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9207U - 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99207U
CN218899207U CN202222666904.0U CN202222666904U CN218899207U CN 218899207 U CN218899207 U CN 218899207U CN 202222666904 U CN202222666904 U CN 202222666904U CN 218899207 U CN218899207 U CN 218899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inner pot
air fryer
bottom wall
connec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6690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海鹏
吕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6690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99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99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99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空气炸锅,空气炸锅包括锅体组件,所述锅体组件包括内锅和外锅,所述外锅设置有内部容纳腔,所述内锅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内部容纳腔中,所述内锅包括内锅本体和阻风件,所述阻风件设置于所述内锅本体的内腔,所述阻风件包括基座和沿所述基座的周向设置于所述基座外周上的多个阻风片,所述基座从所述内锅本体的底壁向上朝向所述内锅本体的内腔延伸,通过在内锅中心位置设置阻风件,以用于接收内锅中的气流的推力,从而使内锅可以获得绕自身轴线转动的驱动力,通过内锅的旋转可以提高烹饪食材受热均匀性。

Description

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烹饪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现有空气炸锅是通过将空气加热的方式,并且运用离心风扇将热风输送到与食物接触的位置,然后由于热风能够到达的位置有限,导致待烹饪的食物有些部位接触热量多而出现焦黄,有些部位接触热量少而处于夹生的状态。
如何提高食材的受热均匀性是本领域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炸锅,以提高烹饪食材的受热均匀性。
针对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公开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包括锅体组件,所述锅体组件包括内锅和外锅,所述外锅设置有内部容纳腔,所述内锅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内部容纳腔中,所述内锅包括内锅本体和阻风件,所述阻风件设置于所述内锅本体的内腔,所述阻风件包括基座和沿所述基座的周向设置于所述基座外周上的多个阻风片,所述基座从所述内锅本体的底壁向上朝向所述内锅本体的内腔延伸。
本公开提供的空气炸锅,通过在内锅中心位置设置阻风件,以用于接收内锅中的气流的推力,从而使内锅可以获得绕自身轴线转动的驱动力,通过内锅的旋转可以提高烹饪食材受热均匀性。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空气炸锅包括机头组件,所述机头组件包括用于向所述内锅吹风的下风扇,所述基座的中轴线与所述内锅本体的中轴线重合,所述阻风片包括第一片体,所述第一片体从所述基座的外壁沿所述内锅本体的轴线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第一片体的倾斜方向与所述下风扇的转动方向相反。如此,通过第一片体与内锅本体的轴线倾斜向下延伸,且第一片体的倾斜方向与下风扇的转动方向相反,可以使阻风片能够接收更多的气体,提高阻风片的有效迎风面积。
可选地,所述第一片体与所述内锅本体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
Figure BDA0003876468770000021
满足
Figure BDA0003876468770000022
进一步地,所述阻风片还包括第二片体,所述第二片体从所述第一片体的顶端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一片体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片体的倾斜方向相同。
具体地,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的连接处弧面过渡。
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基座呈圆柱体,所述基座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内锅本体的中心轴线重合,多个所述阻风片沿所述基座的周向等角间隔设置。
