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89129U - 一种绞棕弹性立体织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绞棕弹性立体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89129U
CN215289129U CN202120729431.7U CN202120729431U CN215289129U CN 215289129 U CN215289129 U CN 215289129U CN 202120729431 U CN202120729431 U CN 202120729431U CN 215289129 U CN215289129 U CN 2152891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ft
warp
yarns
yarn
rai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2943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清来
黄剑峰
朱逊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cetech Fuj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cetech Fuj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cetech Fuj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cetech Fuj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2943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891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891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891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织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绞棕弹性立体织物,包括经纱和纬纱,该纬纱包括第一纬纱、第二纬纱,该第一纬纱、该第二纬纱与该经纱相互交织形成织物本体。本发明通过纬纱与经纱一体编织出具有平织区域、凸起区域以及透气区域的织物,其中,平织区域由纬纱与经纱相互密集交织,凸起区域由部分纬纱与经纱相互交织、部分纬纱与经纱相互分离交织,透气区域由第一经纱旋转绞住部分第二经纱使得部分纬纱集束捆绑形成透气孔。该织物采用单层结构,形成局部透气、局部凸起,结构稳定,回弹性好,立体感突出,触摸感好,透气性能强。

Description

一种绞棕弹性立体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绞棕弹性立体织物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纺织面料根据其采用的纺织机械可分为很多种,如飞织面料采用电脑横机编织,梭织面料采用梭织机编织,纬编面料采用针织圆纬机编织等等,不管是哪一种机械编织的面料,随着市场的需求对面料的改进最多的是面料编织结构构成的外观效果上的改进。
梭织面料由于其编织方式上相比电脑横机编织、针织圆纬机编织等较为不同,不是针织成圈构成的方式,因此其在编织结构外观效果上的体现不同于其他纺织面料。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与审美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梭织织物在弹性,厚度,轻薄,透气,和花纹美观上比较保守。
目前市场上的梭织面料通常采用传统的工艺制作,编织方式较为单一,都是采用单层的织造方法进行编织,产品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1.单层梭织面料呈扁平结构,立体感差,触摸感差。
2.单层梭织面料虽然单薄,但是透气性能不理想,且结构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其他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绞棕弹性立体织物,该织物立体感强,触摸感好,回弹性好,透气性能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绞棕弹性立体织物,包括呈纵向分布的经纱和呈横向分布的纬纱,该纬纱包括第一纬纱、第二纬纱,该第一纬纱、该第二纬纱与该经纱相互交织形成织物本体,该织物本体包括平织区域、凸起区域以及透气区域;该平织区域由该第一纬纱、该第二纬纱与该经纱相互交织而成;该凸起区域包括多个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包括凸起面部、编织在该凸起面部下方的凸起松散部,该凸起面部由该第一纬纱与该经纱相互交织而成,该凸起松散部由该第二纬纱与该经纱相互松散结合而成;该透气区域包括多个透气孔。
优选的,该凸起松散部包括由该第二纬纱与该经纱相互分离编织形成的第一凸起松散部。
优选的,该凸起松散部包括由该第二纬纱与该经纱相互松散交织形成的第二凸起松散部。
优选的,该纬纱还包括第三纬纱;该第三纬纱与该第一纬纱、该第二纬纱、该经纱相互交织形成该平织区域;该第二纬纱、该第三纬纱均与该经纱相互松散结合形成该凸起松散部。
优选的,该凸起松散部包括由该第二纬纱、第三纬纱与该经纱相互分离编织形成的第一凸起松散部。
优选的,该凸起松散部包括由该第二纬纱、该第三纬纱与该经纱相互松散交织形成的第二凸起松散部。
优选的,该经纱包括第一经纱、第二经纱,该第一经纱旋转绞住该第二经纱使得该第一纬纱与该第二纬纱集束捆绑一体,从而在该透气区域形成该透气孔。
优选的,该第一经纱的旦数比该第二经纱的旦数大。
优选的,该第一纬纱为涤纶纱线,该第二纬纱为弹性纱线,该第三纬纱为仿锦纶纱线。
