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2443U - 一种卧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卧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82443U
CN217582443U CN202221696537.2U CN202221696537U CN217582443U CN 217582443 U CN217582443 U CN 217582443U CN 202221696537 U CN202221696537 U CN 202221696537U CN 217582443 U CN217582443 U CN 2175824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horizontal compressor
blocking
blocking portion
compr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653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齐鑫
黄章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ngwei Precision Mach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ngwei Precision Mach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ngwei Precision Mach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ngwei Precision Mach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653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824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824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824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卧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该种卧式压缩机包括壳体、主轴承、压缩件和阻挡件,壳体设置有排气口;主轴承安装于壳体内;压缩件的一端与主轴承连接,压缩件的至少部分与壳体的内壁间隔开以形成通道,排气口和通道连通,压缩件能够对气态换热剂进行压缩,压缩后的气态换热剂能够运动至通道内;阻挡件位于通道内,阻挡件包括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第一阻挡部位于排气口与主轴承之间,第二阻挡部的至少部分和第一阻挡部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隔离空间,排气口位于隔离空间,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的外轮廓面与壳体的内壁面之间具有供气态换热剂流过的缝隙。如此设置,能够降低卧式压缩机自身的吐油量,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的换热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卧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卧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压缩机能够对气体进行压缩,其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领域。例如在空调系统中,压缩机能够在空调制冷剂回路中压缩和驱动制冷剂。压缩机内存放有润滑油,润滑油可以对压缩机内部零件起到润滑、吸热、降噪等作用。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随着大量气态制冷剂在被排出的同时也会带走部分润滑油,气态制冷剂带走的润滑油的容量称为压缩机的吐油量。
卧式压缩机是压缩机的一种,配管方便、整齐美观、运动部件和填料数量较少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中。然而,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卧式压缩机用于排出气态制冷剂的排气口与内部油池之间的距离较小,导致卧式压缩机在工作时吐油量普遍较大;当吐油量较大时,一方面会使得压缩机内部油量降低,严重时压缩机会发生缺油导致泵体卡死,空调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另一方面会使得大量的润滑油进入空调系统并附着在换热器等器件中,从而导致空调换热能力变差,制冷效果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卧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卧式压缩机能够降低其自身吐油量,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的换热能力。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卧式压缩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排气口;
主轴承,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压缩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压缩件的一端与所述主轴承连接,所述压缩件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间隔开以形成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压缩件能够对气态换热剂进行压缩,压缩后的所述气态换热剂能够运动至所述通道内;
