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61872U - 一种磁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磁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61872U
CN219061872U CN202222610754.1U CN202222610754U CN219061872U CN 219061872 U CN219061872 U CN 219061872U CN 202222610754 U CN202222610754 U CN 202222610754U CN 219061872 U CN219061872 U CN 2190618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sheet
conductive metal
magnetic
magnetic conductive
permanent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1075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启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61075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618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618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618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化器,所述磁化器包括惰性气体泡、第一永磁体、第一导磁金属片和第一非导磁金属片,第一导磁金属片和第一非导磁金属片叠接,第一导磁金属片和第一非导磁金属片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第一导磁金属片的端面与第一永磁体的一个磁极端面叠接;包括第二永磁体、第二非导磁金属片、第二导磁金属片和第三导磁金属片;还包括磁场辅助装置,磁场辅助装置设置在靠近第一非导磁金属片的一端侧,第三永磁体垂直于第一永磁体。这种磁化器使空气分子磁化后进入燃烧室,快速促使空气分子与燃油分子紧密结合,能够使燃油充分燃烧,达到更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磁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化器技术领域,特别是对进入发动机的空气进行磁化处理、和对与发动机蓄电池的负极电连接的连接线进行磁化处理的一种磁化器。
背景技术
为了增强燃油的雾化效果,减少尾气CO、HC(表示有害废气的碳氢化合物)的排放,公布号为CN105822465A的专利“一种发动机进气空气磁化节能减排装置”公开的结构为: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磁化器,所述磁化器包括第一永磁体;第一导磁金属片、第二导磁金属片和非导磁材料片,所述第一导磁金属片、第二导磁金属片和非导磁材料片顺序叠接,第一导磁金属片、第二导磁金属片和非导磁材料片的中部设有第一空腔;屏蔽套筒和屏蔽层,所述屏蔽层中部设有屏蔽层通孔;第一导磁金属片的一个端面与第一永磁体叠接,另一个端面与屏蔽层叠接;第一永磁体、第一导磁金属片、第二导磁金属片和非导磁材料片设置在屏蔽套筒内。
使用时,非导磁材料片与发动机进气管相对应,磁化处理装置贴接在发动机进气管上,使空气在通过设置有磁化处理装置的管道处时,受到第一空腔处的磁场磁化。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在非导磁材料片的上端面形成出气通道,出气通道的侧壁设有进气通道;还包括内壳,所述壳体设置在内壳中,内壳的下端设有进气孔,内壳与壳体之间形成第一流通通道,进气孔与进气通道通过第一流通通道相通,所述壳体的上端与内壳连接,内壳的出气孔与出气通道相通;外壳,所述内壳设置在外壳中,内壳与外壳之间形成第二流通通道,进气孔通过第二流通通道与外壳进气口相通,出气孔与外壳出气口相通。所述进气通道延伸至第一空腔的上方;进气通道与非导磁材料片上端面平行;出气通道的下端面与非导磁材料片之间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的口径大于第一空腔的口径;包括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二永磁体与第一永磁体的另一个端面叠接,所述屏蔽层与第二永磁体叠接;所述第二永磁体设置在屏蔽套筒内;第二永磁体与第一永磁体之间设有隔离层;外壳进气口设有空气滤清器;外壳出气口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负压管道连通。
