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3903U - 一种流量可调的缓冲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量可调的缓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3903U
CN218953903U CN202223376027.XU CN202223376027U CN218953903U CN 218953903 U CN218953903 U CN 218953903U CN 202223376027 U CN202223376027 U CN 202223376027U CN 218953903 U CN218953903 U CN 218953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valve core
inlet channel
oil inlet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7602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梅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ono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ono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ono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ono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7602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3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3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3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量可调的缓冲器,属于缓冲器技术领域。其包括:缓冲器本体,其内部安装有油缸并形成上腔体以及下腔体,油缸位于下腔体;顶杆,其可移动地穿设于上腔体与下腔体;柱塞,其设置在下腔体内,顶杆穿设于柱塞并可带动柱塞同步移动,顶杆与柱塞之间形成回油通道,上腔体通过回油通道与下腔体连通;阻尼调节阀芯,其设置于缓冲器本体,下腔体与阻尼调节阀芯连通并具有进油通道,通过阻尼调节阀芯的轴向移动调节与进油通道的连通面积。通过阻尼调节阀芯的轴向移动调节其与进油通道的连通面积,进而调节进入上腔体的流量,由此即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对应地调节缓冲器的缓冲力,提高缓冲器的通用性与适配性。

Description

一种流量可调的缓冲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缓冲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量可调的缓冲器。
背景技术
液压式阻尼缓冲器以流体作为工作介质,利用流体流动的粘性阻尼作用,延长冲击载荷的作用时间,并将负载冲击时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流体的压力能和热能,从而吸收并转化冲击载荷的能量,进而将运动速度较快的机械部件准确停位,并降低机械部件由冲击引起的振动和噪声,减少机械事故,延长机械部件的使用寿命。
目前的液压式阻尼缓冲器一般用在流水线的阻挡器上,其往往存下如下问题:
1、无法调节缓冲时流体的流量,导致缓冲器的缓冲效果固定,无法灵活调节,不具有通用性以及适配性;
2、油储存在缓冲器的上腔体内,即使导套与缓冲器之间具有密封圈,在长时间的使用下,仍容易出现漏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灵活调节缓冲效果、避免漏油的流量可调的缓冲器。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流量可调的缓冲器,包括:
缓冲器本体,其内部安装有油缸并形成上腔体以及下腔体,所述油缸位于所述下腔体;
顶杆,其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
柱塞,其设置在所述下腔体内,所述顶杆穿设于所述柱塞并可带动所述柱塞同步移动,所述顶杆与所述柱塞之间形成回油通道,所述上腔体通过所述回油通道与所述下腔体连通;
阻尼调节阀芯,其设置于所述缓冲器本体的侧部,所述下腔体与所述阻尼调节阀芯连通并具有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通过所述阻尼调节阀芯与所述上腔体连通,通过所述阻尼调节阀芯的轴向移动调节与所述进油通道的连通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腔体的开口端安装有导套,所述导套套设于所述顶杆,且所述导套与所述缓冲器本体的侧壁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腔体内设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
弹簧座,其套设在所述顶杆上;
开口挡圈,其安装在所述顶杆上,所述开口挡圈与所述弹簧座分别位于所述上腔体的上下两端;
