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3562U - 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33562U
CN219033562U CN202223328760.4U CN202223328760U CN219033562U CN 219033562 U CN219033562 U CN 219033562U CN 202223328760 U CN202223328760 U CN 202223328760U CN 219033562 U CN219033562 U CN 2190335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along
structural member
connection
connec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2876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智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ianxing Machinery Joi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ianxing Machinery Joi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ianxing Machinery Joi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ianxing Machinery Joi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2876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335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335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335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杆、套筒和弹性件,连接杆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相连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穿设于第一结构件内,套筒套设于第二部分,套筒被构造为能够沿套筒的径向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套筒能够可操作地挤入第二结构件内,弹性件设于第二部分和套筒之间,以使套筒过盈设于第二结构件和弹性件之间。上述连接结构,通过在套筒和连接杆之间设置弹性件,使套筒插入第二结构件内后,套筒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回弹,使套筒与第二结构件连接更紧密,并通过弹性件填补了连接杆与套筒之间的间隙,使连接杆与套筒之间连接更紧密,因此使套筒和连接杆插入第二结构件后不易晃动,提高了连接结构与第二结构件的连接牢固性。

Description

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连接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为将不同的结构件进行连接,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杆和套设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的套筒,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设于一个结构件内,套筒穿设于另一结构件内并与该结构件过盈配合。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连接结构,连接杆与套筒的连接不够紧密,导致连接结构设有套筒的一端与结构件的连接牢固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相关技术中连接结构设有套筒的一端与结构件的连接牢固性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使连接结构设有套筒的一端与结构件连接更牢固的连接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结构,用于连接沿第一方向依次布设的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连接杆,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相连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结构件内;
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二部分,所述套筒被构造为能够沿所述套筒的径向发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套筒能够可操作地挤入所述第二结构件内;以及
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套筒之间,以使所述套筒过盈设于所述第二结构件和所述弹性件之间。
上述连接结构,通过设置套筒能够沿套筒的径向发生弹性形变,使套筒的外径尺寸能够改变,因此能够通过外力,将套筒挤压收缩插入第二结构件内。通过在套筒和连接杆之间设置弹性件,使套筒插入第二结构件内后,套筒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回弹,使套筒与第二结构件连接更紧密。并且由于设置弹性件,还通过弹性件填补了连接杆与套筒之间的间隙,使连接杆与套筒之间连接更紧密。因此,使套筒和连接杆插入第二结构件后不易晃动,从而提高了连接结构与第二结构件的连接牢固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沿所述套筒的周向依次布设且首尾相连的多个第一弧形部;
所述第一弧形部沿所述套筒的径向向外凹陷,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弧形部之间界定出一沿所述套筒的径向向内凹陷的第一凹陷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
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弧形部沿所述套筒的径向的厚度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部的数量为4个至24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相连的多个第二弧形部;
所述第二弧形部沿所述套筒的径向向外凹陷,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弧形部之间界定出一沿所述套筒的径向向内凹陷的第二凹陷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
