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34191U - 一种门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门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34191U
CN218934191U CN202222955550.1U CN202222955550U CN218934191U CN 218934191 U CN218934191 U CN 218934191U CN 202222955550 U CN202222955550 U CN 202222955550U CN 218934191 U CN218934191 U CN 218934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door body
connecting component
floating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5555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小飞
袁江徽
宋奋韬
秦明璋
张青锋
李凤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hanchong Juneng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Lot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Lot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Lot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5555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34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34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341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门总成。该门总成包括:第一门体,具有与待抵接件抵接的第一端面,第一端面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一门体的第一侧连接,用于带动第一门体的第一侧沿预设方向移动;第二连接组件,与第一门体的第二侧连接,用于带动第一门体的第二侧沿预设方向移动,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能沿预设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件和与第一门体连接且能跟随第一移动件移动的浮动件,浮动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第一移动件沿预设方向往复浮动。本实用新型方案可以解决在第一门体的第一侧未抵接而第二侧抵接的对齐问题,实现第一门体的第二侧的柔性补偿。

Description

一种门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总成,该门总成可以为滑移门总成、旋转门总成等。
背景技术
常规的门系统有自动滑移门、自动旋转门和自动卷帘门。自动滑移门的常规开门方式是采用对开门平移形式,门框上下两端通过滑轮沿轨道走直线运动,两侧门通过刚性结构与顶部运动同步带的两条边连接,当电机驱动主动轮转动时,门沿同步带作双向运动。自动旋转门的常规开门方式是用旋转运动形式,门框通过顶部滑轮与底部滑轮沿圆形轨道走旋转运动,电机通过皮带/齿轮/链条等形式驱动门转动。自动卷帘门的方案中,卷帘门本体采用软质布料,软质布料与驱动轴连接,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转动轴迫使软质布料缠绕转动轴做收放运动以满足开关门功能。然而,现有的门系统如滑移门、旋转门等在门关闭状态下容易出现无法对齐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门在关闭状态下无法对齐待抵接件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在于解决对开门在关闭状态下无法对齐的技术问题。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门总成,包括:
第一门体,具有与待抵接件抵接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门体的第一侧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门体的所述第一侧沿预设方向移动;
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门体的第二侧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门体的所述第二侧沿所述预设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能沿所述预设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件和与所述第一门体连接且能跟随所述第一移动件移动的浮动件,所述浮动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预设方向往复浮动;
在所述第一门体移动至与所述待抵接件抵接时出现所述第一门体的所述第二侧抵接接触而所述第一侧未抵接接触的情况时,驱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继续沿所述预设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一门体的所述第一侧与所述待抵接件抵接,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所述浮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预设方向的反向浮动,以保持所述第一门体的抵接侧继续与所述待抵接件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
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移动件连接,以跟随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预设方向移动;
杆件,沿所述预设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上,且贯穿所述浮动件,以允许所述浮动件沿所述杆件浮动;
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浮动件连接,且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以能够沿所述预设方向发生变形,所述弹性件设置成在所在的浮动件反向浮动时发生变形,并在抵接力消失时复位,以带动所述浮动件复位。
可选地,所述门总成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
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且与所述导向件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沿所述导向件限定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结构保持一致;
在所述第一门体移动至与待抵接件抵接时出现所述第一门体的一侧抵接接触而另一侧未抵接接触的情况时,驱动两个所述第一移动件继续沿所述预设方向移动,使得未抵接侧的所述浮动件跟随其所在的所述第一移动件继续上移至所述第一门体的未抵接侧与所述待抵接件抵接,抵接侧的所述浮动件相对于其所在的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预设方向的反向浮动,以保持所述第一门体的抵接侧继续与所述待抵接件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
第二移动件,能沿所述预设方向移动;
