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60542U - 混凝土结构专用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 - Google Patents

混凝土结构专用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60542U
CN219060542U CN202223492350.3U CN202223492350U CN219060542U CN 219060542 U CN219060542 U CN 219060542U CN 202223492350 U CN202223492350 U CN 202223492350U CN 219060542 U CN219060542 U CN 219060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bar
bar truss
concrete structure
carrier plate
wel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923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陈玲
丁迎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Yaof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Yaof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Yaof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Yaof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923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605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60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605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桁架楼承板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混凝土结构专用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底模板、钢筋桁架组件,所述底模板可拆卸的安装在钢筋桁架组件的下端,所述钢筋桁架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底模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插接孔,所述插接孔内插接有固定螺钉,所述固定螺钉与连接块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钉的一侧套接有垫环。该混凝土结构专用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当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通过将固定螺钉拧下,即可将底模板进行拆卸,从而达到重复利用的,减少了投入成本的效果。

Description

混凝土结构专用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桁架楼承板技术领域,具体为混凝土结构专用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
背景技术
钢筋桁架楼承板是由钢筋、桁架、楼承板组成,在压型楼承板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是一种新兴建筑材料。钢筋桁架是在后台加工场定型加工,可预制长度。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有利于钢筋排列间距均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致,提高了楼板的施工质量。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17679916U中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通过设置的插接组件用于两个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底板之间的拼装对接,插接组件位于底板的上表面不影响底板与装配式建筑房屋钢结构的承装,插接组件通过第一插接板外端面的插棱与相邻第二插接板外端面的插槽横向插接配合来实现相邻两个底板的拼装对接,同时第一插接板与相邻第二插接板之间通过三个等间距排列设置的夹具卡接固定,这种连接形式相比现有的错位拼装形式结构稳定性得以提高,在混凝土浇筑时也不易产生断裂漏浆事故,同时,整个拼装时间也得以降低,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该装置当浇筑混泥土之后,混泥土凝固使底板无法进行拆卸,进而增加了投入成本,因此亟需混凝土结构专用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混凝土结构专用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可以有效地解决当浇筑混泥土之后,会泥土凝固使底板无法进行拆卸,进而增加了投入成本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混凝土结构专用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底模板、钢筋桁架组件,所述底模板可拆卸的安装在钢筋桁架组件的下端,所述钢筋桁架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底模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插接孔,所述插接孔内插接有固定螺钉,所述固定螺钉与连接块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钉的一侧套接有垫环。
通过将钢筋桁架组件设置为为三角形构架,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纵支筋将上弦钢筋与连接块进行焊接,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通过设置上弦钢筋、下弦钢筋和腹杆钢筋之间的配合可以避免混泥土浇筑之后出现开裂的情况,加强了混泥土的承受力。
优选的,所述底模板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底模板的左侧开设有下卡槽,所述底模板的右侧开设有上卡槽,两个所述底模板相邻的一侧通过上卡槽与下卡槽进行卡接。