空气经过空气滤清器过滤后,从外壳进气口进入第二流通通道,再经进气孔进入第一流通通道,然后经进气通道进入第一空腔内,再从第一空腔出来通过出气通道、外壳出气口进入发动机进气岐管。
非导磁材料片为铝片,第一导磁金属片为硅钢片,第二导磁金属片为铁片。
这种发动机进气空气磁化节能减排装置使空气分子磁化后进入燃烧室,快速促使空气分子与燃油分子紧密结合,能够使燃油充分燃烧,能达到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这种磁化器在实际使用中,通过对其结构进行调整和改进,对材料进行改进,采用与上述现有技术不同材质的导磁金属片和非导磁金属片,节能减排的效果还能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化器,这种磁化器对进入发动机的空气进行磁化处理,能够使燃油充分燃烧,达到更好的节能减排效果;对与发动机蓄电池的负极电连接的连接线进行磁化处理,以提高蓄电池的CCA值,提高高压电的点火能力。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磁化器,包括
惰性气体泡;
第一永磁体;
第一导磁金属片和第一非导磁金属片,所述第一导磁金属片和第一非导磁金属片叠接,第一导磁金属片和第一非导磁金属片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导磁金属片的端面与第一永磁体的一个磁极端面叠接;
第一永磁体、第一导磁金属片和第一非导磁金属片设置在导磁金属套筒内;
包括第二永磁体、第二非导磁金属片、第二导磁金属片和第三导磁金属片,所述第二非导磁金属片、第二导磁金属片和第三导磁金属片顺序叠接,第二非导磁金属片、第二导磁金属片和第三导磁金属片的中部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非导磁金属片的端面与第二永磁体的一个磁极端面叠接;
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包括第三非导磁金属片和第四导磁金属片,所述第三非导磁金属片和第四导磁金属片叠接,第三非导磁金属片和第四导磁金属片的中部设有第三通孔;
包括套筒组件,所述套筒组件由导磁金属套筒、非导磁金属套筒和非金属载体组成,所述导磁金属套筒和非导磁金属套筒设置在所述非金属载体内;
所述第一导磁金属片、第一非导磁金属片、第一永磁体、隔离层、第二永磁体、第二非导磁金属片和第二导磁金属片的两侧端平齐设置在导磁金属套筒内;
第一永磁体的一个磁极端面与所述隔离层的第四导磁金属片叠接;第二永磁体的一个磁极端面与所述隔离层的第三非导磁金属片叠接;与隔离层叠接的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磁极为同名磁极;
所述第三导磁金属片的两侧端与所述导磁金属套筒的下端侧外侧面平齐,与套接在所述导磁金属套筒外侧的非导磁金属套筒下部抵接;非导磁金属套筒上端部位于超过隔离层、小于第一导磁金属片的位置处;非导磁金属套筒内侧与所述导磁金属套筒外侧叠接;
还包括磁场辅助装置,所述磁场辅助装置包括内套筒、外套筒、第三永磁体、第四非导磁金属片、第五非导磁金属片、第五导磁金属片、第六非导磁金属片和第七非导磁金属片;
所述第四非导磁金属片、第五非导磁金属片、第五导磁金属片和第六非导磁金属片顺序叠接,第四非导磁金属片、第五非导磁金属片、第五导磁金属片和第六非导磁金属片的中部设有第四通孔,第七非导磁金属片的中部设有第五通孔;第六非导磁金属片端部与所述第三永磁体的一个磁极叠接;第三永磁体、第四非导磁金属片、第五非导磁金属片、第五导磁金属片和第六非导磁金属片的外侧平齐、设置在内套筒内;第三永磁体的另一个磁极与第七非导磁金属片叠接,第七非导磁金属片的外侧超出第三永磁体的外侧,第七非导磁金属片的端面与内套筒的端面贴接;
内套筒设置在外套筒内,第七非导磁金属片的端侧与外套筒的内侧贴接;
所述磁场辅助装置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非导磁金属片的一端侧,第三永磁体垂直于第一永磁体,第七非导磁金属片与第一非导磁金属片相对应;第三永磁体与第一永磁体的相对应的端面的磁极互为异名磁极;
所述惰性气体泡设置在所述第七非导磁金属片与第一导磁金属片之间。
进一步地,多个惰性气体泡顺序贴接排列成行,排列成行的惰性气体泡贴接在第一非导磁金属片的外端面上,所述排列成行的多个惰性气体泡的外侧设有静电屏蔽层。
优选地,所述惰性气体泡排列成两行,每行惰性气体泡的外侧均设有静电屏蔽层。
上述磁化器的应用,所述磁化器附着在发动机的进气管上,磁化器中第三导磁金属片的端面与发动机的进气管相对应。
上述磁化器的应用,所述磁化器附着在与发动机蓄电池的负极电连接的连接线上,磁化器中第三导磁金属片的端面与所述连接线相对应。
与发动机蓄电池的负极电连接的连接线经过磁化器的磁化后,提高了蓄电池的CCA(冷启动电流,Cold Cranking Ampere)值,提高了高压电的点火能力。
