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40763U -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40763U
CN218940763U CN202223251720.4U CN202223251720U CN218940763U CN 218940763 U CN218940763 U CN 218940763U CN 202223251720 U CN202223251720 U CN 202223251720U CN 218940763 U CN218940763 U CN 218940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op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ype
interface
control lo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517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国良
陈波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Weizhi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Weizhi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Weizhi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Weizhi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517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40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40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407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及电子设备,包括:DC回路、type‑c回路、第一控制回路、第二控制回路、以及第三控制回路;DC回路的输入端用于连接DC接口,type‑c回路的输入端用于连接type‑c接口,DC回路的输出端、type‑c回路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储能单元;DC接口通过第一控制回路与DC回路的控制端电气连接,type‑c接口通过第二控制回路与type‑c回路的控制端电气连接;第三控制回路的第一输入端与DC接口电气连接,第三控制回路的第二输入端与type‑c接口电气连接,第三控制回路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控制回路的控制端电气连接,第三控制回路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控制回路的控制端电气连接。解决了具备两路电源输入的电子设备配置有多个场效应管,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力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在的笔记本与平板产品电源输入开关电路都通过配置多个单独的场效应管来设计,而对于有电源输入要求的产品,例如,需要配置有两个电源接口的笔记电脑,其是需要两个对应的电源输入电路,其会配置有双倍的场效应管来实现对储能模块充电或者对主板进行供电,同时还需配置多个场效应管来实现一些切换逻辑,其势必会增加笔记本的生产成本,且占用主板空间,且在笔记本电脑运行在一些工业环境一下,例如,调试工程师在使用笔记本进行现场调试时,可能会出现特殊环境(如高温环境),在电源电路中配置较多数量的场效应管多可能会增加不稳定性的因素。
有鉴于此,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具备两路电源输入的电子设备配置有多个场效应管,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包括:DC回路、type-c回路、第一控制回路、第二控制回路、以及第三控制回路;
其中,所述DC回路的输入端用于连接DC接口,所述type-c回路的输入端用于连接type-c接口,所述DC回路的输出端、所述type-c回路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储能单元;
所述DC接口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回路与所述DC回路的控制端电气连接,所述type-c接口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回路与所述type-c回路的控制端电气连接;
所述第三控制回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DC接口电气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回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type-c接口电气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回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回路的控制端电气连接,所所述第三控制回路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回路的控制端电气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控制回路配置为在DC电源接入所述DC接口时导通所述第一控制回路,以使得所述第一控制回路能够使能所述DC回路,进而使得所述DC电源能够通过所述DC回路向所述储能单元充电或向主板供电。
优选地,所述第三控制回路配置为在type-c电源接入所述type-c接口时导通所述第二控制回路,以使得所述第二控制回路能够使能所述type-c回路,进而使得所述type-c电源能够通过所述type-c回路向所述储能单元充电或向主板供电。
优选地,所述第三控制回路配置为在所述type-c电源接入所述type-c接口并存在所述DC电源接入所述DC接口时,导通所述第一控制回路以及关断所述第二控制回路,以使得所述type-c回路被关断、以及所述DC电源通过被开启的所述DC回路向所述储能单元充电或向主板供电。
优选地,所述第三控制回路包括第一通电回路、第二通电回路、第一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通电回路的输入端与所述DC接口电气连接,所述第一通电回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一通电回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G极电气连接,所述第一通电回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回路的控制端电气连接;
所述第二通电回路的输入端与所述type-c接口电气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D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接地,所述第二通电回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D极电气连接,所述第二通电回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回路的控制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S极接地。
优选地,第一控制回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第二MOS管;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DC接口电气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四电阻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DC回路的使能端电气连接,所述DC回路的使能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D极电气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S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G极与所述第一通电回路的输出端电气连接。
优选地,第二控制回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以及第三MOS管;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type-c接口电气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六电阻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type-c回路的使能端电气连接,所述type-c回路的使能端与所述第三MOS管的D极电气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S极接地,所述第三MOS管的G极与所述第二通电回路的输出端电气连接。
优选地,所述DC回路包括:第一供电芯片、以及配置在所述供电芯片上的第一周边电路;
