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43222U - 新型节能高效氨气吸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新型节能高效氨气吸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43222U
CN219043222U CN202223577299.6U CN202223577299U CN219043222U CN 219043222 U CN219043222 U CN 219043222U CN 202223577299 U CN202223577299 U CN 202223577299U CN 219043222 U CN219043222 U CN 2190432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absorption tower
circulating pump
absorption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7729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柏根喜
赵卫强
齐学猛
王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Huaku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Huaku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Huakun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Huaku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7729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432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432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432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氨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新型节能高效氨气吸收系统,包括气液分离净化器、净化气体缓冲罐、成品氨水储罐、第一吸收塔、第二吸收塔和第三吸收塔,气液分离净化器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净化气体缓冲罐的进气口连接,净化气体缓冲罐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一吸收塔下端的进气口连接,第一吸收塔上端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吸收塔下端的进气口连接,第二吸收塔上端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三吸收塔下端的进气口连接,并且第一吸收塔、第二吸收塔和第三吸收塔均包括壳体、管板、换热吸收管、折流挡板和液体喷淋分布器,管板设置在壳体靠近顶部的位置,管板下方均匀设置有多个换热吸收管,并且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折流挡板。

Description

新型节能高效氨气吸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氨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新型节能高效氨气吸收系统。
背景技术
氨气,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是一种无色、有强烈的刺激气味的气体。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能在水中产生少量氢氧根离子,呈弱碱性。
现有的废气吸收塔无气体净化装置在使用时,液氨气体会将其它液体物料从废气入口带进入塔体内,影响回收氨水的纯度,液氨产生的气体从废气入口进入塔体内,在塔内被水吸收净化后排出时,存在净化不彻底的问题,降低了吸收效率,并且废气吸收塔在吸收介质和吸收氨气的同时会放出热量导至温度升高,影响吸收效率。
因此人们通常采用大部分的吸收塔多在喷淋头的下方设置填料层,以利用填料层增加吸收液与废气的接触效果,从而提高吸收效果。可是人们很快会发现,废气吸收塔喷嘴的喷淋范围集中在塔的填料侧,同时部分喷淋水沿塔壁向下流动。部分填料没有发挥其吸收能力,降低了塔的吸收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节能高效氨气吸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节能高效氨气吸收系统,包括气液分离净化器、净化气体缓冲罐、成品氨水储罐、第一吸收塔、第二吸收塔、第三吸收塔、第一液体循环泵、第二液体循环泵、第三液体循环泵、第四液体循环泵、第五液体循环泵、第六液体循环泵,气液分离净化器的进气口上设置有进气管,气液分离净化器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净化气体缓冲罐的进气口连接,净化气体缓冲罐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一吸收塔下端的进气口连接,第一吸收塔上端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吸收塔下端的进气口连接,第二吸收塔上端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三吸收塔下端的进气口连接,并且第一吸收塔、第二吸收塔和第三吸收塔均包括壳体、管板、换热吸收管、折流挡板和液体喷淋分布器,管板设置在壳体靠近顶部的位置,管板下方均匀设置有多个换热吸收管,并且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折流挡板,管板上方设置有液体喷淋分布器,第一吸收塔、第二吸收塔和第三吸收塔底部分别设置有一级储液罐、二级储液罐和三级储液罐,一级储液罐、二级储液罐和三级储液罐用于存储对应的吸收塔主体内形成的浓溶液。
优选的,所述一级储液罐的出液口通过两个分支管道分别与第一液体循环泵和第二液体循环泵进液口连接,第一液体循环泵的出液口通过第一输液管与第一吸收塔内的液体喷淋分布器进液口连接,第二液体循环泵的出液口通过两个分支管道分别与第一输液管和成品氨水储罐连接。
优选的,所述二级储液罐的出液口通过两个分支管道分别与第三液体循环泵和第四液体循环泵的进液口连接,第三液体循环泵的出液口通过第二输液管与第二吸收塔内的液体喷淋分布器进液口连接,第四液体循环泵的出液口通过两个分支管道分别与一级储液罐的进液口和第二输液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三级储液罐的出液口通过两个分支管道分别与第五液体循环泵和第六液体循环泵的进液口连接,第五液体循环泵的出液口通过第三输液管与第三吸收塔内的液体喷淋分布器的进液口连接,第四液体循环泵的出液口通过两个分支管道分别与二级储液罐的进液口和第三输液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三级储液罐上设置有注水口,注水口用于添加吸收水。
