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24072U - 快速沉淀膜系统 - Google Patents

快速沉淀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24072U
CN218924072U CN202223265566.6U CN202223265566U CN218924072U CN 218924072 U CN218924072 U CN 218924072U CN 202223265566 U CN202223265566 U CN 202223265566U CN 218924072 U CN218924072 U CN 2189240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membrane
mud
side wall
water produ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655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建瑞
李凌云
薛晓飞
曹天宇
王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655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240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240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240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快速沉淀膜系统,快速沉淀膜系统包括:快速沉淀池及膜过滤系统,包括池体和排泥机构,池体具有进水区、泥水分离区、污泥浓缩区以及膜过滤区,进水区包括池体的进水口并与泥水分离区连通,泥水分离区位于池体的内腔的中部,污泥浓缩区位于池体的内腔的底部,膜过滤区位于池体的内腔且位于泥水分离区的上方,排泥机构连接污泥浓缩区,用于排出污泥浓缩区中沉淀的污泥。陶瓷膜过滤装置,包括陶瓷膜以及产水机构,陶瓷膜设置于膜过滤区,产水机构的抽水口与陶瓷膜连接,产水管路的排水口与排水渠连接。排水渠,设置于快速沉淀池的一侧,用于将经陶瓷膜过滤的清水排入排水渠。

Description

快速沉淀膜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快速沉淀膜系统。
背景技术
快速沉淀池与陶瓷膜过滤工艺,一般作为两个独立系统,用在给水或污水深度处理工艺中,用以进行悬浮物的分离。在实际应用中,快速沉淀池虽然上升流速高,占地紧凑,但也存在抗冲击负荷低、出水水质不稳定等,特别是在低温低浊时或周期性冲洗时,均会影响快速沉淀池出水效果,因此在给水及深度处理中一般需要结合其他过滤工艺组合使用,整体占地面积较大,且运行效果不甚稳定。陶瓷膜是一种具有特殊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无机高分子材料,相比有机膜,具有更容易清洗和抗污染能力更高的特点,且相同条件下具有更小的跨膜压差,一般与其他工艺组合使用。
目前在给水或污水深度处理中,类似方案是将快速沉淀池、平流沉淀池分别与滤池组合使用,或将平流沉淀池与膜过滤进行组合,上述方案均存在占地面积大等问题,且滤池填料易堵塞,也会影响出水水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快速沉淀膜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出水效果好的优点。
本申请的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快速沉淀膜系统,其包括:快速沉淀池,包括池体和排泥机构,所述池体具有进水区、泥水分离区、污泥浓缩区以及膜过滤区,所述进水区包括所述池体的进水口并与所述泥水分离区连通,所述泥水分离区位于所述池体的内腔的中部,所述污泥浓缩区位于所述池体的内腔的底部,所述膜过滤区位于所述池体的内腔且位于所述泥水分离区的上方,所述排泥机构连接所述污泥浓缩区,用于排出污泥浓缩区中沉淀的污泥;
陶瓷膜过滤装置,包括陶瓷膜以及产水机构,所述陶瓷膜设置于所述膜过滤区,所述产水机构的抽水口与所述陶瓷膜连接并为所述陶瓷膜提供负压,以将所述泥水分离区中的污水抽吸至所述陶瓷膜过滤;
排水渠,设置于所述快速沉淀池的一侧,所述产水机构的排水口与所述排水渠连接,用于将经所述陶瓷膜过滤的清水排入所述排水渠。
上述方案中,将快速沉淀池与陶瓷膜过滤处理工艺进行耦合,结合两者去除固体悬浮物的特点和优点进行集成化的设计。即在同一系统内,利用快速沉淀池的泥水分离区去除大部分悬浮物,利用陶瓷膜的过滤性能及较好的抗污染性能进行深度处理,该工艺较传统分置式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出水效果好的优点。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池体包括底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
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依次连接且围设于所述底壁的边缘,所述池体还包括与所述底壁相对设置的敞口;
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相对设置。
上述方案中,池体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同时,设置敞口也便于陶瓷膜装配于池体内。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池体还包括隔墙,所述隔墙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侧壁,所述隔墙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侧壁,所述隔墙与所述底壁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膜过滤区形成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隔墙之间,所述进水区形成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隔墙之间。
