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87556U - 一种包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包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87556U
CN218987556U CN202221017577.XU CN202221017577U CN218987556U CN 218987556 U CN218987556 U CN 218987556U CN 202221017577 U CN202221017577 U CN 202221017577U CN 218987556 U CN218987556 U CN 2189875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age
angle
corner
folding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1757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泓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01757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875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875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875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包装结构,涉及食品包装技术领域,包装结构包括包装本体,包装本体设有一内折角。也就是说,该包装结构为具有内折角的包装结构,可供使用者从内折角开启包装,从而为用户提供除了剪开包装的另外选择,且从内折角处开启封口,可以在没有工具的前提下完整启封包装结构的主封口,方便且省力,或可以打开一个可重复使用的倒出口。

Description

一种包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食品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食品包装名目繁多,各类包装的种类及特点也各异,但各类包装仅能盛装与自身特点匹配的内容物类型,包装的兼容性不强、使用不够便捷、运输成本较高、不够卫生环保。
现有技术中针对各种用于盛装饮品的包装,比如:装饮品的纸塑包装,普通的纸塑包装大多仅能盛装液态内容物,可盛装的内容物品种单一;带两个内折角的屋顶式包装,需要多个步骤打开不便,又因为两个内折角的影响,无法打开更大的开口,且由于其顶面为屋顶形,在运输过程中顶部无法直接承压,还有加工方法的限制导致其无法盛装除液态以外的内容物;可撕的铝箔主封区域的包装,需要反复对折铝箔后才能撕开,步骤繁琐;传统的流食易拉罐包装,市面上的八宝粥罐头,由于其圆柱形形状,运输成本上相对于长方形包装成本高,且有一个用于容纳汤勺的盖子,不能密闭不能保证汤勺卫生安全,还不能连接于包装,也与包装本体材质不同,对环境影响较大;玻璃罐头包装,体积较大,重量颇重,易破易碎,携带出行不便;装调味品塑料软包装,立于平面的能力较差,包装质地较软以至于倒出不便。
综上所述,在形势愈发严峻的海洋垃圾及碳中和目标的全球环境背景下,各类包装作为全球主要的生活垃圾,且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有必要适时提供一种兼容性强、使用便捷、卫生环保、运输成本低的包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装结构,可以避免使用者费力或者使用工具启封,从而可以达到省力、方便的开启包装。
本申请提供一种包装结构,包括包装本体,包装本体设有一内折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装本体为平面材料折叠而成的包装本体,包装本体还设有一外折角,外折角位于内折角的对侧;和/或
包装本体的内折角上设有拉手,用于打开包装本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装本体设有主封口区,主封口区和内折角的内折线不相交。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折线为单条折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折角的非封口区设有第一柔性密封部,且第一柔性密封部的面积不小于内折角的面积的一半;和/或
