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36741U - 油分离器、管路集成模块及空调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油分离器、管路集成模块及空调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36741U
CN218936741U CN202222901429.0U CN202222901429U CN218936741U CN 218936741 U CN218936741 U CN 218936741U CN 202222901429 U CN202222901429 U CN 202222901429U CN 218936741 U CN218936741 U CN 2189367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eparator
cylinder
air inlet
pipe
convex h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014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瑞而
吴彦东
王心宝
赵快乐
李东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0142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367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367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367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分离器、管路集成模块及空调室外机。油分离器包括呈圆筒状的筒体,筒体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具有进气中轴线;筒体具有旋转轴线,进气中轴线与旋转轴线间隔设置,并且进气口的至少部分本体凸出设置在筒体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中的油分离器,通过将进气中轴线与旋转轴线间隔设置,并且进气口的至少部分本体凸出设置在筒体的外侧,可以增加进气的旋流作用,使得混合气体在切向的离心运动更加明显,增加离心力的大小,提高油分离的效果,从而增加了油分离器的效率。

Description

油分离器、管路集成模块及空调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分离器、管路集成模块及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目前空调室外机的油分离器的工作原理是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气体和润滑油混合物通过水平切向进入油分离器的筒体,因冷媒和润滑油互不相溶且润滑油的密度要比冷媒大,混合物沿偏心切向进入筒体后空间变大,流速降低且做离心运动,润滑油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筒体的内壁向下流,经下方的回油管重新回到压缩机,而冷媒高压气体经过中间管路向上流,流向冷凝器从而达到油分离器的作用效果,油分离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筒体10’为圆筒形,进气口的中心和出气管20’的中心之间的偏心距离偏小。但是目前这种方案存在以下问题,混合气体在切向的离心运动不明显,离心力小,油分离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油分离器,包括:
呈圆筒状的筒体,所述筒体上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具有进气中轴线;
所述筒体具有旋转轴线,所述进气中轴线与所述旋转轴线间隔设置,并且所述进气口的至少部分本体凸出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中的油分离器,通过将进气中轴线与旋转轴线间隔设置,并且进气口的至少部分本体凸出设置在筒体的外侧,可以增加进气的旋流作用,使得混合气体在切向的离心运动更加明显,增加离心力的大小,提高油分离的效果,从而增加了油分离器的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分离器,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中轴线与所述旋转轴线之间的间隔为L,(R1-R2)≤L≤(R1+R2),其中,R1为所述筒体的半径,R2为所述进气口的半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筒体连接,且至少部分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出气管的入口端低于所述进气口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管包括分体设置并相互连通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内部,并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管体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外部,并和所述筒体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包括:
分体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板体设有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盖合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合围成所述筒体;
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两者中的一个设置有所述进气口;
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两者中的另一个设置有导流槽,且所述导流槽和所述进气口对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槽为具有圆滑曲面的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两者中的另一个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处连接有所述第一管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第一凸包和第二凸包,所述第一凸包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二凸包和所述第一凸包对应设置;