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弧形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弧形部的数量为4个至24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间隔卷绕于所述第二部分外的涡卷弹簧;
所述涡卷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壁连接,所述涡卷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套筒的内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向所述套筒内凹陷形成第一盲孔;
所述套筒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具有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向所述套筒内凹陷形成第二盲孔;
所述第一盲孔和所述第二盲孔均沿所述套筒的径向贯穿所述套筒,且所述第一盲孔和所述第二盲孔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套筒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盲孔沿所述套筒的周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盲孔沿所述套筒的周向的尺寸;和/或
所述第一盲孔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盲孔的数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上沿所述第一方向设有贯穿所述套筒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套筒的径向贯穿所述套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至另一端,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套筒的周向的尺寸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向所述套筒内凹陷形成第一盲孔;
所述第一盲孔沿所述套筒的径向贯穿所述套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具有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向所述套筒内凹陷形成第二盲孔;
所述第二盲孔沿所述套筒的径向贯穿所述套筒,所述第二盲孔与所述第一盲孔沿所述套筒的周向交错布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包括围绕所述连接杆间隔布设的多个连接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还包括紧固件;
所述紧固件沿多个所述连接瓣的布设方向延伸,并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瓣的外壁;
所述紧固件具有沿其延伸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所述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末端沿所述套筒的周向彼此相对且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瓣之间界定出沿所述套筒的周向延伸的间隙,所述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末端分别设于其中一所述间隙沿所述套筒的周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紧固件包括与其他所述间隙一一对应的凹陷部;
每一所述凹陷部限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瓣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瓣的数量为2个至8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的外壁上设有第一齿牙;
所述第二结构件内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套筒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齿牙咬合的第二齿牙,以在所述套筒安装于所述连接孔内时,所述第一齿牙和所述第二齿牙彼此咬合而限制所述套筒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连接孔的径向方向的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的一端至另一端,所述第二部分的径向尺寸逐渐增大;
所述弹性件被构造为能够适配地套设于所述第二部分,且从所述弹性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至另一端,所述弹性件的外径尺寸逐渐增大;
所述套筒被构造为能够适配地套设于所述弹性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所述套筒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至另一端,所述套筒的外径尺寸逐渐增大;或
从所述套筒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至另一端,所述套筒的外径尺寸保持不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一结构件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还包括头部,所述头部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且所述头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径向尺寸,所述头部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抵接于所述套筒背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连接结构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弹性件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中套筒的俯视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套筒的仰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实施例中套筒B-B截面的剖视图;
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16为图15所示实施例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所示实施例中套筒C-C截面的剖视图;
图1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套筒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1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套筒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2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1为图20所示实施例中连接结构D-D截面的剖视图;
