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4714U - 一种灯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14714U
CN218914714U CN202320201033.7U CN202320201033U CN218914714U CN 218914714 U CN218914714 U CN 218914714U CN 202320201033 U CN202320201033 U CN 202320201033U CN 218914714 U CN218914714 U CN 2189147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lens
bas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0103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波
廖怀洲
郑臻轶
罗华杰
周静
娄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gnify Holding BV
Original Assignee
Signify Holding B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gnify Holding BV filed Critical Signify Holding BV
Priority to CN20232020103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147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147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147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光源和光导元件,以及连接于光导元件上的反射罩;光导元件包括设置于反射罩内的第一出光部和第二出光部,光导元件被配置为将光源发出的部分光线引导至第一出光部并射出以形成第一光线,且将光源发出的部分光线引导至第二出光部并射出以形成第二光线;反射罩具有第一出光口,以及与第二出光部相对设置的第二出光口,反射罩被配置为将第一光线向第一出光口反射;第二出光口处设有控光组件,控光组件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控光组件在处于打开状态时可供第二光线穿过第二出光口;控光组件在处于关闭状态时可阻止第二光线穿过第二出光口。本申请提供的灯具能实现更好的照明效果,丰富灯具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灯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随着照明技术的发展,各式各样的灯具层出不穷,无论在家装、商场以及娱乐场所等应用场景下,用户对灯具的功能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照明,为适应一些特殊场合的应用需求,通常需要改变灯具的结构来实现。
其中,如何设计灯具结构直接影响着灯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功能实现以及照明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具,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灯具功能及应用场景单一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具,该灯具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光源和光导元件,以及连接于所述光导元件上的反射罩。其中,所述光导元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反射罩内的第一出光部和第二出光部,所述光导元件被配置为将所述光源发出的部分光线引导至所述第一出光部并射出以形成第一光线,且将所述光源发出的部分光线引导至所述第二出光部并射出以形成第二光线;所述反射罩具有第一出光口,以及与所述第二出光部相对设置的第二出光口,所述反射罩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光线向所述第一出光口反射;所述第二出光口处设有控光组件,所述控光组件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所述控光组件在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可供所述第二光线穿过所述第二出光口;所述控光组件在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时可阻止所述第二光线穿过所述第二出光口。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具,控光组件可以灵活地调节为打开或关闭状态,以控制光线向不同方向射出,进而使得灯具的功能多样化,有利于实现更好的照明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导元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导光件,以及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导光件远离所述底座的端部处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包括靠近所述导光件设置的第一表面、远离所述导光件设置的第二表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侧面,所述侧面为所述第一出光部,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第二出光部;所述第一表面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导光件射出的光线;所述第二表面被配置为将照射至所述第二表面上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至所述侧面并射出所述第一透镜,以形成所述第一光线;所述侧面被配置为将照射至所述侧面上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表面并射出所述第一透镜,以形成所述第二光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导光件射出光线的利用率,光线通过在第一透镜上进行反射,从而使得射出第一透镜的光线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提升灯具的照明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截面内,所述侧面包括靠近所述第一表面设置的第一端点,以及远离所述第一表面设置的第二端点,所述第二端点到所述第一透镜的中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端点到所述中轴线的距离;所述第二表面包括靠近所述中轴线设置的第三端点,以及远离所述中轴线设置的第四端点,经过所述第三端点和所述第四端点的直线相对所述中轴线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三端点向