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4875U - 一种节油省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油省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34875U
CN219034875U CN202222576332.7U CN202222576332U CN219034875U CN 219034875 U CN219034875 U CN 219034875U CN 202222576332 U CN202222576332 U CN 202222576332U CN 219034875 U CN219034875 U CN 2190348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fuel
box body
fuel oil
modify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7633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玮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57633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348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348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348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油省油装置,涉及内燃机节油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燃油改质装置、空气精炼装置和油管型燃油改质装置,第一燃油改质装置设置在油箱中,空气精炼装置设置在内燃机空气滤清器的过滤网下,油管型燃油改质装置设置在内燃机与油箱的管路上,油管型燃油改质装置包括金属筒体和第二燃油改质装置,金属筒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管状通道,金属筒体的两侧设置有空心状接口,空心状接口的一端与进油管相连通,空心状接口的另一端与出油管相连通,管状通道内设置有卡槽,卡槽内设置有弹性卡扣,弹性卡扣内固定有第二燃油改质装置,本实用新型方便安装且能够有效增加燃料燃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节油省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节油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油省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燃烧装置通常使用石油炼制品,使燃料油/气进入引擎室将混合气雾化后来点火或压缩爆发产生动能,但常因燃料燃烧不完全而造成浪费,影响到燃烧装置输出能量的效能,并使烧装置产生积碳,且容易排放不完全燃烧废气造成环境污染。为了解决该些问题,目前采用的方式极多,如添加助燃剂,或使用除碳剂等等,而在众多的省油设备之中,尤以远红外线节油省油装置最受注目。
现有已知的省油器,主要设有一固定压盖、一远红外线板块支结合体及固定束带,并于固定压盖前后侧两关各设有一卡扣穿槽,依序将远红外线板块及固定压盖迭置于进油管上,再由固定束带穿过固定压盖之卡扣穿槽,将三者紧束于进油管上,以此利用远红外线板块之穿透力、放射率对进油管中之燃料的分子进行改质。
然而,此种省油器对于制作及安装上较为繁琐,需于固定盖上穿设卡扣穿槽,且安装时会因为燃油/气管的弯曲程度与燃烧装置的设计空间而造成安装不易,且有束带因年限与高温环境下造成断裂而使设备脱离掉落之可能性。且因为远红外线板块与燃油/气之间隔着塑料管壁或金属管壁,因无法与燃油/气直接接触,造成效果不佳,尤其在燃油/气流动速度较快时,改质效果更是微乎其微。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便安装且能够有效增加燃料燃烧效率的节油省油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油省油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汽车的不同部位设置多个改质装置,并通过透气孔能够直接与燃料接触,提高了燃料的燃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油省油装置,包括第一燃油改质装置、空气精炼装置和油管型燃油改质装置,所述第一燃油改质装置设置在油箱中,所述空气精炼装置设置在内燃机空气滤清器的过滤网下,所述油管型燃油改质装置设置在内燃机与油箱的管路上,所述油管型燃油改质装置包括金属筒体和第二燃油改质装置,所述金属筒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管状通道,所述金属筒体的两侧设置有空心状接口,所述空心状接口的一端与进油管相连通,所述空心状接口的另一端与出油管相连通,所述管状通道内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有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内固定有第二燃油改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燃油改质装置包括第一金属盒体和若干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所述第一金属盒体的表面均匀排列有若干透气孔,若干所述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设置在第一金属盒体中,所述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的球径大于透气孔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燃油改质装置与第一燃油改质装置的结构完全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精炼装置包括第二金属盒体和若干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所述第二金属盒体的表面均匀排列设置有若干透气孔,若干所述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设置在第二金属盒体中,所述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的球径大于透气孔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金属盒体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盒盖盖装在盒体上,所述盒盖和盒体的底端均倒角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