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9699U - 散热模组 - Google Patents

散热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39699U
CN219039699U CN202222989055.2U CN202222989055U CN219039699U CN 219039699 U CN219039699 U CN 219039699U CN 202222989055 U CN202222989055 U CN 202222989055U CN 219039699 U CN219039699 U CN 2190396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heat dissipation
heat
soaking plat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8905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楚标
彭学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mp Tech Optical Fosha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amp Tech Optical Fosha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mp Tech Optical Foshan Corp filed Critical Champ Tech Optical Foshan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298905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396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396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396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模组,包括散热单元、均热板和支架,支架设置于均热板与散热单元之间,支架盖设于均热板的朝向散热单元的一端,均热板的朝向散热单元的一端与散热单元贴合;散热模组还包括底座组件和多个弹簧螺丝,底座组件设置于均热板的背离散热单元的一端,弹簧螺丝包括弹簧件、以及首尾连接的第一区部和第二区部;其中,第一区部贯穿支架和均热板,第二区部与底座组件连接,弹簧件套设于第一区部的外周壁,并位于支架的背离均热板的一端,从而防止均热板与弹簧螺丝的连接处应力集中而凹陷变形。

Description

散热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模组。
背景技术
计算机内部硬件的散热一直以来都是计算机开发中较为关键的环节,需要在计算机内设置散热模组来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散热。目前散热功率较大的散热模组大多采用热管加鳍片的散热结构,这会导致散热模组的结构偏大,增加了成本。因此,对于一些体积较小的散热模组,大多采用均热板,通过在散热鳍片的表面涂覆锡膏,将均热板与散热鳍片贴合后通过高温加热后焊接为一体,这种方式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只能焊接小尺寸的均热板,且整个散热模组的扣合力较小,大约为5KG,若扣合力过大则会导致散热鳍片受力弯曲变形,同时,较小的扣合力也会导致散热模组与待散热芯片的接触压力不足,散热模组与散热芯片的接触不稳定,导致散热模组的散热性能变差。
例如,中国专利CN214338420U提供了一种均温板散热器及电子设备,包括均温板、鳍片组件和支架组件,鳍片组件包括多个连续扣合的鳍片,且鳍片组件的一端与均温板的表面贴合;支架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架,支架设于均温板和鳍片组件之间,且与均温板固定连接。这种技术虽然通过在鳍片组件和均温板之间设置支架组件,能够防止均温板受热变形,但是,这种技术是通过螺钉将均温板和支架固定,螺钉穿过支架后锁紧于均温板上,导致均温板与螺钉的连接处会受到较大的局部压力,从而使均温板的连接处受力后凹陷变形。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扣合力大、不易变形、与芯片接触稳定的散热模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模组,包括散热单元、均热板和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均热板与所述散热单元之间;所述支架盖设于所述均热板的朝向所述散热单元的一端,所述均热板的朝向所述散热单元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单元贴合;
所述散热模组还包括底座组件和多个弹簧螺丝,所述底座组件设置于所述均热板的背离所述散热单元的一端,所述弹簧螺丝包括弹簧件、以及首尾连接的第一区部和第二区部;
其中,所述第一区部贯穿所述支架和所述均热板,所述第二区部与所述底座组件连接,所述弹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区部的外周壁,并位于所述支架的背离所述均热板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均热板上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二穿孔连通,所述第一区部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区部的背离所述第二区部的一端设置有平头结构,所述弹簧件设置于所述平头结构与所述支架之间,所述弹簧件的一端与所述平头结构活动抵接,所述弹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活动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区部的外周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底座组件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周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单元设置有避位槽,所述第一区部收容于所述避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支架与所述均热板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单元的朝向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支架收容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连接凸起,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供所述连接凸起穿过。