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5022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15022U
CN218915022U CN202223185427.2U CN202223185427U CN218915022U CN 218915022 U CN218915022 U CN 218915022U CN 202223185427 U CN202223185427 U CN 202223185427U CN 218915022 U CN218915022 U CN 2189150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rib
cooking appliance
appliance according
cross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8542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银军
沈术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8542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150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150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150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承载面板、壳体、加热装置以及散热装置,所述承载面板与所述壳体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壳体的内底面上设置有安装座以及与所述安装座相对设置的安装柱,所述安装座具有朝向所述安装柱开口的安装腔,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横梁以及设置在所述横梁上的散热件,所述横梁的一端装配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横梁的另一端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扣设于所述安装柱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可至少解决烹饪器具中散热装置的装配过程繁琐、装配效率低、装配成本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现代厨房革命的产物,它无需明火或无需传导式加热而能够直接在锅底产生热量,因此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电磁炉无油烟、可移动、方便快捷,成为现代家庭厨房的必备品。使用时,电磁线盘中通入交变电流,通过整流元件(如硅整流器)把220V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通过LC谐振在电磁线盘中产生高频磁场,利用铁质锅具切割交变磁力线,在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量。
电磁炉在工作时,线圈盘和电源板上的一些零部件会自身发热,锅具在加热过程中也会辐射一部分热量到电磁炉内部。因此,电磁炉内部通常安装有风机,通过风机可将热量吹出电磁炉,防止机体内部高温烧毁电磁炉。相关技术中,对于风机的安装方式,主要采用螺钉进行固定,至少需要两个螺钉。装配人员先把风机放置在壳体内对应的螺钉柱上,再使用电批或者风批等工具拧紧螺钉,达到固定风机的目的。
但是,上述对于风机的固定方式,需要使用电批或者风批等额外的安装工具,装配过程比较繁琐,效率低,并且所使用到的零部件较多,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可至少解决烹饪器具中散热装置的装配过程繁琐、装配效率低、装配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承载面板、壳体、加热装置以及散热装置,所述承载面板与所述壳体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壳体的内底面上设置有安装座以及与所述安装座相对设置的安装柱,所述安装座具有朝向所述安装柱开口的安装腔,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横梁以及设置在所述横梁上的散热件,所述横梁的一端装配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横梁的另一端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扣设于所述安装柱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在烹饪器具的壳体的内底面上设置安装座和与安装座相对设置的安装柱,安装座具有朝向安装柱开口的安装腔,散热装置的横梁一端插入安装腔中,散热装置的横梁的另一端扣设在安装柱上,一插一扣便能实现对散热装置的装配,不需要使用螺钉等紧固件,并且可避免电批、风批等额外辅助工具的使用,安装方式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可起到提高装配效率,降低成本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内顶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呈槽型,所述第一限位筋罩设在所述安装柱的顶部。
如此,当散热装置配装完成后,第一限位筋可防止横梁上的安装孔脱离安装柱,保证散热装置的装配稳固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内顶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筋,所述横梁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筋嵌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中。
如此,可防止散热装置的晃动,进一步加强散热装置的装配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柱的顶部具有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用于当所述安装孔扣设于所述安装柱上后对所述横梁进行限位。
通过弹性卡扣可防止横梁脱离安装柱,也可限制散热装置上下振动产生异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内底面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安装柱分别设置在所述进风口相对的两侧。
如此,散热装置可以架设在进风口处,以使进风口进入烹饪器具内部的冷风能更大程度地通过散热装置,通过散热装置对大量的冷风进行加速,以提高对加热装置和电源板等发热元器件的散热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口的边沿的所述壳体的内底面上设置有风筒筋,所述风筒筋将所述进风口围合。
