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49740U - 一种车灯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灯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49740U
CN220249740U CN202321663755.0U CN202321663755U CN220249740U CN 220249740 U CN220249740 U CN 220249740U CN 202321663755 U CN202321663755 U CN 202321663755U CN 220249740 U CN220249740 U CN 2202497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thick
light guide
lamp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6375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汝恒
郭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6375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497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497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497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s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Mounting And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灯结构及汽车,涉及汽车车灯技术领域。车灯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内包括灯板、厚壁光导、支架、内配和散热器。灯板上设有多个发光器件。厚壁光导设于灯板下方,厚壁光导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入光面位于至少一个发光器件的下方,出光面位于厚壁光导的一端,入光面与出光面为非相对面。支架设于厚壁光导的下方,支撑厚壁光导。内配设于出光面的外围,与出光面相对。散热器设于灯板的上方,散热器至少覆盖厚壁光导和灯板之间的间隙。散热器、灯板和支架连接,内配和支架卡扣连接,支架与壳体连接。由此,可以提高车灯发光均匀性,改善车灯外观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车灯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车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灯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LED车灯结构多是将LED光源设置在电路板上,LED光源前方设置有厚壁光导,LED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厚壁光导传导直接射出车灯外。
然而,LED光源发出的光只通过厚壁光导传出,存在亮光点,车灯的发光均匀性较差;厚壁光导的入光面和出光面相对设置,大量光线经入光面直接从出光面射出,导致车灯显示的灯光存在颗粒感较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灯结构及汽车,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车灯发光均匀性较差、显示的灯光颗粒感较强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涉及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灯结构,包括壳体。其中,壳体内包括灯板、厚壁光导、支架、内配和散热器。多个发光器件设于灯板上。厚壁光导设于灯板下方,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入光面位于至少一个发光器件的下方,出光面位于厚壁光导的一端,入光面与出光面为非相对面。支架设于厚壁光导下方,支架支撑厚壁光导。内配设于出光面的外围,与出光面相对。散热器设于灯板的上方,至少覆盖厚壁光导和灯板之间的间隙。散热器、灯板和支架连接,内配与支架卡扣连接,支架与壳体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从入光面进入厚壁光导,在厚壁光导内经过多次反射后从出光面射出,为第一次光学传导;光线再进入内配,射出壳体外,为第二次光学传导。光线经过厚壁光导和内配的两次光学传导,均匀发散,实现车灯发光均匀的效果;厚壁光导的入光面和出光面不在一个平面,发光器件采用侧发光方式,发出的光线不能经入光面直接从出光面射出,隐藏光源亮点,减少发光器件的亮斑显示,降低发光器件的发光颗粒感,进而提高车灯显示的外观效果。设置于灯板上的散热器可以降低灯板温度,并且遮挡发光器件从厚壁光导和灯板之间缝隙漏出的光线,起到挡光作用,提高车灯的发光均匀性,减少车灯显示的颗粒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车灯结构的内配为外凸弧面,覆盖出光面。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外凸弧面有聚光作用,发光器件从出光面射出的水平光线,在内配的作用下,外凸的曲面将出光面射出的光线尽可能向曲面中心偏折,防止光线无限制地向外扩散,提高车灯的发光亮度。内配覆盖出光面,发光器件从出光面射出的光线全部经内配射出车灯外,提高经过内配的光通量,从而提高车灯亮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车灯结构的内配材料为半透明的PC材料。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光线通过内配形成均匀的杂散光,半透明材料提高光线的透过率,从而提升车灯亮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车灯结构的内配厚度为1-5mm。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内配厚度过厚,光线在内配内反复反射折射,会降低光线透过率;内配厚度过薄,光线在内配内传导的距离短,内配不能起到分散光线的作用,降低车灯的光照均匀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厚壁光导的右侧壁为反射抛物面,右侧壁在厚壁光导的入光面的正投影覆盖入光面。