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93195U - 一种多介质透镜及灯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介质透镜及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93195U
CN218993195U CN202223148579.5U CN202223148579U CN218993195U CN 218993195 U CN218993195 U CN 218993195U CN 202223148579 U CN202223148579 U CN 202223148579U CN 218993195 U CN218993195 U CN 2189931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lens
light transmittance
lens body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485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德龙
陈盟宪
郑伟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DINK OPT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EDINK OPT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DINK OPTICS Inc filed Critical LEDINK OPTICS Inc
Priority to CN20222314857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931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93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931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透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介质透镜及灯具。多介质透镜包括:第一介质透镜体和第二介质包覆层,第二介质包覆层包覆于第一介质透镜体外,第一介质透镜体的透光率大于第二介质包覆层的透光率。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光学透镜透光率不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多介质透镜及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透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介质透镜及灯具。
背景技术
随着LED芯片及LED灯珠封装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LED作为光源在灯具照明行业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LED照明灯具相比于传统照明灯具具备高光效、高显指、寿命长、节能环保等优势也越来越被市场所接受,LED照明替代传统节能灯照明也是大势所趋,现有的LED灯为了实现LED光源的扩散,通常会在LED光源上配合一个透镜使用。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光学透镜都是单一介质成型实现的,而这类透镜在设计上已经遇到光学极限和瓶颈,透镜的透光率难以更进一步。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介质透镜,用于解决光学透镜透光率不高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介质透镜,其包括:第一介质透镜体;
第二介质包覆层,包覆于所述第一介质透镜体外,所述第一介质透镜体的透光率大于第二介质包覆层的透光率。
相较于现有技术,以上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利用透光率高的第一介质形成第一介质透镜体包覆在第二介质包覆层中,提供透镜中心的透光率,提高整个透镜的透光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介质的熔点小于第二介质的熔点。
选用透光率好熔点低的第一介质作为透镜的中心介质,使得透镜在整体透光性好的前提下,降低内部第一介质的冷却时间,第二介质能够较短时间内进行二次成型,降低了整体的成型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介质包覆层完全包覆于所述第一介质透镜体外。
利用熔点较高的第二介质完全包覆第一介质,利用第二介质的熔点高,耐高温性能好,避免了灯具造成的高温问题,提高了整个透镜的耐候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介质的透光率至少为9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介质为PMMA,第二介质为PC。
利用光学级PMMA和PC作为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利用更好的物理性能,耐高温性能及耐磨性能的PC保护内部透光率更高的PMMA,使得保持很好的透光效果的同时,透镜整体的耐候性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介质透镜体的中心厚度大于周缘厚度。
本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灯具,包括光源及所述的多介质透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介质透镜体;2、第二介质包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多介质透镜,其包括:第一介质透镜体;
第二介质包覆层,包覆于所述第一介质透镜体外,所述第一介质透镜体的透光率大于第二介质包覆层的透光率。
利用透光率高的第一介质形成第一介质透镜体包覆在第二介质包覆层中,提供中心的透光率,进而提高整个透镜的透光效果,藉由多介质的设计可将透镜的光学效果更进一步提升。
其中,所述第一介质的熔点小于第二介质的熔点。
选用透光率好熔点低的第一介质作为透镜的中心介质,使得透镜在整体透光性好的前提下,降低内部第一介质的冷却时间,第二介质能够较短时间内进行二次成型,降低了整体的成型时间,具体可将以前一种介质一次注塑光学透镜成型的时间从1000s以上降低到200s左右,可以改善目前单一介质的光学透镜在光型角度上的限制与成型上的不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介质包覆层完全包覆于所述第一介质透镜体外。
利用熔点较高的第二介质完全包覆第一介质,利用第二介质的熔点高,耐高温性能好,避免了灯具造成的高温问题,提高了整个透镜的耐候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介质的透光率至少为92%。
具体地,所述第一介质为PMMA,第二介质为PC。
利用光学级PMMA和PC作为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利用更好的物理性能,耐高温性能及耐磨性能的PC保护内部透光率更高的PMMA,使得保持很好的透光效果的同时,透镜整体的耐候性更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介质透镜体的中心厚度大于周缘厚度,第一介质的透光性好,契合厚件光学透镜的成型,第二介质包覆层的整体厚度基本相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公开一种灯具,包括光源及实施例1中的多介质透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多介质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介质透镜体;
第二介质包覆层,包覆于所述第一介质透镜体外,所述第一介质透镜体的透光率大于第二介质包覆层的透光率;
所述第一介质的熔点小于第二介质的熔点;
所述第二介质包覆层完全包覆于所述第一介质透镜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的透光率至少为9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为PMMA,第二介质为P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透镜体的中心厚度大于周缘厚度。
5.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及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多介质透镜。
CN202223148579.5U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多介质透镜及灯具 Active CN2189931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8579.5U CN218993195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多介质透镜及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8579.5U CN218993195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多介质透镜及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93195U true CN218993195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21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48579.5U Active CN218993195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多介质透镜及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931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35594A (zh) 一种led发光模块
CN218993195U (zh) 一种多介质透镜及灯具
CN201787427U (zh) 集成显示器外壳和智能控制的lcd背光模组
CN101852387B (zh) Led照明光路装置及具有该光路装置的led光机照明系统
CN102588787A (zh) 基于反射透射型均匀大功率led光源
CN204786167U (zh) 一种二次光学特殊曲面透镜及其星形排列透镜式路灯
CN204285208U (zh) 应用于led路灯的套件
CN201475711U (zh) Led灯具
CN202056682U (zh) 一种提高光效的led模组
CN210567616U (zh) 一种密封性良好的球泡灯
CN203240346U (zh) 发光装置
CN207555222U (zh) 一种led光组件
CN207865123U (zh) 一种新型格栅灯
CN106229311A (zh) 一种led发光二极管的生产工艺
CN201293296Y (zh) 一种带散热翅片的led灯
CN205897020U (zh) 一种适用于航标灯光学装置的柱状tir透镜
CN212805521U (zh) 一种宽角出光的路灯透镜及路灯透镜板
CN203415616U (zh) 一种全方位发光的led灯珠
CN202452221U (zh) 一种基于反射透射型均匀大功率led光源
CN103363335A (zh) 发光装置
CN219655915U (zh) 一种路灯光源透镜
CN210979521U (zh) 一种新型路灯
CN201954297U (zh) 一种led光源模块
CN203549513U (zh) 一种led灯
CN219144212U (zh) 一种发光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