压叶片3112之间对应的弧长。其中,2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之间的弧长指的是2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的前缘所对应的弧长,第二扩压叶片3212与第一扩压叶片3112之间对应的弧长指的是第二扩压叶片3212的前缘与第一扩压叶片3112的尾端之间对应的弧长。
可选地,与同一空隙相对应的n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沿第二内壳3211的圆周方向不均匀分布。对于第二扩压叶片3212的分布方式,此处不进行任何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在第二内壳3211的圆周方向上,每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与相邻的第一扩压叶片3112交错排布,可以避免在气体流经第一扩压叶片3112时,第一扩压叶片3112尾端所产生的气体涡流对第二扩压叶片3212前缘造成冲击,消除了因气体冲击第二扩压叶片3212带来的额外的压力脉动,从而,有利于降低气动噪音,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采用该扩压组件3的电风机的工作噪音。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风机,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风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8和图9所示,电风机包括电机组件1、叶轮组件2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压组件3,其中,电机组件1包括输出轴11、支架12和定转子合件13。
在电机组件1中,参考图9所示,支架12和定转子合件13均套设在输出轴11上,且支架12和定转子合件13位于输出轴11的一端。支架12具有容纳区12A,定转子合件13位于容纳区12A内,并且定转子合件13与支架12固定相连。定转子合件13包括转子和定子,转子通过过盈配合或键连接等方式与输出轴11固定,定子则与支架12的内壁固定相连。作为示例,如图2所示,定子套设在转子外,且定子与转子之间具有气隙,此时,定子的内壁与转子的外壁相对。
可选地,定子和转子均套在输出轴11上,定子与输出轴11之间具有间隙,在输出轴11的轴线m的延伸方向上,定子与转子之间具有气隙,此时,定子的端面与转子的端面相对。
参考图9所示,叶轮组件2位于定转子合件13的一侧,且叶轮组件2套设在输出轴11远离定转子合件13的一端,并且与输出轴11相连。
参考图9所示,扩压组件3套设在输出轴11上,且位于叶轮组件2靠近定转子合件13的一侧。扩压组件3的第一轴流扩压器31与叶轮组件2相连,扩压组件3的第二轴流扩压器32位于第一轴流扩压器31远离叶轮组件2的一侧。其中,第一轴流扩压器31中的第一内壳3111和第一扩压壳体312可以分别与叶轮组件2密封相连,以防止气体泄露,从而,保证电风机可以正常工作,并保证电风机的工作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参考图9所示,定转子合件13位于扩压组件3的第二轴流扩压器31远离第一轴流扩压器31的一侧,并且,在输出轴11的轴线m的延伸方向上,定转子合件13与第二轴流扩压器31之间具有间距。此时,气体从第二轴流扩压器32中流出后,可以朝向定转子合件13流动。在一些情况下,气体可以从定转子合件13的外壁流过,带走定转子合件13的外壁上的热量,从而,有利于提高定转子合件13的散热效果。在另一些情况下,气体一部分会从定转子合件13的外壁流过,带走外壁的热量,另一部分会从定转子合件13的内部流过,带走内部的热量,更加有利于提高定转子合件13的散热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电风机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9所示,叶轮组件2可以包括叶轮组件壳体21、第一叶轮22、回流器23和第二叶轮24,叶轮组件壳体21沿轴线m方向的两端开口,其中,叶轮组件壳体21远离扩压组件3的开口作为整个电风机的进风口,叶轮组件壳体21靠近扩压组件3的开口与扩压组件3相连通。叶轮组件壳体21与扩压组件3密封相连,保证经叶轮组件2加速后的气流全部流入扩压组件3。
作为示例,如图9所示,第一叶轮22、回流器23和第二叶轮24均位于叶轮组件壳体21内,第一叶轮22、回流器23和第二叶轮24依次套在输出轴11上,并且,第一叶轮22位于输出轴11远离定转子合件13的一端。其中,第一叶轮22或第二叶轮24与输出轴11之间固定相连,回流器23与输出轴11之间转动相连。第一叶轮22与叶轮组件壳体21之间和第二叶轮24与叶轮组件壳体21之间均填充有密封棉,密封棉可以防止气体从第一叶轮22与叶轮组件壳体21之间的间隙、第二叶轮24与叶轮组件壳体21之间的间隙流出,有利于提高气体流动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电风机的工作效率。对于第一叶轮22、回流器23、第二叶轮24分别与输出轴11之间的连接方式,此处不进行任何限定。
作为示例,如图9所示,第一叶轮22具有第一流道,回流器23与叶轮组件壳体21的内壁形成回流流道,第二叶轮24具有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回流流道和第二流道依次连通。气体由上述电风机的进风口(即叶轮组件壳体21远离扩压组件3的开口)进入第一流道,经过第一叶轮22加速后进入回流流道,经过回流器回流或导流后进入第二流道,经第二叶轮加速后进入第一扩压流道,经第一扩压叶轮311扩压减速后,气体进入第二扩压流道,经第二扩压叶轮321扩压减速后流出。
