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20087U - 一种永磁驱动电机转子、驱动电机及新能源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永磁驱动电机转子、驱动电机及新能源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20087U
CN218920087U CN202223203096.0U CN202223203096U CN218920087U CN 218920087 U CN218920087 U CN 218920087U CN 202223203096 U CN202223203096 U CN 202223203096U CN 218920087 U CN218920087 U CN 218920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steel
steel groove
groove
magnetic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0309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风辉
胡龙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ny Zhongya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ny Intelligent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ny Intelligent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ny Intelligent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0309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20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20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200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永磁驱动电机转子、驱动电机及新能源汽车,其中,永磁驱动电机转子包括:转子冲片本体,所述转子冲片本体包括多个单元磁极,每个所述单元磁极均包括磁钢槽组,多个所述磁钢槽组周向排列在所述转子冲片本体上;每个所述磁钢槽组均包括第一磁钢槽、第二磁钢槽、第三磁钢槽和第四磁钢槽;气隙孔,所述气隙孔设置在所述第三磁钢槽和所述第四磁钢槽之间;轴孔,所述轴孔设于所述转子冲片本体中心;多个定位槽,多个所述定位槽设置于所述转子冲片本体靠近所述轴孔的内圈,所述定位槽开口朝向所述轴孔,每个所述定位槽上设有数量均不相同的记号槽,所述记号槽用于标记所述定位槽。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电机的输出转矩。

Description

一种永磁驱动电机转子、驱动电机及新能源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永磁驱动电机转子、驱动电机及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对驱动电机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主要采用永磁同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中永磁体的布置方式分为内置式和表贴式两种,但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转速较高,所以永磁转子结构通常采用内置式转子结构。在冲片上开磁钢槽,将永磁体放置在内部,通过磁钢胶来塞满间隙固定,但这种结构需要对永磁体的磁路合理设计,降低产生的漏磁。永磁内置式转子结构除了永磁转矩还包含磁阻转矩,有助于提高电机的转矩密度,并且电机易于弱磁扩速,拥有较宽的恒功率范围。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已经通过采用单V、V一等内置式转子结构来提高电机的磁阻转矩,但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对驱动电机高扭矩输出、低成本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驱动电机的磁阻转矩仍然无法满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永磁驱动电机转子、驱动电机及新能源汽车,可以提高电机的输出转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永磁驱动电机转子,包括:转子冲片本体,所述转子冲片本体包括多个单元磁极,每个所述单元磁极均包括磁钢槽组,多个所述磁钢槽组周向排列在所述转子冲片本体上;每个所述磁钢槽组均包括第一磁钢槽、第二磁钢槽、第三磁钢槽和第四磁钢槽;其中,所述第一磁钢槽和所述第二磁钢槽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磁钢槽和所述第二磁钢槽的对称中心线与所述转子冲片本体的中心线的延长线穿过所述转子冲片本体的圆心,所述第三磁钢槽和所述第四磁钢槽对称设置,所述第三磁钢槽和所述第四磁钢槽的对称中心线的延长线穿过所述转子冲片本体的圆心;气隙孔,所述气隙孔设置在所述第三磁钢槽和所述第四磁钢槽之间;轴孔,所述轴孔设于所述转子冲片本体中心;多个定位槽,多个所述定位槽设置于所述转子冲片本体靠近所述轴孔的内圈,所述定位槽开口朝向所述轴孔,每个所述定位槽上设有数量均不相同的记号槽,所述记号槽用于标记所述定位槽。