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经反射抛物面反射尽可能多地进入厚壁光导的上下表面围成的区域内,增加光线在厚壁光导内的光通量,提高光线透过率,车灯的光照效果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厚壁光导为L型结构,入光面所在平面到厚壁光导的上表面的距离小于等于5mm。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入光面所处位置高于厚壁光导的上表面所处位置,使得从入光面进入厚壁光导的光线,在右侧壁的反射作用下,照亮整个出光面,提高出光面的光通量,防止出光面出现暗区,从而提高车灯亮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入光面与灯板平行。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入光面与灯板相对的区域尽可能地大,使得设于灯板上的发光器件发出的直射光线尽可能多地直接进入入光面,增加厚壁光导中的光通量,从而提高光线经过内配的透过量,增强车灯的光照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出光面设有扩散花纹,所述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倾斜角度与对应壳体的倾斜角度相同。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光线在扩散花纹中反复反射,可较好地实现光线均匀性要求,出光面与壳体相适配,从出光面射出的光线到壳体的距离相同,进一步提高光线均匀性,提高车灯结构的外观效果。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述所述的车灯结构。
由此,本申请的上述技术特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经过厚壁光导和内配两次光学传导,光线均匀性好。
(2)发光器件从厚壁光导的侧面发光,隐藏光源亮点,防止出现亮斑,进而提高车灯显示效果。
(3)散热总成起到散热作用,为灯板降温;同时,散热器总成作为遮挡结构,挡住发光器件从灯板和厚壁光导缝隙发出的光线,降低车灯显示的颗粒感。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对应车灯结构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灯结构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灯结构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灯板的结构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厚壁光导及内配的光学传导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散热器和灯板的装配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散热器、灯板、厚壁光导和支架的装配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散热器、灯板、厚壁光导和支架的装配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厚壁光导及内配的光学传导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部件与灯体总成的装配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部件、灯体总成和装饰件总成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普通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传统的车灯结构中,LED光源发出的光经厚壁光导传导后直接射出车灯外,发光面的均匀性较差,且厚壁光导对LED光源遮挡性差,会出现直射光线可视的漏光问题,使得车灯显示颗粒感较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车灯结构,将内配和厚壁光导结合,在保证发光面均匀性的基础上,使车灯规避亮点缺陷,达到更好的发光效果。
参见图1和图2(图2仅示出散热器的底部,省略其他结构)车灯结构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内设有灯板10、厚壁光导20、支架30、内配40和散热器50。散热器50、灯板10和支架30连接,内配40与支架30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螺栓连接、卡接、卡扣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方便更换。支架30与壳体100可以为固定连接,例如焊接,加强支架30与壳体100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各部件在行车过程中受到振动脱落。当然,壳体100内各部件之间也可以为固定连接,各部件与壳体100也可以连接,在此不做限制。
灯板10可以为电路板,用于控制车灯开关。参见图3,多个(例如一个,又如多个)发光器件11设于灯板10上。发光器件11用于发出光线,可以为无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光源,设有灯丝的灯泡,或其他可发光的器件,本申请不做限制。发光器件11分布于靠近灯板10的边缘位置,呈一行均匀排列于灯板10上,均匀排布的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均匀,且边缘位置没有其他器件,防止光线被遮挡。灯板10上还可以设有接插件12,用于与壳体100内其他部件连接,固定灯板的位置。在一些示例中,接插件12为齿状凸起,可以与发光器件11设在灯板10的同一面,也可以设在灯板10的另一面,与设在其他部件上的齿状凹槽相互啮合连接。在又一些示例中,接插件12为凹槽,与设在其他部件上的凸起相互配合,插接连接。
厚壁光导20具有导光作用。继续参见图2和图4,厚壁光导20设于灯板10下方,包括入光面21和出光面22,入光面21和出光面22之间为光通道,出光面22位于厚壁光导20的一端,入光面21和出光面22为非相对面。具体地,入光面21为厚壁光导20的光线入口,出光面22为厚壁光导20的光线出口。非相对面的意思为:从入光面21射入的光线,在不改变方向的情况下,并不能从出光面22直接射出。例如,入光面21所处位置高于出光面22的最上端所处位置。此时,入光面21可以位于厚壁光导20的上表面,出光面22可以位于厚壁光导20的左侧端面。又如,入光面21所处位置位于出光面22的最上端到最下端之间,入光面21和出光面22所在平面相交仅有一直线。又如,入光面21所处位置低于出光面22的最下端所处位置。
