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61086U - 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 Google Patents

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61086U
CN219061086U CN202222120780.6U CN202222120780U CN219061086U CN 219061086 U CN219061086 U CN 219061086U CN 202222120780 U CN202222120780 U CN 202222120780U CN 219061086 U CN219061086 U CN 2190610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rage
plate
duplex
supporting
support colum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207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op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oya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oyang Co filed Critical Chaoyang Co
Priority to CN2022221207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610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610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610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跃层车库,其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形成为所述跃层车库的顶部;底板,所述底板形成为所述跃层车库的底部,其中,所述底板包括底行车道以及设置于所述底行车道至少一侧的底停车位;至少一个中间板,所述中间板设置于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其中,所述中间板包括中间行车道以及设置于所述中间行车道至少一侧的中间停车位;以及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用于支撑底板和中间板,或者用于支撑两个相邻的中间板,或者用于支撑中间板和顶板;其中,所述支撑柱中的至少部分支撑柱倾斜设置。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建筑物。

Description

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背景技术
当前传统车库(平层车库)层高比较高,传统车库中的管线占用的竖向高度比较大,尤其是消防设施,如排烟管道和喷淋系统在梁下占据了很大的高度,导致车库的层高通常在3.4米-4.2米左右,由此使得传统车库的造价高企。而且即使这样的高度,管线距地面的净高依旧很小,人的感受很压抑。
近几年兴起的LOFT车库也就是复式车库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LOFT车库中底板上的行车道或者中间板上的行车道的位置是固定的,由此导致了支撑柱在布置时,容易出现在车位上的车辆的车门对应位置处,相应地,影响了车辆的车门的开启和关闭。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跃层车库,其包括:
顶板,所述顶板形成为所述跃层车库的顶部;
底板,所述底板形成为所述跃层车库的底部,其中,所述底板包括底行车道以及设置于所述底行车道至少一侧的底停车位;
至少一个中间板,所述中间板设置于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其中,所述中间板包括中间行车道以及设置于所述中间行车道至少一侧的中间停车位;以及
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用于支撑底板和中间板,或者用于支撑两个相邻的中间板,或者用于支撑中间板和顶板;其中,所述支撑柱中的至少部分支撑柱倾斜设置。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所述中间板设置为一个或多个,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中间板之间形成有镂空区域;和/或,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设置有外墙,所述外墙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中间板;或者,所述中间板与所述外墙之间形成有镂空区域。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位于不同高度处的部分支撑柱形成为组合体,所述组合体形成在一个倾斜设置的直线上。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所述组合体在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延伸。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还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组合体,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延伸至顶板、中间板或者底板。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所述支撑件竖直设置或倾斜设置;当所述支撑件以及与该支撑件连接的组合体均倾斜设置时,所述支撑件和组合体分别位于通过所述支撑件和组合体的连接处的竖直直线的两侧。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支撑同一个中间板的组合体具有不同的倾斜方向。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当中间板连接于外墙时,支撑该中间板的组合体具有相同的倾斜方向。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位于不同高度处,且相互连接的支撑柱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位于不同高度处,且相互连接的支撑柱中的一个支撑柱竖直设置。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所述支撑柱被设置在避开底停车位和/或中间停车位所停放的车辆的车门的位置处,使人员能够上下车。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建筑物,其包括上述的跃层车库。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跃层车库停放车辆后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的跃层车库停放车辆后的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的跃层车库停放车辆后的示意图。