内折角的内折线与主封口区平行,通过挤压包装本体上的内折角,将纵向排布的内折角转变为横向排布的内折角,形成第二插角结构,以供包装本体转变为具有矩形横截面的包装本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封口区与内折线的延长线的夹角为大于0°且小于90°;和/或内折角的封口区设有第二柔性密封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折角的非封合区的内折线为两条折线,两条折线的夹角小于90°;和/或内折角的封口区域与包装本体的内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装本体设有主封口区,主封口区和内折角的内折线相交。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折角的非封口区设有第三柔性密封部;和/或内折角的封口区设有呈对折状的第四柔性密封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折角的非封合区的内折线为两条折线,两条折线的夹角小于90°或等于90°。
相较于传统包装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包装结构,为具有内折角的包装结构,可供使用者从内折角开启包装,从而为用户提供除了剪开包装的另外选择,且从内折角处开启封口,可以在没有工具的前提下完整启封包装结构的主封口,方便且省力,或可以打开一个可重复使用的倒出口。采用本包装盛装冷却后呈半凝固态的产品,比如预制菜产品,相对于铝箔为上封口区的现有技术包装,需要通过反复折叠后再撕下整个主封区域的打开方式而言,通过内折角一步启封完整的上封口区,不会额外产生垃圾,而且能实现一步打开整个上封开口,更为省力且便捷,迎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用本包装盛装半液半颗粒的流食产品时,比如八宝粥等产品,相较于现有技术,传统的八宝粥易拉罐包装产品,从运输成本而言,在同样的空间条件下,呈方形的包装肯定比呈圆柱体的包装容纳体积更大,从包装功能而言,本包装的开口呈斜向的开口,不仅开口横截面更大,而且更利于内容物的倒出,从环保的角度来说,若本包装内壁有一腔体用于隔离与收纳汤勺等配件,相对于易拉罐包装,可以减少产生一个用于容纳汤勺的塑料盖的垃圾;采用本包装盛装固态颗粒物产品时,比如孜然、香料等调味品产品,相对于现有的玻璃瓶包装或是软包装,在外出野炊等场景时,本包装通过拉扯出内折角即可形成一个用于倒出的斜向小开口,既可以像玻璃瓶包装一样立于桌子上,又像软包装一样轻便,而且顾客在没用完的情况下,还可以把包装的内折角再塞回包装,形成防潮的半密闭包装形态,方便便下次再次使用,具有可多次使用的特点;采用本包装盛装液态的产品时,比如牛奶等饮品,可以选择拉出内翻折角形成小开口,或者通过内折角打开整个上封口,内折角的这两种打开方式可以给顾客更多打开方式的选择,还有一些包装打开方式的实施例,比如内折角对侧的外折角内侧的开口,可以实现一步揭开翻折角带动包装开口破裂,省力简洁,而且具有单内折角的包装,包装的顶部是斜向开口,导致内折角对侧的外折角更大,有利于侧面倒出口的设置,还有位于内折角位置的内置吸管实施例,可以保证垃圾的一体化,减少吸管对环境的危害,并且也具有重新收纳吸管的功能,实现多次使用的卫生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内折角封合区内折线与主封合区不重叠的单屋顶式内折角包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内折角封合区内折线与主封合区不重叠的单纵向内折角包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内折角封合区内折线与主封合区不重叠的单插角内折角包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具有纵向内折角的包装展开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第一柔性密封部的可空间变换内折角的包装结构转换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具有第一柔性密封部的可空间变换内折角的包装展开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内折角封合区内折线与主封合区不重叠的纵向内折角包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一体式异侧加工的以两个纵向内折角包装本体构成的加工单位展开图;
图9为图1中具有拉环的内折角封合区内折线与主封合区不重叠的单屋顶式内折角包装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一体式异侧加工的以两个屋顶式内折角包装本体构成的加工单位展开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内折角封合区内折线与主封合区重叠的单屋顶式内折角包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内折角封合区内折线与主封合区重叠的单纵向内折角包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内折角封合区内折线与主封合区重叠的单插角内折角包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1中具有单屋顶式内折角包装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1所示具有单屋顶式内折角的包装展开图;
图16为图11中以分体式加工的单个屋顶式内折角包装展开图;