进一步地,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在第三导磁金属片的上端面形成出气通道,出气通道的侧壁设有进气通道;还包括
内壳,所述壳体设置在内壳中,内壳的下端设有进气孔,内壳与壳体之间形成第一流通通道,进气孔与进气通道通过第一流通通道相通,所述壳体的上端与内壳连接,内壳的出气孔与出气通道相通;
外壳,所述内壳设置在外壳中,内壳与外壳之间形成第二流通通道,进气孔通过第二流通通道与外壳进气口相通,出气孔与外壳出气口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通道与第三导磁金属片的上端面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进气口的进气端设有空气滤清器。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孔的进气端设有过滤器。
上述磁化器的应用,所述磁化器的外壳出气口与燃油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负压管道连通。
设置的磁场辅助装置、惰性气体泡和静电屏蔽层,用于矫正磁力线,使从第二通孔发出的磁力线对流体极性分子的影响更显著。
空气在通过设置有磁化器的管道处时,受到第三导磁金属片端面第二通孔处的磁场磁化,使得流体极性分子在受到第二通孔处的磁场作用时,受到磁场的磁化作用有序排列,由于导磁金属片的屏蔽作用使非直线状的磁力线磁场不会影响到极性分子的排布,使得磁化效果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而非导磁材料片的共振作用,使得磁化作用得到加强,节油减排效果更突出。
因此,这种磁化器使空气分子磁化后进入燃烧室,快速促使空气分子与燃油分子紧密结合,能够使燃油充分燃烧,达到更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实施例1中磁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所示的结构与发动机连接的一种形式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所示的结构与蓄电池连接的一种形式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磁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所示的结构与发动机连接的一种形式示意图。
图中,1.惰性气体泡 2.第一永磁体 3.第一导磁金属片 4.第一非导磁金属片5.第一通孔 6.导磁金属套筒 7.第二永磁体 8.第二非导磁金属片 9.第二导磁金属片10.第三导磁金属片 11.第二通孔 12.第三非导磁金属片 13.第四导磁金属片 14.第三通孔 15.非导磁金属套筒 16.非金属载体 17.第三永磁体 18.第四非导磁金属片 19.第五非导磁金属片 20.第五导磁金属片 21.第六非导磁金属片 22.第七非导磁金属片 23.第四通孔 24.第五通孔 25.内套筒 26.外套筒 27.静电屏蔽层 28.壳体 29.出气通道 30.进气通道 31.内壳 32.进气孔 33.第一流通通道 34.出气孔 35.外壳 36.第二流通通道37.外壳进气口 38.外壳出气口 39.空气滤清器 40.过滤器 41.进气歧管 42.发动机 43.进气管 44.蓄电池 45.负极 46.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的阐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磁化器,包括
惰性气体泡1,惰性气体泡可采用氖泡;
第一永磁体2;
第一导磁金属片3和第一非导磁金属片4,所述第一导磁金属片3和第一非导磁金属片4叠接,第一导磁金属片3和第一非导磁金属片4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5;第一导磁金属片3可采用矽钢片,第一非导磁金属片4可采用黄铜、紫铜或铝片等有色金属材料;
所述第一导磁金属片3的端面与第一永磁体2的一个磁极端面叠接;
第一永磁体2、第一导磁金属片3和第一非导磁金属片4设置在导磁金属套筒6内;
包括第二永磁体7、第二非导磁金属片8、第二导磁金属片9和第三导磁金属片10,所述第二非导磁金属片8、第二导磁金属片9和第三导磁金属片10顺序叠接,第二非导磁金属片8、第二导磁金属片9和第三导磁金属片10的中部设有第二通孔11;第二非导磁金属片8可采用铝片,第二导磁金属片9可采用铁片,第三导磁金属片10可采用具有导磁性的钢片或矽钢片;
所述第二非导磁金属片8的端面与第二永磁体7的一个磁极端面叠接;
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包括第三非导磁金属片12和第四导磁金属片13,所述第三非导磁金属片12和第四导磁金属片13叠接,第三非导磁金属片12和第四导磁金属片13的中部设有第三通孔14;第三非导磁金属片12可采用铝片,第四导磁金属片13可采用具有导磁性的钢片或矽钢片;