上述方案中,采用底部悬空的隔墙将池体分为两部分,以使得池体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在一些实施例中,隔墙右侧可以为进水区,进水区宽度应确保其下向流速为主处理区上升流速的4.5-5.5倍,隔墙的左侧为主处理区(包括泥水分离和膜过滤),其中隔墙可根据池体高度调整。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快速沉淀膜系统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隔墙连接,所述陶瓷膜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支撑架,以保证陶瓷膜稳定地处于膜过滤区,进而有效地过滤由泥水分离区上流的污水。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水渠的底壁与所述池体的底壁共壁;
沿所述池体的高度方向,所述产水机构的排水口位于所述陶瓷膜的下方。
上述方案中,排水渠与池体的底壁共壁,以使得快速沉淀膜系统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通过将产水机构的排水口设置于排水渠的下方,以利用沉淀池与出水渠的液位差虹吸产水,相对于一般膜处理系统,可节约产水泵的投资及能耗,更经济。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陶瓷膜包括多个膜组件单元,所述产水机构包括产水支管、产水管、以及产水气动阀门;
所述产水支管与所述膜组件单元一一对应,每一个所述膜组件单元与对应的所述产水支管连接,多个所述产水支管连接所述产水管的一端,所述产水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排水渠内,所述产水气动阀门设置于所述产水管上。
上述方案中,污水经陶瓷膜过滤后经虹吸抽吸作用由各膜组件上的产水支管汇集至产水管并排入出水渠,该虹吸抽吸作用由沉淀池与排水渠的液位差产生。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陶瓷膜过滤装置还包括常吊真空机构,所述常吊真空机构包括抽真空设备、抽真空气动阀以及抽真空管;
所述抽真空管的一端与所述产水管连接,所述抽真空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抽真空设备,所述抽真空气动阀设置于所述抽真空管上。
上述方案中,抽吸作用发生前,可通过抽真空设备工作,以排空产水管内空气,以便于过滤后的污水顺利地在虹吸抽吸作用下排入排水渠中。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陶瓷膜过滤装置还包括清洗曝气机构和膜反洗机构;
所述清洗曝气机构包括曝气支管、曝气管、曝气气动阀门以及鼓风机;
所述曝气支管与所述膜组件单元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曝气支管设置于对应的所述膜组件单元的下方,多个所述曝气支管连接所述曝气管的一端,所述曝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鼓风机,所述曝气气动阀门设置于所述曝气管上;
所述膜反洗机构包括反洗管和反洗泵,所述反洗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产水管,所述反洗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反洗泵,所述反洗泵与所述排水渠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池体的所述底壁的中心设置有泥斗,所述泥斗的侧壁呈倾斜状;
所述池体的底壁呈倾斜状,所述池体为方形池体,所述池体的角部设置有抹坡以平滑过渡于所述池体的底壁。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快速沉淀膜系统还包括刮泥机,所述刮泥机包括电机、传动轴以及刮泥片,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顶壁,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轴驱使所述刮泥片;
所述快速沉淀膜系统还包括工作桥,所述工作桥横跨所述敞口;
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工作桥,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轴驱使所述刮泥片;
所述刮泥片处于所述池体的内腔且接触所述底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快速沉淀膜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池体的俯视图。
图标:10-快速沉淀池;11-进水区;12-泥水分离区;13-污泥浓缩区;14-膜过滤区;15-排泥机构;16-敞口;17-底壁;18-第一侧壁;19-第二侧壁;20-隔墙;30-陶瓷膜过滤装置;31-陶瓷膜;32-产水机构;320-产水支管;321-产水管;322-产水气动阀门;33-常吊真空机构;330-抽真空设备;331-抽真空气动阀;332-抽真空管;34-清洗曝气机构;340-曝气支管;341-曝气管;342-曝气气动阀门;343-鼓风机;35-膜反洗机构;350-反洗管;351-反洗泵;360-加药管道;40-排水渠;50-支撑架;60-泥斗;61-抹坡;70-刮泥机;71-刮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快速沉淀膜系统的示意图。
快速沉淀膜系统包括快速沉淀池10、陶瓷膜过滤装置30以及排水渠40。
快速沉淀池10包括池体和排泥机构15,池体具有进水区11、泥水分离区12、污泥浓缩区13以及膜过滤区14,进水区11包括池体的进水口并与泥水分离区12连通,泥水分离区12位于池体的内腔的中部,污泥浓缩区13位于池体的内腔的底部,膜过滤区14位于池体的内腔且位于泥水分离区12的上方,排泥机构15连接污泥浓缩区13,用于排出污泥浓缩区13中沉淀的污泥。
陶瓷膜过滤装置30包括陶瓷膜31以及产水机构32,陶瓷膜31设置于膜过滤区14,产水机构32的抽水口与陶瓷膜31连接并为陶瓷膜31提供负压,以将泥水分离区12中的污水抽吸至陶瓷膜31过滤。需要说明的是,陶瓷膜31可以为现有技术中陶瓷膜31污水处理设备中的陶瓷膜31,其为现有技术,故本申请不赘述。