图2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3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2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2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的剖视图;
图26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的剖视图;
图2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的剖视图;
图2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的剖视图;
图29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的剖视图;
图30为图29所示实施例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连接结构;10、连接杆;11、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13、头部;20、套筒;201、第一端面;202、第一盲孔;203、第二端面;204、第二盲孔;205、第一通孔;206、冗余部分;207、插入部分;21、连接瓣;22、间隙;23、第一齿牙;24、紧固件;241、第一末端;242、第二末端;243、凹陷部;30、弹性件;31、第一弧形部;311、第一凹陷部;32、第二弧形部;321、第二凹陷部;33、涡卷弹簧;34、第一端;35、第二端;200、第一结构件;210、螺纹孔;220、容纳孔;300、第二结构件;310、连接孔;320、第二齿牙;X、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连接结构A-A截面的剖视图。
参阅图1-3,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连接结构100,用于连接沿第一方向(也即图1中的方向X)依次布设的第一结构件200和第二结构件300,所述连接结构100包括连接杆10、套筒20和弹性件30。
连接杆10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相连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第一部分11穿设于第一结构件200内,套筒20套设于第二部分12,套筒20被构造为能够沿套筒20的径向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套筒20能够可操作地挤入第二结构件300内。弹性件30设于第二部分12和套筒20之间,以使套筒20过盈设于第二结构件300和弹性件30之间。
上述连接结构100,设置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第一部分11穿设于第一结构件200内,连接杆10的第二部分12通过套筒20穿设于第二结构件300内,以实现第一结构件200与第二结构件300连接。通过设置套筒20能够沿套筒20的径向发生弹性形变,使套筒20的外径尺寸能够改变,因此,装配时能够通过外力将套筒20挤压收缩插入第二结构件300内。并且由于连接杆10的第二部分12和套筒20之间设有弹性件30,使套筒20插入第二结构件300内后,套筒20在弹性件30的弹力作用下回弹,使套筒20的外径尺寸增大,从而使套筒20与第二结构件300连接更紧密。并且由于设置弹性件30,还通过弹性件30填补了连接杆10与套筒20沿套筒20的径向方向上的间隙,使连接杆10与套筒20之间连接更紧密。因此,通过设置弹性件30,使套筒20和连接杆10插入第二结构件300后不易晃动,从而提高了连接结构100与第二结构件300的连接牢固性,并使第一结构件200通过连接结构100与第二结构件300连接后更不易相对第二结构件300晃动。
可选地,如图3所示,弹性件30套设于第二部分12,且弹性件30穿设于套筒20内,使得弹性件30提供的弹力沿套筒20的周向分布较为均匀,还使得弹性件30填满套筒20与连接杆10之间的径向间隙,从而使第一结构件200与第二结构件300通过连接结构100连接后,更不易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方向上晃动。
具体地,如图1-2所示,套筒20和弹性件30均从第二部分12连接于第一部分11的一端延伸至第二部分12的另一端,使得沿第一方向X,第二部分12整体能够通过弹性件30和套筒20与第二结构件300紧密连接,以使第二部分12与第二结构件300的连接可靠性提高。并使第二部分12更不易相对第二结构件30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方向上晃动,因此使第一结构件200和第二结构件300通过连接结构100相连后更不易晃动,进一步提高连接牢固性。
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先将弹性件30套设于连接杆10的第二部分12,再将套筒20套设于弹性件30外,使连接杆10、弹性件30和套筒20形成连接组合体。然后,将连接杆10的第一部分11与第一结构件200连接,再将安装了连接杆10的第一结构件200与第二结构件300对接,即将连接结构100远离第一结构件200的一端与第二结构件300对位,并施加外力使连接结构100在外力的作用下向内收缩,插入第二结构件300内。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弹性件30包括沿套筒20的周向依次布设且首尾相连的多个第一弧形部31,第一弧形部31沿套筒20的径向向外凹陷,相邻的两个第一弧形部31之间界定出一沿套筒20的径向向内凹陷的第一凹陷部311。在实际装配过程中,第一凹陷部311与第二部分12贴合,第一弧形部31在套筒20的径向方向上与第二部分12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因此,当连接结构100(见图1)在外力作用下插入第二结构件300时,第一弧形部31能够沿套筒20的径向向内收缩,从而使连接结构100设有套筒20的一端能够挤入第二结构件300内。
具体地,弹性件30包括波纹弹簧。
可选地,结合图1-2所示,弹性件30具有沿第一方向X靠近第一部分11的第一端34,以及与第一端34相对的第二端35,且从第一端34至第二端35,第一弧形部31沿套筒20的径向的厚度逐渐增大(图中未示出)。需要说明的是,将连接结构100插入第二结构件300内时,弹性件30的第二端35受到的收缩压力和收缩时间长,第二端35需要更大的收缩能力。因此,通过设置从第一端34至第二端35,第一弧形部31沿套筒20的径向的厚度逐渐增大,使从第一端34至第二端35,弹性件30的弹力增大,从而使连接结构100远离第一结构件200的一端具有更大收缩能力,更易于插入第二结构件300内。
具体地,第一弧形部31的数量为4个至24个。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弧形部31的数量较多时,弹性件30的弹力较大,而弹性件30沿套筒20的径向进行弹性收缩的幅度较小。第一弧形部31的数量较少时,弹性件30的弹力较大,而弹性件30沿套筒20进行弹性收缩的幅度较大,使安装难度降低。因此,通过设置第一弧形部31的数量为4个至24个,避免第一弧形部31的数量过多导致弹性件30沿套筒20的径向进行弹性收缩的幅度小,造成安装困难,并且避免第一弧形部31的数量过少导致弹性件30的弹力不足,造成套筒20与第二结构件300和第二部分12连接不够紧密。