包括套筒组件,所述套筒组件由导磁金属套筒6、非导磁金属套筒15和非金属载体16组成,所述导磁金属套筒6和非导磁金属套筒15设置在所述非金属载体16内;导磁金属套筒6可采用铁片制成,非导磁金属套筒15可采用铝片制成,非金属载体16可采用塑料制成;
所述第一导磁金属片3、第一非导磁金属片4、第一永磁体2、隔离层、第二永磁体7、第二非导磁金属片8和第二导磁金属片9的两侧端平齐设置在导磁金属套筒6内;
第一永磁体2的一个磁极端面与所述隔离层的第四导磁金属片13叠接;第二永磁体7的一个磁极端面与所述隔离层的第三非导磁金属片12叠接;与隔离层叠接的第一永磁体2和第二永磁体7的磁极为同名磁极;如图1所示,第一永磁体2的S磁极和第二永磁体7的S磁极相对应;
所述第三导磁金属片10的两侧端与所述导磁金属套筒6的下端侧外侧面平齐,与套接在所述导磁金属套筒6外侧的非导磁金属套筒15下部抵接;非导磁金属套筒15上端部位于超过隔离层、小于第一导磁金属片3的位置处;非导磁金属套筒15内侧与所述导磁金属套筒6外侧叠接;
包括磁场辅助装置,所述磁场辅助装置包括内套筒25、外套筒26、第三永磁体17、第四非导磁金属片18、第五非导磁金属片19、第五导磁金属片20、第六非导磁金属片21和第七非导磁金属片22;第四非导磁金属片18可采用黄铜制成,第五非导磁金属片19可采用不导磁的不锈钢制成,第五导磁金属片20可采用矽钢片制成,第六非导磁金属片21可采用不导磁的不锈钢制成,第七非导磁金属片22可采用铝片制成;
所述第四非导磁金属片18、第五非导磁金属片19、第五导磁金属片20和第六非导磁金属片21顺序叠接,第四非导磁金属片18、第五非导磁金属片19、第五导磁金属片20和第六非导磁金属片21的中部设有第四通孔23,第七非导磁金属片22的中部设有第五通孔24;第六非导磁金属片21端部与所述第三永磁体17的一个磁极叠接;第三永磁体17、第四非导磁金属片18、第五非导磁金属片19、第五导磁金属片20和第六非导磁金属片21的外侧平齐、设置在内套筒内;第三永磁体17的另一个磁极与第七非导磁金属片22叠接,第七非导磁金属片22的外侧超出第三永磁体17的外侧,第七非导磁金属片22的端面与内套筒25的端面贴接;
内套筒25设置在外套筒26内,第七非导磁金属片22的端侧与外套筒26的内侧贴接;内套筒25的材质可采用铁质,外套筒26的材质为铝材;
所述磁场辅助装置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非导磁金属片4的一端侧,第三永磁体17垂直于第一永磁体2,第七非导磁金属片22与第一非导磁金属片4相对应;第三永磁体17与第一永磁体2的相对应的端面的磁极互为异名磁极;如图1所示,第三永磁体17的S磁极相对应的是第一永磁体2的N磁极;
所述惰性气体泡1设置在所述第七非导磁金属片22与第一导磁金属片3之间。
进一步地,多个惰性气体泡1顺序贴接排列成行,排列成行的惰性气体泡贴接在第一非导磁金属片4的外端面上,所述排列成行的多个惰性气体泡1的外侧设有静电屏蔽层27。
优选地,所述惰性气体泡排列成两行,每行惰性气体泡1的外侧均设有静电屏蔽层27。
如图3所示,上述磁化器的应用,所述磁化器附着在发动机42的进气管43上,磁化器中第三导磁金属片10的端面与发动机的进气管43相对应。
如图4所示,上述磁化器的应用,所述磁化器附着在与发动机蓄电池44的负极45电连接的连接线46上,磁化器中第三导磁金属片10的端面与所述连接线46相对应。经过磁化后,提高了蓄电池的CCA值,提高了高压电的点火能力。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一种磁化器,在实施例1结构的基础上,包括壳体28,所述壳体28在第三导磁金属片10的上端面形成出气通道29,出气通道29的侧壁设有进气通道30;还包括
内壳31,所述壳体28设置在内壳31中,内壳31的下端设有进气孔32,内壳31与壳体28之间形成第一流通通道33,进气孔32与进气通道30通过第一流通通道33相通,所述壳体28的上端与内壳31连接,内壳31的出气孔34与出气通道29相通;
外壳35,所述内壳31设置在外壳35中,内壳31与外壳35之间形成第二流通通道36,进气孔32通过第二流通通道36与外壳进气口37相通,出气孔34与外壳出气口38相通。
壳体28的材质为塑料,内壳31的材质为塑料,外壳35的材质为塑料或不导磁金属。
所述进气通道30与第三导磁金属片10的上端面平行。
所述外壳进气口37的进气端设有空气滤清器39。
所述进气孔32的进气端设有过滤器40。
如图6所示,所述磁化器的外壳出气口38与燃油发动机进气歧管41的负压管道连通。
工作时,空气经过空气滤清器39过滤后,从外壳进气口37进入第二流通通道36,再经进气孔32进入第一流通通道33,然后经进气通道30进入出气通道29内腔中,再从出气通道29、外壳出气口38进入发动机进气岐管41。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结构的基础上,改变了实施例1中磁化器结构所产生的磁场方向与空气流动方向的结构,利用磁力感应电离原理,当气缸工作时产生的负压使进气气流高速进入出气通道29内腔中的磁力感应区,磁力波与气流产生瞬间的磨擦,加速离子规律化。当离子化气体进入气缸燃烧室后,与燃油所含正离子的碳氢化合物紧密结合,促使可燃混合气体迅速、充分燃烧,可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及经济性,并可明显降低发动机低怠速静态和负载动态的尾气中HC和CO污染排放量,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同时解决了目前汽车所使用尾气净化装置产生动力性能下降的矛盾。
