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9684U - 一种硬盘拉手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硬盘拉手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39684U
CN219039684U CN202223423322.6U CN202223423322U CN219039684U CN 219039684 U CN219039684 U CN 219039684U CN 202223423322 U CN202223423322 U CN 202223423322U CN 219039684 U CN219039684 U CN 2190396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disk
bracket
handle assembly
opening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233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龙
王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uaruiji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uarui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uaruiji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uarui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2332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396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396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396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硬盘拉手组件,包括硬盘托架和硬盘拉手,所述硬盘托架上开设有供硬盘进行移动的拆装口,所述硬盘拉手包括用于连接硬盘的盖体以及两个转动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转体,所述盖体和所述拆装口内壁可拆式配合,当所述盖体安装在所述拆装口内且两个所述转体相向转动时,至少一个所述转体挤压在所述硬盘托架上,以使盖体从所述拆装口处离开。本实用新型硬盘的拆卸过程更加省力。

Description

一种硬盘拉手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硬盘拆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硬盘拉手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存储设备中,硬盘需要与设备内部的接口对接。由于接口一般位于设备内部深处,很难从设备外部观测到,为了保证硬盘安全以及准确地与接口匹配,往往将硬盘安装在专用的硬盘支架上。
为了方便硬盘的拆装,一般情况下硬盘上会配置一个拉手,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硬盘和接口之间存在较大的卡接力,导致硬盘从支架上拔出较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硬盘拆卸过程费力的问题,提供一种硬盘拉手组件。
一种硬盘拉手组件,包括硬盘托架和硬盘拉手,所述硬盘托架上开设有供硬盘进行移动的拆装口,所述硬盘拉手包括用于连接硬盘的盖体以及两个转动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转体,所述盖体和所述拆装口内壁可拆式配合,当所述盖体安装在所述拆装口内且两个所述转体相向转动时,至少一个所述转体挤压在所述硬盘托架上,以使盖体从所述拆装口处离开。
本实用新型所述硬盘拉手还包括复位筋条,所述复位筋条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转体上,当两个所述转体相向转动时挤压所述复位筋条。
本实用新型所述转体上设置有卡块,所述硬盘托架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块配合的卡槽,当所述盖体安装在所述拆装口处且两个所述转体相向转动时,所述卡块从所述卡槽中脱离。
本实用新型所述盖体面向所述转体的外壁内凹形成避让口,当所述转体挤压在所述硬盘托架上时,所述转体和所述避让口边缘之间留有第一空隙。
本实用新型所述转体包括折弯板以及固定在所述折弯板边缘处的凸块,所述折弯板的一端弹性设置在所述盖体上,所述卡块位于所述折弯板的外侧面,所述凸块位于拆装口的外侧,当所述盖体安装在所述拆装口处且两个所述转体相向转动时,所述转体通过所述凸块挤压所述拆装口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当所述卡块位于所述卡槽内时,所述凸块和所述硬盘托架之间留有第二空隙。