本公开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气炸锅,所述空气炸锅包括外锅和如上所述的内锅,所述外锅具有内部腔体,所述内锅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内部腔体。
具体地,所述内锅本体的外壁和所述外锅的腔壁之间具有第一距离L1满足L1≤2mm,所述内锅本体的底壁与所述内部腔体的底壁之间具有第二距离L2满足L2≤2mm。
进一步地,所述下风扇的最低点位于所述内锅本体的顶部边缘的上方,所述内锅的顶端边缘位于所述外锅顶端边缘的下方。
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轴承组件,支撑在所述内锅和所述外锅之间,所述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和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第一端固定于轴承内圈,所述内锅和所述外锅中的一者与轴承外圈固定,另一者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连接轴的第二端,使得所述内锅可拆卸地支撑在所述外锅内。如此,通过设置轴承组件降低了内锅转动过程中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内锅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所述连接轴第二端的横截面为非圆形。如此,避免内锅转动过程中与连接轴发生相对转动。
具体地,所述连接轴第二端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所述内锅或所述外锅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连接轴第二端匹配的沉槽,所述沉槽的外接圆直径为D1,所述连接轴第二端的外接圆直径为D2;或,所述连接轴第二端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连接轴第二端的直径为D2,满足0.2mm≤D1-D2≤1mm。
进一步地,所述沉槽从所述内锅的底壁向内凹陷形成,所述连接轴第二端间隙配合支撑于所述沉槽内,所述连接轴的第一端的横截面呈圆柱体,所述连接轴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直径为D3,满足D3<D2。
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沉槽的深度为H1,所述连接轴第二端设置有连接段,该连接段的轴向高度为H2,满足5mm≤H2≤10mm,且H1>H2。
可选地,所述外锅底壁沿轴向向上突出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顶端呈球面,所述内锅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球面上。如此,较内锅底壁与外锅底壁直接接触的技术方案,本公开降低了内锅转动过程中与外锅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内锅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所述内锅的底面凹陷设置有与所述凸台匹配的沉槽,所述沉槽的直径为D1,所述球面的直径为D2,满足0.2mm≤D1-D2≤1mm。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至少3个圆头凸起,所述内锅的底壁和所述外锅的底壁中的一者凹陷设置有与所述圆头凸起匹配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沿所述内锅的底壁或所述外锅的底壁周向连续延伸,所述至少3个圆头凸起设置在另一者上,且所述至少3个圆头凸起在所述环形凹槽内滚动,使得所述内锅的底壁与所述外锅的底壁间隔设置。
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磁吸组件,支撑在所述内锅和所述外锅之间,所述磁吸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内锅的内锅磁吸和设置于所述外锅的外锅磁吸,所述外锅磁吸和所述内锅磁吸配合使所述内锅悬浮设置于所述外锅内。如此,内锅悬浮设置在外锅中,避免内锅和外锅之间接触,也就避免了内锅与外锅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内锅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所述磁吸组件包括内环磁吸组件,所述内环磁吸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内锅底壁中心位置的内锅内环件和设置于所述外锅底壁上的外锅内环件,所述内锅内环件与所述外锅内环件对位设置,所述内锅内环件的磁性与所述外锅内环件的磁性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磁吸组件包括外环磁吸组件,所述外环磁吸组件包括多个内锅外环件和与所述内锅外环件匹配的多个外锅外环件,所述内锅外环件设置于所述内锅上,多个所述内锅外环件沿所述内锅的径向成对设置,所述外锅外环件设置于所述外锅上,所述内锅外环件的磁性与所述外锅外环件的磁性相同。
具体地,所述内锅外环件设置于所述内锅的底壁和侧壁的连接处。