本磁化器可直接装于电喷或化油装置前端的进气管,也可在电喷或化油器装置后端与发动机进气岐管41之间串接一三通接头,这种接法可根据不同工况向发动机补充定量离子化气体,调节风门的压力差可改变补气比例。
本实用新型这种结构的磁化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对现有技术的结构进行了改进,采用与现有技术不同的导磁金属材料和非导磁金属材料,对进入发动机的空气进行磁化处理,能够使燃油充分燃烧,达到了更好的节能减排效果;对与发动机蓄电池的负极电连接的连接线进行磁化处理,提高了蓄电池的CCA值,提高了高压电的点火能力。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磁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惰性气体泡;
第一永磁体;
第一导磁金属片和第一非导磁金属片,所述第一导磁金属片和第一非导磁金属片叠接,第一导磁金属片和第一非导磁金属片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导磁金属片的端面与第一永磁体的一个磁极端面叠接;
第一永磁体、第一导磁金属片和第一非导磁金属片设置在导磁金属套筒内;
包括第二永磁体、第二非导磁金属片、第二导磁金属片和第三导磁金属片,所述第二非导磁金属片、第二导磁金属片和第三导磁金属片顺序叠接,第二非导磁金属片、第二导磁金属片和第三导磁金属片的中部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非导磁金属片的端面与第二永磁体的一个磁极端面叠接;
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包括第三非导磁金属片和第四导磁金属片,所述第三非导磁金属片和第四导磁金属片叠接,第三非导磁金属片和第四导磁金属片的中部设有第三通孔;
包括套筒组件,所述套筒组件由导磁金属套筒、非导磁金属套筒和非金属载体组成,所述导磁金属套筒和非导磁金属套筒设置在所述非金属载体内;
所述第一导磁金属片、第一非导磁金属片、第一永磁体、隔离层、第二永磁体、第二非导磁金属片和第二导磁金属片的两侧端平齐设置在导磁金属套筒内;
第一永磁体的一个磁极端面与所述隔离层的第四导磁金属片叠接;第二永磁体的一个磁极端面与所述隔离层的第三非导磁金属片叠接;与隔离层叠接的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磁极为同名磁极;
所述第三导磁金属片的两侧端与所述导磁金属套筒的下端侧外侧面平齐,与套接在所述导磁金属套筒外侧的非导磁金属套筒下部抵接;非导磁金属套筒上端部位于超过隔离层、小于第一导磁金属片的位置处;非导磁金属套筒内侧与所述导磁金属套筒外侧叠接;
还包括磁场辅助装置,所述磁场辅助装置包括内套筒、外套筒、第三永磁体、第四非导磁金属片、第五非导磁金属片、第五导磁金属片、第六非导磁金属片和第七非导磁金属片;
所述第四非导磁金属片、第五非导磁金属片、第五导磁金属片和第六非导磁金属片顺序叠接,第四非导磁金属片、第五非导磁金属片、第五导磁金属片和第六非导磁金属片的中部设有第四通孔,第七非导磁金属片的中部设有第五通孔;第六非导磁金属片端部与所述第三永磁体的一个磁极叠接;第三永磁体、第四非导磁金属片、第五非导磁金属片、第五导磁金属片和第六非导磁金属片的外侧平齐、设置在内套筒内;第三永磁体的另一个磁极与第七非导磁金属片叠接,第七非导磁金属片的外侧超出第三永磁体的外侧,第七非导磁金属片的端面与内套筒的端面贴接;
内套筒设置在外套筒内,第七非导磁金属片的端侧与外套筒的内侧贴接;
所述磁场辅助装置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非导磁金属片的一端侧,第三永磁体垂直于第一永磁体,第七非导磁金属片与第一非导磁金属片相对应;第三永磁体与第一永磁体的相对应的端面的磁极互为异名磁极;
所述惰性气体泡设置在所述第七非导磁金属片与第一导磁金属片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化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惰性气体泡顺序贴接排列成行,排列成行的惰性气体泡贴接在第一非导磁金属片的外端面上,所述排列成行的多个惰性气体泡的外侧设有静电屏蔽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泡排列成两行,每行惰性气体泡的外侧均设有静电屏蔽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在第三导磁金属片的上端面形成出气通道,出气通道的侧壁设有进气通道;还包括