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相对所述第四端点偏移;其中,所述第一截面为包含所述中轴线且与所述侧面相交的截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减少光线损失,并且出射光的均匀性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第一凸透镜,所述第一凸透镜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的中轴线的位置处,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第二凸透镜,所述第二凸透镜位于所述中轴线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凸透镜、所述第二凸透镜均与所述第一透镜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第一透镜能够向上出光(也就是向靠近控光组件的一侧出光),有利于减少光线损失,达到更好的照明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件远离所述底座的端部处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设有卡槽和避让槽,所述避让槽沿所述安装槽的槽深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卡槽连通;所述第一透镜上设有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可沿所述避让槽滑入所述卡槽中,以使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导光件可拆卸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简单,方便了第一透镜和导光件的维修及更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光组件包括具有第一通光孔的承载座、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承载座上的调节座,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光孔边缘处的多个遮光叶片;所述承载座、所述调节座均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出光口中,所述调节座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光孔相对设置的第二通光孔;所述调节座在相对所述承载座转动时可带动每个所述遮光叶片运动,以使所述控光组件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关闭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控光组件在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时,多个所述遮光叶片拼接在一起以关闭所述第一通光孔;所述控光组件在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多个所述遮光叶片打开所述第一通光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控光组件的灵活调节,进而可自由地控制光线的上升或下降,有利于提升照明效果以及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叶片的轮廓为四边形,所述遮光叶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顶角部和第二顶角部,所述控光组件在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时,多个所述遮光叶片的所述第一顶角部均位于所述第一通光孔的轴线处;每个所述遮光叶片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承载座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遮光叶片上的第一滑槽,以及设置于所述承载座上的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一滑槽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顶角部设置,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二顶角部设置,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遮光叶片的合拢或打开,同时对遮光叶片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避免过度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遮光叶片分别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调节座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调节座上的第二滑槽,以及设置于所述遮光叶片上的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二滑槽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光孔的边缘处,且一端靠近所述第二通光孔的轴线设置,另一端远离所述第二通光孔的轴线设置,所述第二滑动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顶角部处且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提高了遮光叶片移动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有利于控光组件控制并调节光线的功能的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座上固定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位于所述第二通光孔的外围;所述灯具还包括光学元件,所述光学元件为凸透镜或扩散板,所述光学元件的边缘处设有环状凸缘,所述环状凸缘与所述固定套螺纹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光学元件对第二通光孔出射的光线进行方向或者聚集度的调节,有利于灯具达到更好的照明效果,适用场景也更加多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套凸出于所述反射罩之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光学元件对出射光线的调节,有利于提高光线利用率,减少光线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第一通光孔的周向延伸,并且所述导向槽沿所述第一通光孔的轴向贯穿所述承载座;所述调节座上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端部设有止挡部,所述导向柱滑动穿设于所述导向槽中,所述止挡部止挡于所述导向槽远离所述调节座的槽口边缘处,以阻止所述调节座向远离所述承载座的方向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