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环绕所述通孔设于所述支架的靠近所述散热单元的一端,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收容于所述限位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盖,所述底盖设置有安装腔,所述散热单元和所述均热板收容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均热板的背离所述散热单元的一端设置有导热凸起,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贯穿所述底盖的通槽,所述导热凸起收容于所述通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模组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盖设于所述底盖上,用于将所述安装腔封口,所述顶盖与所述底盖可拆卸地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散热模组,通过在散热单元与均热板之间夹设有支架,支架能够对均热板起到加强作用,防止均热板变形。同时,均热板与支架通过弹簧螺丝串接,并将弹簧螺丝固定于底座组件上,使得均热板与支架形成浮动结构,能够将均热板的连接处受到的局部压力通过弹簧螺丝向四周传递,不仅防止散热鳍片变形,还防止均热板的连接处不会因为受到较大的局部压力而凹陷变形,整个散热模组的扣合力至少可以达到60KG。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散热模组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散热模组在一实施例中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散热模组在一实施例中的均热板与支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散热模组在一实施例中的均热板与底座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散热模组在一实施例中的支架与散热单元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散热模组在一实施例中的剖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散热模组                       100
散热单元                       10
避位槽                         11
支撑条                         12
安装槽                         13
限位凹槽                       14
连接凸起                       15
支架                           20
第一表面                       201
第二表面                       202
通孔                           21
第一穿孔                       22
限位凸起                       23
均热板                         30
第一端部                       31
第二端部                       32
第二穿孔                       33
导热凸起                       34
导热片                         35
弹簧螺丝                       40
第一区部                       41
平头结构                       410
第二区部                       42
外螺纹                         420
弹簧件                         43
底座组件                       50
底盖                           51
安装腔                         511
通槽                           512
螺纹孔                         513
第一连接孔                     514
卡接槽                         515
连接架                         52
第二连接孔                     521
顶盖                           60
卡接凸起                       61
固定孔                         6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将参考附图以更全面地描述本申请内容。附图中所示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在此阐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使本申请透彻和完整,并且将本申请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限制本申请。如本文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文中使用时,“包括”和/或“包含”和/或“具有”,整数,步骤,操作,组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组件和/或其群组。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此外,除非文中明确定义,诸如在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和本申请内容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申请的散热模组100,包括散热单元10、均热板30和支架20。支架20设置于均热板30与散热单元10之间,支架20盖设于均热板30的朝向散热单元10的一端,均热板30的朝向散热单元10的一端与散热单元10贴合。散热模组100还包括底座组件50和多个弹簧螺丝40,底座组件50设置于均热板30的背离散热单元10的一端,弹簧螺丝40包括弹簧件43、以及首尾连接的第一区部41和第二区部42。其中,第一区部41贯穿支架20和均热板30,第二区部42与底座组件50连接,弹簧件43套设于第一区部41的外周壁,并位于支架20的背离均热板30的一端。
具体来讲,散热单元10由多个散热鳍片叠设而成,均热板30设置于散热单元10和待散热芯片(图中未示出)之间,并与散热单元10贴合,通过均热板30将待散热芯片上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给散热单元10。均热板30为金属材质,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彼此连接,并呈一体成型结构设置,且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之间形成的腔体容纳有冷却液。其中,第一端部31与支架20以及散热单元10贴合,第二端部32与所述待散热芯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
如此设置,通过在散热单元10与均热板30之间夹设有支架20,支架20能够对均热板30起到加强作用,防止均热板30变形。同时,均热板30与支架20通过弹簧螺丝40串接,并将弹簧螺丝40固定于底座组件50上,使得均热板30与支架20形成浮动结构,能够将均热板30的连接处受到的局部压力通过弹簧螺丝40向四周传递,不仅防止散热鳍片变形,还防止均热板30的连接处不会因为受到较大的局部压力而凹陷变形,整个散热模组的扣合力至少可以达到60KG。