图8是图4所示的跃层车库停放车辆后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具体为:
100跃层车库
110顶板
120底板
130中间板
140支撑柱
150外墙
160镂空区域
170支撑件
200组合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可以在实践中实施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一些方式的各种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各种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另外地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
在附图中使用交叉影线和/或阴影通常用于使相邻部件之间的边界变得清晰。如此,除非说明,否则交叉影线或阴影的存在与否均不传达或表示对部件的具体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示出的部件之间的共性和/或部件的任何其它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者要求。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性的目的,可以夸大部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以不同地实施示例性实施例时,可以以不同于所描述的顺序来执行具体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
当一个部件被称作“在”另一部件“上”或“之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部件时,该部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部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然而,当部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部件时,不存在中间部件。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物理连接、电气连接等,并且具有或不具有中间部件。
为了描述性目的,本公开可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在……下”、“下”、“在……上方”、“上”、“在……之上”、“较高的”和“侧(例如,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从而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部件与另一(其它)部件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意图包含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部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部件将随后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部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处),如此,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这里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是限制性的。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种、者)”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以及它们的变型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还要注意的是,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基本上”、“大约”和其它类似的术语被用作近似术语而不用作程度术语,如此,它们被用来解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的值的固有偏差。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1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跃层车库100,其可以包括顶板110、底板120、至少一个中间板130、支撑柱140和外墙15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图1和图2仅仅是跃层车库的一部分。
所述顶板110与所述底板120之间间隔预设距离设置,该预设距离可以根据中间板130的数量而定,例如,当所述中间板130为一层时,所述顶板110和底板120之间的距离可以为5-6m;相应地,当所述中间板130为两层时,也就是说,此时两个中间板130之间具有大约2-3m的距离,相应地,所述顶板110和底板120之间的距离可以被设置为7-9m。
所述顶板110形成为所述跃层车库100的顶部,本公开中,所述顶板110可以采用无梁楼板或者有梁楼板来形成,其中,所述有梁楼板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所设置的梁以及沿第二方向所设置的梁,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平行,即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形成为一定角度,例如,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板110的上方可以设置覆土层,并使得所述跃层车库100能够形成为地下车库。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公开的跃层车库100也能够形成为地上车库。
所述底板120形成为所述跃层车库100的底部。本公开中,所述底板120包括:至少一个底行驶车道,所述底行驶车道用于车辆通行,以及底停车位,所述底停车位设置于所述底行驶车道的至少一侧,以使得车辆可以停泊在所述底停车位。
本公开中,所述底板120可以通过混凝土浇筑成型,并且所述底停车位以及底行驶车道等可以根据实际项目在所述底板120施划而形成。
所述中间板130设置于所述顶板110和底板120之间。本公开中,所述中间板130可以沿竖直方向被设置为至少一个,例如,当所述中间板130的数量为一个时,形成为具有两个停车层的跃层车库100。当所述中间板130的数量为两个时,形成为具有三个停车层的跃层车库100。当然,所述中间板130也可以设置为三个、四个、五个等数量。
也就是说,当本公开的中间板130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这些中间板130设置为沿高度方向排布的状态。
每个中间板130包括:至少一个中间行驶车道,所述中间行驶车道用于车辆通行,以及中间停车位,所述中间停车位设置于所述中间行驶车道的至少一侧,此时,车辆也可以停泊在所述中间停车位。
本公开中,所述中间板130设置为至少两个时,这些中间板130之间可以平行设置;例如,这些中间板130均被设置在某一水平面内;更优选地,中间板130可以与顶板110和底板120平行,即顶板110、底板120和中间板130均被设置在某一水平面内。