实现调节座相对承载座的转动,并且通过止挡部限制调节座的移动,避免调节座与承载座相分离,保证控光组件的正常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件为杆状,所述导光件远离所述底座的端部由所述第二出光口伸入所述反射罩中,所述导光件远离所述底座的端部可拆卸地套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通过多个第一支撑杆与所述反射罩相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沿所述连接套的周向排布,且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均与所述连接套、所述反射罩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导光件和反射罩之间的稳定性,进而保证灯具的正常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套通过多个第二支撑杆与所述控光组件相连接,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沿所述连接套的周向排布,且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均与所述连接套、所述控光组件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提高了控光组件的固定强度与稳定性,保证控光组件的正常工作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具有容纳腔,所述底座上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光导元件插入到所述安装通孔中,所述容纳腔中设有散热件,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散热件上,且所述光源与所述光导元件相对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证将光源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有效地散发出去,有利于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以直接照射至光导元件,有效减少了光线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下底座,以及与所述下底座可拆卸连接的上底座,所述下底座与所述上底座围成所述容纳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对底座内部器件的检查维修操作,有利于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灯具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灯具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灯具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A截面图;
图5为图4中的灯具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控光组件在打开状态时灯具的光路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控光组件在关闭状态时灯具的光路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一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在第一截面内的第一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一透镜与导光件的爆炸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打开状态的控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关闭状态的控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控光组件的爆炸图;
图1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遮光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调节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光学元件与调节座的爆炸图;
图1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底座的结构设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底座1;容纳腔11;安装通孔12;散热件13;下底座14;上底座15;第一截面100;光源2;灯具200;光导元件3;第一出光部31;第二出光部32;导光件33;连接套34;第一光线310;第二光线320;安装槽331;第一支撑杆341;第二支撑杆342;侧壁3310;卡槽3311;避让槽3312;反射罩4;第一出光口41;第二出光口42;控光组件5;承载座51;调节座52;遮光叶片53;第一连接结构54;第二连接结构55;固定套56;第一通光孔511;导向槽512;第二通光孔521;导向柱522;止挡部523;第一顶角部531;第二顶角部532;第一滑槽541;第一滑动部542;第二滑槽551;第二滑动部552;第一透镜6;第一表面61;第二表面62;侧面63;卡接凸起64;直线65;第一凸透镜610;第二凸透镜620;第三端点621;第四端点622;第一端点631;第二端点632;中轴线600;光学元件7;环状凸缘7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侧”、“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安装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还需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零部件,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同的零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如图1至图7所示,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灯具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灯具的爆炸图,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灯具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的A-A截面图,图5为图4中的灯具的局部放大图。该灯具可以是台灯、落地灯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4所示,该灯具200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上的光源2和光导元件3,以及连接于光导元件3上的反射罩4。
如图6和图7所示,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控光组件在打开状态时灯具的光路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控光组件在关闭状态时灯具的光路示意图。