更具体地,第一弧形部31的数量为6个至18个。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弹性件30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相连的多个第二弧形部32,第二弧形部32沿套筒20的径向向外凹陷,相邻的两个第二弧形部32之间界定出一沿套筒20的径向向内凹陷的第二凹陷部321。如此,第二弧形部32在套筒20的径向方向上与套筒20间隔设置,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当套筒20插入第二结构件300时,套筒20受到第二结构件300的内壁的挤压,从而挤压第二弧形部32沿套筒20的径向向内弹性收缩,使连接结构100设有套筒20的一端挤入第二结构件300内。
具体地,弹性件30包括波纹弹簧。
可选地,如图4所示,弹性件30具有沿第一方向X靠近第一部分11的第一端34,以及与第一端34相对的第二端35,从第一端34至第二端35,第二弧形部32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逐渐减小(图中未示出)。需要说明的是,将连接结构100插入第二结构件300(见图1)内时,弹性件30的第二端35受到的收缩压力和收缩时间长,第二端35需要更大的收缩能力。因此,通过设置从第一端34至第二端35,第二弧形部32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逐渐减小,即沿第一方向X第二弧形部32布设的密度增大,使得从第一端34至第二端35,弹性件30的弹力增大,从而使连接结构100远离第一结构件200的一端具有更大收缩能力,更易于插入第二结构件300内。
具体地,第二弧形部32的数量为4个至24个,以避免第二弧形部32的数量过多导致弹性件30沿套筒20的径向进行弹性收缩的幅度小,造成安装困难,并且避免第二弧形部32的数量过少导致弹性件30的弹力不足,造成套筒20与第二结构件300和第二部分12连接不够紧密。
更具体地,第二弧形部32的数量为6个至18个。
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截面的剖视图。
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弹性件30包括间隔卷绕于第二部分12外的涡卷弹簧33,涡卷弹簧33的一端与第二部分12的外壁连接,涡卷弹簧33的另一端与套筒20的内壁连接。如此,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当套筒20在外力作用下向内收缩时,套筒20的内壁挤压涡卷弹簧33,使涡卷弹簧33与套筒20一同沿套筒20的径向发生弹性形变。当套筒20插入第二结构件300后,涡卷弹簧33具有恢复原状的趋势,因此沿套筒20的径向将套筒20向第二结构件300的内壁抵推,从而使连接结构100设有套筒20的一端与第二结构件300连接更加紧密。
具体地,如图5所示,涡卷弹簧33至少卷绕第二部分12一圈,且至少部分涡卷弹簧33沿套筒20的径向彼此交叠,以使涡卷弹簧33能够填满套筒20与第二部分12的径向间隙,防止套筒20相对第二部分12在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方向上晃动。
需要说明的是,涡卷弹簧33在第二部分12外卷绕的圈数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设置,例如,可以根据对弹性件30的弹力要求,以及套筒20与第二部分12沿套筒20的径向上的距离进行设置涡卷弹簧33卷绕的圈数,以与使用需求适配。例如,如图5所示,涡卷弹簧33在第二部分12外卷绕一圈,以适用于需要弹性件30的弹力较小的应用场合,并降低生产成本。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弹性件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的剖视图。
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涡卷弹簧33在第二部分12(见图5)外卷绕的圈数大于一圈,以使弹性件30能够提供更大的弹力,从而使连接结构100用于插入第二结构件300的部分具有更大的收缩能力,并使连接结构100插入后与第二结构件300连接更牢固。
可以理解,弹性件30沿套筒20的径向的收缩与回弹,使套筒20的外径尺寸能够缩小或增大,且弹性件30的回弹的弹力使套筒20与第二结构件300紧密配合。套筒20作为一个整体套设于弹性件30外,以使套筒20便于装配于弹性件30上,并使连接结构100穿设于第二结构件300内后套筒20不会活动。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中套筒的俯视图。
为使套筒20能够沿套筒20的径向发生弹性形变,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7-8所示,套筒20沿第一方向X远离第一部分11的一端具有第一端面201,第一端面201沿第一方向X向套筒20内凹陷形成第一盲孔202;套筒20沿第一方向X靠近第一部分11的一端具有第二端面203,第二端面203沿第一方向X向套筒20内凹陷形成第二盲孔204。第一盲孔202和第二盲孔204均沿套筒20的径向贯穿套筒20,且第一盲孔202和第二盲孔204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之和大于或等于套筒20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如此,通过在套筒20上设置第一盲孔202和第二盲孔204,使套筒20在第一盲孔202或第二盲孔204处沿套筒20的周向上的两侧能够彼此靠近,从而使套筒20沿套筒20的周向收缩。并且由于第一盲孔202和第二盲孔204均沿套筒20的径向贯穿套筒20,使套筒20沿套筒20的周向收缩时,套筒20的内径尺寸和外径尺寸均减小,从而使套筒2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向内收缩以插入第二结构件300内。而由于第一盲孔202和第二盲孔204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之和大于或等于弹性件30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使套筒20从沿第一方向X的一端至另一端,套筒20整体均能够具有沿套筒20的径向的弹性形变,从而避免套筒20插入第二结构件300时受到阻碍。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套筒的仰视图。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盲孔202的数量和第二盲孔204的数量均为多个,第一盲孔202呈圆形阵列排布,第二盲孔204呈圆形阵列排布。如此,使套筒20沿套筒20的周向的不同部分能够更为均匀地收缩,以进一步便于将套筒20插接于第二结构件300内。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装配时套筒20远离第一部分11的一端先插入第二结构件300内,套筒20远离第一部分11的一端受到的压缩压力和压缩时间长,需要更大的收缩能力,即需要更好的弹性。