图17为图11中一体式同侧加工的以两个屋顶式内折角包装本体构成的加工单位展开图;
图18为图12中具有自身折叠的纵向内折角的包装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2中以分体式加工的单个纵向内折角包装展开图;
图20为图12中内折角位于同侧加工的包装顶部具有一体式提手的纵向内折角包装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12中一体式同侧加工的以两个纵向内折角包装本体构成的加工单位展开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开口位置位于内折角非封口区域的包装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包装结构内的吸管设于内折角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侧面倒出口的单内折角包装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纵向设置一体式提手与侧面倒出口的顶部三角形包装示意图;
图26为本实施例中具有纵向设置一体式提手的顶部三角形包装的展开图;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内置容纳腔的包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包装结构、101-内折角、102-外折角、103-主封口区、104-内折线、105-扁平包装本体、106-非封口区、107-第一柔性密封部、108-封口区域、109-第二柔性密封部、116-条形密封层、117-三角片、118-拉环、119-第一开口、120-第二开口、121-密封部、122-吸管、123-薄膜腔体结构、124-提手、125-第三柔性密封部、126-第四柔性密封部、127-纵封区域、128-切口、129-裁切线、131-导撕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包装结构,可以避免使用者费力或者使用工具启封,从而可以达到省力、方便的开启包装。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所述的“上端、下端、左侧、右侧”等方位词都是基于说明书附图所定义的。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包装结构100,包括包装本体,该包装本体可用于盛装液体、半液半颗粒流食、半凝固态或者固体颗粒,比如饮料、流食、预制菜、调味品、餐厨调料等,包装本体设有一内折角101。
需要说明的是,内折角101分为两类,其一是纵向设置在包装本体上的,比如本案提到的单条内折线104的纵向内折角101包装;其二是横向设置于包装本体上的,比如本案提到的两条内折线104的插角、屋顶式内折角101,其中满足特定条件下的插角与所对应的纵向内折角101之间可以互相空间变化。当然,包装结构100也可以是软包装,本案所提到的包装本体都并不限定其软硬、大小、材质等,也可以称之为包装袋、包装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装本体为平面材料折叠而成的包装本体结构容器,包装本体还设有一外折角102(即外翻折角),外折角102位于内折角101的对侧;和/或包装本体的内折角101上设有拉手,用于打开包装。具体地,包装本体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内折角101和外折角102,包装本体的底部设置两个外折角102。拉手可以破坏内折角101的非封口区106上的密封部121以打开包装开口,也可以用于破坏内折角101的封口区并将内折角101拉出,以形成开口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一个内折角101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其一,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屋顶式双内折角包装本体,屋顶式双内折角在打开时两个内折角101互相会形成阻碍,不能一步打开,而本实施例中的包装本体只设置一个内折角101,可方便打开,也即沿内折角101一侧打开包装,可以从内折角101的封口启封并打开整个主封口,这样可以方便打开。
其二,单内折角101的包装展开图,顶面都是斜向的,也就是所对的另一个外折角102,完全打开是一个斜向的倾倒口,倒出非常便捷,如装八宝粥等流食,甚至不需要汤勺,仰头即可食用。现有技术的包装,除了易拉罐与软包装,没有能打开这么大的大开口的包装,斜向的符合人体工学。如果装八宝粥,用单屋顶式包装与现有的易拉罐作比较,饮用方便,运输上方形比圆柱运输成本低。
其三,相对于双屋顶式内折角的包装本体而言,由于包装本体采用单内折角,包装本体的顶面不是三角形就是矩形,在运输上可以堆叠运输,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运输的效率和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折角102上还包括有倒出口和密封部121,其中,倒出口设于外折角上,倒出口用于倒出包装主体内的饮品;密封部121设于外折角上,密封部121用于覆盖并密封倒出口。