光导元件3包括设置于反射罩4内的第一出光部31和第二出光部32,光导元件3被配置为将光源2发出的部分光线引导至第一出光部31并射出以形成第一光线310,且将光源2发出的部分光线引导至第二出光部32并射出以形成第二光线320。
反射罩4具有第一出光口41,以及与第二出光部32相对设置的第二出光口42,反射罩4被配置为将第一光线310向第一出光口41反射。
第二出光口42处设有控光组件5,控光组件5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控光组件5在处于打开状态时可供第二光线320穿过第二出光口42。控光组件5在处于关闭状态时,可阻止第二光线320穿过第二出光口42。也就是:当控光组件5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光线310和第二光线320分别由第一出光口41和第二出光口42射出。而当控光组件5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光线310由第一出光口41射出,第二光线320由于关闭的控光组件5的阻挡,无法从第二出光口42射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具,控光组件5可以灵活地调节为打开或关闭状态,以控制光线向不同方向射出,进而使得灯具的功能多样化,有利于实现更好的照明效果。
工作时,光源2发出的光线通过光导元件3向上照射,一部分光线(也就是第一光线310)由反射罩4的第一出光口41射出,用户可以选择打开或关闭控光组件5。当打开控光组件5时,另一部分光线(也就是第二光线320)可以同时由第二出光口42向上射出。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灯具不仅可以用于照明,也可应用于一些特殊场合,比如可用作氛围灯。
需要说明的是,光导元件3和反射罩4的内部可以不设置电线或电气部件,仅通过光导元件3和反射罩4实现光源2所发出光线的传输。
其中,光源2被定义为当有电流通过时在电磁光谱的可见区域发射辐射的任何器件,比如可以是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珠。光导元件3可以为玻璃或透明塑料材料,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而进行选用。反射罩4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由玻璃材料制成,满足反射罩4的内部可以反射入射光线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光导元件3包括设置于底座1上的导光件33,以及可拆卸地设置于导光件33远离底座1的端部处的第一透镜6。
如图5至图8所示,其中,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一透镜的结构示意图。第一透镜6包括靠近导光件33设置的第一表面61、远离导光件33设置的第二表面62,以及连接于第一表面61和第二表面62之间的侧面63,侧面63为第一出光部31,第二表面62为第二出光部32。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表面61被配置为接收导光件33射出的光线;第二表面62被配置为将照射至第二表面62上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至侧面63并射出第一透镜6,以形成第一光线310。侧面63被配置为将照射至侧面63上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至第二表面62并射出第一透镜6,以形成第二光线320。也就是:第一光线310由侧面63射出第一透镜6,第二光线320由第二表面62射出第一透镜6。
通过第一透镜6的设置,这样,可以提高导光件33射出光线的利用率,光线通过在第一透镜6上进行反射,从而使得射出第一透镜6的光线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提升灯具的照明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和图7所示,导光件33射出的至少部分光线直接经过第一表面61和第二表面62的透射并射出第一透镜6,以形成第二光线3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在第一截面内的第一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在第一截面100内,侧面63包括靠近第一表面61设置的第一端点631,以及远离第一表面61设置的第二端点632,第二端点632到第一透镜6的中轴线600的距离大于第一端点631到中轴线600的距离。也就是:沿中轴线600且由第一端点631指向第二端点632的方向该第一透镜6呈扩口状。
第二表面62包括靠近中轴线600设置的第三端点621,以及远离中轴线600设置的第四端点622,经过第三端点621和第四端点622的直线65相对中轴线600倾斜设置,且第三端点621向靠近第一表面61的一侧相对第四端点622偏移。也就是:沿中轴线600的方向,第三端点621到第一表面61的距离小于第四端点622到第一表面61的距离,第二表面62为曲线面型。
其中,第一截面100为包含中轴线600且与侧面63相交的截面。
通过这样的设置,光线可以在第二表面62发生全反射并照射至侧面63。同样地,侧面63的设置可以使照射至侧面63的光线进行全反射并将反射后的光线导向第二表面62。这样,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减少光线损失,并且出射光的均匀性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表面61上设有第一凸透镜610,第一凸透镜610位于第一透镜6的中轴线600的位置处,第二表面62上设有第二凸透镜620,第二凸透镜620位于中轴线600的位置处。第一凸透镜610、第二凸透镜620均与第一透镜6一体成型。
通过设置第一凸透镜610和第二凸透镜620,这样,可以满足导光件33发出的入射光的一部分经由第一凸透镜610和第二凸透镜620射出第一透镜6,保证了第一透镜6能够向上出光(也就是向靠近控光组件5的一侧出光),有利于减少光线损失,达到更好的照明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灯具整体所需的上行光线较少时,第一凸透镜610和第二凸透镜620也可以不用设置,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一透镜与导光件的爆炸图。导光件33远离底座1的端部处设有安装槽331,安装槽331的侧壁3310上设有卡槽3311和避让槽3312,避让槽3312沿安装槽331的槽深方向Z延伸且与卡槽3311连通。第一透镜6上设有卡接凸起64,卡接凸起64可沿避让槽3312滑入卡槽3311中,以使第一透镜6与导光件33可拆卸卡接。
通过这样的设置,用户只需旋转第一透镜6,使卡接凸起64滑入或滑出卡槽3311便可完成安装或拆卸,操作简单,方便了第一透镜6和导光件33的维修及更换。
其中,卡接凸起64可以与第一透镜6一体成型,卡接凸起64的数量可以是2个,但也不限于此,也可以为3个、4个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4所示,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打开状态的控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关闭状态的控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控光组件的爆炸图。
