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71523U - 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泵送液压控制系统及泵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泵送液压控制系统及泵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71523U
CN218971523U CN202223029045.0U CN202223029045U CN218971523U CN 218971523 U CN218971523 U CN 218971523U CN 202223029045 U CN202223029045 U CN 202223029045U CN 218971523 U CN218971523 U CN 2189715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wing
reversing valve
valve
hydraulic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2904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锋维
贺电
卢志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2904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715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715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715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控制领域,提供一种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泵送液压控制系统及泵送设备,其中,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包括:蓄能器、插装阀和第一换向阀,插装阀设置在蓄能器与摆动油缸控制油路的主油路之间;第一换向阀设置在蓄能器与控制油口之间。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摆动油缸停止工作时,蓄能器泄压速度过快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通过在主油路和蓄能器之间设置插装阀,通过第一换向阀实现控制油口与蓄能器的通断,进而实现对插装阀开闭的控制,在主油路无油的状态下,插装阀关闭,蓄能器保压,避免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中的泄露点使蓄能器泄压,进而实现在摆动油缸应急动作时,蓄能器给摆动油缸供油。

Description

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泵送液压控制系统及泵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泵送液压控制系统及泵送设备。
背景技术
在泵送设备作业过程中,摆动系统驱动S管阀在料斗中往复运动,将料斗中的物料通过输送缸输送进物料输送管中。摆动系统由液压回路驱动一组对顶放置的液压缸即摆动油缸进行交替往复摆动,匹配输送缸的往复运动实现对S管的驱动以及物料的输送功能。
为了吸收摆动油缸在交替往复摆动时产生的冲击,在液压回路的主油路上设置蓄能器,由于液压回路的管道和阀体存在很多泄漏点,容易使蓄能器在摆动油缸停止工作时,泄压速度过快,无法实现摆动油缸的频繁应急动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泵送液压控制系统及泵送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压回路存在泄露点,使摆动油缸停止工作时,蓄能器泄压速度过快的缺陷,实现插装阀在摆动油缸停止工作时,对蓄能器进行保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包括:
摆动油缸控制油路;
蓄能器;
插装阀,所述插装阀包括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和控制油口,所述第一油口用于与所述摆动油缸控制油路的主油路连接,所述第二油口与所述蓄能器连接;
第一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设置在所述蓄能器与所述控制油口之间,所述第一换向阀的切换用于控制所述蓄能器与所述控制油口的连通与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所述第一换向阀包括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
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的状态下,所述控制油口与所述摆动油缸控制油路的油箱连接;
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的状态下,所述控制油口与所述蓄能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所述摆动油缸控制油路包括第一液压泵与摆动油缸,所述第一液压泵与所述摆动油缸连接形成所述主油路,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主油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所述摆动油缸控制油路还包括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第五换向阀、第六换向阀和第二溢流阀,所述第二溢流阀设置在所述主油路与所述摆动油缸控制油路的油箱之间,所述第四换向阀设置在所述主油路与所述油箱之间;