此外,该密封部121还可以与包装本体的外侧壁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顾客可以通过掀起外折角102,带动与包装外侧壁连接的密封部121破裂以打开包装。
具体地说,上述包装结构100成型后可以为顶面为三角形或者矩形的包装结构100,包装结构100共四个翻折角,其中一个翻折角向内翻折构成内折角101,显然地,此内折角101的封口区域108与主封口区103域呈明显的夹角,根据加工需要可选的夹角范围可以为小于90°且远大于0°;当然也可以,此内折角101的封口区域108与主封口区103域不存在明显的夹角,位置重叠。其中,包装结构100的左上角或右上角设有内折角101,其余三个角设置外折角102,外折角102的结构可以参照现有技术的内容,此处将不再一一展开。
比如,针对左上角设有内折角101、右上角设有外折角102的包装结构100,开启时,可以从外折角102启封,也可以从内折角101启封,从内折角101启封时,只需轻轻撕开内折角101封口即可,当然,也可以沿内折角101封口进一步撕开主封口,从而完整开启包装结构100的上部,方便倾倒出内装的饮品。
需要说明的是,当包装的预设开口位于包装的外折角102的内侧区域,预设开口由与包装材料复合为一体的膜层覆盖,且膜层直接或间接连接于包装侧壁时,相较于现有技术的饮品包装,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包装结构,可使顾客通过翻动翻折角,使带动膜层破裂,实现一步启封包装的功能。
作为一具体实施例,包装结构100具体为具有纵向内折角101的三角形顶面的包装结构100,包装结构100的底面为矩形,包装结构100的底面位于水平面内,以包装结构100的底面为参考,该三角形顶面可以平行于包装结构100的底面,即三角形顶面位于水平面内,该三角形顶面为平三角形顶面;当然,三角形顶面也可以与包装结构100的底面不平行,即三角形顶面与水平面具有预设倾斜角度,该三角形顶面为斜三角形顶面。内折角101设于包装结构100的第一侧,三角形顶面的顶点位于第一侧,同时,内折角101与三角形顶面共顶点。三角形顶面的底边位于包装结构100的第二侧,且包装结构100的第二侧设有与该底边相连的外折角102。在本实施例中,内折角101包括两个重叠的三角片117,且三角片117的尺寸沿远离所述三角形顶面的方向渐缩,换言之,三角片117的底边朝上,顶点朝下。该三角片117可以为直角三角形片,也可以为钝角三角形。对于本实施例而言,包装的底面会因纵向内折角101的存在而不平整,呈略微的凸出,优选的,位于内折角101的下端点设置一外凸的部分以修正底面。
需要说明的是,具有顶面三角形的内折角101包装在一体式加工工艺中,两个包装主体为一个加工单位,分有内折角101同侧加工与内折角101异侧加工,所加工出的产物外观大致相似,但结构并不一致:通过异侧加工的包装,内折角101区域可采用喷胶封合,主封口承担了内折角101的封口压力,内折角101区域仅需保证密闭性即可,且纵向内折角101的单折叠线不会与主封口相重叠;但通过同侧加工的包装,将内折角101折入包装内后封合,内折角101的折叠线会被主封区域覆盖并一同封合,随后将其余三个外翻折角翻折处理时,这个内折角101的结构会对折叠过程产生一定阻碍,内折角101会自身折叠以适应折叠后的包装形态,最优的,内折角101区域的部分为薄膜或弱化的软质层,方便其自身折叠。为了便于用户从内折角101一侧开启包装,还包括设于内折角101的顶部的拉手。拉手可以为拉环118结构,两个拉环118设于内折角101的侧壁上,通过提拉该拉手,可以开启内折角101的封口,从而开启包装。此外,包装结构100的第二侧(远离内折角101的一侧)设有与三角形顶面的底边相接的外折角102,外折角102的内侧壁设有开口。当从该侧开启包装时,可以掀开外折角102,从而暴露出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包装本体的顶面为三角形,所述包装本体还设有一翻折角,所述翻折角位于所述顶面三角形的底边位置,所述顶面三角形的顶点位置还设有与所述包装本体一体设置的提手124,所述提手124纵向设置于包装本体的侧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顶面三角形的底边位置的翻折角,可以是内折角也可以是外折角102。所谓的一体式把手的结构,其实就是纵向内折角101,反向对外折叠的状态,并封合为一体后通孔处理为提手124形状。
也就是说,根据本案中纵向内翻折角的展开图,可以推导出,当此内翻折角向外翻折时,就是一个纵向的外翻折角,而所谓的一体式提手124结构,就是将此纵向外翻折角的两个三角片117封合为复合结构后,进行通孔裁切处理后呈提手124的形状。那么使用一体式加工机来加工带有纵向一体式提手124的包装时,还是以两个包装本体为一个加工单位,加工单位之间首尾相连,两个包装本体相连,两个包装本体关于二者的连接线呈中心对称设置(也就是斜线开口之间互补),先进行溢出灌装靠下的包装本体后,而后只需要在封合两个包装本体之间斜向的主封口的同时,与纵向外翻折角区域一同封合(或先封合纵向外翻折角区域后,再封合两个包装本体之间的斜向主封线),然后裁切出第一个包装本体及提手124(当然,封合的同时也可以进行裁切操作,可将斜向主封合区裁断的同时裁切提手124形状),然后溢出灌装第二个包装本体后进行封合剩余主封口并裁切出第二个包装本体。