一方面,风筒筋具有一定高度,在散热装置工作时,能在风筒筋围合的进风口处形成聚风空间,增大风量。另一方面,当安装座和安装柱分别设置在进风口相对的两侧时,风筒筋可起到承载散热装置横梁的作用,省去横梁的两端在安装腔及安装柱上的固定工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筒筋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凹槽,所述横梁靠近所述安装座的一端架设在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中。
一方面,第二限位凹槽可起到承载横梁的作用。另一方面,第二限位凹槽可防止散热装置作用晃动产生异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柱设置在所述风筒筋的顶部。
一方面,可以使安装柱的整体高度得以减小,节省材料成本。另一方面,安装柱还可与风筒筋一体成型,便于批量化生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腔的顶部开设有观测口,所述观测口用于观测所述横梁是否装配到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装配于所述安装腔的一端的两侧为倒角。
通过倒角,可以使横梁更加顺利的插入安装腔中。另外,由于横梁可以轻易的插入安装腔,安装腔的体积可以做的较小,这样,可以使安装腔中不易进入异物,横梁插入安装腔中的一端可以固定较紧,并且还能提高安装座的美观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壳体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所述安装座包括底座筋以及设置所述底座筋顶部的安装腔,所述底座筋的壁厚介于0.6mm-2mm之间,所述安装腔的壁厚大于所述底座筋的壁厚。
这样,可避免壳体注塑时缩水对安装座造成的影响,安装腔的壁厚大于底座筋的壁厚,可保证安装腔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出风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壳体的内顶面的结构示意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壳体的内底面的结构示意图7为图6中沿剖切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烹饪器具;
110-承载面板;
120-壳体;
121-进风口;
122-出风口;
123-安装座;
1231-安装腔;
1232-观测口;
1233-底座筋;
124-安装柱;
1241-弹性卡扣;
125-第一限位筋;
126-第二限位筋;
127-风筒筋;
1271-第二限位凹槽;
130-散热装置;
131-横梁;
1311-安装孔;
1312-第一限位凹槽;
1313-倒角;
132-散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烹饪器具可以为电磁炉、电陶炉等,下面以电磁炉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做进一步阐述。
电磁炉作为一种烹饪器具,无明火、安全可靠、可移动、方便快捷,越来越普遍的被消费者使用。电磁炉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产生涡旋电流,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
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风机对电磁炉内部进行散热,风机包括横梁以及设置在横梁底部的扇叶。对于风机的安装方式,主要采用螺钉将风机的横梁固定在电磁炉的壳体内。一般情况下,风机需要采用至少两个螺钉将风机的横梁两端进行固定,装配人员先把风机的横梁放置在壳体内对应的螺钉柱上,再使用电批或者风批等工具拧紧螺钉,达到固定风机的目的。
然而,这种对于风机的固定方式,需要使用电批或者风批等额外的安装工具,装配过程比较繁琐,效率低,并且所使用到的零部件较多,成本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通过在烹饪器具的壳体的内底面上设置安装座和与安装座相对设置的安装柱,安装座具有朝向安装柱开口的安装腔,散热装置的横梁一端插入安装腔中,散热装置的横梁的另一端扣设在安装柱上,一插一扣便能实现对散热装置的装配,不需要使用螺钉等紧固件,并且可避免电批、风批等额外辅助工具的使用,安装方式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可起到提高装配效率,降低成本的效果。
下面参考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包括:承载面板110以及壳体120,承载面板110架设在壳体120上,承载面板110与壳体120围合形成容置腔,在容置腔中可装配烹饪器具100所必需的部件以及电子元器件。
其中,壳体120可分为上盖和底壳,上盖和底壳可进行机械装配形成壳体120,这样可方便烹饪器具100内部部件以及电子元器件的装配。
实际运用中,壳体120一般采用塑胶材料制成,承载面板110可以是陶瓷面板或者微晶玻璃面板等。本实施例对壳体120以及承载面板110的材料不做限制。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加热装置(图中未示出)以及散热装置130,加热装置与散热装置130均设置在烹饪器具100的承载面板110与壳体120围合形成的容置腔中。
当烹饪器具100为电磁炉时,加热装置可以为线圈盘,当烹饪器具100为电陶炉时,加热装置可以为远红外盘,在此不进行一一穷举。加热装置可对承载面板110上放置的锅具进行加热。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还可以包括:显示板及电源板等。显示板可显示烹饪器具100工作时的温度、时间、功率等功能参数供使用者参考,显示板上还可设置触控按键、按钮等供使用者对烹饪器具100进行调节。电源板用于对加热装置、散热装置130以及显示板等提供电能和进行控制,电源板通过电源线与外界电源进行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重点在于对散热装置130的装配方式,为了使图示简洁清晰,在图2中将加热装置、显示板以及电源板等器件省略,其不影响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进行描述。关于烹饪器具100内部的其余的结构布置可参照相关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继续参考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20的内底面上设置有进风口121,散热装置130架设在进风口121处,以使进风口121进入烹饪器具100内部的冷风能更大程度地通过散热装置130,通过散热装置130对大量的冷风进行加速,以提高对加热装置和电源板等发热元器件的散热效率。散热装置130通过进风口121吸入气流对烹饪器具100中的加热装置和电源板等进行散热,然后通过出风口122将换热后的气流吹出机体外。
可以理解的是,关于散热装置130的装配位置不限于上述举例,例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排除将散热装置130设置在远离进风口121位置的其他实施例方式。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的出风口122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的散热装置130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4并结合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20的内底面上设置有安装座123以及与安装座123相对设置的安装柱124,安装座123具有朝向安装柱124开口的安装腔1231。
