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7640U - 一种小型大功率常闭型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型大功率常闭型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7640U
CN218957640U CN202223358363.1U CN202223358363U CN218957640U CN 218957640 U CN218957640 U CN 218957640U CN 202223358363 U CN202223358363 U CN 202223358363U CN 218957640 U CN218957640 U CN 218957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ed
static
movable
mortise
yo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5836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绍国
方君发
鲜海英
杨杰
李晓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unde Ho Chen Precisio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unde Ho Chen Precisio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unde Ho Chen Precisio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unde Ho Chen Precisio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5836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7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7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7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大功率常闭型继电器,包括骨架集成组件和外壳,骨架集成组件设于外壳中;骨架集成组件包括骨架,骨架和外壳卡接,同时骨架和外壳通过环氧树脂胶连接;骨架集成组件还包括常闭静触点、连接常闭静触点的静簧片、动触点、连接动触点的动簧片、设有第一簧片凸台的第一簧片、连接动簧片的衔铁、连接动簧片的轭铁;轭铁、静簧片、动簧片、第一簧片分别连接骨架;静簧片、动簧片、第一簧片相互配合,实现常闭静触点设于动触点上且和动触点贴合,圆台形结构的第一簧片凸台设于动触点的下方位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簧片设有第一簧片凸台的结构,用于替代现有技术中的常开静触点,节约了一颗静触点的成本,结构紧凑牢固。

Description

一种小型大功率常闭型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常闭型继电器,即一种小型大功率常闭型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这其中也包括拍合式继电器。现有技术中的小型拍合式继电器(例如T73F继电器)是一款线路板直插式继电器,也是一种小型大功率常闭型继电器,体积大致为19.2mm×15.4mm×15.5mm左右。现有市场中继电器的应用一般以常开产品较多,随着近些年来,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张及方案的改近,继电器的选型将由常开型转变为常闭型产品,由于市场的应用不多,很多继电器企业并未开发常闭型产品,那么市场只能用转换型产品进行替代使用,此种情况不仅造成了常开端配置的浪费,也造成了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如图19~20所示,现有常闭型继电器200包括带有电磁螺线圈的驱动单元201、轭铁202、衔铁203、安装于轭铁202并与衔铁203连动的动簧片204、连接动簧片204的动触点205、带有常闭静触点206的第一端脚207和带有常开静触点208的第二端脚209。为了配合动触点205上方的常闭静触点206和动触点205下方的常开静触点208,动触点205的结构是三复合结构,动触点205包括铜基层2051、设于铜基层2051顶面的上银层2052、设于铜基层2051底面的下银层2053。但是现有常闭型继电器200无需常开静触点208和动触点电连接,此结构的动触点205生产所消耗的银量较大。轭铁202、第一端脚207、第二端脚209和骨架2010配合连接,在长时间使用后、尤其是继电器跌落产生震动后,轭铁202、第一端脚207、第二端脚209等零部件会发生松动或偏移,导致继电器出现故障或失灵的情况,缩短继电器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了一种常闭型继电器,即一种小型大功率常闭型继电器,解决了现有小型拍合式继电器采用2个静触点,消耗银量大,成本高的问题,进一步解决了零部件和骨架之间连接容易发生位置偏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型大功率常闭型继电器,包括骨架集成组件和外壳,骨架集成组件设于外壳中;骨架集成组件包括骨架,骨架和外壳卡接,同时骨架和外壳通过环氧树脂胶连接;