更进一步的,一个加工单位的两个包装本体也可根据灌装速度、产率等工艺要求,同时溢出灌装、封合与裁切,大大提高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装本体设有主封口区103,主封口区103和内折角101的内折线104不相交。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打开包装结构100,也就是说,可以从内折角101位置直接揭开包装本体,操作方便省力。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内折线104是内折角101区域向内折叠的内折线104。而外折叠线,也就是包装的外侧任意两个面的夹角大于180°,呈现向外凸的两个面之间的折叠线就是外折叠线;反之亦然,本案仅对包装的内折角101上的内折线104进行限定与讨论。
需要说明的是,包装本体设有向内翻折形成的内折角101,且内折角101的封口与包装本体顶部的主封口不平行(二者形成有夹角)。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包装结构100,由于插角后的结构不同,插角后的内翻折角的封线需要与横向主封线对齐,这样翻折后的内折角依旧受力,因此,除了保证内折角封口的密封性外,还要求内折角的封口强度。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包装结构100,其内折角101的封口与主封口不平行,一般来说,包装本体的主封口设于包装本体的顶部且沿水平方向设置,内折角101的封口与主封口呈预设角度设置。这样一来,由于内折角101的封口与主封口呈预设角度设置,内折角101在结构上不受力,内折角101承受的封口压力由主封口承担,因此,只需保证内折角101的封口处的气密性即可,无需保证内折角101的封口强度,这样既可以在灌装时溢出到下一个包装后再封合,以保证灌装内容量足量,也可以简化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与此同时,上述设置方式可以供使用者从内折角101开启包装,从而为用户提供除了从外折角102开启包装的另外选择,且从内折角101处开启封口,可以在没有工具的前提下完整启封包装主体的主封口,方便且省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折线104为单条折线。优选的,内折角101为纵向排布的内折角101。
具体地说,包装本体具体为枕形包装本体,内折角101设于枕形包装本体的一个角,枕形包装本体的其余三个角均设有外折角102。换言之,枕形包装本体共四个翻折角,其中一个翻折角向内翻折构成内折角101,其余外折角102与现有技术相同。当然,形成一个这样的枕形包装本体后可以直接装箱不做下一步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折角101的封口区域108与包装的内壁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当包装为扁平状时,内折角101的封口区域108可以不从包装的内部封合,而是从包装的外侧封合。可以理解为,对折状态的内折角101封口区域108的材料与包装主体前后两侧材料,通过封合形成四层重叠的结构。那么,先将包装材料层纵向封合后,在预设位置裁切出用于形成内折角101的开口,并将内折角101区域塞入包装内,形成预成型的内折角101后,封合与裁切模组,可以将包装的内折角101的封口区域108与包装的主封口区103域同时封合并裁切,这样更为方便的处理内折角101的封合问题。当然,包装材质可为单层塑料材质的软包装,也可以是多层复合的包装材质。这样一来,顾客也可以通过内折角101来打开包装,比如具有这样内折角101的奶制品袋装包装,可以通过内折角101打开一个用于插入吸管122的小孔,或者以此完全打开包装的主封口。
在本实施例中,内折角101的封口与主封口的夹角优选为90°,这样可以进一步将枕形包装本体挤压成形为具有矩形顶面的包装结构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折角101的非封口区106设有第一柔性密封部107,且第一柔性密封部107的面积不小于内折角101的面积的一半;和/或内折角101的内折线104与主封口区103平行,通过挤压包装本体上的内折角101,将纵向排布的内折角101转变为横向排布的内折角101,形成第二插角结构,以供包装本体转变为具有矩形横截面的包装本体。
进一步地,内折角101的折叠线与主封口区103平行,内折角101设于包装本体的顶部,包装本体的盒顶还设有一外折角102,外折角102位于内折角101的对侧;通过挤压包装本体上的内折角101,将纵向排布的内折角101转变为横向排布的内折角101,形成第二插角结构,以供包装本体转变为具有矩形横截面的包装本体。这样一来,通过溢出灌装可保证包装本体满装,再通过空间变化保证运输成本。
具体地说,为了便于将枕形包装本体挤压折叠成形为具有矩形顶面的包装结构100,枕形包装本体设有内折角101的一角可通过挤压折叠形成第二插角结构,第二插角结构上设有镂空结构,该镂空结构用于供枕形包装本体形成具有矩形顶面的包装结构100。这样可方便枕形包装本体挤压折叠形成第二插角结构,最终形成具有矩形顶面的包装结构100。
