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29762U - 一种泵喷推进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泵喷推进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29762U
CN218929762U CN202223568948.6U CN202223568948U CN218929762U CN 218929762 U CN218929762 U CN 218929762U CN 202223568948 U CN202223568948 U CN 202223568948U CN 218929762 U CN218929762 U CN 2189297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hell
transmission shaft
propeller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6894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东杰
何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Ce Underwat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Ce Underwat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Ce Underwat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Ce Underwat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6894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297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297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297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泵喷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其前端设置有动力装置,其后端设置有螺旋桨,其侧壁设置有进水口;传动轴,其前端和动力装置之间传动连接,其后端和螺旋桨之间固定连接;内壳,其前端密封动力装置设置,其后端向螺旋桨方向延伸,并通过静叶片和外壳之间固定连接,内壳套设于传动轴的外侧,内壳的出轴端设置有密封圈,内壳通过轴承组件和传动轴之间轴承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壳对轴承组件进行保护,防止外部水流进入对轴承进行腐蚀,同时,内壳内部采用全充油设置,降温的同时提高了润滑性,具有实现了轴承组件可采用标准轴承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泵喷推进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推进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泵喷推进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推进器越来越多的往电力推进方面发展,且不断地趋于小型化。
泵喷推进器是一种利用喷水反作用产生推力的喷水结构推进器,常用于快艇或潜水以及滑水板。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泵喷推进器包括泵喷壳体、外露于泵喷壳体尾部的动力轮及套于动力轮外的后罩,泵喷壳体内密封安装有驱动电机,后罩呈筒状,其前端与泵喷壳体尾部套接固定,后端敞口,筒壁开设连通内腔的进水孔,泵喷推进器中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8)和螺旋桨轴相连接,通过螺旋桨轴带动动力轮转动进行做工。工作时后罩内的动力轮在驱动电机带动下转动,水从进水孔吸入后罩内腔,然后从后端敞口喷射排出,依靠排水的反作用力产生推进动力。
泵喷推进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放置于水中,由于轴承长时间的泡于水中容易被水侵蚀,现有的解决方案包括:1、采用不锈钢轴承;2、采用铜套代替标准轴承。
但是,1、不锈钢轴承相对于标准轴承来说,虽然耐腐蚀的性能有所提升,但是硬度远低于标准轴承,进一步影响了轴承寿命;2、铜套虽然相对于标准轴承来说,耐腐蚀性较强,但是铜套和螺旋桨轴之间的摩擦力大,容易造成磨损。综上所述,两种解决方案均不利于泵喷推进器的长期使用,提高了替换维修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泵喷推进器,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泵喷推进器,包括:
外壳,其前端设置有动力装置,其后端设置有螺旋桨,其侧壁设置有进水口;
传动轴,其前端和所述动力装置之间传动连接,其后端和所述螺旋桨之间固定连接;
内壳,其前端密封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其后端向后延伸,并通过静叶片和所述外壳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内壳套设于传动轴的外侧,并通过轴承组件和传动轴之间轴承连接。