当然,中间板130、顶板110和底板120相互之间也可以不平行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而选择性地设置即可。
本公开中,当所述中间板130为一个时,所述中间板130与所述底板120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中间板130与所述顶板110之间距离相同或者差值在预设范围内,以使得这两个停车层具有大致相同的层高。
另一方面,当所述中间板13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所述中间板130与所述底板120之间的距离、两个相邻的中间板130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中间板130与所述顶板110之间距离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即差值在预设范围内),以使得这些个停车层具有大致相同的层高。
所述中间板130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中间板130通过连接车道与所述底板120连通,车辆通过所述连接车道从底板120移动至中间板130和/或从中间板130移动至底板120。或者,所述中间板130通过车辆输送装置(图中未示出)与所述底板120连通,车辆通过所述车辆输送装置从底板120移动至中间板130和/或从中间板130移动至底板120。
本公开中,所述中间板130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相邻的中间板130之间通过连接车道连接,以便车辆通过连接车道从上中间板130移动至下中间板130和/或从下中间板130移动至上中间板130,并且最下中间板130通过连接车道与底板120连通,以便车辆通过连接车道从最下中间板130移动至底板120和/或从底板120移动至最下中间板130。
所述外墙150设置于所述顶板110和底板120之间,并且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中间板130,也就是说,当所述外墙150形成为环形结构时,所述外墙150可以与顶板110和底板120共同围合成一封闭空间,或者,当所述外墙150具有开口时,所述外墙150可以与顶板110和底板120共同围合成具有开口的空间,其中,车辆可以通过该开口从所述外部进入所述跃层车库。
本公开中,所述跃层车库还可以包括进出车道,所述进出车道直接或者间接连接于所述底板120或者中间板130,以便车辆通过该进出车道进入所述跃层车库。
本公开中,所述中间板130可以被设置为多个,例如图1中,所述中间板130可以被设置为两个,其中的一个中间板130的水平方向上的两侧均具有镂空区域160;另一个中间板130连接于外墙150。
相应地,如图2所示,所述中间板130可以被设置为三个,其中,位于中间的中间板130的水平方向上的两侧(即水平方向两个相邻的中间板之间)均形成有镂空区域160。
再参考图1,位于左侧的中间板130与外墙150之间形成有镂空区域160,并由此使得中间板130与外墙150之间间隔设置。
本公开的跃层车库100还可以包括支撑柱140,所述支撑柱140用于支撑底板120和与该底板120相邻的中间板130,或者用于支撑两个相邻的中间板130,或者用于支撑与顶板110相邻的中间板130和顶板110;其中,所述支撑柱140中的至少部分支撑柱140倾斜设置。
其中,如图1所示,在跃层车库100中还可以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柱140;所述支撑柱140倾斜设置是指所述支撑柱140与竖直方向呈锐角的夹角。
本公开中,位于不同高度处的部分支撑柱140形成为组合体200,所述组合体200也可以称之为跨层支撑柱,所述组合体200形成在一个倾斜设置的直线上;也就是说,所述组合体200在所述顶板110和底板120之间延伸,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组合体200包括两个支撑柱140,位于下方的支撑柱140用于支撑底板120和底板120上方的中间板130;位于上方的支撑柱140用于支撑中间板130和中间板130上方的顶板110。
本公开的跃层车库100还可以包括:支撑件170,所述支撑件17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组合体200,所述支撑件170的另一端延伸至顶板110、中间板130或者底板120,所述支撑件170也可以称之为层间支撑柱。所述支撑件170在相邻的支撑柱的上端之间或者下端之间跨度较大时使用,此时,所述支撑件170能够增加支撑梁或者板的支点,提高整个跃层车库的强度。
所述支撑件170可以竖直设置,也可以倾斜设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170与支撑柱140分别位于通过支撑件170和支撑柱140连接处的竖直直线的两侧。
本公开中,支撑同一个中间板130的组合体200具有不同的倾斜方向;以图1为例,在某个横切面内,所述组合体200的数量可以为四个,该四个组合体200中的两个组合体200从下至上向左倾斜,剩余的两个组合体200从下至上向右倾斜,从而通过不同倾斜方向的组合体200的设置,更容易实现中间板130的力的平衡。
更优选地,当中间板130连接于外墙150时,支撑该中间板130的组合体具有相同的倾斜方向,此时,即使中间板130向支撑柱140施加水平方向的力,该力也可以由外墙150来抵消,由此该中间板130在水平方向上也比较稳定。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跃层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和图4所示,位于不同高度处,且相互连接的支撑柱140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位于不同高度处,且相互连接的支撑柱中的一个支撑柱140竖直设置。
例如,参考图3和图4,位于下方的支撑柱140可以竖直设置,位于上方的支撑柱140倾斜设置;在另一种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位于上方的支撑柱140可以竖直设置,而位于下方的支撑柱140可以倾斜设置。
图5是图1所示的跃层车库停放车辆后的示意图。图6是图2所示的跃层车库停放车辆后的示意图。图7是图3所示的跃层车库停放车辆后的示意图。图8是图4所示的跃层车库停放车辆后的示意图。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8所示,所述支撑柱140被设置为避开底停车位和/或中间停车位所停放的车辆的车门位置,由此能够使得本公开的跃层车库在使用时,将支撑柱140对车辆的开关门的影响降到最低。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建筑物,其包括上述的跃层车库。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板,所述顶板形成为所述跃层车库的顶部;
底板,所述底板形成为所述跃层车库的底部,其中,所述底板包括底行车道以及设置于所述底行车道至少一侧的底停车位;
至少一个中间板,所述中间板设置于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其中,所述中间板包括中间行车道以及设置于所述中间行车道至少一侧的中间停车位;以及
