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21095U - 内窥镜及其手柄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及其手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21095U
CN219021095U CN202222876770.5U CN202222876770U CN219021095U CN 219021095 U CN219021095 U CN 219021095U CN 202222876770 U CN202222876770 U CN 202222876770U CN 219021095 U CN219021095 U CN 2190210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over
handle
inner edge
endoscope
end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7677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驰
潘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7677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210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210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210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内窥镜及其手柄,所述手柄应用于内窥镜。所述手柄包括壳体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内窥镜的主动弯曲段弯曲的枢转件,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壳主体和端盖,所述壳主体具有容置腔,所述枢转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主体连接;所述端盖具有避让孔,所述端盖沿其中心轴线可移动设置于所述壳主体,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枢转件,所述端盖能够移动至其内缘与所述枢转件的外表面相抵接的位置。上述方案能够简化内窥镜的操作。

Description

内窥镜及其手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及其手柄。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窥镜在诊断检查、微创手术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在置管手术中,将带有留置导管的置管镜送入至患者腔道内,并在进至目标位置后取出置管镜,这样就完成了留置导管的置管作业。
在相关技术中,内窥镜包括手柄和插入部,在具体使用时,通过调节手柄内的枢转件,即可控制插入部的主动弯曲段实现弯曲,从而改变前端模组的朝向,以准确获取到人体腔道内的影像。然而,在前端模组朝向目标位置后,需要使用者持续手动维持枢转件的姿态,可见,相关的内窥镜存在操作繁琐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内窥镜及其手柄,能够简化内窥镜的操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柄,应用于内窥镜。所述手柄包括壳体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内窥镜的主动弯曲段弯曲的枢转件,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壳主体和端盖,所述壳主体具有容置腔,所述枢转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主体连接;
所述端盖具有避让孔,所述端盖沿其中心轴线可移动设置于所述壳主体,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枢转件,所述端盖能够移动至其内缘与所述枢转件的外表面相抵接的位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窥镜,包括插入部以及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插入部相连,所述插入部包括所述主动弯曲段。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手柄中,端盖沿其中心轴线可移动地设于壳主体,端盖通过移动可靠近或远离枢转件,而且,端盖能够移动至其内缘与枢转件的外表面相抵接的位置,端盖内缘与枢转件之间因为摩擦作用而实现相互制动,从而使枢转件处于锁止状态,此种情况下,操作者无需手动维持枢转件的姿态,显然有效地简化了内窥镜的操作,优化了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公开的手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公开的手柄在枢转件处于解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公开的手柄在枢转件处于锁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和图7分别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滚珠弹簧与定位槽组配前后的配合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公开的端盖内缘与枢转件相抵接的配合原理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公开的端盖内缘与枢转件相抵接的配合原理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公开的端盖内缘与枢转件相抵接的配合原理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牵引绳和枢转件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手柄、
110-壳体、111-壳主体、111a-容置腔、112-端盖、112a-避让孔、112b-弯折部、112c-定位槽、112d-第一卡环、112e-第二卡环、G-环形槽、113-把手部、120-枢转件、121-安装部、121a-容置槽、122-限位凸起、S1-第一球弧面、130-拨动件、131-凹部、140-牵引绳、150-限位件、160-器械管、170-滚珠弹簧、