优选的,所述钢筋桁架组件包括上弦钢筋、纵支筋、下弦钢筋以及腹杆钢筋构成的端面为三角形结构的桁架,所述纵支筋的顶部与上弦钢筋进行焊接,所述纵支筋的底部与连接块进行焊接,所述下弦钢筋与腹杆钢筋进行焊接,两个所述下弦钢筋的端部分别焊接在腹杆钢筋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纵支筋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纵支筋分别焊接在上弦钢筋的前后两端。
优选的,所述腹杆钢筋设置为折线排布,所述腹杆钢筋的底部位于底模板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块均等距焊接在下弦钢筋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本实用新型,将连接块对准底模板上的插接孔,然后通过使用固定螺钉插接进插接孔内,拧动固定螺钉,使固定螺钉与连接块进行螺纹连接,而垫环可以防止固定螺钉松动,同时可以对固定螺钉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接着将钢筋桁架组件接在连接块上,从而完成安装,当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通过将固定螺钉拧下,即可将底模板进行拆卸,从而达到重复利用的,减少了投入成本的效果。
第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模板底部的两侧设置连接架加强稳固了两个底模板之间衔的衔接,避免浇筑混泥土时底模板受力不平稳,通过在底模板的两侧分别设置下卡槽和上卡槽,将两个相邻的下卡槽和上卡槽进行搭接,在混泥土浇筑时,可以避免混泥土中的水分渗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正视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模板;101、连接块;102、固定螺钉;103、垫环;104、连接架;105、下卡槽;106、上卡槽;2、钢筋桁架组件;201、上弦钢筋;202、纵支筋;203、下弦钢筋;204、腹杆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混凝土结构专用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底模板1、钢筋桁架组件2,浇筑底模板1安装在钢筋桁架组件2的下端,其特征在于:浇筑钢筋桁架组件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01,浇筑底模板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插接孔,浇筑插接孔内插接有固定螺钉102,浇筑固定螺钉102与连接块101螺纹连接,浇筑固定螺钉102的一侧套接有垫环10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浇筑混凝土使用时,首先将连接块101对准底模板1上的插接孔,然后通过使用固定螺钉102插接进插接孔内,拧动固定螺钉102,使固定螺钉102与连接块101进行螺纹连接,而垫环103可以防止固定螺钉102松动,同时可以对固定螺钉102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接着将钢筋桁架组件2接在连接块101上,从而完成安装,当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通过将固定螺钉102拧下,即可将底模板1进行拆卸,从而达到重复利用的效果,减少了投入成本。
具体的,浇筑底模板1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04,浇筑连接架104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底模板1底部的两侧设置连接架104,通过螺栓将两个相邻的连接架104进行固定,可以对两个底模板1之间进行连接,连接架104且加强稳固了两个底模板1之间衔的衔接,避免浇筑混泥土时底模板1受力不平稳。
具体的,浇筑底模板1的左侧开设有下卡槽105,浇筑底模板1的右侧开设有上卡槽106,两个浇筑底模板1相邻的一侧通过上卡槽106与下卡槽105进行卡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底模板1的两侧分别设置下卡槽105和上卡槽106,当两个底模板1之间拼接时,通过将两个相邻的下卡槽105和上卡槽106进行搭接,在混泥土浇筑时,可以避免混泥土中的水分渗漏出去。
具体的,浇筑钢筋桁架组件2包括上弦钢筋201、纵支筋202、下弦钢筋203以及腹杆钢筋204构成的端面为三角形结构的桁架,浇筑纵支筋202的顶部与上弦钢筋201进行焊接,浇筑纵支筋202的底部与连接块101进行焊接,浇筑下弦钢筋203与腹杆钢筋204进行焊接,两个浇筑下弦钢筋203的端部分别焊接在腹杆钢筋204的两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钢筋桁架组件2设置为为三角形构架,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纵支筋202将上弦钢筋201与连接块101进行焊接,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通过设置上弦钢筋201、下弦钢筋203和腹杆钢筋204之间的配合可以避免混泥土浇筑之后出现开裂的情况,加强了混泥土的承受力。
具体的,浇筑纵支筋202设置为两个,两个浇筑纵支筋202分别焊接在上弦钢筋201的前后两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两个纵支筋202设置在上弦钢筋201的前后两端,可以避免在浇筑时混泥土将整个钢筋桁架组件2挤压变形,从而加强上弦钢筋201的稳定性。
具体的,腹杆钢筋204设置为折线排布,腹杆钢筋204的底部位于底模板1的上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腹杆钢筋204设置为折现状进行排布,可以有效地弥补混凝土抗拉抗弯性差的缺点,避免浇筑完成之后开裂的情况。
具体的,连接块101设置为多个,多个连接块101均等距焊接在下弦钢筋203的底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连接块101,多个连接块101可以使钢筋桁架组件2与底模板1之间更加具有连接性,使钢筋桁架组件2更稳定。