优选的,该经纱为透明纱线或涤纶纱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文所述的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纱线步骤为选择经纬纱线并转载于梭织机上;
S2.输入参数步骤:将相关参数输入于梭织机中;
S3.编织步骤:启动梭织机,编织出一片式初始织物面料;
S4.高温定型步骤:对初始织物面料进行高温定型;
S5.激光成型步骤:对高温定型后的初始织物面料进行激光定型,形成梭织织物。
其中,该编织步骤包括平织区域编织、凸起区域编织、透气区域编织;该平织区域编织为该经纱与该第一纬纱、该第二纬纱相互交织;该凸起区域编织为该第一纬纱与该经纱相互交织形成该凸起面部,该第二纬纱与该经纱相互松散结合形成该凸起松散部,该凸起面部与该凸起松散部一起构成该凸起区域;该透气区域编织为该第一经纱旋转绞住该第二经纱使得该第一纬纱与该第二纬纱集束捆绑一体。
优选的,该高温定型步骤中的收缩温度为150~180℃。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纬纱与经纱一体编织出具有平织区域、凸起区域以及透气区域的织物,其中,平织区域由纬纱与经纱相互密集交织,凸起区域由部分纬纱与经纱相互交织、部分纬纱与经纱相互分离交织,透气区域由第一经纱旋转绞住部分第二经纱使得部分纬纱集束捆绑形成透气孔。该织物采用单层结构,形成局部透气、局部凸起,结构稳定,回弹性好,立体感突出,触摸感好,透气性能强。
2.本发明的制作工艺简单,通过梭织机一体编织出一片式的梭织织物后,再高温定型,凸起松散部的纱线遇高温收缩,使得立体凸起效果更好,实现了局部立体凸起、局部透气的功能,回弹性好,立体感突出,触摸感好,透气性能强。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无疑的,本发明的此类目的与其他目的在下文以多种附图与绘图来描述的较佳实施例细节说明后将变为更加显见。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个或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示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个或数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此类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平织区域经纱与纬纱的交织图;
图3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透气区域经纱与纬纱的交织图;
图4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制作工艺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凸起区域经纱与纬纱的第一交织图;
图6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凸起区域的凸起结构经纱与纬纱的第一交织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凸起区域经纱与纬纱的第二交织图;
图8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凸起区域的凸起结构经纱与纬纱的第二交织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凸起区域经纱与纬纱的第三交织图;
图10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凸起区域的凸起结构经纱与纬纱的第三交织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凸起区域经纱与纬纱的第四交织图;
图12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凸起区域的凸起结构经纱与纬纱的第四交织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凸起区域经纱与纬纱的第五交织图;
图14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凸起区域的凸起结构经纱与纬纱的第五交织放大图;
图15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凸起区域经纱与纬纱的第六交织图;
图16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凸起区域的凸起结构经纱与纬纱的第六交织放大图;
图17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编织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平织区域;
2、凸起区域;
21、凸起结构;211、凸起面部;212、凸起松散部;
3、透气区域;
31、透气孔;
4、经纱;
41、第一经纱;42、第二经纱;
5、纬纱;
51、第一纬纱;52、第二纬纱;53、第三纬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同时,在以下说明中,处于解释的目的而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不用这里的具体细节或者所描述的特定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1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平织区域经纱与纬纱的交织图。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绞棕弹性立体织物,包括呈纵向分布的经纱4和呈横向分布的纬纱5,该经纱4包括第一经纱41、第二经纱42,该纬纱包括第一纬纱51、第二纬纱52,该第一纬纱51、该第二纬纱52与该第一经纱41、该第二经纱42相互交织形成织物本体。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该织物本体包括平织区域1、凸起区域2以及透气区域3。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平织区域经纱与纬纱的交织图。