所述第五换向阀与所述第六换向阀的进油口均与所述第一液压泵连接,所述第三换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液压泵连接,所述第三换向阀的出油口与所述摆动油缸连接,所述第三换向阀的先导口分别与所述第五换向阀和所述第六换向阀的出油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泵送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上述的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和马达液压控制回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送液压控制系统,所述马达液压控制回路包括马达和第二液压泵,所述第二液压泵与所述马达连接;
所述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包括第一液压泵与摆动油缸,所述第一液压泵与所述摆动油缸连接;
所述第一液压泵与所述第二液压泵均用于与发动机组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送液压控制系统,所述马达液压控制回路包括马达、第二液压泵和第二换向阀;
所述第二液压泵与所述第二换向阀连接;
所述第二换向阀分别与所述马达和所述插装阀的所述第一油口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切换以控制所述马达和所述第一油口其中之一与所述第二液压泵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送液压控制系统,所述第二换向阀包括第三工作位和第四工作位;
在所述第三工作位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液压泵与所述马达连通;
在所述第四工作位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液压泵与所述第一油口连通或所述第二液压泵同时与所述马达和所述第一油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送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连接,所述单向阀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油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泵送设备,包括上述的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
或者,所述泵送设备包括上述的泵送液压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通过在主油路和蓄能器之间设置插装阀,并在插装阀的控制油口与蓄能器之间设置第一换向阀,通过第一换向阀实现控制油口与蓄能器的通断,进而实现对插装阀开闭的控制,在主油路供油的状态下,即摆动油缸工作的状态下,插装阀开启,蓄能器与主油路连通,实现充能和吸收摆动油缸的冲击;在主油路无油的状态下,即摆动油缸停止工作的状态下,插装阀关闭,蓄能器保压,避免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中的泄露点使蓄能器泄压,进而实现在摆动油缸应急动作时,第一换向阀切换,插装阀开启,蓄能器给摆动油缸供油。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送液压控制系统和泵送设备中,由于具备如上所述的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因此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种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送液压控制系统原理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送液压控制系统原理图之二。
附图标记:
100:摆动油缸;101:蓄能器;102:第一液压泵;103:主油路;104:第三换向阀;105:发动机组件;106:第四换向阀;110:第五换向阀;111:第六换向阀;112:第二溢流阀;200:插装阀;201:第一油口;202:第二油口;203:控制油口;210:第一换向阀;220:第二换向阀;230:单向阀;240:第一溢流阀;300:马达;301:第二液压泵;302:第七换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包括:摆动油缸控制油路,蓄能器101、插装阀200和第一换向阀210,插装阀200包括第一油口201、第二油口202和控制油口203,第一油口201用于与摆动油缸控制油路的主油路103连接,第二油口202与蓄能器101连接;第一换向阀210设置在蓄能器101与控制油口203之间,第一换向阀210的切换用于控制蓄能器101与控制油口203的连通与关闭。
具体来说,插装阀200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开启状态下,第一油口201与第二油口202连通,关闭状态下,第一油口201与第二油口202不连通。在控制油口203具有压力油时,插装阀200处于开启状态,在控制油口203无压力油时,插装阀200处于关闭状态。
其中,第一换向阀210用于控制插装阀200的控制油口203有无压力油,进而控制插装阀200的开启和关闭。第一油口201与主油路103连接,在摆动油缸100工作的状态下,主油路103通油,第一换向阀210控制插装阀200的控制油口203无压力油,即蓄能器101与控制油口203不连通,第一油口201与第二油口202连通,插装阀200处于开启状态,主油路103与蓄能器101连通,蓄能器101处于充能状态,并且,在摆动油缸100动作的过程中,蓄能器101具有吸能缓冲的作用。
在摆动油缸100停止工作的状态,主油路103不通油,第一换向阀210切换使蓄能器101与控制油口203连通,即控制油口203获得压力油,第一油口201与第二油口202不连通,插装阀200处于关闭状态。插装阀200对蓄能器101起到保压作用,避免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中的管路和阀组的泄漏点使蓄能器101泄压,持续泄压会造成蓄能器101无法对摆动油缸100进行应急驱动。