请再结合图4,并参阅图2,底座组件50包括底盖51,底盖51设置有安装腔511,散热单元10和均热板30收容于安装腔511内,均热板30的背离散热单元10的一端设置有导热凸起34,安装腔511内设置有贯穿底盖51的通槽512,导热凸起34收容于通槽512内。于一实施例中,均热板30的第二端部32设置有导热凸起34,通槽512的尺寸大于导热凸起34的尺寸,使得导热凸起34部分或全部穿过通槽512。特别地,导热凸起34的背离均热板30的一端设置有导热片35,导热片35与导热凸起34的连接方式优选为焊接。导热片35不仅能对均热板30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外力直接作用于均热板30上,还能与待散热芯片接触,从而通过导热片35将待散热芯片的热量传递给均热板30。
特别地,底盖51的背离均热板30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架52,连接架52环绕通槽512设置。底盖51的背离均热板30的一端环绕通槽512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514,连接架5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521,第二连接孔521与第一连接孔514位置对应,从而通过螺钉等紧固件穿过第一连接孔514与第二连接孔521后将连接架52与底盖51固定。第一连接孔514与第二连接孔521可以设置为4个或者6个或者8个,其具体数量不做限制。
进一步结合图2,散热模组100还包括顶盖60,顶盖60盖设于底盖51上,用于将安装腔511封口,顶盖60与底盖51可拆卸地连接。于一实施例中,顶盖60盖设于散热单元10的背离底盖51的一端,且散热单元10的靠近顶盖60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条12,支撑条12与顶盖60抵接,从而将散热单元10压紧,并由支撑条12对散热单元10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散热单元10被顶盖60挤压后受损。顶盖60的两侧分设有卡接凸起61,卡接凸起61沿垂直于顶盖60的板面设置,底盖51的两侧的外壁设置有卡接槽515,将顶盖60盖设于底盖51上时,卡接凸起61对位后抵持于卡接槽515内。
特别地,卡接凸起61和卡接槽515上均开设有固定孔62,从而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将顶盖60与底盖51连接,方便拆分。
请再结合图3和图5,支架20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支架20与均热板30平行设置。于一实施例中,支架20为导热材质,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第一表面201为靠近散热单元10的一面,第二表面202为靠近均热板30的一面,且第二表面202与均热板30贴合。支架20可以设置为一个,此时,支架20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与均热板30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确保支架20对整个均热板30形成更好的支撑作用。可以理解的是,支架20也可以设置为多个,此时,支架20可以设置为条状等其它表面积较小的结构,多个支架20按照并排或并列的方式均匀铺设于均热板30的第一端部31上,保证多个支架20共同作用于均热板30上对其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请再结合图5,散热单元10的朝向支架20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槽13,支架20收容于安装槽13内,安装槽13内设置有连接凸起15,支架20上设置有通孔21,通孔21供连接凸起15穿过。于一实施例中,支架20呈方框型结构设置,安装槽13与支架20的形状相适配,且安装槽13的槽深大于支架20的厚度,以将支架20嵌入安装槽13内,使得均热板30与支架20连接时,均热板30与散热单元10之间不存在间隙,保证外观的美观性。连接凸起15沿环向设置于安装槽13内,并将连接凸起15与通孔21连接,使支架20与散热单元10的连接更稳定。
进一步地,支架20包括限位凸起23,限位凸起23环绕通孔21设于支架20的靠近散热单元10的一端,安装槽13内设置有限位凹槽14,限位凸起23收容于限位凹槽14内。于一实施例中,限位凸起23为对通孔21冲压后形成的翻边结构,限位凹槽14环绕连接凸起15设置于安装槽13内,用于与限位凸起23连接,使得支架20卡紧于安装槽13内,进一步加强了支架20与散热单元10的连接稳定性。
请再结合图5和图6,支架20上设置有第一穿孔22,均热板30上设置有第二穿孔33,第一穿孔22与第二穿孔33连通,第一区部41部分收容于第一穿孔22和第二穿孔33内。于一实施例中,第一穿孔22设置为四个,并分设于支架20的四个边角处,第二穿孔33设置为四个,且四个第二穿孔33的位置分别与四个第一穿孔22的位置对应,在通过弹簧螺丝40将支架20与均热板30连接时,弹簧螺丝40能够均匀分布于支架20和均热板30上,不仅使支架20与均热板30的各处紧密贴合,还能将压力分散,避免单个弹簧螺丝40处压力过于集中,导致均热板30与弹簧螺丝40的连接处受力过大而凹陷变形。
进一步地,第一区部41的背离第二区部42的一端设置有平头结构410,弹簧件43设置于平头结构410与支架20之间,弹簧件43的一端与平头结构410活动抵接,弹簧件43的另一端与支架20活动抵接。此外,散热单元10设置有避位槽11,第一区部41收容于避位槽11内。于一实施例中,平头结构410与第一区部41呈一体成型结构设置,且平头结构410的外径大于第一区部41的外径,从而形成供弹簧件43抵持的台面,使得弹簧件43压缩于平头结构410和支架20之间。避位槽11完全贯穿散热单元10,便于将弹簧螺丝40放入避位槽11后将弹簧螺丝40旋紧。避位槽11可以为圆形结构,也可以为方形结构。
弹簧螺丝40是一体成型式结构,第一区部41与第二区部42为弹簧螺丝40的两端,第一区部41与第二区部42均为柱状结构,且第二区部42的外径小于第一区部41的外径。第一区部41完全穿过第一穿孔22和第二穿孔33,使得均热板30和支架20共同套设于第一区部41的外周壁上,并与弹簧件43抵接,从而形成浮动式结构。当均热板30与弹簧件43连接处受力产生变形趋势时,均热板30作用于支架20上,支架20进而作用于弹簧件43上,弹簧件43受到外力后而发生形变,不仅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还能阻碍均热板30发生变形,防止均热板30与弹簧件43的连接处受力过大而凹陷变形。
请再结合图5,第二区部42的外周壁设置有外螺纹420,底座组件50设置有螺纹孔513,螺纹孔513的内周壁设置有内螺纹(图中未示处),外螺纹420与内螺纹螺纹连接。于一实施例中,螺纹孔513设置于底盖51上,使得第二区部42与底盖51连接。螺纹孔513的内径与第二区部42的外径相同,第一区部41的外径大于螺纹孔513的内径,在第二区部42与底盖51连接时,第一区部41的靠近第二区部42的一端与底盖51抵接,防止均热板30与底盖51直接接触而使底盖51发热发烫。
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模组,包括散热单元、均热板和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均热板与所述散热单元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盖设于所述均热板的朝向所述散热单元的一端,所述均热板的朝向所述散热单元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单元贴合;