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单元磁极中设有偶数个减重孔,偶数个所述减重孔位于所述磁钢槽组与所述轴孔之间,偶数个所述减重孔相对于所述转子冲片本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单元磁极中均设有第一铆钉孔和第二铆钉孔,所述第一铆钉孔靠近所述转子冲片本体的外圈,所述第一铆钉孔到所述转子冲片本体外圈的距离取值范围为2mm-3mm,所述第二铆钉孔位于所述磁钢槽组与所述轴孔之间;所述第二铆钉孔到所述转子冲片本体内圈的距离取值范围为4mm-5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包括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和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用于实现第一段斜极,所述第二定位槽用于实现第二段斜极,所述第三定位槽用于实现第三段斜极,所述第二定位槽上设有一个所述记号槽,所述第三定位槽上设有两个所述记号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钢槽和所述第二磁钢槽呈V型对称设置,所述V型的开口朝向所述转子冲片本体外圈边缘,所述第一磁钢槽和所述第二磁钢槽之间的第一夹角大于90°且小于130°;所述第三磁钢槽和所述第四磁钢槽之间的第二夹角大于65°且小于9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钢槽和所述第二磁钢槽之间设置第一隔磁桥,所述第一隔磁桥的宽度取值范围为1.0mm-1.2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磁钢槽与所述气隙孔之间设置第二隔磁桥,所述第四磁钢槽与所述气隙孔之间形成第三隔磁桥,所述第二隔磁桥和所述第三隔磁桥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隔磁桥和所述第三隔磁桥的宽度取值范围为1.0mm-1.5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隙孔包括矩形气隙孔,所述矩形气隙孔的宽度取值范围为6mm-7mm,和/或所述矩形气隙孔的高度取值范围为5.5mm-6.5mm,和/或所述矩形气隙孔的四角包括倒角,所述倒角的取值范围为1.5mm-2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钢槽、所述第二磁钢槽与所述转子冲片本体外圈边缘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磁钢槽、所述第二磁钢槽与所述转子冲片本体外圈边缘的距离的第一距离的取值范围为1.2mm-1.5mm,所述第三磁钢槽、所述第四磁钢槽与所述转子冲片本体外圈边缘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三磁钢槽、所述第四磁钢槽与所述转子冲片本体外圈边缘的距离的第二距离的取值范围为1.0mm-1.2mm,并且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钢槽、所述第二磁钢槽、所述第三磁钢槽和所述第四磁钢槽中的磁钢极性均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电机,包括:定子;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永磁驱动电机转子,所述永磁驱动电机转子与所述定子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控制器;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永磁驱动电机转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永磁驱动电机转子,转子冲片本体的整体结构可以提高电机的磁阻转矩,并提高电机的扩速范围。