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43253U - 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和清洁组件 - Google Patents

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和清洁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43253U
CN218943253U CN202223426988.7U CN202223426988U CN218943253U CN 218943253 U CN218943253 U CN 218943253U CN 202223426988 U CN202223426988 U CN 202223426988U CN 218943253 U CN218943253 U CN 2189432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accommodating groove
self
cov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2698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琳波
周浩波
林杰宇
刘梦芳
陆子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o Wei Intelligent Robot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o Wei Intelligent Robo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o Wei Intelligent Robot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o Wei Intelligent Robo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2698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432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432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432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和清洁组件,其中,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包括机本体、中扫单元以及清理罩,机本体的底面设有容置槽;中扫单元可转动地设于容置槽内;清理罩,清理罩可转动地设于容置槽内,清理罩的旋转中心轴与中扫单元的旋转中心轴不重合,定义清理罩具有收纳状态以及自清理状态,清理罩于收纳状态时偏离中扫单元的转动轨迹,并使中扫单元显露于容置槽的槽口的部分与待清洁面抵接,清理罩于自清洁状态时位于中扫单元的转动轨迹,以使中扫单元与清理罩朝向中扫单元的一侧抵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实现清洁设备的中扫单元和机本体容置中扫单元的腔壁的自清理,提高清洁设备的实用性,使用户的使用感受更佳。

Description

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和清洁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和清洁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清洁设备中,大多采用在清洁设备的机本体底面设置中扫单元,通过将中扫单元在地面、桌面等待清洁表面上转动扫起待清洁表面上的垃圾,然后将扫起的垃圾抽吸回收实现对待清洁表面的清洁。
可是,待清洁表面上通常有一些具有一定粘附力的湿垃圾,当清洁设备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清洁时,湿垃圾容易粘附在中扫单元上,导致清洁设备运作一定时间后需要手动拆卸中扫单元,以对中扫单元进行清理,进而导致清洁设备的操作较为繁杂,使得用户的使用感受较差,降低了清洁设备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旨在实现清洁设备的中扫单元和机本体容置中扫单元的腔壁的自清理,提高清洁设备的实用性,使用户的使用感受更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包括机本体、中扫单元以及清理罩,所述机本体的底面设有容置槽;所述中扫单元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清理罩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清理罩的旋转中心轴与所述中扫单元的旋转中心轴不重合,定义所述清理罩具有收纳状态以及自清理状态,所述清理罩于收纳状态时偏离中扫单元的转动轨迹,并使所述中扫单元显露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的部分与待清洁面抵接,所述清理罩于自清洁状态时位于中扫单元的转动轨迹,以使所述中扫单元与所述清理罩朝向所述中扫单元的一侧抵接。
可选地,所述清理罩的旋转中心轴位于所述中扫单元的旋转中心轴上方。
可选地,所述清理罩于转动过程中打开至少部分所述容置槽的槽口或闭合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并于打开至少部分所述容置槽的槽口时位于所述中扫单元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内壁之间,所述中扫单元于所述清理罩打开部分所述容置槽槽口或者闭合所述容置槽的槽口时抵接所述清理罩朝向所述中扫单元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清理罩朝向所述中扫单元的一侧设有清理件,所述清理件于所述清理罩打开部分所述容置槽槽口或者闭合所述容置槽槽口时与所述中扫单元抵接。
可选地,所述清理件包括多个凸起触点,多个所述凸起触点间隔排列于所述清理罩朝向所述中扫单元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机本体内设有集污腔,所述容置槽的槽内壁设有连通所述集污腔的进污口,所述清理罩于转动过程中打开或者闭合所述进污口。
可选地,所述清理罩设有避让口,所述避让口于所述清理罩打开所述容置槽的槽口时与所述进污口相对应连通。
可选地,所述清理罩于所述避让口的周缘设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抵接所述容置槽的槽内壁。或者,所述容置槽的槽内壁于所述进污口的周缘设有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二密封结构抵接所述清理罩朝向所述容置槽槽内壁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清理罩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连接于所述清理罩朝向所述容置槽槽内壁的一侧,并于所述清理罩在所述容置槽内转动时抵接所述容置槽的槽内壁。