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二移动件连接,且能跟随所述第二移动件一起移动;
第二滑动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且与所述导向件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沿所述导向件限定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门体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
所述第二端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连接组件,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保持一致。
可选地,所述第一门体的两侧的连接组件位置对称且数量相等;
所述连接组件为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
可选地,所述门总成还包括:
第一驱动件,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配合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
第二驱动件,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配合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连接组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均为丝杆。
可选地,所述待抵接件为第二门体,所述第二门体设置成沿所述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门体同步反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通过在第一门体的第一侧连接第一连接组件,并在第二门体的第二侧连接第二连接组件,且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移动件以及与第一门体且能跟随第一移动件移动的浮动件,在门体抵接待抵接件时,出现第一侧未抵接而第二侧抵接的情况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带动第一门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继续沿预设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侧与待抵接件抵接,而第二连接组件的浮动件相对于第一移动件反向浮动,以保持第一门体的抵接侧继续与待抵接件抵接。由此,可以解决在第一门体的第一侧未抵接而第二侧抵接的对齐问题,实现第一门体的第二侧的柔性补偿。
进一步地,在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的结构保持一致时,可以解决第一门体的任一侧抵接而另一侧未抵接的对齐问题。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门总成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门总成的部分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处示意性放大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去除了第一固定件后的第二连接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二连接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连接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门总成的部分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中:1-第一门体,11-第二侧,2-第一连接组件,21-第二移动件,22-第二固定件,23-第二滑动件,3-第二连接组件,31-第一移动件,32-浮动件,33-第一固定件,331-端部,34-杆件,35-弹性件,36-第一滑动件,4-待抵接件,5-第一驱动件,6-第二驱动件,7-导向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门总成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门总成的部分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示出了图2中A处示意性放大图。如图1至图3所示,该门总成包括第一门体1、第一连接组件2和第二连接组件3。该第一门体1具有与待抵接件4抵接的第一端面,第一端面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图1中被遮挡)和第二侧11。该第一连接组件2与第一门体1的第一侧连接,用于带动第一门体1的第一侧沿预设方向移动。该第二连接组件3与第一门体1的第二侧11连接,用于带动第一门体1的第二侧11沿预设方向移动,第二连接组件3包括能沿预设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件31和与第一门体1连接且能跟随第一移动件31移动的浮动件32,浮动件32设置成能够相对于第一移动件31沿预设方向往复浮动。在第一门体1移动至与待抵接件4抵接时出现第一门体1的第二侧11抵接接触而第一侧未抵接接触的情况时,驱动第一连接组件2和第二连接组件3继续沿预设方向移动,使得第一门体1的第一侧与待抵接件4抵接,第二连接组件3的浮动件32相对于第一移动件31沿预设方向的反向浮动,以保持第一门体1的抵接侧继续与待抵接件4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通过在第一门体1的第一侧连接第一连接组件2,并在第二门体的第二侧11连接第二连接组件3,且第二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移动件31以及与第一门体1且能跟随第一移动件31移动的浮动件32,在门体抵接待抵接件4时,出现第一侧未抵接而第二侧11抵接的情况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带动第一门体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11继续沿预设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侧与待抵接件4抵接,而第二连接组件3的浮动件32相对于第一移动件31反向浮动,以保持第一门体1的抵接侧继续与待抵接件4抵接。由此,可以解决在第一门体1的第一侧未抵接而第二侧11抵接的对齐问题,实现第一门体1的第二侧11的柔性补偿,此处第二侧11的柔性补偿是指,该第二侧11处的第二连接组件的浮动件32可以进行反向浮动。
以下以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在该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组件2与第二连接组件3的结构不同,第一连接组件2没有柔性补偿功能,只有第二连接组件3具有柔性补偿功能。该实施例仅适用于第一门体1在关闭时可能会出现第一侧未抵接而第二侧11抵接的情况,而不会出现第一侧抵接而第二侧11未抵接的情况。