在第三磁钢槽和第四磁钢槽中间增加气隙孔,改变电机凸级率,增加电机的磁阻转矩,提高电机的转矩密度,降低电机成本,斜极定位槽可以实现转子斜极,并起到在高转速下,防止转子铁芯和转轴相对转动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永磁驱动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永磁驱动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单元磁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单元磁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单元磁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转子冲片本体;2、轴孔;C1、第一磁钢槽、C2、第二磁钢槽;C3、第三磁钢槽;C4、第四磁钢槽;M1、第一磁钢;M2、第二磁钢;M3、第三磁钢;M4、第四磁钢;E1、铁芯边缘;00、气隙孔;H1、气隙孔高度;W1、气隙孔宽度;R、气隙孔倒角;h1、第一隔磁桥;h2、第二隔磁桥;h3、第三隔磁桥;L1、第一距离;L2、第二距离;Y、中心线;α、第一夹角;β、第二夹角、J1、第一减重孔;J2、第二减重孔;J3、第三减重孔;J4、第四减重孔;K1、第一铆钉孔;K2、第二铆钉孔;D1、第一定位槽;D2、第二定位槽;D3、第三定位槽;01、记号槽;d、铆钉孔直径;d1、第一铆钉孔到转子冲片本体外圈的距离;d2、第二铆钉孔到转子冲片本体内圈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因为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具有相同结构的相同部件或相同方法的相同步骤,如果示例性地描述了一实施例,则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仅描述与已描述实施例不同的结构或方法。
在整个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当一个部件描述为“连接”到另一部件,该一个部件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部件,或者通过第三部件“电连接”到另一部件。此外,除非明确地进行相反的描述,术语“包括”及其相应术语应仅理解为包括所述部件,而不应该理解为排除任何其他部件。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永磁驱动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永磁驱动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永磁驱动电机转子包括:转子冲片本体1,转子冲片本体1包括多个单元磁极,每个单元磁极均包括磁钢槽组,多个磁钢槽组周向排列在转子冲片本体1上;每个磁钢槽组均包括第一磁钢槽C1、第二磁钢槽C2、第三磁钢槽C3和第四磁钢槽C4;其中,第一磁钢槽C1和第二磁钢槽C2对称设置,第一磁钢槽C1和第二磁钢槽C2的对称中心线的延长线穿过转子冲片本体1的圆心,第三磁钢槽C3和第四磁钢槽C4对称设置,第三磁钢槽C3和第四磁钢槽C4的对称中心线的延长线穿过转子冲片本体1的圆心;气隙孔00,气隙孔00设置在第三磁钢槽C3和第四磁钢槽C4之间;轴孔2,轴孔2设于转子冲片本体1中心;多个定位槽,多个定位槽设置于转子冲片本体1靠近轴孔2的内圈,定位槽开口朝向轴孔2,每个定位槽上设有数量均不相同的记号槽01,记号槽01用于标记定位槽。
转子冲片本体1分为若干个单元磁极,每个单元磁极上面包含一个磁钢槽组,磁钢槽组均包括第一磁钢槽C1、第二磁钢槽C2、第三磁钢槽C3和第四磁钢槽C4,第一磁钢槽C1和第二磁钢槽C2相对于转子冲片本体1的中心线对称,组成第一V型磁钢结构,第一V型的开口朝向转子冲片本体外圈边缘,第三磁钢槽C3和第四磁钢槽C4位相对于转子冲片本体1的中心线对称,组成第二V型磁钢结构,第二V型的开口也朝向转子冲片本体外圈边缘,第一V型的开口与第二V型的开口的朝向相同。第二V型磁钢结构位于第一V型磁钢结构与轴孔2之间,第一磁钢槽C1和第二磁钢槽C2之间留有空隙,间隔设置,第一磁钢槽C1和第二磁钢槽C2没有相互接触,第三磁钢槽C3和第四磁钢槽C4之间留有空隙,间隔设置,第三磁钢槽C3和第四磁钢槽C4没有相互接触。气隙孔00设置在第三磁钢槽C3和第四磁钢槽C4之间,增加气隙孔00可以改变电机凸级率,增加电机的磁阻转矩,提高电机的转矩密度。气隙孔00可以采用矩形气隙孔或者采用三角形气隙孔等。
图3所示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转子冲片本体1上可以设置三个定位槽,三个定位槽可以包括第一定位槽D1、第二定位槽D2和第三定位槽D3,第一定位槽D1用于实现第一段斜极,第二定位槽D2用于实现第二段斜极,第三定位槽D3用于实现第三段斜极,每个定位槽上设有数量均不相同的记号槽01,记号槽01用于标记定位槽,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定位槽D1上不设置记号槽01,第二定位槽D2上设有一个记号槽01,第三定位槽D3上设有二个记号槽01。或者,采用第一定位槽D1上设置一个记号槽01,第二定位槽D2上设有两个记号槽01,第三定位槽D3上设有三个记号槽01等标记方法。三个定位槽可以起到在高转速下,防止转子铁芯和转轴相对转动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永磁驱动电机转子,转子冲片本体的整体结构可以提高电机的磁阻转矩,并提高电机的扩速范围。在第三磁钢槽和第四磁钢槽中间增加气隙孔,改变电机凸级率,增加电机的磁阻转矩,提高电机的转矩密度,降低电机成本,斜极定位槽可以实现转子斜极,并起到在高转速下,防止转子铁芯和转轴相对转动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磁钢槽、第二磁钢槽、第三磁钢槽和第四磁钢槽中的磁钢极性均相同。
