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0614U - 一种针织面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织面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0614U
CN219010614U CN202221625361.1U CN202221625361U CN219010614U CN 219010614 U CN219010614 U CN 219010614U CN 202221625361 U CN202221625361 U CN 202221625361U CN 219010614 U CN219010614 U CN 2190106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layer
knitted fabric
covered
knit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2536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清来
李颖泉
张静
聂海轩
黄小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cetech Fuj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cetech Fuj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cetech Fuj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cetech Fuj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2536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06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06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06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针织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针织面料,包括一体编织而成的面料本体,该面料本体包括面层、底层以及用于连接该面层与该底层的中间层,该中间层至少包括一根单包覆纱线,该单包覆纱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本申请的针织面料包括面层、底层以及用于连接面层与底层的中间层,中间层采用单包覆纱线进行编织,单包覆纱线的旦数较小,容易被隐藏在面层与底层的中间,不易被挤压暴露出来,使得针织面料的平整度更高、色差更小、紧致密集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针织面料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针织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三明治面料由上、中、下三个面组成,表面通常为网孔设计,中间层为连接表面与底面的透明纱线,底面通常为密织的平版面,俗称“三明治”。常见的三明治面料都由经编针织机器编织,虽种类繁多,但是同质化严重。
常规的经编三明治面料之间的不同之处,多体现于面层的组织纹路和网孔的外观差异,中间层透明纱线区域只起到支撑作用,而且整体的抗拉伸性能差、不耐磨、透气性能差,缺乏层次感与立体感。
随着市场针织面料的发展,针织三明治面料也随之出现,但是,由于针织三明治面料的中间层采用的是双包氨纶纱线编织的,在冚纱过程中,双包氨纶中的弹性纱线容易暴露出来,从而造成针织三明治面料表面出现坑坑洼洼,平整度差,色差大,不够紧致。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其他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针织面料,本申请的针织面料包括面层、底层以及用于连接面层与底层的中间层,中间层采用单包覆纱线进行编织,单包覆纱线的旦数较小,容易被隐藏在面层与底层的中间,不易被挤压暴露出来,使得针织面料的平整度更高、色差更小、紧致密集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针织面料,包括一体编织而成的面料本体,该面料本体包括面层、底层以及用于连接该面层与该底层的中间层,该中间层至少包括一根单包覆纱线,该单包覆纱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
本申请的针织面料包括面层、底层以及用于连接面层与底层的中间层,中间层采用单包覆纱线进行编织,单包覆纱线的旦数较小,容易被隐藏在面层与底层的中间,不易被挤压暴露出来,使得针织面料的平整度更高、色差更小、紧致密集性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单包覆纱线包括芯纱、包覆在该芯纱外的包覆纱,该包覆纱的旦数为10D~150D或者等同单位公制英制,该芯纱的旦数为20D~140D或者等同单位公制英制。本申请将包覆纱与芯纱的旦数设置在合理的范围内,既能保留针织面料的弹性,又能使得中间层的纱线全部包覆在面层与底层之间,不易被挤压暴露出来,针织面料的平整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且减小了色差,增强了紧致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单包覆纱线做隔N针面吊目编织与隔N针底吊目编织交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0≤N≤5。本申请通过合理控制中间层纱线的吊目编织动作,使得针织面料的紧致感大大提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单包覆纱线包括芯纱、包覆在该芯纱外的包覆纱,该包覆纱的旦数为10D~150D或者等同单位公制英制,该芯纱的旦数为20D~140D或者等同单位公制英制;该单包覆纱线做隔N针面吊目编织与隔N针底吊目编织交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0≤N≤5。本申请将包覆纱与芯纱的旦数设置咋合理的范围内,既能保留针织面料的弹性,又能使得中间层的纱线全部包覆在面层与底层之间,不易被挤压暴露出来,针织面料的平整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且减小了色差,增强了紧致感。此外,本申请通过合理控制中间层纱线的吊目编织动作,使得针织面料的紧致感大大提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面料本体还包括凸条纹路,该面层的编织行数多于该底层的编织行数,在该底层收缩拉紧的作用下,该面层往上隆起形成该凸条纹路。本申请将面层的编织行数增多、底层的编织行数减少,在底层收缩拉紧的作用下,面层收到挤压就会往上隆起形成凸条纹路,大大增强了针织面料的立体感与美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相邻该凸条纹路之间编织有通孔。本申请将通孔设置在两条凸条纹路之间的凹槽内,不仅增加了针织面料的通透性,而且还不影响针织面料的视觉美观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面料本体上编织有透气孔。本申请通过在针织面料上编织有若干个透气孔,大大提升了针织面料的透气性能。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的针织面料包括面层、底层以及用于连接面层与底层的中间层,中间层采用单包覆纱线进行编织,单包覆纱线的旦数较小,容易被隐藏在面层与底层的中间,不易被挤压暴露出来,使得针织面料的平整度更高、色差更小、紧致密集性强。
