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43441U - 医用刨削手柄 - Google Patents

医用刨削手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43441U
CN218943441U CN202221251694.2U CN202221251694U CN218943441U CN 218943441 U CN218943441 U CN 218943441U CN 202221251694 U CN202221251694 U CN 202221251694U CN 218943441 U CN218943441 U CN 218943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cutter
output part
medical
pla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5169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毅军
郭以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Xi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Xi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Xi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Xi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5169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43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43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434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刨削手柄,包括:外壳;刀具驱动装置,设置在外壳内,刀具驱动装置包括可沿正向和/或反向往复旋转的第一输出部,第一输出部与第一接口配合用于传递正向旋转扭矩和/或反向旋转扭矩;刀具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输出部,第二输出部随着第一输出部的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而同步地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第二输出部与第二接口配合用于传递旋转扭矩。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刨削手柄,刀具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输出部和第二输出部,第一输出部与第一接口配合用于传递正向旋转扭矩和/或反向旋转扭矩,第二输出部与第二接口配合用于传递正向旋转扭矩,使得医用刨削手柄可以同时驱动两个旋转件,有利于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医用刨削手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刨削手柄。
背景技术
医用刨削装置应用在外科手术中,实现对软组织的切削处理。现有的医用刨削装置包括刨削刀具和刨削手柄,刨削刀具通常包括外刀管和设置在外刀管内的内刀管,外刀管的前端设置有外切削窗口,外切削窗口的侧边缘设置有若干外刀齿,内刀管的前端设置有内切削窗口,内切削窗口的侧边缘设置有若干内刀齿。内刀管相对于外刀管旋转时,外刀齿和内刀齿相对运动将伸入外切削窗口内的组织切断,并将组织吸入内切削窗口,通过真空系统将碎屑吸出,达到切削目的。刨削手柄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用于驱动内刀管旋转的刀具驱动装置。现有的刀具驱动装置只能驱动内刀管旋转,如果需要驱动另一个旋转件,需要增加另一套动力系统,导致刨削手柄结构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驱动两个旋转件的医用刨削手柄,以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医用刨削手柄,包括:外壳;刀具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刀具驱动装置包括可沿正向和/或反向往复旋转的第一输出部,所述第一输出部与刨削刀具的第一接口配合用于传递正向旋转扭矩和/或反向旋转扭矩;所述刀具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输出部,所述第二输出部随着所述第一输出部的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而同步地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所述第二输出部与刨削刀具的第二接口配合用于传递旋转扭矩。