可选地,所述机本体还设有刮条框,所述刮条框设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所述刮条框背对所述容置槽的一侧设有第一刮条,所述第一刮条靠近所述中扫单元沿所述机本体移动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所述清理罩于转动过程中抵接所述刮条框朝向所述中扫单元和所述容置槽的内壁。
可选地,所述清理罩包括罩本体和第二刮条,所述罩本体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二刮条连接于所述罩本体,所述第二刮条于所述罩本体处于收纳状态时显露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并靠近所述中扫单元朝向所述机本体移动方向的一侧设置。
可选地,所述机本体内设有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中扫单元,并用以驱动所述中扫单元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清理罩,并用以驱动所述清理罩转动。
可选地,所述清理罩的相背对两侧分别设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容置槽的槽侧壁,所述中扫单元的一端穿设于所述清理罩一侧的限位筒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容置槽的槽侧壁,所述中扫单元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清理罩另一侧的限位筒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有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连接所述限位筒,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动结构带动所述限位筒和所述清理罩转动。
可选地,所述容置槽的槽内壁设有环形滑轨,所述清理罩朝向所述容置槽槽内壁的一侧设有导向滑块,所述导向滑块于所述清理罩在容置槽内转动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环形滑轨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包括基站和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所述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为上述的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容置槽内设置可转动的清理罩,在清洁设备需要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扫时,可以控制清理罩转动至偏离中扫单元转动轨迹的位置,并维持清理罩处于该位置时的收纳状态,使中扫单元显露在容置槽槽口的部分抵接在待清洁面上转动,实现对待清洁面的清洁;而在清洁设备完成对待清洁面的清扫时,可以控制清理罩转动至中扫单元的转动轨迹中,并维持清理罩处于该位置时的自清理状态,此时中扫单元可以与清理罩朝向中扫单元的一侧相互抵接,进而通过控制中扫单元自转可以很好地使中扫单元与清理罩相互刮蹭清理附着在二者上的垃圾,实现清洁设备的中扫单元与清理罩的自清洁功能,使用户无需对中扫单元与清理罩进行手动清理,更好地改善清洁设备的操作体验,使得用户的使用感受更好,进一步提高了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的实用性和结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图1的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一实施例的清理罩转动至容置槽内打开容置槽槽口时的局部截面图;
图3为图1的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一实施例的清理罩转动至闭合容置槽槽口时的局部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另一实施例的清理罩转动至容置槽内打开容置槽槽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清洁设备一实施例的局部截面图;
图6为图4的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一实施例的清理罩闭合容置槽槽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一实施例的局部截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清理罩转动至容置槽内打开容置槽槽口时的纵剖面图;
图9为图8的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一实施例的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清理罩转动至闭合容置槽槽口时的纵剖面图;
图10为图9中A-A处的截面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4007087790000041
Figure BDA000400708779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待清洁表面上通常有一些具有一定粘附力的湿垃圾,当清洁设备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清洁时,湿垃圾容易粘附在中扫单元上,导致清洁设备运作一定时间后需要手动拆卸中扫单元,以对中扫单元进行清理,进而导致清洁设备的操作较为繁杂,使得用户的使用感受较差,降低了清洁设备的实用性。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1000。
参照图1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1000包括机本体100、中扫单元300以及清理罩200,机本体100的底面设有容置槽10;中扫单元300可转动地设于容置槽10内;清理罩200可转动地设于容置槽10内,清理罩200的旋转中心轴与中扫单元300的旋转中心轴不重合,定义清理罩200具有收纳状态以及自清理状态,清理罩200于收纳状态时偏离中扫单元300的转动轨迹,并使中扫单元300显露于容置槽10的槽口的部分与待清洁面抵接,清理罩200于自清洁状态时位于中扫单元300的转动轨迹,以使中扫单元300与清理罩200朝向中扫单元300的一侧抵接。