散热装置130包括:横梁131以及设置在横梁131上的散热件132,本申请中以散热装置130为风机为例进行说明,风机包括横梁131以及设置在横梁131底部的扇叶。横梁131的一端装配于安装座123中的安装腔1231中,横梁131的另一端具有安装孔1311,该安装孔1311扣设与安装柱124上。装配时,可先将横梁131的一端插入安装腔1231中,然后按压横梁131的另一端将安装孔1311扣设在安装柱124上。
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通过在烹饪器具100的壳体120的内底面上设置安装座123和与安装座123相对设置的安装柱124,安装座123具有朝向安装柱124开口的安装腔1231,散热装置130的横梁131一端插入安装腔1231中,散热装置130的横梁131的另一端扣设在安装柱124上,一插一扣便能实现对散热装置130的装配,不需要使用螺钉等紧固件,并且可避免电批、风批等额外辅助工具的使用,安装方式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可起到提高装配效率,降低成本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横梁131的两端在安装腔1231与安装柱124上的固定方式,本实用新型对其不做限制,例如,横梁131装配于安装腔1231中的一端可以通过粘结剂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装腔1231中,也可以在安装腔1231中设置承载板承载横梁131。横梁131扣设在安装柱124的一端可以通过粘结剂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装柱124上,也可以在安装柱124上设置承载板承载横梁131。
需要提到的是,安装座123与安装柱124可以是和壳体120分离的分体件,也可以是和壳体120一体的一体件,例如,安装座123和安装柱124可以与壳体120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止于此,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的壳体120的内顶面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并结合图3所示,为了防止横梁131上的安装孔1311脱离安装柱12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壳体120的内顶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筋125,第一限位筋125呈槽型,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第一限位筋125呈三面围合的槽型,第一限位筋125罩设在安装柱124的顶部。如此,当散热装置130配装完成后,第一限位筋125可防止横梁131上的安装孔1311脱离安装柱124,保证散热装置130的装配稳固性。
继续参考图4和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加强散热装置130的装配稳固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20的内顶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筋126,横梁131的上表面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凹槽1312,第二限位筋126嵌于第一限位凹槽1312中。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第二限位筋126呈相互平行的两条筋位,如图4所示,第一限位凹槽1312呈条形状,两条筋位嵌于条形状的第一限位凹槽1312中,可防止散热装置130的晃动,进一步加强散热装置130的装配稳定性。
继续参考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柱124的顶部可以设置有弹性卡扣1241,弹性卡扣1241用于当安装孔1311扣设于安装柱124上后对横梁131进行限位。可以理解的是,当安装孔1311扣设于安装柱124上后,通过弹性卡扣1241可防止横梁131脱离安装柱124,也可限制散热装置130上下振动产生异响。
参考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安装座123和安装柱124分别设置在及进风口121相对的两侧,如此,散热装置130可以架设在进风口121处,使进风口121进入烹饪器具100内部的冷风能更大程度地通过散热装置130,通过散热装置130对大量的冷风进行加速,以提高对加热装置和电源板等发热元器件的散热效率。
继续参考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121的边沿的壳体120的内底面上还可以设置风筒筋127,风筒筋127将进风口121围合。一方面,风筒筋127具有一定高度,在散热装置130工作时,能在风筒筋127围合的进风口121处形成聚风空间,增大风量。另一方面,当安装座123和安装柱124分别设置在进风口121相对的两侧时,风筒筋127可起到承载散热装置130横梁131的作用,省去横梁131的两端在安装腔1231及安装柱124上的固定工序。
继续参考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加强的散热装置130的装配稳固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在风筒筋127上设置第二限位凹槽1271,横梁131靠近安装座123的一端架设在第二限位凹槽1271中。一方面,第二限位凹槽1271可起到承载横梁131的作用。另一方面,第二限位凹槽1271可防止散热装置130作用晃动产生异响。
继续参考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柱124可以设置在风筒筋127的顶部。一方面,可以使安装柱124的整体高度得以减小,节省材料成本。另一方面,安装柱124还可与风筒筋127一体成型,便于烹饪器具100的批量化生产。
继续参考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在安装腔1231的顶部开设观测口1232,观测口1232可用于观测横梁131是否装配到位。
参考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横梁131装配于安装腔1231的一端的两侧可以为倒角1313。通过倒角1313,可以使横梁131更加顺利的插入安装腔1231中。另外,由于横梁131可以轻易的插入安装腔1231,安装腔1231的体积可以做的较小,这样,可以使安装腔1231中不易进入异物,横梁131插入安装腔1231中的一端可以固定较紧,并且还能提高安装座123的美观度。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的壳体120的内底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沿剖切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123与壳体120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安装座123包括:底座筋1233以及设置在底座筋1233顶部的安装腔1231,底座筋1233与壳体120相连,底座筋1233的壁厚W2介于0.6mm-2mm之间,这样可避免壳体120注塑时缩水对安装座123造成的影响。安装腔1231的壁厚W1大于底座筋1233的壁厚W2,可保证安装腔1231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面板(110)、壳体(120)、加热装置以及散热装置(130),所述承载面板(110)与所述壳体(120)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散热装置(130)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