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刨削手柄,刀具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输出部和第二输出部,第一输出部与第一接口配合用于传递正向旋转扭矩和/或反向旋转扭矩,第二输出部与第二接口配合用于传递正向旋转扭矩,使得医用刨削手柄可以同时驱动两个旋转件,有利于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出部包括沿旋转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驱动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出部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驱动爪之间,所述第二输出部包括一沿径向延伸的圆柱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出部包括一沿径向延伸的销轴和滑动轴承,所述销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驱动爪上,所述滑动轴承套设在所述销轴上,所述滑动轴承的外周面为所述圆柱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具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磁力传动装置,所述磁力传动装置包括输入磁力转子组件和输出磁力转子组件,所述输入磁力转子组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输出磁力转子组件与所述第一输出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磁力转子组件包括输入磁极衬套和输入磁体,所述输入磁极衬套包括筒状的主体部和自所述主体部的前端面向前伸出的轴部,所述输入磁体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内;所述输出磁力转子组件包括输出磁极衬套和输出磁体,所述输出磁极衬套的后端套设在所述轴部上,所述输出磁体设置在所述输出磁极衬套的后端内,所述输出磁极衬套的前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输出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具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对内刀组件定位的定位套,所述定位套设在所述输出磁极衬套的前端内,所述定位套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二输出部穿过的穿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套与所述轴部的前端之间设置有端面压力轴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具驱动装置还包括减速器,该减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该减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入磁力转子组件传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速器为行星减速器。
本实用新型附加技术特征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将在本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医用刨削手术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所示医用刨削手术装置的刨削刀具的主视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所示刨削刀具的外刀组件的立体图;
图5为图4中N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2中所示刨削刀具的内刀组件的立体图;
图7为图6中H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图9为外刀头和内刀头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图6中所示内刀组件的内刀柄的主视图;
图11为沿图10中B-B线的剖视图;
图12为图2中所示刨削刀具的排屑件的主视图;
图13为图10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2中所示刨削刀具的排屑件的立体图;
图15、16分别为图12中D、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7为沿图3中F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8为图3中G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9为图1中所示医用刨削手术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0中为图19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1为沿图19中E-E线的剖视图;