可以理解的是,该清洁设备1000可以为扫地机、洗拖一体机或者清洁机器人等等,此时,机主体的底面可以为清洁设备1000在正常运作时与地面、桌面等待清洁面相对应的表面,利用在机主体的底面上直接开槽形成容置槽10,或者通过在机主体的底面上镶嵌一槽体结构形成容置槽10,可以通过在容置槽10内驱动中扫单元300转动,使得中扫单元300显露于容置槽10槽口的部分可以直接在待清洁面上转动,进而可以扫动待清洁面上的垃圾,并通过在机本体100内设置连通工作面的抽污装置,可以使清洁设备1000对中扫单元300扫动的垃圾进行抽吸收集,达到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扫的目的。而通过在容置槽10内转动设置清理罩200,可以在清洁设备1000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扫时控制清理罩200转动至偏离中扫单元300的转动轨迹的位置,并维持清理罩200处于该位置时的收纳状态,此时清理罩200可以与中扫单元30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或者可以使中扫单元300具有刷丝时使刷丝的边缘与清理罩200接触,进而使清理罩200可以避让中扫单元300转动,使得中扫单元300可以显露在待清洁面上转动,保障清洁设备1000的正常运作。而在中扫单元300完成清洁后,可以控制清理罩200转动至处于中扫单元300的转动轨迹中,并维持中扫单元300处于该位置时的自清理状态,此时可以保持中扫单元300与清理罩200的相互抵接,使得通过转动中扫单元300即可使中扫单元300与清理罩200相互抵接刮蹭,进而可以有效地使附着在中扫单元300上的垃圾可以很好地掉落,实现中扫单元300的自清理效果。从而使得清洁设备1000可以利用清理罩200自主对中扫单元300进行清洁,使用户无需手动对中扫单元300进行清理,有效改善了清洁设备1000的使用体验,使得用户的使用感受更佳,提高了清洁设备1000的结构可靠性和实用性。其中,清理罩200处于自清理状态时可以位于容置槽10的槽口处于中扫单元300显露于容置槽10槽口处的部分抵接,或者可以位于容置槽10内与中扫单元300抵接。而清理罩200在处于收纳状态时,还可以使清理罩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置槽10内,并位于容置槽10的槽内壁与中扫单元300之间,以使清理罩200在清洁设备1000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扫时可以遮蔽至少部分容置槽10的槽内壁,进而可以利用清理罩200在清洁设备1000进行清扫时遮挡一定的垃圾粘附在容置槽10的槽内壁,有利于更好地减少容置槽10槽内壁上附着的垃圾,减少用户对容置槽10的清理频次,进一步提高清洁设备1000的自清理效果,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可以理解的是,用户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使清理罩200在处于收纳状态时转动至容置槽10附着垃圾最多的位置,或者使清理罩200处于收纳状态时可以完全遮盖容置槽10的槽内壁,进而可以更好地减少垃圾附着在容置槽10的槽内壁上,进一步减少用户对容置槽10的清理难度和频次,实现更好的自清理效果,使得用户的使用感受更佳,进一步提高清洁设备1000的实用性和结构可靠性。
其中,通过使清理罩200的旋转中心轴与中扫单元300的旋转中心轴不重叠,也即使清理罩200的旋转中心与中扫单元300的旋转中心均在容置槽10的槽侧壁呈偏心设置,可以使清理罩200的转动轨迹与中扫单元300的转动轨迹具有部分交错重叠以及部分错位,从而保障了清理罩200可以在转动至一定角度处于收纳状态时偏离中扫单元300的转动轨迹避让中扫单元300转动,并在转动至自清理状态时使清理罩200位于中扫单元300的转动轨迹与中扫单元300相互抵接实现清洁设备1000的自清理功能,进一步提高了清洁设备10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容置槽10内设置可转动的清理罩200,在清洁设备1000需要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扫时,可以控制清理罩200转动至偏离中扫单元300转动轨迹的位置,并维持清理罩200处于该位置时的收纳状态,使中扫单元300显露在容置槽10槽口的部分抵接在待清洁面上转动,实现对待清洁面的清洁;而在清洁设备1000完成对待清洁面的清扫时,可以控制清理罩200转动至中扫单元300的转动轨迹中,并维持清理罩200处于该位置时的自清理状态,此时中扫单元300可以与清理罩200朝向中扫单元300的一侧相互抵接,进而通过控制中扫单元300自转可以很好地使中扫单元300与清理罩200相互刮蹭清理附着在二者上的垃圾,实现清洁设备1000的中扫单元300与清理罩200的自清洁功能,使用户无需在对中扫单元300与清理罩200进行手动清理,更好地改善清洁设备1000的操作体验,使得用户的使用感受更好,进一步提高了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1000的实用性和结构可靠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2至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清理罩200的旋转中心轴位于中扫单元300的旋转中心轴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清理罩200的旋转中心轴设置位于中扫单元300的旋转中心轴上方,可以使清理罩200的转动轨迹截面与中扫单元300的转动轨迹截面呈一定的重合偏心圆形状,使得清理罩200的转动轨迹与中扫单元300的转动轨迹具有部分交错重叠以及部分错位,有利于更好地使清理罩200可以很好地转动至收纳状态避让中扫单元300转动保障清洁设备1000的正常清扫作业;同时可以使清理罩200很好地转动至自清洁状态可以更好地与中扫单元300抵接剐蹭,保障清洁设备1000可以更好地实现一定的自清理功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参照图1、图2、图3、图5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清理罩200于转动过程中打开至少部分容置槽10的槽口或闭合容置槽10的槽口,并于打开至少部分容置槽10的槽口时位于中扫单元300与容置槽10的槽内壁之间,中扫单元300于清理罩200打开部分容置槽10槽口或者闭合容置槽10的槽口时抵接清理罩200朝向中扫单元300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清理罩200在清洁设备1000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扫时打开容置槽10的槽口,并转动至中扫单元300与容置槽10之间,可以使中扫单元300转动扫起待清洁面上的垃圾时利用清理罩200的遮蔽作用可以很好地隔绝扬起的灰尘和垃圾碎屑附着在容置槽10的槽内壁上;而在清洁设备1000完成对待清洁面的清洁后,可以转动清理罩200遮盖部分容置槽10的槽口或者完全闭合容置槽10的槽口,并使中扫单元300与清理罩200朝向中扫单元300的一侧相互抵接,此时通过在清理罩200上转动中扫单元300,可以使中扫单元300与清理罩200相互刮擦作用,进而可以刮蹭掉附着在中扫单元300和清理罩200朝向中扫单元300上的垃圾,从而利用机本体100内的抽污装置抽离刮蹭掉的垃圾即可实现中扫单元300与清理罩200的自清洁,使得用户无需拆卸中扫单元300和清理罩200以对中扫单元300、清理罩200和容置槽10的槽内壁进行手动清理,改善了清洁设备1000的操作体验,使得用户的使用感受更佳,进一步提高了清洁设备1000的实用性和结构可靠性。