控光组件5包括具有第一通光孔511的承载座51、可转动设置于承载座51上的调节座52,以及连接于第一通光孔511边缘处的多个遮光叶片53。如图5所示,承载座51、调节座52均至少有一部分位于第二出光口42中,调节座52具有与第一通光孔511相对设置的第二通光孔521。也就是:控光组件5控制并调节的是由第二出光口42出射的光线(也就是第二光线320)。
调节座52在相对承载座51转动时可带动每个遮光叶片53运动,以使控光组件5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控光组件5在处于关闭状态时,多个遮光叶片53拼接在一起以关闭第一通光孔511。控光组件5在处于打开状态时,多个遮光叶片53打开第一通光孔511。也就是:通过遮光叶片53的运动打开或关闭控光组件5,以控制光线是否通过以及所通过光线的量,当遮光叶片53合拢(控光组件5处于关闭状态)时,光线无法通过第一通光孔511和第二通光孔521射出第二出光口42;当遮光叶片53打开(控光组件5处于打开状态)时,光线则通过第一通光孔511和第二通光孔521射出第二出光口42;当遮光叶片53处在合拢与打开之间的状态时,第一通光孔511和第二通光孔521则允许部分光线射出第二出光口42。
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实现控光组件5的灵活调节,进而可自由地控制光线的上升或下降,有利于提升照明效果以及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图1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遮光叶片的结构示意图。遮光叶片53的轮廓为四边形,遮光叶片5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顶角部531和第二顶角部532。控光组件5在处于关闭状态时,多个遮光叶片53的第一顶角部531均位于第一通光孔511的轴线600处。也就是:控光组件5处于关闭状态时,多个遮光叶片53将第一通光孔511完全遮挡住。
如图14和图15所示,每个遮光叶片53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结构54与承载座51相连接,第一连接结构54包括设置于遮光叶片53上的第一滑槽541,以及设置于承载座51上的第一滑动部542,第一滑槽541的一端靠近第一顶角部531设置,另一端靠近第二顶角部532设置,第一滑动部542与第一滑槽541滑动配合。
通过在承载座51和每个遮光叶片53上分别设置第一滑动部542和第一滑槽541,这样,滑动配合的方式有利于遮光叶片53的合拢或打开,同时对遮光叶片53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避免过度移动。
其中,第一滑动部542可以设置为柱状、立方体状等,第一滑槽541也可以设置为跑道形、长方形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6所示,图1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调节座的结构示意图。每个遮光叶片53分别通过第二连接结构55与调节座52相连接,第二连接结构55包括设置于调节座52上的第二滑槽551,以及设置于遮光叶片53上的第二滑动部552,第二滑槽551设置于第二通光孔521的边缘处,且一端靠近第二通光孔521的轴线600设置,另一端远离第二通光孔521的轴线600设置,第二滑动部552设置于第二顶角部532处且与第二滑槽551滑动配合。
通过这样的设置,更进一步地提高了遮光叶片53移动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有利于控光组件5控制并调节光线的功能的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图1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光学元件与调节座的爆炸图。调节座52上固定有固定套56,固定套56位于第二通光孔521的外围。灯具200还包括光学元件7,光学元件7为凸透镜或扩散板,光学元件7的边缘处设有环状凸缘71,环状凸缘71与固定套56螺纹配合。
通过在调节座52上设置光学元件7,这样,可以通过光学元件7对第二通光孔521出射的光线进行方向或者聚集度的调节,有利于灯具200达到更好的照明效果,适用场景也更加多样。
其中,当光学元件7为凸透镜时,光学元件7对第二通光孔521出射的光线具有一定的聚拢作用。当光学元件7为扩散板时,光学元件7可以使第二通光孔521出射的光线向多方向扩散。这样,灯具200便可以达到不同的光学效果,以适应一些特殊场合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固定套56凸出于反射罩4之外。
通过将固定套56设置为凸出于反射罩4之外,可以使光学元件7完全处于反射罩4之外,这样,有利于光学元件7对出射光线的调节,有利于提高光线利用率,减少光线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承载座51上设有导向槽512,导向槽512沿第一通光孔511的周向延伸,并且导向槽512沿第一通光孔511的轴向贯穿承载座51。调节座52上设有导向柱522,导向柱522的端部设有止挡部523,导向柱522滑动穿设于导向槽512中,止挡部523止挡于导向槽512远离调节座52的槽口边缘处,以阻止调节座52向远离承载座51的方向运动。
通过这样的设置,导向柱522与导向槽512滑动配合,有利于实现调节座52相对承载座51的转动,并且通过止挡部523限制调节座52的移动,避免调节座52与承载座51相分离,保证控光组件5的正常工作。
其中,导向柱522和止挡部523可以与调节座52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紧固件、卡接等方式固定至调节座52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导光件33为杆状,导光件33远离底座1的端部由第二出光口42伸入反射罩4中,导光件33远离底座1的端部可拆卸地套设有连接套34。连接套34通过多个第一支撑杆341与反射罩4相连接,多个第一支撑杆341沿连接套34的周向排布,且每个第一支撑杆341均与连接套34、反射罩4可拆卸连接。
通过连接套34和第一支撑杆341的设置,这样,有利于提高导光件33和反射罩4之间的稳定性,进而保证灯具200的正常工作。
其中,连接套34可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套设在导光件33的一端。同样的,每个第一支撑杆341与连接套34、反射罩4之间也可以通过紧固件、卡接等方式连接,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连接套34通过多个第二支撑杆342与控光组件5相连接,多个第二支撑杆342沿连接套34的周向排布,且每个第二支撑杆342均与连接套34、控光组件5可拆卸连接。
通过这样的设置,有效提高了控光组件5的固定强度与稳定性,保证控光组件5的正常工作运行。
其中,可拆卸连接可以指通过紧固件、卡接等方式将每个第二支撑杆342与连接套34、控光组件5相连接,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图1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底座的结构设置示意图。底座1具有容纳腔11,底座1上设有安装通孔12,光导元件3插入到安装通孔12中。容纳腔11中设有散热件13,光源2设置于散热件13上,且光源2与光导元件3相对设置。