图22为沿图21中J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3为单向旋转推套的主视图;
图24为沿图23中C-C线的剖视图;
图25为连接套的立体图;
图26为连接套的主视图;
图27为沿图24中D-D线的剖视图;
图28为刀具驱动装置(去掉电机)的立体图;
图29为图28中所示刀具驱动装置(去掉电机)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刨削刀具;11、外刀管;111、外刀杆;113、外刀头;112、外刀齿;112a、外切削窗口;112b、齿尖;112c、齿侧面;112d、齿底面;112e、外侧切削刃;112f、第一断屑槽;112g、第三断屑槽;112h、外后切削刃;12、外刀柄;13、第一密封圈;14、内刀管;141、内刀杆;143、内刀头;142、内刀齿;142a、内切削窗口;142b、齿尖;142c、齿侧面;142d、齿底面;142e、内侧切削刃;142f、第二断屑槽;142g、第四断屑槽;142h、内后切削刃;142i、圆弧部;15、内刀柄;151、抽吸孔;152、内刀管固定孔;153、U型凹口;16、排屑件;161、芯轴;161a、定位部;161b、接头;163、第一段螺旋叶片;163a、切割刃;163b、断屑分割槽;163c、后侧槽壁;163d、切削刃口;164、第二段螺旋叶片;165、第三段螺旋叶片;17、单向旋转推套;171、接口槽;171a、工作面;171b、滑动面;171c、过渡面;172、滑槽;173、安装孔;18、连接套;181、连接口;182、滑销;183、弹簧;191、轴承;192、第二密封圈;193、卡簧;2、刨削手柄;21、外壳;211、抽吸通道;212、开关控制阀;213、负压抽吸管;22、电机;23、减速器;24、输入磁力转子组件;241、输入磁极衬套;242、输入磁体;25、输出磁力转子组件;251、输出磁极衬套;251b、驱动爪;252、输出磁体;261、销轴;262、滑动轴承;262a、圆柱面;27、定位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以下描述的具体细节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实施例来实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文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医用刨削手术装置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医用刨削手术装置包括刨削刀具1和刨削手柄2,其中,刨削刀具1用于对软组织的切削处理,刨削手柄2与刨削刀具1相连,刨削手柄2主要为刨削刀具1的工作提供动力和将切割下来的组织抽吸并排走。
图2为图1中所示医用刨削手术装置的刨削刀具1的主视图,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如图2、3所示,作为示例的刨削刀具1包括外刀组件、内刀组件和排屑组件。
图4为图3中所示刨削刀具1的外刀组件的立体图,图5为图4中N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结合图2-4所示,外刀组件包括外刀管11和外刀柄12,外刀管11的后端插入固定在外刀柄12前端的外刀管固定孔内,外刀管11的前端设置有外切削窗口112a,外切削窗口112a的两条侧边缘上设置有多个外刀齿112,外刀齿112的齿尖112b、齿侧面112c和齿底面112d与所述外刀头113的内壁面相交形成外侧切削刃112e。作为示例的外刀管11包括外刀杆111和外刀头113,外刀杆111的前端与外刀头113的后端固定连接(如焊接、粘接),外刀杆111的后端插入固定在外刀柄12的外刀管固定孔内,外刀头113上设置有外切削窗口112a。
外刀柄12为沿轴向延伸的筒状结构,外刀柄1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密封圈安装槽,在该密封圈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一密封圈13(见图3),第一密封圈13密封圈用于对外刀柄12与刨削手柄2的外壳21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以防液体通过该缝隙进入外壳21内。为确保内刀组件和排屑组件相对外刀组件运行时的平稳可靠,外刀柄12前、后段各设置了两个第一密封圈13,可确保刨削刀具1与刨削手柄2安装位置之间良好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图6为图2中所示刨削刀具1的内刀组件的立体图,图7为图6中H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结合图2、3、6及7所示,内刀组件设置在外刀组件内并可以相对于外刀组件沿正向和反向方向旋转,“正向”和“反向”为相对旋转方向,即“正向”可以为顺时针方向,则“反向”为逆时针方向,“正向”也可以为逆时针方向,则“反向”为顺时针方向。内刀组件包括内刀管14和内刀柄15,内刀管14的后端与内刀柄15连接,内刀管14的前端设置有内切削窗口142a,内切削窗口142a的两条侧边缘上设置有多个内刀齿142,内刀齿142的齿尖142b、齿侧面142c和齿底面142d与所述内刀头143的外壁面相交形成内侧切削刃142e。作为示例的内刀管14包括内刀杆141和内刀头143,内刀杆141的前端与内刀头143的后端固定连接(如焊接、粘接),内刀杆141的后端与内刀柄15相连,内刀头143上设置有内切削窗口142a。