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弯板的外侧面设置有防滑纹,当所述盖体安装在所述拆装口处时所述防滑纹位于所述拆装口外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硬盘拉手还包括复位筋条,所述复位筋条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块所述折弯板的内侧面上,当两个所述折弯板相向转动时挤压所述复位筋条,两个所述凸块分别位于所述复位筋条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硬盘托架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拆装口连通的散热口,所述散热口的边缘设置有若干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内侧面靠近所述拆装口的部分为对硬盘安装进行导向的导向面,所述第一限位板内侧面远离所述拆装口的部分为第一定位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硬盘托架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散热口连通的定位缺口,所述定位缺口和所述第一限位板数量均有多个,所述定位缺口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之间,所述定位缺口的边缘向所述散热口延伸形成弹性板,所述弹性板靠近所述散热口的边缘向所述硬盘托架内侧延伸形成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和所述散热口之间留有第三空隙。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内侧面为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二限位板靠近所述拆装口的边缘为导向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硬盘可以安装在硬盘拉手上,通过操作硬盘拉手带动硬盘经由拆装口安装至硬盘托架内,完成硬盘在硬盘托架内部的插接。当需要将硬盘从硬盘托架中拔出的时候,通过操作两个转体相向转动,使得至少一个转体与硬盘托架形成挤压关系,转体与硬盘托架的接触点形成了支点,转体与硬盘托架之间形成了一个省力杠杆,硬盘拆卸人员只需要在两个转体上施加一个很小的力就可以克服硬盘在硬盘托架内的插接作用力,使得硬板解除在硬盘托架内的插接,由此也就使得硬盘的拆卸过程更加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硬盘拉手组件的装配关系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硬盘拉手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硬盘拉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硬盘拉手和硬盘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硬盘托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硬盘拉手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限位板的形变图。
附图标记:
1、硬盘托架,11、拆装口,12、卡槽,13、散热口,131、第一限位板,1311、导向面,1312、第一定位面,14、定位缺口,141、弹性板,142、第二限位板,1421、第二定位面,1422、导向边,2、硬盘拉手,21、盖体,211、弹性定位块,212、卡块,213、避让口,22、转体,221、折弯板,221A、第一端,221B、第二端,221B1、防滑纹,221C、第一弯折位,221D、第二弯折位,222、凸块,2221、第二空隙,23、复位筋条,3、硬盘,31、定位孔,4、插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盘拉手组件,包括硬盘托架1和硬盘拉手2,硬盘托架1上开设有拆装口11,硬盘拉手2可拆式安装于拆装口11处。
具体的,硬盘托架1的内壁上可拆式安装有插接口4,当硬盘3安装至硬盘拉手2上后,通过操作硬盘拉手2带动硬盘3从拆装口11进入硬盘托架1内部,直至硬盘3和插接口4完成插接动作。当需要将硬盘3从硬盘托架1内取出的时候,同样通过操作硬盘拉手2,使硬盘3经由拆装口11离开硬盘托架1。相应的,硬盘拉手2也就可拆式安装于拆装口11处。
由于插接口4和硬盘3插接完成后,对硬盘3具有一个很强的插接力,因此硬盘3和插接口4的分离过程十分困难。参见图3,针对这一情况,本实施例硬盘拉手2包括盖体21以及两个转动设置在盖体21上的转体22。转体22可以通过转轴实现在盖体21上的转动,也可以通过弹性形变在盖体21上转动,或者其他形式实现转体22在盖体21上的转动设置,此处不作限制。
作为转体22的其中一种具体结构,本实施例转体22包括折弯板221以及固定在折弯板221边缘处的凸块222。折弯板22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221A和第二端221B,第一端221A弹性设置在盖体21上,以此实现折弯板221在盖体21上的转动连接,第二端221B则供拆卸人员进行操作。
盖体21的作用是连接硬盘3,本实施例中盖体21大体是一个矩形框,其形状和硬盘3端部形状相匹配。盖体21的内壁处设置有弹性定位块211,参见图4,硬盘3的边缘侧壁设置有定位孔31,弹性定位块211弹性卡接在定位孔31中,以实现硬盘3和盖体21之间的装配。
参见图2,其中,盖体21和拆装口11的内壁为可拆式配合,也就是说硬盘3和插接口4插接时盖体21位于拆装口11内,且盖体21和拆装口11的内壁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转体22均位于盖体21远离硬盘3的一侧,因此当硬盘3和插接口4插接后,两个第二端221B能够位于硬盘托架1的外侧,以方便硬盘拆卸人员对第二端221B进行操作。
参见图3,本实施例折弯板221的中间还具有第一弯折位221C和第二弯折位221D,第一端221A、第一弯折位221C、第二弯折位221D和第二端221B在折弯板221上依次排布。凸块222大体位于第二弯折位221D处。本实施例中,第一端221A、第一弯折位221C和第二弯折位221D形变能力不同,其中第一弯折位221C的形变能力最强,折弯板221在第一弯折位221C和第二端221B之间的部分可以通过形变绕第一弯折位221C产生较大的转动动作,折弯板221在第一端221A处的形变能力较弱,折弯板221可以绕第一端221A产生一个小角度的转动,第二弯折位221D形变能力最弱,折弯板221在第二弯折位221D和第二端221B之间的部分几乎不能绕第二弯折位221D产生转动。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第一端221A的形变能力也很差,导致折弯板221几乎难以绕第一端221A进行转动的情况下,那么只要折弯板221在第一弯折位221C和第二端221B之间的部分依然可以绕第一弯折位221C进行大角度转动,即折弯板221局部相对盖体21可转动设置,也应当理解为折弯板221相对盖体21可转动设置。故而本实施例中转体22在盖体21上的转动设置即包含了转体22整体在盖体21上可转动的情况,也包括了转体22局部在盖体21上可转动的情况。