入光面21位于至少一个(例如一个,又如所有)发光器件11的下方,具体地,入光面21在灯板10上的投影内至少有一个发光器件11,使得发光器件11发出的光线可以进入入光面21。例如,发光器件11全部位于入光面21在灯板10上的投影内,又如,一部分发光器件11位于入光面21在灯板10上的投影内,另一部分发光器件11位于入光面21在灯板10上的投影外。车灯需要发光时,至少一个发光器件11发出的光经入光面21进入厚壁光导20。由于入光面21和出光面22为非相对面,发光器件11发出的光线在厚壁光导20内来回反射,使得光线从出光面22射出时不再显示为从一个点向外发散,而是均匀发散,提高发光均匀性。
继续参见图2,支架30设于厚壁光导20的下方,支撑厚壁光导20。例如,支架30与厚壁光导20的光通道伸出的部分连接,连接方式可参见上文中壳体100内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又如,厚壁光导20的下表面和右侧壁23被支架30包围,厚壁光导20放在支架上,厚壁光导20的右侧壁23可以与支架30贴合。设置支架30加强了对厚壁光导的安装和固定作用,防止厚壁光导20在形成过程中受到振动脱落。
继续参见图2,内配40具有导光作用,设于出光面22的外围,与出光面22相对,也就是说,从出光面22射入内配40的光线,在不改变方向的情况下,可以从内配40直接射出。在一些示例中,内配40覆盖一部分出光面22,使得从出光面22射出的光线射入内配40内,经内配40后射出车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配40为外凸弧面。外凸弧面的凸起方向为远离出光面22的方向。外凸弧面可以为圆弧面,也可以为近似圆弧的凸面,或者两个及两个以上平面结合形成的凸面。从出光面22射出的光线射入内配40,在内配的折射作用下,外凸弧面产生聚光作用,将出光面22射出的光线尽可能向凸面中心偏折,防止光线无限制地向外扩散,提高车灯的发光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配40覆盖出光面22。也就是内配40包围出光面22,从出光面22射出的光线全部射入内配40中,提高车灯的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配40的材料为半透明的PC材料。例如丙烯酸树脂、亚克力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光线通过内配40形成均匀的杂散光,半透明材料提高光线的透过率,从而提升车灯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配40的厚度为1-5mm,例如1mm,3mm,5mm。内配40厚度过厚,光线在内配40内反复反射折射,会降低光线透过率;内配40厚度过薄,光线在内配40中传导的距离短,内配40不能起到分散光线的作用,降低车灯发光面的光照均匀性。
相关技术中,灯板和厚壁光导的入光面之间存在间隙,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从间隙射出车灯外,形成亮斑,影响车灯显示效果。并且,发光器件长时间发光会导致灯板温度变高,厚壁光导长时间受光线照射也会出现温度升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车灯结构的壳体100内还包括散热器50。继续参见图2(图中仅示出散热器的底部,省略其他结构),散热器50设于灯板10上方,至少覆盖厚壁光导20和灯板10之间的间隙。散热器50与灯板10连接,控制散热器50的开启与关闭,或者,散热器50与车灯外的汽车控制结构连接,控制散热器50的开启与关闭。散热器50可以包括底座和散热翅片,降低灯板10的温度。散热器50的结构还可以参照其他相关技术中车灯散热器的结构,设于灯板10上方,起到降温效果。散热器50至少覆盖厚壁光导20和灯板10之间的间隙,将发光器件11从该间隙漏出的光线遮挡,减少车灯显示的颗粒感。
参见图5-图7,在安装车灯结构时,灯板10通过螺钉与散热器50连接,散热器50通过螺钉与厚壁光导20连接,且通过螺钉与支架30安装固定,厚壁光导20再通过螺钉与支架30安装。此时,灯板10、厚壁光导20、支架30和散热器50形成第一部件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4,厚壁光导20的右侧壁23为反射抛物面,右侧壁23在厚壁光导20的入光面21的正投影覆盖入光面21。发光器件11发出的光经反射抛物面反射尽可能多地进入厚壁光导20的上下表面围成的区域(光通道)内,增加光线在厚壁光导20内的光通量,提高光线透过率,车灯的光照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厚壁光导20的右侧壁23向出光面22一侧倾斜,倾斜角度为45°。倾斜角度为右侧壁23的上端到下端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入光面21垂直射入的光线在右侧壁的反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从出光面22射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4,厚壁光导20为L型结构,入光面21所在平面到厚壁光导20的上表面的距离d小于等于5mm。参见图8,若入光面21所处的位置低于或等于厚壁光导20的上表面所处位置,发光器件11入射到右侧壁23靠近入光面21的位置处,在右侧壁23的反射作用下,只能反射到厚壁光导20的上表面下方,这样,厚壁光导20的上表面下方形成光线较少的暗区80,进而影响车灯整体亮度。因此,入光面21所处的位置高于厚壁光导20的上表面所处位置,使得从入光面21进入厚壁光导20的光线,在右侧壁的反射作用下,照亮整个出光面22,入光面21高出厚壁光导20的上表面的间隙为原先的暗区,这种情况下,在厚壁光导20的上表面下方都有足够光线通过,提高出光面22的光通量,防止出光面22出现暗区,从而提高车灯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2,入光面21与灯板10平行。入光面21与灯板10相对的区域尽可能地大,使得设于灯板10上的发光器件11发出的直射光线尽可能多地直接进入入光面21,增加厚壁光导20中的光通量,从而提高光线经过内配40的透过量,增强车灯的光照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光面22设有扩散花纹,出光面22所在平面的倾斜角度与对应壳体的倾斜角度相同。出光面22的倾斜角度为出光面上端到下端的连接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壳体100的倾斜角度为与出光面22对应的壳体100部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扩散花纹可较好地实现光线均匀性要求,出光面22与壳体100的倾斜相适配,从出光面22射出的光线到壳体100的距离相同,进一步提高光线均匀性,提高车灯结构的外观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9,车灯结构还包括灯体总成60。第一部件200与灯体总成60连接,具体地,支架30通过螺钉与灯体总成6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10,车灯结构还包括装饰件总成70,装饰件总成70通过装饰件卡扣71与支架30卡接固定。装饰件卡扣71可以为饰圈总成卡扣,装饰件卡扣71的材料为塑料材质。装饰件总成70通过螺钉与灯体总成6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饰件总成70与内配40为一体成型结构,装饰件总成70通过双色注塑工艺与装饰件总成70连接为一体。可以满足日益复杂化的车灯设计外形设计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灯结构还包括配光镜总成。配光镜总成将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聚集起来,使光度大大增强,车灯能照射得更远,并且配光镜总成可以约束灯光的照射角度,将平行光进行折射,分布成扇形光,使车灯发光均匀。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车灯结构。