其中,所述第一供电芯片的输入端与所述DC接口电气连接,所述第一供电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电气连接,所述第一供电芯片的使能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回路的输出端电气连接。
优选地,所述DC回路包括:第二供电芯片、以及配置在所述供电芯片上的第二周边电路;
其中,所述第二供电芯片的输入端与所述DC接口电气连接,所述第二供电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电气连接,所述第二供电芯片的使能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回路的输出端电气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DC接口、type-c接口、以及储能单元以及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其中,所述DC接口与所述DC回路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type-c接口与所述type-c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DC回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电气连接,所述type-c回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电气连接。
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及电子设备,其配置有type-c接口和DC接口,其中,所述type-c接口通过所述type-c回路与所述储能单元电气连接,所述DC接口通过所述DC回路与所述储能单元电气连接,所述DC回路和所述type-c回路能够与所述第一控制回路、第二控制回路、以及第三控制回路进行配合,以使得所述DC回路和type-c回路能够在对应的电源接入时导通对应的回路,且在两个电源同时存在时,关断其中一个回路,避免出现“串红”现象,进一步地,所述DC回路和type-c回路采用供电芯片,极大地减少了场效应管的数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具备两路电源输入的电子设备配置有多个场效应管,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具备两路电源输入的电子设备配置有多个场效应管,可能会在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问题。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包括:DC回路1、type-c回路3、第一控制回路2、第二控制回路4、以及第三控制回路5;
其中,所述DC回路1的输入端用于连接DC接口,所述type-c回路3的输入端用于连接type-c接口,所述DC回路1的输出端、所述type-c回路3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储能单元;
所述DC接口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回路2与所述DC回路1的控制端电气连接,所述type-c接口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回路4与所述type-c回路3的控制端电气连接;
所述第三控制回路5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DC接口电气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回路5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type-c接口电气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回路5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回路2的控制端电气连接,所所述第三控制回路5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回路4的控制端电气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发明人发现:在现有的笔记本电脑中,其不管是采用type-c回路3供电还是采用DC回路1供电,其均配置有多个场效应管来给储能单元或者主板供电,其中,在有些笔记本上还配置有不同的接口来实现电源的双输入,其需要在主板上配置更多场效应管来实现,进一笔地,还需要配置一些场效应管来现实逻辑控制,然而,场效应管的增加可能会增加笔记本电脑的不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type-c接口通过所述type-c回路3与所述储能单元电气连接,所述DC接口通过所述DC回路1与所述储能单元电气连接,所述DC回路1和所述type-c回路3能够与所述第一控制回路2、第二控制回路4、以及第三控制回路5进行配合,以使得所述DC回路1和type-c回路3能够在对应的电源接入时导通对应的回路,且在两个电源同时存在时,关断其中一个回路,避免出现“串红”现象,进一步地,所述DC回路1和type-c回路3采用供电芯片,极大地减少了场效应管的数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具备两路电源输入的电子设备配置有多个场效应管,可能会在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能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控制回路5配置为在DC电源接入所述DC接口时导通所述第一控制回路2,以使得所述第一控制回路2能够使能所述DC回路1,进而使得所述DC电源能够通过所述DC回路1向所述储能单元充电或向主板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DC接口在所述DC适配器接入时,通过第三控制回路5的第一输出端提供一个高电平信号给所述第一控制回路2的控制端,以使得所述第一控制回路2被导通,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控制回路2向所述DC回路1的使能端提供一个低电平信号,其中,所述DC回路1的使能端低电平有效,此时,DC回路1被导通,DC适配器通过所述DC回路1向所述储能单元充电或向主板供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DC适配器接入时由所述第三控制回路5的存在,无法通过type-c回路3向储能单元充电或向主板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能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控制回路5配置为在type-c电源接入所述type-c接口时导通所述第二控制回路4,以使得所述第二控制回路4能够使能所述type-c回路3,进而使得所述type-c电源能够通过所述type-c回路3向所述储能单元充电或向主板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type-c接口在所述type-c适配器接入时,通过第三控制回路5的第二输出端提供一个高电平信号给所述第二控制回路4的控制端,以使得所述第二控制回路4被导通,进而使得所述第二控制回路4向所述type-c回路3的使能端提供一个低电平信号,其中,所述type-c回路3的使能端低电平有效,此时,type-c回路3被导通,type-c适配器通过所述type-c回路3向所述储能单元充电或向主板供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type-c适配器接入时由所述第三控制回路5的存在,无法通过DC回路1向储能单元充电或向主板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能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控制回路5配置为在所述type-c电源接入所述type-c接口并存在所述DC电源接入所述DC接口时,导通所述第一控制回路2以及关断所述第二控制回路4,以使得所述type-c回路3被关断、以及所述DC电源通过被开启的所述DC回路1向所述储能单元充电或向主板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type-c电源和DC电源同时接入时,所述第一控制回路2的控制端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导通,进而使得DC回路1的使能端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导通,与此同时,所述第二控制回路4的控制端会接收到低电平信号,进而使得所述type-c回路3的使能端处于高电平,type-c适配器无法通过type-c回路3供电,避免了串红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能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控制回路5包括第一通电回路52、第二通电回路51、第一MOS管Q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