该平织区域1由该第一纬纱51、该第二纬纱52与该经纱4相互交织而成。该平织区域1的正反面都是密实的,结构稳定性强。
参照图5-6,图5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凸起区域经纱与纬纱的第一交织图;图6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凸起区域的凸起结构经纱与纬纱的第一交织放大图。
该凸起区域2包括多个凸起结构21,该凸起结构21包括凸起面部211、编织在该凸起面部211下方的凸起松散部212,该凸起面部211由该第一纬纱51与该经纱4相互交织而成,该凸起松散部212由该第二纬纱52与该经纱4相互松散结合而成。该凸起面部211较为密实,结构稳定,该凸起松散部212较为松散,且其隐藏在该凸起面部211的内部,使得凸起结构21的凸起感更强,触摸感更好,富有立体感。
该凸起松散部212包括第一凸起松散部(图中未标号),该第一凸起松散部(图中未标号)由该第二纬纱52与该经纱4相互分离编织而成。由于第二纬纱52与经纱相互分离编织,所以第一凸起松散部(图中未标号)中的纱线会更加蓬松,在后续的高温定型时,温度升高时,第一凸起松散部(图中未标号)中的纱线更加容易收缩,从而将凸起面部211向上顶起,立体凸起效果更好。
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透气区域经纱与纬纱的交织图。
该透气区域3包括多个透气孔31,该第一经纱41旋转绞住该第二经纱42使得该第一纬纱51与该第二纬纱52集束捆绑一体,从而在该透气区域3形成多个该透气孔31,在保证了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透气性能。
该第一经纱41的旦数比该第二经纱42的旦数大,换言之,该第一经纱41的直径比该第二经纱42的直径大。
该第一纬纱51为涤纶纱线,该第二纬纱52为弹性纱线。通过涤纶纱线与弹性纱线的相互结合,使得织物的回弹性大大增强。
该经纱4为透明纱线或涤纶纱线。利用透明纱线的特性,使得织物富有透视感,给予不同的视觉效果。利用涤纶纱线的特性,使得织物结构稳定性好,立体感强。
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制作工艺流程图。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文所述的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纱线步骤为选择经纬纱线并转载于梭织机上;
S2.输入参数步骤:将相关参数输入于梭织机中;
S3.编织步骤:启动梭织机,编织出一片式初始织物面料;
S4.高温定型步骤:对初始织物面料进行高温定型,收缩温度为150~180℃;
S5.激光成型步骤:对高温定型后的初始织物面料进行激光定型,形成梭织织物。
参照图17,图17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编织图。
其中,该编织步骤包括平织区域1编织、凸起区域2编织、透气区域3编织;该平织区域1编织为该经纱4与该第一纬纱51、该第二纬纱52相互交织;该凸起区域2编织为该第一纬纱51与该经纱4相互交织形成该凸起面部211,该第二纬纱52与该经纱4相互分离编织形成该凸起松散部212,该凸起面部211与该凸起松散部212一起构成该凸起区域2;该透气区域3编织为该第一经纱41旋转绞住该第二经纱42使得该第一纬纱51与该第二纬纱52集束捆绑一体。
本实施例通过纬纱与经纱一体编织出具有平织区域1、凸起区域2以及透气区域3的织物,其中,平织区域1由纬纱与经纱相互密集交织,凸起区域2由部分纬纱与经纱相互交织、部分纬纱与经纱相互分离交织,透气区域3由第一经纱41旋转绞住部分第二经纱42使得部分纬纱集束捆绑形成透气孔31。该织物采用单层结构,形成局部透气、局部凸起,结构稳定,回弹性好,立体感突出,触摸感好,透气性能强。
本实施例制作工艺简单,通过梭织机一体编织出一片式的梭织织物后,再高温定型,凸起松散部212的纱线遇高温收缩,使得立体凸起效果更好,实现了局部立体凸起、局部透气的功能,回弹性好,立体感突出,触摸感好,透气性能强。
实施例2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平织区域经纱与纬纱的交织图。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绞棕弹性立体织物,包括呈纵向分布的经纱4和呈横向分布的纬纱5,该经纱4包括第一经纱41、第二经纱42,该纬纱包括第一纬纱51、第二纬纱52,该第一纬纱51、该第二纬纱52与该第一经纱41、该第二经纱42相互交织形成织物本体。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该织物本体包括平织区域1、凸起区域2以及透气区域3。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平织区域经纱与纬纱的交织图。
该平织区域1由该第一纬纱51、该第二纬纱52与该经纱4相互交织而成。该平织区域1的正反面都是密实的,结构稳定性强。
参照图7-8,图7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凸起区域经纱与纬纱的第二交织图;图8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凸起区域的凸起结构经纱与纬纱的第二交织放大图。
该凸起区域2包括多个凸起结构21,该凸起结构21包括凸起面部211、编织在该凸起面部211下方的凸起松散部212,该凸起面部211由该第一纬纱51与该经纱4相互交织而成,该凸起松散部212由该第二纬纱52与该经纱4相互松散结合而成。该凸起面部211较为密实,结构稳定,该凸起松散部212较为松散,且其隐藏在该凸起面部211的内部,使得凸起结构21的凸起感更强,触摸感更好,富有立体感。