阻挡件,位于所述通道内,所述阻挡件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位于所述主轴承与所述排气口之间,所述第二阻挡部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一阻挡部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成隔离空间,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隔离空间,所述第一阻挡部和所述第二阻挡部的外轮廓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之间具有供所述气态换热剂流过的缝隙。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壳体内存放有油液以形成油池,所述油池位于所述排气口的下方;
所述第二阻挡部与所述主轴承连接,所述第二阻挡部支撑所述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二阻挡部位于所述油池上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壳体包括本体部和端盖,所述排气口设置于所述本体部的侧壁,所述端盖盖合于所述本体部;
所述第二阻挡部设置有第一段和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两个所述第二段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段的一端与所述主轴承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压缩件的两侧,且所述第二段远离所述压缩件的一侧与所述本体部的内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段位于所述压缩件与所述端盖之间,且所述第一段远离所述压缩件的一侧与所述端盖间隔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段的一端设置有与其具有夹角的第三段,所述第三段用于和所述主轴承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段与所述主轴承螺纹连接或粘接或焊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消音器,所述消音器安装于所述压缩件远离所述主轴承的一侧,所述消音器用于降低所述压缩件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所述第一段靠近所述压缩件的一侧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用于避让所述消音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阻挡部位于所述压缩件的侧壁与所述本体部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一阻挡部远离所述压缩件的一侧与所述本体部的内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阻挡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阻挡部远离所述压缩件的一侧与靠近所述压缩件的一侧均为弧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阻挡部包括阻挡段和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阻挡段具有夹角,所述阻挡段通过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第二阻挡部连接。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卧式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所述卧式压缩机为以上所述的卧式压缩机,所述卧式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节流阀和所述蒸发器依次通过管路连通。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提供的卧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通过在压缩件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通道内设置阻挡件,且阻挡件的第一阻挡部位于排气口与主轴承之间,第二阻挡部的至少部分与第一阻挡部和壳体的内壁组成隔离空间,排气口位于隔离空间;在油气混合物进入隔离空间时,可以降低油气混合物中的油液含量,即降低卧式压缩机的吐油量,进而使得卧式压缩机内部油量满足使用需求,避免卧式压缩机发生缺油导致泵体卡死,空调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的风险,而且有助于提高具有该种卧式压缩机的空调系统的换热能力,避免大量油液进入空调系统并附着在蒸发器、冷凝器等器件中,从而导致空调换热能力变差,制冷效果降低。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卧式压缩机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阻挡件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
11-排气口;
12-通道;
13-本体部;
2-主轴承;
21-通孔;
3-压缩件;
4-阻挡件;
41-第一阻挡部;
411-阻挡段;
412-连接段;
42-第二阻挡部;
421-第一段;
421a-避让槽;
422-第二段;
423-第三段;
5-隔离空间;
6-消音器。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卧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卧式压缩机具有配管方便、整齐美观、运动部件和填料数量较少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中,例如卧式压缩机可以安装在货车、大巴车等车辆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除了包括卧式压缩机,还包括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卧式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依次通过管路连通,当该种空调系统工作时,卧式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气态换热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换热剂,并将高温高压的气态换热剂输送至冷凝器;高温高压的气态换热剂在冷凝器中冷凝成中温高压的液态换热剂,中温高压的液态换热剂经过节流阀后,成为低温低压的液态换热剂,低温低压的液态换热剂进入蒸发器,使低温低压液态换热剂吸热蒸发而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态换热剂,再次输送至卧式压缩机。