优选地,在所述外刀齿112的齿底面和/或齿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断屑槽112f,将所述外侧切削刃112e分割成至少两段,和/或在所述内刀齿142的齿侧面和/或齿侧面上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断屑槽142f,将所述内侧切削刃142e分割成至少两段。这样外侧切削刃112e和内侧切削刃142e相对旋转进行切割时,由于外侧切削刃112e和/内侧切削刃142e被分割成了至少两段,可以将组织沿轴向切割成多段,减小组织体积,以方便吸入内刀管14内;同时,外侧切削刃112e和内侧切削刃142e相对旋转时的阻力减小了,更容易切入组织,有利于提高切削效率。优选地,第一断屑槽112f和第二断屑槽142f在轴向方向上交错布置,可以进一步增加断屑切削性能。作为示例,第一断屑槽112f设置在外刀齿112的齿底面上(见图5),而第二断屑槽142f设置在内刀齿142的齿侧面上(见图7)。
优选地,同一个所述外刀齿112上开设的所述第一断屑槽112f的高度不同,同一个所述内刀齿142上开设的所述第二断屑槽142f的高度不同,这样可以保证刀齿的强度,而且还可以增加断屑效果。
优选地,所述外刀齿112的齿尖、齿侧面和齿底面以第一外倾角向外侧倾斜,所述第一断屑槽112f的槽底面以第二外倾角向外侧倾斜(见图5),所述第二外倾角大于所述第一外倾角,这样使得第一断屑槽112f的槽底面与外刀头113的内壁面相交形成的切削刃更锋利。作为替代方案,所述第二外倾角也可以等于所述第一外倾角。
优选地,所述内刀齿142的齿尖、齿侧面和齿底面以第一内倾角向内侧倾斜,所述第二断屑槽142f的槽底面以第二内倾角向内侧倾斜,所述第二内倾角大于所述第一内倾角(见图7),这样使得第二断屑槽142f的槽底面与内刀头143的外壁面相交形成的切削刃更锋利。作为替代方案,所述第二内倾角也可以等于所述第二外倾角。
优选地,所述外切削窗口112a的后边缘的顶面与所述外刀头113的内壁面相交形成外后切削刃112h(见图5),所述内切削窗口142a的后边缘的顶面与所述内刀头143的外壁面相交形成内后切削刃142h。外后切削刃112h与内后切削刃142h配合将切削窗口后部的组织切断(见图7)。优选地,所述外切削窗口112a的后边缘的顶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断屑槽112g,至少一个第三断屑槽112g将所述外后切削刃112h分割成至少两段,所述内切削窗口142a的后边缘的顶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断屑槽142g,至少一个第四断屑槽142g将所述内后切削刃142h分割成至少两段。这样外后切削刃112h和内后切削刃142h相对旋转进行切割时,由于外后切削刃112h和/内后切削刃142h被分割成了至少两段,可以将组织沿轴向切割成多段,减小组织体积,以方便吸入内刀管14内;同时,外后切削刃112h和内后切削刃142h相对旋转时的阻力减小了,更容易切入组织,有利于提高切削效率。
如图8、图9所示,当切削筋膜等高弹性组织时,内刀齿142开始切入并抓取组织,继续旋转时被抓取的组织在内刀齿142与外刀齿112之间被挤压,当内刀齿142旋转至与内刀齿142和外刀齿112的齿底靠近时利用外切削底刃和内切削底刃完成最后切削并分离组织,由于外侧切削刃112e被第一断屑槽112f分割成多段,内侧切削刃142e被第二断屑槽142f分割成多段,更容易切断筋膜等高弹性组织,使高弹性组织更容易被刀具内的负压吸入刃部从而被切削,提升刨削效率。
图10为图6中所示内刀组件的内刀柄15的主视图,图11为沿图10中B-B线的剖视图。如图10、11所示,作为示例的内刀柄15为沿轴向延伸的近似圆柱形结构,内刀柄15的前端的中心设置有一内刀管固定孔152,内刀管14的后端插入固定在该内刀管固定孔152内。内刀柄15的中部设置有沿径向贯穿的抽吸孔151,抽吸孔151与内刀管固定孔152连通。刨削时,内刀管14内的组织进入抽吸孔151内,然后通过设置在刨削手柄2的外壳21上的抽吸通道211排出。内刀管14的后端设置有筒状的接口部,接口部上设置有与刀具驱动装置的第一输出部配合的第一接口。刀具驱动装置通过第一输出部和第一接口带动内刀柄15正向旋转和/或反向旋转,即可单向旋转,也可往复旋转,通过内刀齿142和外刀齿112配合切削软组织。作为示例,第一接口包括设置在内刀管14的后端的至少一对(本实施例为两对)U型凹口153,每对U型凹口153的两个U型凹口153沿旋转方向呈180°排布。
如图3所示,排屑组件包括排屑件16和第二接口,所述排屑件16设置在所述内刀管14内,所述排屑件16包括芯轴161和设置在所述芯轴161外周面上的沿螺旋方向延伸的螺旋叶片,所述第二接口用于与刨削手柄2的第二输出部配合传递正向旋转扭矩。排屑件16与内刀管14组成一螺旋输送机构,排屑组件工作时,被切割下来的组织从内切削窗口142a进入内刀管14内,在螺旋叶片的推动下,沿着内刀管14做轴向移动,直至抽吸孔151,本方案可在手术中有效避免刨刀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刨削手柄,刀具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输出部和第二输出部,第一输出部与第一接口配合用于传递正向旋转扭矩和/或反向旋转扭矩,第二输出部与第二接口配合用于传递正向旋转扭矩,使得医用刨削手柄可以同时驱动两个旋转件,有利于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本实施例中,内刀组件和排屑组件只是旋转件的一个示例,旋转件除了为排屑组件之外,还可以是其他组件。