该凸起松散部212包括第二凸起松散部(图中未标号),该第二凸起松散部(图中未标号)由该第二纬纱52与该经纱4相互松散交织而成。由于第二纬纱52与经纱相互松散交织,所以第二凸起松散部(图中未标号)中的纱线会更加蓬松,在后续的高温定型时,温度升高时,第二凸起松散部(图中未标号)中的纱线更加容易收缩,从而将凸起面部211向上顶起,立体凸起效果更好。
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透气区域经纱与纬纱的交织图。
该透气区域3包括多个透气孔31,该第一经纱41旋转绞住该第二经纱42使得该第一纬纱51与该第二纬纱52集束捆绑一体,从而在该透气区域3形成多个该透气孔31,在保证了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透气性能。
该第一经纱41的旦数比该第二经纱42的旦数大,换言之,该第一经纱41的直径比该第二经纱42的直径大。
该第一纬纱51为涤纶纱线,该第二纬纱52为弹性纱线。
该经纱4为透明纱线或涤纶纱线。
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制作工艺流程图。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文所述的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纱线步骤为选择经纬纱线并转载于梭织机上;
S2.输入参数步骤:将相关参数输入于梭织机中;
S3.编织步骤:启动梭织机,编织出一片式初始织物面料;
S4.高温定型步骤:对初始织物面料进行高温定型,收缩温度为150~180℃;
S5.激光成型步骤:对高温定型后的初始织物面料进行激光定型,形成梭织织物。
参照图17,图17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编织图。
其中,该编织步骤包括平织区域1编织、凸起区域2编织、透气区域3编织;该平织区域1编织为该经纱4与该第一纬纱51、该第二纬纱52相互交织;该凸起区域2编织为该第一纬纱51与该经纱4相互交织形成该凸起面部211,该第二纬纱52与该经纱4相互松散结合形成该凸起松散部212,该凸起面部211与该凸起松散部212一起构成该凸起区域2;该透气区域3编织为该第一经纱41旋转绞住该第二经纱42使得该第一纬纱51与该第二纬纱52集束捆绑一体。
本实施例通过纬纱与经纱一体编织出具有平织区域1、凸起区域2以及透气区域3的织物,其中,平织区域1由纬纱与经纱相互密集交织,凸起区域2由部分纬纱与经纱相互交织、部分纬纱与经纱相互分离交织,透气区域3由第一经纱41旋转绞住部分第二经纱42使得部分纬纱集束捆绑形成透气孔31。该织物采用单层结构,形成局部透气、局部凸起,结构稳定,回弹性好,立体感突出,触摸感好,透气性能强。
本实施例制作工艺简单,通过梭织机一体编织出一片式的梭织织物后,再高温定型,凸起松散部212的纱线遇高温收缩,使得立体凸起效果更好,实现了局部立体凸起、局部透气的功能,回弹性好,立体感突出,触摸感好,透气性能强。
实施例3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平织区域经纱与纬纱的交织图。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绞棕弹性立体织物,包括呈纵向分布的经纱4和呈横向分布的纬纱5,该经纱4包括第一经纱41、第二经纱42,该纬纱包括第一纬纱51、第二纬纱52,该第一纬纱51、该第二纬纱52与该第一经纱41、该第二经纱42相互交织形成织物本体。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该织物本体包括平织区域1、凸起区域2以及透气区域3。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平织区域经纱与纬纱的交织图。
该平织区域1由该第一纬纱51、该第二纬纱52与该经纱4相互交织而成。该平织区域1的正反面都是密实的,结构稳定性强。
参照图9-10,图9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凸起区域经纱与纬纱的第三交织图;图10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凸起区域的凸起结构经纱与纬纱的第三交织放大图。
该凸起区域2包括多个凸起结构21,该凸起结构21包括凸起面部211、编织在该凸起面部211下方的凸起松散部212,该凸起面部211由该第一纬纱51与该经纱4相互交织而成,该凸起松散部212由该第二纬纱52与该经纱4相互松散结合而成。该凸起面部211较为密实,结构稳定,该凸起松散部212较为松散,且其隐藏在该凸起面部211的内部,使得凸起结构21的凸起感更强,触摸感更好,富有立体感。
该凸起松散部212包括第一凸起松散部(图中未标号)、第二凸起松散部(图中未标号),该第一凸起松散部(图中未标号)由该第二纬纱52与该经纱4相互分离编织而成,该第二凸起松散部(图中未标号)由该第二纬纱52与该经纱4相互松散交织而成。由于第二纬纱52与经纱部分相互松散交织、部分相互分离编织,所以第二凸起松散部(图中未标号)中的纱线会更加蓬松,在后续的高温定型时,温度升高时,第二凸起松散部(图中未标号)中的纱线更加容易收缩,从而将凸起面部211向上顶起,立体凸起效果更好。
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透气区域经纱与纬纱的交织图。
该透气区域3包括多个透气孔31,该第一经纱41旋转绞住该第二经纱42使得该第一纬纱51与该第二纬纱52集束捆绑一体,从而在该透气区域3形成多个该透气孔31,在保证了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透气性能。
该第一经纱41的旦数比该第二经纱42的旦数大,换言之,该第一经纱41的直径比该第二经纱42的直径大。
该第一纬纱51为涤纶纱线,该第二纬纱52为弹性纱线。
该经纱4为透明纱线或涤纶纱线。
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制作工艺流程图。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文所述的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纱线步骤为选择经纬纱线并转载于梭织机上;
