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3236U - 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33236U
CN219033236U CN202223483985.7U CN202223483985U CN219033236U CN 219033236 U CN219033236 U CN 219033236U CN 202223483985 U CN202223483985 U CN 202223483985U CN 219033236 U CN219033236 U CN 2190332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support
groove
rod
foundation p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839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雪冰
韩伟
耿强国
刘龙飞
孙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ima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ima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ima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ima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8398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332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332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332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属于基坑支护领域,插设在基坑本体中,其包括杆体和用于在基坑本体上钻取支护槽的钻头,杆体中沿轴线方向开设有支撑槽,杆体上沿自身周向开设有若干与支撑槽相连通的第一支撑孔,支撑槽中设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穿过各个第一支撑孔后与支护槽的内壁相抵紧,杆体位于支护槽外的一端设有用于检测杆体倾斜角度的检测件。操作人员用钻头在基坑本体钻出支护槽,再使用支撑组件对杆体进行支撑,此时支撑组件与支护槽的内壁相抵接以改变杆体与支护槽的倾角,检测件检测到杆体与支护槽之间的倾角处于设定范围时完成调节,以便锚杆整体较为稳定地支撑基坑本体提,从而提高了基坑本体整体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基坑支护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锚杆支护是一种为基坑体用加固支护的方式。
相关技术中,用于为基坑提供支撑的锚杆支护主要包括中空的杆体和钻头,钻头与杆体相固定,钻头上开设有与杆体连通的出浆孔,操作人员使用锚杆钻机控制杆体转动并使得钻头转动,钻头在基坑的侧面形成孔洞,钻取完成后,再通过杆体的空腔和钻头上的出浆孔将混凝土泥浆将通入孔洞内,以完成锚杆与基坑的固定。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最终形成的锚杆支护仅通过杆体自身的螺纹段增加接触面积,以提高锚杆对基坑的支撑能力,而在混凝土泥浆凝固的过程中,锚杆易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发生偏移,易导致最终成型的锚杆支护与基坑的角度出现偏差,使得锚杆支护对基坑的支撑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基坑的稳定性下降,故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插设在基坑本体中,包括杆体和用于在基坑本体上钻取支护槽的钻头,所述杆体中沿自身的轴线方向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杆体上沿自身的周向开设有若干与支撑槽相连通的第一支撑孔,所述支撑槽中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穿过各个第一支撑孔后与支护槽的内壁相抵紧,所述杆体位于支护槽外的一端设有用于检测杆体倾斜角度的检测件。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筒、控制件和若干支撑板,所述支撑筒设置支撑槽中并与支撑槽的内壁相抵接,所述支撑筒沿自身的周向开设有若干第二支撑孔,各个所述第二支撑孔均与一个第一支撑孔相连通,各个所述支撑板均滑动连接在对应的第二支撑孔中,各个所述支撑板均穿过对应的第二支撑孔和第一支撑孔后与支护槽的内壁相抵接,所述控制件与各个支撑板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使用锚杆对基坑进行加固时,操作人员将杆体与锚杆钻机相固定,锚杆钻机控制杆体和钻头转动,以便钻出支护槽。