骨架集成组件还包括常闭静触点、连接常闭静触点的静簧片、动触点、连接动触点的动簧片、设有第一簧片凸台的第一簧片、连接动簧片的衔铁、连接动簧片的轭铁;轭铁、静簧片、动簧片、第一簧片分别连接骨架;静簧片、动簧片、第一簧片相互配合,实现常闭静触点设于动触点上且和动触点贴合,圆台形结构的第一簧片凸台设于动触点的下方位置。
进一步,所述骨架包括下座板、设于下座板上的圆柱和设于圆柱上的上座板;下座板的前端左侧位置设有第一下榫槽,上座板的前端左侧位置设有第一上榫槽,第一上榫槽呈直角结构,上座板的前端右侧位置设有第三上榫槽;
所述第一簧片包括第一竖直部、连接第一竖直部的第一弯折部和连接第一弯折部的第一水平部,第一竖直部插入第一下榫槽中;第一上榫槽的形状和第一弯折部的形状相互配合,第一弯折部插入第一上榫槽中;第一水平部的外端插入第三上榫槽中。
进一步,所述第一竖直部设有第一簧片榫槽,第一簧片榫槽和所述第一下榫槽中的第一下凸榫卡接;所述第一弯折部设有第二簧片榫槽,第二簧片榫槽和所述第一上榫槽中的第一上凸榫卡接。
进一步,所述下座板的前端右侧位置设有第二下榫槽,所述上座板的前端左侧位置设有第二上榫槽,第二上榫槽设于所述第一上榫槽的上方;上座板的前端右侧位置设有呈直角结构的第四上榫槽,第四上榫槽设于所述第三上榫槽的上方外侧位置;
所述静簧片包括静簧片竖直部、连接静簧片竖直部的静簧片弯折部和连接静簧片弯折部的静簧片水平部;静簧片竖直部插入第二下榫槽中,第四上榫槽的形状和静簧片弯折部的形状相互配合,静簧片弯折部插入第四上榫槽中;静簧片水平部的外端插入第二上榫槽中。
进一步,所述静簧片竖直部设有静簧片下榫槽,静簧片下榫槽和所述第二下榫槽中的第二下凸榫卡接;静簧片弯折部设有静簧片上榫槽,静簧片上榫槽和所述第四上榫槽中的第二上凸榫卡接。
进一步,所述静簧片水平部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常闭静触点的静簧片通孔,常闭静触点穿过静簧片通孔后和静簧片铆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动簧片包括动簧片水平部和连接动簧片水平部的动簧片竖直部,所述衔铁设于动簧片水平部的底面,同时衔铁设于铁芯的上方位置;
所述轭铁包括相互垂直的轭铁竖直部和连接轭铁竖直部的轭铁水平部;动簧片竖直部还设有用于安装轭铁的2个第三动簧片通孔,轭铁竖直部设有2个轭铁凸台,2个第三动簧片通孔和2个轭铁凸台一一对应同轴配合,轭铁凸台插入第三动簧片通孔。
进一步,所述动簧片竖直部的边缘设有相对设置的2个扣耳结构,所述轭铁竖直部在与扣耳结构配合的位置设有扣槽,扣耳结构与扣槽配合卡接。
进一步,所述下座板的顶面边缘位置设有用于定位漆包线的骨架卡榫。
进一步,所述动触点包括铜基层和设于铜基层顶面的动触点银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施例采用第一簧片设有第一簧片凸台的结构,用于替代现有技术中的常开静触点,节约了一颗静触点的成本。将动触点从三复合结构改为二复合结构,同时动触点采用反铆工艺连接动簧片,节约了触点结构的银层成本,并且也降低了触点加工过程中的难度及加工费用。
2、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簧片榫槽和第一下榫槽中的第一下凸榫卡接,第二簧片榫槽和第一上榫槽中的第一上凸榫卡接,实现第一簧片和骨架进一步卡接固定,防止第一簧片在竖直方向Z向上抖动或偏移。采用静簧片下榫槽和第二下榫槽中的第二下凸榫卡接,静簧片上榫槽和第四上榫槽中的第二上凸榫卡接,实现静簧片和骨架进一步卡接固定,防止静簧片在竖直方向Z向上抖动或偏移。采用扣耳结构与扣槽配合卡接且相互贴合的结构,实现限位动簧片与轭铁前后配合关系,进一步固定轭铁。
3、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结构集成度高,具有防摔性能进一步加强,整体体积较小,利于缩小继电器的体积,满足市场应用需求,合理提升产品性能,降低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并且可以防止因产品摔落而造成静簧片、动簧片、轭铁等零部件惯性变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型大功率常闭型继电器,实施例的剖面正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一;