排水渠40设置于快速沉淀池10的一侧,产水机构32的排水口与排水渠40连接,用于将经陶瓷膜31过滤的清水排入排水渠40。
上述方案中,将快速沉淀池10与陶瓷膜31过滤处理工艺进行耦合,结合两者去除固体悬浮物的特点和优点进行集成化的设计。即在同一系统内,利用快速沉淀池10的泥水分离区12去除大部分悬浮物,利用陶瓷膜31的过滤性能及较好的抗污染性能进行深度处理,该工艺较传统分置式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出水效果好的优点。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池体的俯视图。
池体包括底壁17、第一侧壁18、第二侧壁19、第三侧壁18a以及第四侧壁18b。第一侧壁18、第二侧壁19、第三侧壁18a以及第四侧壁18b依次连接且围设于底壁17的边缘,池体还包括与底壁17相对设置的敞口16。
上述方案中,池体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同时,设置敞口16也便于陶瓷膜31装配于池体内。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池体还包括隔墙20,隔墙20的一端连接第三侧壁18a,隔墙20的另一端与第四侧壁18b连接。隔墙20与底壁之间具有间隙。膜过滤区14形成于隔墙20和第一侧壁18之间,进水区11形成于隔墙20和第二侧壁19之间。
上述方案中,采用底部悬空的隔墙20将池体分为两部分,以使得池体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在一些实施例中,隔墙20右侧可以为进水区11,进水区11宽度应确保其下向流速为主处理区上升流速的4.5-5.5倍,隔墙20的左侧为主处理区(包括泥水分离和膜过滤),其中隔墙20可根据池体高度调整。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快速沉淀膜系统还包括支撑架50,支撑架50与第一侧壁18和隔墙20连接,陶瓷膜31设置于支撑架50上。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支撑架50,以保证陶瓷膜31稳定地处于膜过滤区14,进而有效地过滤由泥水分离区12上流的污水。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排水渠40的底壁17与池体的底壁17共壁。沿池体的高度方向,产水机构32的排水口位于陶瓷膜31的下方。
上述方案中,排水渠40与池体的底壁17共壁,以使得快速沉淀膜系统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通过将产水机构32的排水口设置于陶瓷膜31的下方,以利用沉淀池与出水渠的液位差虹吸产水,相对于一般膜处理系统,可节约产水泵的投资及能耗,更经济。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负压机构(如抽吸泵或其他抽真空设备)提供负压。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陶瓷膜31包括多个膜组件单元,产水机构32包括产水支管320、产水管321、以及产水气动阀门322。产水支管320与膜组件单元一一对应,每一个膜组件单元与对应的产水支管320连接,多个产水支管320连接产水管321的一端,产水管321的另一端设置于排水渠40内,产水气动阀门322设置于产水管321上。
上述方案中,污水经陶瓷膜31过滤后经虹吸抽吸作用由各膜组件上的产水支管320汇集至产水管321并排入出水渠,该虹吸抽吸作用由沉淀池与排水渠40的液位差产生。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陶瓷膜过滤装置30还包括常吊真空机构33,常吊真空机构33包括抽真空设备330、抽真空气动阀331以及抽真空管332。抽真空管332的一端与产水管321连接,抽真空管332的另一端连接抽真空设备330,抽真空气动阀331设置于抽真空管332上。
上述方案中,抽吸作用发生前,可通过抽真空设备330工作,以排空产水管321内空气,以便于过滤后的污水顺利地在虹吸抽吸作用下排入排水渠40中。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陶瓷膜过滤装置30还包括清洗曝气机构34和膜反洗机构35。清洗曝气机构34包括曝气支管340、曝气管341、曝气气动阀门342以及鼓风机343;
曝气支管340与膜组件单元一一对应,每个曝气支管340设置于对应的膜组件单元的下方,多个曝气支管340连接曝气管341的一端,曝气管341的另一端连接鼓风机343,曝气气动阀门342设置于曝气管341上。膜反洗机构35包括反洗管350和反洗泵351,反洗管350的一端连接产水管321,反洗管350的另一端连接反洗泵351,反洗泵351与排水渠40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池体的底壁17的中心设置有泥斗60,泥斗60的侧壁呈倾斜状。如图2,池体的底壁17呈倾斜状,池体为方形池体,池体的角部设置有抹坡61以平滑过渡于池体的底壁17。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快速沉淀膜系统还包括刮泥机70,刮泥机70包括电机、传动轴以及刮泥片71。快速沉淀膜系统还包括工作桥72,工作桥72横跨敞口16。
电机设置于工作桥72,电机通过传动轴驱使刮泥片71。刮泥片71处于池体的内腔且接触底壁17。在一些实施例中,工作桥72呈长条状,其可拆卸地设置于池体上,例如,工作桥72可以为钢制的板状结构,其可以通过吊机等设备在池体上移动,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固定在池体上。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快速沉淀膜系统,可参见图1,该快速沉淀膜系统包括快速沉淀池10、陶瓷膜过滤装置30以及排水渠40。快速沉淀池10包括池体,池体具有进水区11、泥水分离区12、污泥浓缩区13以及膜过滤区14。陶瓷膜过滤装置30包括陶瓷膜31、产水机构32、常吊真空机构33、清洗曝气机构34、膜反洗机构35以及加药机构。