第一磁钢槽中放入第一磁钢,第二磁钢槽中放入第二磁钢,第一磁钢与第二磁钢的极性相同,同为N极或同为S极。第三磁钢槽中放入第三磁钢,第四磁钢槽中放入第四磁钢,第三磁钢与第四磁钢的极性相同,同为N极或同为S极。并且,第一V型磁钢结构和第二V型磁钢结构的磁钢极性也需要相同,即第一磁钢、第二磁钢、第三磁钢与第四磁钢极性相同,同为N极或同为S极。例如,第一磁钢为N极,则第二磁钢也为N极,第三磁钢为N极,第四磁钢也为N极。其中,其中磁钢为长方体,且每一条棱边为圆角,防止磁钢棱边破损,磁钢槽装配磁钢的区域需要与磁钢的形状相配合,磁钢槽的尺寸需要略大于磁钢的尺寸,从而可以成功将磁钢装入磁钢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个单元磁极中设有偶数个减重孔,偶数个减重孔位于磁钢槽组与轴孔2之间,偶数个减重孔相对于转子冲片本体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每个单元磁极中可以包括四个减重孔,如第一减重孔J1、第二减重孔J2、第三减重孔J3、第四减重孔J4,四个减重孔为一组,减重孔的组数与单元磁极的数量一致。其中,第一减重孔J1和第二减重孔J2的宽度相同,且第一减重孔J1和第二减重孔J2相对于转子冲片本体1的中心线对称,第三减重孔J3、第四减重孔J4位于第一减重孔J1和第二减重孔J2之间,第三减重孔J3、第四减重孔J4的宽度小于第一减重孔J1、第二减重孔J2的宽度,第三减重孔J3和第四减重孔J4的宽度相同,第三减重孔J3和第四减重孔J4相对于转子冲片本体1的中心线对称。第一减重孔J1、第二减重孔J2、第三减重孔J3和第四减重孔J4均位于磁钢槽组与轴孔2之间。第一减重孔J1、第二减重孔J2、第三减重孔J3、第四减重孔J4的高度均相同。设置四个减重孔可以增加转子的机械强度和减小电机的重量,可以降低转子在高转速运行时的机械应力,降低转子转动惯量,提高电机的转矩密度,并提高电机的最高转速。
在一实施例中,图4所示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单元磁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4所示,每个单元磁极中均设有第一铆钉孔K1和第二铆钉孔K2,第一铆钉孔K1靠近转子冲片本体1的外圈,第一铆钉孔K1到转子冲片本体1外圈的距离d1取值范围为2mm-3mm,第二铆钉孔K2位于磁钢槽组与轴孔2之间;第二铆钉孔K2到转子冲片本体1内圈d2的距离取值范围为4mm-5mm。
铆钉孔直径d的取值范围可以为3mm-5mm,第一铆钉孔K1和第二铆钉孔K2的直径相同,因此第一铆钉孔K1和第二铆钉孔K2的取值范围都可以为3mm-5mm。第一铆钉孔K1到转子冲片本体1外圈的距离d1即第一铆钉孔K1到转子冲片本体1的铁芯边缘E1的距离,第二铆钉孔K2到转子冲片本体1内圈d2即第二铆钉孔K2到轴孔2边缘的距离。第二铆钉孔K2位于减重孔与轴孔2之间,设置第一铆钉孔K1和第二铆钉孔K2有利于转子冲片的叠制,减小转子内外圈翘片的可能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磁钢槽C1和第二磁钢槽C2呈V型对称设置,第一磁钢槽C1和第二磁钢槽C2之间的第一夹角α大于90°且小于130°;第三磁钢槽C3和第四磁钢槽C4之间的第二夹角β大于65°且小于90°。
第一磁钢槽C1和第二磁钢槽C2呈V型对称设置,因此第一磁钢槽C1和第二磁钢槽C2之间存在第一夹角α,第一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大于90°且小于130°,第三磁钢槽C3和第四磁钢槽C4也是呈V型对称设置,但第三磁钢槽C3和第四磁钢槽C4之间有气隙孔00。因此,第三磁钢槽C3和第四磁钢槽C4之间也存在第二夹角β,第二夹角β的取值范围为大于65°且小于90°。并且,第一V型磁钢结构中的V型夹角α大于第二V型磁钢结构中的V型夹角β,即α>β。
图5所示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单元磁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磁钢槽C1和第二磁钢槽C2之间设置第一隔磁桥h1,第一隔磁桥h1的宽度取值范围为1.0mm-1.2mm。
第一隔磁桥h1位于第一磁钢槽C1、第二磁钢槽C2靠近轴孔2的一端,第一磁钢槽C1、第二磁钢槽C2靠近轴孔2的一端相距较近,在永磁电机中,为了不使永磁体的漏磁系数过大而导致永磁体的利用率过低,采取的隔磁措施:在两个永磁体之间用硅钢片将其隔离开,两个永磁体之间的硅钢片被称为隔磁桥。隔磁桥的原理是通过磁桥部位磁通达到饱和来起到限制漏磁的作用,所以从防止漏磁的角度来看隔磁桥的厚度越小隔磁效果越好,第一隔磁桥h1的宽度与电机的最高转速成正相关,电机的最高转速越高,第一隔磁桥h1的宽度越大,但是,第一隔磁桥h1的宽度过大,电机漏磁增加,电机性能降低,因此,在考虑电机最高转速和制作工艺的情况下,第一隔磁桥h1的宽度尽量取小值。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三磁钢槽C3与气隙孔00之间设置第二隔磁桥h2,第四磁钢槽C4与气隙孔00之间形成第三隔磁桥h3,第二隔磁桥h2和第三隔磁桥h3的宽度相等,第二隔磁桥h2和第三隔磁桥h3的宽度取值范围为1.0mm-1.5mm。
