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72878U - 一种双导风板及其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导风板及其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72878U
CN218972878U CN202223285744.1U CN202223285744U CN218972878U CN 218972878 U CN218972878 U CN 218972878U CN 202223285744 U CN202223285744 U CN 202223285744U CN 218972878 U CN218972878 U CN 218972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eflector
guide plate
guiding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8574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平
唐清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72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728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导风板及其空调,包括第一导风板以及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以及所述第二导风板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或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防凝露件;所述第一导风板以及所述第二导风板均设有导风面以及背风面;所述防凝露件设于第一导风板和/或第二导风板的导风面;所述防凝露件用于在所述第一导风板以及第二导风板的导流面导流时减缓气流朝向背风面流动。一种空调,包括空调主机以及所述的双导风板,所述空调主机上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或第二导风板安装于所述出风口。本实用新型可多角度导风,且具有防凝露件减少导风过程中凝露产生。

Description

一种双导风板及其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导风板及其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空调通常设置一个出风口,出风口只设有一块导风板,导风板的结构固定不可变化,在转动时,仅能通过导风板的上下转动或者左右转动,实现出风方向的调整,且出风口一般仅能在水平方向上导出或者竖直方向上导出,因而即使是导风板能够在上下摆动或者左右摆动,但是送风方向的调整受到限制,制冷制热时的出风角度也就不可能完全满足相应的要求。
若是在出风口进行可转动连接的双导风板进行导风,两个导风板之间必然存在装配间隙,由于在导风时,导风板的导风面上的冷空气或者热空气会经装配间隙流动至导风板的背风面,容易在导风板的背风面形成凝露,滴落时影响用户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双导风板,其可多角度导风,且具有防凝露件减少导风过程中凝露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其设有出风口,出风口设置的双导风板可多角度导风,具有防凝露件减少导风过程中凝露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以及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以及所述第二导风板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或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防凝露件;所述第一导风板以及所述第二导风板均设有导风面以及背风面;所述防凝露件设于第一导风板和/或第二导风板的导风面;所述防凝露件用于在所述第一导风板以及第二导风板的导流面导流时减缓气流朝向背风面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风板具有第一侧,所述第二导风板设有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以及所述第二侧可转动连接,并于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形成装配间隙,所述防凝露件设于所述第一侧和/或第二侧,以引导气流背离所述装配间隙流动。
进一步地,气流由所述第一导风板流动至所述第二导风板时,所述防凝露件设于所述第一侧。
进一步地,气流由所述第二导风板流动至所述第一导风板时,所述防凝露件设于所述第二侧。
进一步地,所述防凝露件为凸出条,所述凸出条凸设于所述第一侧和/或第二侧。
进一步地,所述凸出条背离装配间隙的侧部设有迎风面,所述迎风面在由下至上靠近所述装配间隙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凸出条背离装配间隙的侧部设有迎风面,所述迎风面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圆弧远离所述装配间隙拱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设有转动槽,所述第二侧设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伸入所述转动槽并通过转轴与所述转动槽枢转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空调,包括空调主机以及所述的双导风板,所述空调主机上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或第二导风板安装于所述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主机上设有两个出风口,其中一个出风口形成为第一出风口,另一个出风口形成为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用于引导气流沿第一方向导出;所述第二出风口用于引导气流沿第二方向导出;所述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导风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以及所述第二导风板用于引导气流沿第一出风口和/或第二出风口导出。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其在使用时,由于第一导风板以及第二导风板采用可转动的方式连接,在应用于空调等产品的出风口时,可以通过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的转动实现多角度导风。