池体为正方形结构,其底部中心设置有泥斗60,以中心泥斗60为最低点,四周设置锥形斜坡,周边及四个角落设置抹坡61以防止污泥沉积。由底部悬空的隔墙20将该池体分为两部分,隔墙20右侧为进水区11,进水区11宽度应确保其下向流速为主处理区上升流速的4.5-5.5倍,左侧为主处理区,其中隔墙20可根据池体高度调整。进水区11的进水堰110上流速不应过大以确保絮体不破碎,流速宜于0.4-0.5m/s范围。进水堰与上一段处理工艺连接,以实现污水进入池体内。池体中心设有刮泥机70,通过刮泥机70的刮泥片71(刮泥片71可以为质地较软的材料制得,例如橡胶),能够将落于斜坡61的污泥刮至泥斗60中。
泥水分离区12上升流速设计在8-15m/s,该上升流速为处理水量与泥水分离区12水平面面积的比值(快速沉淀池10一般通过调整泥水分离区12的表面面积来调整上升流速),有利于粒径较大的絮体沉入底部的污泥浓缩区13,以去除大部分的悬浮物,减少进入膜过滤区14的悬浮物,以减缓陶瓷膜31的污堵。
陶瓷膜31的膜组件单元设置于膜过滤区14,即泥水分离区12的上方,底部设支撑(支撑架50),膜组件单元分组布置。在每个分组的内膜组件单位中,其对应的产水支管320与产水管321连接,产水管321上设置产水气动阀门322且连接出水渠,产水管321的最高处与常吊真空机构33连通,用于排出产水管321的空气实现虹吸产水。
陶瓷膜31的膜组件单元的对应的曝气支管340与曝气管341连通,曝气管341设有曝气气动阀门342,由鼓风机343统一供气。
反洗管350与产水管321连通,并在连通处设置气动阀门,可自动开始反洗过程,以通过反洗的方式使得清水进入膜组件单元内部进行反方向冲洗。
加药机构的加药管道360与反洗管350连通,并设置气动阀门,可设定在反洗时投加清洗药剂。
排泥机构15的排泥管连接泥斗60,并通过污泥泵排至回流管或本系统外,排泥量控制由系统物料衡算结果及排泥量进行控制。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快速沉淀膜系统将紧凑的快速沉淀池10与陶瓷膜31分离技术进行一体式的设计,可以充分利用两者优势,形成占地面积小、结构紧凑、出水优良的工艺集成,相对于同等处理效果的工艺,占地面积可至少减小三分之一。
2、采用虹吸产水的方式,充分利用陶瓷膜31材料的优良过滤性能及抗污染性能,利用沉淀池与出水渠的液位差虹吸产水,相对于一般膜处理系统,可节约产水泵的投资及能耗,更经济。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快速沉淀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快速沉淀池,包括池体和排泥机构,所述池体具有进水区、泥水分离区、污泥浓缩区以及膜过滤区,所述进水区包括所述池体的进水口并与所述泥水分离区连通,所述泥水分离区位于所述池体的内腔的中部,所述污泥浓缩区位于所述池体的内腔的底部,所述膜过滤区位于所述池体的内腔且位于所述泥水分离区的上方,所述排泥机构连接所述污泥浓缩区,用于排出污泥浓缩区中沉淀的污泥;
陶瓷膜过滤装置,包括陶瓷膜以及产水机构,所述陶瓷膜设置于所述膜过滤区,所述产水机构的抽水口与所述陶瓷膜连接并为所述陶瓷膜提供负压,以将所述泥水分离区中的污水抽吸至所述陶瓷膜过滤;
排水渠,设置于所述快速沉淀池的一侧,所述产水机构的排水口与所述排水渠连接,用于将经所述陶瓷膜过滤的清水排入所述排水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沉淀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池体包括底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
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依次连接且围设于所述底壁的边缘,所述池体还包括与所述底壁相对设置的敞口;
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沉淀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池体还包括隔墙,所述隔墙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侧壁,所述隔墙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侧壁,所述隔墙与所述底壁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膜过滤区形成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隔墙之间,所述进水区形成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隔墙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沉淀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快速沉淀膜系统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隔墙连接,所述陶瓷膜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沉淀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渠的底壁与所述池体的底壁共壁;
沿所述池体的高度方向,所述产水机构的排水口位于所述排水渠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沉淀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陶瓷膜包括多个膜组件单元,所述产水机构包括产水支管、产水管、以及产水气动阀门;
所述产水支管与所述膜组件单元一一对应,每一个所述膜组件单元与对应的所述产水支管连接,多个所述产水支管连接所述产水管,所述产水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排水渠内,所述产水气动阀门设置于所述产水管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沉淀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陶瓷膜过滤装置还包括常吊真空机构,所述常吊真空机构包括抽真空设备、抽真空气动阀以及抽真空管;