结合图2、3、12-16所示,所述螺旋叶片包括第一段螺旋叶片163和其余段螺旋叶片,所述第一段螺旋叶片163的外径边缘设置有切割刃163a,所述切割刃163a与所述内刀管14的内壁配合将组织切断。这样,排屑件16在输送组织的过程中,利用切割刃163a将组织切碎,有利于将组织输送至抽吸孔151。作为示例,所述第一段螺旋叶片163的外径边缘上沿螺旋方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一个断屑分割槽163b将所述切割刃163a分成至少两段,这样,切割刃163a更容易切入组织内,有利于增加切削效率。作为示例,所述断屑分割槽163b为V形。优选地,所述断屑分割槽163b的沿所述正向旋转方向的后侧槽壁163c相对于所述芯轴161的轴线向后侧倾斜使得所述后侧槽壁163c与所述第一段螺旋叶片163的表面相交形成切削刃口163d,可以将第一段螺旋叶片163形成的螺旋槽内的组织切碎。而且,至少一个断屑分割槽163b在第一段螺旋叶片163上面沿轴心线呈一定角度的螺旋状分部,这样也有利于形成锋利的切削刃口163d,达到旋转过程连续切断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一段螺旋叶片163的螺距小于所述其余段螺旋叶片的螺距,这样组织进入第一段螺旋叶片163后被压缩,使更多的组织进入第一段螺旋叶片163与内刀管14的内壁之间,增加切削效率。
优选地,所述第一段螺旋叶片163的外径从前端至后端先逐渐变大再逐渐变小,使得进入第一段螺旋叶片163与内刀管14的内壁之间的组织逐渐被压缩后逐渐松开,在保障切削效果的情况下避免组织将排屑件16卡死。
参见图17,所述第一段螺旋叶片163的前端靠近所述内切削窗口142a的后端或者伸出所述内切削窗口142a的后端。因为组织主要堵塞在内切削窗口142a的后端附近,因此将第一段螺旋叶片163的前端靠近所述内切削窗口142a的后端或者伸出所述内切削窗口142a的后端,可以将内切削窗口142a的后端附近的组织切断。
优选地,见图13,所述其余段螺旋叶片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段螺旋叶片163前方的第二段螺旋叶片164,所述第二段螺旋叶片164的后端与所述第一段螺旋叶片163的前端相连。第二段螺旋叶片164主要是把刀头切割下的组织向后导入至第一段螺旋叶片163。优选地,所述第二段螺旋叶片164的外径从前端至后端逐渐变大,可使沿第二段螺旋叶片164向后滑动的组织在此段汇集。
优选地,所述其余段螺旋叶片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段螺旋叶片163后方的第三段螺旋叶片165,所述第三段螺旋叶片165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段螺旋叶片163的后端相连,所述第三段螺旋叶片165的后端延伸至所述抽吸孔151处。通过第三段螺旋叶片165将切割后的组织输送至抽吸孔151。
如图17所示,所述内刀头143的前端具有圆弧部142i,所述圆弧部142i的内壁设置有定位孔,芯轴161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定位部161a,所述定位部161a插入所述定位孔内(见图17),对排屑件16的前端实现轴向和径向定位。优选地,所述圆弧部142i的厚度大于所述内刀头143其余部分的厚度,以增加强度。
如图18所示,抽吸孔151后侧的内刀柄15上设置有轴承191,芯轴161的后端穿过轴承191与第二接口传动连接,轴承191前侧有第二密封圈192,第二密封圈192用于防止手术中的切削组织和冷却液进入后端,后侧有卡簧193,卡簧193用于固定轴承191位置。通过轴承191对芯轴161的后端实现轴向和径向定位。
当排屑件16转动时带动冷却液流动(排屑件16在内刀管14内单向转动形成泵吸效果),进一步在内刀管14中加强形成负压区,从而使内刀头143与内刀管14获得更大的抽吸力,进一步加强了对组织的切削、抽吸能力。当刨削刀具1安装在刨削手柄2、连接负压抽吸管,打开负压开关控制阀启动运行,在抽吸负压和排屑件16共同形成的附加流体流动形成的抽吸力的共同作用下,手术刨削下来对的人体组织快速的通过内刀管14进入外刀柄12的抽吸孔151中,并进一步通过负压抽吸开关控制阀进入负压抽吸通道211,从而快速的排出,完成手术作业。
本实施例中,由于内刀组件需要正向和反向往复旋转,刀具驱动装置的第一输出部输出正向旋转扭矩和反向旋转扭矩,而排屑件16只能沿正向旋转,因此,第二接口和第二输出部被设置为:当所述第二输出部沿正向旋转时,所述第二输出部与所述第二接口结合从而将正向旋转扭矩传递至所述排屑件16,当所述第二输出部沿反向旋转时,所述第二输出部与所述第二接口分离从而不传递反向扭矩。
如图19-22所示,作为示例的所述排屑组件还包括单向旋转推套17,所述单向旋转推套17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内刀柄15的后端内,所述单向旋转推套17的后端设置有所述第二接口,所述单向旋转推套17与所述芯轴161传动连接。
