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6315U - 一种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96315U CN218896315U CN202222606838.8U CN202222606838U CN218896315U CN 218896315 U CN218896315 U CN 218896315U CN 202222606838 U CN202222606838 U CN 202222606838U CN 218896315 U CN218896315 U CN 2188963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pacitor
- pin
- interface
- switching
- process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及终端设备,所述主板包括处理器、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接口切换电路;所述接口切换电路连接处理器、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连接一外设;所述接口切换电路根据切换操作选择连接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处理器输出的显示差分信号通过接口切换电路传输给所接的接口,通过所接的接口传输至外设上显示。通过接口切换电路的转接,将两个接口之间的信号线隔开,在使用一个接口及其信号线传输显示差分信号时,另一接口的信号线与处理器断开连接,另一接口的信号线不会变为相当于天线的分支线来引入外界的杂讯,也就不会对信号线造成影响,从而保证了信号的稳定输出,不受外界杂讯的干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用户需求,一块主板上需要设置不同类型的接口。由于CPU(中央处理器)本源信号的局限性,为了兼容不同的接口,会设计成一对信号(图1中一根连接线上有2个信号,其为一对)被两个接口共用。但是,为了提高显示质量,显示信号都是高速信号且成对的,当一对信号被两个接口共用时,往往会出现显示不稳定的现象。
如图1所示,CPU输出的同一组DDI(Digital Display Interface、数字显示接口总线)信号既需要传输给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多媒体接口)接口,又需要传输给HDMI插针。当使用HDMI接口外接设备时(此时不使用HDMI插针外接设备),从电容C到HDMI接口的信号线传输DDI信号,从电容C到HDMI插针的信号线相当于分出的一截信号线(简称分支线,如图1中下方的虚线框所示),这截分支线相当于天线,外界的杂讯会通过“天线”影响到DDI信号(包括DDI1_TX0_DP/DN信号、DDI1_TX1_DP/DN信号、DDI1_TX2_DP/DN信号和DDI1_TX3_DP/DN信号)。同理,当使用HDMI插针且HDMI接口未使用时,从电容C到HDMI插针的信号线传输DDI信号,从电容C到HDMI接口的信号线就变为分支线(图1中上方的虚线框所示),也相当于天线引入外界的杂讯,从而影响DDI信号。
由于两个接口同时存在,若电路布局时HDMI接口离CPU过远,导致DDI信号线走线过长,结合“天线”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显示信号的通信;又或者HDMI接口和HDMI插针间隔太远,导致“天线”过长时,也会影响到显示信号的通信,严重的会造成接高清4K显示器不显示的情况。
有的厂商会根据使用需求、选择一个接口的外围元件上件且另一个接口的外围元件不上件的形式来切换两种接口。例如,同一组显示信号上同时接LVDS插针和EDP插针,如图2所示,设置并排的三个焊盘G,两颗电容C共用一个焊盘,然后采用一个电容上件与另一个电容不上件(用虚线表示)的方式来切换两种插针。但是,这种方式需要用户手动焊接上件,操作比较麻烦,若出现虚焊或烧坏引脚,反而会影响显示效果,不利于用户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及终端设备,以解决现有CPU到2个接口之间的信号线、在任一接口使用时,另一接口上的信号线会影响信号传输和显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包括处理器、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其还包括接口切换电路;所述接口切换电路连接处理器、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连接一外设;
所述接口切换电路根据切换操作选择连接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处理器输出的显示差分信号通过接口切换电路传输给所接的接口,通过所接的接口传输至外设上显示。
可选地,所述的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中,所述接口切换电路包括第一信号传输模块和第一切换模块;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模块连接处理器和第一切换模块,第一切换模块连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模块用于对处理器输出的显示差分信号进行滤波去扰处理;
所述第一切换模块根据切换操作选择连接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将处理后的显示差分信号传输给所接的接口。
可选地,所述的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中,述第一接口是HDMI接口,第二接口是HDMI插针。
可选地,所述的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中,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
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处理器,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一切换模块,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处理器,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一切换模块,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处理器,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和第一切换模块,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处理器,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和第一切换模块,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处理器,第五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和第一切换模块,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处理器,第六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和第一切换模块,第七电容的一端连接处理器,第七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一端和第一切换模块,第八电容的一端连接处理器,第八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八电阻的一端和第一切换模块;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八电阻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并连接第一开关管的漏极;第一开关管的栅极连接第一电源端,第一开关管的源极接地。