可选地,成对设置的所述内锅外环件对所述内锅的支撑力在径向上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和/或,成对设置的所述内锅外环件对所述内锅的支撑力在轴向上的分量相同。
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磁吸组件对所述内锅提供向上的推力,且向上的推力不小于所述内锅的重力和待烹饪食物的重力的总和,使得所述内锅与所述外锅间隔设置。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或其它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为本公开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纵剖图。
图2为图1中下风扇与内锅组合状态气体流动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内锅横切图。
图4为图1中I圈所指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公开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内锅和外锅组合状态的局部结构图。
图6为图5中N圈所指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公开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内锅和外锅组合状态的局部结构图。
图8为图7中的磁吸组件的分布图。
图9为图7中相对设置的一对外环磁吸组件的受力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锅体组件;          2、机头组件;
11、内锅;             12、外锅;
13、轴承组件;         14、阻风件;
141、基座;            142、阻风片;
1421、第一片体;       1422;第二片体;
15、磁吸组件;         151、内环磁吸组件;
1511、内锅内环件;     1512、外锅内环件;
152、外环磁吸组件;    1521、内锅外环件;
1522、外锅外环件;     121、凸台;
21、驱动电机;         22、下风扇;
24、加热体;           25、导风罩;
26、盖体;             110、内锅本体;
115、沉槽;            117、漏油孔;
118、插槽;            131、轴承;
132、连接轴;          210、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不应被理解为本公开的实施形态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本公开提供一种空气炸锅,空气炸锅包括锅体组件1和机头组件2。
机头组件2可以枢转连接在锅体组件1的一侧,以使空气炸锅形成为翻盖式空气炸锅,但不以此为限。
机头组件2包括盖体26、加热体24、下风扇22以及驱动电机21。
盖体26能够盖合在外锅12(见下文)的顶端边沿上,以与外锅12配合使内部腔体形成为烹饪腔。为了便于观察锅体组件1内的烹饪情况,盖体26可以为透明结构,例如但不限于,盖体26为玻璃盖。可选地,盖体26为耐高温玻璃盖,但不以此为限。
加热体24设置在盖体26的下方,以能够伸入到烹饪腔中并对烹饪腔内的气体进行加热。作为示例,本公开提供的加热体24为沿盖体26的周向连续延伸的环形加热管,但不以此为限。
下风扇22可转动地设置于加热体24和盖体26之间,以能够将经加热体24加热后的气体吹向内锅11中,但不以此为限。驱动电机21用于驱动下风扇22转动,作为示例,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210固定在下风扇22上,以将驱动电机21的动力传递给下风扇22,以将热风吹至烹饪腔对食材进行加热。
为了提高空气炸锅的使用安全性,避免下风扇22意外触碰使用者,本实施例中的机头组件2还包括导风罩25,导风罩25设置于盖体26的下方且罩设在加热体24的下方,但不以此为限。为了提高空气炸锅内热气流动的顺畅性,导风罩25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但不以此为限。
锅体组件1包括外锅12和用于盛放食物的内锅11,外锅12可以具有内部腔体,内锅11可拆卸地置放于该内部腔体中,以方便内锅11取出并清洗。外锅12可以用于对内锅11进行保温或者隔热,避免热量外泄,从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为了提高食物的受热均匀性,内锅11可转动地设置于外锅12内。本公开提供的锅体组件1能够利用上述驱动电机21驱动下风扇22转动以推动气体流动,流动气体作用于内锅11而带动内锅11绕其轴线转动,无需额外提供动力源,采用下风扇22的驱动电机21作为内锅11转动的动力源,简化了空气炸锅的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
参照图1至图3,本公开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本实施例中在内锅11的内腔中部设置有阻风件14。
具体地,内锅11包括内锅本体110和阻风件14,阻风件14设置于内锅本体110的内腔。
阻风件14包括基座141和沿基座141的周向设置于基座141外壁上的多个阻风片142,基座141固定于内锅本体110的底壁上,且从内锅本体110的底壁朝向内腔延伸。