操作人员再将支撑筒放入支撑槽中,再使用控制件对各个支撑板进行控制,使得支撑板依次穿过对应的第二支撑孔和第一支撑孔后与支护槽的内壁相抵紧,以对杆体进行支撑,此时操作人员通过检测件观察杆体与支护槽之间的倾角,在杆体与支护槽之间的倾角达到设定范围内时,操作人员停止对支撑板的调节,此时在各个支撑板和检测件的作用下,使得锚杆整体与支护槽倾角处于设定范围内,提高了锚杆整体对基坑的支撑能力,从而提高了基坑本体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控制件包括控制柱和控制盘,所述控制柱转动连接在支撑筒中,所述控制柱的轴线与支撑筒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所述控制盘同轴设置在控制柱上,所述控制盘沿自身的周向设有若干控制板,各个所述控制板均对应一个支撑板,各个所述控制板上均开设有导向弧面,各个所述支撑板上均设有与导向弧面相配合的导向斜面,所述导向弧面凸起的一面与对应的导向斜面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使用支撑板对杆体进行支撑时,操作人员手动压住支撑筒,再转动控制柱,控制柱带动控制盘转动,控制盘带动各个控制板转动,各个控制板的导向弧面与对应的支撑板的导向斜面相接触,此时控制板挤压对应的支撑板,使得各个支撑板同时伸出对应的第二支撑孔和第一支撑孔,在各个支撑板与支护槽的内壁相抵接时,实现调节杆体与支护槽之间的倾角的功能,提高了锚杆整体与基坑本体之间的位置准确度,从而提高了锚杆整体对基坑的支撑能力,以便提高基坑本体自身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支撑槽的内壁沿杆体的轴线方向开设有若干导向槽,各个所述导向槽沿杆体的圆周方向布设,各个所述第二支撑孔均对应连通一个导向槽,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在对应的导向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人员将支撑筒放入支撑槽内时,操作人员控制各个支撑板部分伸出第二支撑孔,再将伸出的支撑板插入对应的导向槽中,再将支撑筒插入支撑槽中,此时在导向槽的作用下,为支撑筒和各个支撑板提供导向,使得各个支撑板移动至对应的第一支撑孔处,以便各个支撑板后续对杆体提供支撑。
优选的,所述支撑槽中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有卡扣,所述支撑筒上开设有卡接孔,所述卡扣穿过卡接孔后与支撑筒的内壁相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支撑筒插入杆体上的支撑槽的过程中,在卡扣与支撑筒的卡接孔相接触时,卡扣发生形变,在卡扣插入支撑筒后,卡扣恢复形变并与支撑筒的内壁相卡紧,同时支撑筒与定位板相抵紧,以完成支撑筒与杆体之间的固定。此时,在卡扣对支撑筒的限位作用下,为操作人员后续转动控制柱提供了便利,且卡扣与导向槽相配合,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板与对应的第一支撑孔的位置准确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各个支撑板对杆体的支撑定位效果。
优选的,所述控制柱通过固定组件与支撑筒相固定,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棘爪和内棘轮,所述固定板同轴设置在控制柱远离钻头的一端,所述棘爪固定在固定板与远离控制柱的一端,所述内棘轮嵌设在支撑筒的内壁上,所述内棘轮的轴线与杆体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所述棘爪与内棘轮相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人员转动控制柱时,控制柱带动固定板转动,固定板带动棘爪转动,棘爪与内棘轮相配合,为固定板提供限位,使得控制柱不易反向转动,以便支撑板较为稳定地对杆体进行支撑。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调节槽,所述棘爪滑动连接在调节槽中,所述调节槽中设有调节弹簧,所述调节弹簧的一端与棘爪相连接、另一端与调节槽的槽底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人员转动控制柱时,棘爪沿内棘轮转动,此时调节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以便棘爪较为稳定地与内棘轮啮合,提高了对控制柱的限位能力,从而提高了各个支撑板对杆体的支撑和限位能力。且在需要对控制柱反向转动时,操作人员朝向远离内棘轮的方向移动棘爪,使得棘爪与内棘轮分离,此时即可重新调节支撑板与支护槽之间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检测件包括测角器,所述测角器通过抱箍设置在杆体的外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使用抱箍将测角器与杆体的外壁相固定,此时操作人员即可通过测角器观察锚杆整体与支护槽之间的倾角,以便操作人员使用支撑板调节杆体与支护槽之间的角度,使得锚杆整体与支护槽之间倾角处于设定范围内,从而提高锚杆整体对基坑的支撑能力。
优选的,所述钻头远离杆体的一端设有抗拔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人员将混凝土泥浆注入支护槽后,抗拔柱与混凝土泥浆混合,在混凝土泥浆凝固后,在抗拔柱的作用下,为锚杆整体提供限位,使得锚杆不易与基坑分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锚杆整体对基坑的支撑能力。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和检测件,检测件检测杆体和支护槽之间的倾角,操作人员再使用支撑组件支撑杆体,以控制杆体与支护槽之间的倾角处于设定范围内,从而提高了锚杆整体后续对基坑的支撑能力;
