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86271U - 后弹簧支座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后弹簧支座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86271U
CN218986271U CN202223170151.0U CN202223170151U CN218986271U CN 218986271 U CN218986271 U CN 218986271U CN 202223170151 U CN202223170151 U CN 202223170151U CN 218986271 U CN218986271 U CN 2189862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spring
positioning
swing arm
connecting plate
support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7015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云
胡春波
周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7015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862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862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862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弹簧支座结构及汽车。该后弹簧支座结构包括下摆臂、连接板、下支座以及后弹簧;后弹簧偏心套设于下支座且与下支座沿周向及轴向方向均相抵;下支座远离后弹簧的一侧端面还固设有卡接件,下摆臂开设有卡接孔,卡接件能够贯穿连接板并与下摆臂卡接固定;连接板的另一侧固设有一个定位销,下摆臂开设有能够与定位销插接配合的定位孔;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对应连接,且卡接件卡接于卡接孔时,定位销与定位孔插接配合;通过将下摆臂与下支座通过连接板连接,当需要更改下摆臂与下支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时,仅需换取不同的连接板即可,大大减少了调试或改款设计过程的成本与周期。

Description

后弹簧支座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架结构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后弹簧支座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的后弹簧下支座主要用于后弹簧与后下摆臂的连接,避免二者刚性接触。由于后弹簧下支座为偏心结构,为保证后弹簧安装位置符合要求,后弹簧下支座与下摆臂之间通常会设置定位销,用于定位后弹簧下支座与下摆臂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而定位后弹簧的安装位置。
但是,若处于调校阶段、或需要进行后期改款等情况下,需要对后弹簧的下硬点进行调整,定位销会干涉后弹簧下支座与下摆臂之间的调节,从而使得需要制造新的后弹簧下支座或下摆臂才能够完成调节,进而导致调校所需成本增加、调校周期延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后弹簧支座结构在调校阶段无法随意调节后弹簧硬点,从而导致调节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提供一种后弹簧硬点调节成本低、周期短的后弹簧支座结构及汽车。
本申请首先提供一种后弹簧支座结构,包括下摆臂、连接板、下支座以及后弹簧;所述后弹簧偏心套设于所述下支座且与所述下支座沿周向及轴向方向均相抵;所述下支座远离所述后弹簧的一侧端面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件,所述连接板的一侧端面具有至少两个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所述第一定位件一一对应连接,且能够在相互连接后限制所述连接板沿周向方向相对于所述下支座转动;所述下支座远离所述后弹簧的一侧端面还固设有卡接件,所述下摆臂开设有卡接孔,所述卡接件能够贯穿所述连接板并与所述下摆臂卡接固定;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固设有一个定位销,所述下摆臂开设有能够与所述定位销插接配合的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对应连接,且所述卡接件卡接于所述卡接孔时,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孔插接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摆臂以所述卡接孔为中心,沿周向方向开设有多个所述定位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件以所述卡接件为中心周向等间距设置,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所述第一定位件一一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摆臂上开设有一个所述定位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定位件非均布于所述连接板的端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一定位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件为凹陷,所述第二定位件为凸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呈圆环形,所述卡接件能够贯穿所述连接板的中空部分并与所述下摆臂卡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为橡胶或塑料。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后弹簧支座结构。
上述后弹簧支座结构,通过将下摆臂与下支座通过连接板连接,以保证下摆臂与下支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能够通过连接板确定;此外,当需要更改下摆臂与下支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时,仅需换取不同的连接板即可,大大减少了调试或改款设计过程的成本与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后弹簧支座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隐藏后弹簧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下摆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下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连接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下摆臂;11、卡接孔;12、定位孔;20、连接板;21、第二定位件;22、定位销;30、下支座;31、第一定位件;32、卡接件;40、后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结合图1-图5所示,本申请首先提供一种后弹簧支座结构,包括下摆臂10、连接板20、下支座30以及后弹簧40;后弹簧40偏心套设于下支座30且与下支座30沿周向及轴向方向均相抵;下支座30远离后弹簧40的一侧端面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件31,连接板20的一侧端面具有至少两个第二定位件21,第二定位件21与第一定位件31一一对应连接,且能够在相互连接后限制连接板20沿周向方向相对于下支座30转动;下支座30远离后弹簧40的一侧端面还固设有卡接件32,下摆臂10开设有卡接孔11,卡接件32能够贯穿连接板20并与下摆臂10卡接固定;连接板20的另一侧固设有一个定位销22,下摆臂10开设有能够与定位销22插接配合的定位孔12;第一定位件31与第二定位件21对应连接,且卡接件32卡接于卡接孔11时,定位销22与定位孔12插接配合。
将下摆臂10与下支座30通过连接板20连接,其中,连接板20上的第二定位件21用于与下支座30上的第一定位件31配合定位,连接板20上的定位销22用于与下摆臂10的定位孔12配合定位,以保证下摆臂10与下支座3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能够通过连接板20确定;
此外,当需要更改下摆臂10与下支座3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时,仅需换取不同的连接板20即可,大大减少了调试或改款设计过程的成本与周期。
这里不同的连接板20,指第二定位件21与定位销2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同的连接板20。
请结合图4以及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31为凹陷,第二定位件21为能够与第一定位件31嵌合的凸起。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定位件21为凹陷,第一定位件31为能够与第二定位件21嵌合的凸起。