在一些示例中,叶轮组件壳体21包括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第二壳体212位于第一壳体211与扩压组件3之间,且分别与第一壳体211、扩压组件3密封相连,其中,第二壳体212与第一壳体211之间可以通过焊接、卡接等方式可拆卸相连。第一叶轮22位于第一壳体211内,回流器23和第二叶轮24位于第二壳体212内,具体位置关系与上文相似,此处不进行赘述。采用第一壳体211与第二壳体212之间可拆卸相连的方案,有利于降低叶轮组件2的装配难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也有利于后期的维修养护。
可选地,第一叶轮22和回流器23位于第一壳体211内,第二叶轮24位于第二壳体212内,对于此种结构,此处不进行赘述。
可选地,叶轮组件2可以只包括一个叶轮,也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叶轮,对于这两种情况下的叶轮组件2,与上述具有第一叶轮22和第二叶轮24的情况相似,此处不进行赘述。
采用多级叶轮的方案,有利于提高电风机的吸力以满足产品开发需求,而且,有利于在相同吸力下减小电风机的径向尺寸,从而,有利于提高电风机的适用性。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压组件3的电风机,在工作时,可以减少气体对扩压组件3中的第二扩压叶片3212的冲击,从而,降低又冲击产生的噪音,进而,有利于降低电风机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噪音。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电风机01。该终端设备可以是清洁设备,如吸尘器、扫地机等。
作为示例,该终端设备为吸尘器,参考图10所示,该吸尘器还可以包括进气装置02、集尘室03和排气管道04。进气装置02、集尘室03、电风机01和排气管道04依次连通,其中,进气装置02远离集尘室03的一端(即进气装置02未与集尘室03相连的一端)与外部连通,并且排气管道04远离电风机01的一端(即排气管道04未与电风机01相连的一端)与外部连通。采用本方案,有利于减弱气体对扩压组件3中的第二扩压叶片3212的丛集,从而减弱因冲击所产生的噪音,进而,有利于降低电风机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噪音并降低终端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扩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压组件(3)包括第一轴流扩压器(31)和第二轴流扩压器(32),所述第一轴流扩压器(31)包括第一扩压叶轮(311)和第一扩压壳体(312),所述第二轴流扩压器(32)包括第二扩压叶轮(321)和第二扩压壳体(322);
所述第一扩压叶轮(311)包括第一内壳(3111)和多个第一扩压叶片(3112),所述多个第一扩压叶片(3112)位于所述第一内壳(3111)的外壁,且与所述第一内壳(3111)相连,所述第一扩压壳体(312)套设在所述多个第一扩压叶片(3112)上;
所述第二扩压叶轮(321)包括第二内壳(3211)和多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所述第二内壳(3211)与所述第一内壳(3111)共轴线,且位于所述第一内壳(3111)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内壳(3111)相连,所述多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位于所述第二内壳(3211)外壁,在所述第二内壳(3211)的圆周方向上,每个所述第二扩压叶片(3212)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扩压叶片(3112)交错排布,且所述多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与所述第二内壳(3211)相连,所述第二扩压壳体(322)套设在所述多个第二扩压叶片(3212)上,且与所述第一扩压壳体(31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扩压叶片(3112)沿所述第一内壳(3111)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压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内壳(3211)的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扩压叶片(3112)之间的空隙排布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扩压叶片(32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扩压叶片(3212)的数量是所述第一扩压叶片(3112)的数量的n倍,在所述第二内壳(3211)的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扩压叶片(3112)之间的空隙排布有n个所述第二扩压叶片(3212),其中,n为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扩压组件,其特征在于,与同一所述空隙相对应的n个所述第二扩压叶片(3212)沿所述第二内壳(321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6.一种电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风机包括:电机组件(1)、叶轮组件(2)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扩压组件(3),所述电机组件(1)包括输出轴(11)、支架(12)和定转子合件(13);