200-插入部、300-转接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枢转件需要手动维持姿态而导致内窥镜操作繁琐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柄,应用于内窥镜。
请参见图1~图1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手柄100包括壳体110以及用于控制内窥镜的主动弯曲段弯曲的枢转件120。
壳体110为手柄100的基础构件,其能够为手柄100的其他构件提供安装基础,同时还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具体地,壳体110包括壳主体111和端盖112,壳主体111具有容置腔111a,枢转件120设于容置腔111a内,端盖112与壳主体111连接。
枢转件120为手柄100的控制构件,操作者通过转动枢转件120,即可实现对内窥镜的主动弯曲段的弯曲调控。枢转件120在手柄100的转动设置布局可以有多种,例如,如图1、图4和图11所示,枢转件120可被配置为球铰接结构布局,如此可使枢转件120实现万向转动,具体地,枢转件120的底部可设有铰接球头;或者,枢转件120也可通过一转轴实现铰接布局。
需要说明的是,主动弯曲段位于内窥镜的插入部200靠近前端的段落,控制主动弯曲段弯曲可相应调节插入部200的前端模组的朝向,以准确获取到人体腔道内的影像。
如图11所示,枢转件120可通过牵引绳140实现对主动弯曲段的传动作用。具体地,手柄100可以包括多根用于连接插入部200的前端的牵引绳140,枢转件120具有安装部121,牵引绳140穿设于安装部121,且牵引绳140可通过其近端的限位件150与安装部121限位配合。进一步地,安装部121可以开设有容置槽121a,限位件150在容置槽121a内与安装部121限位配合,如此布局可以提升牵引绳140与枢转件120的连接可靠性。可选地,全部安装部121沿枢转件120的周向均匀分布,如此可平衡枢转件120对不同牵引绳140的牵拉效果,以提升枢转件120控制主动弯曲段的平衡性。
如图2和图3所示,端盖112具有避让孔112a,避让孔112a将容置腔111a内的枢转件120外露,以供操作者对枢转件120进行操控。在一些实施例中,枢转件120可通过避让孔112a部分伸出壳体110之外,如此布局更便于操作者实施操控。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手柄100还包括拨动件130,拨动件130与枢转件120相连,拨动件130具有一定的长度尺寸,其能够延伸至操作者的手指便于接触到的位置,而进一步地优化操作便捷性。拨动件130可以完全位于壳体110外(如图2所示),或者,其也可以自容置腔111a内延伸至壳体110外。可选地,拨动件130背离枢转件120的一端设有凹部131,凹部131形状与操作者的手指适应设置,以优化操控体验感。
其中,拨动件130可以为拨杆、把手、拨轮等结构形式。
与此同时,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端盖112沿其中心轴线可移动设置于壳主体111,用以靠近或远离枢转件120,端盖112能够移动至其内缘与枢转件120的外表面相抵接的位置。
具体而言,端盖112与壳主体111之间能够产生相对移动,端盖112通过移动可靠近或远离枢转件120;其中,端盖112的内缘即是指端盖112围绕避让孔112a的部分。而且,端盖112能够移动至其内缘与枢转件120的外表面相抵接的位置,端盖112内缘与枢转件120之间因为摩擦作用而实现相互制动,从而使枢转件120处于锁止状态,此种情况下,操作者无需手动维持枢转件120的姿态,显然有效地简化了内窥镜的操作,优化了操作体验。
若操作者需要对主动弯曲段进行控制,则可驱动端盖112远离枢转件120移动,在端盖112内缘与枢转件120的外表面分离的情况下,二者之间不再因为摩擦作用而相互制动,如此即可使枢转件120切换至解锁状态,那么,操作者就能够顺利转动枢转件120。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例如在置管手术中,将带有留置导管的置管镜送入至患者腔道内后,操作者通过转动枢转件120检查腔道情况,并可通过将端盖112移动至其内缘与枢转件120的外表面相抵接的位置而使枢转件120锁止,来实现对腔体的定点观察。在进至目标位置后取出置管镜,这样就完成了留置导管的置管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枢转件120处于锁止状态的解释,并非限定枢转件120无法转动,而是枢转件120在锁止状态下因受到阻尼影响而使其转动存在一定的难度。即便是枢转件120处于锁止状态的情况下,操作者仍可以通过对枢转件120施力而克服枢转件120与端盖112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顺利转动枢转件120,以达到调节主动弯曲段的弯曲动作的目的,当然,在此种情况下对枢转件120实施控制,枢转件120将具备自锁功能,即在操作者向枢转件120施加的驱动力较小或不施力时,枢转件120会因为其与端盖112内缘间的摩擦阻力而实现锁止,由此能够显著地提升内窥镜关于枢转件120操控的便捷性。
如图1所示,手柄100还可以包括连接于壳体110的器械管160,通过器械管160可向内窥镜内部送入处置器械或者实施积液抽吸作业。
如图3~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端盖112的侧壁与壳主体111的侧壁螺纹配合。在此种结构布局下,端盖112与壳主体111构成了螺旋传动副,通过旋扭端盖112即可实现沿其中心轴线的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枢转件120。此外,螺纹配合的方式也便于实现端盖112的拆装。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壳主体111的侧壁和端盖112的侧壁中,其中一者设有滚珠弹簧170,另一者设有定位槽112c,在端盖112的内缘与枢转件120的外表面相抵接的情况下,滚珠弹簧170定位配合于定位槽112c。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和图7示出的实施例中,滚珠弹簧170设于壳主体111的侧壁,定位槽112c开设于端盖112的侧壁;或者,滚珠弹簧170也能够设于端盖112的侧壁,而定位槽112c则相应设于壳主体111的侧壁。
为了便于行文,以图6和图7示出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滚珠弹簧170鉴于其自身的弹性特性,其始终会施加弹性力而推动其自由端的滚珠至壳主体111之外,并抵接在端盖112的侧壁上。在驱动端盖112移动的过程中,定位槽112c逐渐接近滚珠弹簧170,直至定位槽112c与滚珠弹簧170自由端的滚珠定位配合,二者相互间产生限位。
在该实施例中,滚珠弹簧170定位配合于定位槽112c的同时,端盖112内缘与枢转件120的外表面抵接,如此情况下,滚珠弹簧170与定位槽112c的配合可提示操作者已将端盖112调节到位而将枢转件120切换至锁止状态,而无需再继续下移端盖112而避免零部件受损。