本公开通过在内锅11中设置阻风件14,以用于提高内锅11的阻风面积,在下风扇22驱动气体流动时,流动气体作用于内锅11并对内锅11提供驱动力,以使内锅11可绕自身轴线旋转,从而可以提高内锅11中烹饪食材的受热均匀性,改善食材的口感。
作为示例,基座141大致呈圆柱体,内锅本体110的中轴线与基座141的中轴线重合,但不以此为限。如此通过基座141与内锅本体110轴线重合,可以使内锅11周向上受力均匀,避免内锅11绕自身轴线转动过程中出现晃动。
可选地,内锅本体110的底壁上设置有漏油孔117,漏油孔117布置于基座141的外侧,以避免基座141遮挡漏油孔117。
本实施例中,经下风扇22驱动的气体在内锅11外侧和内侧的流动方向如图3所示,内锅本体110中的气体在下风扇22的推动下沿内锅本体110的外壁螺旋向下流动,例如但不限于,当内锅本体110外侧的气体流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时,气体继续向下螺旋流动至外锅12的底壁后向上反射以向上螺旋流动,与阻风件14的气体的流动方向可以为顺时针方向,阻风件14可以用于阻挡向上螺旋流动的气体,以获得内锅11转动的驱动力。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离开下风扇22的气体能够尽可能多的进入到内锅11和外锅12之间的空间,下风扇22设置于外锅12的顶端边缘的上方,且外锅12的顶端边缘设置于内锅11的顶端边缘的上方。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下风扇22的最低点位于内锅本体110的顶端边缘的上方,下风扇22与外锅12顶端边缘的垂直距离为大于下风扇与内锅11顶端边缘的垂直距离,即内锅11的顶端边缘位于外锅12的顶端边缘的下方,此时经下风扇22驱动的气体螺旋向下流动,以进入到内锅本体110和外锅12之间的缝隙中,并经外锅12的底壁后向上翻身以穿过内锅本体110底壁的漏油孔117后向上螺旋流动。
为了提高气体的流动速度,内锅本体110和外锅12之间的缝隙不宜过大,作为示例,内锅本体110的外壁和外锅12的内壁之间的第一距离L1满足L1≤2mm,即外锅12半径与内锅本体110半径之间的差值满足L1≤2mm,但不以此为限。进一步地,内锅本体110的底壁与外锅12底壁之间的轴向第二距离L2满足L2≤2mm,但不以此为限。内锅本体110和外锅12之间的缝隙过大,气体进入该空间后速度骤降,将影响对阻风件14的驱动力,内锅11由于驱动力不足而无法顺利旋转;内锅本体110和外锅12之间的缝隙过小,进入到该空间内的气体的量不足,同样影响对阻风件14的驱动力。如此设置,气体在通过内锅本体110和外锅12之间形成的狭小缝隙时,气流速度进一步提高,利于推动内锅11转动。
具体地,阻风片142包括第一片体1421,第一片体1421从基座141的外壁沿内锅本体110的轴线倾斜向下延伸,第一片体1421的倾斜方向与下风扇22的转动方向相反,以能够对经外锅12底壁或者内锅11底壁反射后的气体。
为了使阻风片142具有较好的受力角度,第一片体1421与内锅本体110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
Figure BDA0003876468770000071
满足
Figure BDA0003876468770000072
如此第一片体1421具有较大的迎风面积,气体能够最大限度地与阻风片142作用,并推动内锅11转动。
进一步地,阻风片142还包括第二片体1422,第二片体1422从第一片体1421的顶端倾斜向上延伸,第一片体1421的倾斜方向与第二片体1422的倾斜方向相同。经外锅12底壁或者内锅11的底壁反射后的气体经第二片体1422可以阻挡向上螺旋流动的气体,以获得内锅11转动的推动力。
本公开通过第二片体1422和第一片体1421配合,阻挡向上螺旋流动的气体,提高阻风片142与气体的接触面积,提高迎风面积,即提高驱动力,从而使内锅11能够绕自身旋转轴线转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气体流动的定向性,第一片体1421和第二片体1422的连接处弧面过渡,如此避免气体在接触阻风件14后发生紊流,进一步提高了作用于内锅11上的驱动力。
本公开提供的空气炸锅,在下风扇22的作用下,气体将沿下风扇22的径向向外流动,并在内锅11和外锅12之间的缝隙沿侧壁螺旋向下流动,经内锅本体110底壁的漏油孔117向上反射,在内锅11的中部位置,即下风扇22的正下方位置处,气体反向螺旋向上流动并作用于阻风件14上,以推动内锅11绕其自身轴线旋转。
本公开提供的空气炸锅,利用下风扇22的驱动电机21作用动力源,并借助烹饪腔内的气流来获得驱动力以转动,避免额外设置动力源,从而简化了空气炸锅的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为了提高内锅11的阻风面积,在内锅11的径向中部设置阻风件14,以使内锅11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
参照图1和图4,空气炸锅还包括轴承组件13,以降低内锅11相对于外锅12转动过程中的摩擦力。
具体地,轴承组件13支撑在内锅11和外锅12之间,轴承组件13包括轴承131和连接轴132,连接轴132的第一端固定于轴承内圈,内锅11和外锅12中的一者与轴承外圈固定,另一者可拆卸地连接于连接轴132的第二端,使得内锅11可拆卸地支撑在外锅12内。
本实施例中,连接轴132大致沿内锅11的轴向延伸,以连接轴132的第一端为底端,第二端为顶端为例展开描述。
连接轴132的底端与轴承内圈过盈配合,以使连接轴132与轴承131连接为一体形成轴承组件13,轴承外圈与外锅12的底壁过盈配合,以使轴承131稳定地设置于外锅12上。内锅11的底壁凹陷设置有沉槽115,连接轴132的顶端与沉槽115间隙配合,方便将内锅11放入外锅12内腔或者从外锅12内腔中取出。