本申请将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经过厚壁光导和内配两次光学传导,且发光器件从厚壁光导的侧面发光,增设散热总成,在降温的同时,提高射出光线的均匀性,防止出现亮斑,提高车灯显示效果。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车灯结构,包括壳体(100),其特征在于,壳体(100)内包括:
灯板(10),多个发光器件(11)设于所述灯板(10)上;
厚壁光导(20),设于所述灯板(10)下方;所述厚壁光导(20)包括入光面(21)和出光面(22),所述入光面(21)位于至少一个发光器件(11)的下方,所述出光面(22)位于所述厚壁光导(20)的一端,所述入光面(21)与所述出光面(22)为非相对面;
支架(30),设于所述厚壁光导(20)下方,所述支架(30)支撑所述厚壁光导(20);
内配(40),设于所述出光面(22)的外围,与所述出光面(22)相对;
散热器(50),设于所述灯板(10)上方,所述散热器(50)至少覆盖所述厚壁光导(20)和所述灯板(10)之间的间隙;
所述散热器(50)、所述灯板(10)和所述支架(30)连接,所述内配(40)与所述支架(30)卡扣连接,所述支架(30)与所述壳体(10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配(40)为外凸弧面,所述内配(40)覆盖所述出光面(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配(40)的材料为半透明的PC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配(40)的厚度为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壁光导(20)的右侧壁(23)为反射抛物面,所述右侧壁(23)在所述厚壁光导(20)的入光面(21)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入光面(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壁光导(20)为L型结构,所述入光面(21)所在平面到所述厚壁光导(20)的上表面的距离小于等于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21)与所述灯板(10)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22)设有扩散花纹,所述出光面(22)所在平面的倾斜角度与对应壳体的倾斜角度相同。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灯结构。
CN202321663755.0U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车灯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202497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63755.0U CN220249740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车灯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63755.0U CN220249740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车灯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49740U true CN220249740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71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63755.0U Active CN220249740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车灯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497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00273B2 (ja) 車両用前照灯
US7144145B2 (en) Vehicle headlight
US8696180B2 (en) Vehicle lamp
US7316495B2 (en) Vehicle headlight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led lighting device units
US6471371B1 (en) Display lamp
US8109664B2 (en) Vehicle lighting equipment
KR20170116071A (ko) 엠블럼을 조명하기 위한 광 조립체
JP2017208206A (ja) 照明装置
JP2006007889A (ja) ライセンスプレートの照明装置
JPWO2019177050A1 (ja) 車両用前照灯
JP6624550B2 (ja) 照明器具
CN110469818B (zh) 一种灯具组件及车灯
KR102278050B1 (ko) 차량용 다기능 사이드 마커 램프
CN220249740U (zh) 一种车灯结构及汽车
JP5987681B2 (ja) 線状照明装置
JP5416268B1 (ja) 光高反射リフレクター光源
US10393336B2 (en) Lighting apparatus for automobile
KR100823702B1 (ko) 도광판과 이를 이용한 자동차용 램프
CN211716301U (zh) 一种照明灯的光学组件以及线光源照明灯
CN115335631A (zh) 车辆用灯具
WO2023210678A1 (ja) 車両用灯具
CN213712965U (zh) 一种灯光组件及可移动式载具
WO2023074753A1 (ja) 車輌用灯具
CN219775525U (zh) 照明模组、灯装置以及车辆
CN216383992U (zh) 侧向反光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