2.通过设置定位板和导向槽,在操作人员将支撑筒插入杆体时,导向槽为支撑板提供第一步定位,在支撑筒与定位板固定后,确定支撑筒与杆体之间的位置,为支撑筒和支撑板提供第二步定位,以便各个支撑板较为精准地从对应的第一支撑孔和第二支撑孔伸出,使得各个支撑板较为稳定地对杆体进行支撑,从而提高了锚杆整体对基坑的支撑能力;
3.通过设置棘爪和内棘轮,棘爪和内棘轮相配合,为控制柱提供限位,同时使得各个支撑板不易复位,提高了支撑板对杆体的支撑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杆体、钻头与支护槽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杆体与钻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坑本体;11、支护槽;2、杆体;21、支撑槽;211、导向槽;22、第一出浆孔;23、第一支撑孔;24、定位板;241、卡扣;3、钻头;31、第二出浆孔;32、抗拔柱;4、支撑组件;41、支撑筒;411、连通孔;412、第二支撑孔;413、卡接孔;42、控制件;421、控制柱;422、控制盘;423、控制板;424、导向弧面;43、支撑板;431、导向斜面;432、限位槽;44、连接弹簧;5、检测件;51、测角器;52、抱箍;6、固定组件;61、固定板;611、调节槽;62、棘爪;63、内棘轮;64、调节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参照图1和图2,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插设在基坑本体1中,其包括杆体2和用于在基坑本体1上钻取支护槽11的钻头3,杆体2与钻头3相固定,杆体2上开设有支撑槽21,且杆体2上沿自身的轴线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一出浆孔22,钻头3上开设有与支撑槽21相连通的第二出浆孔31,以便将混凝土泥浆加入支护槽11中。支撑槽21中设有用于支撑杆体2的支撑组件4,支撑组件4延伸至支护槽11内并与支护槽11的内壁相抵接,杆体2位于支护槽11外的一端设有用于检测杆体2倾斜角度的检测件5。
操作人员将杆体2与锚杆钻机相固定,以使用钻头3在基坑本体1上钻取支护槽11。此时钻头3和杆体2均位于支护槽11内,操作人员再使用支撑组件4对杆体2进行支撑,同时观察检测件5检测的角度,以配合支撑组件4调节杆体2的倾角,使得杆体2与支护槽11之间的倾角处于设定范围内,提高了锚杆整体对基坑本体1的支撑能力,从而提高了基坑本体1自身的稳定性。
参照图2和图3,支撑组件4包括支撑筒41、控制件42和若干支撑板43,支撑筒41设置在支撑槽21中并与支撑槽21的内壁相抵接,支撑筒41上开设有若干与第一出浆孔22和第二出浆孔31的连通孔411,以便后续将混凝土泥浆注入支护槽11中。
杆体2上沿自身的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与支护槽11相连通的第一支撑孔23,支撑筒41上沿自身的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二支撑孔412,各个第二支撑孔412均与一个第一支撑孔23相连通,各个第二支撑孔412中均对应滑动一块支撑板43,支撑板43穿过对应的第二支撑孔412和第一支撑孔23后与支护槽11的内壁相抵接。控制件42设置在支撑筒41中并与各个支撑板43相抵接。
参照图4和图5,为了方便操作人员将支撑筒41与杆体2相固定,支撑槽21的内壁上固定有定位板2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位板24设置为四个并沿支撑槽21的周向均匀布设。定位板24上固定有卡扣241,支撑筒41上开设有与卡扣241相配合的卡接孔413,卡扣241穿过卡接孔413后与支撑筒41的内壁相卡紧,且支撑筒41与定位板24相抵接。
且为了方便定位各个支撑板43与对应的第一支撑孔23之间的位置,支撑槽21的内壁上沿杆体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导向槽211,各个导向槽211沿杆体2的圆周方向均匀布设,各个第一支撑孔23均对应连通一个导向槽211,支撑板43在对应的导向槽211中滑动。
操作人员将支撑筒41插入支撑槽21,使得支撑块沿均对应的导向槽211滑动,导向槽211为对应的支撑板43提供导向,以便支撑板43移动至对应的第一支撑板43处。在支撑筒41与卡扣241相接触时,卡扣241发生形变,在卡扣241与卡接孔413分离时,卡扣241恢复形变,此时卡扣241和定位板24同时为支撑筒41提供限位,使得支撑筒41不易与杆体2分离。在支撑筒41与定位板24相抵紧时,支撑板43与对应的第一支撑孔23相对,此时即完成支撑筒41与杆体2的固定,操作人员即可使用控制件42对支撑板43进行控制,以便支撑板43对杆体2进行支撑。
参照图3,控制件42包括控制柱421和控制盘422,控制柱421沿支撑筒41的轴向转动连接在支撑筒41中,控制盘422同轴固定在控制柱421上,控制盘422沿自身的圆周方向固定有若干控制板423,控制板423与远离控制盘422的一侧均对应一块支撑板43。控制板423上设有导向弧面424,支撑板43靠近对应的控制板423的一端开设有与导向弧面424相配合的导向斜面431,导向弧面424凸起的一侧与对应的导向斜面431相抵接。
为了降低控制板423与对应的支撑板43分离的可能性,导向斜面431上开设有限位槽432,导向弧面424延伸至限位槽432中,限位槽432为导向弧面424的端部提供限位,以便控制板423较为稳定地控制对应的支撑板43。且支撑板43位于支撑筒41的一端与支撑筒41的内壁之间设有连接弹簧44,连接弹簧44使得支撑板43不易与支撑筒41分离,以便后续支撑板43对杆体2提供支撑。