S2.输入参数步骤:将相关参数输入于梭织机中;
S3.编织步骤:启动梭织机,编织出一片式初始织物面料;
S4.高温定型步骤:对初始织物面料进行高温定型,收缩温度为150~180℃;
S5.激光成型步骤:对高温定型后的初始织物面料进行激光定型,形成梭织织物。
参照图17,图17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编织图。
其中,该编织步骤包括平织区域1编织、凸起区域2编织、透气区域3编织;该平织区域1编织为该经纱4与该第一纬纱51、该第二纬纱52相互交织;该凸起区域2编织为该第一纬纱51与该经纱4相互交织形成该凸起面部211,该第二纬纱52与该经纱4相互分离编织或者相互松散交织形成该凸起松散部212,该凸起面部211与该凸起松散部212一起构成该凸起区域2;该透气区域3编织为该第一经纱41旋转绞住该第二经纱42使得该第一纬纱51与该第二纬纱52集束捆绑一体。
本实施例通过纬纱与经纱一体编织出具有平织区域1、凸起区域2以及透气区域3的织物,其中,平织区域1由纬纱与经纱相互密集交织,凸起区域2由部分纬纱与经纱相互交织、部分纬纱与经纱相互分离交织,透气区域3由第一经纱41旋转绞住部分第二经纱42使得部分纬纱集束捆绑形成透气孔31。该织物采用单层结构,形成局部透气、局部凸起,结构稳定,回弹性好,立体感突出,触摸感好,透气性能强。
本实施例制作工艺简单,通过梭织机一体编织出一片式的梭织织物后,再高温定型,凸起松散部212的纱线遇高温收缩,使得立体凸起效果更好,实现了局部立体凸起、局部透气的功能,回弹性好,立体感突出,触摸感好,透气性能强。
实施例4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平织区域经纱与纬纱的交织图。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绞棕弹性立体织物,包括呈纵向分布的经纱4和呈横向分布的纬纱5,该经纱4包括第一经纱41、第二经纱42,该纬纱包括第一纬纱51、第二纬纱52、第三纬纱53,该第一纬纱51、该第二纬纱52、该第三纬纱53与该第一经纱41、该第二经纱42相互交织形成织物本体。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该织物本体包括平织区域1、凸起区域2以及透气区域3。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平织区域经纱与纬纱的交织图。
该平织区域1由该第一纬纱51、该第二纬纱52、该第三纬纱53与该经纱4相互交织而成。该平织区域1的正反面都是密实的,结构稳定性强。
参照图11-12,图11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凸起区域经纱与纬纱的第四交织图;图12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凸起区域的凸起结构经纱与纬纱的第四交织放大图。
该凸起区域2包括多个凸起结构21,该凸起结构21包括凸起面部211、编织在该凸起面部211下方的凸起松散部212,该凸起面部211由该第一纬纱51与该经纱4相互交织而成,该凸起松散部212由该第二纬纱52、该第三纬纱53与该经纱4相互松散结合而成。该凸起面部211较为密实,结构稳定,该凸起松散部212较为松散,且其隐藏在该凸起面部211的内部,使得凸起结构21的凸起感更强,触摸感更好,富有立体感。
该凸起松散部212包括第一凸起松散部(图中未标号),该第一凸起松散部(图中未标号)由该第二纬纱52、该第三纬纱53均与该经纱4相互分离编织而成。由于第二纬纱52、第三纬纱53与经纱相互分离编织,所以第一凸起松散部(图中未标号)中的纱线会更加蓬松,在后续的高温定型时,温度升高时,第一凸起松散部(图中未标号)中的纱线更加容易收缩,从而将凸起面部211向上顶起,立体凸起效果更好。
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透气区域经纱与纬纱的交织图。
该透气区域3包括多个透气孔31,该第一经纱41旋转绞住该第二经纱42使得该第一纬纱51、该第二纬纱52与该第三纬纱53集束捆绑一体,从而在该透气区域3形成多个该透气孔31,在保证了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透气性能。
该第一经纱41的旦数比该第二经纱42的旦数大,换言之,该第一经纱41的直径比该第二经纱42的直径大。
该第一纬纱51为涤纶纱线,该第二纬纱52为弹性纱线,该第三纬纱53为仿锦纶纱线。
该经纱4为透明纱线或涤纶纱线。
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制作工艺流程图。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文所述的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纱线步骤为选择经纬纱线并转载于梭织机上;
S2.输入参数步骤:将相关参数输入于梭织机中;
S3.编织步骤:启动梭织机,编织出一片式初始织物面料;
S4.高温定型步骤:对初始织物面料进行高温定型,收缩温度为150~180℃;
S5.激光成型步骤:对高温定型后的初始织物面料进行激光定型,形成梭织织物。
参照图17,图17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编织图。
其中,该编织步骤包括平织区域1编织、凸起区域2编织、透气区域3编织;该平织区域1编织为该经纱4与该第一纬纱51、该第二纬纱52、该第三纬纱53相互交织;该凸起区域2编织为该第一纬纱51与该经纱4相互交织形成该凸起面部211,该第二纬纱52、该第三纬纱53均与该经纱4相互分离编织形成该凸起松散部212,该凸起面部211与该凸起松散部212一起构成该凸起区域2;该透气区域3编织为该第一经纱41旋转绞住该第二经纱42使得该第一纬纱51、该第二纬纱52与该第三纬纱53集束捆绑一体。
本实施例通过纬纱与经纱一体编织出具有平织区域1、凸起区域2以及透气区域3的织物,其中,平织区域1由纬纱与经纱相互密集交织,凸起区域2由部分纬纱与经纱相互交织、部分纬纱与经纱相互分离交织,透气区域3由第一经纱41旋转绞住部分第二经纱42使得部分纬纱集束捆绑形成透气孔31。该织物采用单层结构,形成局部透气、局部凸起,结构稳定,回弹性好,立体感突出,触摸感好,透气性能强。