优选的,所述壳体侧边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冷却水进口,壳体侧边于管板下方设置有冷却水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吸收塔、第二吸收塔和第三吸收塔的壳体内壁设置折流挡板,可有效的防止冷却水沿着塔壁流动,提高吸收效率,循环吸收后,根据吸收需要转入第二吸收塔循环吸收,以提高氨水浓度;跟据第一吸收塔需要再由第二吸收塔转入第一吸收塔,进一步提高氨水浓度,第一吸收塔氨水循环吸收至氨水要求浓度后转至成品氨水储罐,以此反复,即保证了氨水浓度,也实现了氨气的充分吸收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收塔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气管;2、气液分离净化器;3、净化气体缓冲罐;4、第一吸收塔;5、第二吸收塔;6、第三吸收塔;7、一级储液罐;8、二级储液罐;9、三级储液罐;10、第一液体循环泵;11、第二液体循环泵;12、第三液体循环泵;13、第四液体循环泵;14、第五液体循环泵;15、第六液体循环泵;16、液体喷淋分布器;17、冷却水出口;18、冷却水进口;19、折流挡板;20、换热吸收管;21、成品氨水储罐;22、管板;23、壳体;24、第一输液管;25、第二输液管;26、第三输液管;27、注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新型节能高效氨气吸收系统,包括气液分离净化器2、净化气体缓冲罐3、成品氨水储罐21、第一吸收塔4、第二吸收塔5、第三吸收塔6、第一液体循环泵10、第二液体循环泵11、第三液体循环泵12、第四液体循环泵13、第五液体循环泵14、第六液体循环泵15,气液分离净化器2的进气口上设置有进气管1,气液分离净化器2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净化气体缓冲罐3的进气口连接,净化气体缓冲罐3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一吸收塔4下端的进气口连接,第一吸收塔4上端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吸收塔5下端的进气口连接,第二吸收塔5上端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三吸收塔6下端的进气口连接,并且第一吸收塔4、第二吸收塔5和第三吸收塔6均包括壳体23、管板22、换热吸收管20、折流挡板19和液体喷淋分布器16,管板22设置在壳体23靠近顶部的位置,管板22下方均匀设置有多个换热吸收管20,并且壳体2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折流挡板19,管板22上方设置有液体喷淋分布器16,第一吸收塔4、第二吸收塔5和第三吸收塔6底部分别设置有一级储液罐7、二级储液罐8和三级储液罐9,一级储液罐7、二级储液罐8和三级储液罐9用于存储对应的吸收塔主体内形成的浓溶液。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储液罐7的出液口通过两个分支管道分别与第一液体循环泵10和第二液体循环泵11进液口连接,第一液体循环泵10的出液口通过第一输液管24与第一吸收塔4内的液体喷淋分布器16进液口连接,第二液体循环泵11的出液口通过两个分支管道分别与第一输液管24和成品氨水储罐21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二级储液罐8的出液口通过两个分支管道分别与第三液体循环泵12和第四液体循环泵13的进液口连接,第三液体循环泵12的出液口通过第二输液管25与第二吸收塔5内的液体喷淋分布器16进液口连接,第四液体循环泵13的出液口通过两个分支管道分别与一级储液罐7的进液口和第二输液管25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三级储液罐9的出液口通过两个分支管道分别与第五液体循环泵14和第六液体循环泵15的进液口连接,第五液体循环泵14的出液口通过第三输液管26与第三吸收塔6内的液体喷淋分布器16的进液口连接,第四液体循环泵13的出液口通过两个分支管道分别与二级储液罐8的进液口和第三输液管26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三级储液罐9上设置有注水口27,注水口27用于添加吸收水。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23侧边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冷却水进口18,壳体23侧边于管板22下方设置有冷却水出口17。
工作原理:使用时,带有液相的氨气从进气管1进入,经过气液分离净化器2和净化气体缓冲管时,气液分离净化器2和净化气体缓冲罐3用于分离液氨蒸发时带入的其它液体,净化后的气体从第一吸收塔4下端进气口进入,第一吸收塔4正上端设置有与第二吸收塔5连接的管道,用于排出进入第一吸收塔4内的未吸收的氨气,该气体再进入第二吸收塔5和第三吸收塔6吸收,一级储液罐7、二级储液罐8和三级储液罐9用于存储第一吸收塔4、第二吸收塔5和第三吸收塔6内形成的浓溶液。
第一液体循环泵10、第二液体循环泵11、第三液体循环泵12、第四液体循环泵13、第五液体循环泵14和第六液体循环泵15可通过第一输液管24、第二输液管25和第三输液管26将稀溶液泵入吸收塔内,经液体喷淋分布器16喷出吸收氨气。
经液体喷淋分布器16后,从换热吸收管20内壁自上而下流动,与从各个吸收塔进入从下而上移动的氨气,逆流接触吸收,分别在第一吸收塔4、第二吸收塔5和第三吸收塔6吸收了氨气的氨水从塔底排入一级储液罐7、二级储液罐8和三级储液罐9内,未吸收的氨气从塔顶排出至下一级吸收塔内进行再次吸收。换热吸收管20外壁与吸收塔壳体23内壁间为循环冷却水,冷却水从壳体23下端进,经折流挡板19至上端冷却水出口17,实现降低水吸收氨气时的温度控制。吸收水从三级储液罐9的注水口27加入;循环吸收后,根据吸收需要转入第二吸收塔5循环吸收,以提高氨水浓度;跟据第一吸收塔4需要再由第二吸收塔5转入第一吸收塔4,进一步提高氨水浓度,第一吸收塔4氨水循环吸收至氨水要求浓度后转至成品氨水储罐21,以此反复,即保证了氨水浓度,也实现了氨气的充分吸收净化。