通过散热件13的设置,可以保证将光源2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有效地散发出去,有利于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将光源2与光导元件3相对设置,这样,使得光源2发出的光线可以直接照射至光导元件3,有效减少了光线损失。
其中,散热件13可以为由铜、铝等金属材料制成的散热片,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底座1包括下底座14,以及与下底座14可拆卸连接的上底座15,下底座14与上底座15围成容纳腔11。
通过设置可拆卸的上底座15和下底座14,这样,方便了对底座1内部器件的检查维修操作,有利于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其中,上底座15和下底座14之间可以通过紧固件、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灯具,包括底座(1)、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的光源(2)和光导元件(3),以及连接于所述光导元件(3)上的反射罩(4),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导元件(3)包括设置于所述反射罩(4)内的第一出光部(31)和第二出光部(32),所述光导元件(3)被配置为将所述光源(2)发出的部分光线引导至所述第一出光部(31)并射出以形成第一光线(310),且将所述光源(2)发出的部分光线引导至所述第二出光部(32)并射出以形成第二光线(320);
所述反射罩(4)具有第一出光口(41),以及与所述第二出光部(32)相对设置的第二出光口(42),所述反射罩(4)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光线(310)向所述第一出光口(41)反射;
所述第二出光口(42)处设有控光组件(5),所述控光组件(5)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所述控光组件(5)在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可供所述第二光线(320)穿过所述第二出光口(42);所述控光组件(5)在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时可阻止所述第二光线(320)穿过所述第二出光口(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导元件(3)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的导光件(33),以及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导光件(33)远离所述底座(1)的端部处的第一透镜(6);
所述第一透镜(6)包括靠近所述导光件(33)设置的第一表面(61)、远离所述导光件(33)设置的第二表面(6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61)和所述第二表面(62)之间的侧面(63),所述侧面(63)为所述第一出光部(31),所述第二表面(62)为所述第二出光部(32);
所述第一表面(61)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导光件(33)射出的光线;所述第二表面(62)被配置为将照射至所述第二表面(62)上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至所述侧面(63)并射出所述第一透镜(6),以形成所述第一光线(310);所述侧面(63)被配置为将照射至所述侧面(63)上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表面(62)并射出所述第一透镜(6),以形成所述第二光线(3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截面(100)内,
所述侧面(63)包括靠近所述第一表面(61)设置的第一端点(631),以及远离所述第一表面(61)设置的第二端点(632),所述第二端点(632)到所述第一透镜(6)的中轴线(600)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端点(631)到所述中轴线(600)的距离;
所述第二表面(62)包括靠近所述中轴线(600)设置的第三端点(621),以及远离所述中轴线(600)设置的第四端点(622),经过所述第三端点(621)和所述第四端点(622)的直线(65)相对所述中轴线(600)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三端点(621)向靠近所述第一表面(61)的一侧相对所述第四端点(622)偏移;
其中,所述第一截面(100)为包含所述中轴线(600)且与所述侧面(63)相交的截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表面(61)上设有第一凸透镜(610),所述第一凸透镜(610)位于所述第一透镜(6)的中轴线(600)的位置处,所述第二表面(62)上设有第二凸透镜(620),所述第二凸透镜(620)位于所述中轴线(600)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凸透镜(610)、所述第二凸透镜(620)均与所述第一透镜(6)一体成型;
和/或,所述导光件(33)远离所述底座(1)的端部处设有安装槽(331),所述安装槽(331)的侧壁(3310)上设有卡槽(3311)和避让槽(3312),所述避让槽(3312)沿所述安装槽(331)的槽深方向(Z)延伸且与所述卡槽(3311)连通;所述第一透镜(6)上设有卡接凸起(64),所述卡接凸起(64)可沿所述避让槽(3312)滑入所述卡槽(3311)中,以使所述第一透镜(6)与所述导光件(33)可拆卸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光组件(5)包括具有第一通光孔(511)的承载座(51)、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承载座(51)上的调节座(5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光孔(511)边缘处的多个遮光叶片(53);所述承载座(51)、所述调节座(52)均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出光口(42)中,所述调节座(52)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光孔(511)相对设置的第二通光孔(521);
所述调节座(52)在相对所述承载座(51)转动时可带动每个所述遮光叶片(53)运动,以使所述控光组件(5)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关闭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控光组件(5)在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时,多个所述遮光叶片(53)拼接在一起以关闭所述第一通光孔(511);所述控光组件(5)在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多个所述遮光叶片(53)打开所述第一通光孔(5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叶片(53)的轮廓为四边形,所述遮光叶片(5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顶角部(531)和第二顶角部(532),所述控光组件(5)在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时,多个所述遮光叶片(53)的所述第一顶角部(531)均位于所述第一通光孔(511)的轴线(600)处;