其次,在清洁设备1000还设有用于对待清洁面进行拖洗的拖布等拖洗工具时,还可以在机本体100中容置拖洗工具的空间设置清理罩200,以使清洁设备1000在利用中扫单元300进行清扫时控制清理罩200遮盖拖洗工具,有利于避免表面残留有污垢的拖洗工具与待清洁面接触污染待清洁面,影响清洁设备1000的清扫效果;并且可以避免整洁的拖洗工具在清扫过程或者摆放过程中受到污染,影响清洁设备1000后续的拖洗效果,保障清洁设备1000可以达到更良好的清洁效果。同时,利用清理罩200遮蔽拖洗工具,还可以对拖洗工具进行一定的密闭作用,有利于防止完成拖洗任务后的脏拖洗工具上异味蔓延,并且在对拖洗工具进行清洁烘干时还可以起到一定的屏蔽噪声的作用,达到一定的降噪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清洁设备1000的结构可靠性和实用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2、图3、图5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清理罩200朝向中扫单元300的一侧设有清理件25,清理件25于清理罩200打开部分容置槽10槽口或者闭合容置槽10槽口时与中扫单元300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清理罩200朝向中扫单元300的一侧设置清理件25,可以使清理罩200转动至打开部分容置槽10槽口或者闭合容置槽10槽口时,使中扫单元300直接与清理件25抵接刮蹭,有利于利用清理件25提高清理罩200与中扫单元300的接触面积,使清理件25可以更好地刮蹭中扫单元300上附着的垃圾,实现更好的自清理效果,进而更好地减少用户手动对中扫单元300与清理罩200的清理频次,使得用户的使用感受更佳,进一步提高了清洁设备1000的实用性和结构可靠性。其中,清理件25可以为清理罩200上凹陷形成的多个刮蹭凹槽,以使中扫单元300上的刷丝可以在转动过程中被刮蹭凹槽抵触抖动使中扫单元300上附着的灰尘或者垃圾碎屑抖落;或者可以在清洁罩上镶嵌凸起的块状结构或者柱状结构形成清理件25,使清理件25可以在中扫单元300转动时直接刮落中扫单元300上附着的垃圾,实现清洁设备1000的自清理功能。
进一步地,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清理件25包括多个凸起触点251,多个凸起触点251间隔排列于清理罩200朝向中扫单元300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清理件25可以采用在清理罩200朝向中扫单元300的一侧上镶嵌多个凸起触点251的方式形成,以使多个间隔排列的凸起触点251可以进一步增大清洁罩与中扫单元300相互抵接刮蹭的频次,有利于使清理罩200可以更好地与中扫单元300相互清理,达到更好的自清理效果,使得用户无需定期对清洁设备1000的清理罩200和中扫单元300进行清理,进一步提高了清洁设备1000的实用性和结构可靠性。同时,采用多个凸起触点251的结构可以更好地简化清理件25的结构,便于更好地降低清理罩200的体积和成本。其中,凸起触点251还可以与清理罩200采用一体工艺制作形成,有利于使清理罩200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可靠,提高清理罩200的结构强度,进而使清理罩200与中扫单元300直接抵接刮蹭更加稳定可靠,进一步提高清洁设备1000的自清理效果。
参照图1、图2、图3、图5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机本体100内设有集污腔30,容置槽10的槽内壁设有连通集污腔30的进污口11,清理罩200于转动过程中打开或者闭合进污口11。
可以理解的是,在日常使用中,机本体100内的集污腔30可以通过进污口11抽吸中扫单元300扫起的垃圾并对垃圾进行暂存收集,而在清洁设备1000中可以设置有停放清洁设备1000并对清洁设备1000进行充电以及回收清洁设备1000收集到的垃圾等操作的基站,以使清洁设备1000可以在基站内排放集污腔30内暂存的垃圾,使清洁设备1000可以更好地持续运作。而在机本体100以及基站中均可以设置有风机或者泵机等负压抽吸装置,使清洁设备1000在清洁时可以利用负压抽吸装置在集污腔与进污口处形成抽吸气流,将待清洁面上的垃圾经过进污口收集到集污腔内实现垃圾的回收暂存。其中通过将进污口11设置在容置槽10上,可以使在容置槽10内转动的中扫单元300能更好地将扫起的垃圾被带动到进污口11处被集污腔30抽吸,保障清洁设备1000可以具有良好的清洁效果。此时,在容置槽10内转动的清理罩200可以在转动时经过进污口11,使得清理罩200可以在转动过程中遮蔽进污口11,进而使清理罩200可以打开至少部分进污口11或者闭合进污口11,从而在清洁设备1000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扫时,可以通过转动清理罩200使清理罩200遮蔽部分进污口11调整进污口11的进风大小,而在同等的风力作用下,进污口11的进风量越小可以使经过进污口11的气流压力更大,使得利用清理罩200减小进污口11的大小可以形成更强力的抽污吸力,使中扫单元300扫起的垃圾能更好地经进污口11被吸入集污腔30内,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同时,在清洁设备1000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时,抽污气流的流向是依次经过容置槽10的槽口、进污口11以及集污腔30的,此时通过转动清理罩200使清理罩200打开至少部分容置槽10的槽口,可以利用清理罩200改变容置槽10的槽口大小,进而可以改变容置槽10槽口的进风大小,同样可以实现对抽污气流的流速和压力进行调节,有利于提高清洁设备1000在清洁的负压吸附作用,更好地抽吸待清洁面上的垃圾。其中,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对清理罩200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以使进污口11或者容置槽10的槽口的大小可以更好地抽吸体积较大的垃圾的同时保障集污腔30具有较好的抽污吸力,以使清洁设备1000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进一步提高清洁设备1000的清洁效果。
而在清理罩200闭合容置槽10的槽口,使清理罩200与中扫单元300相互抵接刮蹭实现自清理时,可以使清理罩200转动至进污口11的一侧,并使进污口11显露在清理罩200与容置槽10围合形成的空间内,进而可以使清理罩200与中扫单元300相互清理掉落的垃圾可以经进污口11抽吸到集污腔30内,防止清洁设备1000自清理后的垃圾掉落到完成清洁后的表面上,保障清洁设备1000的清洁效果,进一步简化了用户的操作,使用户无需对清洁设备1000进行清理,使得用户的使用感受更佳。并且,采用清理罩200调整进污口或者容置槽10槽口的进风大小实现对清洁设备1000负压吸附作用的调节,相较于在机本体100上调整负压吸附装置的功率实现对清洁设备1000负压吸附作用进行调节的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减少清洁设备1000的元器件设置,有效简化清洁设备1000的整体结构,便于清洁设备1000的小型化设计,进一步提高了清洁设备1000的结构可靠性和实用性。
