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9675U - 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99675U
CN218899675U CN202222160242.XU CN202222160242U CN218899675U CN 218899675 U CN218899675 U CN 218899675U CN 202222160242 U CN202222160242 U CN 202222160242U CN 218899675 U CN218899675 U CN 218899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tail
transition
excimer laser
dispos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6024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斌涛
海宁芮
柯凯
何树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hao Wuh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hao Wuh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hao Wuh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hao Wuh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6024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99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99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996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包括末端鞘管、第一过渡管、第二过渡管、尾管、橡胶尾套和塑模手柄;末端鞘管内部设置有内腔管,末端鞘管的一端设置标记环,另一端与第一过渡管连接,第一过渡管与第二过渡管连接,第二过渡管与尾管连接,尾管延伸至塑模手柄内,橡胶尾套设置于尾管的外周侧,与塑模手柄连接;末端鞘管的内侧壁与内腔管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环状空间,准分子激光光纤依次穿过环状空间、第一过渡管、第二过渡管、尾管以及塑模手柄。对称性孔洞可以实现不同的光通路组合,进而通过光通路组合进行相关的导管型号识别。通过以上结构,其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完全实现电气隔离,抗干扰能力强,传输效率高,适配性强,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导管,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
背景技术
目前,准分子激光斑块销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随着操作技术的改进和适宜患者的选择,准分子激光斑块销蚀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动脉粥样硬化消蚀策略,已经在当代PCI中确立了自己的市场地位,与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手段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
准分子激光斑块销蚀术通常用于支架内再狭窄、支架扩张不良、球囊不能通过的病变和慢性完全闭塞的患者。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在大多数情况下ELCA技术成功率>80%,血管夹层和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为9%。近20年来,全球使用准分子激光进行的手术超过60万例,它在治疗支架内再狭窄(ISR)和慢性完全闭塞(CTO)等复杂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然而,现有的准分子激光斑块销蚀术中使用的光纤导管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未实现完全的电气隔离,导致信号容易相互干扰,致使信号传输效率低,使用寿命也较短。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其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完全实现电气隔离,抗干扰能力强,工作稳定,传输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包括末端鞘管、第一过渡管、第二过渡管、尾管、橡胶尾套和塑模手柄;
所述末端鞘管内部设置有内腔管,所述末端鞘管的一端设置标记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渡管连接,所述第一过渡管与所述第二过渡管连接,所述第二过渡管与所述尾管连接,所述尾管延伸至所述塑模手柄内,所述橡胶尾套设置于所述尾管的外周侧,并与所述塑模手柄连接;
其中,所述末端鞘管、所述内腔管、所述第一过渡管、所述第二过渡管以及所述尾管均同轴设置,所述末端鞘管的内侧壁与所述内腔管的外侧壁之间形成一环状空间,准分子激光光纤依次穿过所述环状空间、所述第一过渡管、所述第二过渡管、所述尾管以及所述塑模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渡管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过渡管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渡管部分延伸至所述尾管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尾管上靠近所述橡胶尾套的位置套设有热缩管。
进一步地,所述末端鞘管与所述第一过渡管的外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尾管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渡管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塑模手柄的非连接所述橡胶尾套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双数个竖向贯穿塑模手柄的对称性孔洞,所述对称性孔洞对称设置于塑模手柄的中轴线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对称性孔洞为塑模手柄的非连接所述橡胶尾套的一端的两侧分别布置3个,总数为6个。
进一步地,所述尾管处设置有分支口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通过设置末端鞘管、第一过渡管、第二过渡管、尾管、橡胶尾套和塑模手柄的结构,保证了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完全实现电气隔离,抗干扰能力强,工作稳定,传输效率高,能延迟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塑模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包括末端鞘管1、第一过渡管2、第二过渡管3、尾管4、橡胶尾套5和塑模手柄6。