所述壳体(120)的内底面上设置有安装座(123)以及与所述安装座(123)相对设置的安装柱(124),所述安装座(123)具有朝向所述安装柱(124)开口的安装腔(1231);
所述散热装置(130)包括:横梁(131)以及设置在所述横梁(131)上的散热件(132),所述横梁(131)的一端装配于所述安装腔(1231)中,所述横梁(131)的另一端具有安装孔(1311),所述安装孔(1311)扣设于所述安装柱(12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0)的内顶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筋(125);
所述第一限位筋(125)呈槽型,所述第一限位筋(125)罩设在所述安装柱(124)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0)的内顶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筋(126);
所述横梁(13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限位凹槽(1312),所述第二限位筋(126)嵌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1312)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124)的顶部具有弹性卡扣(1241),所述弹性卡扣(1241)用于当所述安装孔(1311)扣设于所述安装柱(124)上后对所述横梁(131)进行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0)的内底面上设置有进风口(121),所述安装座(123)与所述安装柱(124)分别设置在所述进风口(121)相对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21)的边沿的所述壳体(120)的内底面上设置有风筒筋(127),所述风筒筋(127)将所述进风口(121)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筋(127)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凹槽(1271),所述横梁(131)靠近所述安装座(123)的一端架设在所述第二限位凹槽(1271)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124)设置在所述风筒筋(127)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1231)的顶部开设有观测口(1232),所述观测口(1232)用于观测所述横梁(131)是否装配到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31)装配于所述安装腔(1231)的一端的两侧为倒角(1313)。
11.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23)与所述壳体(120)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所述安装座(123)包括底座筋(1233)以及设置所述底座筋(1233)顶部的安装腔(1231),所述底座筋(1233)与所述壳体(120)相连;
所述底座筋(1233)的壁厚介于0.6mm-2mm之间,所述安装腔(1231)的壁厚大于所述底座筋(1233)的壁厚。
CN202223185427.2U 2022-11-29 2022-11-29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89150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85427.2U CN218915022U (zh) 2022-11-29 2022-11-29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85427.2U CN218915022U (zh) 2022-11-29 2022-11-29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15022U true CN218915022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44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85427.2U Active CN218915022U (zh) 2022-11-29 2022-11-29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150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7561B (zh) 感应加热器
KR20180027903A (ko) 유로분리 냉각구조를 포함하는 조리기기
CN218915022U (zh) 烹饪器具
CN216087060U (zh) 电磁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1484104U (zh) 一种热源隔离的电路板装配结构
CN210951418U (zh) 电磁炉
CN218544534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220800746U (zh) 一种模块化的电饭煲结构
CN106642233B (zh) 一种电磁灶
EP4096353A1 (en) Electric range
CN217209481U (zh) 一种散热共享的电灶
JP5456508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19264380U (zh) 烹饪器具
CN217540829U (zh) 烹饪器具
EP4096360A1 (en) Electric range
CN218721726U (zh) 烹饪器具
CN216437525U (zh) 线圈盘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9103063U (zh) 烹饪器具
CN216291503U (zh) 线圈盘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1984950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8064998U (zh) 一种无风扇电陶炉
CN211984949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064391U (zh) 一种烹饪器具电控系统冷却结构
EP4009743B1 (en) Electric range
CN218915023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