当两个转体22相向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表现为两个第二端221B相互靠拢)时,若盖体21安装在拆装口11内(即硬盘3和插接口4处于插接状态),那么两个第二弯折位221D就会逐渐进入拆装口11内侧,相应的,也就带动两个凸块222逐渐靠近硬盘托架1在拆装口11边缘的部分,直至两个凸块222对硬盘托架1在拆装口11边缘的部分形成挤压,此时凸块222和拆装口11边缘之间的挤压力就会作用到盖体21两侧和拆装口11内壁接触的部分,使得盖体21产生了脱离拆装口11的作用力,只要对两个第二端221B施加足够的相互靠拢的作用力,就可以使盖体21产生足够的脱离拆装口11的作用力,盖体21逐渐脱离拆装口11,盖体21产生的脱离拆装口11的作用力可以克服硬盘3和插接口4之间的插接力,使得硬盘3和插接口4逐渐分开。当硬盘3和插接口4完全分开后,只要克服硬盘3和硬盘托架1之间很小的摩擦力,就能轻松地将硬盘3从硬盘托架1中取出。
在上述过程中,凸块222在与硬盘托架1位于拆装口11边缘的部分接触挤压后形成了支点,使得第二端221B、盖体21与硬盘托架1之间形成了一个省力杠杆,两个第二端221B所受的相互靠近的作用力为F1,该作用力F1经由省力杠杆的作用传递到盖体21与拆装口11内壁接触的部分,使得盖体21产生了脱离拆装口11的作用力F2,因此F2大于F1,由作用力F2克服硬盘3和插接口4之间的插接力,使得硬盘3和插接口4之间的分离更加简单。
可以知道的是,凸块222向拆装口11边缘靠近的过程中,第二弯折位221D也在向盖体21靠近,如果凸块222要对拆装口11边缘产生压力,就需要凸块222和拆装口11边缘刚接触的时候第二弯折位221D还没有与盖体21接触,也就是转体22需要先挤压硬盘托架1。为此本实施例盖体21面向转体22的外壁内凹形成避让口213,避让口213增大了第二弯折位221D和盖体21之间的间距。相应的,当凸块222挤压在硬盘托架1位于拆装口11边缘的部分上时,转体22和避让口213边缘之间还留有第一空隙,也就是转体22未与避让口213边缘接触。
优选的,折弯板221的外侧面设置有防滑纹221B1,防滑纹221B1靠近第二端221B所在位置,故而当盖体21安装在拆装口11内时防滑纹221B1位于拆装口11外侧,也就能够增大拆卸人员手指和第二端221B之间的摩擦力,以便于对第二端221B施加作用力。
当两个凸块222同时对拆装口11的边缘进行挤压的时候,硬盘3和插接口4的分离过程更为顺畅。但是在拆卸人员对两个第二端221B进行用力的时候可能发生用力不均,致使两个折弯板221的形变量不同,因此可能仅有一个凸块222与拆装口11的边缘接触挤压。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本实施例硬盘拉手2还包括复位筋条23,复位筋条2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折弯板221的内侧面上,两个折弯板221相向转动时会挤压复位筋条23。如果一个第二端221B所受作用力偏大,另一个第二端221B所受作用力偏小,那就复位筋条23两端就会产生不同大小的弹力作用,以对两个折弯板221的形变量进行平衡,更容易使两个凸块222同时与拆装口11的边缘形成挤压接触。
复位筋条23的端部需要与折弯板221的内侧面连接,同时折弯板221的形变压力会经由复位筋条23的端部传导至复位筋条23,因此本实施例中两个凸块222分别位于复位筋条23的两端,由凸块222对折弯板221和复位筋条23的连接进行补强,减少复位筋条23端部断裂和折弯板221分离情况的发生。
当硬盘3正常插接在插接口4处的时候,需要避免硬盘3随意晃动,因此本实施例的折弯板221在第一端221A和第一弯折位221C之间部分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卡块212,参见图5,硬盘托架1的内壁上设置有卡槽12,当盖体21位于硬盘托架1内的时候,折弯板221在第一端221A和第一弯折位221C之间部分也位于硬盘托架1内,以使得卡块212卡接在卡槽12中,以将硬盘拉手2定位在硬盘托架1上,提升硬盘3在硬盘托架1内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如果不将两个第二端221B相互靠近,而是直接向拆装口11外侧拔动第二端221B,是无法解除卡槽12对卡块212的定位效果的,也就无法将硬盘3从硬盘托架1中拆除。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折弯板221能够绕第一端221A进行一个小角度的转动,因此当两个第二端221B相互靠近的时候,会带动折弯板221在第一端221A和第一弯折位221C之间部分转动,也就使卡块212从卡槽12中脱离,此时凸块222挤压拆装口11边缘就能实现硬盘3的拆卸。
优选的,卡块212需要先从卡槽12中脱离,然后凸块222再挤压拆装口11边缘,以完成硬盘3的拆卸过程。其原因在于凸块222挤压拆装口11边缘会使卡块212产生向拆装口11外侧移动的作用力,如果卡块212在脱离卡槽12的过程中将该作用力作用在卡槽12内壁上,会对卡块212的脱离过程产生阻碍。参见图6,基于此,本实施例当卡块212位于卡槽12内时,凸块222和硬盘托架1之间留有第二空隙2221。因此当两个第二端221B刚刚开始靠近的时候,凸块222虽然向硬盘托架1在拆装口11边缘的部分移动,但是尚未接触,但是此时由于折弯板221的转动使得卡块212逐渐从卡槽12中脱离,当凸块222刚与拆装口11边缘接触的时候卡块212已经从卡槽12中完全脱离,此时两个第二端221B继续靠近拆装口11边缘,就能使盖体21从拆装口11处脱出。