其次,在清洁设备1000停放在基站中使基站回收集污腔30内暂存的垃圾时,可以使基站中的负压抽吸装置在集污腔内形成抽吸气流,并且可以使机本体100上的负压抽吸装置在集污腔内形成排污气流,进而在两股气流的协同作用下,可以很好地利用气流带动集污腔30内的垃圾经过机本体100上连通集污腔30的排污口排出至基站内进行回收。此时,通过利用清理罩200完全闭合进污口11或者完全闭合容置槽10的槽口,可以在清洁设备1000排污时防止气流经进污口11或者容置槽10的槽口溢出,使得清洁设备1000与机本体100之间可以更好地密闭形成单向流动的排污气流,进而使集污腔30内的垃圾可以更好地顺着气流作用集中从排污口排出,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排污时集污腔30内的气流流速和压力,以使集污腔30内暂存的垃圾可以更全面地被回收至基站内,同时避免了集污腔30内的垃圾在排污时经进污口11泄露到容置槽10内,保障清洁设备1000的整洁,进一步提高了清洁设备1000的实用性和结构可靠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2、图3、图5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清理罩200设有避让口21,避让口21于清理罩200打开容置槽10的槽口时与进污口11相对应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清理罩200可以在清洁设备1000对待清洁面进行拖洗时能更全面地遮蔽中扫单元300,清理罩200可以对应容置槽10的槽内壁设置,以使清理罩200可以具有较大的整体尺寸,进而使清理罩200可以更好地完全闭合容置槽10的槽口,使中扫单元300被清理罩200和容置槽10完全包围,有利于在清洁设备1000进行拖洗时能更好地隔绝中扫单元300与待清洁面接触。此时通过在清理罩200上设置避让口21,可以使清理罩200完全打开容置槽10的槽口时使避让口21与容置槽10内的进污口11相对应,进而可以保障清洁设备1000在进行清扫时能更好地将垃圾被抽吸到集污腔30内,保障清洁设备1000的清洁效果。而在清理罩200转动至闭合容置槽10的槽口的过程中,避让口21可以随着清理罩200转动而逐渐移动,此时避让口21与进污口11连通的部分逐渐减小,进而可以达到转动清理罩200调整进污口11的进风大小的目的,使得清洁设备1000可以更好地将中扫单元300扫动的垃圾回收到集污腔30内,进一步提高了清洁设备1000的实用性和结构可靠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清理罩200于避让口21的周缘设有第一密封结构,第一密封结构抵接容置槽10的槽内壁。或者,容置槽10的槽内壁于进污口11的周缘设有第二密封结构13,第二密封结构13抵接清理罩200朝向容置槽10槽内壁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清理罩200上设置第一密封结构,使第一密封结构围绕设置在避让口21的周缘,并使第一密封结构抵接容置槽10的槽内壁设置,可以利用第一密封结构封堵清理罩200与容置槽10槽内壁之间的间隙,以使集污腔30内的抽污气流可以更好地集中在进污口11和避让口21处流动,减少气流进入到清理罩200与容置槽10之间的间隙中,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抽污气流的流速和压力,同时避免了垃圾顺着抽污气流堆积在清理罩200与容置槽10之间间隙中,进一步提高了清洁设备1000的实用性和结构可靠性。
同理,通过在容置槽10的槽内壁上设置第二密封结构13,使第二密封结构13围绕设置在进污口11的周缘,并使第二密封结构13抵接清理罩200朝向容置槽10槽内壁的一侧设置,可以利用第二密封结构13封堵清理罩200与容置槽10槽内壁之间的间隙,以使集污腔30内的抽污气流可以更好地集中在进污口11和避让口21处流动,减少气流进入到清理罩200与容置槽10之间的间隙中,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抽污气流的流速和压力,同时避免了垃圾顺着抽污气流堆积在清理罩200与容置槽10之间间隙中,进一步提高了清洁设备1000的实用性和结构可靠性。
其中,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13可以采用橡胶、硅胶等具有一定弹性的密封胶体制作,以使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13可以利用密封胶体的弹性能更好地抵接在容置槽10的槽内壁或者清理罩200上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同时清理罩200在容置槽10内转动时可以通过压缩第一密封结构或者第二密封结构13实现对清理罩200转动的避让,保障清洁设备1000的正常运作,进一步提高了清洁设备100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1、图2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清理罩200设有密封件23,密封件23连接于清理罩200朝向容置槽10槽内壁的一侧,并于清理罩200在容置槽10内转动时抵接容置槽10的槽内壁。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在清理罩200上设置的密封件23可以很好地堵塞清理罩200与容置槽10槽内壁之间的间隙,有利于在中扫单元300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扫时防止中扫单元300扫起的垃圾堵塞在清理罩200与容置槽10的槽内壁之间,并使垃圾可以更好地集中经过进污口11抽吸到集污腔30内,以使用户无需在清洁设备1000运作一段时间后拆卸清理罩200对清理罩200的外壁和容置槽10的槽内壁进行清理,使得用户的使用感受更佳。
同时,在清理罩200在容置槽10内转动时,密封件23可以保持抵接容置槽10的槽内壁,此时密封件23与容置槽10的槽内壁紧密抵接还可以对容置槽10的槽内壁进行一定的刮擦作用,以使清理罩200在转动时可以利用密封件23对容置槽10的槽内壁进行清洁,实现了容置槽10的自清洁功能,有利于更好地减轻用户的日常维护和清理负担,使用户的使用感受更好,进一步提高了清洁设备1000的实用性。
其中,密封件23可以采用硅胶或者橡胶等密封胶体材质制作形成,并且可以使密封件23沿清理罩20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使密封件23可以形成在清理罩200外壁间隔排列得多个条状密封条或者整体设置在清理罩200与容置槽10之间的密封块,从而使密封件23可以更好地封堵清理罩200与容置槽10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减少垃圾堆积在清理罩200与容置槽10的槽内壁之间。
参照图4至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机本体100还设有刮条框90,刮条框90设于容置槽10的槽口,刮条框90背对容置槽10的一侧设有第一刮条91,第一刮条91靠近中扫单元300沿机本体100移动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清理罩200于转动过程中抵接刮条框90朝向中扫单元300和容置槽10的内壁。
在本实施例中,清洁设备1000可以通过在容置槽10的槽口设置刮条框90,并在刮条框90背对容置槽10的表面上设置第一刮条91,在中扫单元300在待清洁面上转动清扫垃圾时可以利用第一刮条91使垃圾汇集靠近中扫单元300,并利用第一刮条91阻挡垃圾偏离容置槽10,以使中扫单元300可以更好地将垃圾扫动并被集污腔30通过进污口11抽吸收集,保障清洁设备1000可以具有良好的清洁效果。而在清理罩200靠近刮条框90的转动过程中,清理罩200的边缘或者在清理罩200与容置槽10之间设置的密封结构可以与刮条框90朝向中扫单元300和容置槽10的内壁抵接刮蹭,进而可以利用清理罩200对附着在刮条框90内壁上的垃圾进行清理,使清洁设备1000可以实现更好的自清理功能,使用户无需拆卸刮条框90进行手动清理,便于更好地简化清洁设备1000的操作,使得用户的使用感受更加,进一步提高了清洁设备1000的实用性。