图3是图2沿着A向的爆炸示意图二;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骨架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5是图4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一;
图6是图4所示骨架沿着B向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7是图6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二;
图8是图4所示骨架沿着C向的立体示意图三;
图9是图8所示骨架、线圈脚和漆包线配合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10是图9沿着D向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11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簧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静簧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动簧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动簧片、动触点、衔铁的配合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M部位的剖面示意图;
图16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衔铁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轭铁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18是图17沿着E向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19是现有常闭型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0是现有常闭型继电器中动簧片和动触点的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1~18中,100、一种小型大功率常闭型继电器;101、骨架集成组件;102、外壳;1021、外壳凸台;103、线圈脚;
1、骨架;11、下座板;111、第一下榫槽;112、第二下榫槽;113、第一下凸榫;114、第二下凸榫;12、圆柱;13、上座板;131、第一上榫槽;132、第二上榫槽;133、第三上榫槽;134、第四上榫槽;135、第一上凸榫;136、第二上凸榫;14、贯穿孔;15、方形通孔;16、骨架卡榫;17、骨架缺口;
2、漆包线圈;21、漆包线;3、常闭静触点;4、静簧片;41、静簧片竖直部;42、静簧片弯折部;43、静簧片水平部;44、静簧片下榫槽;45、静簧片上榫槽;46、静簧片通孔;
5、动触点;51、铜基层;52、动触点银层;6、动簧片;61、动簧片水平部;62、动簧片竖直部;63、第一动簧片通孔;64、第二动簧片通孔;65、第三动簧片通孔;66、扣耳结构;67、动簧片端脚;
7、第一簧片;71、第一竖直部;72、第一弯折部;73、第一水平部;74、第一簧片榫槽;75、第二簧片榫槽;76、第一簧片凸台;8、衔铁;81、衔铁凸台;9、轭铁;91、轭铁竖直部;92、轭铁水平部;93、轭铁凸台;94、轭铁通孔;95、扣槽;10、铁芯。
图19~20中,200、现有常闭型继电器;201、驱动单元;202、轭铁;203、衔铁;204、动簧片;205、动触点;2051、铜基层;2052、上银层;2053、下银层;206、常闭静触点;207、第一端脚;208、常开静触点;209、第二端脚;2010、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18实施例所示一种小型大功率常闭型继电器100(即一种常闭型继电器),包括骨架集成组件101、外壳102和2个线圈脚103,骨架集成组件101设于外壳中。骨架集成组件101包括骨架1和设于骨架1上的漆包线圈2。骨架1和外壳102卡接,同时骨架1和外壳102通过环氧树脂胶(未示出)连接。2个线圈脚103连接骨架集成组件101的漆包线圈2。2个线圈脚103插入骨架1,漆包线圈2套设在骨架1上,漆包线圈2的漆包线始端缠绕在其中1只线圈脚上,漆包线圈2的漆包线末端缠绕在另一只线圈脚上,然后通过焊锡将线圈脚与漆包线圈2的漆包线21进行固定。
骨架集成组件101还包括常闭静触点3、连接常闭静触点3的静簧片4、动触点5、连接动触点5的动簧片6、设有第一簧片凸台76的第一簧片7、连接动簧片6的衔铁8、连接动簧片6的轭铁9、与衔铁8配合的铁芯10。轭铁9、铁芯10、静簧片4、动簧片6、第一簧片7分别连接骨架1。静簧片4、动簧片6、第一簧片7相互配合,初始状态下,常闭静触点3设于动触点5上且和动触点5贴合,圆台形结构的第一簧片凸台76设于动触点5的下方位置。