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新型节能高效氨气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液分离净化器(2)、净化气体缓冲罐(3)、成品氨水储罐(21)、第一吸收塔(4)、第二吸收塔(5)、第三吸收塔(6)、第一液体循环泵(10)、第二液体循环泵(11)、第三液体循环泵(12)、第四液体循环泵(13)、第五液体循环泵(14)、第六液体循环泵(15),气液分离净化器(2)的进气口上设置有进气管(1),气液分离净化器(2)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净化气体缓冲罐(3)的进气口连接,净化气体缓冲罐(3)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一吸收塔(4)下端的进气口连接,第一吸收塔(4)上端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吸收塔(5)下端的进气口连接,第二吸收塔(5)上端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三吸收塔(6)下端的进气口连接,并且第一吸收塔(4)、第二吸收塔(5)和第三吸收塔(6)均包括壳体(23)、管板(22)、换热吸收管(20)、折流挡板(19)和液体喷淋分布器(16),管板(22)设置在壳体(23)靠近顶部的位置,管板(22)下方均匀设置有多个换热吸收管(20),并且壳体(2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折流挡板(19),管板(22)上方设置有液体喷淋分布器(16),第一吸收塔(4)、第二吸收塔(5)和第三吸收塔(6)底部分别设置有一级储液罐(7)、二级储液罐(8)和三级储液罐(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节能高效氨气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储液罐(7)的出液口通过两个分支管道分别与第一液体循环泵(10)和第二液体循环泵(11)进液口连接,第一液体循环泵(10)的出液口通过第一输液管(24)与第一吸收塔(4)内的液体喷淋分布器(16)进液口连接,第二液体循环泵(11)的出液口通过两个分支管道分别与第一输液管(24)和成品氨水储罐(2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节能高效氨气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储液罐(8)的出液口通过两个分支管道分别与第三液体循环泵(12)和第四液体循环泵(13)的进液口连接,第三液体循环泵(12)的出液口通过第二输液管(25)与第二吸收塔(5)内的液体喷淋分布器(16)进液口连接,第四液体循环泵(13)的出液口通过两个分支管道分别与一级储液罐(7)的进液口和第二输液管(2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节能高效氨气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储液罐(9)的出液口通过两个分支管道分别与第五液体循环泵(14)和第六液体循环泵(15)的进液口连接,第五液体循环泵(14)的出液口通过第三输液管(26)与第三吸收塔(6)内的液体喷淋分布器(16)的进液口连接,第四液体循环泵(13)的出液口通过两个分支管道分别与二级储液罐(8)的进液口和第三输液管(2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节能高效氨气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储液罐(9)上设置有注水口(2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节能高效氨气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3)侧边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冷却水进口(18),壳体(23)侧边于管板(22)下方设置有冷却水出口(17)。
CN202223577299.6U 2022-12-30 2022-12-30 新型节能高效氨气吸收系统 Active CN2190432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77299.6U CN219043222U (zh) 2022-12-30 2022-12-30 新型节能高效氨气吸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77299.6U CN219043222U (zh) 2022-12-30 2022-12-30 新型节能高效氨气吸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43222U true CN219043222U (zh) 2023-05-19

Family

ID=86318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77299.6U Active CN219043222U (zh) 2022-12-30 2022-12-30 新型节能高效氨气吸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432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58940A1 (zh) 一种含氨尾气吸收系统
CN203687669U (zh) 酸性气体冷凝器
CN219043222U (zh) 新型节能高效氨气吸收系统
CN203030168U (zh) 一种三氯蔗糖尾气吸收工艺装置
CN102050447A (zh) 燃烧尾气提纯二氧化碳的系统
CN206508763U (zh) 一种吸收剂无回流再生系统及吸收系统
CN211913261U (zh) 一种pp氨气吸收塔
CN108525469A (zh) 一种聚氯乙烯生产中尾气的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2260558B (zh) 沼气净化器
CN207755952U (zh) 钨反应釜尾气回收装置
CN207866034U (zh) 一种适用于高低温碱液换热的换热器
CN206553201U (zh) 一种分子筛合成设备
CN219264245U (zh) 甲醛生产余热回收装置
CN220283686U (zh) 一种脱硫废水浓缩减量装置
CN218673305U (zh) 一种高效的合成氨换热装置
CN220003524U (zh) 一种盐酸尾气吸收处理装置
CN201906557U (zh) 一种三聚氰胺生产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塔
CN210567551U (zh) 超临界渣水回用装置
CN217979367U (zh) 一种冷凝器
CN219963987U (zh) 一种三乙胺提纯系统
CN209828292U (zh) 蒸汽式氨水蒸发器以及系统
CN214501188U (zh) 锅炉排污冷却回收装置
CN216456978U (zh) 提高蒸馏系统真空度的装置
CN216024075U (zh) 一种苯甲酸精馏系统真空高效捕集装置
CN212669224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液氨提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