为使套筒20远离第一部分11的一端弹性更好,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8和图9所示,第一盲孔202的数量大于第二盲孔204的数量,以为套筒20远离第一部分11的一端提供更大的向内收缩的空间,从而使套筒20远离第一部分11的一端比另一端能够具有更大的弹性形变,使套筒20与第二结构件300更易装配。
图1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盲孔202沿套筒20的周向的尺寸L1大于第二盲孔204沿套筒的周向的尺寸L2。如此,使第一盲孔202能够提供更大的收缩空间,以供套筒20沿套筒20的周向收缩。从而使套筒20远离第一部分11的一端沿套筒20的径向收缩的距离的上限值,大于套筒20的另一端沿套筒20的径向收缩的距离的上限值,因此提高了套筒20远离第一部分11的一端的收缩能力,使套筒20与第二结构件300更易装配。
图11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实施例中套筒B-B截面的剖视图。
为使套筒20能够沿套筒20的径向产生弹性形变,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12所示,套筒20上设有沿第一方向X贯穿套筒20的第一通孔205,第一通孔205沿套筒20的径向贯穿套筒20。如此,通过设置第一通孔205沿套筒20的径向贯穿套筒20,使套筒20在第一通孔205处沿套筒20的周向的两侧能够彼此靠近,从而使套筒20的外径尺寸减小,容易插入第二结构件300。并且由于第一通孔205沿第一方向X贯穿套筒20,使套筒20从沿第一方向X的一端至另一端,套筒20整体均能够具有沿套筒20径向的弹性形变,以避免套筒20插入第二结构件300时受到阻碍。
可选地,如图11所示,从第一通孔205沿第一方向X靠近第一部分11(见图2)的一端至另一端,第一通孔205沿套筒20的周向的尺寸逐渐增大。如此,使套筒20远离第一部分11的一端具有更好的弹性,从而使套筒20与第二结构件300更易装配。
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为使套筒20远离第一部分11的一端具有更好的弹性,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套筒20沿第一方向X远离第一部分11的一端具有第一端面201,第一端面201沿第一方向向套筒20内凹陷形成第一盲孔202,第一盲孔202沿套筒20的径向贯穿套筒20。如此,使套筒20远离第一部分11的一端具有更大的收缩能力,进一步减小套筒20与第二结构件300的安装难度。
图1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套筒20沿第一方向X靠近第一部分11的一端具有第二端面203,第二端面203沿第一方向X向套筒20内凹陷形成第二盲孔204,第二盲孔204沿套筒20的径向贯穿套筒,第二盲孔204与第一盲孔203沿套筒20的周向交错布设。如此,提高了套筒20从沿第一方向X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整体收缩能力,更进一步地减小套筒20与第二结构件300的安装难度。
图1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的局部剖视图;图16为图15所示实施例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6所示实施例中套筒C-C截面的剖视图。
为使套筒20能够沿其径向发生弹性形变,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17所示,套筒20包括围绕连接杆10间隔布设的多个连接瓣21。如此,使相邻的连接瓣21能够彼此靠近或远离,从而使套筒20的内径尺寸和外径尺寸一同减小或一同增大。因此,装配时能够通过外力将套筒20挤压收缩插入第二结构件300内。并且由于连接杆10的第二部分12和套筒20之间设有弹性件30,使套筒20插入第二结构件300内后,多个连接瓣21在弹性力的弹力作用下回弹,使套筒20的外径尺寸增大,从而使套筒20过盈穿设于第二结构件300内,使连接牢固。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17所示,套筒20还包括紧固件24,紧固件24沿多个连接瓣21的布设方向延伸,并分别连接于连接瓣21的外壁。紧固件24具有沿其延伸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末端241和第二末端242,第一末端241和第二末端242沿套筒20的周向彼此相对且间隔设置。如此,通过设置分别与多个连接瓣21的外壁连接的紧固件24,以将多个连接瓣21限位于紧固件24内,从而使套筒20作为整体装配于弹性件30外,便于连接结构100的组装,并使套筒20作为整体设于弹性件30和第二结构件300之间,防止晃动。通过设置紧固件24的第一末端241和第二末端242沿套筒20的周向彼此间隔设置,使第一末端241和第二末端242能够彼此靠近,以使套筒20能够向内收缩。
进一步地,如图17所示,相邻的两个连接瓣21之间界定出沿套筒20的周向延伸的间隙22,第一末端241和第二末端242分别位于其中一间隙22沿套筒20的周向的相对两侧,紧固件24包括与间隙22一一对应的凹陷部243,每一凹陷部243限位于相邻的两个连接瓣21之间。如此,通过设置第一末端241和第二末端242分别位于其中一间隙22沿套筒20的周向的相对两侧,使第一末端241和第二末端242沿套筒20的周向的相对运动更自由,并通过设置凹陷部243限位于相邻的两个连接瓣21之间,使每一凹陷部243相邻的两个连接瓣21之间的间隙22的尺寸稳定,从而提高了套筒20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套筒20的变形稳定性。
图1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套筒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的剖视图;图1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套筒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的剖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瓣21的数量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设置,当连接瓣21的数量较多时,套筒20所具有的全部间隙22的数量较多,从而使套筒20向内弹性收缩的幅度较大,当连接瓣21的数量较少时,套筒20的整体结构更为稳定。可选地,如图18-19所示,连接瓣21的数量为2个至8个。
进一步地,连接瓣21的数量为3个至6个。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16所示,紧固件2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紧固件24沿第一方向X彼此间隔设置,以对多个连接瓣21沿第一方向X的不同部分限位,进一步提高套筒20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16所示,紧固件2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紧固件24分别设于多个连接瓣21沿第一方向X的相对两侧。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每一连接瓣21的外壁沿套筒20的径向向连接瓣21内凹陷形成安装槽211,安装槽211用于容纳紧固件24并对紧固件24定位,使紧固件24不易从与连接瓣21脱离。