与此同时,该镂空结构部分还填充有第一柔性密封部107,且第一柔性密封部107的面积不小于内折角101的面积的一半,第一柔性密封部107可为用于覆盖该镂空结构的薄膜结构/膜片,折叠后形成的第二插角结构和设于第二插角结构上的薄膜结构均可连接于包装结构100的侧部的内侧壁上,这样一来,需要开启包装结构100时,即可通过提拉包装结构100的顶部,以扯开第二插角结构上的薄膜结构,从而形成饮品的出口。
在对枕形包装袋继续下一步处理,先在用于形成第二插角结构的中间区域设置镂空结构,然后将薄膜结构/膜片设于镂空结构上,最后在挤压折叠形成第二插角结构后将第二插角结构和膜片用超声波封口机封合后固定在包装结构100的侧部的内侧壁上,即可构成具有矩形顶面的包装结构100。
进一步地,扁平包装本体105的所述内折角101的封口区域108设有第二柔性密封部109,第二柔性密封部109也可以为薄膜结构,第二柔性密封部109用于密封所述内折角101的封口,且在内折角101一侧启封包装时,可以形成倒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装结构100具体为具有三角形顶面的包装结构100,包装结构100的底面为矩形,包装结构100的底面位于水平面内,以包装结构100的底面为参考,该三角形顶面可以平行于包装结构100的底面,即三角形顶面位于水平面内,该三角形顶面为平三角形顶面。在平三角形顶面包装本体中,其主封口区103与内折线104的延长线的夹角为大于0°且小于90°,内折角101的封口区可以设有第二柔性密封部109。
具体地,内折角101包括两个重叠的三角片117,第二柔性密封部109包括两个条形密封层116,两个条形密封层116分别设于两个三角片117上,且两个条形密封层116重叠后粘接;通过拉出内折角101,两个条形密封层116破裂或分离,以形成用于倒出饮品的倒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折角101的非封合区的内折线104为两条折线,两条折线的夹角小于90°;和/或内折角101的封口区域与包装本体的内壁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插角式或屋顶式内折角101的非封口区有两条内折线104,封口区仅有一条内折线104;而纵向内折角101封口区与非封口区的内折线104有一条内折线。但需要说明的是,纵向内折角的内折线104可以不仅仅有一条,也可以有一条以上,若为一条以上的内折线104时,内折角101呈现为(手风琴样的)多层的折叠的内折状态。此外,还可以在内折角101的外壁设有拉手,拉手用于拉扯内折角101并破坏内折角101的封合区域,以形成用于倒出饮品的倒出口。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上述单屋顶式包装本体:其容量比平三角形顶面包装本体好,稳定性比空间变换的矩形好,相对于这两者而言,屋顶式角方便顾客打开,平三角形顶面包装本体和顶面为矩形的包装本体都需要用指甲抠开缝隙来打开包装本体,对老年人不友好。针对不重叠单屋顶式包装本体:拉手可以隐藏在屋顶式角内,不影响装箱打包,很容易从角内拽出拉手,且拉出后形成的倒出口可以用于倒孜然等调味品,屋顶式角的构造比平三的内折角更容易再塞回去,以供下次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装本体设有主封口区103,主封口区103和内折角101的内折线104相交。此时,由于主封口区103和内折角101的折叠线相交,因此,在启封时会产生阻碍,要想一步开启就需要设置相应的柔性密封部121。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折角101的非封口区106设有第三柔性密封部125,第三柔性密封部125用于平三角形顶面包装本体内折角101的自身折叠,第三柔性密封部125可以为薄膜结构,第三柔性密封部125与包装本体的膜层为一体成型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主封区域与内折角101的折叠线相交,意味着内折角101的封口区域108与主封区域重叠,内折角101非封口区106域存在柔性密封部121,对于由一体式包装加工而成的单内折线包装实施例且而言,那纵向内折角101对包装的折叠产生了阻碍作用,除非内折角101区域中有一部分可以自身随意地折叠;对于分体式包装加工而成的插角式内折角101而言,位于内折角101位置的柔性密封部121还可以覆盖一导撕部,可用于破开以形成包装的开口。
更进一步的,折叠后的内折角101具有明显的上下位置关系,因此分为上部与下部,上部一边连接于内折角101封口区,另一边连接包装顶面的侧边缘;下部是一个三角片117,底边连接于包装的外侧壁上边缘,其余边连接于上部,开口及柔性密封部121位于内折角101的下部。柔性密封部121还设有一导撕部,导撕部覆盖整个内折角101区域,包括内折角101的上部与下部,并与内折角101同样的折叠方式。导撕部的两端还设有拉环118,设置于内折角101上部与顶面的连接边位置。通过拉环118拉动导撕部脱离整个内折角101区域,并破开内折角101上的柔性密封部121,即可得到一个干净的倒出口,顾客需要捏住包装,使内折角101的开口露出,当使用完毕后,顾客松开包装的内折角101即可自动回归初始位置状态,也就是内折角101的上部分覆盖遮挡住内折角101下部分的开口,使包装开口处于安全卫生的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折角101的封口区设有第四柔性密封部126,呈对折状的第四柔性密封部126可以为薄膜结构,第四柔性密封部126与包装本体的膜层为一体成型结构。在主封口封合时,位于内折角101的对折状态的两层薄膜互相融合,这样一来,通过内折角101打开包装时,也不会形成阻碍,可一步开启包装。