为了使连接轴132和内锅11同步转动,连接轴132第二端的横截面为非圆形,以防止连接轴132和沉槽115之间相对转动。
为了方便内锅11与连接轴132匹配,连接轴132的第二端可以为正多边形,沉槽115能够与该连接轴132的第二端(顶端)匹配,例如但不限于,沉槽115可以为筒形沉槽。由于沉槽115位于内锅11的底壁以下,在与连接轴132结合时,用户不可见,因此通过将连接轴132的第二端设置为正多边形,提高了沉槽115与连接轴132的第二端的匹配的概率,从而方便了用户组装。
作为示例,沉槽115的外接圆直径为D1,连接轴132的顶端的外接圆直径为D2满足0.2mm≤D1-D2≤1mm。
沉槽115和连接轴132顶端的侧壁之间的距离过大时,沉槽115经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空行程,甚至出现沉槽115与连接轴132的侧壁不接触的情况,导致内锅11在连接轴132的上方随意摆动或者晃动,支撑不可靠,影响了内锅11的顺利旋转。沉槽115和连接轴132顶端的侧壁之间的距离过小时,内锅11与连接轴132匹配不顺畅,用户需费力才能将连接轴132的顶端插入到内锅11的沉槽115中,或者费力才能将内锅11与连接轴132的顶端分离。
除此,连接轴132第二端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也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沉槽115从内锅11的底壁向内凹陷形成,连接轴132第二端间隙配合支撑于沉槽115内,连接轴132的第一端的横截面呈圆柱体,连接轴132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直径为D3,满足D3<D2。如此,连接轴132的第一端能够对内锅11提供稳定支撑。
为了避免内锅11与外锅12意外触碰,沉槽115的深度为H1,连接轴132第二端的高度为H2,满足5mm≤H2≤10mm,且H1>H2。如此,保证在内锅11底壁和外锅12底壁之间设置有预定间隙,防止内锅11相对于连接轴132的第一端晃动而意外触碰外锅12底壁。
本实施例中,轴承131设置在了连接轴132和外锅12之间,也可以设置在连接轴132和内锅11之间,但不以此为限。
本公开中,通过在内锅11和外锅12之间设置轴承组件13,降低了内锅11相对于外锅12旋转过程中的摩擦阻力,从而使内锅11能够顺利绕自身轴线旋转,提高了内锅11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5和图6,本公开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空气炸锅在外锅12的底壁设置凸台121,以与内锅11形成点支撑,从而降低内锅11相对于外锅12旋转过程中的摩擦力。
具体地,外锅12底壁沿轴向向上突出设置有凸台121,凸台121的顶端呈球面,内锅11可转动地支撑在球面上。作为示例,凸台121的顶端延伸至沉槽115内,以使凸台121的顶端支撑在沉槽115的槽底上,以使沉槽115与凸台121之间为点支撑,从而降低了连接轴132与内锅11之间的摩擦力。本实施例中,沉槽115为圆筒形沉槽,但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通过将凸台121的顶端设置成球面,降低凸台121与内锅11的沉槽115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降低摩擦力的目的。
除此,沉槽115还可以形成为球面沉槽,以能够与凸台121的球面匹配,但不以此为限。
作为示例,内锅11的底面凹陷设置有沉槽115,沉槽115的直径为D1,球面的直径为D2,满足0.2mm≤D1-D2≤1mm,一方面内锅11能够便捷地安装到连接轴132上,另一方面,内锅11能够在连接轴132上顺畅转动。
凸台121可以与外锅12分别独立形成后通过焊接工艺组装在一起,也可以是凸台121与外锅12通过铸造工艺一体成型,都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另外,凸台121的顶端可以呈3/4球面,或者1/2球面,或者1/3球面,都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空气炸锅还包括至少3个圆头凸起(图未示),圆头凸起设置在内锅11底壁和外锅12底壁之间,以降低内锅11与外锅12之间的摩擦力。具体地,内锅11的底壁和外锅12的底壁中的一者凹陷设置有与圆头凸起匹配的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沿内锅11的底壁或外锅12的底壁周向连续延伸,至少3个圆头凸起设置在另一者上,至少3个圆头凸起在环形凹槽内滚动,以使内锅11的底壁与外锅12的底壁间隔设置,从而降低内锅11和外锅12之间的摩擦力,方便内锅11顺利旋转。
本实施例中,圆头凸起设置为可转动地连接在内锅11的底壁上,环形凹槽可以设置在外锅12的底壁上。为了简化描述,本实施例仅在内锅11和外锅12之间设置圆头凸起,除此,还可以在外锅12的底壁上设置凸台121,通过凸台121和圆头凸起配合,实现内锅11在外锅12内的可靠支撑,都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或者,圆头凸起还可以与轴承组件13配合,以对内锅11形成可靠支撑,也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上述实施例公开了内锅11和外锅12之间的接触式支撑,除此,内锅11和外锅1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非接触式支撑。