在需要对摆动油缸100应急动作时,主油路103未通油,第一换向阀210切换,使蓄能器101与控制油口203断开,控制油口203无压力油,第一油口201与第二油口202连通,蓄能器101的压力油经过第一油口201、第二油口202流入摆动油缸100,对摆动油缸100进行应急动作。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摆动油缸控制油路包括第一液压泵102与摆动油缸100,第一液压泵102与摆动油缸100连接形成主油路103,第一油口201与主油路103连接。也就是说,第一液压泵102通过主油路103与摆动油缸100连接,第一油口201连接在第一液压泵102与摆动油缸100之间。第一液压泵102在给摆动油缸100供油时,同时给蓄能器101充能,且蓄能器101吸收摆动油缸100摆动过程中的油液冲击。在第一液压泵102不工作时,蓄能器101可以通过主油路103给摆动油缸100应急供油,实现摆动油缸100应急摆动。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针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换向阀210而言,第一换向阀210包括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在第一工作位的状态下,控制油口203与摆动油缸控制油路的油箱连接;在第二工作位的状态下,控制油口203与蓄能器101连接。
例如,第一换向阀210为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第一换向阀210包括第一工作口、第二工作口和第三工作口,第一工作口与插装阀200的控制油口203连接,第二工作口与油箱连接,第三工作口与蓄能器101连接。在第一工作位的状态下,第一工作口与第二工作口连通,第三工作口封堵,即控制油口203与油箱连接,控制油口203无压力油,插装阀200的第一油口201与第二油口202连通。在第二工作位的状态下,第一工作口与第三工作口连通,第二工作口封堵,即控制油口203与蓄能器101连接,控制油口203有压力油,插装阀200的第一油口201与第二油口202封堵即不连通,蓄能器101处于保压状态。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摆动油缸控制油路还包括第三换向阀104、第四换向阀106、第五换向阀110、第六换向阀111和第二溢流阀112,第二溢流阀112设置在主油路103与摆动油缸控制油路的油箱之间,第四换向阀106设置在主油路103与油箱之间;第五换向阀110与第六换向阀111的进油口均与第一液压泵102连接,第三换向阀104的进油口与第一液压泵102连接,第三换向阀104的出油口与摆动油缸100连接,第三换向阀104的先导口分别与第五换向阀110和第六换向阀111的出油口连接。
第三换向阀104设置在第一液压泵102与摆动油缸100之间,第三换向阀104的换向用于控制摆动油缸100的摆动动作,其中,第三换向阀104可以为电磁换向阀也可以液控换向阀,例如,第三换向阀104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或三位四通液控换向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泵送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泵送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马达液压控制回路。其中,马达液压控制回路与摆动油缸100的液压控制回路可以同时工作,也可以单独工作。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马达液压控制回路包括马达300和第二液压泵301,第二液压泵301与马达300连接;摆动油缸控制油路包括第一液压泵102与摆动油缸100,第一液压泵102与摆动油缸100连接;第一液压泵102与第二液压泵301均用于与发动机组件105连接。
也就是说,发动机组件105带动第一液压泵102和第二液压泵301同时转动,进而驱动马达300和摆动油缸100动作。在停止摆动油缸100的摆动动作时,仍需要马达300转动,进而实现搅拌动作。此时,发动机组件105处于怠速状态,保持马达300的搅拌动作。摆动油缸控制油路的第四换向阀106设置在油箱与第一液压泵102的进口之间,切换第四换向阀106使油箱与第一液压泵102连通,进而使第一液压泵102输出的液压油卸荷回油箱。而第二液压泵301在发动机组件105的驱动下转动,实现马达300的搅拌动作。
其中,马达液压控制回路还包括第七换向阀302,第七换向阀302设置在马达300与第二液压泵301之间,第七换向阀302用于控制马达300正反转。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马达液压控制回路包括马达300、第二液压泵301和第二换向阀220;第二液压泵301与第二换向阀220连接;第二换向阀220分别与马达300和插装阀200的第一油口201连接,第二换向阀220切换以控制马达300和第一油口201其中之一与第二液压泵301连通。
其中,第二液压泵301采用单独电机驱动,第一液压泵102采用发动机组件105驱动。第二液压泵301与马达300之间设置第二换向阀220,在马达300和摆动油缸100正常工作的状态下,电机带动第二液压泵301工作,进而第二液压泵301驱动马达300转动,摆动油缸100通过发动机组件105驱动的第一液压泵102动作。在停机待料的状态下,需要马达300继续进行搅拌动作,因此第二液压泵301通过电机带动持续输出。
停机状态下,发动机组件105停止工作,因此摆动油缸100停止摆动。从而避免停机待料状态下发动机组件105的怠速消耗,同时,其它采用发动机组件105驱动的结构均可避免怠速消耗。
其中,在停机状态下需要摆动油缸100应急动作时,可以使插装阀200处于开启状态,实现蓄能器101给摆动油缸100应急供油。在蓄能器101的压力低于摆动油缸100所需的最小驱动压力后,切换第二换向阀220,使第二液压泵301通过第二换向阀220、插装阀200给蓄能器101充能。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换向阀220包括第三工作位和第四工作位;在第三工作位的状态下,第二液压泵301与马达300连通;在第四工作位的状态下,第二液压泵301与第一油口201连通或第二液压泵301同时与马达300和第一油口201连通。