复位弹簧,其套设在所述顶杆上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弹簧座以及所述开口挡圈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杆与所述弹簧座之间具有间隙并形成第一回油通道,所述顶杆与所述柱塞之间具有间隙并形成第二回油通道,所述第一回油通道与所述第二回油通道连通并形成完整的所述回油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杆位于所述下腔体内的头端安装有梅花型挡圈,所述梅花型挡圈的外圆与所述柱塞之间形成间隙并形成过孔,所述第二回油通道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下腔体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回油通道还通过所述梅花型挡圈本身具备的缺口与所述下腔体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缸底部一侧开设有第一进油通道,所述第一进油通道延伸至所述缓冲器本体的侧壁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器本体的侧壁还开设有第二进油通道,所述第二进油通道与所述第一进油通道连通并形成完整的所述进油通道,且所述第一进油通道通过所述第二进油通道与所述阻尼调节阀芯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器本体的侧壁还设有阀芯调节螺钉,所述阀芯调节螺钉与所述阻尼调节阀芯联动连接,通过拧动所述阀芯调节螺钉以带动所述阻尼调节阀芯轴向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进油通道、所述第二进油通道的开口端均设置有堵油钢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阻尼调节阀芯的轴向移动调节其与进油通道的连通面积,进而调节进入上腔体的流量,由此即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对应地调节缓冲器的缓冲力,提高缓冲器的通用性与适配性。
2、油缸位于下腔体内,下腔体本身基本不具备漏油的可能性,只有在缓冲器本体起到缓冲作用时,下腔体内的油才会进入到上腔体内,在这一过程中,只会有少部分油会接触到导套,此时密封圈足以起到足够的密封效果,因此即使在长时间的使用下,也不会出现漏油的情况,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缓冲器容易漏油的问题。
3、缓冲器本体的侧壁还设有阀芯调节螺钉,阀芯调节螺钉与阻尼调节阀芯联动连接,通过拧动阀芯调节螺钉以带动阻尼调节阀芯轴向移动,进而实现调节流量的目的。
4、第一进油通道、第二进油通道的开口端均设置有堵油钢珠,当缓冲器正常使用时,堵油钢珠可起到密封的作用,当需要注油时,可阻尼调节阀芯取出再进行注油,此时油液即可通过第二进油通道、第一进油通道进入至下腔体内,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流量可调的缓冲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缓冲器本体;101、上腔体;102、下腔体;110、油缸;120、顶杆;121、头端;122、推动部;130、柱塞;140、阻尼调节阀芯;141、卡接槽;150、导套;151、密封圈;160、复位组件;161、弹簧座;162、开口挡圈;163、复位弹簧;170、第一回油通道;171、第二回油通道;180、梅花型挡圈;181、过孔;190、第一进油通道;191、第二进油通道;200、阀芯调节螺钉;201、卡接螺钉头部;210、堵油钢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法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量可调的缓冲器,包括:
缓冲器本体100,其内部安装有油缸110并形成上腔体101以及下腔体102,其中,油缸110位于下腔体102,上腔体101为空腔,当缓冲器本体100受压时,下腔体102内的油流动至上腔体101,将负载冲击时产生的机械能转换为油液的压力能和热能,从而起到缓冲作用,当缓冲器本体100不再受压时,上腔体101内的油回流至下腔体102;
顶杆120,其可移动地穿设于上腔体101与下腔体102;
柱塞130,其设置在下腔体102内,顶杆120穿设于柱塞130并可带动柱塞130同步移动,当顶杆120受压后,即会下压柱塞130,使得下腔体102内的油流动至上腔体101,其中,顶杆120与柱塞130之间形成回油通道,进入到上腔体101内的油,最终通过回油通道回流至下腔体102;
阻尼调节阀芯140,其设置于缓冲器本体100的侧部,下腔体102与阻尼调节阀芯140连通并具有进油通道,进油通道通过阻尼调节阀芯140与上腔体101连通,通过阻尼调节阀芯140的轴向移动调节其与进油通道的连通面积,进而调节进入上腔体101的流量,由此即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对应地调节缓冲器的缓冲力,提高缓冲器的通用性与适配性。
优选的,上腔体101的开口端安装有导套150,导套150套设于顶杆120,且导套150与缓冲器本体100的侧壁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导套150的设置对顶杆120起到定位、导向的作用,同时导套150与缓冲器本体100之间、导套150与顶杆120之间均安装有密封圈151,提高密封效果,避免上腔体101内的油从导套150与顶杆120、缓冲器本体100之间的间隙中漏出;
此处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本实施例中,油缸110位于下腔体102内,下腔体102本身基本不具备漏油的可能性,只有在缓冲器本体100起到缓冲作用时,下腔体102内的油才会进入到上腔体101内,在这一过程中,只会有少部分油会接触到导套150,此时密封圈151足以起到足够的密封效果,因此即使在长时间的使用下,也不会出现漏油的情况,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缓冲器容易漏油的问题。
