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39579U - 熔断器的熔体 - Google Patents

熔断器的熔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39579U
CN218939579U CN202223377318.0U CN202223377318U CN218939579U CN 218939579 U CN218939579 U CN 218939579U CN 202223377318 U CN202223377318 U CN 202223377318U CN 218939579 U CN218939579 U CN 2189395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se
end piece
piece
melt
lef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7731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野
周文伟
李鹏
江嘉辉
周星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ongbe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ongbe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ongbe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ongbe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395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395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F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熔断器的熔体,包括呈片状结构的熔体基片,熔体基片经过对折及整平而形成沿上下方向叠设的第一熔体片及第二熔体片,第一熔体片及第二熔体片的对折处呈半圆柱体结构,第一熔体片的中部向上拉伸有第一熔断部,第二熔体片的中部向下拉伸有第二熔断部,第一熔断部及第二熔断部沿上下方向相互对齐。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叠设的第一熔体片及第二熔体片是通过熔体基片经过对折及整平而形成的,故二者之间的间隙整平后可接近零,防止杂质及灰尘进入间隙中,从而保证了本实用型的熔断器的熔体的电流的稳定性,大大地降低了爆炸喷弧的危险的发生几率。另外还减少组装成本及提高了组装效率。

Description

熔断器的熔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元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熔断器的熔体。
背景技术
熔断器(fuse)是指当电流超过规定值时,以本身产生的热量使熔体熔断,断开电路的一种电器。使用时,将熔断器串联于被保护电路中,当被保护电路的电流超过规定值,并经过一定时间后,由熔体自身产生的热量熔断熔体,使电路断开,从而起到保护的作用。
现有的熔体器的熔体采用两片或者多片重叠,重叠起来中间有缝隙,灰尘或者杂质进入缝隙影响导电效果,严重时会引起熔断器爆炸喷弧。其次,两片或者多片熔体堆叠组装时费人力,定位孔不好定位,影响效率。
因此,急需要一种重叠后无缝隙且大大降低组装时间的熔断器的熔体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叠后无缝隙且大大降低组装时间的熔断器的熔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熔断器的熔体包括呈片状结构的熔体基片,所述熔体基片经过对折及整平而形成沿上下方向叠设的第一熔体片及第二熔体片,所述第一熔体片及所述第二熔体片的对折处呈半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熔体片的中部向上拉伸有第一熔断部,所述第二熔体片的中部向下拉伸有第二熔断部,所述第一熔断部及所述第二熔断部沿上下方向相互对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熔断器的熔体,由于叠设的第一熔体片及第二熔体片是通过熔体基片经过对折及整平而形成的,故二者之间的间隙整平后可接近零,防止杂质及灰尘进入间隙中,从而保证了本实用型的熔断器的熔体的电流的稳定性,大大地降低了爆炸喷弧的危险的发生几率。另外,由于第一熔体片和第二熔体片通过模具而实现对折及整平,大大降低了单片层叠组装的人力,减少组装成本及提高了组装效率。
较佳地,所述第一熔体片由所述第一熔断部为对称中心划分有左右对称的第一左端片及第一右端片;所述第二熔体片由所述第二熔断部为对称中心划分有左右对称的第二左端片及第二右端片,所述第一左端片叠设于所述第二左端片上,所述第一右端片叠设于所述第二右端片上。
较佳地,所述第一左端片及所述第一右端片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左端片及所述第二右端片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孔沿上下方向对齐。
较佳地,所述第一定位孔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第二定位孔呈左右对称分布。
较佳地,所述熔体基片的厚度为0.3-0.5mm。
较佳地,所述熔体基片的材料为T2铜或者铜锡合金。
较佳地,所述第一熔断部向上拉伸呈梯形结构,所述第二熔断部向下拉伸呈梯形结构。
较佳地,所述第一熔断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之间的最短的距离为第一窄颈;所述第二熔断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之间的最短的距离为第二窄颈。
较佳地,所述第一熔断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左端片的宽度;所述第二熔断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熔断部的宽度一致。