骨架1是一个截面呈"工"形的整体结构,包括下座板11、设于下座板11上的圆柱12、设于圆柱12上的上座板13和贯穿孔14,贯穿孔14和圆柱12同轴配合。漆包线圈2套设于圆柱12的外壁,铁芯10套设于贯穿孔14中。圆柱12、贯穿孔14、铁芯10、漆包线圈2同轴配合。下座板11的前端左侧位置设有第一下榫槽111,下座板11的前端右侧位置设有第二下榫槽112。上座板13的前端左侧位置设有第一上榫槽131、第二上榫槽132,第一上榫槽131呈直角结构,第二上榫槽132设于第一上榫槽131的上方。上座板13的前端右侧位置设有第三上榫槽133和呈直角结构的第四上榫槽134,第四上榫槽134设于第三上榫槽133的上方外侧位置。
第一簧片7是一个弯折的整体结构,包括第一竖直部71、连接第一竖直部71的第一弯折部72和连接第一弯折部72的第一水平部73。第一竖直部71设有第一簧片榫槽74,第一竖直部71插入第一下榫槽111中实现第一簧片7和骨架1卡接。第一簧片榫槽74和第一下榫槽111中的第一下凸榫113卡接,实现第一竖直部71和第一下榫槽111进一步卡接,即第一簧片7和骨架1进一步卡接。第一上榫槽131是个直角结构,第一上榫槽131的形状和第一弯折部72的形状相互配合,第一弯折部72插入第一上榫槽131中实现第一簧片7和骨架1卡接。第一弯折部72设有第二簧片榫槽75,第二簧片榫槽75和第一上榫槽131中的第一上凸榫135卡接,实现第一弯折部72和第二簧片榫槽75进一步卡接,即第一簧片7和骨架1进一步卡接。第一水平部73的外端插入第三上榫槽133中,实现第一水平部73和骨架1卡接。第一簧片7和骨架1采用以上结构卡接固定,防止第一簧片凸台76在竖直方向Z向上抖动或偏移。本实施例采用第一簧片7设有第一簧片凸台76的结构,用于替代现有技术中的常开静触点,节约了一颗静触点的成本。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做成常闭型继电器后,配合第一簧片7可将动触点5从三复合结构改为二复合结构。二复合结构的动触点5包括铜基层51、设于铜基层51顶面的动触点银层52,动触点银层52和常闭静触点3贴合。动触点5可采用反铆工艺连接动簧片。动触点5采用以上结构,节约了触点结构的银层成本,并且也降低了触点加工过程中的难度及加工费用。
静簧片4是一个弯折的整体结构,包括静簧片竖直部41、连接静簧片竖直部41的静簧片弯折部42和连接静簧片弯折部42的静簧片水平部43。静簧片竖直部41设有静簧片下榫槽44,静簧片竖直部41插入第二下榫槽112中,静簧片下榫槽44和第二下榫槽112中的第二下凸榫114卡接,实现静簧片竖直部41和第二下榫槽112进一步卡接,即静簧片4和骨架1进一步卡接。静簧片弯折部42是个直角结构,第四上榫槽134的形状和静簧片弯折部42的形状相互配合,静簧片弯折部42插入第四上榫槽134中实现静簧片4和骨架1卡接。静簧片弯折部42设有静簧片上榫槽45,静簧片上榫槽45和第四上榫槽134中的第二上凸榫136卡接,实现静簧片弯折部42和第四上榫槽134进一步卡接,即静簧片4和骨架1进一步卡接。静簧片水平部43设有用于定位常闭静触点3的静簧片通孔46,常闭静触点3穿过静簧片通孔46后和静簧片4铆接固定。静簧片水平部43的外端插入第二上榫槽132中,实现静簧片水平部43和骨架1卡接。静簧片4和骨架1采用以上结构卡接固定,防止常闭静触点3在竖直方向Z向上抖动或偏移。
动簧片6是L型结构,动簧片6包括动簧片水平部61和连接动簧片水平部61的动簧片竖直部62。衔铁8设于动簧片水平部61的底面,同时衔铁8设于铁芯10的上方位置。动簧片水平部61设有用于定位动触点5的第一动簧片通孔63,动触点5穿过第一动簧片通孔后和动簧片6铆接固定。动簧片水平部61还设有用于安装衔铁8的2个第二动簧片通孔64,衔铁8设有呈圆柱形结构的2个衔铁凸台81,2个第二动簧片通孔64和2个衔铁凸台81一一对应同轴配合,衔铁凸台81插入第二动簧片通孔64且通过铆接方式将衔铁8挤压变形,实现衔铁8和动簧片6定位连接。
轭铁9是L型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的轭铁竖直部91和连接轭铁竖直部91的轭铁水平部92。动簧片竖直部62还设有用于安装轭铁9的2个第三动簧片通孔65,轭铁竖直部91设有呈圆柱形结构的2个轭铁凸台93,2个第三动簧片通孔65和2个轭铁凸台93一一对应同轴配合,轭铁凸台93插入第三动簧片通孔65且轭铁9和动簧片固接,实现限位动簧片6与轭铁9上下左右配合关系。动簧片竖直部62的边缘设有相对设置的2个扣耳结构66,轭铁竖直部91在与扣耳结构66配合的位置设有扣槽95,扣耳结构66与扣槽95配合卡接且相互贴合,实现限位动簧片6与轭铁9前后配合关系。轭铁水平部92设有轭铁通孔94;铁芯10的下端贯穿轭铁通孔94且和轭铁通孔94铆接,实现轭铁9与铁芯10铆接固定。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骨架1的下座板11对称设置有2个方形通孔15,2个线圈脚103和2个方形通孔15一一对应配合,线圈脚103从外界穿过方形通孔15到外壳102中,且线圈脚103连接漆包线圈2。如图9~10所示,下座板11的顶面边缘位置设有用于定位漆包线21的1个骨架卡榫16,骨架卡榫16呈突起的直角结构,采用骨架卡榫16可以防止漆包线21在弯脚后飘出骨架1的外围,造成触碰断线。下座板11设有骨架缺口17,骨架缺口17和外壳102的外壳凸台1021配合,起引出并定位动簧片6的动簧片端脚67的作用。