所述第一通电回路52的输入端与所述DC接口电气连接,所述第一通电回路52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1接地,所述第一通电回路5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Q1的G极电气连接,所述第一通电回路5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回路2的控制端电气连接;
所述第二通电回路51的输入端与所述type-c接口电气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D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2接地,所述第二通电回路5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Q1的D极电气连接,所述第二通电回路5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回路4的控制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S极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通电回路52和所述第二通电回路51可以包括电阻和二极管构成,其中,在只有DC适配器接入时,所述第一通电回路52用于向所述第一控制回路2提供高电平信号,在只有type-c适配器接入时,所述第二通电回路51用于向所述第二控制回路4提供高电平信号,在DC适配器和type-c适配器同时接入时,第一通电回路52向所述第一控制回路2提供高电平信号,此时,第一MOS管Q1被所述第一通电回路52的高电平导通,以使得所述第二控制回路4的控制端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此时,type-c适配器的接入给所述type-c回路3的使能端一个高电平信号,使得回路关断,避免了串红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能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回路2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以及第二MOS管Q2;
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所述DC接口电气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四电阻R4接地,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DC回路1的使能端电气连接,所述DC回路1的使能端与所述第二MOS管Q2的D极电气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S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Q2的G极与所述第一通电回路52的输出端电气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MOS管Q2在DC适配器接入时被导通,以使得所述DC的使能端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导通,进而所述DC适配器可以通过DC回路1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能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回路4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以及第三MOS管Q3;
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所述type-c接口电气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六电阻R6接地,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type-c回路3的使能端电气连接,所述type-c回路3的使能端与所述第三MOS管Q3的D极电气连接,所述第三MOS管Q3的S极接地,所述第三MOS管Q3的G极与所述第二通电回路51的输出端电气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三MOS管Q3在只有type-c适配器接入时导通,以使得所述type-c回路3的使能端接收到低电平信号,type-c回路3导通,在type-c适配器和DC适配器同时接入时,由于第一MOS管Q1导通,第三MOS管Q3会的G极接收到低电平截止,以使得所述type-c回路3的使能端接收到高电平信号,type-c回路3关断。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DC回路1包括:第一供电芯片、以及配置在所述供电芯片上的第一周边电路;
其中,所述第一供电芯片的输入端与所述DC接口电气连接,所述第一供电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电气连接,所述第一供电芯片的使能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回路2的输出端电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DC回路1包括:第二供电芯片、以及配置在所述供电芯片上的第二周边电路;
其中,所述第二供电芯片的输入端与所述DC接口电气连接,所述第二供电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电气连接,所述第二供电芯片的使能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回路4的输出端电气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供电芯片和所述第二供电芯片的型号可以是KTS1677BEVH,取代采用MOS管设计的电压输入电路。有效提高电路的可靠性,降低产品故障率。同时精简电路设计,减少元器件的使用有效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竟争力,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芯片型号,这里不做具体限定但这些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DC接口、type-c接口、以及储能单元以及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其中,所述DC接口与所述DC回路1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type-c接口与所述type-c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DC回路1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电气连接,所述type-c回路3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电气连接。
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及电子设备,其配置有type-c接口和DC接口,其中,所述type-c接口通过所述type-c回路与所述储能单元电气连接,所述DC接口通过所述DC回路与所述储能单元电气连接,所述DC回路和所述type-c回路能够与所述第一控制回路、第二控制回路、以及第三控制回路进行配合,以使得所述DC回路和type-c回路能够在对应的电源接入时导通对应的回路,且在两个电源同时存在时,关断其中一个回路,避免出现“串红”现象,进一步地,所述DC回路和type-c回路采用供电芯片,极大地减少了场效应管的数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具备两路电源输入的电子设备配置有多个场效应管,可能会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问题。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DC回路、type-c回路、第一控制回路、第二控制回路、以及第三控制回路;
其中,所述DC回路的输入端用于连接DC接口,所述type-c回路的输入端用于连接type-c接口,所述DC回路的输出端、所述type-c回路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储能单元;
所述DC接口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回路与所述DC回路的控制端电气连接,所述type-c接口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回路与所述type-c回路的控制端电气连接;