第三磁钢槽C3、第四磁钢槽C4靠近轴孔2的一端由于增加了气隙孔00,因此,第三磁钢槽C3与气隙孔00之间设置第二隔磁桥h2,第四磁钢槽C4与气隙孔00之间形成第三隔磁桥h3,第二隔磁桥h2的宽度和第三隔磁桥h3的宽度相等,第二隔磁桥h2的宽度和第三隔磁桥h3的宽度与电机的最高转速成正相关,电机的最高转速越高,第二隔磁桥h2的宽度和第三隔磁桥h3的宽度越大,其取值范围为1.0mm-1.5mm。
并且,在考虑转子冲片的强度和电机高转矩密度的前提下,第一隔磁桥h1的宽度应小于第二隔磁桥h2的宽度和第三隔磁桥h3的宽度,即第一隔磁桥h1的宽度<第二隔磁桥h2的宽度=第三隔磁桥h3的宽度。
图6所示为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单元磁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6所示,气隙孔00包括矩形气隙孔,矩形气隙孔的宽度取值范围为6mm-7mm,和/或矩形气隙孔的高度取值范围为5.5mm-6.5mm,和/或矩形气隙孔的四角包括倒角,倒角的取值范围为1.5mm-2mm。
矩形气隙孔00可以改变电机的凸级率,增加电机的磁阻转矩,提高转矩密度。矩形气隙孔的尺寸宽度W1取值范围为6mm-7mm,高度H1取值范围为5.5mm-6.5mm,倒角R的取值范围为1.5mm-2mm。除采用矩形气隙孔外,还可以采用其他形状(例如三角形)的气隙孔。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磁钢槽C1、第二磁钢槽C2与转子冲片本体1外圈边缘的距离相同,第一磁钢槽C1、第二磁钢槽C2与转子冲片本体1外圈边缘的距离的第一距离L1的取值范围为1.2mm-1.5mm,第三磁钢槽C3、第四磁钢槽C4与转子冲片本体1外圈边缘的距离相同,第三磁钢槽C3、第四磁钢槽C4与转子冲片本体1外圈边缘的距离的第二距离L2的取值范围为1.0mm-1.2mm,并且第一距离L1小于第二距离L2。
第一磁钢槽C1、第二磁钢槽C2远离轴孔2的一端与转子冲片本体1外圈边缘E1的距离相同,该距离为第一距离L1,第三磁钢槽C3、第四磁钢槽C4远离轴孔2的一端与转子冲片本体1外圈边缘E1的距离相同,该距离为第二距离L2,第一距离L1和第二距离L2的宽度与电机的最高转速成正相关,电机转速越高,此处的机械应力越高,其宽度就需越大。第一距离L1的取值范围为1.2mm-1.5mm,第二距离L2的取值范围为1.0mm-1.2mm,在考虑转子冲片的强度和电机高转矩密度的前提下,第一距离L1应小于第二距离L2,即第一距离L1<第二距离L2。通过确定第一距离L1和第二距离L2,可以确定第一磁钢槽C1、第二磁钢槽C2、第三磁钢槽C3、第四磁钢槽C4的安装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电机,包括:定子;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永磁驱动电机转子,永磁驱动电机转子与定子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机所采用的永磁驱动电机转子,其整体结构可以提高驱动电机的磁阻转矩,并提高电机的扩速范围。在第三磁钢槽和第四磁钢槽中间增加气隙孔,改变电机凸级率,增加电机的磁阻转矩,提高电机的转矩密度,降低电机成本,斜极定位槽可以实现转子斜极,并起到在高转速下,防止转子铁芯和转轴相对转动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控制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控制器连接,驱动电机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永磁驱动电机转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所采用的永磁驱动电机转子,转子冲片本体的整体结构可以提高驱动电机的磁阻转矩,并提高电机的扩速范围。在第三磁钢槽和第四磁钢槽中间增加气隙孔,改变电机凸级率,增加电机的磁阻转矩,提高电机的转矩密度,降低电机成本,斜极定位槽可以实现转子斜极,并起到在高转速下,防止转子铁芯和转轴相对转动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永磁驱动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冲片本体,所述转子冲片本体包括多个单元磁极,每个所述单元磁极均包括磁钢槽组,多个所述磁钢槽组周向排列在所述转子冲片本体上;
每个所述磁钢槽组均包括第一磁钢槽、第二磁钢槽、第三磁钢槽和第四磁钢槽;其中,所述第一磁钢槽和所述第二磁钢槽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磁钢槽和所述第二磁钢槽的对称中心线与所述转子冲片本体的中心线的延长线穿过所述转子冲片本体的圆心,所述第三磁钢槽和所述第四磁钢槽对称设置,所述第三磁钢槽和所述第四磁钢槽的对称中心线的延长线穿过所述转子冲片本体的圆心;
气隙孔,所述气隙孔设置在所述第三磁钢槽和所述第四磁钢槽之间;
轴孔,所述轴孔设于所述转子冲片本体中心;