2、另外,由于第一导风板以及第二导风板之间采用可转动配合,故二者之间必然存在装配间隙,容易在导风过程中产生凝露,故设置防凝露件引导气流朝向远离装配间隙,减少凝露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导风板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第一导风板;20、第二导风板;30、防凝露件;31、迎风面;40、装配间隙;50、空调主机;51、第一出风口;52、第二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的一种双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10以及第二导风板20,第一导风板10以及第二导风板20可转动连接,在第一导风板10和/或第二导风板20上设有防凝露件30。具体第一导风板10以及第二导风板均设有导风面以及背风面,将防凝露件30设于第一导风板10和/或第二导风板20的导风面;防凝露件30在第一导风板10以及第二导风板20的导流面导流时,减缓气流朝向背风面流动。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双导风板时,可以将该双导风板结构应用于空调、空调风扇、加湿器、风机等需要出风导向的结构中,具体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双导风板结构应用于空调为例,在空调主机50内设置出风通道,而空调主机50上设置与出风通道贯通的出风口,将双导风板安装出风口位置,
在出风口设置一个的情况下,该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安装在该出风口,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可以相对转动,实现在同一出风口的多角度导风,在第一导风板10以及第二导风板20转动至展平的状态(第一导风板10与第二导风板20呈180度)时,该出风口气流的导出由第一导风板10以及第二导风板20导出,形成较长的导风路径,使空调风能够送得更远,加快了空调改变温度的效率。此外,第一导风板10以及第二导风板20形成的导风路径延长,减少冷空气或者热空气在出风口集中落下,因而无需另外加装挡风板。
当然,而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转动至水平状态可以实现水平导风,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转动至竖直状态时则可以实现竖直导风。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大于0度时,导风则可以经两个呈角度设置的导风板呈迂回路径导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在进行导风时,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的导风面是引导冷空气或者热空气时,若是冷空气或者热空气在导风面进行导风时,冷空气或者热空气容易在第一导风板10、第二导风板20上发生热对流以及热辐射,故可以通过设置防凝露件30,在导风面进行导风时,可以减缓热空气或者冷空气朝向背风面流动,故减缓导风面以及背风面之间进行热对流以及热辐射,因而可以减缓导风面上的热量流动至背风面,故可以降低背风面与环境温度的温差。
而在出风口设置两个的结构基础上,上述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可以分别设置于两个出风口处,同样通过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的相对转动以及整体转动实现不同的出风口出风,以及同一出风口的不同角度出风。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导风板10具有第一侧,对应在第二导风板20设有第二侧,第一侧以及第二侧可转动连接,且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可以在第一侧和第二侧转动连接后于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形成装配间隙40,将上述防凝露件30设于第一侧和/或第二侧,即防凝露件30是设置在装配间隙40的侧部的,以引导气流背离装配间隙40流动。
在此结构基础上,进行导风时,由于第一侧和第二侧在转动连接后,气流若是直接在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的导风面上流动,气流必然会流动至装配间隙40,经装配间隙40引导至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的背风面上,在导风面和背风面之间形成热对流,背风面上温度必然会与环境温度造成温差,故将防凝露件30设置第一侧和/或第二侧,在气流流动至装配间隙40时,防凝露件30可以进行阻挡,减缓气流流动至装配间隙40,如此,便可有效减缓热空气或冷空气经装配间隙40流动,进而减少背风面上的凝露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防凝露件30在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上的安装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在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进行导风时,气流可以是由第一导风板10流动至第二导风板20,在此结构基础上,防凝露件30设于第一侧,由于装配间隙40是位于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因而在气流流动时,气流是经第一导风板10远离第一侧的侧部流动至第一导风板10的第一侧,然后经装配间隙40,再流动至第二导风板20的第二侧,然后经第二侧流动至第二导风板20远离第二侧的侧部,即导出出风口。故在这种情况下,将防凝露件30设置在第一侧,在气流经第一导风板10引导流动至第一侧时,第一侧的防凝露件30则可引导气流绕过装配间隙40,减缓气流经装配间隙40的流动,故可以起到防凝露的情况。
第二种情况是,在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进行导风时,气流可以是由第二导风板20流动至第一导风板10,在此结构基础上,防凝露件30设于第二侧,由于装配间隙40是位于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因而在气流流动时,气流是经第二导风板20远离第二侧的侧部流动至第二导风板20的第二侧,然后经装配间隙40,再流动至第一导风板10的第一侧,然后经第一侧流动至第一导风板10远离第一侧的侧部,即导出出风口。故在这种情况下,将防凝露件30设置在第二侧,在气流经第二导风板20引导流动至第二侧时,第二侧的防凝露件30则可引导气流绕过装配间隙40,减缓气流经装配间隙40的流动,故可以起到防凝露的情况。