所述抽真空管的一端与所述产水管连接,所述抽真空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抽真空设备,所述抽真空气动阀设置于所述抽真空管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沉淀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陶瓷膜过滤装置还包括清洗曝气机构和膜反洗机构;
所述清洗曝气机构包括曝气支管、曝气管、曝气气动阀门以及鼓风机;
所述曝气支管与所述膜组件单元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曝气支管设置于对应的所述膜组件单元的下方,多个所述曝气支管连接所述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鼓风机,所述曝气气动阀门设置于所述曝气管上;
所述膜反洗机构包括反洗管和反洗泵,所述反洗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产水管,所述反洗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反洗泵,所述反洗泵与所述排水渠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快速沉淀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池体的所述底壁的中心设置有泥斗,所述泥斗的侧壁呈倾斜状;
所述池体的底壁呈倾斜状,所述池体为方形池体,所述池体的角部设置有抹坡以平滑过渡于所述池体的底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快速沉淀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快速沉淀膜系统还包括刮泥机,所述刮泥机包括电机、传动轴以及刮泥片;
所述快速沉淀膜系统还包括工作桥,所述工作桥横跨所述敞口;
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工作桥,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轴驱使所述刮泥片;
所述刮泥片处于所述池体的内腔且接触所述底壁。
CN202223265566.6U 2022-12-07 2022-12-07 快速沉淀膜系统 Active CN2189240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65566.6U CN218924072U (zh) 2022-12-07 2022-12-07 快速沉淀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65566.6U CN218924072U (zh) 2022-12-07 2022-12-07 快速沉淀膜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24072U true CN218924072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61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65566.6U Active CN218924072U (zh) 2022-12-07 2022-12-07 快速沉淀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240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03701A (zh) * 2023-11-03 2023-12-29 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污泥浓缩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03701A (zh) * 2023-11-03 2023-12-29 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污泥浓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924072U (zh) 快速沉淀膜系统
CN103466876A (zh) 外置式双级膜生物反应器
CN107986436B (zh) 一种生物膜-膜生物耦合污水处理装置
US6224766B1 (en) Membrane treatment method and membrane treatment apparatus
CN101767908A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02923842A (zh) 曝气生物滤罐
CN218058594U (zh) 一种集约式生物法污水处理设备
CN1899979A (zh) 接触氧化h循环管膜生物反应器
CN202671258U (zh) 重力膜过滤装置
CN210438509U (zh) 一种一体化可移动污水净化处理系统
US20080121593A1 (en) Filter System for Water and Waste Water
CN207361912U (zh) 一种精蒽咔唑生产线的污水深度净化系统
CN211141750U (zh) 一种原水过滤装置
CN220564320U (zh) 一种浸没式超滤过滤设备
JPH11104684A (ja) オキシデーションディッチ型活性汚泥処理装置
CN212799954U (zh) 一种新型改良溶气气浮装置
CN220034174U (zh) 一种新型的与沉淀池结合的w无机膜处理设备
CN210559909U (zh) 一种平板膜结构的mbr污水处理装置
CN214075463U (zh) 一种生产建筑材料用污水池
CN211226622U (zh) 一种新型炭黑水过滤器
CN215049536U (zh) 一体化mbbr污水处理设备
CN219815581U (zh) 一种新型污水过滤系统
CN210419656U (zh) 一种用于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20723692U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CN108128886A (zh) 一种膜过滤与曝气一体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