所述第二凸包上设置有所述出气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包为圆形或者方形结构,并且/或者,所述第二凸包为圆形或者方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回油口,所述回油口设置于所述出气口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管路集成模块,包括上面实施例中所述的油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中的管路集成模块,对油分离器的结构进行改进,通过将进气中轴线与旋转轴线间隔设置,并且进气口的至少部分本体凸出设置在筒体的外侧,可以增加进气的旋流作用,使得混合气体在切向的离心运动更加明显,增加离心力的大小,提高油分离的效果,从而增加了油分离器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上面实施例中所述的管路集成模块。
本实用新型中的空调室外机,通过对管路集成模块的油分离器的结构进行改进,通过将进气中轴线与旋转轴线间隔设置,并且进气口的至少部分本体凸出设置在筒体的外侧,可以增加进气的旋流作用,使得混合气体在切向的离心运动更加明显,增加离心力的大小,提高油分离的效果,从而增加了油分离器的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油分离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油分离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油分离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示的油分离器处于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示的油分离器沿着A-A剖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第一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第二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油分离器和相关的方案进行对比的结果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为油分离器;
10为筒体;11为第一板体;111为第一凹槽;112为第一本体部;113为进气口;114为第一凸包;12为第二板体;121为第二凹槽;122为第二本体部;123为导流槽;124为第二凸包;1241为出气口;
20为进气管;21为水平管;22为连接管;
30为出气管;31为第一管体;311为入口端;32为第二管体;321为第一子管体;322为第二子管体;
40为回油口;
50为过滤组件;
60为旋转轴线;
70为回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2至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油分离器100,其中,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油分离器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的油分离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所示的油分离器100处于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所示的油分离器100沿着A-A剖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第一板体11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第二板体12的结构示意图。油分离器100包括呈圆筒状的筒体10,筒体10上设有进气口113;进气口113具有进气中轴线;筒体10具有旋转轴线60,进气中轴线与旋转轴线60间隔设置,并且进气口113的至少部分本体凸出设置在筒体10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中的油分离器100,通过将进气中轴线与旋转轴线60间隔设置,并且进气口113的至少部分本体凸出设置在筒体10的外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加进气的旋流作用,使得混合气体在切向的离心运动更加明显,增加离心力的大小,提高油分离的效果,从而增加了油分离器100的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油分离器100还包括进气管20,进气管20的至少部分为水平设置,方便高温高速高压的混合气体进入到筒体10的内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进气管20的中心线是呈水平设置,是指进气管20与进气口113连接的位置呈水平设置,对于进气管20的其他部分并没有要求,进气管20的其他部分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其他形状。
具体地,进气管20可以包括水平管21和连接管22,其中,水平管21是与进气口113连接的,而这里的连接管22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进行连通的,可以根据需要对连接管22的形状进行设置。
这里的连接管22和水平管21之间是圆滑连接的,可以使得气体在进气管20的内部顺畅流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进气中轴线与旋转轴线60之间的间隔,也就是偏心距离为L,(R1-R2)≤L≤(R1+R2),其中,R1为筒体10的半径,R2为进气口113的半径。这里的进气管20的水平管21的半径是与进气口113的半径R2相同的。
这里提到的进气中轴线可以是进气口113的中心线,进气口113为圆形孔,也就是进气口113的圆心所在的直线。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限定了偏心距离L的范围,在现有技术中,进气管20水平切向进入筒体10的偏心距离小于(R1-R2),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偏心距离较小,从而使得混合气体在切向的离心运动不明显,离心力小,尤其是靠近筒体10中间的混合气体,离心运动更弱,油分离效果差。油分离不彻底会导致润滑油流到冷凝器和蒸发器里面附在换热管内壁上面影响空调机组换热性能效果,从而使润滑油流到冷凝器和蒸发器里面附在换热管内壁上面影响空调机组换热性能效果和压缩机回油不足导致压缩机内部运动件磨损严重减少使用寿命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对该偏心距离L进行了改进,可以通过冲压工艺增加进气口113的偏心距离,通过将进气口113的至少部分本体凸出设置在筒体10的外侧,从而使得混合气体的离心运动更加明显,提高离心力的大小,从而提高油分离的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油分离器100还包括出气管30,出气管30与筒体10连接,且至少部分出气管30位于筒体10的内部。混合气体从进气管20进入筒体10后,沿着筒体10的内壁进行油气分离后然后从筒体10内部进入出气管30的入口,然后顺着出气管30流出筒体10,进入空调室外机的管路循环过程中。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出气管30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管体31和第二管体32,且第一管体31和第二管体32为连通的,其中,第一管体31位于筒体10的内部,并与筒体10的内壁固定连接;而第二管体32设置于筒体10的外部,并和筒体10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实现第一管体31和第二管体32之间的连通。