当然,还有第三种情况,就是在第一侧和第二侧上均设置防凝露件30,在该种情况下,无论气流是经第一导风板10流动至第二导风板20,还是由第二导风板20流动至第一导风板10,由于第一侧和第二侧上均设有防凝露件30,因而在装配间隙40的两侧均具有防凝露件30,在导风时,气流经装配间隙40对应侧的防凝露件30进行引导,减缓热空气或者冷空气经装配间隙40流动至背风面即可。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防凝露件30为凸出条,该凸出条凸设于第一侧和/或第二侧。
在上述第一种情况下,气体经在第一导风板10引导流动至第一侧时,第一侧的凸出条由于凸设在第一导风板10上,因而则可阻挡气流在流动至装配间隙40,引导气流绕过装配间隙40,减缓气流经装配间隙40的流动,故可以起到防凝露的情况。
在上述第二种情况下,气流在经第二导风板20引导流动至第二侧时,第二侧的凸出条由于凸设在第二导风板20上,因而则可阻挡气流流动至装配间隙40,引导气流绕过装配间隙40,减缓气流经装配间隙40的流动,故可以起到防凝露的情况。
当然,在第三种情况下,第一导风板10的第一侧上凸设的凸出条以及第二导风板20的第二侧上凸设的凸出条均能阻挡气流直接流动至装配间隙40,引导气流绕过装配间隙40,减缓气流经装配间隙40的流动,故可以起到防凝露的情况。
更具体的是,还可以是在凸出条背离装配间隙40的侧部设有迎风面31,迎风面31在由下至上靠近装配间隙40倾斜,在此结构基础上,气流在经导风面引导流动至凸出条时,迎风面31是远离装配间隙40的,因而气流必然是先经过凸出条的迎风面31,由于迎风面31是由下至上靠近装配间隙40倾斜,因而气流在迎风面31流动时,在斜面的引导下,迎风面31可以引导气流朝上远离导风面,背离装配间隙40流动,故配合凸出条本身的阻挡作用,迎风面31的设置可以更好的远离装配间隙40,防凝露效果更好。
当然,上述迎风面31也可以选用另一种结构,即迎风面31采用为圆弧面结构,在该结构基础上,圆弧面的圆弧可以远离装配间隙40拱起,因而气流在迎风面31流动时,在圆弧拱起的引导下,迎风面31也可以引导气流朝上远离导风面,背离装配间隙40流动,故配合凸出条本身的阻挡作用,迎风面31的设置可以更好的远离装配间隙40,防凝露效果更好。
此外,迎风面31除了上述两种结构外,也可以选用螺旋面或者在迎风面31上设置凹槽或者筋条结构,减缓气流在迎风面31上的流动,均可以实现上述减缓气流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防凝露件除了采用凸出条的结构形式外,也可以是选用胶条,或者分布在第一侧、第二侧上的多个凸块,或者是直接设置海绵结构吸附热量,均可以实现防凝露的效果,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即可。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的可转动装配,具体可以在第一侧设有转动槽,对应第二侧设有转动座,在装配时,将转动座伸入转动槽,通过转轴与转动槽枢转配合。而采用该种连接方式实现装配,通过转动座与转动槽的相互嵌装配合,形成的装配间隙40会相对较小,减少气流的流动间隙,防凝露效果更好。
实施例2,
参见图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包括空调主机50以及的双导风板,在空调主机50上设有出风口,上述第一导风板10和/或第二导风板20安装于出风口。
在出风口设置一个的情况下,该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安装在该出风口,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可以相对转动,实现在同一出风口的多角度导风,在第一导风板10以及第二导风板20转动至展平的状态(第一导风板10与第二导风板20呈180度)时,该出风口气流的导出由第一导风板10以及第二导风板20导出,形成较长的导风路径,使空调风能够送得更远,加快了空调改变温度的效率。此外,第一导风板10以及第二导风板20形成的导风路径延长,减少冷空气或者热空气在出风口集中落下,因而无需另外加装挡风板。
当然,而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转动至水平状态可以实现水平导风,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转动至竖直状态时则可以实现竖直导风。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大于0度时,导风则可以经两个呈角度设置的导风板呈迂回路径导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在进行导风时,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的导风面是引导冷空气或者热空气时,若是冷空气或者热空气在导风面进行导风时,冷空气或者热空气容易在第一导风板10、第二导风板20上发生热对流以及热辐射,故可以通过设置防凝露件30,在导风面进行导风时,可以减缓热空气或者冷空气朝向背风面流动,故减缓导风面以及背风面之间进行热对流以及热辐射,因而可以减缓导风面上的热量流动至背风面,故可以降低背风面与环境温度的温差。
而在出风口设置两个的结构基础上,上述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可以分别设置于两个出风口处,同样通过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的相对转动以及整体转动实现不同的出风口出风,以及同一出风口的不同角度出风。
具体的是,空调主机50上设有两个出风口,且其中一个出风口形成为第一出风口51,另一个出风口形成为第二出风口52,第一出风口51可以引导气流沿第一方向导出;第二出风口52则可以引导气流沿第二方向导出;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将第一导风板10安装于第一出风口51,而第二导风板20安装于第二出风口52;第一导风板10以及第二导风板20则可以引导气流沿第一出风口51和/或第二出风口52导出。
具体的是,在空调主机50内设置出风通道,出风通道的相邻的两个面上可以分别设置第一出风口51和第二出风口52,
在需要第一出风口51进行出风时,空调主机50内的冷空气或者热空气经第一出风口51导出,此时,可以是通第一导风板10远离第一出风口51打开,使第一导风板10相对远离第二导风板20转动,第二导风板20封盖在第二出风口52,此时第一导风板10便可引导气流经第一出风口51导出,且引导的路径是第二导风板20以及第一导风板10,导风路径长。
而在需要第二出风口52进行出风时,空调主机50内的热空气或者冷空气经第二出风口52导出,此时,可以是通第二导风板20远离第二出风口52打开,使第二导风板20相对第一导风板10转动,第一导风板10封盖在第一出风口51,此时第二导风板20便可引导气流经第二出风口52导出,且引导的路径是第一导风板10以及第二导风板20,导风路径长。
当然,使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呈相互收折的状态,即可以是第二导风板20靠近第一导风板10收折,此时第二出风口52打开;也可以是第一导风板10靠近第二导风板20收折,此时第一出风口51打开。