金属盒体为长方体结构,第一金属盒体的上下两端开设有弧形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金属盒体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金属盒体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圆弧倒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第一燃油改质装置、空气精炼装置和油管型燃油改质装置的设置,方便在车体进行安装,第二金属盒体圆柱体结构的设计,方便置入圆筒形的管线内,透气孔和弧形槽的设置,能够使燃料与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直接接触,也压缩了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的运动空间,变相增加了燃油与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改质效果,第一燃油改质装置偏平的长方体结构,便于其沉入油箱的底部,避免在油箱内由于车辆的高速行驶发生滚动,倒角的处理也降低了滚动的概率,避免了燃油改质装置吊装在油箱中发生危险,利用纳米远红外线能让碳氢分子产生分子键的伸缩与变角共振运动,让其分子键动能增高,更容易于燃烧过程中裂解为较小的自由基,增加与氧气充分均匀混合燃烧的机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燃油改质装置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燃油改质装置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燃油改质装置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气精炼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气精炼装置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油管型燃油改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油管型燃油改质装置内部机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油管型燃油改质装置中管状通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燃油改质装置;2-第一金属盒体;201-盒盖;202-盒体;3-第二金属盒体;4-金属筒体;401-管状通道;402-空心状接口;403-弹性卡扣;5-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6.第二燃油改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油省油装置,包括第一燃油改质装置1、空气精炼装置和油管型燃油改质装置,第一燃油改质装置1设置在油箱中,空气精炼装置设置在内燃机空气滤清器的过滤网下,油管型燃油改质装置设置在内燃机与油箱的管路上,第一燃油改质装置1包括第一金属盒体2和若干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7,第一金属盒体2为偏平的长方体结构,便于第一金属盒体2沉入油箱的底部,避免了燃油改质装置吊装在油箱中发生危险,第一金属盒体2包括盒体202和盒盖201,盒盖201和盒体202的底端均倒角处理,节省材料的同时使第一燃油改质装置1更加美观,同时避免与油箱发生磕碰,第一金属盒体2的上下两端开设有弧形槽,第一金属盒体的表面均匀排列设置有若干透气孔,若干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7设置在第一金属盒体2中,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7的球径大于透气孔的直径,避免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7从第一金属盒体2中脱出,同时又能够使燃料与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7充分接触。
空气精炼装置包括第二金属盒体3和若干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7,第二金属盒体3为圆柱体结构,第二金属盒体3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圆弧倒角,第二金属盒体的表面均匀排列设置有若干透气孔,若干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7设置在第二金属盒体3中,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7的球径大于透气孔的直径,空气精炼装置以利用纳米负离子能让氧分子中的负电荷释放,使其变得活泼,提高油分子的溶氧性,并且有效减少空气中的微粒子、灰尘、细菌和潮湿状况,全面激发空气的活性,安装于空气滤清器滤网下,使油分子与氧气间能够极为均匀地混合,进而达到充分燃烧。
油管型燃油改质装置包括金属筒体4和第二燃油改质装置6,第二燃油改质装置6与第一燃油改质装置1的结构完全相同,金属筒体4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管状通道401,金属筒体4的两侧设置有空心状接口402,空心状接口402的一端与进油管相连通,空心状接口402的另一端与出油管相连通,管状通道401内设置有卡槽,卡槽内设置有弹性卡扣403,弹性卡扣403内固定有第一燃油改质装置1,弹性卡扣403的设置,便于第二燃油改质装置6的固定,设计人员可依订制需求置入不同数量的第二燃油改质装置6;燃料由金属筒体4的一侧进入,通过金属筒体4中间的管状通道401与第二燃油改质装置6接触后,再由盒体另一侧输出至燃烧装置,进而提升燃烧效率、节省油耗、增强输出动力。
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5,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的组成成分的重量比为:高岭土90%,剩余10%的混合成分的重量比为:纳米二氧化钛30-40%、纳米二氧化锆50-70%、纳米电气石10-20%,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锆和纳米电气石的粒径独立的为1000~10000目;通过改变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的直径,以增加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5与燃料的接触面积,提升了内燃机的节油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7释放远红外线能让碳氢分子产生分子键的伸缩与变角共振运动,让其分子键动能增高,更容易于燃烧过程中裂解为较小的自由基,增加与氧气充