在现有技术中,筒体10是一体的结构,出气管30为一根直管,从筒体10的顶部向外延伸,且至少部分出气管30位于筒体10的内部,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出气管30设置为两段分体的第一管体31和第二管体32,是根据筒体10为分体结构而做出的改进,后续将会继续对第一管体31和第二管体32的连接结构和设置再进行详细阐述。
在上面我们提到了,筒体10在现有技术中是一体的结构,而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分体的结构,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中的筒体10为分体结构,筒体10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其中,第一板体11上形成有第一凹槽111,第二板体12上形成有第二凹槽121;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盖合设置,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21合围成筒体10,第一板体11还包括第一本体部112,第二板体12还包括第二本体部122,通过第一本体部112和第二本体部122之间的连接,实现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21围成的筒体10。
这里的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中的一个设置有进气口113;相应地,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中的另一个设置有导流槽123,且导流槽123和进气口113对应设置,使得混合气体从进气口113进入导流槽123中,顺畅地进入筒体10的内部。
为了使得混合气体能够顺畅地通过导流槽123进入筒体10内,导流槽123设置成具有圆滑曲面的凹槽,例如可以是弧形凹槽,或者圆弧形凹槽,从而使得混合气体受到的阻力变小,顺畅进入筒体10的内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两者中的另一个设置有出气口1241,出气口1241处连接有第一管体31,通过在出气口1241的位置设置第一管体31,可以使得气体通过出气口1241位置连接的第一管体31顺畅地排出筒体10,具体地,第一板体11上设置有进气口113,第二板体12上设置有出气口1241,当然,也可以选择相反的设置方式,在第二板体12上设置有进气口113,并在第一板体11上设置有出气口1241,无论是哪种结构,都是可行的。
需要指出的,第一管体31的入口端311低于进气口113设置,使得混合气体进入筒体10的内部后,进行充分的分离后从入口端311进入到第一管体31的内部,从而实现更好的油分离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油分离器100还包括第一凸包114和第二凸包124,第一凸包114设置于第一板体11上,这里的第一凸包114是与进气口113位于同一个板体上,均是设置于第一板体11上,但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第二凸包124和第一凸包114是对应设置的结构,从而可以使得气体进入第一凸包114和第二凸包124合围形成的腔体,该腔体可以构成筒体10的一部分,第二凸包124上设置有出气口1241。进入第一凸包114和第二凸包124中的气体,通过出气口1241上连接的第二管体32向外排出气体。
需要说明的是,进入第一凸包114和第二凸包124中的气体是通过第一管体31的出口端排出的。这里的第一管体31是固定在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之间的位置,可以采用不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板体11的内表面或者固定在第二板体12的内表面。
需要强调的是,第一管体31和第一板体11或者第二板体12之间的连接为不可拆卸连接,可以为一体制造、焊接或粘接,采用不可拆卸连接,避免因空调室外机的运行所产生的震动使第一管体31与筒体10之间的连接失效。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凸包114为圆形或者方形结构,并且/或者第二凸包124为圆形或者方形结构。这里的第一凸包114和第二凸包124可以采用相同的形状,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形状,例如第一凸包114为球面弧形,在第一凸包114的内表面的不同位置,均具有圆滑设置的表面,降低流体流经该表面的阻力。
这里的第一凸包114也可以设置成具有圆滑设置的表面,降低流体流经该表面的阻力。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的第一凸包114和第二凸包124是设置成台阶形状的,在第一凸包114和第二凸包124的内表面均形成有台阶面,这些台阶面会导致流体在第二腔体的空间中遇到较大的阻力,导致管路系统的压损较大,出现空调系统的整机性能测试能力偏低、制冷制热效果差等问题。
具体地,这里的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均为不锈钢件,通过冲压工艺制出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21,可以降低管路的成本,且使得管路集成化设置,简化管路的结构。与此类同,第一凸包114和第二凸包124也可以采用冲压工艺制造,并在第一凸包114或者第二凸包124上冲压后形成出气口1241,形成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当然,这里的第一凸包114和第二凸包124也可以采用别的工艺制造,例如拼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将第一凸包114和第二凸包124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在相应的板体上。具体地,将第一凸包114焊接在第一板体11上,将第二凸包124焊接在第二板体12上。