所述末端鞘管1内部设置有内腔管7,所述末端鞘管1的内侧壁与所述内腔管7的外侧壁之间形成一环状空间,供准分子激光光纤通过,并对准分子激光光纤进行固定、夹持。所述末端鞘管1的一端设置标记环8,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渡管2连接,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末端鞘管1与所述第一过渡管2的外径相同;所述标记环8用于设置标志物;所述第一过渡管2与所述第二过渡管3连接,所述第二过渡管3与所述尾管4连接,所述尾管4延伸至所述塑模手柄6内,所述橡胶尾套5设置于所述尾管4的外周侧,并与所述塑模手柄6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所述末端鞘管1、所述内腔管7、所述第一过渡管2、所述第二过渡管3以及所述尾管4均同轴设置,准分子激光光纤依次穿过所述环状空间、所述第一过渡管2、所述第二过渡管3、所述尾管4以及所述塑模手柄6,从而实现光纤的信号传输。如图2所示,所述塑模手柄6侧用于与其他接头或激光器进行连接,所述塑模手柄的非连接所述橡胶尾套的一端设有双数个竖向贯穿塑模手柄的对称性孔洞61,所述对称性孔洞对称设置于塑模手柄的中轴线两侧。一般设置为相对于塑模手柄轴对称布置3个,总数为6个。孔洞61内在生产时设置有封口片,在实际使用时,根据时间操作需求选取一个或多个孔洞61组合,然后将选取的一个或多个孔洞61的封口片拆除,从而打通塑模手柄内部的光通道形成一种光通道组合,进而通过光通道组合进行相关的激光导管型号识别。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渡管2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过渡管3的外径,所述第一过渡管2与所述第二过渡管3采用相同的材质制成。所述第二过渡管3部分延伸至所述尾管4内部。所述尾管4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渡管3的外径。所述尾管4上靠近所述橡胶尾套5的位置套设有热缩管9。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在末端鞘管1、第一过渡管2、第二过渡管3的外周侧可以设置润滑涂层,使得其更易于通过动脉。
如图3所示,在本较佳实施例中,为了实现OTW导管功能,所述尾管4处与第二过渡管3之间设置有分支口连接器10,在分支口连接器10上设置Y型阀,可以同时实现一边在内腔管7中通过导丝、一边通过分支口连接器10向内腔管7中注射生理盐水或其他药剂的功能。实际使用中,该分支口连接器可选为三通鲁尔接头连接器的一种,尤其是一种Y型的三通鲁尔接头连接器。另可在鲁尔接头的分支处安装阀门进行接头的开启、闭合控制。
所述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通过设置依次连接的末端鞘管1、第一过渡管2、第二过渡管3、尾管4、橡胶尾套5和塑模手柄6的结构,保证了输入端(塑模手柄6侧)和输出端(末端鞘管1侧)之间完全实现电气隔离,抗干扰能力强,工作稳定,传输效率高,能延迟使用寿命。
上述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可以应用在整体交换球囊(OTW)或快速交换系统(RX)上;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OTW:在有效长度的近端装有鲁尔接头适配器,便于使用装有正确尺寸导丝(0.014″/0.018″)的激光导管;复型纤维激光导管将紫外线能量,从准分子激光系统传输到动脉梗阻。紫外线能量发送到激光导管的尖端,对纤维状、钙化和粥样硬化病变进行光切除,从而探通病变脉管(光切除是这样一种过程,高能量光子在细胞水平上打断分子键,同时对周围软组织不会造成热损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具备润滑涂层,更易于通过动脉。
RX: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的末端有一个不透射线的标志物用于做X-射线检查时辅助冠状脉管系统中导管的定位。导丝腔始于末端,并且与光纤束同轴,它伸出激光光纤导管,与末端相距9厘米,直接与病人接触。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的外鞘上有一个近端标志物,与末端相距104厘米,在不使用X-射线检查时,辅助股动脉导引导管中激光光纤的定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末端鞘管、第一过渡管、第二过渡管、尾管、橡胶尾套和塑模手柄;
所述末端鞘管内部设置有内腔管,所述末端鞘管的一端设置标记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渡管连接,所述第一过渡管与所述第二过渡管连接,所述第二过渡管与所述尾管连接,所述尾管延伸至所述塑模手柄内,所述橡胶尾套设置于所述尾管的外周侧,并与所述塑模手柄连接;
其中,所述末端鞘管、所述内腔管、所述第一过渡管、所述第二过渡管以及所述尾管均同轴设置,所述末端鞘管的内侧壁与所述内腔管的外侧壁之间形成一环状空间,准分子激光光纤依次穿过所述环状空间、所述第一过渡管、所述第二过渡管、所述尾管以及所述塑模手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管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过渡管的外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渡管部分延伸至所述尾管内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上靠近所述橡胶尾套的位置套设有热缩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鞘管与所述第一过渡管的外径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渡管的外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模手柄的非连接所述橡胶尾套的一端的两侧分别成对设有竖向贯穿塑模手柄的对称性孔洞,所述对称性孔洞对称设置于塑模手柄的中轴线两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性孔洞的总数为6个。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处设置有分支口连接器。
CN202222160242.XU 2022-08-17 2022-08-17 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 Active CN218899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60242.XU CN218899675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60242.XU CN218899675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99675U true CN218899675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13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60242.XU Active CN218899675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996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05055B1 (en) Balloon catheter with irrigation sheath
CA2361305C (en) Kit for endovascular venous surgery
US6494846B1 (en) Dual-mode catheter
JP2003530190A (ja) 卵円窩の位置を特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WO1995029626A1 (en) Resecting coagulated tissue
CN101919725A (zh) 一种用于胰胆管的微创介入性治疗的医疗器械
JPH0575434B2 (zh)
CN108024785A (zh) 血管内成像导管及其使用方法
CN206964705U (zh) 经导丝交换指引导管辅助套管
CN210844886U (zh) 头端双腔球囊导管
US20110077585A1 (en) APC Dual Mode Theraputic Balloon Dilator
CN218899675U (zh) 一次性准分子激光导管
CN110575605A (zh) 头端双腔球囊导管
KR20210031948A (ko) 결석 적출 메쉬 바스켓 및 결석 적출 메쉬 바스켓에 사용되는 더블 캐비티 엔드캡
CN207075928U (zh) 一种冠状动脉射频毁损装置
CN210582597U (zh) 一种用于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新型导鞘
CN204246239U (zh) 一种带球囊扩张功能的乳头括约肌切开刀
CN210813401U (zh) 一种球囊导管
WO1989011818A1 (en) Catheter for diagnosis and therapy
CN211301683U (zh) 球囊导管
CN206391338U (zh) 一种心脑血管微导管
CN220442710U (zh) 一种带侧孔和激光光纤的导引导管
CN104771822A (zh) 能量引发栓塞系统
CN206587013U (zh) 一种内窥镜套管式环切刀
CN217908584U (zh) 带分支主动脉支架放置术中的防缠绕抓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