参见图5,优选的,硬盘托架1的顶壁上开设有与拆装口11连通的散热口13,散热口13位于拆装口11的上方,散热口13允许硬盘3以相对硬盘托架1倾斜的方式进入拆装口11,同时硬盘3与插接口4插接后可以通过散热口13增加散热空间。
本实施例中硬盘托架1适用于6.7mm以及9.5mm两种厚度规格的硬盘3。
其中散热口13的边缘设置有若干第一限位板131,相应的,第一限位板131和散热口13处于大体处于同一平面。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板131数量有多个。硬盘托架1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与散热口13连通的定位缺口14,定位缺口14位于相邻两个第一限位板131之间,同时定位缺口14的数量也为多个。定位缺口14的边缘向散热口13延伸形成弹性板141,弹性板141靠近散热口13的边缘向硬盘托架1内侧延伸形成第二限位板142,第二限位板142大体与第一限位板131平行,第二限位板142和散热口13之间留有第三空隙,也就是说第二限位板142和第一限位板131之间存在高度差。具体的,第一限位板131和硬盘托架1的内侧底壁之间间距与9.5mm厚度的硬盘3相匹配。第二限位板142和硬盘托架1的内侧底壁之间间距与6.7mm厚度的硬盘3相匹配。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弹性板141的部分侧边未与定位缺口14的边缘连接,因此弹性板141可以向定位缺口14外侧弯曲,由此使第二限位板142到达定位缺口14的外侧,参见图7,第二限位板142到达定位缺口14的外侧的过程会使第二限位板142和硬盘托架1的内侧底壁之间间距从H0提升为H1。与之相对的,第一限位板131不可活动。第二限位板142的内侧面为第二定位面1421,第二限位板142靠近拆装口11的边缘为导向边1422。
第一限位板131内侧面靠近拆装口11的部分为导向面1311,第一限位板131内侧面远离拆装口11的部分为第一定位面1312。当9.5mm的硬盘3以倾斜于硬盘托架1的方式安装至硬盘托架1内的过程中,导向面1311可以对硬盘3的移动进行导向,使得硬盘3逐渐对准插接口4,最终使得9.5mm的硬盘3完成与插接口4的插接,插接完成后,依靠第一定位面1312对硬盘3进行定位,减少硬盘3的晃动。可以理解的是,在9.5mm的硬盘3的安装过程中,硬盘3会与导向边1422配合,逐渐将导向边1422推向定位缺口14的外侧,因此9.5mm的硬盘3和插接口4插接后能够通过第二限位板142额外获得挤压定位。
当6.7mm的硬盘3以相对硬盘托架1较为明显倾斜的方式进行安装过程中,首先会受到第一个导向面1311的导向作用,而后可能将第一个第二限位板142挤出定位缺口14,但是随着硬盘3逐渐靠近插接口4,硬盘3越来越靠近硬盘托架1的底壁,使得其一部分会到达另外的第二限位板142的下方,在这部分第二限位板142的作用下,硬盘3会逐渐与插接口4对准,并且最终整个硬盘3位于所有第二限位板142的下方,以此实现硬盘3和插接口4的完全对准。硬盘3和插接口4插接后可以通过第二定位面1421获得定位。
可以理解的是,针对不同厚度的硬盘3安装,硬盘拉手2的尺寸规格也需要进行改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硬盘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硬盘托架和硬盘拉手,所述硬盘托架上开设有供硬盘进行移动的拆装口,所述硬盘拉手包括用于连接硬盘的盖体以及两个转动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转体,所述盖体和所述拆装口内壁可拆式配合,当所述盖体安装在所述拆装口内且两个所述转体相向转动时,至少一个所述转体挤压在所述硬盘托架上,以使盖体从所述拆装口处离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拉手还包括复位筋条,所述复位筋条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转体上,当两个所述转体相向转动时挤压所述复位筋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体上设置有卡块,所述硬盘托架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块配合的卡槽,当所述盖体安装在所述拆装口处且两个所述转体相向转动时,所述卡块从所述卡槽中脱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硬盘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面向所述转体的外壁内凹形成避让口,当所述转体挤压在所述硬盘托架上时,所述转体和所述避让口边缘之间留有第一空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硬盘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体包括折弯板以及固定在所述折弯板边缘处的凸块,所述折弯板的一端弹性设置在所述盖体上,所述卡块位于所述折弯板的外侧面,所述凸块位于拆装口的外侧,当所述盖体安装在所述拆装口处且两个所述转体相向转动时,所述转体通过所述凸块挤压所述拆装口的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硬盘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卡块位于所述卡槽内时,所述凸块和所述硬盘托架之间留有第二空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硬盘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板的外侧面设置有防滑纹,当所述盖体安装在所述拆装口处时所述防滑纹位于所述拆装口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硬盘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拉手还包括复位筋条,所述复位筋条