参照图7至图9,本公开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纵剖图,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公开在内锅11和外锅12之间设置有磁吸组件15,而非轴承组件。
具体地,空气炸锅还包括磁吸组件15,支撑在内锅11和外锅12之间,磁吸组件15包括设置于内锅11的内锅磁吸和设置于外锅12的外锅磁吸,外锅磁吸和内锅磁吸配合使内锅11悬浮设置于外锅12内。如此内锅11可以保持悬浮状态而不落下,避免内锅11与外锅12发生摩擦,从而降低了内锅11和外锅12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7,磁吸组件15包括内环磁吸组件151,内环磁吸组件151包括设置于内锅11底壁中心位置的内锅内环件1511和设置于外锅12底壁上的外锅内环件1512,内锅内环件1511与外锅内环件1512对位设置,内锅内环件1511的磁性与外锅内环件1512的磁性相同。由于磁性相同的内锅内环件1511和外锅内环件1512相互排斥,在内锅11设置于外锅12的内腔中时,由于内锅内环件1511和外锅内环件1512的排斥力作用,内锅11将受到沿轴向向上的推力,以克服内锅11自身的重力以及内置食材的重力,避免内锅11与外锅12直接物理接触,在内锅11转动过程中,避免了内锅11和外锅12之间产生摩擦。
作为示例,内锅内环件1511与外锅内环件1512设置在外锅12的中轴线上,但不以此为限。
除此,本实施例中,内锅内环件1511与外锅内环件1512可以分别为永磁体,也可以为电磁铁,都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继续参照图7,本实施例中,磁吸组件15包括外环磁吸组件152,外环磁吸组件152包括多个内锅外环件1521和与内锅外环件1521匹配的多个外锅外环件1522,内锅外环件1521设置于内锅11上,多个内锅外环件1521沿内锅11的径向成对设置,如图8和图9所示,外锅外环件1522设置于外锅12上,内锅外环件1521的磁性与外锅外环件1522的磁性相同。
作为示例,多个内锅外环件1521设置于内锅11的同一圆周上,但不以此为限。多个外锅外环件1522设置于外锅12的同一圆周上,但不以此为限。为了能够更好地提供排斥性磁吸力,每个内锅外环件1521对应设置有一个外锅外环件1522,即内锅外环件1521与外锅外环件1522一一对应,如图8所示,但不以此为限。
作为示例,内锅外环件1521设置于内锅11的底壁和侧壁的连接处,对应地,外锅外环件1522设置于外锅12的底壁和侧壁的连接处,以使外锅外环件1522能够对内锅外环件1521提供沿径向倾斜向上的推力,以能够克服内锅11的重力和内锅11中食材的重力。
参照图7和图9,可选地,成对设置的内锅外环件1521对内锅11的支撑力在径向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以使磁吸力在内锅11的径向上的合力为0,避免内锅11径向窜动。在内锅11旋转过程中,成对设置的内锅外环件1521受到的径向力保持合力为0,即图9中一个内锅外环件1521受到的合力为FC,与其对应的另一个内锅外环件1521受到的合力为FC1,与F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保持内锅11实时径向合力为0。
图7示出了外锅外环件1522和内锅外环件1521对位设置时内锅外环件1521的受力情况,内锅外环件1521受到径向向内的推力FX和FX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以使内锅11在径向上保持平衡,从而避免内锅11径向窜动。
进一步地,成对设置的内锅外环件1521对内锅11的支撑力在轴向上的分量相同,以避免内锅11单侧受力多大而出现翻转。
继续参照图7,本实施例中空气炸锅以内环磁吸组件151和外环磁吸组件152配合,对内锅11提供向上的推力,且向上的推力不小于内锅11的重力和待烹饪食物的重力的总和,使得内锅11与外锅12间隔设置,避免内锅11与外锅12物理接触,在内锅11相对于外锅12旋转过程中,避免产生摩擦力。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讯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本公开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件、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Claims (21)

1.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组件(1),所述锅体组件(1)包括内锅(11)和外锅(12),所述外锅(12)设置有内部容纳腔,所述内锅(1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内部容纳腔中,