可选地,所述的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中,所述切换模块包括第一拨动开关,所述第一拨动开关的第1脚、第4脚、第7脚、第10脚、第13脚、第16脚、第19脚、第22脚与HDMI接口的P1脚、P4脚、P7脚、P10脚P3脚、P6脚、P9脚、P12脚一对一连接;第一拨动开关的第2脚、第5脚、第8脚、第11脚、第14脚、第17脚、第20脚、第23脚与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五电容的另一端、第七电容的另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第六电容的另一端、第八电容的另一端一对一连接;第一拨动开关的第3脚、第6脚、第9脚、第12脚、第15脚、第18脚、第21脚、第24脚与HDMI插针的TX2+脚、TX1+脚、TX0+脚、TXC+脚、TX2-脚、TX1-脚、TX0-脚、TXC-脚一对一连接。
可选地,所述的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中,还包括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接口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二信号传输模块和第二切换模块;
所述第二切换模块连接处理器和第二信号传输模块,第二信号传输模块连接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
所述第二切换模块根据切换操作选择将处理器输出的显示差分信号转换为第一组信号或第二组信号并输出;
所述第二信号传输模块对输入的第一组信号进行格式转换并消除差模干扰后输出给所接的第三接口,还对输入的第二组信号消除差模干扰后输出给所接的第四接口。
可选地,所述的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中,所述第三接口是LVDS插针,第四接口是EDP插针。
可选地,所述的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中,所述第二信号传输模块包括信号转换芯片、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十五电容、第十六电容、第十七电容、第十八电容、第十九电容、第二十电容、第二十一电容、第二十二电容、第二十三电容和第二十四电容;
所述信号转换芯片的LL2CP脚、LL2CN脚、LDC7P脚、LDC7N脚、LDC6P脚、LDC6N脚、LDC5P脚、LDC5N脚、LDC4P脚、LDC4N脚、LDC3P脚、LDC3N脚、LL1CP脚、LL1CN脚、LDC2P脚、LDC2N脚、LDC1P脚、LDC1N脚、LDC0P脚、LDC0N脚与LVDS插针的BCLK+脚、BCLK-脚、BDO3+脚、BDO3-脚、BDO2+脚、BDO2-脚、BDO1+脚、BDO1-脚、RXO0+脚、BDO0-脚、BDO3+脚、RXO3-脚、RXOC+脚、RXOC-脚、RXO2+脚、RXO2-脚、RXO1+脚、RXO1-脚、RXO0+脚、RXO0-脚一对一连接;信号转换芯片的DP0P脚连接第十九电容的一端,第十九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信号转换芯片的DP0N脚连接第二十电容的一端,第二十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信号转换芯片的DP1P脚连接第二十一电容的一端,第二十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信号转换芯片的DP0N脚连接第二十二电容连接的一端,第二十二电容的另一端第二切换模块,信号转换芯片的AUXP脚通过第二十三电容连接处理器,信号转换芯片的AUXN脚通过第二十四电容连接处理器;
所述第九电容的一端连接EDP插针的BDO1-脚,第九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处理器,所述第九电容的一端连接EDP插针的BDO1-脚,第九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处理器,所述第十电容的一端连接EDP插针的BDO1+脚,第十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处理器,所述第十一电容的一端连接EDP插针的GND1脚,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所述第十二电容的一端连接EDP插针的GND2脚,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所述第十三电容的一端连接EDP插针的RXO1-脚,第九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所述第十四电容的一端连接EDP插针的RXO1+脚,第十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所述第十五电容的一端连接EDP插针的GND3脚,第十五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所述第十六电容的一端连接EDP插针的GND4脚,第十六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所述第十七电容的一端连接EDP插针的RXO3-脚,第十七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所述第十八电容的一端连接EDP插针的RXO3+脚,第十八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EDP插针的GND5脚、GND6脚、BDO2+脚均连接处理器。