本实施例制作工艺简单,通过梭织机一体编织出一片式的梭织织物后,再高温定型,凸起松散部212的纱线遇高温收缩,使得立体凸起效果更好,实现了局部立体凸起、局部透气的功能,回弹性好,立体感突出,触摸感好,透气性能强。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增加了第三纬纱53,且第三纬纱53为仿锦纶纱线,使的凸起效果更加明显,凸起区域2行双梭效果,大大增加了柔软度。
实施例5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平织区域经纱与纬纱的交织图。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绞棕弹性立体织物,包括呈纵向分布的经纱4和呈横向分布的纬纱5,该经纱4包括第一经纱41、第二经纱42,该纬纱包括第一纬纱51、第二纬纱52、第三纬纱53,该第一纬纱51、该第二纬纱52、该第三纬纱53与该第一经纱41、该第二经纱42相互交织形成织物本体。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该织物本体包括平织区域1、凸起区域2以及透气区域3。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平织区域经纱与纬纱的交织图。
该平织区域1由该第一纬纱51、该第二纬纱52、该第三纬纱53与该经纱4相互交织而成。该平织区域1的正反面都是密实的,结构稳定性强。
参照图13-14,图13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凸起区域经纱与纬纱的第五交织图;图14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凸起区域的凸起结构经纱与纬纱的第五交织放大图。
该凸起区域2包括多个凸起结构21,该凸起结构21包括凸起面部211、编织在该凸起面部211下方的凸起松散部212,该凸起面部211由该第一纬纱51与该经纱4相互交织而成,该凸起松散部212由该第二纬纱52、该第三纬纱53与该经纱4相互松散结合而成。该凸起面部211较为密实,结构稳定,该凸起松散部212较为松散,且其隐藏在该凸起面部211的内部,使得凸起结构21的凸起感更强,触摸感更好,富有立体感。
该凸起松散部212包括第二凸起松散部(图中未标号),该第二凸起松散部(图中未标号)由该第二纬纱52与该经纱4相互松散交织以及该第三纬纱53与该经纱4相互分离编织而成。由于第二纬纱52与经纱相互松散交织,第三纬纱53与经纱相互分离编织,所以第二凸起松散部(图中未标号)中的纱线会更加蓬松,在后续的高温定型时,温度升高时,第二凸起松散部(图中未标号)中的纱线更加容易收缩,从而将凸起面部211向上顶起,立体凸起效果更好。
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透气区域经纱与纬纱的交织图。
该透气区域3包括多个透气孔31,该第一经纱41旋转绞住该第二经纱42使得该第一纬纱51、该第二纬纱52与该第三纬纱53集束捆绑一体,从而在该透气区域3形成多个该透气孔31,在保证了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透气性能。
该第一经纱41的旦数比该第二经纱42的旦数大,换言之,该第一经纱41的直径比该第二经纱42的直径大。
该第一纬纱51为涤纶纱线,该第二纬纱52为弹性纱线,该第三纬纱53为仿锦纶纱线。
该经纱4为透明纱线或涤纶纱线。
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制作工艺流程图。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文所述的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纱线步骤为选择经纬纱线并转载于梭织机上;
S2.输入参数步骤:将相关参数输入于梭织机中;
S3.编织步骤:启动梭织机,编织出一片式初始织物面料;
S4.高温定型步骤:对初始织物面料进行高温定型,收缩温度为150~180℃;
S5.激光成型步骤:对高温定型后的初始织物面料进行激光定型,形成梭织织物。
参照图17,图17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编织图。
其中,该编织步骤包括平织区域1编织、凸起区域2编织、透气区域3编织;该平织区域1编织为该经纱4与该第一纬纱51、该第二纬纱52、该第三纬纱53相互交织;该凸起区域2编织为该第一纬纱51与该经纱4相互交织形成该凸起面部211,该第二纬纱52与该经纱4相互松散交织以及该第三纬纱53与该经纱4相互分离编织形成该凸起松散部212,该凸起面部211与该凸起松散部212一起构成该凸起区域2;该透气区域3编织为该第一经纱41旋转绞住该第二经纱42使得该第一纬纱51、该第二纬纱52与该第三纬纱53集束捆绑一体。
本实施例通过纬纱与经纱一体编织出具有平织区域1、凸起区域2以及透气区域3的织物,其中,平织区域1由纬纱与经纱相互密集交织,凸起区域2由部分纬纱与经纱相互交织、部分纬纱与经纱相互分离交织,透气区域3由第一经纱41旋转绞住部分第二经纱42使得部分纬纱集束捆绑形成透气孔31。该织物采用单层结构,形成局部透气、局部凸起,结构稳定,回弹性好,立体感突出,触摸感好,透气性能强。
本实施例制作工艺简单,通过梭织机一体编织出一片式的梭织织物后,再高温定型,凸起松散部212的纱线遇高温收缩,使得立体凸起效果更好,实现了局部立体凸起、局部透气的功能,回弹性好,立体感突出,触摸感好,透气性能强。
与实施例3相比,本实施例增加了第三纬纱53,且第三纬纱53为仿锦纶纱线,使的凸起效果更加明显,凸起区域2行双梭效果,大大增加了柔软度。
实施例6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平织区域经纱与纬纱的交织图。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绞棕弹性立体织物,包括呈纵向分布的经纱4和呈横向分布的纬纱5,该经纱4包括第一经纱41、第二经纱42,该纬纱包括第一纬纱51、第二纬纱52、第三纬纱53,该第一纬纱51、该第二纬纱52、该第三纬纱53与该第一经纱41、该第二经纱42相互交织形成织物本体。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该织物本体包括平织区域1、凸起区域2以及透气区域3。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平织区域经纱与纬纱的交织图。