所述内锅(11)包括内锅本体(110)和阻风件(14),所述阻风件(14)设置于所述内锅本体(110)的内腔,所述阻风件(14)包括基座(141)和沿所述基座(141)的周向设置于所述基座(141)外周上的多个阻风片(142),所述基座(141)从所述内锅本体(110)的底壁向上朝向所述内锅本体(110)的内腔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炸锅包括机头组件(2),所述机头组件(2)设置于所述锅体组件(1)的上方,所述机头组件(2)包括用于向所述内锅(11)吹风的下风扇(22),所述基座(141)的中轴线与所述内锅本体(110)的中轴线重合,所述阻风片(142)包括第一片体(1421),所述第一片体(1421)从所述基座(141)的外壁沿所述内锅本体(110)的轴线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第一片体(1421)的倾斜方向与所述下风扇(22)的转动方向相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体(1421)与所述内锅本体(110)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φ,满足0°≤φ≤45°。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风片(142)还包括第二片体(1422),所述第二片体(1422)从所述第一片体(1421)的顶端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一片体(1421)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片体(1422)的倾斜方向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体(1421)和所述第二片体(1422)的连接处弧面过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41)呈圆柱体,所述基座(141)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内锅本体(110)的中心轴线重合,多个所述阻风片(142)沿所述基座(141)的周向等角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本体(110)的外壁和所述外锅(12)的腔壁之间具有第一距离L1满足L1≤2mm,所述内锅本体的底壁与所述内锅本体(110)的底壁之间具有第二距离L2满足L2≤2mm。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风扇(22)的最低点位于所述内锅本体(110)的顶部边缘的上方,所述内锅(11)的顶端边缘位于所述外锅(12)顶端边缘的下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轴承组件(13),支撑在所述内锅(11)和所述外锅(12)之间,所述轴承组件(13)包括轴承(131)和连接轴(132),所述连接轴(132)的第一端固定于轴承内圈,所述内锅(11)和所述外锅(12)中的一者与轴承外圈固定,另一者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连接轴(132)的第二端,使得所述内锅(11)可拆卸地支撑在所述外锅(12)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132)第二端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所述内锅(11)或所述外锅(12)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连接轴(132)第二端匹配的沉槽(115),所述沉槽(115)的外接圆直径为D1,所述连接轴(132)第二端的外接圆直径为D2,满足0.2mm≤D1-D2≤1mm;或,
所述连接轴(132)第二端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沉槽(115)为呈圆筒形凹腔,所述沉槽(115)的直径为D1,所述连接轴(132)第二端的直径为D2,满足0.2mm≤D1-D2≤1mm。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槽(115)从所述内锅(11)的底壁向内凹陷形成,所述连接轴(132)第二端间隙配合支撑于所述沉槽(115)内,所述连接轴(132)的第一端的横截面呈圆柱体,所述连接轴(132)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直径为D3,满足D3<D2。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槽(115)的深度为H1,所述连接轴(132)第二端设置有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轴向高度为H2,满足5mm≤H2≤10mm,且H1>H2。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锅(12)底壁沿轴向向上突出设置有凸台(121),所述凸台(121)的顶端呈球面,所述内锅(11)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球面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11)的底面凹陷设置有与所述凸台(121)匹配的沉槽(115),所述沉槽(115)的直径为D1,所述球面的直径为D2,满足0.2mm≤D1-D2≤1mm。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至少3个圆头凸起,所述内锅(11)的底壁和所述外锅(12)的底壁中的一者凹陷设置有与所述圆头凸起匹配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沿所述内锅(11)的底壁或所述外锅(12)的底壁周向连续延伸,所述至少3个圆头凸起设置在另一者上,且所述至少3个圆头凸起在所述环形凹槽内滚动,使得所述内锅(11)的底壁与所述外锅(12)的底壁间隔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磁吸组件(15),支撑在所述内锅(11)和所述外锅(12)之间,所述磁吸组件(15)包括设置于所述内锅(11)的内锅磁吸和设置于所述外锅(12)的外锅磁吸,所述外锅磁吸和所述内锅磁吸配合使所述内锅(11)悬浮设置于所述外锅(12)内。