所述第三控制回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DC接口电气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回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type-c接口电气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回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回路的控制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回路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回路的控制端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回路配置为在DC电源接入所述DC接口时导通所述第一控制回路,以使得所述第一控制回路能够使能所述DC回路,进而使得所述DC电源能够通过所述DC回路向所述储能单元充电或向主板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回路配置为在type-c电源接入所述type-c接口时导通所述第二控制回路,以使得所述第二控制回路能够使能所述type-c回路,进而使得所述type-c电源能够通过所述type-c回路向所述储能单元充电或向主板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回路配置为在type-c电源接入所述type-c接口并存在DC电源接入所述DC接口时,导通所述第一控制回路以及关断所述第二控制回路,以使得所述type-c回路被关断、以及所述DC电源通过被开启的所述DC回路向所述储能单元充电或向主板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回路包括第一通电回路、第二通电回路、第一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通电回路的输入端与所述DC接口电气连接,所述第一通电回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一通电回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G极电气连接,所述第一通电回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回路的控制端电气连接;
所述第二通电回路的输入端与所述type-c接口电气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D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接地,所述第二通电回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D极电气连接,所述第二通电回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回路的控制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S极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回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第二MOS管;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DC接口电气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四电阻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DC回路的使能端电气连接,所述DC回路的使能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D极电气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S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G极与所述第一通电回路的输出端电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二控制回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以及第三MOS管;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type-c接口电气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六电阻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type-c回路的使能端电气连接,所述type-c回路的使能端与所述第三MOS管的D极电气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S极接地,所述第三MOS管的G极与所述第二通电回路的输出端电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C回路包括:第一供电芯片、以及配置在所述供电芯片上的第一周边电路;
其中,所述第一供电芯片的输入端与所述DC接口电气连接,所述第一供电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电气连接,所述第一供电芯片的使能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回路的输出端电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C回路包括:第二供电芯片、以及配置在所述供电芯片上的第二周边电路;
其中,所述第二供电芯片的输入端与所述DC接口电气连接,所述第二供电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电气连接,所述第二供电芯片的使能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回路的输出端电气连接。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DC接口、type-c接口、以及储能单元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其中,所述DC接口与所述DC回路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type-c接口与所述type-c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DC回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电气连接,所述type-c回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电气连接。
CN202223251720.4U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8940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51720.4U CN218940763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51720.4U CN218940763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40763U true CN218940763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65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51720.4U Active CN218940763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407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04068B2 (en) Serial bus electrical termination control
US7839188B2 (en) Circuit for clearing CMOS information
CN112074996A (zh) 用于通用串行总线c型(usb-c)连接器系统的过电压保护
US20130181660A1 (en) Charge control circuit for usb device
WO2021051445A1 (zh) 一种ncsi网卡供电系统
CN201302715Y (zh) 电脑装置
US8570092B2 (en) Control circuit for connector
US9087548B2 (en) Control circuit for hard disk drive
CN218940763U (zh)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及电子设备
TW201727433A (zh) 電子裝置
CN102915287A (zh) 读写控制电路
CN103186222A (zh) 电源保护电路
CN109545158B (zh) 一种保护信号产生电路和保护装置
CN216749261U (zh) 正负压电源电路和图像信号发生器
CN214069905U (zh) 一种多电源芯片控制电路和电子设备
TWI798721B (zh) 電腦系統的開機控制電路
CN104881340B (zh) 电子装置
US1134101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debugging device
US8713392B2 (en) Circuitry testing module and circuitry testing device
CN104079020B (zh) 电脑及其充电电路
CN111179800B (zh) 显示装置驱动系统及电子设备
CN216434877U (zh) 一种防倒灌耐高压的电源开关电路及终端设备
TWI763450B (zh) 電源控制系統
TWI830608B (zh) 通用介面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CN219267737U (zh) 一种电源激活电路、电源设备的控制系统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