动力装置用于驱使螺旋桨转动,外界水流由进水口吸入外壳内侧腔室,经过静叶片后,通过转动的螺旋桨向外喷出;传动轴以及内壳的长度灵活可调,其调节度根据进水口所需进水量决定,内壳对轴承组件进行保护,降低了轴承组件因泡水而生锈,或是采用铜套增大摩擦的可能性,同时,内壳相对细长,可保证经由进水口的进水量,从而保证了喷水的动力。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外壳后端设置有缩口部,螺旋桨设置于缩口部内,静叶片设置于进水口和缩口部之间。
缩口部将出口的内径进一步缩小,使通过螺旋桨转动喷出的水流,进一步的集中,提高了喷出水流的推进力;另外,静叶片的安装位置不仅起到固定内壳和外壳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对由进水口进入的水流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水流再经过螺旋桨喷出。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进水口处设置有进水格栅。
用于防止水中的塑料袋等垃圾物质进入外壳内侧腔室。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动力装置包括电机组件,电机组件的输出轴和传动轴之间固定连接,电机组件的外侧设置有电机壳,电机壳和内壳之间设置有油压补偿膜。
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壳内侧腔室采用全充油设置,实现了对电机组件良好的降温效果,当电机壳内的变压器油因升温发生膨胀时,通过油压补偿膜进行调节。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油压补偿膜呈阶梯状的环形设置,油压补偿膜的中部设置有供电机输出轴穿过的安装孔。
油压补偿膜采用耐油橡胶制成,呈阶梯状的油压补偿膜在因变压器油升温而进行调节时,所采用的方式为,朝向内壳的方向进行膨胀,由于油压补偿膜为耐油橡胶片材质,因此根据变压器油的升温情况,油压补偿膜由阶梯状变为弧型。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油压补偿膜和内壳之间形成缓冲腔,内壳上设置有通水孔,油压补偿膜和电机壳之间形成泄压腔,电机壳上设置有泄压孔。
当变压器油因电机发热产生温升发生膨胀时,变压器油体积变大,体积变大后的变压器油从泄压孔进入到泄压腔中,变压器油挤压油压补偿膜发生形变,并推向缓冲腔,油压补偿膜向缓冲腔内伸展形成弧型,缓冲腔内的水被挤压,由通水孔排出,伸展后的油压补偿膜与电机壳之间的泄压腔体积增大。油压补偿膜利用自身的弹性满足膨胀后的变压器油所需的体积,降低变压器油膨胀后将电机壳挤压变形或破坏电机密封圈的概率。从而,具有良好降温效果的电机为传动轴带来了更好的动力源。当外界水压发生变化使内部油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同样可通过油压补偿膜进行调节。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内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第一壳体密封所述动力装置设置,第二壳体连接设置于第一壳体的后侧,第二壳体套设于所述传动轴的外侧,其内采用充油设置,第二壳体的出轴端设置有密封圈。
密封圈的外部通过水进行润滑,密封圈的内部通过油进行润滑。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轴承组件包括两组,两组轴承组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其中第一组轴承组件设置于传动轴的前端,第一组轴承组件包括深沟球轴承,第二组轴承组件设置于传动轴的后端,第二组轴承组件包括深沟球轴承和两个推力轴承,两个推力轴承之间设置有台肩。
由于电机组件内常设置有与电机轴配合的深沟球轴承,深沟球轴承能够承载较大的径向负荷,但对轴向负荷承载力较低,而本实用新型中,当传动轴受到轴向力时,两个推力轴承对台肩进行限制,台肩将轴向力传递给推力轴承,推力轴承通过内壳将轴向力传递给电机的外壳。降低了传动轴的轴向力对深沟球轴承的影响,改善深沟球轴承的工作条件,延长深沟球轴承使用寿命,降低电机输出轴抖动的情况。
第二壳体的设置降低了水对轴承的腐蚀性,同时第二壳体内部的全充油设置,不仅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提高了轴承组件使用寿命,实现了轴承组件可采用标准化轴承的效果。
由于传动轴在转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因此同一个油压补偿膜可以同时解决电机壳内、第二壳体内油温升高产生膨胀的问题,解决原理同上述描述。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内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第一壳体密封所述动力装置设置,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分别套设于传动轴的前后两端的外侧,第二壳体连接设置于第一壳体的后侧,第二壳体的出轴端设置有密封圈,第三壳体和所述静叶片之间固定连接,第三壳体的出轴端和进轴端均设置有密封圈,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内均采用充油设置。
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用于支撑传动轴的前后两端,同时通过轴承组件实现了传动轴分别和第二壳体、第三壳体之间的轴承连接,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的设置降低了水对轴承的腐蚀性,同时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内部的全充油设置,不仅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提高了轴承组件使用寿命,实现了轴承组件可采用标准化轴承的效果,密封圈的外部通过水进行润滑,密封圈的内部通过油进行润滑。