可选地,所述的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中,所述第二切换模块包括第二拨动开关,所述第二拨动开关的第1脚、第4脚、第7脚、第10脚、第13脚、第16脚、第19脚、第22脚与第九电容的另一端、第十三电容的另一端、第十五电容的另一端、第十七电容的另一端、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第十四电容的另一端、第十六电容的另一端、第十八电容的另一端一对一连接;第二拨动开关的第2脚、第5脚、第8脚、第11脚、第14脚、第17脚、第20脚、第23脚均连接处理器;第二拨动开关的第3脚、第6脚、第15脚、第18脚与第十九电容的另一端、第二十一电容的另一端、第二十电容的另一端、第二十二电容的另一端一对一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一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内设有所述的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包括处理器、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接口切换电路;所述接口切换电路连接处理器、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连接一外设;所述接口切换电路根据切换操作选择连接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处理器输出的显示差分信号通过接口切换电路传输给所接的接口,通过所接的接口传输至外设上显示。通过接口切换电路的转接,将两个接口之间的信号线隔开,在使用一个接口及其信号线传输显示差分信号时,另一接口的信号线与处理器断开连接,另一接口的信号线不会变为相当于天线的分支线来引入外界的杂讯,也就不会对信号线造成影响,从而保证了显示差分信号的稳定输出,不受外界杂讯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主板连接线较长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LVDS插针和EDP插针共用焊盘的主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板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信号传输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切换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HDMI接口和HDMI插针的电路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HDMI接口、HDMI插针和第一拨动开关在主板上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信号传输模块的一部分电路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信号传输模块的另一部分电路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LVDS插针的电路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EDP插针的电路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拨动开关的电路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LVDS插针、EDP插针、信号转换芯片和第二拨动开关在主板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3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所述主板上设有接口切换电路1、处理器、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接口切换电路1连接处理器、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连接一外设(外部的设备,如显示器,其中一个接口连接外设时,另外一个接口不连接),所述接口切换电路1根据切换操作选择连接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处理器输出的显示差分信号通过接口切换电路1传输给所接的接口,通过所接的接口传输至外设上显示。
所述接口切换电路1包括第一信号传输模块11和第一切换模块12;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模块11连接处理器和第一切换模块12,第一切换模块12连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模块11用于对处理器输出的显示差分信号进行滤波去扰处理;第一切换模块12根据切换操作选择连接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将处理后的显示差分信号传输给所接的接口。
本实施例根据切换操作选择连接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通过接口切换电路的转接,将两个接口之间的信号线隔开,在使用一个接口及其信号线传输显示差分信号时,另一接口的信号线与处理器断开连接,另一接口的信号线不会变为相当于天线的分支线来引入外界的杂讯,也就不会对信号线造成影响,从而保证了显示差分信号的稳定输出,不受外界杂讯的干扰。
所述接口切换电路1适用于需要在两个接口之间进行切换的设备中,所述设备可为台式电脑、pos机或工控机等。
需要理解的是,所述处理器即是CPU,其为现有技术,此处主要使用其输出的显示差分信号(包括DDI1_TX0_DP信号、DDI1_TX0_DN信号、DDI1_TX1_DP信号、DDI1_TX1_DN信号、DDI1_TX2_DP信号、DDI1_TX2_DN信号、DDI1_TX3_DP信号和DDI1_TX3_DN信号)、时钟信号(包括HDMI_DDC_CLK_R信号和HDMI_DDC_DATA_R信号)和热插拔检测信号HDMI_HPLUG_DET;此处对CPU的具体电路连接不做限定。
当第一接口是HDMI接口J1,第二接口是HDMI插针J2时,由于显示差分信号分为4组,每一组有2个信号需要分别设置一个由电容和电阻组成的RC滤波单元;则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模块11共需要8个电容和8个电阻,具体如图4所示,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处理器(输入DDI1_TX0_DP信号),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第一切换模块12,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处理器(输入DDI1_TX0_DN信号),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和第一切换模块12,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处理器(输入DDI1_TX1_DP信号),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和第一切换模块12,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处理器(输入DDI1_TX1_DN信号),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和第一切换模块12,第五电容C5的一端连接处理器(输入DDI1_TX2_DP信号),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和第一切换模块12,第六电容C6的一端连接处理器(输入DDI1_TX2_DN信号),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和第一切换模块12,第七电容C7的一端连接处理器(输入DDI1_TX3_DP信号),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和切换模块12,第八电容C8的一端连接处理器(输入DDI1_TX3_DN信号),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和切换模块12;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和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并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漏极;第一开关管Q1的栅极连接第一电源端(输入第一电压+5VS_HDMI,由现有的电源模块提供),第一开关管Q1的源极接地。