在刮条框90上可以仅设置有一个第一刮条91,该第一刮条91可以靠近中扫单元300朝向清洁设备1000行走方向的一侧设置,此时在清洁设备1000移动时,可以使第一刮条91朝背对清洁设备1000行走方向与待清洁面抵接弯折,使第一刮条91朝向中扫单元300的一侧可以形成具有一定向容置槽10导流作用的导流面,进而使第一刮条91可以在清洁设备进行清扫时将垃圾导向到容置槽10内被收集到机本体100中。或者可以在刮条框91上设置两个第一刮条91,该两个第一刮条91可以分别靠近中扫单元300沿清洁设备1000行走方向上的相背对两侧设置。此时两个第一刮条91均可与待清洁面抵接,使靠近中扫单元300朝向清洁设备1000行走方向一侧的第一刮条91可以起到导向汇集垃圾向容置槽10扫动的作用,而靠近中扫单元300背对清洁设备1000行走方向一侧的第一刮条91可以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使得两个第一刮条91在容置槽10的槽口与待清洁面之间形成一定的围蔽空间,可以使抽污气流更好地集中从刮条框90两侧与待清洁面之间的间隙进入容置槽10的槽口,进一步提高清洁设备1000的负压吸附抽吸垃圾的作用力,实现更好的清洁效果,更好地提高了清洁设备1000的结构可靠性和实用性。
其中,刮条框90可以通过螺丝连接或者卡扣件卡接固定在容置槽10的槽口处,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清洁设备1000的装配便捷性。第一刮条91可以通过螺丝固定在刮条框90上,或者还可以将第一刮条91于刮条框90采用一体结构制作形成,以使第一刮条91可以更好地在清洁设备1000进行清扫时将垃圾推动至容置槽10内进行收集,进一步提高清洁设备100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次,第一刮条91可以采用硅胶或者橡胶等具有一定弹性的胶体材质制作形成,以使第一刮条91可以通过自身弹性形变保持与待清洁面的紧密抵接,有利于更好地减少垃圾从第一刮条91与待清洁面之间的间隙泄露,更好地提高了清洁设备1000的清洁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清洁设备10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1至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清理罩200包括罩本体20和第二刮条40,罩本体20可转动地设于容置槽10内;第二刮条40连接于罩本体20,第二刮条40于罩本体20处于收纳状态时显露于容置槽10的槽口,并靠近中扫单元300朝向机本体100移动方向的一侧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清理罩200可以包括罩本体20和第二刮条40,此时,通过将第二刮条40在罩本体20处于收纳状态时显露在容置槽10的槽口处,可以使第二刮条40在中扫单元300转动清扫时使垃圾朝向中扫单元300汇集,以使清洁设备1000可以更好地收集待清洁面上的垃圾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其中,第二刮条40可以采用硅胶或者橡胶等具有一定弹性的胶体材质制作形成,以使第二刮条40可以通过自身弹性形变保持与待清洁面的紧密抵接,有利于更好地减少垃圾从第而刮条与待清洁面之间的间隙泄露。而第二刮条40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罩本体20上,或者可以将第二刮条40与罩本体20采用一体制作形成,以使清理罩200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更好,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清洁设备1000的清洁效果。其次,采用在罩本体20上设置第二刮条40的方式,还可以在对清理罩200进行清理的同时对第二刮条40进行清理,有利于更好地简化清洁设备1000的整体操作,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加,进一步地提高了清洁设备10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其次,第二刮条40可以在清理罩200处于收纳状态时靠近中扫单元300朝向清洁设备1000移动方向的一侧设置,并使第二刮条40与待清洁面抵接弯折,使第二刮条40朝向中扫单元300的一侧可以形成将垃圾导向移动至容置槽10被机本体100收集的导流面,进而使清洁设备1000可以更好地回收暂存待清洁面上的垃圾。此时,还可以在靠近中扫单元300背对清洁设备1000行走方向的一侧设置一密封条,该密封条可以连接在容置槽10槽口的周缘或者机本体100的工作面,又或者可以设置在罩本体20上,并且该密封条的结构与材质可以与第二刮条40一致。通过将密封条抵接待清洁面设置,可以使第二刮条40与密封条在容置槽10的槽口与待清洁面之间形成一定的围蔽空间,使得抽污气流可以更好地集中从中扫单元300垂直于清洁设备1000行走方向的两侧与待清洁面之间的间隙进入容置槽10的槽口,进一步提高清洁设备1000的负压吸附抽吸垃圾的作用力,实现更好的清洁效果,更好地提高了清洁设备1000的结构可靠性和实用性。
参照图8和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机本体100内设有第一驱动装置50和第二驱动装置70,第一驱动装置50连接中扫单元300,并用以驱动中扫单元300转动,第二驱动装置70连接清理罩200,并用以驱动清理罩200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机本体100内设置第一驱动装置50驱动中扫单元300转动,并设置第二驱动装置70驱动清理罩200转动,可以使清理罩200和中扫单元300可以在容置槽10内分别独立转动,实现对中扫单元300以及清理罩200更加精准的调控,使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更好地调整清理罩200的转动角度,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进一步提高了清洁设备1000的实用性和结构可靠性。其中,第一驱动装置50和第二驱动装置70可以采用在容置槽10内利用驱动电机直接连接传动的方式进行驱动,或者可以采用将第一驱动装置50和第二驱动装置70分别安装在机本体100内,并利用传动设备间接传动中扫单元300和清理罩200转动,保障清洁设备1000的正常运作。