当然,这里的第一凸包114和第二凸包124的位置也可以互换,这里的出气口124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凸包114上,但是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将进气口113和出气口1241分别设置于管路集成模块的两侧,方便进行管路的连接。
筒体10可以为金属件,考虑到金属材质的冲压性能,筒体10的材质可以考虑不锈钢,当然,也可以继续采用铜合金等。但是,采用不锈钢材质的筒体10,可以使得筒体10方便冲压,且生产成本相对铜合金更为低廉。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管路集成模块采用焊接的方式实现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之间的固定连接,焊接的方式可以采用钎焊的方式,将相应形状的钎料片设置在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之间形成钎焊的结构,也可以采用自熔焊的方式进行焊接,实现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之间的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油分离器100还包括回油口40,回油口40设置于筒体10远离出气口1241的一端,其中,回油口40用于连接回油管70,回油管70与筒体10内连通。也就是说,筒体10在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回油口40,回油口40处连接有回油管70。
在空调制冷系统中,压缩机通常需要润滑油才能正常运转,而在压缩机排气中会混有润滑油,因此,一般会在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冷凝器之间设置油分离器100,用来分离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体中的润滑油,以便润滑油能回到压缩机保证其正常运转,防止压缩机缺油,同时,避免过量的油进入冷凝器和蒸发器,影响换热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油分离器100还包括过滤组件50,过滤组件50设置于筒体10内,用于过滤进入回油口40的流体,对润滑油进行过滤后进入回油管70中,防止回油管70的内部堵塞,同时避免杂物对压缩机产生影响,影响压缩机的正常运转。
这里的过滤组件50包括过滤网和支撑架,也可以罩设在回油管70的入口位置,使得润滑油均通过过滤后进入回油管70中。这里的支撑架主要是对过滤网进行支撑,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过滤组件50结构,设置为半球形的或者设置为蘑菇头等形状的过滤结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回油管70为U型管,可以方便地实现对润滑油的输送和转移。
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管路连接的位置,均可以不可拆卸的方式进行管路的固定,如将进气管20的水平管21固定在进气口113的位置,将出气管30的第二管体32设置在出气口1241的位置,采用钎焊的方式进行固定。
需要强调的是,水平管21固定在进气口113的方式,以及出气管30的第二管体32设置在出气口1241的方式均为不可拆卸连接,可以为一体制造、焊接或粘接,采用不可拆卸连接,避免因空调室外机的运行所产生的震动使第一管体31与筒体10之间的连接失效。
另外,这里的出气口1241和进气口113均采用翻边孔的设计方式,翻边孔的高度在1-4毫米之间,例如,翻边孔的高度可以是2毫米或者3毫米等,可以通过钎焊的方式将进气管20的水平管21固定在进气口113的位置,将出气管30的第二管体32设置在出气口1241位置,可以采用钎料片或者膏状钎料进行焊接。通过对翻边孔的翻边高度进行限定,可以使得管路之间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大,在接触面位置采用钎料实现第二管体32和进气管20的水平管21的安装,使得水平管21和第二管体32固定牢固,不易脱落。
这里的出气口1241和进气口113均采用翻边孔,可以方便地将外部的管路,如水平管21与进气口113的安装,第二管体32与出气口1241之间实现安装,如采用钎焊的方式将水平管21和第二管体32等均连接在翻边孔的内部,密封性好,且强度高,不易泄漏流体,且不会导致连接处断裂。
当然,这里的出气口1241和进气口113也可以为平口设置的结构,将外部的管路插入到出气口1241和进气口113中,采用钎料填充实现焊接固定,从而实现对外部的管路的固定,并形成密封的结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这里的第二管体32包括第二子管体322和第一子管体321,其中,第一子管体321与出气口1241的位置连接,第二子管体322与四通阀进行连接,第二管体32整体呈直角形,且第二子管体322和第一子管体321之间为圆滑过渡,方便气体流出的时候更加顺畅。
此外,为了加快油气分离的效果,可以在筒体10的内壁上设置凹凸结构(未图示),例如在筒体10的内壁上设置凸点和/或者凹槽,增强筒体10的摩擦性能;也可以在筒体10的内壁设置螺旋导流部(未图示),使得高温高压高速的油气混合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快速分离,提高油气分离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的油分离器100与现有技术中的油分离器100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油分离器100是采用集成的方式制成的,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外机用的油分离器100的体积大,成本高,占用管路空间大,外接管连接走管困难,无法应用在管路集成模块上,需要改善。
下面将通过试验对比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油分离器100与现有技术中的油分离器100进行展开阐述。
现有技术中的油分离器100的体积比较大,筒体10对应的直线段长度L1为240毫米,这里的长度为筒体10的轴向,也就是筒体10在图1中的高度方向,筒体10的内径为54.6毫米,其中,L1为筒体10中直径最大的部分对应的长度,也就是筒体10在图1中的高度,在图1中的标注为L1。
本实用新型中的筒体10对应的直线段长度L2为147毫米,筒体10的内径为50毫米。
试验采用了仿真对比和试验对比两种方式进行。
其中,在仿真对比结果中,现有技术中的油分离效率为91.7%至94.6%,平均为92.8%,而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油分离器100,油分离效率为99.9%,也就是说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油分离器100,油分离效率要高于现有技术中体积更大的油分离器100。