其中,第一电压+5VS_HDMI为高电平,控制第一开关管Q1(NMOS管)导通,各个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无显示差分信号输入时,显示接口信号(HDMI_TXD2_P信号、HDMI_TXD2_N信号、HDMI_TXD1_P信号、HDMI_TXD1_N信号、HDMI_TXD0_P信号、HDMI_TXD0_N信号、HDMI_TXC0_P信号和HDMI_TXC0_N信号)通过对应的电阻拉下为低电平,确保此时无显示。有显示差分信号输入时,通过对应的电容消除差模干扰后输出至切换模块12中进行信号传输路径的切换,即可从对应的接口输出显示。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所述切换模块12包括有24个引脚的第一拨动开关SW1,所述第一拨动开关SW1的第1脚、第4脚、第7脚、第10脚、第13脚、第16脚、第19脚、第22脚与HDMI接口J1的P1脚、P4脚、P7脚、P10脚P3脚、P6脚、P9脚、P12脚一对一连接;第一拨动开关SW1的第2脚、第5脚、第8脚、第11脚、第14脚、第17脚、第20脚、第23脚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一对一连接;第一拨动开关SW1的第3脚、第6脚、第9脚、第12脚、第15脚、第18脚、第21脚、第24脚与HDMI插针J2的TX2+脚、TX1+脚、TX0+脚、TXC+脚、TX2-脚、TX1-脚、TX0-脚、TXC-脚一对一连接。
所述HDMI接口J1的P15脚、P16脚和P19脚(具体实施时该P19脚还可通过一ESD二极管接地来进行静电保护)均连接处理器,HDMI接口J1的P18脚连接第一电源端;HDMI接口J1的P2脚、P5脚、P8脚、P11脚、P13脚、P17脚、G1脚、G2脚、G3脚和G4脚相互连接并接地。HDMI插针J2的DDC_CLK脚、DDC_DATA脚和HDMI_HPLUG_DET脚均连接处理器;HDMI插针J2的VCC脚连接第一电源端(具体实施时该VCC脚还可通过一ESD二极管接地来进行静电保护),HDMI插针J2的GND脚(包括GND1脚、GND2脚和GND3脚)接地。
其中,HDMI接口J1的P15脚和P16脚接收处理器传输的时钟信号(包括HDMI_DDC_CLK_R信号和HDMI_DDC_DATA_R信号),HDMI接口J1的P19脚根据是否连接一外设(外部的设备)输出对应电平的热插拔检测信号HDMI_HPLUG_DET给处理器。HDMI接口J1的P13脚在具体实施时可通过一0Ω的电阻接地。HDMI接口J1的P18脚在具体实施时还可通过一规格为0.1uF(容值)/16V(耐压)的电容接地、来对第一电压+5VS_HDMI滤波。
HDMI插针J2的DDC_CLK脚和DDC_DATA脚接收处理器传输的时钟信号,HDMI插针J2的HDMI_HPLUG_DET脚根据是否连接一外设(外部的设备)输出对应电平的热插拔检测信号HDMI_HPLUG_DET给处理器。
HDMI接口J1与HDMI插针J2在同一时间仅其中任一一个工作(连接外设来传输信号,不能同时连接)。当第一拨动开关SW1拨到一侧(如向上拨)时,其内部各个引脚的连接如图5所示,即第1脚连接第2脚,第4脚连接第5脚,第7脚连接第8脚,第10脚连接第11脚,第13脚连接第14脚,第16脚连接第17脚,第19脚连接第20脚,第22脚连接第23脚。此时处理器通过第一拨动开关SW1与HDMI接口J1连接,处理器输出的显示差分信号通过第一拨动开关SW1传输给HDMI接口,信号传输路径如下表1所示,表1中同一行的信号表示连接在一起。此时处理器与HDMI插针J2断开。
拨动开关引脚 | 对应信号 | HDMI接口引脚 | 对应信号 |
2→1 | HDMI_TXD2_P | P1 | HDMI_TXD2_P_1 |
14→13 | HDMI_TXD2_N | P3 | HDMI_TXD2_N_1 |
5→4 | HDMI_TXD1_P | P4 | HDMI_TXD1_P_1 |
17→16 | HDMI_TXD1_N | P6 | HDMI_TXD1_N_1 |
8→7 | HDMI_TXD0_P | P7 | HDMI_TXD0_P_1 |
20→19 | HDMI_TXD0_N | P9 | HDMI_TXD0_N_1 |
11→10 | HDMI_TXC0_P | P10 | HDMI_TXC0_P_1 |
23→22 | HDMI_TXC0_N | P12 | HDMI_TXC0_N_1 |
表1
当第一拨动开关SW1拨到另一侧(如向下拨)时,其内部各个引脚的连接关系为:第2脚连接第3脚,第5脚连接第6脚,第8脚连接第9脚,第11脚连接第12脚,第14脚连接第15脚,第17脚连接第18脚,第20脚连接第21脚,第23脚连接第24脚。此时处理器通过第一拨动开关SW1与HDMI插针J2连接,处理器输出的显示差分信号通过第一拨动开关SW1传输给HDMI插针J2,信号传输路径如下表2所示,表2中同一行的信号表示连接在一起。此时处理器与HDMI接口J1断开。
表2
本实施例通过一个2×12pin的拨动开关,将HDMI接口J1与HDMI插针J2的信号线隔开,通过拨动开关的转接隔离,如图7所示,无论拨到上还是下,都能在使用一个接口及其信号线传输显示差分信号时,另一接口的信号线与处理器断开连接,避免另一接口的信号线变为相当于天线的分支线来引入外界的杂讯,从而保证了HDMI视频信号的稳定输出,不受外界杂讯的干扰。
图7中仅示出HDMI接口J1、HDMI插针J2和第一拨动开关SW1在主板上的位置,此处仅为示例,在具体实施时可根据需求布局;此处仅示出与本实施例相关的器件,主板上还有其他现有器件,此处不做详述。
在具体实施时,由于处理器输出的显示差分信号需要经过对应的电容后再分路径传输,信号传输模块11中的8个电容和8个电阻在主板上需靠近第一拨动开关SW1摆放,如设置在图7所示的第一拨动开关SW1的上方的虚线框内。
优选地,信号分支也可在经过电容电阻之前完成,即在第一拨动开关SW1与HDMI接口J1之间、第一拨动开关SW1与HDMI插针J2之间分别设置一信号传输模块(电路结构相同,输入输出的信号名称不同,则一共设置16个电容和16个电阻)。则处理器输出的(包括DDI1_TX0_DP信号、DDI1_TX0_DN信号、DDI1_TX1_DP信号、DDI1_TX1_DN信号、DDI1_TX2_DP信号、DDI1_TX2_DN信号、DDI1_TX3_DP信号和DDI1_TX3_DN信号)可直接连接第一拨动开关SW1的第2脚、第5脚、第8脚、第11脚、第14脚、第17脚、第20脚和第23脚;第一拨动开关SW1的第1脚、第4脚、第7脚、第10脚、第13脚、第16脚、第19脚、第22脚分别通过一电容与HDMI接口J1的P1脚、P4脚、P7脚、P10脚P3脚、P6脚、P9脚、P12脚一对一连接;HDMI接口J1的P1脚、P4脚、P7脚、P10脚P3脚、P6脚、P9脚、P12脚分别通过一电阻接地(或接一开关管,与图4相似);第一拨动开关SW1的第3脚、第6脚、第9脚、第12脚、第15脚、第18脚、第21脚、第24脚分别通过一电容与HDMI插针J2的TX2+脚、TX1+脚、TX0+脚、TXC+脚、TX2-脚、TX1-脚、TX0-脚、TXC-脚一对一连接;HDMI插针J2的TX2+脚、TX1+脚、TX0+脚、TXC+脚、TX2-脚、TX1-脚、TX0-脚、TXC-脚分别通过一电阻接地(或接一开关管,与图4相似)。这些电容电阻设置在HDMI接口J1、HDMI插针J2的附近,提高消除差模干扰的效果,信号更加稳定。