本实施中,铁芯10插入在骨架1的贯穿孔14中,轭铁9与铁芯10相连,通过铆接进行固定,衔铁8与动簧片6通过铆接进行固定,动触点5与动簧片6通过铆接进行固定,动簧片6与轭铁9通过扣耳方式进行弹性固定,常闭静触点3与静簧片4通过铆接进行定位,静簧片4装入在骨架1中,第一簧片7装入在骨架1中,组成半成品部分,外壳102装配在骨架1上,将半成品部分进行包住,通过环氧树脂胶进行连接,露出线圈脚103、轭铁9、静簧片4的引出端,组成成品。
本实施例采用以上结构,结构集成度高,本实施例整体体积较小,利于缩小继电器的体积。满足市场应用需求,合理提升产品性能,降低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小型大功率常闭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集成组件(101)和外壳(102),骨架集成组件设于外壳中;骨架集成组件包括骨架(1),骨架和外壳卡接,同时骨架和外壳通过环氧树脂胶连接;
骨架集成组件还包括常闭静触点(3)、连接常闭静触点的静簧片(4)、动触点(5)、连接动触点的动簧片(6)、设有第一簧片凸台(76)的第一簧片(7)、连接动簧片的衔铁(8)、连接动簧片的轭铁(9);轭铁、静簧片、动簧片、第一簧片分别连接骨架;静簧片、动簧片、第一簧片相互配合,实现常闭静触点设于动触点上且和动触点贴合,圆台形结构的第一簧片凸台设于动触点的下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小型大功率常闭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包括下座板(11)、设于下座板上的圆柱(12)和设于圆柱(12)上的上座板(13);下座板的前端左侧位置设有第一下榫槽(111),上座板的前端左侧位置设有第一上榫槽(131),第一上榫槽呈直角结构,上座板的前端右侧位置设有第三上榫槽(133);
所述第一簧片(7)包括第一竖直部(71)、连接第一竖直部的第一弯折部(72)和连接第一弯折部的第一水平部(73),第一竖直部插入第一下榫槽中;第一上榫槽的形状和第一弯折部的形状相互配合,第一弯折部插入第一上榫槽中;第一水平部的外端插入第三上榫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小型大功率常闭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部(71)设有第一簧片榫槽(74),第一簧片榫槽和所述第一下榫槽(111)中的第一下凸榫(113)卡接;所述第一弯折部(72)设有第二簧片榫槽(75),第二簧片榫槽和所述第一上榫槽(131)中的第一上凸榫(135)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小型大功率常闭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板(11)的前端右侧位置设有第二下榫槽(112),所述上座板(13)的前端左侧位置设有第二上榫槽(132),第二上榫槽设于所述第一上榫槽(131)的上方;上座板的前端右侧位置设有呈直角结构的第四上榫槽(134),第四上榫槽设于所述第三上榫槽(133)的上方外侧位置;
所述静簧片(4)包括静簧片竖直部(41)、连接静簧片竖直部的静簧片弯折部(42)和连接静簧片弯折部的静簧片水平部(43);静簧片竖直部插入第二下榫槽中,第四上榫槽的形状和静簧片弯折部的形状相互配合,静簧片弯折部插入第四上榫槽中;静簧片水平部的外端插入第二上榫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小型大功率常闭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簧片竖直部(41)设有静簧片下榫槽(44),静簧片下榫槽和所述第二下榫槽(112)中的第二下凸榫(114)卡接;所述静簧片弯折部(42)设有静簧片上榫槽(45),静簧片上榫槽和所述第四上榫槽(134)中的第二上凸榫(136)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小型大功率常闭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簧片水平部(43)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常闭静触点(3)的静簧片通孔(46),常闭静触点穿过静簧片通孔后和静簧片铆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小型大功率常闭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6)包括动簧片水平部(61)和连接动簧片水平部的动簧片竖直部(62),所述衔铁(8)设于动簧片水平部的底面,同时衔铁设于铁芯(10)的上方位置;