每个所述遮光叶片(53)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结构(54)与所述承载座(51)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4)包括设置于所述遮光叶片(53)上的第一滑槽(541),以及设置于所述承载座(51)上的第一滑动部(542),所述第一滑槽(541)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顶角部(531)设置,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二顶角部(532)设置,所述第一滑动部(542)与所述第一滑槽(541)滑动配合;
和/或,每个所述遮光叶片(53)分别通过第二连接结构(55)与所述调节座(52)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55)包括设置于所述调节座(52)上的第二滑槽(551),以及设置于所述遮光叶片(53)上的第二滑动部(552),所述第二滑槽(551)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光孔(521)的边缘处,且一端靠近所述第二通光孔(521)的轴线(600)设置,另一端远离所述第二通光孔(521)的轴线(600)设置,所述第二滑动部(552)设置于所述第二顶角部(532)处且与所述第二滑槽(551)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座(52)上固定有固定套(56),所述固定套(56)位于所述第二通光孔(521)的外围;
所述灯具(200)还包括光学元件(7),所述光学元件(7)为凸透镜或扩散板,所述光学元件(7)的边缘处设有环状凸缘(71),所述环状凸缘(71)与所述固定套(56)螺纹配合;和/或,所述固定套(56)凸出于所述反射罩(4)之外。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座(51)上设有导向槽(512),所述导向槽(512)沿所述第一通光孔(511)的周向延伸,并且所述导向槽(512)沿所述第一通光孔(511)的轴向贯穿所述承载座(51);
所述调节座(52)上设有导向柱(522),所述导向柱(522)的端部设有止挡部(523),所述导向柱(522)滑动穿设于所述导向槽(512)中,所述止挡部(523)止挡于所述导向槽(512)远离所述调节座(52)的槽口边缘处,以阻止所述调节座(52)向远离所述承载座(51)的方向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件(33)为杆状,所述导光件(33)远离所述底座(1)的端部由所述第二出光口(42)伸入所述反射罩(4)中,所述导光件(33)远离所述底座(1)的端部可拆卸地套设有连接套(34);
所述连接套(34)通过多个第一支撑杆(341)与所述反射罩(4)相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341)沿所述连接套(34)的周向排布,且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341)均与所述连接套(34)、所述反射罩(4)可拆卸连接;
和/或,所述连接套(34)通过多个第二支撑杆(342)与所述控光组件(5)相连接,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342)沿所述连接套(34)的周向排布,且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杆(342)均与所述连接套(34)、所述控光组件(5)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具有容纳腔(11),所述底座(1)上设有安装通孔(12),所述光导元件(3)插入到所述安装通孔(12)中,所述容纳腔(11)中设有散热件(13),所述光源(2)设置于所述散热件(13)上,且所述光源(2)与所述光导元件(3)相对设置;
和/或,所述底座(1)包括下底座(14),以及与所述下底座(14)可拆卸连接的上底座(15),所述下底座(14)与所述上底座(15)围成所述容纳腔(11)。
CN202320201033.7U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灯具 Active CN2189147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1033.7U CN218914714U (zh)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1033.7U CN218914714U (zh)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14714U true CN218914714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39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01033.7U Active CN218914714U (zh)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147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17361B2 (en) Operation lamp and illumination unit thereof
JP2010102913A (ja) 照明器具
US9441803B2 (en) Vehicular headlamp
KR101810890B1 (ko) 엣지형 led조명등
JP2017208206A (ja) 照明装置
US8403551B2 (en) Lighting device
KR20090104589A (ko) 방사각 조절형 스포트램프
KR101866812B1 (ko) 간접조명 방식의 led 조명장치
CN218914714U (zh) 一种灯具
JP4161972B2 (ja) 照明器具
KR101185058B1 (ko) 엘이디 조명등
JP2007018815A (ja) 室内照明灯
KR101020623B1 (ko) 엘이디 등기구
JP2010170805A (ja) 照明用光学モジュール及び照明用灯具
CN111486373B (zh) 分光射灯
CN110410754B (zh) 照明装置
CN214038252U (zh) 一种配光组件和照明装置
CN108167789B (zh) 大功率调焦灯具
KR102020984B1 (ko) 간접조명타입 led 조명기구
CN220249740U (zh) 一种车灯结构及汽车
CN218720884U (zh) 一种氛围灯
KR200425781Y1 (ko) 초점 조절이 가능한 발광 다이오드 손전등
CN113587007B (zh) 一种能够向上打光的照明设备
KR20120137077A (ko) 엘이디 조명기기
US11885481B2 (en) LED light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