参照图4和图6,为了对控制柱421进行限位,控制柱421通过固定组件6与支撑筒41相连接。固定组件6包括固定板61、棘爪62和内棘轮63,固定板61固定在控制柱421远离支撑筒41的一端,棘爪62设置在固定板61远离控制柱421的一端,内棘轮63嵌设在支撑筒41的内壁上,内棘轮63的轴线与支撑筒41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棘爪62与内棘轮63相啮合。
检测件5包括测角器51,测角器51通过抱箍52固定在杆体2的外壁上。
在操作人员将支撑筒41插入杆体2后,操作人员转动控制柱421,控制柱421带动控制盘422转动,控制盘422带动对应的控制板423转动,控制板423的导向弧面424与对应的导向斜面431接触,控制板423使得对应的支撑板43依次穿过对应的第二支撑孔412和第一支撑孔23后插入支护槽11中,此时连接弹簧44处于压缩状态,在支撑板43与支护槽11的内壁相抵紧时,支撑板43对杆体2进行支撑,以调节杆体2与支护槽11之间的倾角。操作人员再通过测角器51观察杆体2与支护槽11之间的倾角,在杆体2与支护槽11之间倾角处于设定范围内时,操作人员停止转动控制柱421,此时在棘爪62和内棘轮63的作用下,使得控制柱421不易转动,以实现对支撑板43的限位,以便杆体2的倾角保持在设定范围内,提高了锚杆整体对基坑本体1的支撑能力,从而提高了基坑本体1自身的稳定性。在确定完成后,操作人员再将抱箍52与杆体2分离,以便后续继续使用测角器51测量杆体2与支护槽11之间的倾角。
参照图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沿杆体2圆周方向均匀布设的若干第一支撑孔23和沿支撑筒41圆周方向均匀布设的若干第二支撑孔412均沿杆体2的轴线方向阵列若干组,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板43对杆体2的支撑能力。
参照图6,固定板61上开设有调节槽611,棘爪62滑动连接在调节槽611中,调节槽611中固定有调节弹簧64,调节弹簧64的一端与棘爪62相固定、另一端与调节槽611的槽底相固定。在需要收回部分长度的支撑板43时,操作人员朝向控制柱421的方向移动棘爪62,此时调节弹簧64处于压缩状态。在棘爪62与工件分离时,操作人员即可反转控制柱421,在连接弹簧44回弹力的作用下,方便控制板423继续控制对应的支撑板43。在调节完成后,操作人员松开棘爪62,在调节弹簧64回弹力的作用下,棘爪62重新与内棘轮63啮合,以便棘爪62和内棘轮63继续为控制柱421提供限位。
参照图4,钻头3远离杆体2的一端固定有抗拔柱32。在操作人员取下测角器51后,操作人员将混凝土泥浆灌入杆体2中,混凝土泥浆通过连通孔411、第一出浆孔22和第二出浆孔31进入支护槽11中,混凝土泥浆与抗拔柱32和各个支撑板43相接触,增加了锚杆整体与混凝土泥浆的接触面积。在混凝土泥浆凝固后,在抗拔柱32和各个支撑板43的作用下,提高了锚杆整体与基坑本体1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基坑本体1自身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使用支撑组件4调节杆体2与支护槽11之间的倾角,操作人员再通过检测件5观察杆体2与支护槽11之间的实际的倾角,使得杆体2与支护槽11之间的倾角保持在设定范围内,调节完成后操作人员再将混凝土泥浆灌入支护槽11中,此时抗拔柱32和各个支撑板43增加了锚杆整体与混凝土泥浆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锚杆整体与支护槽1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了锚杆整体对基坑本体1的支撑能力,从而提高了基坑本体1自身的稳定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插设在基坑本体(1)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2)和用于在基坑本体(1)上钻取支护槽(11)的钻头(3),所述杆体(2)中沿自身的轴线方向开设有支撑槽(21),所述杆体(2)上沿自身的周向开设有若干与支撑槽(21)相连通的第一支撑孔(23),所述支撑槽(21)中设有支撑组件(4),所述支撑组件(4)穿过各个第一支撑孔(23)后与支护槽(11)的内壁相抵紧,所述杆体(2)位于支护槽(11)外的一端设有用于检测杆体(2)倾斜角度的检测件(5);
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支撑筒(41)、控制件(42)和若干支撑板(43),所述支撑筒(41)设置支撑槽(21)中并与支撑槽(21)的内壁相抵接,所述支撑筒(41)沿自身的周向开设有若干第二支撑孔(412),各个所述第二支撑孔(412)均与一个第一支撑孔(23)相连通,各个所述支撑板(43)均滑动连接在对应的第二支撑孔(412)中,各个所述支撑板(43)均穿过对应的第二支撑孔(412)和第一支撑孔(23)后与支护槽(11)的内壁相抵接,所述控制件(42)与各个支撑板(43)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42)包括控制柱(421)和控制盘(422),所述控制柱(421)转动连接在支撑筒(41)中,所述控制柱(421)的轴线与支撑筒(41)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所述控制盘(422)同轴设置在控制柱(421)上,所述控制盘(422)沿自身的周向设有若干控制板(