如图23、24所示,所述第二接口包括沿旋转方向间隔排布的至少两个接口槽171,所述接口槽171的槽壁包括工作面171a、滑动面171b和过渡面171c,所述工作面171a为与第二输出部的圆柱面262a配合的圆弧面,其中一个接口槽171的工作面171a的沿正向旋转方向的后端与其滑动面171b的沿正向旋转方向的前端相连,所述其中一个接口槽171的工作面171a的沿正向旋转方向的前端通过所述过渡面171c与沿正向旋转方向的下一个接口槽171的滑动面171b的沿正向旋转方向的后端相连。当所述第二输出部沿正向旋转时,所述第二输出部的圆柱面262a与所述第二接口的工作面171a结合从而将正向旋转扭矩传递至所述排屑件16,带动排屑件16正向旋转;当所述第二输出部沿反向旋转时,工作面171a沿滑动面171b滑动最终滑入另一个接口槽171内,从而实现不传递反向扭矩,排屑件16保持间断正向旋转,高频间断的向后强力断屑排屑。
如图19-27所示,作为示例的所述排屑组件所述内刀组件还包括连接套18和弹性复位部件,所述连接套18设置在所述单向旋转推套17内,且与所述单向旋转推套17连接,所述连接套18与所述单向旋转推套17同步旋转,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单向旋转推套17轴向滑动,所述连接套18的前端与所述排屑件16的后端传动连接,所述弹性复位部件用于使所述单向旋转推套17复位,作为示例的弹性复位部件为弹簧183。
作为示例,所述单向旋转推套17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滑槽172,所述连接套18上设置有一沿径向延伸的滑销182,所述滑销182插入所述滑槽172内。所述单向旋转推套17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安装孔173,所述弹簧183和所述连接套18安装在所述安装孔173内。所述连接套18的前端设置有与排屑件16连接的连接口181,所述连接口181为多边形孔,芯轴161的后端设置有与连接口181配合的多边形接头161b。
如图19-22所示,刨削手柄2包括外壳21和设置在外壳21内的刀具驱动装置,外壳21的前端设置有供刨削刀具的外刀柄插入的插入口,外壳21上还设置有抽吸通道211,抽吸通道211上设置有用于开闭抽吸通道211的开关控制阀212。抽吸通道211的一端与内刀柄的抽吸孔相对,另一端通过负压抽吸管213与负压系统(图中未示出)相连。
所述刀具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输出部和第二输出部,第一输出部包括沿旋转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驱动爪,本实施例中优选呈180°排布的两个驱动爪251b。第二输出部包括一沿径向延伸的销轴261和滑动轴承262,所述销轴26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驱动爪251b上,所述滑动轴承262套设在所述销轴261上,所述滑动轴承262的外周面为所述圆柱面262a。
当驱动爪251b正向旋转时,滑动轴承262与接口槽171的工作面171a具有相互作用力,与驱动爪251b一同正向旋转,同时排屑件16也一同正向旋转,将组织断屑并强力向后传送至抽吸通道211。当驱动爪251b反向旋转时,滑动轴承262沿接口槽171的滑动面171b向后滑动,在滑动面171b的反作用力下,弹簧183受到压缩,单向旋转推套17向左滑移,并保持单向旋转推套17右侧端面的滑动轴承262相互作用而持续滑动,此时排屑件16由于不能收到扭矩的有效带动,并在内刀管14负压抽吸的反作用下,保持不旋转或间歇微量旋转状态。当手柄运行到下一个正向旋转周期时,排屑件16进入下一个周期进行持续性正向旋转,并进行持续性的断屑和强力抽吸排屑。
电机22通常输出高转数、低扭矩的动力,为满足医用刨削刀具1的运行低转速、高扭矩及具有过载约束的柔性输入动力的要求,须对输出的动力进行转化。如图28-29,刀具驱动装置还包括变速箱和磁力传动装置,电机22的输出轴与变速箱的输入端连接,变速箱的输出端与磁力传动装置的输入端连接,磁力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与驱动爪251b连接。电机22输出的动力连接到变速箱,并进一步输出到磁力传动装置上,最终将动力输出到内刀组件和排屑件16上。由于排屑件16的芯轴161的直径小、长度长,强度相对来说比较低,通过采用磁力传动装置,避免排屑件16与电机22刚性连接,有利于延长产品使用寿命。作为示例,减速器23为行星减速器23,减速比可达到2至10倍。
如图29,所述磁力传动装置包括输入磁力转子组件24和输出磁力转子组件25,所述输入磁力转子组件24与所述电机22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输出磁力转子组件25与所述第一输出部连接。所述输入磁力转子组件24包括输入磁极衬套241和输入磁体242,所述输入磁极衬套241包括筒状的主体部和自所述主体部的前端面向前伸出的轴部,所述输入磁体242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内;所述输出磁力转子组件25包括输出磁极衬套251和输出磁体252,所述输出磁极衬套251的后端套设在所述轴部上,所述输出磁体252设置在所述输出磁极衬套251的后端内,所述输出磁极衬套251的前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输出部。相比于直接的刚性连接,通过两个磁环间的磁力柔性联接传动,在1HZ~5HZ的高频率的往复转动下,可有效消除惯性的影响,使输出到螺旋排屑器和内刀头143上的动力更平稳,达到柔性传输动力的效果;此外通过两个磁环的磁性传递扭矩时,当遇到异常过大负载时,具有过载保护功能,可有效对螺旋排屑器和刀具进行过载保护,延长寿命,保证使用效果。而且,通过磁环磁力的穿透性作用,可以把输入磁极衬套241设计成全封闭式的,位于刀具中的生理盐水、手术中切削的组织可以被完全隔离,不会进入减速箱、微电机22等结构中,有利于手柄密封性能,提升使用寿命提升和后期维护性。