HDMI接口J1和HDMI插针J2对应引脚上连接的ESD二极管也可设置在接口/插针附近,这样接口/插针的抗静电性也会更加稳定。拨动开关在电路布局时可放置在HDMI接口J1与HDMI插针J2的中间,不仅方便走线,也更加利于走线更短使信号的稳定性。
需要理解的是,所述接口切换电路适用于所有需要在两个接口之间切换的主板上。若主板上还有其他接口,例如还包括第三接口(优选为LVDS插针)和第四接口(优选为EDP插针),则对应地,所述接口切换电路1还包括第二信号传输模块13和第二切换模块14,所述第二切换模块14连接处理器和第二信号传输模块13,第二信号传输模块13连接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二切换模块14根据切换操作选择将处理器输出的显示差分信号转换为第一组信号(如LVDS信号组)或第二组信号(如EDP信号组)并输出,所述第二信号传输模块13对第一组信号进行格式转换并消除差模干扰后输出给所接的第三接口,或第二信号传输模块13对第二组信号消除差模干扰后输出给所接的第四接口。
此处对接口的个数和类型(例如还可以为DP接口和VGA接口)不做限定,只要是在两个接口之间进行切换,根据接口传输的信号个数和格式要求,设置对应地传输模块和切换模块即可。所述主板上也可只设置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二信号传输模块13和第二切换模块,此处不做限定(图13为此情况的主板的示意图);若都设置,可根据需求调整各个接口和模块在主板上的位置。
请一并参阅图8至图12,当第三接口是LVDS插针J3,第四接口是EDP插针J4时;所述第二信号传输模块13包括信号转换芯片U1、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二十二电容C22、第二十三电容C23和第二十四电容C24。
所述信号转换芯片U1的LL2CP脚、LL2CN脚、LDC7P脚、LDC7N脚、LDC6P脚、LDC6N脚、LDC5P脚、LDC5N脚、LDC4P脚、LDC4N脚、LDC3P脚、LDC3N脚、LL1CP脚、LL1CN脚、LDC2P脚、LDC2N脚、LDC1P脚、LDC1N脚、LDC0P脚、LDC0N脚与LVDS插针J3的BCLK+脚、BCLK-脚、BDO3+脚、BDO3-脚、BDO2+脚、BDO2-脚、BDO1+脚、BDO1-脚、RXO0+脚、BDO0-脚、BDO3+脚、RXO3-脚、RXOC+脚、RXOC-脚、RXO2+脚、RXO2-脚、RXO1+脚、RXO1-脚、RXO0+脚、RXO0-脚一对一连接;信号转换芯片U1的DP0P脚连接第十九电容C19的一端,第十九电容C19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14(输出LVDS_TXP_0信号),信号转换芯片U1的DP0N脚连接第二十电容C20的一端,第二十电容C2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14(输出LVDS_TXN_0信号),信号转换芯片U1的DP1P脚连接第二十一电容C21的一端,第二十一电容C2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14(输出LVDS_TXP_1信号),信号转换芯片U1的DP0N脚连接第二十二电容C22连接的一端,第二十二电容C22的另一端第二切换模块14(输出LVDS_TXN_1信号),信号转换芯片U1的AUXP脚通过第二十三电容C23连接处理器(输出LVDS_AUXP信号),信号转换芯片U1的AUXN脚通过第二十四电容C24连接处理器(输出LVDS_AUXN信号)。
所述第九电容C9的一端连接EDP插针J4的BDO1-脚,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处理器(传输EDP1_AUXP信号),所述第九电容C9的一端连接EDP插针J4的BDO1-脚,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处理器(传输EDP1_AUXP信号),所述第十电容C10的一端连接EDP插针J4的BDO1+脚,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处理器(传输EDP1_AUXN信号),所述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连接EDP插针J4的GND1脚,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14(输出EDP1_TXP_0信号),所述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连接EDP插针J4的GND2脚,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14(输出EDP1_TXN_0信号),所述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连接EDP插针J4的RXO1-脚,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14(输出EDP1_TXP_1信号),所述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连接EDP插针J4的RXO1+脚,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14(输出EDP1_TXN_1信号),所述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连接EDP插针J4的GND3脚,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14(输出EDP1_TXP_2信号),所述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连接EDP插针J4的GND4脚,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14(输出EDP1_TXN_2信号),所述第十七电容C17的一端连接EDP插针J4的RXO3-脚,第十七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14(输出EDP1_TXP_3信号),所述第十八电容C18的一端连接EDP插针J4的RXO3+脚,第十八电容C18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14(输出EDP1_TXN_3信号);EDP插针J4的GND5脚、GND6脚、BDO2+脚均连接处理器。