需要说明的是,内折角101的封口区域108若完全为薄膜结构,其包装的稳定性会降低,内折角101位置的承受能力下降,堆叠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破包现象,所以最优的,靠近对折线的内折角101封口局部区域设为薄膜结构,其余部分可以为内折角101及薄膜结构起到支撑作用。由于薄膜层被封合为一体,其打开的本质也还是破坏薄膜层,只是此实施例的薄膜层破坏位置位于,被融合的薄膜层区域远离对折线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折角101的非封合区的内折线104为两条折线,两条折线的夹角小于90°或等于90°。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内折角101并不限定是横向排布还是纵向排布,优选的,内折角101是横向排布设置的屋顶式内折角101。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装本体上设有开口,开口还设有密封部121,密封部121用于封合开口;开口所对应的包装本体内侧位置还设有一腔体结构,用以将包装配件与包装本体内的内容物相隔绝,腔体内设有吸管122、汤勺、调料等包装配件;密封部121包括密封薄膜与导撕条131,包装配件的部分连接密封部121,通过从开口的一端拉扯导撕条131以破坏密封薄膜,并拽出包装配件以供使用。当然,上述密封部121与包装本体的膜层可为一体成型结构。
具体的说,内折角101上设有第一开口119,包装本体设有内折角101的侧壁上部设有第二开口120,第一开口119与第二开口120连通,包装本体还设有密封部121,密封部121用于封合第一开口119和第二开口120,该密封部121可以为薄膜;包装本体的内壁设有吸管122,吸管122包括上部、下部,及连接上部和下部的可弯曲活动关节,上部与可弯曲活动关节二者位于包装本体的第一开口119与第二开口120的位置,并连接密封部121;第一开口119与第二开口120所对应的包装本体内侧位置还设有一层薄膜腔体结构123,且薄膜腔体结构123所覆盖的面积大于第一开口119、第二开口120、上部和可弯曲活动关节的面积之和,薄膜腔体结构123用于包裹上部与可弯曲活动关节,以将上部及可弯曲活动关节与包装本体内的内容物隔绝;下部固定连接于包装本体内壁;密封部121包括密封薄膜与导撕条131,通过从第二开口120的一端拉扯导撕条131以破坏密封薄膜,并拽出上部及可弯曲活动关节以供饮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插角包装加吸管122,可以实现一步启封,仅需撕起导撕条131并拽出,即可带动吸管122从内折角101位置出来;没喝完,吸管122还能塞回隔离腔内,方便下次饮用也不会落灰。
进一步地,包装本体的内折角101的上设有拉环118,拉环118可供顾客扯开内折角101,以形成开口结构。包装材料为单层材料或多层复合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包装的纵封区域127(纵封线)应避开包装的翻折角设置。配图中应用于各类加工工艺的包装展开图,是由纵封线的位置展开包装以展示折叠线的位置;切口128是制角之前进行的包装局部裁切,为了形成折角;裁切线129是制角、封合固定后裁切修饰包装体主封口区103域的标记线,因为立式一体加工的同侧加工情况,包装与包装之间会有需要裁切的余料,此余料区域优选的裁切成提手12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此外,本申请中关于第一条件和/或第二条件的关系都是这三种可能性中可任意择一,也即包括第一条件、第二条件、第一条件及第二条件三种情况。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包装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装本体,所述包装本体设有一内折角;
所述包装本体为平面材料折叠而成的包装本体,所述包装本体还设有一外折角,所述外折角位于所述内折角的对侧;和/或
所述包装本体的所述内折角上设有拉手,用于打开所述包装本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本体设有主封口区,所述主封口区和所述内折角的内折线不相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折线为单条折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折角的非封口区设有第一柔性密封部,且所述第一柔性密封部的面积不小于所述内折角的面积的一半;和/或