由于传动轴在转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因此同一个油压补偿膜可以同时解决电机壳内、第二壳体内油温升高产生膨胀的问题,解决原理同上述描述,而第三壳体内所产生的热量较少,因此可以在第三壳体内增设油压补偿膜,也可以选择不增设油压补偿膜。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轴承组件包括两组,其中第一组轴承组件设置于第三壳体内,第一组轴承组件包括深沟球轴承,第二组轴承组件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第二组轴承组件包括深沟球轴承和两个推力轴承,两个推力轴承之间设置有台肩。
由于水下电机内常设置有与电机轴配合的深沟球轴承,深沟球轴承能够承载较大的径向负荷,但对轴向负荷承载力较低,而本实用新型中,当传动轴受到轴向力时,两个推力轴承对台肩进行限制,台肩将轴向力传递给推力轴承,推力轴承通过内壳将轴向力传递给电机的外壳。降低了传动轴的轴向力对深沟球轴承的影响,改善深沟球轴承的工作条件,延长深沟球轴承使用寿命,降低电机的输出轴抖动的情况。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内壳所延伸的长度以及传动轴的长度可根据进水口的进水需求量进行调节,同时内壳的延伸部采用细长设置,保证了由进水口处吸入的进水量。
2、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电机组件在全充油的状态下进行降温,同时在变压器油升温的状态下,通过油压补偿膜的膨胀和收缩进行调节,降低了变压器油膨胀后将电机壳挤压变形或破坏电机的密封圈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电机寿命的同时,为传动轴提供足够的动力。
3、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壳的设置,对轴承组件进行保护,从而防止外部水流对轴承进行腐蚀,同时,内壳内部全充油设置,起到降温和润滑的作用,由于转轴转动产生的热量而引起的膨胀,同样通过油压补偿膜进行调节,从而实现了轴承组件可采用标准轴承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传动轴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动力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传动轴前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动力装置;3-传动轴;4-螺旋桨;5-静叶片;6-内壳;7-轴承组件;8-联轴器;10-缩口部;11-进水口;20-电机组件;21-输出轴;22-电机壳;24-油压补偿膜;25-通水孔;26-泄压孔;28-缓冲腔;29-泄压腔;60-第一壳体;61-第二壳体;62-第三壳体;70-推力轴承;71-台肩;72-深沟球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根据图3至图5所示,一种泵喷推进器,包括:
外壳1,其前端设置有动力装置2,其后端设置有螺旋桨4,其侧壁设置有进水口11;
传动轴3,其前端和所述动力装置2之间传动连接,其后端和所述螺旋桨4之间固定连接;
内壳6,其前端密封所述动力装置2设置,其后端向后延伸,并通过静叶片5和所述外壳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内壳6套设于传动轴3的外侧,并通过轴承组件7和传动轴3之间轴承连接。
动力装置2用于驱使螺旋桨4转动,外界水流由进水口11吸入外壳1内侧腔室,经过静叶片5后,通过转动的螺旋桨4向外喷出;传动轴3以及内壳6的长度灵活可调,其调节度根据进水口11所需进水量决定,内壳6对轴承组件7进行保护,降低了轴承组件7因泡水而生锈,或是采用铜套增大摩擦的可能性,同时,内壳6相对细长,可保证经由进水口11的进水量,从而保证了喷水的动力。
外壳1后端设置有缩口部10,螺旋桨4设置于缩口部10内,静叶片5设置于进水口11和缩口部10之间。
缩口部10将出口的内径进一步缩小,使通过螺旋桨4转动喷出的水流,进一步的集中,提高了喷出水流的推进力;另外,静叶片5的安装位置不仅起到固定内壳6和外壳1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对由进水口11进入的水流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水流再经过螺旋桨4喷出。
进水口11处设置有进水格栅。
用于防止水中的塑料袋等垃圾物质进入外壳1内侧腔室。
动力装置2包括电机组件20,电机组件20的输出轴和传动轴3之间固定连接,电机组件20的外侧设置有电机壳22,电机壳22和内壳6之间设置有油压补偿膜24。
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壳22内侧腔室采用全充油设置,实现了对电机组件20良好的降温效果,当电机壳22内的变压器油因升温发生膨胀时,通过油压补偿膜24进行调节。
油压补偿膜24呈阶梯状的环形设置,油压补偿膜24的中部设置有供电机输出轴穿过的安装孔。
油压补偿膜24采用耐油橡胶制成,呈阶梯状的油压补偿膜24在因变压器油升温而进行调节时,所采用的方式为,朝向内壳6的方向进行膨胀,由于油压补偿膜24为耐油橡胶片材质,因此根据变压器油的升温情况,油压补偿膜24由阶梯状变为弧型。
油压补偿膜24和内壳6之间形成缓冲腔28,内壳6上设置有通水孔25,油压补偿膜24和电机壳22之间形成泄压腔29,电机壳22上设置有泄压孔26。