所述刀具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对内刀组件定位的定位套27,所述定位套27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设在所述输出磁极衬套251的前端内,所述定位套27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二输出部穿过的穿孔,通过定位套27前端面可对内刀组件形成轴向限位,具有结构简单、驱动稳定、安装方便的优点。所述定位套27与所述轴部的前端之间设置有端面压力轴承,定位套27向后抵设于端面压力轴承,以避免内刀组件在旋转过程中与所述轴部的前端发生干涉。
本实施例中的医用排屑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内刀组件中设置具有吸入、切碎、传输刨削组织的排屑件,其第一段螺旋叶片具有断屑分割槽,可有效将组织吸入内刀管并在内刀头与内刀管连接区域将组织切碎、通过螺旋排屑结构推送至抽吸孔,并进一步通过负压抽吸开关控制阀进入负压抽吸通道,从而快速的排出,完成手术作业。避免了刀具堵塞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切削效率。而且,当排屑件转动时带动冷却液流动形成加强的负压区,刀头与刀管获得更大的抽吸力。
2、排屑件通过内刀柄尾端的连接套、单向旋转推套等结构与刨削手柄的推套销轴及滑动轴承结构连接,从而获得单向旋转的动力。排屑件和内刀管组件共用一个电机,使得在增加排屑功能的同时对刀具驱动装置的改动较小,有利于减小成本。
3、本方案中内刀头、外刀头各段刃部设置了位置交错、互为齿合的断屑结构,使刃部各区域切削时化整为零,组织易于切断抽吸,进一步加强对组织的切削、抽吸能力。
综上,本方案可有效提升刨刀切削、断屑效率,具有强力断屑抽吸排屑的特点,可在手术中有效避免刨刀堵塞,可极大的节省手术时间,保证医生的手术节奏,将大幅提升医生对产品的体验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医用刨削手柄,包括:
外壳;
刀具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刀具驱动装置包括可沿正向和/或反向往复旋转的第一输出部,所述第一输出部与刨削刀具的第一接口配合用于传递正向旋转扭矩和/或反向旋转扭矩;
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输出部,所述第二输出部随着所述第一输出部的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而同步地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所述第二输出部与刨削刀具的第二接口配合用于传递旋转扭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刨削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部包括沿旋转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驱动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刨削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部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驱动爪之间,所述第二输出部包括一沿径向延伸的圆柱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刨削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部包括一沿径向延伸的销轴和滑动轴承,所述销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驱动爪上,所述滑动轴承套设在所述销轴上,所述滑动轴承的外周面为所述圆柱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医用刨削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磁力传动装置,所述磁力传动装置包括输入磁力转子组件和输出磁力转子组件,所述输入磁力转子组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输出磁力转子组件与所述第一输出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刨削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磁力转子组件包括输入磁极衬套和输入磁体,所述输入磁极衬套包括筒状的主体部和自所述主体部的前端面向前伸出的轴部,所述输入磁体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内;所述输出磁力转子组件包括输出磁极衬套和输出磁体,所述输出磁极衬套的后