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多个连接瓣21通过紧固件24组成一筒状结构。弹性件30设置于第二部分12和多个连接瓣21之间,以填补第二部分12和多个连接瓣21之间沿套筒20径向的间隙,使套筒20插入第二结构件300后,第二部分12、套筒20和第二结构件300之间不会晃动。
图2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21为图20所示实施例中连接结构D-D截面的剖视图。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21所示,弹性件30包括沿套筒20的周向依次布设且首尾相连的多个第一弧形部31,第一弧形部31沿套筒20的径向向外凹陷,相邻的两个第一弧形部31之间界定出一沿套筒20的径向向内凹陷的第一凹陷部311。第一凹陷部311可与第二部分12的外壁贴合,第一弧形部31可与连接瓣21的内壁贴合,且第一弧形部31与第二部分21之间存在空隙,因此当套筒20插入第二结构件300时,第一弧形部31能够与套筒20一同沿套筒20的径向向内收缩,从而使套筒20挤入第二结构件300。
图2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弹性件30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相连的多个第二弧形部32,第二弧形部32沿套筒20的径向向外凹陷,相邻的两个第二弧形部32之间界定出一沿套筒20的径向向内凹陷的第二凹陷部321。第二凹陷部321可与第二部分12的外壁贴合,第二弧形部32可与连接瓣21的内壁贴合。
图23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的剖视图。
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弹性件30包括间隔卷绕于第二部分12外的涡卷弹簧33,涡卷弹簧33的一端与第二部分12的外壁连接,涡卷弹簧33的另一端与连接瓣21的内壁连接。
为提高套筒20的抗拉拔能力,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套筒20的外壁上设有第一齿牙23。第二结构件300内设有用于容纳套筒20的连接孔310,连接孔310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齿牙23咬合的第二齿牙320,以在套筒20装配于连接孔310时,第一齿牙23与第二齿牙230彼此咬合而限制套筒20沿第一方向X和连接孔310径向方向的移动。如此,提高了连接结构100的抗拔能力,防止套筒20从连接孔310中脱出。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多个连接瓣21的外壁上分别设有与安装槽互不干涉的多个第一齿牙23,多个第一齿牙23沿所述第一方向X布设,且第一齿牙23的外径尺寸大于紧固件24的外径尺寸。第二结构件300上设有用于容纳套筒20的连接孔310,连接孔310的内壁上设有沿第一方向X布设的多个第二齿牙320,第一齿牙23用于与第二齿牙320彼此咬合,以限制套筒20沿第一方向X的移动和沿连接孔310的径向的移动。如此,提高了连接结构100的抗拔能力,防止套筒20从连接孔310内脱出。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齿牙23包括相交于第一边界部的第一齿面和第二齿面,第一齿面和第二齿面背离第一边界部的一侧彼此间隔设置且分别连接于第二部分12的外壁,第一齿面用于与相邻的第二齿牙320面接触,第二齿面用于与相邻的第二齿牙320面接触,即第二齿牙320与第一齿牙23适配连接。
图2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的局部剖视图。
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第一齿牙23包括相交于第一边界部的第一齿面和第二齿面,第一齿面和第二齿面背离第一边界部的一侧彼此间隔设置且分别连接于第二部分12的外壁,第一边界部用于沿第一方向X抵接于相邻的第二齿牙320。如此,通过设置第一齿牙23通过第一边界部抵接于相邻的第二齿牙320,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结构100的抗拔能力。
图2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的剖视图;图26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的剖视图;图2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的剖视图;图2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的剖视图。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5-28所示,从第二部分12与第一部分11相连的一端至另一端,第二部分12的径向尺寸逐渐增大。弹性件30被构造为能够适配地套设于第二部分12,且从弹性件30沿第一方向X靠近第一部分11的一端至另一端,弹性件30的外径尺寸逐渐增大,套筒20被构造为能够适配地套设于弹性件30。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连接杆10受到使其具有沿第一方向X远离第二结构件300的运动趋势的外力,使连接杆10受到沿第一方向X并远离第二结构件300的拉拔力。因此,通过设置第二部分12使套筒20的,以在使用时,当连接杆10受到拉拔力,连接杆10对套筒20形成沿套筒20的径向的压力,从而使套筒20向第二结构件300施加沿套筒20的径向的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结构100的抗拔力,防止套筒20从第二结构件300中脱出。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5-26所示,从套筒20沿第一方向X靠近第一部分11的一端至另一端,套筒20的外径尺寸逐渐增大,以进一步提高连接结构100的抗拔性能。
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7-28所示,从套筒20沿第一方向X靠近第一部分11的一端至另一端,套筒20的外径尺寸保持不变,以使套筒20容易插入第二结构件300内。
一些实施例中,套筒20沿第一方向X靠近第一部分11的一侧用于与第一结构件200抵接,以防止套筒20沿第一方向X窜动导致第一结构件200和第二结构件300无法紧实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连接杆10还包括头部13,头部13设于第二部分12沿第一方向X远离第一部分11的一端,且头部13的外径尺寸大于第二部分12的外径尺寸,头部13能够沿第一方向X抵接于套筒20背离第一部分11的一侧。如此,通过设置头部13,以沿第一方向X对套筒20限位,在使用时,使套筒20远离头部13的一侧能够抵靠于第一结构件200。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1与第一结构件200螺纹连接。具体地,如图25所示,第一结构件200上设有用于供第一部分11穿设的螺纹孔210,第一部分11的外壁上设有与螺纹孔210适配的外螺纹。