所述第二切换模块14包括有24个引脚的第二拨动开关SW2,所述第二拨动开关SW2的第1脚、第4脚、第7脚、第10脚、第13脚、第16脚、第19脚、第22脚与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第十七电容C17的另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第十八电容C18的另一端一对一连接;第二拨动开关SW2的第2脚、第5脚、第8脚、第11脚、第14脚、第17脚、第20脚、第23脚均连接处理器;第二拨动开关SW2的第3脚、第6脚、第15脚、第18脚与第十九电容C19的另一端、第二十一电容C21的另一端、第二十电容C20的另一端、第二十二电容C22的另一端一对一连接。
其中,处理器输出的显示辅助差分信号(包括LVDS_AUXP信号、LVDS_AUXN信号、EDP1_AUXP信号、EDP1_AUXN信号)中,LVDS_AUXP信号和LVDS_AUXN信号直接通过对应的电容(C23、C24)转换为C_LVDS_AUXP信号和C_LVDS_AUXN信号、并传输给信号转换芯片U1;EDP1_AUXP信号和EDP1_AUXN信号通过对应的电容(C9、C10)转换为AUXD_P信号和AUXD_N信号、并传输给EDP插针J4。
处理器输出的显示差分信号(包括EDP_TXP_0信号、EDP_TXN_0,EDP_TXP_1信号、EDP_TXN_1信号、EDP_TXP_2信号、EDP_TXN_2信号、EDP_TXP_3信号、EDP_TXN_3信号)传输至第二拨动开关SW2。当第二拨动开关SW2拨到一侧(如向上拨)时,其内部各个引脚的连接如图12所示,即第1脚连接第2脚,第4脚连接第5脚,第7脚连接第8脚,第10脚连接第11脚,第13脚连接第14脚,第16脚连接第17脚,第19脚连接第20脚,第22脚连接第23脚。此时处理器通过第二拨动开关SW2与EDP插针J4连接,第二拨动开关SW2将显示差分信号(包括EDP_TXP_0信号、EDP_TXN_0,EDP_TXP_1信号、EDP_TXN_1信号、EDP_TXP_2信号、EDP_TXN_2信号、EDP_TXP_3信号、EDP_TXN_3信号)对应变为EDP1_TXP_0信号、EDP1_TXN_0,EDP1_TXP_1信号、EDP1_TXN_1信号、EDP1_TXP_2信号、EDP1_TXN_2信号、EDP1_TXP_3信号、EDP1_TXN_3信号;这些信号经过C11~C18消除差模干扰后传输给EDP插针J4,再传输至所接的外设上显示。
当第二拨动开关SW2拨到一侧(如向上拨)时,当第二拨动开关SW2拨到另一侧(如向下拨)时,其内部各个引脚的连接关系为:第2脚连接第3脚,第5脚连接第6脚,第8脚连接第9脚,第11脚连接第12脚,第14脚连接第15脚,第17脚连接第18脚,第20脚连接第21脚,第23脚连接第24脚。此时处理器通过第二拨动开关SW2与信号转换芯片U1连接,信号转换芯片U1对信号进行格式转换后输出给LVDS插针J3。具体为:处理器输出的显示差分信号(由于LVDS显示需要的信号个数与EDP显示不同,此处只使用了EDP_TXP_0信号、EDP_TXN_0,EDP_TXP_1信号和EDP_TXN_1信号)通过第二拨动开关SW2对应变为LVDS_TXP_0信号、LVDS_TXN_0,LVDS_TXP_1信号、LVDS_TXN_1信号;这些信号经过C19~C22消除差模干扰后变为DP0P_LVDS信号、DP0N_LVDS信号、DP1P_LVDS信号、DP1N_LVDS信号并传输至信号转换芯片U1中进行格式转换。信号转换芯片U1输出A通道信号(CLK2N信号、CLK2P信号、A0N~A7N信号、A0P~A7P信号、CLK1N信号、CLK1P信号)给LVDS插针J3,再传输至所接的外设上显示。
其中,LVDS_CABLE_DETECT#信号为LVDS插针J3连接的外设(如LVDS屏)的热拔插检测信号,EDP1_HPD信号为EDP插针J4连接的外设(如EDP屏)的热拔插检测信号,EDP1_PWM信号为EDP屏的亮度调节信号,EDP1_BKL1_EN信号为EDP屏的背光使能信号。
同理,本实施例通过一个2×12pin的拨动开关,将LVDS插针J3与EDP插针J4的信号线隔开,通过拨动开关的转接,无需如图2那样共用焊盘,也无需手动焊接上件,通过拨上拨下来进行对应插针的切换,方便又快捷,不会出现虚焊或烧坏引脚的问题。
图13中仅示出LVDS插针J3、EDP插针J4、信号转换芯片U1和第二拨动开关SW2在主板上的位置,第二信号传输模块13中的各个电容可设置在第二拨动开关SW2上方的虚线框内。此处仅为示例,在具体实施时可根据需求布局;此处仅示出与本实施例相关的器件,主板上还有其他现有器件,此处不做详述。
在具体实施时,可将用于消除差模干扰的电容集成在拨动开关内的引脚(2、5、8、11、14、17、20、23)上,切换时电容对应连接其他引脚,这样不仅能少占用PCB位置,,使用起来也更加灵活。还可选择一进三出的拨动开关,只要保证拨动时2、5、8、11、14、17、20、23引脚的内部连接的针脚不变,通过拨动连接其他几组输出引脚,即可实现三个及以上接口的连接。
考虑到多数主板会搭配机箱使用,可在机箱上设置一开槽来露出拨动开关上的拨动按钮,主板安装在机箱的控制面板的背面,这样方便用户使用拨动开关。若由于拨动按钮较短或安装位置原因,使拨动按钮伸出开槽的部分较少,也可在拨动按钮上焊接一操作杆来加长拨动按钮,方便用户在机箱外侧进行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及终端设备,适用于各种接口之间的切换,利用拨动开关来控制两个接口与处理器的连接与断开,通过拨动开关的隔离,在使用一个接口及其信号线传输显示差分信号时,另一接口的信号线与处理器断开连接,不仅避免了另一接口的信号线变为“天线”来引入外界的杂讯的问题,还摈弃了传统的通过共用焊盘选择上件的方式,切换操作更加方便,大大的提高了信号的质量,保证了用户的便捷使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包括处理器、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口切换电路;所述接口切换电路连接处理器、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连接一外设;
所述接口切换电路根据切换操作选择连接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处理器输出的显示差分信号通过接口切换电路传输给所接的接口,通过所接的接口传输至外设上显示;通过接口切换电路的转接,将两个接口之间的信号线隔开;
所述接口切换电路包括第一信号传输模块和第一切换模块;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模块连接处理器和第一切换模块,第一切换模块连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模块用于对处理器输出的显示差分信号进行滤波去扰处理;
所述第一切换模块根据切换操作选择连接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将处理后的显示差分信号传输给所接的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是HDMI接口,第二接口是HDMI插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
