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58701U - 一种可调式气提回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式气提回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58701U
CN219058701U CN202222572803.7U CN202222572803U CN219058701U CN 219058701 U CN219058701 U CN 219058701U CN 202222572803 U CN202222572803 U CN 202222572803U CN 219058701 U CN219058701 U CN 219058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ed liquid
reflux
air inlet
pipe
gas stri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7280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先萍
王昊
张硕文
闫勇
何志强
何攀
陈宇
胡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h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Hub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h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Hub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h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Hub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h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Hub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7280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58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58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587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gasification And Air Bubbl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式气提回流系统,该可调式气提回流系统包括:混合液回流渠、巴氏计量槽以及气提回流装置,其中,所述混合液回流渠的中段设置有所述巴氏计量槽,所述气提回流装置垂直设置于所述混合液回流渠的前端底部并连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可调式气提回流系统通过多组进气管配合,并分别从不同标高的连接弯头进入混合液提升管,在空气出口处形成密度差,由此实现混合液气提回流,结构简单可靠,可实现混合液回流量可调节范围为0~100%,解决了现有混合液回流泵、气提装置等回流设施无法精准测量和调节混合液回流量的问题,具有较佳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式气提回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提回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气提回流系统。
背景技术
混合液回流,指将生化池中含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利用提升设施从好氧区提升回流至缺氧区,从而保证生化池的循环运行。
传统工艺中,多选择潜污泵、离心泵直接提升混合液,或借用一体化结构设计来实现渠道回流,但是通过泵提升混合液存在能耗高、造价高的缺点,且混合液提升高度往往在100mm左右,对传统泵来说存在扬程浪费。其次,传统潜污泵、离心泵提升混合液往往无法对混合液流量进行精准测量和调节,而混合液回流量的控制对生化系统脱氮效率至为关键,混合液回流量过低会影响缺氧区反硝化速率进而影响出水水质;混合液回流量过高时,硝化液回流所携带的溶解氧会破坏缺氧区工作环境,进而抑制反硝化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部分污水厂开始使用气提回流来代替传统污泥泵回流,其能耗低、设备维护方便等优势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气提回流装置普遍存在无法精准调节混合液回流量等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相关产品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调式气提回流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式气提回流系统,包括:混合液回流渠、巴氏计量槽以及气提回流装置,其中,所述混合液回流渠的中段设置有所述巴氏计量槽,所述气提回流装置垂直设置于所述混合液回流渠的前端底部并连通;
所述气提回流装置包括气提装置外壳、封头、混合液提升管、空气主管以及进气管组,其中,所述气提装置外壳与混合液回流渠的底部连接固定,所述气提装置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封头;所述混合液提升管以及进气管组分别设置在所述气提装置外壳内,所述气提装置外壳在所述混合液提升管的底端和顶端处分别对应开设有提升管进口以及提升管出口,所述提升管出口与混合液回流渠连通,所述进气管组的上连接端穿设所述封头并连通所述空气主管,所述进气管组的下连接端连通所述混合液提升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管组包括平行设置的多组进气管,所述空气主管为弧形管,对应设置于所述进气管组的正上方,所述进气管组包含的多组进气管分别均匀间隔环设在所述混合液提升管外侧,并对应连通在弧形分布的所述空气主管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主管的端头封堵有管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管组包含的多组进气管与所述空气主管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进气管阀门。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管组包含的多组进气管与所述混合液提升管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连接弯头,且多组所述进气管对应的连接弯头的标高不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弯头包括组装一体的进气管上弯头以及进气管下弯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液提升管的长度为2.5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可调式气提回流系统通过多组进气管配合,并分别从不同标高的连接弯头进入混合液提升管,在空气出口处形成密度差,由此实现混合液气提回流,结构简单可靠,可实现混合液回流量可调节范围为0~100%,解决了现有混合液回流泵、气提装置等回流设施无法精准测量和调节混合液回流量的问题,具有较佳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调式气提回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提回流装置的侧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提回流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混合液回流渠;2、巴氏计量槽;3、气提回流装置;301、气提装置外壳;302、封头;303、混合液提升管;304、提升管进口;305、提升管出口;306、空气主管;307、第一进气管;308、第二进气管;309、第三进气管;310、第四进气管;311、第五进气管;312、第六进气管;313、第七进气管;314、进气管阀门;315、进气管上弯头;316、进气管下弯头;317、管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参阅图1所示,所述可调式气提回流系统包括混合液回流渠1、巴氏计量槽2以及气提回流装置3,其中,所述混合液回流渠1的中段设置有所述巴氏计量槽2,所述气提回流装置3垂直设置于所述混合液回流渠1的前端底部并连通,运行时,混合液经所述气提回流装置3提升至混合液回流渠1内,流经巴氏计量槽2时,即可对混合液回流量进行测量。
具体来说,结合图2-3所示,所述气提回流装置3包括气提装置外壳301、封头302、混合液提升管303、空气主管306以及进气管组,其中,所述气提装置外壳301与混合液回流渠1的底部连接固定,所述气提装置外壳301的顶部设置有封头302;所述混合液提升管303以及进气管组分别设置在所述气提装置外壳301内,所述气提装置外壳301在所述混合液提升管303的底端和顶端处分别对应开设有提升管进口304以及提升管出口305,所述提升管出口305与混合液回流渠1连通,所述进气管组的上连接端穿设所述封头302并连通所述空气主管306,所述进气管组的下连接端连通所述混合液提升管303,所述进气管组配合所述空气主管306在通气后为混合液提升管303的混合液提供气提效果,气提装置运行时混合液经提升管进口304进入,经过混合液提升管303,由提升管出口305通入到混合液回流渠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组包括平行设置的多组进气管,分别为第一进气管307、第二进气管308、第三进气管309、第四进气管310、第五进气管311、第六进气管312以及第七进气管313;所述空气主管306为弧形管,对应设置于所述进气管组的正上方,所述进气管组包含的多组进气管分别均匀间隔环设在所述混合液提升管303外侧,并对应连通在弧形分布的所述空气主管306下方;所述空气主管306的端头封堵有管封317,所述空气主管306的进气端连接至生化池曝气主管,并不需要单独设置风机,因此所需的额外空气量较少。