另外,在试验对比中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试验对比的结果。
冷媒含油率(本发明) 冷媒含油率(现有技术) 冷媒含油率(无油分离器)
压缩机频率60HZ 1.37% 1.71% 2.70%
压缩机频率90HZ 1.80% 1.86% 3.50%
压缩机频率130HZ 2.93% 2.95% 4.89%
其中,表格1中的频率为压缩机的工作频率。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油分离器100和相关的方案进行对比的结果图,其中,图8中的横坐标为压缩机频率,从左向右依次为60HZ,90HZ和130HZ,图8中的纵坐标为冷媒含油量,其中,本实用新型中的数据对应为图8中左侧的三个数据,现有技术中的油分离器对应的为图8处于中间位置的三个数据,其中,无油分离对应的是图8中右侧的三个数据,从表1和图8中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中的油分离器100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体积更大的油分离器100,可以实现更好的油分离效率,压缩机工作频率在60HZ,90HZ和130HZ的情况下,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油分离器100,可以使得冷媒含油率均低于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油分离器100的冷媒含油率,也就是说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可以提高油分离的效果,相对于不设置油分离器100的结构来说,油分离效果提高的更加明显。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管路集成模块,包括上面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油分离器100。
这里的管路集成模块可以同时集成设置多个管路,每个管路中设置不同的功能部件,从而实现不同部件的集成化设置,例如,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凹槽111和多个第二凹槽121,每个第一凹槽111和对应的第二凹槽121围成不同的腔体,腔体中可以放置过滤组件50或者单向阀组件,实现过滤器、单向阀和油分离器100的集成化设置,简化空调室外机的管路结构。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之间通常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如采用钎焊的工艺,由于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21均是采用冲压工艺制成的,会在筒体10的内部形成间隙,在进行钎焊时,可以在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之间的位置设置夹板层,增加对间隙的填充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夹板层靠近筒体10的端部位于间隙内,也就是说,夹板层的部分位于间隙中。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夹板层靠近筒体10的端部是指的夹板层的内端部,这是与夹板层的外端部相对的概念。
此外,夹板层可以采用机加工或者采用别的方式加工,平整度均匀,且表面粗糙度低,将夹板层放置在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之间,可以使得第一板体11和夹板层之间的间距变小,且可以使得第二板体12和夹板层之间的间距变小,在进行焊接后,避免第一板体11的形变和第二本体板体的形变导致的间隙叠加,更有利于钎缝的铺展和成型。
本实用新型中的管路集成模块,对油分离器100的结构进行改进,通过将进气中轴线与旋转轴线间隔设置,并且进气口113的至少部分本体凸出设置在筒体10的外侧,可以增加进气的旋流作用,使得混合气体在切向的离心运动更加明显,增加离心力的大小,提高油分离的效果,从而增加了油分离器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上面所提到的管路集成模块。
本实用新型中的空调室外机,通过对管路集成模块的油分离器100的结构进行改进,通过将进气中轴线与旋转轴线60间隔设置,并且进气口113的至少部分本体凸出设置在筒体10的外侧,可以增加进气的旋流作用,使得混合气体在切向的离心运动更加明显,增加离心力的大小,提高油分离的效果,从而增加了油分离器的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四通阀,压缩机和上面实施例中所提到的集成模块机构,出气管30与四通阀连通,进气管20与压缩机连通,具体的连接关系可参照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外机的管路,这里不再进行阐述。当然,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室外换热器、电子膨胀阀、截止阀和低压罐等部件,其中,四通阀具有四个接口,四通阀的四个接口的具体连接关系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外机的连接关系是一致的,这里不再进行展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四通阀具有两种设置方式,四通阀可以为正立设置的方式或者倒立设置的方式,四通阀呈正立设置时,对应的结构为一个接口位于四通阀的下方,其他三个接口位于四通阀的上方。相反,四通阀呈倒立设置时,对应的结构是一个接口位于四通阀的上方,其他三个接口位于四通阀的下方,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可以降低连接用管的长度,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单向阀,单向阀可以集成设置于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之间,可以实现对单向阀的保护,也可以将单向阀设置于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的外部,且单向阀和油分离器100位于同一侧,这里将单向阀设置于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的外部,并和油分离器100处于同一侧,主要是为了便于将单向阀与油分离器100之间进行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还包括低压罐,低压罐连接有用于进气的管路和用于排气的管路,通过进气的管路使得冷媒流入到低压罐中,低压罐中的冷媒再通过排气的管路回到压缩机中,实现冷媒的循环过程。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呈圆筒状的筒体,所述筒体上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具有进气中轴线;