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处理器,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一切换模块,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处理器,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一切换模块,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处理器,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和第一切换模块,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处理器,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和第一切换模块,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处理器,第五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和第一切换模块,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处理器,第六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和第一切换模块,第七电容的一端连接处理器,第七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一端和第一切换模块,第八电容的一端连接处理器,第八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八电阻的一端和第一切换模块;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八电阻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并连接第一开关管的漏极;第一开关管的栅极连接第一电源端,第一开关管的源极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包括第一拨动开关,所述第一拨动开关的第1脚、第4脚、第7脚、第10脚、第13脚、第16脚、第19脚、第22脚与HDMI接口的P1脚、P4脚、P7脚、P10脚P3脚、P6脚、P9脚、P12脚一对一连接;第一拨动开关的第2脚、第5脚、第8脚、第11脚、第14脚、第17脚、第20脚、第23脚与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五电容的另一端、第七电容的另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第六电容的另一端、第八电容的另一端一对一连接;第一拨动开关的第3脚、第6脚、第9脚、第12脚、第15脚、第18脚、第21脚、第24脚与HDMI插针的TX2+脚、TX1+脚、TX0+脚、TXC+脚、TX2-脚、TX1-脚、TX0-脚、TXC-脚一对一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接口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二信号传输模块和第二切换模块;
所述第二切换模块连接处理器和第二信号传输模块,第二信号传输模块连接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
所述第二切换模块根据切换操作选择将处理器输出的显示差分信号转换为第一组信号或第二组信号并输出;
所述第二信号传输模块对输入的第一组信号进行格式转换并消除差模干扰后输出给所接的第三接口,还对输入的第二组信号消除差模干扰后输出给所接的第四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口是LVDS插针,第四接口是EDP插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传输模块包括信号转换芯片、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十五电容、第十六电容、第十七电容、第十八电容、第十九电容、第二十电容、第二十一电容、第二十二电容、第二十三电容和第二十四电容;
所述信号转换芯片的LL2CP脚、LL2CN脚、LDC7P脚、LDC7N脚、LDC6P脚、LDC6N脚、LDC5P脚、LDC5N脚、LDC4P脚、LDC4N脚、LDC3P脚、LDC3N脚、LL1CP脚、LL1CN脚、LDC2P脚、LDC2N脚、LDC1P脚、LDC1N脚、LDC0P脚、LDC0N脚与LVDS插针的BCLK+脚、BCLK-脚、BDO3+脚、BDO3-脚、BDO2+脚、BDO2-脚、BDO1+脚、BDO1-脚、RXO0+脚、BDO0-脚、BDO3+脚、RXO3-脚、RXOC+脚、RXOC-脚、RXO2+脚、RXO2-脚、RXO1+脚、RXO1-脚、RXO0+脚、RXO0-脚一对一连接;信号转换芯片的DP0P脚连接第十九电容的一端,第十九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信号转换芯片的DP0N脚连接第二十电容的一端,第二十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信号转换芯片的DP1P脚连接第二十一电容的一端,第二十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信号转换芯片的DP0N脚连接第二十二电容连接的一端,第二十二电容的另一端第二切换模块,信号转换芯片的AUXP脚通过第二十三电容连接处理器,信号转换芯片的AUXN脚通过第二十四电容连接处理器;
所述第九电容的一端连接EDP插针的BDO1-脚,第九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处理器,所述第九电容的一端连接EDP插针的BDO1-脚,第九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处理器,所述第十电容的一端连接EDP插针的BDO1+脚,第十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处理器,所述第十一电容的一端连接EDP插针的GND1脚,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所述第十二电容的一端连接EDP插针的GND2脚,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所述第十三电容的一端连接EDP插针的RXO1-脚,第九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所述第十四电容的一端连接EDP插针的RXO1+脚,第十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所述第十五电容的一端连接EDP插针的GND3脚,第十五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所述第十六电容的一端连接EDP插针的GND4脚,第十六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所述第十七电容的一端连接EDP插针的RXO3-脚,第十七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所述第十八电容的一端连接EDP插针的RXO3+脚,第十八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EDP插针的GND5脚、GND6脚、BDO2+脚均连接处理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模块包括第二拨动开关,所述第二拨动开关的第1脚、第4脚、第7脚、第10脚、第13脚、第16脚、第19脚、第22脚与第九电容的另一端、第十三电容的另一端、第十五电容的另一端、第十七电容的另一端、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第十四电容的另一端、第十六电容的另一端、第十八电容的另一端一对一连接;第二拨动开关的第2脚、第5脚、第8脚、第11脚、第14脚、第17脚、第20脚、第23脚均连接处理器;第二拨动开关的第3脚、第6脚、第15脚、第18脚与第十九电容的另一端、第二十一电容的另一端、第二十电容的另一端、第二十二电容的另一端一对一连接。