优选的,上腔体101内设有复位组件160,复位组件160包括:
弹簧座161,其套设在顶杆120并与油缸110抵接;
开口挡圈162,其安装在顶杆120上,开口挡圈162与弹簧座161分别位于上腔体101的上下两端;
复位弹簧163,其套设在顶杆120上且两端分别与弹簧座161以及开口挡圈162抵接,当顶杆120受压移动时,通过开口挡圈162将复位弹簧163压缩,一旦外部的冲击力消失后,顶杆120即可在复位弹簧163的作用下复位。
优选的,顶杆120与弹簧座161之间具有间隙并形成第一回油通道170,顶杆120与柱塞130之间具有间隙并形成第二回油通道171,第一回油通道170与第二回油通道171连通并形成完整的回油通道。
具体的,顶杆120包括头端121以及推动部122,头端121穿过柱塞130伸入到下腔体102内,推动部122的直径大于头端121直径,用于推动柱塞130移动,此处值得一提的是,当顶杆120受到冲击并向下推动柱塞130时,顶杆120的推动部122与柱塞130之间抵接,此时顶杆120推力作用下与柱塞130端面形成密封状态,由于缓冲器本体100内部是一个完全封闭状态,当顶杆120向下推动占用内部容积,此时油缸11上腔有一段无油空间形成空气压缩,使得下腔体102内的油无法通过回油通道进入到上腔体101内,而当顶杆120因弹簧力复位后,顶杆120的推动部122与柱塞130之间相分离,此时第一回油通道170与第二回油通道171导通,上腔体101内的油即可进入到第二回油通道171内;
优选的,顶杆120位于下腔体102内的头端121安装有梅花型挡圈180,梅花型挡圈180的外圆与柱塞130之间形成间隙并形成过孔181,上腔体101内的油通过第一回油通道170进入到第二回油通道171内后,即可通过过孔181流入下腔体102。
进一步优选的,第二回油通道171还通过梅花型挡圈180本身具备的缺口(图中未画出)与下腔体102连通,也就是说,在回油时,进入到第二回油通道171的油,一部分通过过孔181回流,另一部分则通过梅花型挡圈180本身的缺口回流至下腔体102,进而确保上腔体101内的油可快速回流至下腔体102。
优选的,油缸110底部一侧开设有第一进油通道190,第一进油通道190延伸至缓冲器本体100的侧壁内。
优选的,缓冲器本体100的侧壁还开设有第二进油通道191,第二进油通道191与第一进油通道190连通,且第一进油通道190通过第二进油通道191与阻尼调节阀芯140连通,也就是说,第一进油通道190与第二进油通道191形成完整的进油通道,当顶杆120受压后,下腔体102内的油依次通过第一进油通道190、第二进油通道191进入到阻尼调节阀芯140内,最终通过阻尼调节阀芯140进入上腔体101,其中,当阻尼调节阀芯140轴向移动时,即可调节第二进油通道191进入的流量,进而实现调节整个缓冲器缓冲效果的目的。
优选的,缓冲器本体100的侧壁还设有阀芯调节螺钉200,阀芯调节螺钉200与阻尼调节阀芯140联动连接,通过拧动阀芯调节螺钉200以带动阻尼调节阀芯140轴向移动,具体的,阻尼调节阀芯140具有卡接槽141,同时阀芯调节螺钉200具有与卡接槽141适配的卡接螺钉头部201,由此,当阀芯调节螺钉200移动时即可带动阻尼调节阀芯140同步移动,进而实现调节流量的目的。
优选的,第一进油通道190、第二进油通道191的开口端均设置有堵油钢珠210,当缓冲器正常使用时,堵油钢珠210可起到密封的作用,当需要注油时,可将第一进油通道190或第二进油通道191的堵油钢珠210取出,再进行注油,此时油液即可通过第一进油通道190进入至下腔体102内,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流量可调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缓冲器本体,其内部安装有油缸并形成上腔体以及下腔体,所述油缸位于所述下腔体;
顶杆,其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
柱塞,其设置在所述下腔体内,所述顶杆穿设于所述柱塞并可带动所述柱塞同步移动,所述顶杆与所述柱塞之间形成回油通道,所述上腔体通过所述回油通道与所述下腔体连通;
阻尼调节阀芯,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缓冲器本体的侧部,所述下腔体与所述阻尼调节阀芯连通并具有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通过所述阻尼调节阀芯与所述上腔体连通,通过所述阻尼调节阀芯的轴向移动调节与所述进油通道的连通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量可调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体的开口端安装有导套,所述导套套设于所述顶杆,且所述导套与所述缓冲器本体的侧壁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量可调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体内设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
弹簧座,其套设在所述顶杆上;
开口挡圈,其安装在所述顶杆上,所述开口挡圈与所述弹簧座分别位于所述上腔体的上下两端;