图29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的剖视图;图30为图29所示实施例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9-30所示,套筒20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连接的冗余部分206及插入部分207。第一结构件上设有用于容纳冗余部分206的容纳孔220,插入部分207用于插入第二结构件300的连接孔310内。插入部分207上设有沿套筒20的径向和第一方向X分别贯穿设置的第一通孔205,以使插入部分207能够沿套筒20的径向向内收缩,使套筒20能够挤入第二结构件300内。并且由于设置冗余部分206,使套筒20整体保持筒状,从而使套筒20能够稳定套设于连接杆10上。当连接结构100旋拧装配于第一结构件200时,冗余部分伸入容纳孔220内,以避免对第一结构件200与第二结构件300的相互贴合造成阻碍。
可选地,从套筒20沿第一方向X靠近第一部分11的一端至另一端,第一通孔205沿套筒20的周向的尺寸逐渐增大,以使套筒20远离第一部分11的一端具有更大的收缩能力,从而使套筒20更容易插入第二结构件300。
上述连接结构100,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先将弹性件30套设于连接杆10的第二部分12,再将套筒20套设于弹性件30外,使连接杆10、弹性件30和套筒20形成连接组合体,然后将第一部分11螺纹连接于第一结构件200内。之后,将安装了连接结构100的第一结构件200与第二结构件300进行对接,即将连接结构100远离第一结构件200的一端对准第二结构件300的连接孔310,并施加外力使套筒20和弹性件30在外力的作用下向内收缩,从而插入连接孔310内。
第一结构件200和第二结构件300沿第一方向X依次布设,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方向X可以为竖直方向,也可以为水平方向,也可以为倾斜方向,即,第一结构件200和第二结构件300结合面可以为水平面,也可以为竖直面,也可以为倾斜面。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结构100,当第一结构件200和第二结构件300通过多个连接结构100进行连接时,由于套筒20与连接杆10的第二部分12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且设于套筒20与第二部分12之间的弹性件30可以被压缩,因此可以避免因加工误差导致多个连接结构100不能同时插入第二结构件300的情形。并且由于弹性件30被压缩后能够回弹,使多个连接结构100在弹性件30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平衡弹力,达到最佳的匹配状态,因此,使第一结构件200和第二结构件300通过多个连接结构100相连时,使第一结构件200与第二结构件300在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方向上结合更紧密,更不易晃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3)

1.一种连接结构,用于连接沿第一方向依次布设的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连接杆,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相连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结构件内;
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二部分,所述套筒被构造为能够沿所述套筒的径向发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套筒能够可操作地挤入所述第二结构件内;以及
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套筒之间,以使所述套筒过盈设于所述第二结构件和所述弹性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沿所述套筒的周向依次布设且首尾相连的多个第一弧形部;
所述第一弧形部沿所述套筒的径向向外凹陷,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弧形部之间界定出一沿所述套筒的径向向内凹陷的第一凹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
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弧形部沿所述套筒的径向的厚度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部的数量为4个至24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相连的多个第二弧形部;
所述第二弧形部沿所述套筒的径向向外凹陷,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弧形部之间界定出一沿所述套筒的径向向内凹陷的第二凹陷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
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弧形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部的数量为4个至24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间隔卷绕于所述第二部分外的涡卷弹簧;
所述涡卷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壁连接,所述涡卷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套筒的内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向所述套筒内凹陷形成第一盲孔;
所述套筒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具有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向所述套筒内凹陷形成第二盲孔;
所述第一盲孔和所述第二盲孔均沿所述套筒的径向贯穿所述套筒,且所述第一盲孔和所述第二盲孔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套筒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盲孔沿所述套筒的周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盲孔沿所述套筒的周向的尺寸;和/或
所述第一盲孔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盲孔的数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上沿所述第一方向设有贯穿所述套筒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套筒的径向贯穿所述套筒。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至另一端,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套筒的周向的尺寸逐渐增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向所述套筒内凹陷形成第一盲孔;