较佳地,所述第一左端片及所述第一右端片分别设有贯穿设置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左端片及所述第二右端片分别设有贯穿设置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沿上下方向相互对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熔断器的熔体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熔断器的熔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熔断器的熔体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熔断器的熔体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熔断器的熔体100包括呈片状结构的熔体基片A。熔体基片A经过对折及整平而形成沿上下方向叠设的第一熔体片1及第二熔体片2。第一熔体片1及第二熔体片2的对折处3呈半圆柱体结构。第一熔体片1的中部向上拉伸有第一熔断部11,第二熔体片2的中部向下拉伸有第二熔断部21,第一熔断部11及第二熔断部21沿上下方向相互对齐。借助第一熔断器与第二熔断部21之间具有较大的间距,从而可增大石英砂的填充体积。当其中之一的熔断部高温熔断后,即可体现熔断器的保护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于本实施例中,熔体基片A通过折弯模具折弯而形成第一熔体片1及第二熔体片2,并通过模具整平而实现第一熔体片1及第二熔体片2之间缝隙无限小,灰尘及杂质不容易进入,可大大增强其导电的可靠性,避免引起熔断器爆炸喷弧的事故。更具体的,如下:
举例而言。熔体基片A的厚度为0.3-0.5mm。可理解的是,叠设后,本实用新型的熔断器的熔体100的厚度为0.6-1.0m。熔体基片A的材料为T2铜或者铜锡合金。举例而言,熔体基片A的材料为T2铜镀锡。
请参阅图1至图2,第一熔体片1由第一熔断部11为对称中心划分有左右对称的第一左端片12及第一右端片13。第二熔体片2由第二熔断部21为对称中心划分有左右对称的第二左端片22及第二右端片23。第一左端片12叠设于第二左端片22上,第一右端片13叠设于第二右端片23上。具体地,第一熔断部11的宽度小于第一左端片12的宽度;第二熔断部21的宽度与第一熔断部11的宽度一致。
请参阅图1至图2,第一左端片12及第一右端片13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14;第二左端片22及第二右端片23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孔24,第二定位孔24与第一定位孔14沿上下方向对齐。具体地,第一定位孔14设于靠近第一熔断部11的侧端上。第一定位孔14为四个。可理解的是,第一定位孔14的个数可为一个、两个、三个或五个不等,故不以此为限。借助第一定位孔14,从而与熔断器的外壳定位连接。较优的是,第一定位孔14呈左右对称分布。第二定位孔24呈左右对称分布。
请参阅图1至图3,第一熔断部11向上拉伸呈梯形结构,第二熔断部21向下拉伸呈梯形结构。具体地,第一熔断部11包括从第一左端片12的端部向上倾斜延伸的左延伸片111、从第一右端片13的端部向上倾斜延伸的右延伸片112、连接于左延伸片111及右延伸片112之间的熔断片113,熔断片113呈水平设置。可理解的是,第二熔断部21包括从第二左端片22的端部向下倾斜延伸的左延伸片211、从第二右端片23的端部向下倾斜延伸的右延伸片212、连接于左延伸片211及右延伸片212之间的熔断片213,熔断片213呈水平设置。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2,第一熔断部11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贯穿孔114,第一贯穿孔114之间的最短的距离为第一窄颈115。第二熔断部21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贯穿孔214,第二贯穿孔214之间的最短的距离为第二窄颈215。更具体地,第一窄颈115及第二窄颈215分别设于上下隔开的熔断片113、213上。通过第一窄颈115及第二窄颈215高温熔断,从而及时切断电源,保护电器。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贯穿孔114及第二贯穿孔214由模具冲压而成。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2,第一左端片12及第一右端片13分别设有贯穿设置的第一安装孔15。第二左端片22及第二右端片23分别设有贯穿设置的第二安装孔25。借助第一安装孔15及第二安装孔25,与导电线进行连接。第一安装孔15与第二安装孔25沿上下方向相互对齐。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安装孔15及第二安装孔25由模具冲压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熔断器的熔体100,由于叠设的第一熔体片1及第二熔体片2是通过熔体基片A经过对折及整平而形成的,故二者之间的间隙整平后可接近零,防止杂质及灰尘进入间隙中,从而保证了本实用型的熔断器的熔体100的电流的稳定性,大大地降低了爆炸喷弧的危险的发生几率。另外,由于第一熔体片1和第二熔体片2通过模具而实现对折及整平,大大降低了单片层叠组装的人力,减少组装成本及提高了组装效率。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熔断器的熔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片状结构的熔体基片,所述熔体基片经过对折及整平而形成沿上下方向叠设的第一熔体片及第二熔体片,所述第一熔体片及所述第二熔体片的对折处呈半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熔体片的中部向上拉伸有第一熔断部,所述第二熔体片的中部向下拉伸有第二熔断部,所述第一熔断部及所述第二熔断部沿上下方向相互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断器的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熔体片由所述第一熔断部为对称中心划分有左右对称的第一左端片及第一右端片;所述第二熔体片由所述第二熔断部为对称中心划分有左右对称的第二左端片及第二右端片,所述第一左端片叠设于所述第二左端片上,所述第一右端片叠设于所述第二右端片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断器的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端片及所述第一右端片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左端片及所述第二右端片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孔沿上下方向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熔断器的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第二定位孔呈左右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断器的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熔体基片的厚度为0.3-0.