该平织区域1由该第一纬纱51、该第二纬纱52、该第三纬纱53与该经纱4相互交织而成。该平织区域1的正反面都是密实的,结构稳定性强。
参照图15-16,图15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凸起区域经纱与纬纱的第六交织图;图16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凸起区域的凸起结构经纱与纬纱的第六交织放大图。
该凸起区域2包括多个凸起结构21,该凸起结构21包括凸起面部211、编织在该凸起面部211下方的凸起松散部212,该凸起面部211由该第一纬纱51与该经纱4相互交织而成,该凸起松散部212由该第二纬纱52、该第三纬纱53与该经纱4相互松散结合而成。该凸起面部211较为密实,结构稳定,该凸起松散部212较为松散,且其隐藏在该凸起面部211的内部,使得凸起结构21的凸起感更强,触摸感更好,富有立体感。
该凸起松散部212包括第二凸起松散部(图中未标号),该第二凸起松散部(图中未标号)由该第二纬纱52、该第三纬纱53均与该经纱4相互松散交织而成。由于第二纬纱52、第三纬纱53与经纱相互松散交织,所以第二凸起松散部(图中未标号)中的纱线会更加蓬松,在后续的高温定型时,温度升高时,第二凸起松散部(图中未标号)中的纱线更加容易收缩,从而将凸起面部211向上顶起,立体凸起效果更好。
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中透气区域经纱与纬纱的交织图。
该透气区域3包括多个透气孔31,该第一经纱41旋转绞住该第二经纱42使得该第一纬纱51、该第二纬纱52与该第三纬纱53集束捆绑一体,从而在该透气区域3形成多个该透气孔31,在保证了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透气性能。
该第一经纱41的旦数比该第二经纱42的旦数大,换言之,该第一经纱41的直径比该第二经纱42的直径大。
该第一纬纱51为涤纶纱线,该第二纬纱52为弹性纱线,该第三纬纱53为仿锦纶纱线
该经纱4为透明纱线或涤纶纱线。
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制作工艺流程图。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文所述的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纱线步骤为选择经纬纱线并转载于梭织机上;
S2.输入参数步骤:将相关参数输入于梭织机中;
S3.编织步骤:启动梭织机,编织出一片式初始织物面料;
S4.高温定型步骤:对初始织物面料进行高温定型,收缩温度为150~180℃;
S5.激光成型步骤:对高温定型后的初始织物面料进行激光定型,形成梭织织物。
参照图17,图17为本发明绞棕弹性立体织物的编织图。
其中,该编织步骤包括平织区域1编织、凸起区域2编织、透气区域3编织;该平织区域1编织为该经纱4与该第一纬纱51、该第二纬纱52、该第三纬纱53相互交织;该凸起区域2编织为该第一纬纱51与该经纱4相互交织形成该凸起面部211,该第二纬纱52、该第三纬纱53均与该经纱4相互松散交织形成该凸起松散部212,该凸起面部211与该凸起松散部212一起构成该凸起区域2;该透气区域3编织为该第一经纱41旋转绞住该第二经纱42使得该第一纬纱51、该第二纬纱52与该第三纬纱53集束捆绑一体。
本实施例通过纬纱与经纱一体编织出具有平织区域1、凸起区域2以及透气区域3的织物,其中,平织区域1由纬纱与经纱相互密集交织,凸起区域2由部分纬纱与经纱相互交织、部分纬纱与经纱相互分离交织,透气区域3由第一经纱41旋转绞住部分第二经纱42使得部分纬纱集束捆绑形成透气孔31。该织物采用单层结构,形成局部透气、局部凸起,结构稳定,回弹性好,立体感突出,触摸感好,透气性能强。
本实施例制作工艺简单,通过梭织机一体编织出一片式的梭织织物后,再高温定型,凸起松散部212的纱线遇高温收缩,使得立体凸起效果更好,实现了局部立体凸起、局部透气的功能,回弹性好,立体感突出,触摸感好,透气性能强。
与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增加了第三纬纱53,且第三纬纱53为仿锦纶纱线,使的凸起效果更加明显,凸起区域2行双梭效果,大大增加了柔软度。
需说明,在上文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绞棕弹性立体织物,包括呈纵向分布的经纱和呈横向分布的纬纱,该纬纱包括第一纬纱、第二纬纱,该第一纬纱、该第二纬纱与该经纱相互交织形成织物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织物本体包括:
平织区域,其由该第一纬纱、该第二纬纱与该经纱相互交织而成;
凸起区域,其包括多个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包括凸起面部、编织在该凸起面部下方的凸起松散部,该凸起面部由该第一纬纱与该经纱相互交织而成,该凸起松散部由该第二纬纱与该经纱相互松散结合而成;