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块所述折弯板的内侧面上,当两个所述折弯板相向转动时挤压所述复位筋条,两个所述凸块分别位于所述复位筋条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托架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拆装口连通的散热口,所述散热口的边缘设置有若干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内侧面靠近所述拆装口的部分为对硬盘安装进行导向的导向面,所述第一限位板内侧面远离所述拆装口的部分为第一定位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硬盘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托架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散热口连通的定位缺口,所述定位缺口和所述第一限位板数量均有多个,所述定位缺口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之间,所述定位缺口的边缘向所述散热口延伸形成弹性板,所述弹性板靠近所述散热口的边缘向所述硬盘托架内侧延伸形成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和所述散热口之间留有第三空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硬盘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内侧面为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二限位板靠近所述拆装口的边缘为导向边。
CN202223423322.6U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硬盘拉手组件 Active CN2190396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3322.6U CN219039684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硬盘拉手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3322.6U CN219039684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硬盘拉手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39684U true CN219039684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91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23322.6U Active CN219039684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硬盘拉手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396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9239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locker for enabling the connector to have a reliable connection with a mated connector
CN109792091B (zh) 电池安装结构及电子装置
JP4115847B2 (ja) 電子装置
US6478588B1 (en) CPU socket assembly with pick up cap
US7451887B2 (en) Plate exchangeable compact container
US20160007489A1 (en) Suppor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CN101730406A (zh) 机箱
WO2024041554A1 (zh) 一种电表快速更换底座
CN219039684U (zh) 一种硬盘拉手组件
CN107037542B (zh) 一种插头用定位壳体
US10222041B2 (en) Strip light switch
CN116107396A (zh) 一种硬盘拉手组件
CN108808384B (zh) 一种具有锁紧结构的hdmi电连接器组件
CN104675833B (zh) 螺钉盖及其与风口的装配结构、空调器
CN218275183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工业连接器
CN217158800U (zh) 连接器插头、连接器插座及连接器
US20040132328A1 (en) Replaceable plug module
CN218940167U (zh) 一种连接器锁紧结构及具有该锁紧结构的连接器
CN217158838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2257873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其连接器组件
CN215183738U (zh) 卡扣式外壳及磁保持继电器
US20050032405A1 (en) Power cable plug assembly having replaceable plug
CN112569682A (zh) 净化结构及净水机
CN112742102A (zh) 提手和净水机
CN219779778U (zh) 一种1u面板嵌入式电涌保护器及电气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