分均匀混合燃烧的机会,活化及促进燃油高效率燃烧并降低废气排放,同时其特殊共振频率,能让汽油分子细小化并重新分解排列整齐、提高分子的活性化,有效改善汽车性能、减少耗油量、降低废气排放、同时增加马力及扭力,适用于各式Diesel、Petrol、Bio-Diesel、Ethanolfuel、LPG、LNG之内燃机、汽车、锅炉、加热炉、暖气装置、干燥机、热处理器或其他利用燃料燃烧而获得动力或发热等装置与机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节油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燃油改质装置、空气精炼装置和油管型燃油改质装置,所述第一燃油改质装置设置在油箱中,所述第一燃油改质装置包括第一金属盒体和若干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所述第一金属盒体的表面均匀排列有若干透气孔,若干所述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设置在第一金属盒体中,其中,所述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的球径大于透气孔的直径;所述空气精炼装置设置在内燃机空气滤清器的过滤网下,所述空气精炼装置包括第二金属盒体和若干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所述第二金属盒体的表面均匀排列设置有若干透气孔,若干所述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设置在第二金属盒体中,其中,所述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的球径大于透气孔的直径;所述油管型燃油改质装置设置在内燃机与油箱的管路上,所述油管型燃油改质装置包括金属筒体和第二燃油改质装置,所述第二燃油改质装置与第一燃油改质装置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金属筒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管状通道,所述金属筒体的两侧设置有空心状接口,所述空心状接口的一端与进油管相连通,所述空心状接口的另一端与出油管相连通,所述管状通道内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有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内固定有第二燃油改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油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盒体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盒盖盖装在盒体上,所述盒盖和盒体的底端均倒角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油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盒体为长方体结构,第一金属盒体的上下两端开设有弧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油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盒体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金属盒体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圆弧倒角。
CN202222576332.7U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节油省油装置 Active CN2190348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76332.7U CN219034875U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节油省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76332.7U CN219034875U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节油省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34875U true CN219034875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75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76332.7U Active CN219034875U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节油省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348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98892B (zh) 一种基于替代燃料的发动机混合动力系统
CN1281528A (zh) 利用自由基减少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废气中污染物的方法和装置
CN203783737U (zh) 一种柴油内燃机的柴油与醇类燃料喷射及控制系统
CN219034875U (zh) 一种节油省油装置
CN205618264U (zh) 一种甲醇发动机进气加热器
WO2018010220A1 (zh) 一种滤芯及滤芯装置
CN201003443Y (zh) 具有燃料重整机构的柴油机排放系统
CN201090327Y (zh) 环保红外纳米磁化节油器
CN200993060Y (zh) 汽车节油器
CN1401890A (zh) 醇氢混燃发动机装置
CN115370511A (zh) 一种节油省油装置
CN2494879Y (zh) 甲醇-氢燃料发动机
CN2494771Y (zh) 醇氢混燃发动机装置
CN106150777B (zh) 一种耦合三元催化器的燃料重整装置
CN2494880Y (zh) 加热甲醇-氢燃料发动机
CN2537823Y (zh) 柴油车排气综合型净化装置
CN203098087U (zh) 光子能量汽车节能装置
CN2257860Y (zh) 金属载体汽车尾气净化消声器
CN201461045U (zh) 一种车辆尾气净化及热量利用装置
CN2263712Y (zh) 汽车尾气净化器
KR102178537B1 (ko) 내연기관 흡기용 이온 발생장치
CN202746036U (zh) 一种发动机egr管总成
CN210264866U (zh) 一种汽车尾气发电及净化装置
CN2672295Y (zh) 甲醇发动机高紊流燃烧系统
CN2498347Y (zh) 预热式甲醇-氢燃料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