多个定位槽,多个所述定位槽设置于所述转子冲片本体靠近所述轴孔的内圈,所述定位槽开口朝向所述轴孔,每个所述定位槽上设有数量均不相同的记号槽,所述记号槽用于标记所述定位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驱动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单元磁极中设有偶数个减重孔,偶数个所述减重孔位于所述磁钢槽组与所述轴孔之间,偶数个所述减重孔相对于所述转子冲片本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驱动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单元磁极中均设有第一铆钉孔和第二铆钉孔,所述第一铆钉孔靠近所述转子冲片本体的外圈,所述第一铆钉孔到所述转子冲片本体外圈的距离取值范围为2mm-3mm,所述第二铆钉孔位于所述磁钢槽组与所述轴孔之间;所述第二铆钉孔到所述转子冲片本体内圈的距离取值范围为4mm-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驱动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包括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和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用于实现第一段斜极,所述第二定位槽用于实现第二段斜极,所述第三定位槽用于实现第三段斜极,所述第二定位槽上设有一个所述记号槽,所述第三定位槽上设有两个所述记号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驱动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钢槽和所述第二磁钢槽呈V型对称设置,所述V型的开口朝向所述转子冲片本体外圈边缘,所述第一磁钢槽和所述第二磁钢槽之间的第一夹角大于90°且小于130°;所述第三磁钢槽和所述第四磁钢槽之间的第二夹角大于65°且小于9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驱动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钢槽和所述第二磁钢槽之间设置第一隔磁桥,所述第一隔磁桥的宽度取值范围为1.0mm-1.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驱动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钢槽与所述气隙孔之间设置第二隔磁桥,所述第四磁钢槽与所述气隙孔之间形成第三隔磁桥,所述第二隔磁桥和所述第三隔磁桥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隔磁桥和所述第三隔磁桥的宽度取值范围为1.0mm-1.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驱动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隙孔包括矩形气隙孔,所述矩形气隙孔的宽度取值范围为6mm-7mm,和/或所述矩形气隙孔的高度取值范围为5.5mm-6.5mm,和/或所述矩形气隙孔的四角包括倒角,所述倒角的取值范围为1.5mm-2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驱动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钢槽、所述第二磁钢槽与所述转子冲片本体外圈边缘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磁钢槽、所述第二磁钢槽与所述转子冲片本体外圈边缘的距离的第一距离的取值范围为1.2mm-1.5mm,所述第三磁钢槽、所述第四磁钢槽与所述转子冲片本体外圈边缘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三磁钢槽、所述第四磁钢槽与所述转子冲片本体外圈边缘的距离的第二距离的取值范围为1.0mm-1.2mm,并且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驱动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钢槽、所述第二磁钢槽、所述第三磁钢槽和所述第四磁钢槽中的磁钢极性均相同。
11.一种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
如上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永磁驱动电机转子,所述永磁驱动电机转子与所述定子配合。
12.一种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器;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永磁驱动电机转子。