当然,第二定位件21与第一定位件31也可为其他结构,只要两者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并限定下支座30与连接板20之间的连接关系即可。
请参考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摆臂10以卡接孔11为中心,沿周向方向开设有多个定位孔12。
通过在下摆臂10上以卡接孔11为中心沿周向方向开设多个定位孔12,以使得在使用同一连接板20的情况下,也可通过将连接板20的定位销22与不同的定位孔12插接配合,实现下支座30相对于下摆臂10的转动调节,从而改变后弹簧40的下硬点,满足调试或改款设计时的调整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31以卡接件32为中心周向等间距设置,第二定位件21与第一定位件31一一对应。
由于第一定位件31以卡接件32为中心周向等间距设置,因此,当下支座30以卡接件32为中心转动一定角度,至第一定位件31与相邻的第二定位件21对应时,此时每一第一定位件31仍对应一个第二定位件21,即下支座30与连接板20之间仍能够通过第一定位件31以及第二定位件21配合定位;但是此时下支座30相对于下摆臂10发生了转动,即设置于下支座30的后弹簧40的下硬点发生了改变。
可以理解的,第一定位件31以卡接件32为中心周向等间距设置,以使得在使用同一连接板20的情况下,使用者能够通过改变下支座30与连接板20之间连接关系来改变后弹簧40的下硬点,以满足调试或改款设计时的调整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摆臂10上开设有一个定位孔12;下支座30与连接板20通过第一定位件31以及第二定位件21连接后可视为一个整体,其中,下支座30的卡接件32用于与卡接孔11卡接,连接板20的定位销22用于与定位孔12配合定位;
又由于下摆臂10仅开设有一个定位孔12,因此,通过定位孔12与卡接孔1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使得下摆臂10与连接板20之间仅具有一种对应连接方式,从而避免实际生产过程中工人误安装的情况发生。
请结合图4以及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第一定位件31非均布于连接板20的端面;以使得连接板20与下支座30之间有且仅有一种对应连接方式,避免实际生产过程中工人误安装的情况发生。
请参考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20上设置有三个第一定位件31,以保证连接板20能够与下支座30稳定连接。
请参考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20呈圆环形,卡接件32能够贯穿连接板20的中空部分并与下摆臂10卡接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20为橡胶或塑料,以避免后弹簧40与下摆臂10之间刚性接触。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后弹簧支座结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后弹簧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摆臂(10)、连接板(20)、下支座(30)以及后弹簧(40);所述后弹簧(40)偏心套设于所述下支座(30)且与所述下支座(30)沿周向及轴向方向均相抵;
所述下支座(30)远离所述后弹簧(40)的一侧端面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件(31),所述连接板(20)的一侧端面具有至少两个第二定位件(21),所述第二定位件(21)与所述第一定位件(31)一一对应连接,且能够在相互连接后限制所述连接板(20)沿周向方向相对于所述下支座(30)转动;
所述下支座(30)远离所述后弹簧(40)的一侧端面还固设有卡接件(32),所述下摆臂(10)开设有卡接孔(11),所述卡接件(32)能够贯穿所述连接板(20)并与所述下摆臂(10)卡接固定;
所述连接板(20)的另一侧固设有一个定位销(22),所述下摆臂(10)开设有能够与所述定位销(22)插接配合的定位孔(12);
所述第一定位件(31)与所述第二定位件(21)对应连接,且所述卡接件(32)卡接于所述卡接孔(11)时,所述定位销(22)与所述定位孔(12)插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弹簧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摆臂(10)以所述卡接孔(11)为中心,沿周向方向开设有多个所述定位孔(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弹簧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摆臂(10)上开设有一个所述定位孔(12)。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后弹簧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31)以所述卡接件(32)为中心周向等间距设置,所述第二定位件(21)与所述第一定位件(31)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后弹簧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定位件(31)非均布于所述连接板(20)的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弹簧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0)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一定位件(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弹簧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31)为凹陷,所述第二定位件(21)为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弹簧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0)呈圆环形,所述卡接件(32)能够贯穿所述连接板(20)的中空部分并与所述下摆臂(10)卡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弹簧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0)为橡胶或塑料。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弹簧支座结构。
CN202223170151.0U 2022-11-28 2022-11-28 后弹簧支座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189862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70151.0U CN218986271U (zh) 2022-11-28 2022-11-28 后弹簧支座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70151.0U CN218986271U (zh) 2022-11-28 2022-11-28 后弹簧支座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86271U true CN218986271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14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70151.0U Active CN218986271U (zh) 2022-11-28 2022-11-28 后弹簧支座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862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986271U (zh) 后弹簧支座结构及汽车
CN107910633B (zh) 天线及其弹性支撑件
CN104520606B (zh) 防振连结杆
CN215148453U (zh) 轴承摆动力矩检测用的夹具
CN213892182U (zh) 显示模块连接组件和方向盘
CN108397483A (zh) 轴承座安装结构及空调
CN218582007U (zh) 一种沙发脚连接器
CN214008533U (zh) 一种不锈钢钣金底座
CN114571960B (zh) 钉柱机构、角窗总成及其装配方法和汽车
CN218390356U (zh) 转椅及其椅脚
CN216280133U (zh) 一种卡接组件及包括其的壁挂设备
CN214073694U (zh) 一种全口义齿
CN213551290U (zh) 上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20043476U (zh) 一种带有支架的手机壳
CN219206266U (zh) 一种防止偏转的折叠衣柜
CN220551871U (zh) 红外线感应模块的安装结构
CN213199663U (zh) 车辆以及车辆的车身控制器组件
CN210766000U (zh) 洗衣机用电机安装结构、洗衣机
CN219995204U (zh) 一种灯具安装组件及灯具
CN212510228U (zh) 一种手机平板折叠支架
CN218266466U (zh) 脚架组件及落地扇
CN212845625U (zh) 一种分体式振子调试件固定装置
CN220340485U (zh) 连接组件及头戴式显示设备
CN216373415U (zh) 一种可提高带束层鼓板利用率的鼓板延伸块和带束层鼓
CN211684895U (zh) 红外线传感器安装罩及具有其的微缩智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