所述第一盲孔沿所述套筒的径向贯穿所述套筒。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具有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向所述套筒内凹陷形成第二盲孔;
所述第二盲孔沿所述套筒的径向贯穿所述套筒,所述第二盲孔与所述第一盲孔沿所述套筒的周向交错布设。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围绕所述连接杆间隔布设的多个连接瓣。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还包括紧固件;
所述紧固件沿多个所述连接瓣的布设方向延伸,并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瓣的外壁;
所述紧固件具有沿其延伸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所述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末端沿所述套筒的周向彼此相对且间隔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瓣之间界定出沿所述套筒的周向延伸的间隙,所述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末端分别设于其中一所述间隙沿所述套筒的周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紧固件包括与其他所述间隙一一对应的凹陷部;
每一所述凹陷部限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瓣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瓣的数量为2个至8个。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外壁上设有第一齿牙;
所述第二结构件内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套筒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齿牙咬合的第二齿牙,以在所述套筒安装于所述连接孔内时,所述第一齿牙和所述第二齿牙彼此咬合而限制所述套筒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连接孔的径向方向的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的一端至另一端,所述第二部分的径向尺寸逐渐增大;
所述弹性件被构造为能够适配地套设于所述第二部分,且从所述弹性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至另一端,所述弹性件的外径尺寸逐渐增大;
所述套筒被构造为能够适配地套设于所述弹性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套筒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至另一端,所述套筒的外径尺寸逐渐增大;或
从所述套筒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至另一端,所述套筒的外径尺寸保持不变。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一结构件抵接。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还包括头部,所述头部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且所述头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径向尺寸,所述头部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抵接于所述套筒背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
CN202223328760.4U 2022-12-12 2022-12-12 连接结构 Active CN2190335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8760.4U CN219033562U (zh) 2022-12-12 2022-12-12 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8760.4U CN219033562U (zh) 2022-12-12 2022-12-12 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33562U true CN219033562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72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28760.4U Active CN219033562U (zh) 2022-12-12 2022-12-12 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335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20785B2 (en) Rolling-lobe air spring having a drop base ring clamp contour
KR101926130B1 (ko) 원터치식 철근 커플러
KR101888396B1 (ko) 철근연결용 커플링
WO1988009879A1 (en) Two-piece expansion wall anchor
CN219033562U (zh) 连接结构
CN112855740A (zh) 包括栓接的u形夹及u形夹中的可变形环状件的连接装置
GB2204187A (en) Connector fitting for a corrugated tube
CN115853135A (zh) 连接结构
CN218919340U (zh) 一种防转动端子、tpa件及连接器
CN219410836U (zh) 连接组件及建筑结构
KR102163592B1 (ko) 철근 연결용 커플러
CN210889618U (zh) 一种防移位驳接结构
CN219411268U (zh) 连接节点
CN220469131U (zh) 弹性套筒、连接结构及建筑连接系统
CN219410837U (zh) 连接组件及建筑结构
CN219060028U (zh) 连接组件及建筑结构
KR102537154B1 (ko) 모듈형 철근 커플러
CN115949143A (zh) 连接节点
CN212297178U (zh) 一种连接结构
CN220488007U (zh) 弹性套筒及连接结构
KR200240535Y1 (ko) 텐트용폴결합구조
CN219410835U (zh) 连接组件及建筑结构
WO2023090123A1 (ja) 機械式継手、鋼管、構造体、構造体の施工方法、機械式継手の固定方法、機械式継手の接合方法、機械式継手の取り外し方法、機械式継手の設計方法、機械式継手の製造方法
CN216865112U (zh) 插接配合组件、插接结构及预制桩连接机构
CN214033691U (zh) 连接结构及建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