其中,换热剂是各种热机中借以完成能量转化的媒介物质,其在低温下吸取被冷却物体的热量,然后在较高温度下转移给冷却水或空气,其具体可以为氨(代号:R717)、氟利昂-12(代号:R12)、四氟乙烷(代号:R134a)等。
具体地,如图1-2所示,该种卧式压缩机包括壳体1、主轴承2、压缩件3和阻挡件4,壳体1设置有排气口11;主轴承2安装于壳体1内;压缩件3位于壳体1内,压缩件3的一端与主轴承2连接,压缩件3的至少部分与壳体1的内壁间隔开以形成通道12,排气口11与通道12连通,压缩件3能够对气态换热剂进行压缩,压缩后的气态换热剂处于高压状态,其可以运动至通道12内;阻挡件4位于通道12内,阻挡件4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阻挡部41和第二阻挡部42,第一阻挡部41位于主轴承2与排气口11之间,第二阻挡部42的至少部分和第一阻挡部41与壳体1的内壁围成隔离空间5,排气口11位于隔离空间5,第一阻挡部41和第二阻挡部42的外轮廓面与壳体1的内壁面之间具有供气态换热剂流过的缝隙。
此外,为了保持壳体1内各工作部件的良好润滑,以及提高各工作部件内部的密封性,壳体1内存放有油液以形成油池,油池位于排气口11下方。油液具体为润滑油。
壳体1还设置有入气口,压缩件3的内部与入气口连通,以使得从外部输入的气态换热剂能够从入气口进入到压缩件3内部中。
具体地,该种卧式压缩机还可以包括电机,主轴承2将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压缩件3位于第一部分,电机位于第二部分;主轴承2设置有通孔2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通孔21连通。压缩件3可以将压缩后的气态换热剂排入第二部分,然后气态换热剂再从第二部分经过通孔21流入第一部分。
压缩件3具体可以是气缸、螺杆压缩缸等能够对气态换热剂进行压缩的器件,气缸、螺杆压缩杆为本领域常规技术,其详细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阻挡件4在壳体1内的安装方式可以是第一阻挡部41与壳体1的内壁连接,也可以是第二阻挡部42与壳体1的内壁连接,还可以使第二阻挡部42与主轴承2连接等。阻挡件4在壳体1内具有多种安装方式。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当该种卧式压缩机工作时,外部输入的低温低压的气态换热剂从入气口进入到压缩件3内部,压缩件3将低温低压的气态换热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换热剂,由于压缩件3内部具有油液,气态换热剂进入压缩件3内部后,会与压缩件3内部的油液接触而形成油气混合物,即从压缩件3排出的为油气混合物;油气混合物先排入电机所在空间,当油气混合物与电机及其附带的零部件接触后,油气混合物中的一部分油液会被电机及其附带的零部件阻挡,达到减少油气混合物中的油液含量的效果;油气混合物再经过通孔21进入压缩件3所在空间,并经过压缩件3与壳体1内壁之间的部分通道12,从排气口11排至壳体1外(例如图1中粗箭头所示的气态换热剂的流动路径)。在此过程中,气态换热剂在从压缩机中排出的同时会带走部分油液,而导致压缩机内油液减少,气态换热剂带走的油液的容量称为压缩机的吐油量。
油气混合物在排出过程中,会从压缩件3与壳体1内壁之间的通道12流过,由于第一阻挡部41位于排气口11与主轴承2之间,第二阻挡部42的至少部分与第一阻挡部41和壳体1的内壁围成隔离空间5,排气口11位于隔离空间5内;油气混合物必须先进入隔离空间5内,然后从排气口11排出;在进入隔离空间5时,油气混合物会与第一阻挡部41和第二阻挡部42接触,使得油气混合物中的部分油液被第一阻挡部41和第二阻挡部42阻挡,而不随着气态换热剂排至卧式压缩机外,即达到减少卧式压缩机吐油量的效果;油气混合物中的气体能够从第一阻挡部41和第二阻挡部42的外轮廓面与壳体1的内壁面之间缝隙流过,进而流向排气口11,并从排气口11排出。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卧式压缩机,通过在压缩件3与壳体1内壁之间的通道12内设置阻挡件4,且阻挡件4的第一阻挡部41位于排气口11与主轴承2之间,第二阻挡部42的至少部分与第一阻挡部41和壳体1的内壁组成隔离空间5,排气口11位于隔离空间5;在油气混合物进入隔离空间5时,可以降低油气混合物中的油液含量,即降低卧式压缩机的吐油量,进而使得卧式压缩机内部油量满足使用需求,避免卧式压缩机发生缺油导致泵体卡死,空调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的风险,而且有助于提高具有该种卧式压缩机的空调系统的换热能力,避免大量油液进入空调系统并附着在蒸发器、冷凝器等器件中,从而导致空调换热能力变差,制冷效果降低。
本实施例中的主轴承2具体可以焊接于壳体1内,压缩件3的一端可以与主轴承2螺纹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主轴承2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安装于壳体1内,压缩件3的一端也可以与主轴承2粘接。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二阻挡部42与主轴承2连接,第二阻挡部42支撑第一阻挡部41,第二阻挡部42位于油池上方,当卧式压缩机产生晃动或者气流脉动等因素导致油池中的油发生飞溅时,飞溅的油会遇到第二阻挡部42,第二阻挡部42对飞溅的油产生阻挡作用,降低飞溅的油直接从排气口11排出的风险;而且,当主轴承2的通孔21位于第二阻挡部42的下方时,流过通孔的油气混合物会经过第二阻挡部42所处的位置,此时,第二阻挡部42能够阻挡油气混合物中的部分油液。
其中,当需要增加或减小卧式压缩机的吐油量时,可以改变第一阻挡部41和第二阻挡部42的尺寸,使其在通道12中所占面积增大或减小。
第一阻挡部41和第二阻挡部42均可以为挡板,结构简单,便于制作。