透气区域,其包括多个透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棕弹性立体织物,其特征在于,该凸起松散部包括由该第二纬纱与该经纱相互分离编织形成的第一凸起松散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棕弹性立体织物,其特征在于,该凸起松散部包括由该第二纬纱与该经纱相互松散交织形成的第二凸起松散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棕弹性立体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纬纱还包括第三纬纱;该第三纬纱与该第一纬纱、该第二纬纱、该经纱相互交织形成该平织区域;该第二纬纱、该第三纬纱均与该经纱相互松散结合形成该凸起松散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绞棕弹性立体织物,其特征在于,该凸起松散部包括由该第二纬纱、第三纬纱与该经纱相互分离编织形成的第一凸起松散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绞棕弹性立体织物,其特征在于,该凸起松散部包括由该第二纬纱、该第三纬纱与该经纱相互松散交织形成的第二凸起松散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棕弹性立体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经纱包括第一经纱、第二经纱,该第一经纱旋转绞住该第二经纱使得该第一纬纱与该第二纬纱集束捆绑一体,从而在该透气区域形成该透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绞棕弹性立体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经纱的旦数比该第二经纱的旦数大。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绞棕弹性立体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纬纱为涤纶纱线,该第二纬纱为弹性纱线,该第三纬纱为仿锦纶纱线;该经纱为透明纱线或涤纶纱线。
CN202120729431.7U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绞棕弹性立体织物 Active CN2152891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29431.7U CN215289129U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绞棕弹性立体织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29431.7U CN215289129U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绞棕弹性立体织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89129U true CN215289129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36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29431.7U Active CN215289129U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绞棕弹性立体织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891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5746A (zh) * 2021-04-12 2021-08-17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绞棕弹性立体织物及其制作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5746A (zh) * 2021-04-12 2021-08-17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绞棕弹性立体织物及其制作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32907B1 (en) Woven stretch fabric and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CN108411473B (zh) 一种改进的变色立体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10184711B (zh) 四面弹仿针织牛仔面料
CN112746377A (zh) 一种内部可视立体纹路组织的针织鞋面及其制作方法
CN215289129U (zh) 一种绞棕弹性立体织物
CN107740216A (zh) 一种双面浮雕异花型多层无毛圈巾被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215289123U (zh) 一种新型的梭织面料
CN213357874U (zh) 一种仿色织效果的染色灯芯绒结构
CN111020825A (zh) 一种立体纬编面料
CN113265746A (zh) 一种绞棕弹性立体织物及其制作工艺
CN210262175U (zh) 一种梭织仿针织面料
CN213172771U (zh) 一种弹性梭织面料
KR101642857B1 (ko) 요철을 구비한 환편직물제조용 환편기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환편직물
CN212741689U (zh) 一种尼龙、氨纶混纺高弹透气网眼布
CN110241496B (zh) 一种梭织仿针织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CN216473722U (zh) 一种一体织造绒球装饰效果机织提花面料
CN211005815U (zh) 一种具有牛仔风格的织造物
CN220183491U (zh) 一种四面弹力纱布
CN209941198U (zh) 一种cnc纹路双层面料
CN218812408U (zh) 机织棋盘格变化组织
CN211546805U (zh) 一种仿十字绣网格底纹大提花面料
CN215440848U (zh) 一种提花春亚纺面料
CN215976234U (zh) 仿针织外观的机织面料
CN221022675U (zh) 防滑涤纶复合织物
CN218660846U (zh) 一种亲肤绣花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