进一步地,参照图8和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清理罩200的相背对两侧分别设有限位筒27,限位筒27可转动地插设于容置槽10的槽侧壁,中扫单元300的一端穿设于清理罩200一侧的限位筒27可转动地插设于容置槽10的槽侧壁,中扫单元300的另一端穿设于清理罩200另一侧的限位筒27连接第一驱动装置5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空心筒状的限位筒27结构作为清理罩200的旋转中心,还可以使中扫单元300的两端分别穿设在清理罩200两侧得限位筒27中,进而有效避免了中扫单元300与清理罩200同在容置槽10内转动时的相互干涉,以使中扫单元300和清理罩200均可在容置槽10内作圆周转动,保障中扫单元300的正常清扫,并保障清理罩200可以稳定地转动至闭合容置槽10的槽口使清理罩200和中扫单元300相互刮蹭实现自清理,进一步提高了清洁设备100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清洁设备1000的正常运作。其中,中扫单元300的一端可以通过清理罩200一侧的限位筒27可转动地插设在容置槽10的一槽侧壁上,此时,通过将第一驱动装置50直接穿过容置槽10的另一槽侧壁上与中扫单元300的另一端连接,进而使中扫单元300可以很好地限位在容置槽10内,使得利用第一驱动装置50可以很稳当地带动中扫单元300在容置槽10内作圆周运动。而由于利用空心筒的限位筒27结构,可以使中扫单元300的两端通过穿设在限位筒27中可以稳定地独立转动,避免了清理罩200与中扫单元300之间运作的相互干涉,进一步提高了清洁设备10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8和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70设有传动结构71,传动结构71连接限位筒27,第二驱动装置70驱动传动结构71带动限位筒27和清理罩200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70可以通过将第二驱动装置70设置在机本体100内并位于容置槽10的外侧,此时可以利用齿轮或者传动等传动结构71连接第二驱动装置70和清理罩200的限位筒27,使得第二驱动装置70可以通过驱动传动结构71带动清理罩200在容置槽10内转动,保障清洁设备1000的正常运作。在第一驱动装置50与第二驱动装置70的协同作用下,可以很好地保障中扫单元300和清理罩200能分别独立地在容置槽10内转动,实现对中扫单元300以及清理罩200更加精准的调控,使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更好地调整清理罩200的转动角度,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进一步提高了清洁设备1000的实用性和结构可靠性。
参照图8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容置槽10的槽内壁设有环形滑轨15,清理罩200朝向容置槽10槽内壁的一侧设有导向滑块29,导向滑块29于清理罩200在容置槽10内转动时可滑动地设于环形滑轨15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容置槽10的槽内壁上设置环形滑轨15,并在清理罩200朝向容置槽10槽内壁的一侧对应于环形滑轨15设置导向滑块29,可以在清理罩200在容置槽10内转动时,使导向滑块29在环形滑轨15内滑动,进而可以很好地利用导向滑块29与滑槽的滑动抵接对清理罩200在容置槽10内的转动提供一定的导向限位作用,减少清理罩200在转动过程中的偏移,进一步提高了清理罩200与容置槽10的连接稳定性,提高了清洁设备1000的实用性和结构可靠性。其中,环形滑轨15可以设置在容置槽10的槽侧壁上,此时导向滑块29可以设置在清理罩200设有限位筒27的一侧上;或者可以将环形滑轨15设置在容置槽10朝向容置槽10槽口的槽内壁上,并沿垂直于清理罩200旋转中心轴的方向延伸,从而使导向滑块29可以沿垂直于清理罩200旋转中心轴的方向在环形滑轨15内滑动,实现对清理罩200的转动进行限位导向。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清洁组件,该清洁组件包括基站和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1000,该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10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清洁组件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本体,所述机本体的底面设有容置槽;
中扫单元,所述中扫单元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容置槽内;以及
清理罩,所述清理罩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清理罩的旋转中心轴与所述中扫单元的旋转中心轴不重合,定义所述清理罩具有收纳状态以及自清理状态,所述清理罩于收纳状态时偏离中扫单元的转动轨迹,并使所述中扫单元显露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的部分与待清洁面抵接,所述清理罩于自清洁状态时位于中扫单元的转动轨迹,以使所述中扫单元与所述清理罩朝向所述中扫单元的一侧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罩的旋转中心轴位于所述中扫单元的旋转中心轴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罩于转动过程中打开至少部分所述容置槽的槽口或闭合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并于打开至少部分所述容置槽的槽口时位于所述中扫单元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内壁之间,所述中扫单元于所述清理罩打开部分所述容置槽槽口或者闭合所述容置槽的槽口时抵接所述清理罩朝向所述中扫单元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罩朝向所述中扫单元的一侧设有清理件,所述清理件于所述清理罩打开部分所述容置槽槽口或者闭合所述容置槽槽口时与所述中扫单元抵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件包括多个凸起触点,多个所述凸起触点间隔排列于所述清理罩朝向所述中扫单元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本体内设有集污腔,所述容置槽的槽内壁设有连通所述集污腔的进污口,所述清理罩于转动过程中打开或者闭合所述进污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罩设有避让口,所述避让口于所述清理罩打开所述容置槽的槽口时与所述进污口相对应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罩于所述避让口的周缘设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抵接所述容置槽的槽内壁;
或者,所述容置槽的槽内壁于所述进污口的周缘设有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二密封结构抵接所述清理罩朝向所述容置槽槽内壁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罩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连接于所述清理罩朝向所述容置槽槽内壁的一侧,并于所述清理罩在所述容置槽内转动时抵接所述容置槽的槽内壁。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本体还设有刮条框,所述刮条框设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所述刮条框背对所述容置槽的一侧设有第一刮条,所述第一刮条靠近所述中扫单元沿所述机本体移动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所述清理罩于转动过程中抵接所述刮条框朝向所述中扫单元和所述容置槽的内壁。