复位弹簧,其套设在所述顶杆上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弹簧座以及所述开口挡圈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流量可调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与所述弹簧座之间具有间隙并形成第一回油通道,所述顶杆与所述柱塞之间具有间隙并形成第二回油通道,所述第一回油通道与所述第二回油通道连通并形成完整的所述回油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流量可调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位于所述下腔体内的头端安装有梅花型挡圈,所述梅花型挡圈的外圆与所述柱塞之间形成间隙并形成过孔,所述第二回油通道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下腔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流量可调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油通道还通过所述梅花型挡圈本身具备的缺口与所述下腔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量可调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底部一侧开设有第一进油通道,所述第一进油通道延伸至所述缓冲器本体的侧壁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流量可调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本体的侧壁还开设有第二进油通道,所述第二进油通道与所述第一进油通道连通并形成完整的所述进油通道,且所述第一进油通道通过所述第二进油通道与所述阻尼调节阀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流量可调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本体的侧壁还设有阀芯调节螺钉,所述阀芯调节螺钉与所述阻尼调节阀芯联动连接,通过拧动所述阀芯调节螺钉以带动所述阻尼调节阀芯轴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流量可调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通道、所述第二进油通道的开口端均设置有堵油钢珠。
CN202223376027.XU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流量可调的缓冲器 Active CN218953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6027.XU CN218953903U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流量可调的缓冲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6027.XU CN218953903U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流量可调的缓冲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3903U true CN218953903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02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76027.XU Active CN218953903U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流量可调的缓冲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39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26194B1 (en) Low impact gas spring
CN110439952B (zh) 油压减振器及其设计方法
CN111981168A (zh) 一种先导式安全阀
JPH0225755B2 (zh)
CN218953903U (zh) 一种流量可调的缓冲器
CN111550515A (zh) 一种高速半主动缓冲器及缓冲方法
CN112922758A (zh) 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器小惯量进油控制结构
CN217107986U (zh) 一种低阻力可锁定气弹簧
CN219529462U (zh) 一种液压缓冲器油缸
CN217481827U (zh) 一种多通道缓冲减震器
CN112128289B (zh) 一种液压减震器及脉冲清洁角阀
CN219570713U (zh) 一种高能量油压缓冲器
CN209654501U (zh) 一种注塑机用液压缓冲装置
CN211231421U (zh) 一种缓冲油缸
CN219827739U (zh) 电子膨胀阀
CN219062130U (zh) 一种无排气孔单作用活塞缸
CN217002844U (zh) 一种双缸可锁定气弹簧
CN219692358U (zh) 一种高温高压先导式安全阀
CN220956256U (zh) 一种浮动式缓冲油缸
CN219413369U (zh) 一种双轴分离式油压缓冲器
CN109795520B (zh) 减速顶
CN216811865U (zh) 一种活塞冷却喷嘴
CN215566330U (zh) 一种高压泵及发动机
CN112660288B (zh) 一种具有减少异响功能的减震器
CN220469779U (zh) 一种潜孔冲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