该门总成还包括第一驱动件5和第二驱动件6。该第一驱动件5沿预设方向延伸,且与第一连接组件2配合连接,以驱动第一连接组件2。该第二驱动件6沿预设方向延伸,且与第二连接组件3配合连接,以驱动第二连接组件3。该第一驱动件5和第二驱动件6例如均可以为丝杆,该第一驱动件5和第二驱动件6受驱动机构驱动。该第一连接组件2与第一驱动件5配合的部件可以贯穿该第一驱动件5,并在第一驱动件5的驱动下沿第一驱动件5延伸的方向移动。同样,该第二连接组件3与第二驱动件6配合的部件可以贯穿该第二驱动件6,并在第二驱动件6的驱动下沿第二驱动件6延伸的方向移动。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去除了第一固定件33后的第二连接组件3的示意性结构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二连接组件3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4和图5所示,该第二连接组件3除包括前述第一移动件31和浮动件32外,还包括第一固定件33、杆件34和弹性件35。该第一固定件33与第一移动件31连接,两者连接方式例如可以为利用紧固件连接在一起,也可以是一体式构造成的。该第一固定件33可以跟随第一移动件31沿预设方向移动。该杆件34沿预设方向设置在第一固定件33上,且贯穿浮动件32,以允许浮动件32沿杆件34浮动。该浮动件32具有贯通孔,且该贯通孔的孔径稍大于杆件34的直径,以允许浮动件32通过该贯通孔贯穿杆件34从而沿杆件34浮动。该浮动件32还具有与第一门体1连接的连接部,该浮动件32通过连接部与第一门体1连接,该连接部与第一门体1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固定件33具有相对的两个端部331,该浮动件32位于该第一固定件33的两个端部331之间,该杆件3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固定件33是两个端部331处,且贯穿浮动件32的贯通孔。通过设计第一固定件33、杆件34、第一移动件31和浮动件32的结构以及连接,从而实现第一门体1的第二侧11的柔性补偿的效果。
该第二连接组件3还包括弹性件35,该弹性件35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件33和浮动件32连接,且沿预设方向延伸以能够沿预设方向发生变形,弹性件35设置成在所在的浮动件32反向浮动时发生变形,并在抵接力消失时复位,以带动浮动件32复位。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弹性件35与浮动件32之间是抵接连接的方式,该弹性件3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弹性件35分别位于浮动件32的两侧,即其中一个弹性件35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件33的一端,另一端抵接在浮动件32的一侧,另一个弹性件35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件33的另一端,另一端抵接在浮动件32的另一侧。通过设置弹性件35,从而可以实现在抵接力消失时浮动件32的自动回位。
该第二连接组件3还包括第一滑动件36。该第一滑动件36与第一固定件33连接,且与门总成的导向件7配合,以限制第二连接组件3沿导向件7限定的方向移动。该导向件7与第一驱动件5和第二驱动件6的延伸方向一致。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连接组件2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6所示,该第一连接组件2包括第二移动件212、第二固定件22和第二滑动件23。该第二移动件212能沿预设方向移动。该第二固定件22与第二移动件212连接,且能跟随第二移动件212一起移动。该第二滑动件23与第二固定件22连接,且与导向件7配合,以限制第一连接组件2沿导向件7限定的方向移动。
该门总成可以仅包括第一门体1以及与第一门体1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2和第二连接组件3。第一门体1除在第一端面的两侧连接有第一连接组件2和第二连接组件3外,在与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的两侧也可以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三连接组件,第三连接组件的结构与第一连接组件2保持一致,或与第二连接组件3保持一致。在第二端面连接有两个或更多个第三连接组件时,第三连接组件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与第一连接组件2和/或第二连接组件3保持一致。第一门体1的两侧的连接组件位置对称且数量相等,该连接组件为第一连接组件2、第二连接组件3和第三连接组件。如此,可以尽可能保持第一门体1的两侧的移动同步性,且尽可能保持第一门体1的两侧移动时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二中,第一连接组件2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二连接组件3的结构保持一致,即该第二连接组件3与第一连接组件2均具有柔性补偿功能,也即第一门体1的两侧均具有柔性补偿功能。该实施例中,在第一门体1移动至与待抵接件4抵接时出现第一门体1的一侧抵接接触而另一侧未抵接接触的情况时,驱动两个第一移动件31继续沿预设方向移动,使得未抵接侧的浮动件32跟随其所在的第一移动件31继续上移至第一门体1的未抵接侧与待抵接件4抵接,抵接侧的浮动件32相对于其所在的第一移动件31沿预设方向的反向浮动,以保持第一门体1的抵接侧继续与待抵接件4抵接。因此,该实施例中在第一门体1的任一侧抵接而另一侧未抵接时均可以进行柔性补偿,最终实现第一门体1的两侧的对齐。
实施例三: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门总成的部分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三中,该待抵接件4为第二门体。该第二门体可以与第一门体1同步反向移动。该第二门体对应设置有与该第二门体连接且带动该第二门体沿预设方向移动的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的结构与前述第一连接组件2和/或前述第二连接组件3的结构保持一致。该实施例中,第一门体1和第二门体为对开门,可以是左右开门,也可以是上下开门,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开门方向。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号本实用新型常用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门体,具有与待抵接件抵接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门体的第一侧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门体的所述第一侧沿预设方向移动;
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门体的第二侧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门体的所述第二侧沿所述预设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能沿所述预设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件和与所述第一门体连接且能跟随所述第一移动件移动的浮动件,所述浮动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预设方向往复浮动;
在所述第一门体移动至与所述待抵接件抵接时出现所述第一门体的所述第二侧抵接接触而所述第一侧未抵接接触的情况时,驱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继续沿所述预设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一门体的所述第一侧与所述待抵接件抵接,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所述浮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预设方向的反向浮动,以保持所述第一门体的抵接侧继续与所述待抵接件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
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移动件连接,以跟随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预设方向移动;
杆件,沿所述预设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上,且贯穿所述浮动件,以允许所述浮动件沿所述杆件浮动;