11.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罩包括:
罩本体,所述罩本体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容置槽内;和
第二刮条,所述第二刮条连接于所述罩本体,所述第二刮条于所述罩本体处于收纳状态时显露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并靠近所述中扫单元朝向所述机本体移动方向的一侧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本体内设有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中扫单元,并用以驱动所述中扫单元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清理罩,并用以驱动所述清理罩转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罩的相背对两侧分别设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容置槽的槽侧壁,所述中扫单元的一端穿设于所述清理罩一侧的限位筒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容置槽的槽侧壁,所述中扫单元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清理罩另一侧的限位筒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有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连接所述限位筒,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动结构带动所述限位筒和所述清理罩转动。
15.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内壁设有环形滑轨,所述清理罩朝向所述容置槽槽内壁的一侧设有导向滑块,所述导向滑块于所述清理罩在容置槽内转动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环形滑轨内。
16.一种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组件包括基站和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所述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为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所述的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
CN202223426988.7U 2022-12-19 2022-12-19 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和清洁组件 Active CN2189432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6988.7U CN218943253U (zh) 2022-12-19 2022-12-19 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和清洁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6988.7U CN218943253U (zh) 2022-12-19 2022-12-19 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和清洁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43253U true CN218943253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34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26988.7U Active CN218943253U (zh) 2022-12-19 2022-12-19 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和清洁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432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75956B2 (en) Base station and cleaning robot system
CN111493761B (zh) 自动清洁机
CN107313376B (zh) 一种吸尘、洗地、烘干一体机
JP3222463U (ja) ハンドヘルド型掃払構造
WO2018108144A1 (zh) 清洁机器人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CN107518835B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
WO2021017110A1 (zh) 吸尘器刷头及吸尘方法
KR20170141597A (ko) 자동 청소기
CN215016876U (zh) 一种自清洁扫拖一体装置及自清洁扫拖一体机器人
CN216020825U (zh) 一种表面清洁系统
CN116172477A (zh) 清洁装置和清洁设备
CN218943253U (zh) 可自清理的清洁设备和清洁组件
CN217013866U (zh) 清洁机构及洗地设备
CN219250072U (zh) 清洁装置和清洁设备
CN215687504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表面清洁装置
CN215016844U (zh) 污水收集装置及清洗设备
EP4098167A1 (en) Sweeping and mopping integrated household intelligent robot
JP3338265B2 (ja) ダブルスキージ式床面洗浄機に於ける吸引切換装置
CN218792009U (zh) 硬质表面清洁头
CN221153954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清洁结构及清洁机
CN220423839U (zh) 一种激光雷达扫地机
CN218186673U (zh) 一种集污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
CN217696443U (zh) 一种滚刷清洁模块以及清洁机器人
CN218684158U (zh) 一种地刷组件
CN218044981U (zh) 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