具体来说,第二换向阀220可以为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二换向阀220包括第四工作口、第五工作口和第六工作口,第四工作口与第二液压泵301连接,第五工作口与插装阀200的第一油口201连接,第六工作口与马达300连接。在第二换向阀220处于第三工作位时,第四工作口与第六工作口连通,第五工作口封堵,也就是说,第二液压泵301单独驱动马达300转动。在第二换向阀220处于第四工作位时,第四工作口与第五工作口连通,第六工作口封堵,也就是说,第二液压泵301单独给蓄能器101充能。
或者,第二换向阀220包括第四工作口、第五工作口和第六工作口,第四工作口与第二液压泵301连接,第五工作口与插装阀200的第一油口201连接,第六工作口与马达300连接。在第二换向阀220处于第三工作位时,第四工作口与第六工作口连通,第五工作口封堵,也就是说,第二液压泵301单独驱动马达300转动。在第二换向阀220处于第四工作位时,第四工作口同时与第五工作口和第六工作口连通,也就是说,第二液压泵301同时给马达300和蓄能器101供油,马达300转动的同时,蓄能器101充能。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换向阀220可以为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等。
继续参考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泵送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单向阀230,单向阀230的进油口与第二换向阀220连接,单向阀230的出油口与第一油口201连接。换言之,单向阀230用于第二液压泵301给蓄能器101充能,避免蓄能器101在给摆动油缸100应急供油时流向第二换向阀220。
另外,在单向阀230的进油口与油箱之间设置第一溢流阀240,在第二液压泵301给蓄能器101充能时,蓄能器101达到预设压力后,多余流量从第一溢流阀240流出,实现溢流保护。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泵送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或者,泵送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泵送液压控制系统。其中,泵送设备可以为管桩泵、垃圾输送泵、混凝土泵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通过在主油路103和蓄能器101之间设置插装阀200,并在插装阀200的控制油口203与蓄能器101之间设置第一换向阀210,通过第一换向阀210实现控制油口203与蓄能器101或油箱的通断,进而实现对插装阀200开闭的控制,在主油路103供油的状态下,即摆动油缸100工作的状态下,插装阀200开启,蓄能器101与主油路103连通,实现充能和吸收摆动油缸100的冲击;在主油路103无油的状态下,即摆动油缸100停止工作的状态下,插装阀200关闭,蓄能器101保压,避免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中的泄露点使蓄能器101泄压,进而实现在摆动油缸100应急动作时,第一换向阀210切换,插装阀200开启,蓄能器101给摆动油缸100供油。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送液压控制系统和泵送设备中,由于具备如上所述的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因此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种优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摆动油缸控制油路;
蓄能器;
插装阀,所述插装阀包括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和控制油口,所述第一油口用于与所述摆动油缸控制油路的主油路连接,所述第二油口与所述蓄能器连接;
第一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设置在所述蓄能器与所述控制油口之间,所述第一换向阀的切换用于控制所述蓄能器与所述控制油口的连通与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包括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
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的状态下,所述控制油口与所述摆动油缸控制油路的油箱连接;
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的状态下,所述控制油口与所述蓄能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油缸控制油路包括第一液压泵与摆动油缸,所述第一液压泵与所述摆动油缸连接形成所述主油路,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主油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油缸控制油路还包括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第五换向阀、第六换向阀和第二溢流阀,所述第二溢流阀设置在所述主油路与所述摆动油缸控制油路的油箱之间,所述第四换向阀设置在所述主油路与所述油箱之间;
所述第五换向阀与所述第六换向阀的进油口均与所述第一液压泵连接,所述第三换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液压泵连接,所述第三换向阀的出油口与所述摆动油缸连接,所述第三换向阀的先导口分别与所述第五换向阀和所述第六换向阀的出油口连接。
5.一种泵送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和马达液压控制回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送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液压控制回路包括马达和第二液压泵,所述第二液压泵与所述马达连接;