此外,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转动至呈相互展开的状态,即第一导风板10与第二导风板20可以相互用作彼此的延伸板,其整体在出风通道内转动,调整倾斜状态,使冷空气可以由第一出风口51和第二出风口52同时导出,也可以单独由第一出风口51或者第二出风口52熬出,可以增加出风通道的长度,使空调风能够送得更远,加快了空调改变温度的效率。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导风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风板以及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以及所述第二导风板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或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防凝露件;所述第一导风板以及所述第二导风板均设有导风面以及背风面;所述防凝露件设于第一导风板和/或第二导风板的导风面;所述防凝露件用于在所述第一导风板以及第二导风板的导流面导流时减缓气流朝向背风面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具有第一侧,所述第二导风板设有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以及所述第二侧可转动连接,并于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形成装配间隙,所述防凝露件设于所述第一侧和/或第二侧,以引导气流背离所述装配间隙流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气流由所述第一导风板流动至所述第二导风板时,所述防凝露件设于所述第一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气流由所述第二导风板流动至所述第一导风板时,所述防凝露件设于所述第二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凝露件为凸出条,所述凸出条凸设于所述第一侧和/或第二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条背离装配间隙的侧部设有迎风面,所述迎风面在由下至上靠近所述装配间隙倾斜。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条背离装配间隙的侧部设有迎风面,所述迎风面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圆弧远离所述装配间隙拱起。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设有转动槽,所述第二侧设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伸入所述转动槽并通过转轴与所述转动槽枢转配合。
9.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主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双导风板,所述空调主机上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或第二导风板安装于所述出风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主机上设有两个出风口,其中一个出风口形成为第一出风口,另一个出风口形成为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用于引导气流沿第一方向导出;所述第二出风口用于引导气流沿第二方向导出;所述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导风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以及所述第二导风板用于引导气流沿第一出风口和/或第二出风口导出。
CN202223285744.1U 2022-11-30 2022-12-06 一种双导风板及其空调 Active CN21897287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39320 2022-11-30
CN2022232393201 2022-11-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72878U true CN218972878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54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85744.1U Active CN218972878U (zh) 2022-11-30 2022-12-06 一种双导风板及其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728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97747A1 (zh) 空调器
CN10818055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8954619B (zh) 桌面空调
CN108731227A (zh) 空调导风板和具有其的空调
CN218972878U (zh) 一种双导风板及其空调
EP4056908B1 (e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CN109611952A (zh) 一种空调柜机
CN210118869U (zh) 壁挂式室内机
CN212987427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672471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891894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1153725A (zh) 一种具有不对称排风控制的空调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14413334A (zh) 空调室内机
CN112013529B (zh) 空调器及其导风组件
CN20967246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9405069B (zh) 室内机及空调机组
JPS61256125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ツト
CN209013342U (zh) 风管机及空调器
CN209026947U (zh) 室内机及空调机组
CN220931340U (zh) 一种防凝露双导风板装置及其空调
CN219177940U (zh) 一种导风板以及空调器
CN216114633U (zh) 导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781361U (zh) 一种空调
CN218672586U (zh) 具有柔性挡件的双导风板结构及其空调
CN220852538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