当变压器油因电机发热产生温升发生膨胀时,变压器油体积变大,体积变大后的变压器油从泄压孔26进入到泄压腔29中,变压器油挤压油压补偿膜24发生形变,并推向缓冲腔28,油压补偿膜24向缓冲腔28内伸展形成弧型,缓冲腔28内的水被挤压,由通水孔25排出,伸展后的油压补偿膜24与电机壳22之间的泄压腔29体积增大。油压补偿膜24利用自身的弹性满足膨胀后的变压器油所需的体积,降低变压器油膨胀后将电机壳22挤压变形或破坏电机密封圈的概率,当外界水压发生变化使内部油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同样可通过油压补偿膜24进行调节。从而,具有良好降温效果的电机为传动轴3带来了更好的动力源。
内壳6包括第一壳体60和第二壳体61,其中第一壳体60密封动力装置2设置,第二壳体61连接设置于第一壳体60的后侧,第二壳体61套设于所述传动轴3的外侧,其内采用充油设置,第二壳体61的出轴端设置有密封圈。
密封圈的外部通过水进行润滑,密封圈的内部通过油进行润滑。
轴承组件7包括两组,两组轴承组件7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61内,其中第一组轴承组件7设置于传动轴3的前端,第一组轴承组件7包括深沟球轴承72,第二组轴承组件7设置于传动轴3的后端,第二组轴承组件7包括深沟球轴承72和两个推力轴承70,两个推力轴承70之间设置有台肩71。
由于电机组件20内常设置有与电机轴配合的深沟球轴承72,深沟球轴承72能够承载较大的径向负荷,但对轴向负荷承载力较低,而本实用新型中,当传动轴3受到轴向力时,两个推力轴承70对台肩71进行限制,台肩71将轴向力传递给推力轴承70,推力轴承70通过内壳6将轴向力传递给电机的外壳1。降低了传动轴3的轴向力对深沟球轴承72的影响,改善深沟球轴承72的工作条件,延长深沟球轴承72使用寿命,降低电机输出轴抖动的情况。
第二壳体61的设置降低了水对轴承的腐蚀性,同时第二壳体61内部的全充油设置,不仅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提高了轴承组件7使用寿命,实现了轴承组件7可采用标准化轴承的效果。
由于传动轴3在转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因此同一个油压补偿膜24可以同时解决电机壳22内、第二壳体61内油温升高产生膨胀的问题,解决原理同上述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内壳6所延伸的长度以及传动轴3的长度可根据进水口11的进水需求量进行调节,同时内壳6的延伸部采用细长设置,保证了由进水口11处吸入的进水量。
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电机组件20在全充油的状态下进行降温,同时在变压器油升温的状态下,通过油压补偿膜24的膨胀和收缩进行调节,降低了变压器油膨胀后将电机壳22挤压变形或破坏电机的密封圈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电机寿命的同时,为传动轴3提供足够的动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壳6的设置,对轴承组件7进行保护,从而防止外部水流对轴承进行腐蚀,同时,内壳6内部全充油设置,起到降温和润滑的作用,由于转轴转动产生的热量而引起的膨胀,同样通过油压补偿膜24进行调节,从而实现了轴承组件7可采用标准轴承的效果。
实施例2
根据图6至图8所示,一种泵喷推进器,包括:
外壳1,其前端设置有动力装置2,其后端设置有螺旋桨4,其侧壁设置有进水口11;
传动轴3,其前端和所述动力装置2之间传动连接,其后端和所述螺旋桨4之间固定连接;
内壳6,其前端密封所述动力装置2设置,其后端向后延伸,并通过静叶片5和所述外壳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内壳6套设于传动轴3的外侧,并通过轴承组件7和传动轴3之间轴承连接。
动力装置2用于驱使螺旋桨4转动,外界水流由进水口11吸入外壳1内侧腔室,经过静叶片5后,通过转动的螺旋桨4向外喷出;传动轴3以及内壳6的长度灵活可调,其调节度根据进水口11所需进水量决定,内壳6对轴承组件7进行保护,降低了轴承组件7因泡水而生锈,或是采用铜套增大摩擦的可能性,同时,内壳6相对细长,可保证经由进水口11的进水量,从而保证了喷水的动力。
外壳1后端设置有缩口部10,螺旋桨4设置于缩口部10内,静叶片5设置于进水口11和缩口部10之间。
缩口部10将出口的内径进一步缩小,使通过螺旋桨4转动喷出的水流,进一步的集中,提高了喷出水流的推进力;另外,静叶片5的安装位置不仅起到固定内壳6和外壳1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对由进水口11进入的水流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水流再经过螺旋桨4喷出。
进水口11处设置有进水格栅。
用于防止水中的塑料袋等垃圾物质进入外壳1内侧腔室。
动力装置2包括电机组件20,电机组件20的输出轴和传动轴3之间固定连接,电机组件20的外侧设置有电机壳22,电机壳22和内壳6之间设置有油压补偿膜24。
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壳22内侧腔室采用全充油设置,实现了对电机组件20良好的降温效果,当电机壳22内的变压器油因升温发生膨胀时,通过油压补偿膜24进行调节。
油压补偿膜24呈阶梯状的环形设置,油压补偿膜24的中部设置有供电机输出轴穿过的安装孔。
油压补偿膜24采用耐油橡胶制成,呈阶梯状的油压补偿膜24在因变压器油升温而进行调节时,所采用的方式为,朝向内壳6的方向进行膨胀,由于油压补偿膜24为耐油橡胶片材质,因此根据变压器油的升温情况,油压补偿膜24由阶梯状变为弧型。
油压补偿膜24和内壳6之间形成缓冲腔28,内壳6上设置有通水孔25,油压补偿膜24和电机壳22之间形成泄压腔29,电机壳22上设置有泄压孔26。
当变压器油因电机发热产生温升发生膨胀时,变压器油体积变大,体积变大后的变压器油从泄压孔26进入到泄压腔29中,变压器油挤压油压补偿膜24发生形变,并推向缓冲腔28,油压补偿膜24向缓冲腔28内伸展形成弧型,缓冲腔28内的水被挤压,由通水孔25排出,伸展后的油压补偿膜24与电机壳22之间的泄压腔29体积增大。油压补偿膜24利用自身的弹性满足膨胀后的变压器油所需的体积,降低变压器油膨胀后将电机壳22挤压变形或破坏电机密封圈的概率,当外界水压发生变化使内部油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同样可通过油压补偿膜24进行调节,从而,具有良好降温效果的电机为传动轴3带来了更好的动力源。