所述轭铁(9)包括相互垂直的轭铁竖直部(91)和连接轭铁竖直部的轭铁水平部(92);动簧片竖直部还设有用于安装轭铁的2个第三动簧片通孔(65),轭铁竖直部设有2个轭铁凸台(93),2个第三动簧片通孔和2个轭铁凸台一一对应同轴配合,轭铁凸台插入第三动簧片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小型大功率常闭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竖直部(62)的边缘设有相对设置的2个扣耳结构(66),所述轭铁竖直部(91)在与扣耳结构配合的位置设有扣槽(95),扣耳结构与扣槽配合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小型大功率常闭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板(11)的顶面边缘位置设有用于定位漆包线(21)的骨架卡榫(1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小型大功率常闭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点(5)包括铜基层(51)和设于铜基层顶面的动触点银层(52)。
CN202223358363.1U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小型大功率常闭型继电器 Active CN218957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58363.1U CN218957640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小型大功率常闭型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58363.1U CN218957640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小型大功率常闭型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7640U true CN218957640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41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58363.1U Active CN218957640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小型大功率常闭型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76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64960B2 (ja) 電磁継電器
US20150061797A1 (en) Electronic contactor
CN218957640U (zh) 一种小型大功率常闭型继电器
US7994883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01072732Y (zh) 小型单组常闭式继电器
CN212542286U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结构
EP3547343B1 (en) Insertion structure between static spring and bobbin
JP2003115247A (ja) 電磁継電器
JP2010049877A (ja) リレー装置
JP2007018942A (ja) 電磁リレー
CN102856119B (zh) 一种小型大电流pcb汽车继电器
CN213936052U (zh) 一种新型继电器
CN218730666U (zh) 一种设有骨架的防摔继电器
CN218826863U (zh) 一种小型带有快插端子结构的继电器
CN210516627U (zh) 高稳定性电磁继电器
US20230178318A1 (en) High-voltage dc relay
CN218826849U (zh) 一种超小型大功率推杆式继电器
EP3764385B1 (en) Magnetic latching relay
CN211265366U (zh) 一种预防簧片倾斜的耐压继电器
CN211828644U (zh)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
CN210668219U (zh) 可控制两路负载的小型化组合继电器
CN111785571A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结构
CN218730668U (zh) 一种超小型大功率继电器
CN218631838U (zh) 一种小型继电器的骨架集成组件
CN216597427U (zh) 一种可提升过流能力的双脚输出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