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用于支撑底板和中间板,或者用于支撑两个相邻的中间板,或者用于支撑中间板和顶板;其中,所述支撑柱中的至少部分支撑柱倾斜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设置为一个或多个,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中间板之间形成有镂空区域;和/或,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设置有外墙,所述外墙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中间板;或者,所述中间板与所述外墙之间形成有镂空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位于不同高度处的部分支撑柱形成为组合体,所述组合体形成在一个倾斜设置的直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体在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延伸。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组合体,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延伸至顶板、中间板或者底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竖直设置或倾斜设置;当所述支撑件以及与该支撑件连接的组合体均倾斜设置时,所述支撑件和组合体分别位于通过所述支撑件和组合体的连接处的竖直直线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支撑同一个中间板的组合体具有不同的倾斜方向。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当中间板连接于外墙时,支撑该中间板的组合体具有相同的倾斜方向。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位于不同高度处,且相互连接的支撑柱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位于不同高度处,且相互连接的支撑柱中的一个支撑柱竖直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层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被设置在避开底停车位和/或中间停车位所停放的车辆的车门的位置处,使人员能够上下车。
12.一种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跃层车库。
CN202222120780.6U 2022-08-12 2022-08-12 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Active CN2190610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20780.6U CN219061086U (zh) 2022-08-12 2022-08-12 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20780.6U CN219061086U (zh) 2022-08-12 2022-08-12 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61086U true CN219061086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65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20780.6U Active CN219061086U (zh) 2022-08-12 2022-08-12 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610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25937B1 (en) Modular building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US7036281B2 (en) Multi-story multiple dwelling complex with semi-private garage to apartment entry and exit pathways
CN217175989U (zh) 机动或非机动车库及建筑物
CN217079889U (zh) 机动或非机动车库及建筑物
CN219061086U (zh) 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CN214402944U (zh) 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CN217205645U (zh) 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US20060150534A1 (en) Mechanism for securing together building modules
CN214402948U (zh) 跃层车库、复合停车库及建筑物
CN214402999U (zh) 母子结构车库、跃层车库和建筑物结构
CN219061087U (zh) 具有悬挑夹层结构的机动车库或建筑物
US20030205022A1 (en)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 multistory building
CN100424311C (zh) 一种有多个庭院的一梯多户住宅
EP2267247A2 (en) Modular platform
JP3278229B2 (ja) 建物ユニットおよびユニット式建物
KR20070007886A (ko) 다기능 도시 복합물
CN117627430A (zh) 具有悬挑夹层结构的机动车库或建筑物
KR20160078094A (ko) 모듈러 유닛용 슬래브를 이용한 모듈러 건축물의 시공방법
CN219138538U (zh) 越层车库及建筑物
CN218668745U (zh) 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JPH11315640A (ja) 斜面人工土地
CN219081157U (zh) 机动或非机动车库及建筑物
CN219654395U (zh) 拼装式槽型板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CN218933972U (zh) 横向分隔防火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CN218991075U (zh) 竖向分隔防火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4

Address after: Room 1601, No. 238 Jiangchang 3rd Road,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Bop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British Virgin Islands

Patentee before: Chaoyang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