进一步地,在端盖112的侧壁和壳主体111的侧壁上可设置多组滚珠弹簧170和定位槽112c,每组滚珠弹簧170和定位槽112c对应匹配端盖112相对于枢转件120不同的移动距离,以实现不同程度的制动效果。当然,该实施例以确保枢转件120和端盖112内缘不会因抵接受损作为前提。
在上述手柄100包括滚珠弹簧170和定位槽112c的实施例中,为了确保端盖112在壳主体111上沿其中心轴线可靠地移动设置,端盖112和壳主体111上可设置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导轨和导槽,通过导轨和导槽的导向定位配合而确保端盖112沿其中心轴线移动,从而靠近或远离枢转件120。
如图2~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枢转件120的外表面包括第一球弧面S1,避让孔112a为圆形孔。可以理解,在此种结构布局下,枢转件120可通过第一球弧面S1与避让孔112a抵接,第一球弧面S1与圆形的避让孔112a沿整个周向相抵接,通过增大接触面积而优化抵接稳定性,从而确保枢转件120稳定锁止。同时,由于第一球弧面S1能够与圆形的避让孔112a在形状上相适配,在枢转件120转动时,有利于避让孔112a对枢转件120进行避让而避让出现干涉情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端盖112的内缘表面包括第二球弧面,在端盖112的内缘与枢转件120的外表面相抵接的情况下,第一球弧面S1与第二球弧面相贴合。可以理解,在此种结构布局下,端盖112内缘可通过第二球弧面与枢转件120的第一球弧面S1较好地贴合,如此显然能够提升二者在抵接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稳定锁止枢转件120,防止打滑。
如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端盖112的内缘表面设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卡环112d,枢转件120的外表面设有多个限位凸起122,在端盖112的内缘与枢转件120的外表面相抵接的情况下,部分限位凸起122与第一卡环112d卡接配合。
在此种结构布局下,在端盖112移动至其内缘与枢转件120的外表面相抵接的位置时,二者之间首先是能够通过摩擦作用而实现制动,同时,限位凸起122与第一卡环112d能够通过卡接配合而实现相互限位,从而能够对枢转件120的转动动作进一步限制,由此进一步地强化了端盖112与枢转件120之间的制动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多个限位凸起122分布在枢转件120的外表面,由于枢转件120需要通过转动来调节主动弯曲段,即便枢转件120进行了偏转,分布于其外表面的限位凸起122始终存在部分能够与第一卡环112d相互卡接。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端盖112的内缘表面设有沿周向延伸的环形槽G,在端盖112的内缘与枢转件120的外表面相抵接的情况下,第一球弧面S1卡接配合于环形槽G。
可以理解,环形槽G能够为枢转件120提供较小的容置空间,以使枢转件120的部分表面伸入至环形槽G内,从而卡接配合在环形槽G内。(大致)在端盖112沿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环形槽G可在伸入环形槽G内的第一球弧面S1的上下两侧进行卡接限位,从而能够对枢转件120起到更优的制动效果。
如图9所示,在端盖112的内缘表面设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卡环112d的实施例中,端盖112内缘表面还可对应设置第二卡环112e,以在第一卡环112d和第二卡环112e之间形成环形槽G。或者,如图10所示,直接在端盖112的内缘表面沿周向开设环形槽G。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端盖112的内缘表面设有阻尼层。可以理解,阻尼层表面具有更大的摩擦系数,其能够增大端盖112的内缘表面与枢转件120的外表面在抵接时的摩擦作用,从而优化端盖112与枢转件120之间的制动效果。
如图2~图5所示,在本申请配置拨动件130的实施例中,端盖112可以包括环绕避让孔112a设置的弯折部112b,弯折部112b朝向容置腔111a弯折,用以在拨动件130偏转时进行避让。如此设置下,相较于端盖112围绕避让孔112a周围的部分呈平面延伸布置的方案,弯折部112b能够为拨动件130提供偏转时的避让空间,以避免与拨动件130产生干涉。可见,该实施例能够优化手柄100的结构布局,且确保了拨动件130能够顺利带动枢转件120转动。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内窥镜,其包括插入部200以及前述任一方案所提及的手柄100,如此就使该内窥镜具备了前述任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手柄100与插入部200相连,插入部200包括主动弯曲段。
如图1所示,壳体110还可以包括把手部113,端盖112、壳主体111和插入部200同轴设置,把手部113连接于壳主体111的侧面。在此种结构布局下,当操作者通过把手部113握持手柄100时,枢转件120朝向操作者,这边便于操作者操控枢转件120,同时,由于端盖112、壳主体111和插入部200同轴设置,如此也便于操作者在手持手柄100的时候向患者体内插接插入部200。
如图1所示,内窥镜还包括转接线缆300,其与手柄100相连,并用于连接外部显示器。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及的内窥镜可以为置管镜、胃镜、肠镜、喉镜、纤维支气管镜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内窥镜的种类不做具体限制。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手柄,应用于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壳体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内窥镜的主动弯曲段弯曲的枢转件,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壳主体和端盖,所述壳主体具有容置腔,所述枢转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主体连接;