CN202223203096.0U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永磁驱动电机转子、驱动电机及新能源汽车 Active CN218920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3096.0U CN218920087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永磁驱动电机转子、驱动电机及新能源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3096.0U CN218920087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永磁驱动电机转子、驱动电机及新能源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20087U true CN218920087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43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03096.0U Active CN218920087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永磁驱动电机转子、驱动电机及新能源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200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46990B2 (en)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rotor core
EP2602911B1 (en) Rotor with embedded permanent magnets for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in a mobile working machine
JP5088587B2 (ja) 永久磁石形同期回転電機、それを備える車両、昇降機、流体機械および加工機
CN111884456B (zh) 转子组件和轴向磁场电机
US10170949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N111786481A (zh) 高功率密度新能源汽车用永磁电机的多层转子磁钢结构
CN218920087U (zh) 一种永磁驱动电机转子、驱动电机及新能源汽车
CN110875657A (zh) 电机转子、电机和电动汽车
CN113098166B (zh) 转子冲片及转子铁芯
JPH0720050U (ja) 永久磁石形同期電動機のロータ
JPH10174323A (ja) 内磁形モータのロータ
JP4411663B2 (ja) 永久磁石形同期回転電機、それを備える車両、昇降機、流体機械および加工機
JP5679695B2 (ja)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CN110994843A (zh) 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结构
CN105990920A (zh) 转子铁芯及具有其的电机
CN220874290U (zh) 转子冲片、电机转子、电机及车辆
CN219717972U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冲片
JP2009153332A (ja) 埋め込み磁石型回転電機用回転子と埋め込み磁石型回転電機、該回転電機を用いた車両・昇降機・流体機械・加工機
CN212343461U (zh) 一种高功率密度新能源汽车用永磁电机的多层转子磁钢结构
CN220325357U (zh)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转子冲片结构
CN221042431U (zh) 转子冲片、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5452618U (zh) 一种紧凑型高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用转子冲片结构
CN219875236U (zh) 一种高速高功率密度的永磁电机转子冲片结构
CN113783328A (zh) 一种基于电传动系统的高性能转子
CN112671138A (zh) 一种永磁电机转子和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0

Address after: 413000 room 316, comprehensive service building, East New District, high tech Zone, Yi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SANYI ZHONGYANG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4 F1, Building 2, Yard 31, Nanyan Road, Nankou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Sany Intelligent Moto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