所述筒体具有旋转轴线,所述进气中轴线与所述旋转轴线间隔设置,并且所述进气口的至少部分本体凸出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中轴线与所述旋转轴线之间的间隔为L,(R1-R2)≤L≤(R1+R2),其中,R1为所述筒体的半径,R2为所述进气口的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筒体连接,且至少部分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出气管的入口端低于所述进气口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包括分体设置并相互连通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内部,并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管体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外部,并和所述筒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
分体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板体设有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盖合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合围成所述筒体;
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两者中的一个设置有所述进气口;
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两者中的另一个设置有导流槽,且所述导流槽和所述进气口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为具有圆滑曲面的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两者中的另一个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处连接有所述第一管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第一凸包和第二凸包,所述第一凸包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二凸包和所述第一凸包对应设置;
所述第二凸包上设置有所述出气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包为圆形或者方形结构,并且/或者,所述第二凸包为圆形或者方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回油口,所述回油口设置于所述出气口的下方。
11.一种管路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分离器。
12.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路集成模块。
CN202222901429.0U 2022-10-31 2022-10-31 油分离器、管路集成模块及空调室外机 Active CN2189367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1429.0U CN218936741U (zh) 2022-10-31 2022-10-31 油分离器、管路集成模块及空调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1429.0U CN218936741U (zh) 2022-10-31 2022-10-31 油分离器、管路集成模块及空调室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36741U true CN218936741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60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01429.0U Active CN218936741U (zh) 2022-10-31 2022-10-31 油分离器、管路集成模块及空调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367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78569B1 (en) Air conditioner
EP2437006A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US9157439B2 (en) Universal oil fitting
CN112432400A (zh)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CN218936741U (zh) 油分离器、管路集成模块及空调室外机
CN115628575A (zh) 油分离器、管路集成模块及空调室外机
CN106918162B (zh) 空调器
CN210218034U (zh) 一种汽车用空调压缩机外部油分离接头
CN216845240U (zh) 储液器和压缩机
CN105091432A (zh) 油分离器以及具有该油分离器的空调
CN217582443U (zh) 一种卧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220187143U (zh) 一种空调器用高效油分离器及制冷系统
CN218376904U (zh) 压缩机回油结构和压缩机总成
CN219034988U (zh)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9932450U (zh)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14017339B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13654277B (zh) 一种冷凝器
CN218936613U (zh) 管路集成模块、空调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CN212320155U (zh) 一种油分离器、热交换系统和热交换装置
CN216198992U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7602934U (zh) 压缩机壳体结构、双型线涡旋压缩机和车载空调系统
CN202833177U (zh) 用于涡旋压缩机的变流器及涡旋压缩机
CN215058014U (zh) 一种压缩机冷却器
CN209027154U (zh) 压缩机用油分离器、压缩机以及制冷系统
CN215568835U (zh) 法兰装置以及具有其的蒸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