内壳6体包括第一壳体60、第二壳体61和第三壳体62,第一壳体60密封所述动力装置2设置,第二壳体61和第三壳体62分别套设于传动轴3的前后两端的外侧,第二壳体61连接设置于第一壳体60的后侧,第二壳体61的出轴端设置有密封圈,第三壳体62和所述静叶片5之间固定连接,第三壳体62的出轴端和进轴端均设置有密封圈,第二壳体61和第三壳体62内均采用充油设置。
第二壳体61和第三壳体62用于支撑传动轴3的前后两端,同时通过轴承组件7实现了传动轴3分别和第二壳体61、第三壳体62之间的轴承连接,第二壳体61和第三壳体62的设置降低了水对轴承的腐蚀性,同时第二壳体61和第三壳体62内部的全充油设置,不仅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提高了轴承组件7使用寿命,实现了轴承组件7可采用标准化轴承的效果,密封圈的外部通过水进行润滑,密封圈的内部通过油进行润滑。
由于传动轴3在转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因此同一个油压补偿膜24可以同时解决电机壳22内、第二壳体61内油温升高产生膨胀的问题,解决原理同上述描述,而第三壳体62内所产生的热量较少,因此可以在第三壳体62内增设油压补偿膜24,也可以选择不增设油压补偿膜24。
轴承组件7包括两组,其中第一组轴承组件7设置于第三壳体62内,第一组轴承组件7包括深沟球轴承72,第二组轴承组件7设置于第二壳体61内,第二组轴承组件7包括深沟球轴承72和两个推力轴承70,两个推力轴承70之间设置有台肩71。
由于水下电机内常设置有与电机轴配合的深沟球轴承72,深沟球轴承72能够承载较大的径向负荷,但对轴向负荷承载力较低,而本实用新型中,当传动轴3受到轴向力时,两个推力轴承70对台肩71进行限制,台肩71将轴向力传递给推力轴承70,推力轴承70通过内壳6将轴向力传递给电机的外壳1。降低了传动轴3的轴向力对深沟球轴承72的影响,改善深沟球轴承72的工作条件,延长深沟球轴承72使用寿命,降低电机的输出轴抖动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中内壳6所延伸的长度以及传动轴3的长度可根据进水口11的进水需求量进行调节,同时内壳6的延伸部采用细长设置,保证了由进水口11处吸入的进水量。
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电机组件20在全充油的状态下进行降温,同时在变压器油升温的状态下,通过油压补偿膜24的膨胀和收缩进行调节,降低了变压器油膨胀后将电机壳22挤压变形或破坏电机的密封圈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电机寿命的同时,为传动轴3提供足够的动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壳6的设置,对轴承组件7进行保护,从而防止外部水流对轴承进行腐蚀,同时,内壳6内部全充油设置,起到降温和润滑的作用,由于转轴转动产生的热量而引起的膨胀,同样通过油压补偿膜24进行调节,从而实现了轴承组件7可采用标准轴承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泵喷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其前端设置有动力装置,其后端设置有螺旋桨,其侧壁设置有进水口;
传动轴,其前端和所述动力装置之间传动连接,其后端和所述螺旋桨之间固定连接;
内壳,其前端密封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其后端向后延伸,并通过静叶片和所述外壳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内壳套设于传动轴的外侧,并通过轴承组件和传动轴之间轴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喷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后端设置有缩口部,螺旋桨设置于缩口部内,静叶片设置于进水口和缩口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喷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进水格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喷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组件,电机组件的输出轴和传动轴之间固定连接,电机组件的外侧设置有电机壳,电机壳和所述内壳之间设置有油压补偿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泵喷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压补偿膜和所述内壳之间形成缓冲腔,内壳上设置有通水孔,油压补偿膜和电机壳之间形成泄压腔,电机壳上设置有泄压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泵喷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压补偿膜呈阶梯状的环形设置,油压补偿膜的中部设置有供电机输出轴穿过的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喷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第一壳体密封所述动力装置设置,第二壳体连接设置于第一壳体的后侧,第二壳体套设于所述传动轴的外侧,其内采用充油设