所述支架(12)和所述定转子合件(13)套设在所述输出轴(11)上,所述支架(12)具有容纳区(12A),所述定转子合件(13)位于所述容纳区(12A)内;
所述叶轮组件(2)位于所述定转子合件(13)的一侧,且套设在所述输出轴(11)上;
所述扩压组件(3)套设在所述输出轴(11)上,且位于所述叶轮组件(2)靠近所述定转子合件(13)的一侧,所述扩压组件(3)的第一轴流扩压器(31)与所述叶轮组件(2)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转子合件(13)位于所述扩压组件(3)的第二轴流扩压器(32)远离所述第一轴流扩压器(31)的一侧,在所述输出轴(11)的轴线m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定转子合件(13)与所述第二轴流扩压器(32)之间具有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组件(2)包括叶轮组件壳体(21)、第一叶轮(22)、回流器(23)和第二叶轮(24);
所述第一叶轮(22)、所述回流器(23)和所述第二叶轮(24)均位于所述叶轮组件壳体(21)内,且所述第一叶轮(22)、所述回流器(23)和所述第二叶轮(24)依次套在所述输出轴(11)上,所述第一叶轮(22)内具有第一流道,所述回流器(23)与所述叶轮组件壳体(21)的内壁之间形成回流流道,所述第二叶轮(24)内具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所述回流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依次连通。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电风机(0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吸尘器,所述吸尘器还包括:进气装置(02)、集尘室(03)和排气管道(04);
所述进气装置(02)、所述集尘室(03)、所述电风机(01)和所述排气管道(04)依次连通,且所述进气装置(02)远离所述集尘室(03)的一端与外部连通,且所述排气管道(04)远离所述电风机(01)的一端与外部连通。
CN202223105042.0U 2022-11-22 2022-11-22 扩压组件、电风机和终端设备 Active CN2190620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05042.0U CN219062075U (zh) 2022-11-22 2022-11-22 扩压组件、电风机和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05042.0U CN219062075U (zh) 2022-11-22 2022-11-22 扩压组件、电风机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62075U true CN219062075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48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05042.0U Active CN219062075U (zh) 2022-11-22 2022-11-22 扩压组件、电风机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620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602007B1 (en) Vacuum cleaner having an impeller and diffuser
KR20080043684A (ko) 전기송풍기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전기 청소기
CN106958538B (zh) 离心风机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110107539B (zh) 一种用于流体机械的反导叶结构
CN109322842B (zh) 带前盖板叶片及槽口的无蜗壳离心通风机及工作方法
CN219062075U (zh) 扩压组件、电风机和终端设备
CN111075768A (zh) 一种具有辅助消音结构的离心压气机蜗壳
CN108278221B (zh) 进气密封结构及风机
CN114718904A (zh) 气动结构、压缩机、吸尘器
CN217380930U (zh) 双级空气压缩机、吸尘器
CN219733693U (zh) 风机和吸尘器
CN209959525U (zh) 一种离心鼓风机排气蜗壳及其离心鼓风机
CN213144874U (zh) 一种集成定叶轮叶片的机壳及电风机
WO2023108921A1 (zh) 风机及其清洁设备
CN114776606A (zh) 双级空气压缩机、吸尘器
CN213419479U (zh) 一种具有末端扩散集流结构的风机集流器
CN115898910A (zh) 电风机和终端设备
CN114718907B (zh) 一种双级轴向扩压器、气动部件、吸尘器和压缩机
CN115898909A (zh) 电风机和终端设备
CN217381021U (zh) 一种包含轴向扩压器的气动部件、吸尘器和压缩机
CN218934770U (zh) 一种离心轴流式风机
CN211599030U (zh) 无叶片超强高效高压风机
CN202040089U (zh) 一种斜流通风机
CN220286035U (zh) 改进的半开式离心叶轮及应用这种叶轮的汽车空调风机
CN212744521U (zh) 超低噪声子午加速轴流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