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组件(15)包括内环磁吸组件(151),所述内环磁吸组件(151)包括设置于所述内锅(11)底壁中心位置的内锅内环件(1511)和设置于所述外锅(12)底壁上的外锅内环件(1512),所述内锅内环件(1511)与所述外锅内环件(1512)对位设置,所述内锅内环件(1511)的磁性与所述外锅内环件(1512)的磁性相同。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组件(15)包括外环磁吸组件(152),所述外环磁吸组件(152)包括多个内锅外环件(1521)和与所述内锅外环件(1521)匹配的多个外锅外环件(1522),所述内锅外环件(1521)设置于所述内锅(11)上,多个所述内锅外环件(1521)沿所述内锅(11)的径向成对设置,所述外锅外环件(1522)设置于所述外锅(12)上,所述内锅外环件(1521)的磁性与所述外锅外环件(1522)的磁性相同。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外环件(1521)设置于所述内锅(11)的底壁和侧壁的连接处。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成对设置的所述内锅外环件(1521)对所述内锅(11)的支撑力在径向上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和/或,
成对设置的所述内锅外环件(1521)对所述内锅(11)的支撑力在轴向上的分量相同。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组件(15)对所述内锅(11)提供向上的推力,且向上的推力不小于所述内锅(11)的重力和待烹饪食物的重力的总和,使得所述内锅(11)与所述外锅(12)间隔设置。
CN202222666904.0U 2022-09-30 2022-09-30 空气炸锅 Active CN218899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66904.0U CN218899207U (zh) 2022-09-30 2022-09-30 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66904.0U CN218899207U (zh) 2022-09-30 2022-09-30 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99207U true CN218899207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47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66904.0U Active CN218899207U (zh) 2022-09-30 2022-09-30 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992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45705B2 (ja) 炊飯器
US8978638B2 (en) Door with a built-in burner for a heating appliance
CN218899207U (zh) 空气炸锅
CN110150995A (zh) 风扇和烹饪设备
CN206371902U (zh) 一种高效散热烹饪器具
EP3702672B1 (en) Pressure-type alcohol stove
CN203027063U (zh) 一种电动机
CN218942868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218165002U (zh) 空气炸锅
CN208353124U (zh) 用于电机的防水件及具有其的电机
CN218128193U (zh) 空气炸锅
CN108019944B (zh) 一种集气罩以及应用有该集气罩的燃气热水器
CN218186463U (zh) 锅体组件和空气炸锅
CN218186464U (zh) 空气炸锅
CN115500707A (zh) 空气炸锅
CN210398901U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燃烧器
CN110403461B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15570638U (zh) 一种移动式取暖烤炉
CN215077484U (zh) 烹饪器具
CN217959790U (zh) 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加热模块以及空气炸锅
CN216393852U (zh) 空气炸锅
CN212583965U (zh) 风扇、空气炸锅和烹饪器具
CN220529846U (zh) 一种蒸煮破壁机
CN112443969A (zh) 送风设备
CN113294813B (zh) 一种电磁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