具体地,如图1-2所示,壳体1包括本体部13和端盖(图中未示出),排气口11设置于本体部13的侧壁,端盖盖合于本体部13;第二阻挡部42设置有第一段421和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段422,第一段421与两个第二段422一体成型,第二段422的一端与主轴承2连接,两个第二段422位于压缩件3的两侧,且第二段422远离压缩件3的一侧与本体部13的内壁间隔设置,第一段421位于压缩件3与端盖之间,且第一段421远离压缩件3的一侧与端盖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段421和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段422一体成型即形成了第二阻挡部42,结构简单,有利于减轻第二阻挡部42的重量;而且第一段421远离压缩件3的一侧与端盖间隔设置,第二段422远离压缩件3的一侧与本体部13的内壁间隔设置,便于第二阻挡部42与壳体1间的装配。
当卧式压缩机产生晃动或气流脉动,而导致油池中的油产生飞溅时,飞溅的油可能从压缩件3与本体部13内壁之间的通道12或从压缩件3与端盖之间的通道12经过,并进入排气口11中。本实施例中,由于两个第二段422位于压缩件3的两侧,第一段421位于压缩件3与端盖之间,使得第一段421和两个第二段422能够阻挡一部分飞溅的油,降低飞溅的油直接从排气口11排出的风险。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二段422的一端设置有与其具有夹角的第三段423,第三段423用于和主轴承2连接,便于增加第三段423与主轴承2的连接面积,进而增加第二段422与主轴承2的连接稳定性,使得阻挡件4能够稳定地安装于主轴承2上。第三段423具体可以由第二段422的端部弯折形成。
其中,第三段423可以与主轴承2螺纹连接或粘接或焊接。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压缩机还包括消音器6,消音器6安装于压缩件3远离主轴承2的一侧,消音器6用于降低压缩件3工作时产生的噪音;第一段421靠近压缩件3的一侧设置有避让槽421a,避让槽421a用于避让消音器6,进而便于在压缩件3连接有消音器6时将阻挡件4安装于压缩件3和消音器6外侧。消音器6为本领域常规技术,其详细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阻挡部41位于压缩件3的侧壁与本体部13的内壁之间,第一阻挡部41远离压缩件3的一侧与壳体1的内壁间隔设置,第一阻挡部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段422连接。如此设置的第一阻挡部41,结构简单,便于制作。
具体地,第一阻挡部41远离压缩件3的一侧与靠近压缩件3的一侧均为弧形。由于本体部13的内壁为弧形,压缩件3的外壁为弧形,且第一阻挡部41位于压缩件3与本体部13内壁之间,当第一阻挡部41远离压缩件3的一侧与靠近压缩件3的一侧均为弧形时,既能够便于第一阻挡部41与本体部13和压缩件3的装配,又使得第一阻挡部41与本体部13和压缩件3之间的通道12能够形状适配,进而有利于增加对油气混合物中油液的阻挡量。
其中,第一阻挡部41、第一段421和第二段422与压缩件3之间均间隔设置,以便于将阻挡件4安装于压缩件3外侧。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阻挡部41包括互相连接的阻挡段411和连接段412,连接段412与阻挡段411具有夹角,阻挡段411通过连接段412与第二阻挡部42连接,便于增加连接段412与第二阻挡部42的连接面积,进而增加阻挡段411与第二阻挡部42的连接稳定性,使得第一阻挡部41能够稳定地安装于第二阻挡部42上。连接段412具体可以由阻挡段411的端部弯折形成。
其中,连接段412可以与第二阻挡部42螺纹连接或粘接或焊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阻挡部41和第二阻挡部42也可以为一体成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压缩机包括:
壳体(1),设置有排气口(11);
主轴承(2),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
压缩件(3),位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压缩件(3)的一端与所述主轴承(2)连接,所述压缩件(3)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间隔开以形成通道(12),所述通道(12)与所述排气口(11)连通,所述压缩件(3)能够对气态换热剂进行压缩,压缩后的所述气态换热剂能够运动至所述通道(12)内;
阻挡件(4),位于所述通道(12)内,所述阻挡件(4)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阻挡部(41)和第二阻挡部(42),所述第一阻挡部(41)位于所述主轴承(2)与所述排气口(11)之间,所述第二阻挡部(42)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一阻挡部(41)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围成隔离空间(5),所述排气口(11)位于所述隔离空间(5),所述第一阻挡部(41)和所述第二阻挡部(42)的外轮廓面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面之间具有供所述气态换热剂流过的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存放有油液以形成油池,所述油池位于所述排气口(11)的下方;
所述第二阻挡部(42)与所述主轴承(2)连接,所述第二阻挡部(42)支撑所述第一阻挡部(41),所述第二阻挡部(42)位于所述油池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本体部(13)和端盖,所述排气口(11)设置于所述本体部(13)的侧壁,所述端盖盖合于所述本体部(13);