本申请将面层的编织行数增多、底层的编织行数减少,在底层收缩拉紧的作用下,面层收到挤压就会往上隆起形成凸条纹路,大大增强了针织面料的立体感与美感。
请将通孔设置在两条凸条纹路之间的凹槽内,不仅增加了针织面料的通透性,而且还不影响针织面料的视觉美观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无疑的,本申请的此类目的与其他目的在下文以多种附图与绘图来描述的较佳实施例细节说明后将变为更加显见。
为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个或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示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个或数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此类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的针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的针织面料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的针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二。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面层;
2、中间层;
3、底层;
4、凸条纹路;41、通孔;
5、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申请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同时,在以下说明中,处于解释的目的而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申请可以不用这里的具体细节或者所描述的特定方式来实施。
随着市场针织面料的发展,针织三明治面料也随之出现,但是,由于针织三明治面料的中间层采用的是双包氨纶纱线编织的,在冚纱过程中,双包氨纶中的弹性纱线容易暴露出来,从而造成针织三明治面料表面出现坑坑洼洼,平整度差,色差大,不够紧致。经过发明人深入的研究,发现将双包氨纶替换成旦数较小的单包覆纱线,可以使得中间层的纱线完全被隐藏在针织面料内,不易挤压暴露出来。
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的针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一。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针织面料,包括一体编织而成的面料本体,该面料本体包括面层1、中间层2与底层3。该底层3编织在该面层1的下方,该中间层2编织在该面层1与该底层3之间且用于连接该面层1与该底层3、该中间层2至少包括一根单包覆纱线,该单包覆纱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2。
本申请的针织面料包括面层1、底层3以及用于连接面层1与底层3的中间层2,中间层2采用单包覆纱线进行编织,单包覆纱线的旦数较小,容易被隐藏在面层1与底层3的中间,不易被挤压暴露出来,使得针织面料的平整度更高、色差更小、紧致密集性强。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地,该单包覆纱线包括芯纱、包覆在该芯纱外的包覆纱,该包覆纱的旦数为10D~150D或者等同单位公制英制,该芯纱的旦数为20D~140D或者等同单位公制英制。本申请将包覆纱与芯纱的旦数设置在合理的范围内,既能保留针织面料的弹性,又能使得中间层2的纱线全部包覆在面层1与底层3之间,不易被挤压暴露出来,针织面料的平整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且减小了色差,增强了紧致感。
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的针织面料的结构剖视图。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地,该单包覆纱线做隔N针面吊目编织与隔N针底吊目编织交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2,0≤N≤5。本申请通过合理控制中间层2纱线的吊目编织动作,使得针织面料的紧致感大大提升。
进一步地,该单包覆纱线做面吊目编织与底吊目编织交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2。
进一步地,该单包覆纱线做隔1针面吊目编织与隔1针底吊目编织交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2。
进一步地,该单包覆纱线做隔2针面吊目编织与隔2针底吊目编织交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2。
进一步地,该单包覆纱线做隔3针面吊目编织与隔3针底吊目编织交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2。
进一步地,该单包覆纱线做隔4针面吊目编织与隔4针底吊目编织交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2。
进一步地,该单包覆纱线做隔5针面吊目编织与隔5针底吊目编织交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2。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地,该单包覆纱线包括芯纱、包覆在该芯纱外的包覆纱,该包覆纱的旦数为10D~150D或者等同单位公制英制,该芯纱的旦数为20D~140D或者等同单位公制英制;该单包覆纱线做隔N针面吊目编织与隔N针底吊目编织交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2,0≤N≤5。本申请将包覆纱与芯纱的旦数设置咋合理的范围内,既能保留针织面料的弹性,又能使得中间层2的纱线全部包覆在面层1与底层3之间,不易被挤压暴露出来,针织面料的平整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且减小了色差,增强了紧致感。此外,本申请通过合理控制中间层2纱线的吊目编织动作,使得针织面料的紧致感大大提升。
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的针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二。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地,该面料本体还包括若干条凸条纹路4,该面层1的编织行数多于该底层3的编织行数,在该底层3收缩拉紧的作用下,该面层1往上隆起形成该凸条纹路4。本申请将面层1的编织行数增多、底层3的编织行数减少,在底层3收缩拉紧的作用下,面层1收到挤压就会往上隆起形成凸条纹路4,大大增强了针织面料的立体感与美感。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地,两相邻该凸条纹路4之间编织有多个通孔41。本申请将通孔41设置在两条凸条纹路4之间的凹槽内,不仅增加了针织面料的通透性,而且还不影响针织面料的视觉美观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地,该面料本体上编织有若干个透气孔5。本申请通过在针织面料上编织有若干个透气孔5,大大提升了针织面料的透气性能。