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浮动件连接,且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以能够沿所述预设方向发生变形,所述弹性件设置成在所在的浮动件反向浮动时发生变形,并在抵接力消失时复位,以带动所述浮动件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总成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
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且与所述导向件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沿所述导向件限定的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结构保持一致;
在所述第一门体移动至与待抵接件抵接时出现所述第一门体的一侧抵接接触而另一侧未抵接接触的情况时,驱动两个所述第一移动件继续沿所述预设方向移动,使得未抵接侧的所述浮动件跟随其所在的所述第一移动件继续平移至所述第一门体的未抵接侧与所述待抵接件抵接,抵接侧的所述浮动件相对于其所在的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预设方向的反向浮动,以保持所述第一门体的抵接侧继续与所述待抵接件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
第二移动件,能沿所述预设方向移动;
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二移动件连接,且能跟随所述第二移动件一起移动;
第二滑动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且与所述导向件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沿所述导向件限定的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3和5中任一项所述的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体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
所述第二端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连接组件,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保持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体的两侧的连接组件位置对称且数量相等;
所述连接组件为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3和5中任一项所述的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驱动件,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配合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
第二驱动件,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配合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连接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均为丝杆。
10.根据权利要求1-3和5中任一项所述的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抵接件为第二门体,所述第二门体设置成沿所述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门体同步反向移动。
CN202222955550.1U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门总成 Active CN218934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55550.1U CN218934191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门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55550.1U CN218934191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门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34191U true CN218934191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88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55550.1U Active CN218934191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门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341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29199B1 (en) Window glass carrier member for sliding window
CN218934191U (zh) 一种门总成
JPS62160389A (ja) 自動車の滑り窓用窓ガラス案内装置
CN112459666A (zh) 利用气弹簧和动滑轮的半自动式三联动门
CN212716199U (zh) 一种传动机构
CN210889954U (zh) 一种齿轮齿条机构、推门装置、冰箱及门
CN212079064U (zh) 一种自动化对开式天窗系统
CN220645677U (zh) 一种侧滑双开门
CN111152637B (zh) 汽车全景天窗及其玻璃移动装置
CN111236801A (zh) 一种自动化对开式天窗系统
CN108533097B (zh) 一种汽车用微型执行器
CN117200375B (zh) 一种位置偏移补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机器人充电系统
CN218991278U (zh) 一种提升推拉滑轮装置
EP0810177A1 (en) Control equipment for lift doors
CN212716285U (zh) 一种驱动装置、锁定系统及设备
CN109278512A (zh) 一种天窗驱动机构
CN220734851U (zh) 一种具有联动功能的滑轨
CN209915429U (zh) 一种具有分体对接连杆的同步滑轨
CN217750231U (zh) 一种微小型滚珠直线导轨跑合机
CN216197378U (zh) 一种便捷调试联动门
CN219124048U (zh) 一种直线传动装置
CN211874219U (zh) 用于门窗锁闭的配件
CN117895702B (zh) 一种具有轴芯定位结构的减速电机
CN210839184U (zh) 一种电机降噪结构
CN113911884B (zh) 直驱式电梯轿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30

Address after: Room 201, 2nd Floor, Building 1, No. 237 Sanqiao Road, Fuchun Street, Fuy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14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Shanchong Juneng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119 A504, Building 3, No. 28, Chuanjiangchi Second Road,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uhan,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an Lotus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