所述内折角的所述内折线与所述主封口区平行,通过挤压所述包装本体上的所述内折角,将纵向排布的所述内折角转变为横向排布的所述内折角,形成第二插角结构,以供所述包装本体转变为具有矩形横截面的包装本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封口区与所述内折线的延长线的夹角为大于0°且小于90°;和/或所述内折角的封口区设有第二柔性密封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折角的非封合区的所述内折线为两条折线,两条所述折线的夹角小于90°;和/或所述内折角的封口区域与所述包装本体的内壁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本体设有主封口区,所述主封口区和所述内折角的内折线相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折角的非封口区设有第三柔性密封部;和/或所述内折角的封口区设有呈对折状的第四柔性密封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折角的非封合区的所述内折线为两条折线,两条所述折线的夹角小于90°或等于90°。
CN202221017577.XU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包装结构 Active CN2189875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7577.XU CN218987556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包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7577.XU CN218987556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包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87556U true CN218987556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24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17577.XU Active CN218987556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包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875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8237A1 (zh) * 2022-04-28 2023-11-02 黄泓润 一种包装结构、包装片材、包装结构组及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8237A1 (zh) * 2022-04-28 2023-11-02 黄泓润 一种包装结构、包装片材、包装结构组及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30411B2 (en) Multi-compartment containers
JP5606428B2 (ja) 包装容器の製造法及び包装容器
US8231272B2 (en) Stand-up, easy-open and easy-close package of flexible material, particularly for liquid, viscous, pasty, granular or powdered products
JP5748643B2 (ja) 包装容器の製造法及び包装容器
US10407214B2 (en) Multi-compartment containers
JP5585990B2 (ja) 包装容器の製造法及び包装容器
CN103261052A (zh) 容器和袋
CN218987556U (zh) 一种包装结构
CA3029016C (en) Multi-compartment containers
US11225357B2 (en) Multi-compartment container
US20210179319A1 (en) Multi-compartment containers
JP2021526488A (ja) 複数の区画を有するスタンドアップパウチ
CN218878160U (zh) 一种包装结构
JPH11208676A (ja) スパウト付きガゼット袋
JP2000072161A (ja) 口栓付不定形容器
JP4287006B2 (ja) バッグインボックス用部材およびバッグインボックス
CN211845668U (zh) 一种酱料盒
EP3564143A1 (en) A package
WO2023208237A1 (zh) 一种包装结构、包装片材、包装结构组及制备方法
CN117002078A (zh) 一种加工设备、加工方法及包装结构
CN220743686U (zh) 一种液体包装盒
JP4515138B2 (ja) 易開封性紙容器
US20240083628A1 (en) Multi-compartment containers
CN209701120U (zh) 一种用于制造液体包装容器的坯料及其包装容器
JPS582761Y2 (ja) 折りたたみ包装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