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断器的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熔体基片的材料为T2铜或者铜锡合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断器的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熔断部向上拉伸呈梯形结构,所述第二熔断部向下拉伸呈梯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断器的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熔断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之间的最短的距离为第一窄颈;所述第二熔断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之间的最短的距离为第二窄颈。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断器的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熔断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左端片的宽度;所述第二熔断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熔断部的宽度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断器的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端片及所述第一右端片分别设有贯穿设置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左端片及所述第二右端片分别设有贯穿设置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沿上下方向相互对齐。
CN202223377318.0U 2021-12-30 2022-12-14 熔断器的熔体 Active CN21893957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352610 2021-12-30
CN202123435261 2021-12-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39579U true CN218939579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95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77318.0U Active CN218939579U (zh) 2021-12-30 2022-12-14 熔断器的熔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395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77946A (zh) * 2024-03-11 2024-04-12 赫森电气(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能实现小电流分断的熔体及其压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77946A (zh) * 2024-03-11 2024-04-12 赫森电气(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能实现小电流分断的熔体及其压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68501B (zh) 熔丝器件
US7558041B2 (en) Overvoltage protection device with dual contact surface thermal disconnector
CN218939579U (zh) 熔断器的熔体
KR20130026448A (ko) 퓨즈
US20220199346A1 (en) Protective element
EP3309868B1 (en) Battery module
JP6307405B2 (ja) バッテリ端子
CN201352536Y (zh) 半导体保护用熔断器
TW202133207A (zh) 限流保險絲
TW201805984A (zh) 保護元件
CN216213237U (zh) 一种带机械断口的熔体结构
CN201774742U (zh) 集成于印刷电路板上的保险单元以及印刷电路板
KR101539726B1 (ko) 퓨즈
CN205883706U (zh) 印刷电路板和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CN105489455A (zh) 一种带双绝缘子的热熔断体
JP2005235680A (ja) チップ型ヒューズ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21041017U (zh) 用于熔断器的熔体以及具有其的熔断器
US20110299211A1 (en) Surge Arrester Having a Short-Circuit Device
KR102578064B1 (ko) 보호 소자
CN212257536U (zh) 电池模组
CN211628997U (zh) 低压断路器的软连接结构
CN217824256U (zh) 一种新型防雷模块
US20230215675A1 (en) Fuse
CN107910488A (zh) 一种串联连接件、电池及电池组
WO2023061611A1 (en) Electrical fus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