所述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包括第一液压泵与摆动油缸,所述第一液压泵与所述摆动油缸连接;
所述第一液压泵与所述第二液压泵均用于与发动机组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送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液压控制回路包括马达、第二液压泵和第二换向阀;
所述第二液压泵与所述第二换向阀连接;
所述第二换向阀分别与所述马达和所述插装阀的所述第一油口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切换以控制所述马达和所述第一油口其中之一与所述第二液压泵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送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向阀包括第三工作位和第四工作位;
在所述第三工作位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液压泵与所述马达连通;
在所述第四工作位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液压泵与所述第一油口连通或所述第二液压泵同时与所述马达和所述第一油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泵送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连接,所述单向阀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油口连接。
10.一种泵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
或者,所述泵送设备包括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泵送液压控制系统。
CN202223029045.0U 2022-11-14 2022-11-14 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泵送液压控制系统及泵送设备 Active CN2189715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9045.0U CN218971523U (zh) 2022-11-14 2022-11-14 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泵送液压控制系统及泵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9045.0U CN218971523U (zh) 2022-11-14 2022-11-14 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泵送液压控制系统及泵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71523U true CN218971523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68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29045.0U Active CN218971523U (zh) 2022-11-14 2022-11-14 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泵送液压控制系统及泵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715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92301U (zh) 具有多回路再生作用的无节流液压系统
CN203926203U (zh) 具有集流性能的液压系统
US9057389B2 (en) Meterless hydraulic system having multi-actuator circuit
US9051714B2 (en) Meterless hydraulic system having multi-actuator circuit
US10119556B2 (en) System having combinable transmission and implement circuits
WO2006132031A1 (ja) 旋回用駆動装置および作業機械
CN104508307B (zh) 液压系统
JP2006336844A (ja) 作業機械
CN208634118U (zh) 电机驱动双定量泵双蓄能器的分布式直驱挖掘机液压系统
CN103586995A (zh) 密炼机卸料门的气液增压装置
CN201884255U (zh) 一种混凝土泵用大排量高低压自动切换操作装置
CN203428881U (zh) 臂架或梯架的液压控制系统
CN113669312A (zh) 一种闭式液压控制系统及工程机械
CN103148064B (zh) 液压能量再生装置
CN208503124U (zh) 用于混凝土湿喷台车的双回路泵送液压系统
CN218971523U (zh) 摆动油缸液压控制回路、泵送液压控制系统及泵送设备
CN112283190B (zh) 液压系统、液压回转机构和行走装置
CN103031957A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机械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JP2016125521A (ja) 作業機械
CN108953309B (zh) 一种能量回收和再利用液压系统
CN203948359U (zh) 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与工程机械
CN216199342U (zh) 一种闭式液压控制系统及工程机械
CN112112867B (zh) 液控式排气阀单元、液控排气式卷扬控制系统和卷扬机
JP2002349505A (ja) 油圧アクチュエータ回路
JP2016056864A (ja) 作業機械の駆動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