423),各个所述控制板(423)均对应一个支撑板(43),各个所述控制板(423)上均开设有导向弧面(424),各个所述支撑板(43)上均设有与导向弧面(424)相配合的导向斜面(431),所述导向弧面(424)凸起的一面与对应的导向斜面(431)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槽(21)的内壁沿杆体(2)的轴线方向开设有若干导向槽(211),各个所述导向槽(211)沿杆体(2)的圆周方向布设,各个所述第二支撑孔(412)均对应连通一个导向槽(211),所述支撑板(43)滑动连接在对应的导向槽(211)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槽(21)中设有定位板(24),所述定位板(24)上设有卡扣(241),所述支撑筒(41)上开设有卡接孔(413),所述卡扣(241)穿过卡接孔(413)后与支撑筒(41)的内壁相抵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柱(421)通过固定组件(6)与支撑筒(41)相固定,所述固定组件(6)包括固定板(61)、棘爪(62)和内棘轮(63),所述固定板(61)同轴设置在控制柱(421)远离钻头(3)的一端,所述棘爪(62)固定在固定板(61)与远离控制柱(421)的一端,所述内棘轮(63)嵌设在支撑筒(41)的内壁上,所述内棘轮(63)的轴线与杆体(2)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所述棘爪(62)与内棘轮(63)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61)上开设有调节槽(611),所述棘爪(62)滑动连接在调节槽(611)中,所述调节槽(611)中设有调节弹簧(64),所述调节弹簧(64)的一端与棘爪(62)相连接、另一端与调节槽(611)的槽底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件(5)包括测角器(51),所述测角器(51)通过抱箍(52)设置在杆体(2)的外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3)远离杆体(2)的一端设有抗拔柱(32)。
CN202223483985.7U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 Active CN2190332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83985.7U CN219033236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83985.7U CN219033236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33236U true CN219033236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85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83985.7U Active CN219033236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332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029449A1 (en) Variable angle directional drilling sub
CN209228355U (zh) 一种实时钻孔测斜纠偏装置
CN112066167A (zh) 一种全站仪
CN219033236U (zh) 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
CN109099895B (zh) 一种用于隧洞开挖超欠挖测量的装置
EP217649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illing hole into bedrock
CN112610181B (zh) 水下隧道工程勘测孔封堵结构及其封堵方法
CN2663639Y (zh) 潜孔锤偏心跟管钻具
CN210194606U (zh) 一种桩顶高度可调的预制混凝土管桩
CN211081704U (zh) 一种钻杆定位套筒
CN117127630A (zh)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
CN210164460U (zh) 一种适用于钻探试验的垫板
CN208443363U (zh) 测斜管段与测斜管
CN214940008U (zh) 一种高层建筑地基溶洞处理装置
CN212613690U (zh) 房建施工脚手架用扁铁式刚性连墙件
CN219909097U (zh) 一种建筑桩基检测基准桩快速架设装置
CN209958355U (zh) 一种自扩体抗浮锚杆
CN219386881U (zh) 一种可调式钢筋接驳器
CN220387971U (zh) 一种大直径盾体壳体的斜面钻孔装置
CN101333810B (zh) 液压插入机以及应用该插入机的基础桩与钢管的连接方法
CN212614808U (zh) 一种用于软弱围岩隧道的支护结构
CN205689140U (zh) 一种倒垂钻孔导向装置
CN117620262B (zh) 一种铸造冲击座的打孔加工装置
CN216811743U (zh) 具有定位结构的砂浆锚杆
CN109538121A (zh) 携带式造斜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