内壳,所述壳体设置在内壳中,内壳的下端设有进气孔,内壳与壳体之间形成第一流通通道,进气孔与进气通道通过第一流通通道相通,所述壳体的上端与内壳连接,内壳的出气孔与出气通道相通;
外壳,所述内壳设置在外壳中,内壳与外壳之间形成第二流通通道,进气孔通过第二流通通道与外壳进气口相通,出气孔与外壳出气口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与第三导磁金属片的上端面平行。
CN202222610754.1U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磁化器 Active CN2190618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0754.1U CN219061872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磁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0754.1U CN219061872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磁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61872U true CN219061872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48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10754.1U Active CN219061872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磁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618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41049B2 (en)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efficiency and emissions of combustion
JPS59145353A (ja) 内燃機関用燃料の燃焼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H10512640A (ja) 高効率および環境保護の燃料エコノマイザ
CN219061872U (zh) 一种磁化器
HRP20020982B1 (en) Device for saving fuel and reducing emissions
CN102619652B (zh) 一种内燃机节能减排装置
CN115573835A (zh) 一种磁化器及应用
CN201080871Y (zh) 多极磁化燃油节油器
Raut et al. Experimental inspection by using the effect of magnetic field on the performance of diesel engine
CN205823490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空气磁化节能减排装置
CN202645783U (zh) 一种内燃机节能减排装置
US20210088010A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via electromagnetic fuel ionization and electrostatic ionization of air
GB2155993A (en) Magnetic treatment of i.c. engine fuel
US20070137624A1 (en) Energy saving device for generators
CN105822465B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空气磁化节能减排装置
CN2451742Y (zh) 机动车交变磁场节油器
CN2220540Y (zh) 内燃机节油装置
CN202991278U (zh) 一种内燃机节能减排装置
CN2727428Y (zh) 交变磁化式汽车节油器
CN202031733U (zh) 一种燃油设备用节油减排器
CN201288622Y (zh) 磁电节油器
CN2799878Y (zh) 内燃机节能装置
CN2162536Y (zh) 节油滤清器
CN201326484Y (zh) 燃油分子磁裂解激能器
JP2000161153A (ja) エンジン吸入空気に高電圧イオン電子を負荷した内燃機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