端套设在所述轴部上,所述输出磁体设置在所述输出磁极衬套的后端内,所述输出磁极衬套的前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输出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用刨削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驱动装置还包括定位套,所述定位套设在所述输出磁极衬套的前端内,所述定位套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二输出部穿过的穿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用刨削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与所述轴部的前端之间设置有端面压力轴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用刨削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驱动装置还包括减速器,该减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该减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入磁力转子组件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用刨削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为行星减速器。
CN202221251694.2U 2022-05-24 2022-05-24 医用刨削手柄 Active CN218943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51694.2U CN218943441U (zh) 2022-05-24 2022-05-24 医用刨削手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51694.2U CN218943441U (zh) 2022-05-24 2022-05-24 医用刨削手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43441U true CN218943441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10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51694.2U Active CN218943441U (zh) 2022-05-24 2022-05-24 医用刨削手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434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41306B2 (en) Reciprocating rotary arthroscopic surgical instrument
US5961532A (en) Surgical tool having flexible tubular inner member movable for tissue working
US20040147934A1 (en) Oscillating, steerable, surgical burring tool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EP2922482B1 (en) Medical pump
US4512344A (en) Arthroscopic surgery dissecting apparatus
US6958071B2 (en) Surgical tool system
KR200487712Y1 (ko) 수술용 쉐이버
US11147588B2 (en) Tissue resection device
EP2272446A3 (en) 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rotary cutting member and adaptor
CN218943441U (zh) 医用刨削手柄
CN217793246U (zh) 防堵塞刨削刀具
CN217793245U (zh) 医用刨削装置
CN217793244U (zh) 刨削刀具的刀头组件
CN114948104A (zh) 防堵塞医用刨削装置
CN219613971U (zh) 一种具有刀柄防滑结构的刨削刀
CN111437009A (zh) 一种刨削器及刨削器系统
CN115530931B (zh) 一种外刀组件及外刀开窗角度可调节的刨刀
CN116058913A (zh) 一种血栓处理装置
CN113796926B (zh) 一种血栓切削装置
CN209996421U (zh) 医用磨削刀具
CN215079456U (zh) 碎骨清理装置
CN110693576B (zh) 一种椎间孔镜下使用电动刨削器
CN213940898U (zh) 易清洗且不易堵塞的刨刀
CN220554512U (zh) 顶部刨削的刀头组件及刨削刀具
CN212879484U (zh) 一种刨削器及刨削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