所述端盖具有避让孔,所述端盖沿其中心轴线可移动设置于所述壳主体,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枢转件,所述端盖能够移动至其内缘与所述枢转件的外表面相抵接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侧壁与所述壳主体的侧壁螺纹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主体的侧壁和所述端盖的侧壁中,其中一者设有滚珠弹簧,另一者设有定位槽,在所述端盖的内缘与所述枢转件的外表面相抵接的情况下,所述滚珠弹簧定位配合于所述定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件的外表面包括第一球弧面,所述避让孔为圆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内缘表面包括第二球弧面,在所述端盖的内缘与所述枢转件的外表面相抵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球弧面与所述第二球弧面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内缘表面设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卡环,所述枢转件的外表面设有多个限位凸起,在所述端盖的内缘与所述枢转件的外表面相抵接的情况下,部分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卡环卡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内缘表面设有沿周向延伸的环形槽,在所述端盖的内缘与所述枢转件的外表面相抵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球弧面卡接配合于所述环形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内缘表面设有阻尼层。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还包括拨动件,所述拨动件与所述枢转件相连,所述拨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端盖包括环绕所述避让孔设置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朝向所述容置腔弯折,用以在所述拨动件偏转时进行避让。
10.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入部以及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插入部相连,所述插入部包括所述主动弯曲段。
CN202222876770.5U 2022-10-31 2022-10-31 内窥镜及其手柄 Active CN2190210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6770.5U CN219021095U (zh) 2022-10-31 2022-10-31 内窥镜及其手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6770.5U CN219021095U (zh) 2022-10-31 2022-10-31 内窥镜及其手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21095U true CN219021095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83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76770.5U Active CN219021095U (zh) 2022-10-31 2022-10-31 内窥镜及其手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210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33715B2 (en) Endoscope control unit with braking system
US20220054220A1 (en) Instrument holder
EP2387348B1 (en) Endoscope bending section control mechanism
EP1955659B1 (en) Articulating mechanisms and link systems with torque transmission in remote manipulation of instruments and tools
US20140343489A1 (en) Endoscope Control Unit with Braking System
EP2869750B1 (en) Sinus endoscope
US20080171910A1 (en) Medical apparatus
EP2532297B1 (en) Operation mechanism, endoscope apparatus, and guide catheter
US9635999B2 (en) Endoscope
CN219021095U (zh) 内窥镜及其手柄
US20220354343A1 (en) Medical device systems
CN219021097U (zh) 内窥镜及其手柄
JP2009285304A (ja) 内視鏡
JP2023512300A (ja) 回動式医療装置
US20210353133A1 (en) Endoscope
US20230219212A1 (en) Insertion instrument
WO2022259549A1 (ja) 先端カバーおよび内視鏡装置
CN218899389U (zh) 一种内窥镜的张紧元件、张紧机构、手柄及内窥镜
US20220369901A1 (en) Medical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210161371A1 (en) Endoscope
EP4252687A1 (en) Endoscopic treatment tool, endoscope device, and treatment method
US20220211254A1 (en) Adaptable devices,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sealable access to a working channel
US20200229681A1 (en) Endoscope
CA3226892A1 (en) Braking mechanisms for steerable medical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WO2020039576A1 (ja) 医療用マニピュレ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アクセスデバイ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