所述进气管组包含的多组进气管与所述空气主管306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进气管阀门314,可以分别对应控制相应的进气管的开启或关闭,实现进气流量调节。
所述进气管组包含的多组进气管与所述混合液提升管303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连接弯头,且多组所述进气管对应的连接弯头的标高不相同,空气由空气主管306进入,根据进气管阀门314的开启情况,分别从不同标高的连接弯头进入混合液提升管303,并在空气出口处形成密度差,由此实现混合液气提回流,且可实现对混合液回流量进行调节,可调节范围为0~100%。
所述连接弯头包括组装一体的进气管上弯头315以及进气管下弯头316,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调整更换不同规格的进气管上弯头315或进气管下弯头316,来调整对应所述连接弯头的标高,用以配合实现混合液气提回流效果。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对应调整各个进气管的长度,以配合连接弯头来实现出气密度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液提升管303的长度为2.5m,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实际的需求,也可以相应选用不同长度的混合液提升管303,本实用新型对此并无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可调式气提回流系统通过多组进气管配合,并分别从不同标高的连接弯头进入混合液提升管303,在空气出口处形成密度差,由此实现混合液气提回流,结构简单可靠,可实现混合液回流量可调节范围为0~100%,解决了现有混合液回流泵、气提装置等回流设施无法精准测量和调节混合液回流量的问题,具有较佳的应用前景。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所述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可调式气提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液回流渠(1)、巴氏计量槽(2)以及气提回流装置(3),其中,所述混合液回流渠(1)的中段设置有所述巴氏计量槽(2),所述气提回流装置(3)垂直设置于所述混合液回流渠(1)的前端底部并连通;
所述气提回流装置(3)包括气提装置外壳(301)、封头(302)、混合液提升管(303)、空气主管(306)以及进气管组,其中,所述气提装置外壳(301)与混合液回流渠(1)的底部连接固定,所述气提装置外壳(301)的顶部设置有封头(302);所述混合液提升管(303)以及进气管组分别设置在所述气提装置外壳(301)内,所述气提装置外壳(301)在所述混合液提升管(303)的底端和顶端处分别对应开设有提升管进口(304)以及提升管出口(305),所述提升管出口(305)与混合液回流渠(1)连通,所述进气管组的上连接端穿设所述封头(302)并连通所述空气主管(306),所述进气管组的下连接端连通所述混合液提升管(3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气提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组包括平行设置的多组进气管,所述空气主管(306)为弧形管,对应设置于所述进气管组的正上方,所述进气管组包含的多组进气管分别均匀间隔环设在所述混合液提升管(303)外侧,并对应连通在弧形分布的所述空气主管(306)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式气提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主管(306)的端头封堵有管封(31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式气提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组包含的多组进气管与所述空气主管(306)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进气管阀门(31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式气提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组包含的多组进气管与所述混合液提升管(303)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连接弯头,且多组所述进气管对应的连接弯头的标高不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式气提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弯头包括组装一体的进气管上弯头(315)以及进气管下弯头(3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气提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提升管(303)的长度为2.5m。
CN202222572803.7U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可调式气提回流系统 Active CN219058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72803.7U CN219058701U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可调式气提回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72803.7U CN219058701U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可调式气提回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58701U true CN219058701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74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72803.7U Active CN219058701U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可调式气提回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587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00408B (zh) 一种基于氨氮和溶解氧反馈的多级a/o工艺曝气控制系统
WO2023005088A1 (zh) 基于污泥双回流aoa工艺的全流程自动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3387442A (zh) 基于污泥双回流aoa工艺的全流程自动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19058701U (zh) 一种可调式气提回流系统
CN105936545A (zh) 废水厌氧处理系统
CN201180697Y (zh) 一种用于混合液回流的气提装置
CN113072180A (zh) 恒流进水设备、采用该设备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及运行控制方法
CN207210088U (zh) 一种方便维修的曝气系统
CN211311048U (zh) 一种污水处理中自动清洗的可提升曝气装置
CN204710117U (zh) 一体化超滤膜装置的曝气系统
CN212127691U (zh) 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气提式混合液量化回流装置
CN207877400U (zh) 一种污水处理曝气系统
CN219907216U (zh) 一种可调节的高效气提回流装置
CN112320946A (zh) 一种aao系统混合液回流及溶解氧控制方法
CN206940526U (zh) 一种改良型sbr污水处理系统
CN110790403A (zh) 一种污水处理中自动清洗的可提升曝气装置
CN220597201U (zh) 一种水气混合循环曝气系统
CN215855324U (zh) 一种多组射流的污水处理设备
CN219752076U (zh) 一种小型低能耗污水好氧处理装置
CN220201615U (zh) 生化池溶氧调降系统
CN205023944U (zh) 一种ys.a/o污废水实验装置
CN205313316U (zh) 适合生活污水处理的智能化控制的调节装置
CN220579060U (zh) 一种集分气器
CN215102664U (zh) 一种基于ifas工艺的多级串联污水处理装置
CN207203858U (zh) 一种气液混合气提式超滤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