所述第二阻挡部(42)设置有第一段(421)和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段(422),所述第一段(421)与两个所述第二段(422)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段(422)的一端与所述主轴承(2)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段(422)位于所述压缩件(3)的两侧,且所述第二段(422)远离所述压缩件(3)的一侧与所述本体部(13)的内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段(421)位于所述压缩件(3)与所述端盖之间,且所述第一段(421)远离所述压缩件(3)的一侧与所述端盖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422)的一端设置有与其具有夹角的第三段(423),所述第三段(423)用于和所述主轴承(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段(423)与所述主轴承(2)螺纹连接或粘接或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消音器(6),所述消音器(6)安装于所述压缩件(3)远离所述主轴承(2)的一侧,所述消音器(6)用于降低所述压缩件(3)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所述第一段(421)靠近所述压缩件(3)的一侧设置有避让槽(421a),所述避让槽(421a)用于避让所述消音器(6)。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部(41)位于所述压缩件(3)的侧壁与所述本体部(13)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一阻挡部(41)远离所述压缩件(3)的一侧与所述本体部(13)的内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阻挡部(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段(42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部(41)远离所述压缩件(3)的一侧与靠近所述压缩件(3)的一侧均为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部(41)包括阻挡段(411)和连接段(412),所述连接段(412)与所述阻挡段(411)具有夹角,所述阻挡段(411)通过所述连接段(412)与所述第二阻挡部(42)连接。
10.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所述卧式压缩机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卧式压缩机,所述卧式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节流阀和所述蒸发器依次通过管路连通。
CN202221696537.2U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卧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Active CN2175824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6537.2U CN217582443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卧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6537.2U CN217582443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卧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82443U true CN217582443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34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6537.2U Active CN217582443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卧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824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99600U (zh) 气液分离器、空调系统和电动汽车
CN111365896B (zh) 具有二次过冷功能的无油轴承外置式冷却系统
CN112428773B (zh)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JP3617083B2 (ja) 受液器一体型冷媒凝縮器
CA2510726A1 (en)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with evaporator defrost system
JPS603433Y2 (ja) 冷媒アキユムレ−タ
CN217582443U (zh) 一种卧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01737331A (zh) 压缩机用储液器与油分离器一体化结构
CN210399143U (zh) 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5481964U (zh) 带气液分离的回热器结构及使用该回热器的制冷空调系统
CN217926303U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06918162B (zh) 空调器
CN215114057U (zh) 一种新型喷淋式蒸发冷却换热器
JP3583595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気液分離器
CN210949126U (zh) 转子式压缩机及并联系统
CN216448413U (zh) 一种降低压缩机回油温度的制冷系统
CN207920871U (zh) 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19693610U (zh) 一种高正落差空调被动回油系统及空调
WO2018176283A1 (zh) 空调器
CN218936741U (zh) 油分离器、管路集成模块及空调室外机
JP3140201B2 (ja) 密閉形電動圧縮機
CN220818151U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及空调
CN219083453U (zh) 气液分离储液器、空调系统和热泵系统
CN218376902U (zh) 压缩机
CN220227188U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