置,第二壳体的出轴端设置有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泵喷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组件包括两组,两组轴承组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其中第一组轴承组件设置于传动轴的前端,第一组轴承组件包括深沟球轴承,第二组轴承组件设置于传动轴的后端,第二组轴承组件包括深沟球轴承和两个推力轴承,两个推力轴承之间设置有台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喷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第一壳体密封所述动力装置设置,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分别套设于传动轴的前后两端的外侧,第二壳体连接设置于第一壳体的后侧,第二壳体的出轴端设置有密封圈,第三壳体和所述静叶片之间固定连接,第三壳体的出轴端和进轴端均设置有密封圈,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内均采用充油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泵喷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组件包括两组,其中第一组轴承组件设置于第三壳体内,第一组轴承组件包括深沟球轴承,第二组轴承组件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第二组轴承组件包括深沟球轴承和两个推力轴承,两个推力轴承之间设置有台肩。
CN202223568948.6U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泵喷推进器 Active CN2189297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68948.6U CN218929762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泵喷推进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68948.6U CN218929762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泵喷推进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29762U true CN218929762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84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68948.6U Active CN218929762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泵喷推进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297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22450A (zh) * 2024-01-24 2024-03-01 天津瀚海蓝帆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大功率水下推进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22450A (zh) * 2024-01-24 2024-03-01 天津瀚海蓝帆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大功率水下推进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929762U (zh) 一种泵喷推进器
EP2644884B1 (en) Water flow electricity generating device
US7936077B2 (en) Internal fluid handling for hydro-generator submerged in water
CN102713257A (zh) 密封结构
CN109340116A (zh) 排气侧内置氮气密封的螺杆真空泵
CN112628146A (zh) 一种立式结构的多级双吸泵
CN2913692Y (zh) 离心泵
CN217706243U (zh) 一种船用推进器
CN115027654A (zh) 一种船用推进器
CN209990636U (zh) 一种燃料电池用无齿轮螺杆无油空气压缩机
CN114906308B (zh) 一种用于船舶的电动推进器
CN218760414U (zh) 一种使用四点接触球轴承的氢气循环泵
CN110030043B (zh) 一种用于可倒车涡轮鼓风损失试验的支承环
CN216554619U (zh) 海水淡化高压泵
CN214506741U (zh) 一种充水冷却式潜水电机
CN112963378A (zh) 一种用于竖井贯流泵的水下推力径向轴承
CN213540722U (zh) 一种脂润滑的旋喷泵
CN219452487U (zh) 带轴封的氢循环泵
CN220134092U (zh) 一种抽油机井下供电装置
CN2204862Y (zh) 水轮机导叶轴密封支撑套
CN220319844U (zh) 一种立式双级泵组
CN219974839U (zh) 一种新型的立式双吸泵结构
CN211080400U (zh) 一种高层建筑给水节电变速转换装置
CN212003353U (zh) 一种燃气轮机空气分离器
CN217107464U (zh) 一种稳定型电子水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