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一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06838.8U CN218896315U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一种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及终端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06838.8U CN218896315U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一种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及终端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96315U true CN218896315U (zh) | 2023-04-21 |
Family
ID=86002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606838.8U Active CN218896315U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一种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及终端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89631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41038A (zh) * | 2023-08-16 | 2023-09-12 | 广东匠芯创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屏接口切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
-
2022
- 2022-09-30 CN CN202222606838.8U patent/CN21889631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41038A (zh) * | 2023-08-16 | 2023-09-12 | 广东匠芯创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屏接口切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
CN116741038B (zh) * | 2023-08-16 | 2023-11-03 | 广东匠芯创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屏接口切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40923B (zh) | 电子装置与电路板 | |
US7802044B2 (en) | Pin shar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for a 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 module and a universal serial bus module | |
US8554977B2 (en) |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accessing USB device | |
CN100561455C (zh) | 高速差分信号传输硬件架构 | |
CN101526837B (zh) | 电子装置 | |
CN218896315U (zh) | 一种兼容不同接口切换的主板及终端设备 | |
US20050017980A1 (en) | [graphics display architecture and control chip set thereof] | |
CN104239169A (zh) | 信号测试卡及方法 | |
CN103108487B (zh) | 耦接usb 3.0插座连接器及电缆线的电路板及其耦接方法 | |
US20040064628A1 (en) | Improved backplane with an accelerated graphic port in industrial computer | |
US20200326368A1 (en) | Device for testing chip or die with better system ir drop | |
CN103294423A (zh) | 包括信号发射电路的芯片、芯片间通信系统及其配置方法 | |
CN101636040B (zh) | 印刷电路板 | |
JP3804665B2 (ja) |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 |
US6229335B1 (en) | Input/output buffer capable of supporting a multiple of transmission logic buses | |
US8253031B2 (en) |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US8583849B2 (en) | Signal switch connector set applied to motherboard of computer system | |
CN218734476U (zh) | 一种显示接口的切换电路及终端设备 | |
CN109388602B (zh) | 电子装置、逻辑芯片与逻辑芯片的通讯方法 | |
CN101436744A (zh) | 连接端口整合模块及具有连接端口整合模块的电子装置 | |
CN221529134U (zh) | 一种接口兼容显示的主板及终端设备 | |
CN116627872B (zh) | 一种在fpga片内实现mipi接口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221688899U (zh) | 一种接收卡、cog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
CN221352072U (zh) | 一种信号切换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219609629U (zh) | 一种根据lvds连接器启停lvds转接芯片的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