在使用时,首先将连接块101对准底模板1上的插接孔,然后通过使用固定螺钉102插接进插接孔内,拧动固定螺钉102,使固定螺钉102与连接块101进行螺纹连接,而垫环103可以防止固定螺钉102松动,同时可以对固定螺钉102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接着将钢筋桁架组件2接在连接块101上,然后当两个底模板1之间拼接时,通过将两个相邻的下卡槽105和上卡槽106进行搭接通过在底模板1底部的两侧设置连接架104,通过螺栓将两个相邻的连接架104进行固定,对两个底模板1之间进行固定连接,连接架104且加强稳固了两个底模板1之间衔的衔接从而完成安装,当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通过将固定螺钉102和连接架104上的螺栓拧下,即可将底模板1进行拆卸。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具体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混凝土结构专用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底模板(1)、钢筋桁架组件(2),所述底模板(1)可拆卸的安装在钢筋桁架组件(2)的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桁架组件(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01),所述底模板(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插接孔,所述插接孔内插接有固定螺钉(102),所述固定螺钉(102)与连接块(101)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钉(102)的一侧套接有垫环(1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专用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板(1)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04),所述连接架(104)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专用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板(1)的左侧开设有下卡槽(105),所述底模板(1)的右侧开设有上卡槽(106),两个所述底模板(1)相邻的一侧通过上卡槽(106)与下卡槽(105)进行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专用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桁架组件(2)包括上弦钢筋(201)、纵支筋(202)、下弦钢筋(203)以及腹杆钢筋(204)构成的端面为三角形结构的桁架,所述纵支筋(202)的顶部与上弦钢筋(201)进行焊接,所述纵支筋(202)的底部与连接块(101)进行焊接,所述下弦钢筋(203)与腹杆钢筋(204)进行焊接,两个所述下弦钢筋(203)的端部分别焊接在腹杆钢筋(204)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结构专用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支筋(202)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纵支筋(202)分别焊接在上弦钢筋(201)的前后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结构专用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杆钢筋(204)设置为折线排布,所述腹杆钢筋(204)的底部位于底模板(1)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专用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01)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块(101)均等距焊接在下弦钢筋(203)的底部。
CN202223492350.3U 2022-12-27 2022-12-27 混凝土结构专用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 Active CN219060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92350.3U CN219060542U (zh) 2022-12-27 2022-12-27 混凝土结构专用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92350.3U CN219060542U (zh) 2022-12-27 2022-12-27 混凝土结构专用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60542U true CN219060542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75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92350.3U Active CN219060542U (zh) 2022-12-27 2022-12-27 混凝土结构专用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605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08662B (zh) 预制空心板梁免凿毛施工模具
CN210104978U (zh) 一种钢筋桁架板与框架模板支撑节点结构
CN113738145B (zh) 建筑加固工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1280625A (zh) 无焊接组拼式模板体系
CN219060542U (zh) 混凝土结构专用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
CN113719112A (zh) 一种建筑工程铝模施工用模板紧固装置
CN113737987A (zh) 一种预制高强纤维水泥模壳叠合剪力墙
CN111424872A (zh) 一种钢筋桁架分离式预制桁架楼承板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209907931U (zh) 一种基于装配式结构免支撑主次梁节点封模体系
CN109252879A (zh) 一种公路隧道排水沟内衬工具式模板及施工方法
CN215104731U (zh) 一种三角托架结构
CN109944349B (zh) 夹心保温钢砼组合管结构及其加工制作方法
CN210530311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支护模板
CN112482636A (zh) 一种地下装配式车站现浇梁免支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524089B (zh) 轻便化快速安装及拆卸式小箱梁钢模板和施工方法
CN218970616U (zh) 一种装配式钢筋桁架模板
CN218814693U (zh) 一种桁架及包含桁架的叠合板
CN220704568U (zh) 一种边坡装配式框架梁
CN218149757U (zh) 一种预制叠合出筋板后浇段免架体支模结构
CN214739108U (zh) 一种a字钢铸造连接节点
CN218758706U (zh) 一种用于叠合板后浇带施工的模板加固体系
CN214462667U (zh) 一种一体化保温墙体用浇注工装
CN211621246U (zh) 一种墩柱用钢构模板
CN216195708U (zh) 一种预制高强纤维水泥模壳叠合剪力墙
CN220644810U (zh) 一种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