所述散热模组还包括底座组件和多个弹簧螺丝,所述底座组件设置于所述均热板的背离所述散热单元的一端,所述弹簧螺丝包括弹簧件、以及首尾连接的第一区部和第二区部;
其中,所述第一区部贯穿所述支架和所述均热板,所述第二区部与所述底座组件连接,所述弹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区部的外周壁,并位于所述支架的背离所述均热板的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均热板上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二穿孔连通,所述第一区部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部的背离所述第二区部的一端设置有平头结构,所述弹簧件设置于所述平头结构与所述支架之间,所述弹簧件的一端与所述平头结构活动抵接,所述弹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活动抵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部的外周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底座组件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周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设置有避位槽,所述第一区部收容于所述避位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支架与所述均热板平行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的朝向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支架收容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连接凸起,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供所述连接凸起穿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环绕所述通孔设于所述支架的靠近所述散热单元的一端,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收容于所述限位凹槽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盖,所述底盖设置有安装腔,所述散热单元和所述均热板收容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均热板的背离所述散热单元的一端设置有导热凸起,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贯穿所述底盖的通槽,所述导热凸起收容于所述通槽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组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盖设于所述底盖上,用于将所述安装腔封口,所述顶盖与所述底盖可拆卸地连接。
CN202222989055.2U 2022-11-09 2022-11-09 散热模组 Active CN2190396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89055.2U CN219039699U (zh) 2022-11-09 2022-11-09 散热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89055.2U CN219039699U (zh) 2022-11-09 2022-11-09 散热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39699U true CN219039699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315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89055.2U Active CN219039699U (zh) 2022-11-09 2022-11-09 散热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396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29114B2 (en)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and heat dissipation method
US7606030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US5184281A (en)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US9382938B2 (en) Sprung washer and fixing device
EP2770530A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unit and fixing structure
WO2019007081A1 (zh) 一种处理器固定结构、组件及计算机设备
JP2010506376A (ja) 結合装置
JP6898162B2 (ja) 電子部品の固定構造
WO2009110045A1 (ja) 発熱体搭載部品の取付構造
CN108255271B (zh) 散热组合件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US20040109301A1 (en) Cooling device for an integrated circuit
CN219039699U (zh) 散热模组
JP5640616B2 (ja) 電子部品の放熱構造
US20200373218A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5787435B2 (ja) 半導体放熱装置
US20110094723A1 (en) Combination of fastener and thermal-conducting member
US698853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 heat transfer apparatus upon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JP6769087B2 (ja) 冷却部材、冷却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冷却部材の形成方法
WO2021030072A1 (en) Electronic module for motherboard
JP3682457B2 (ja) コンピュータ用冷却装置
JP2011258831A (ja) 冷却装置の固定構造
JPH1030856A (ja) 冷却装置
JP2016131218A (ja) 放熱装置
CN219269159U (zh) 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20121226U (zh) 一种cpu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