请再次参照图1-3,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的针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的针织面料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的针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二。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针织面料,包括一体编织而成的面料本体,该面料本体包括面层1、中间层2与底层3。该面料本体上编织有若干个透气孔5以及若干条凸条纹路4。该底层3编织在该面层1的下方,该中间层2编织在该面层1与该底层3之间且用于连接该面层1与该底层3。该中间层2至少包括一根单包覆纱线,该单包覆纱做面吊目编织与底吊目编织交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2。该单包覆纱线包括芯纱、包覆在该芯纱外的包覆纱,该包覆纱的旦数为80D或者等同单位公制英制,该芯纱的旦数为80D或者等同单位公制英制。该面层1的编织行数多于该底层3的编织行数,在该底层3收缩拉紧的作用下,该面层1往上隆起形成该凸条纹路4。两相邻该凸条纹路4之间编织有多个通孔41。
应该理解的是,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特定处理步骤或材料,而应当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此类特征的等同替代。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味着限制。
说明书中提到的“实施例”意指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说明书通篇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或“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指同一个实施例。
需说明,在上文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编织而成的面料本体,该面料本体包括面层、底层以及用于连接该面层与该底层的中间层,该中间层至少包括一根单包覆纱线,该单包覆纱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
该面料本体还包括凸条纹路,该面层的编织行数多于该底层的编织行数,在该底层收缩拉紧的作用下,该面层往上隆起形成该凸条纹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该单包覆纱线包括芯纱、包覆在该芯纱外的包覆纱,该包覆纱的旦数为10D~150D,该芯纱的旦数为20D~140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该单包覆纱线做隔N针面吊目编织与隔N针底吊目编织交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0≤N≤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该单包覆纱线包括芯纱、包覆在该芯纱外的包覆纱,该包覆纱的旦数为10D~150D,该芯纱的旦数为20D~140D;该单包覆纱线做隔N针面吊目编织与隔N针底吊目编织交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0≤N≤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两相邻该凸条纹路之间编织有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面料本体上编织有透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面料本体上编织有透气孔。
CN202221625361.1U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针织面料 Active CN2190106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25361.1U CN219010614U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针织面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25361.1U CN219010614U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针织面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0614U true CN219010614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37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25361.1U Active CN219010614U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针织面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06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1473B (zh) 一种改进的变色立体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7313171B (zh) 具有视觉三维效果的单层经编网布织造方法
CN110184711B (zh) 四面弹仿针织牛仔面料
CN219010614U (zh) 一种针织面料
CN111020825A (zh) 一种立体纬编面料
CN216040093U (zh) 一种随着拉伸强度变化而动态显现花型的经编提花织物
CN215289129U (zh) 一种绞棕弹性立体织物
CN219010613U (zh) 一种三明治针织面料
CN112695448B (zh) 一种具有隐形纹路组织的针织鞋面及其制作方法
CN2578355Y (zh) 双面织锦提花织物
JP2022166677A (ja) 装飾性遮光織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カーテン
CN115161859A (zh) 双面电脑提花针织机编织多色提花立体面料工艺
CN209941198U (zh) 一种cnc纹路双层面料
CN220183491U (zh) 一种四面弹力纱布
CN218580218U (zh) 一种多梳贾卡3d立体提花工艺网布
CN215856613U (zh) 一种含金属丝提花毛圈凹凸结构针织面料
CN109943951B (zh) 薄纱面料
CN221320240U (zh) 一种网纹凸点色织提花服装面料
CN219709725U (zh) 一种具有夹芯条纹的面料单元、鞋面及鞋
CN217622617U (zh) 多功能绣花面料
CN219218282U (zh) 全棉多层朦胧纱布
CN219824586U (zh) 轻质双层复合切割面料及切割织绣品
CN219239926U (zh) 一种具有拼接效果的经编双贾卡提花鞋面织物、鞋面及鞋
CN212796101U (zh) 一种抗撕拉的数码印花面料
CN216074210U (zh) 一种绞花蝴蝶结构针织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