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8432U - 一种直流升压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流升压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8432U
CN218888432U CN202223144656.XU CN202223144656U CN218888432U CN 218888432 U CN218888432 U CN 218888432U CN 202223144656 U CN202223144656 U CN 202223144656U CN 218888432 U CN218888432 U CN 2188884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copper bar
line
power modul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4465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焦
余玲根
卢国成
范旭红
刘珈妤
舒海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4465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84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84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84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机控制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直流升压结构及车辆,直流升压结构包括电池包、功率模块、三相铜排、电机侧三相线和控制器壳体,所述三相铜排的一侧与所述电机侧三相线相连,所述三相铜排的另一侧与所述功率模块相连,所述功率模块与所述电池包相连,所述电池包、所述功率模块、所述三相铜排和所述电机侧三相线共同形成升压回路,所述功率模块和所述三相铜排均安装在控制器壳体内。本申请通过将功率模块、三相铜排、电压采集线、和升压插接件均安装在控制器壳体上,使得直流升压功能能够直接集成在电机控制器上,从而提升电机控制器的集成度,并能够减小电机控制器的体积和重量。

Description

一种直流升压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机控制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流升压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逐渐普及开来。电机驱动系统是新能源汽车车辆行使中的主要执行结构,其驱动特性决定了汽车行驶的主要性能指标,它是电动汽车的重要部件。电机驱动系统主要由电动机、功率转换器、电机控制器系统、各种检测传感器以及电源等部分构成。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于电机控制器系统的集成化、轻量化的高经济性需求越发迫切。但是目前市场上所匹配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控制器系统与直流升压功能分离开,导致电机控制器的集成程度不高、体积偏大、重量偏重。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直流升压结构及车辆,用来解决背景技术中指出的,目前市场上所匹配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控制器总成与直流升压结构分离开,导致电机控制器的集成程度不高、体积偏大、重量偏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直流升压结构,包括电池包、功率模块、三相铜排、电机侧三相线和控制器壳体,所述三相铜排的一侧与所述电机侧三相线相连,所述三相铜排的另一侧与所述功率模块相连,所述功率模块与所述电池包相连,所述电池包、所述功率模块、所述三相铜排和所述电机侧三相线共同形成升压回路,所述功率模块和所述三相铜排均安装在控制器壳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功率模块和三相铜排均安装在控制器壳体内,使得直流升压功能能够直接集成在电机控制器上,从而提升电机控制器的集成度,并能够减小电机控制器的体积和重量。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直流升压结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控制器壳体上的升压接插件,所述升压接插件的一端连接直流充电口,所述升压接插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机侧三相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升压接插件直接安装在控制器壳体上,特能够提升电机控制器的集成度。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三相铜排和所述电机侧三相线均具有U相、V相和W相,所述三相铜排的U相和所述电机侧三相线的U相连接,所述三相铜排的V相和所述电机侧三相线的V相连接,所述三相铜排的W相和所述电机侧三相线的W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三相铜排和所述电机侧三相线能够顺利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电机侧三相线还具有中线相,所述控制器壳体内安装有中线转出点,所述中线转出点的一端与所述中线相连接,所述中线转出点的另一端与所述升压接插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电机控制器高集成度的前提下,使得电机侧三相线能够顺利与升压接插件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直流升压结构还包括电压采集线,所述电压采集线的一端安装在所述三相铜排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电压采集线直接安装在三相铜排上,能够使得电压采集线位于控制器壳体内,从而提升电机控制器的集成度。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直流升压结构,所述直流升压结构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升车辆本体的综合性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通过将功率模块、三相铜排、电压采集线、和升压插接件均安装在控制器壳体上,使得直流升压功能能够直接集成在电机控制器上,从而提升电机控制器的集成度,并能够减小电机控制器的体积和重量。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直流升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直流升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展示升压回路的示意图;
其中,1、电池包;2、功率模块;3、三相铜排;4、电机侧三相线;5、控制器壳体;6、升压接插件;7、中线相;8、中线转出点;9、电压采集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功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中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用于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流升压结构,主要包括电池包1、功率模块2、三相铜排3、电机侧三相线4和控制器壳体5,其中,三相铜排3的一侧与电机侧三相线4相连,三相铜排3的另一侧与功率模块2相连,功率模块2与电池包1相连,电池包1、功率模块2、三相铜排3和电机侧三相线4相互配合,共同形成升压回路。在本实施例中,功率模块2和三相铜排3均安装在控制器壳体5内。通过这样设置,使得直流升压功能能够直接集成在电机控制器上,从而提升电机控制器的集成度,并能够减小电机控制器的体积和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直流升压结构还包括安装在控制器壳体5上的升压接插件6,升压接插件6的一端连接直流充电口,升压接插件6的另一端连接电机侧三相线4。通过这样设置,将升压接插件6直接安装在控制器壳体5上,特能够提升电机控制器的集成度。
在本实施例中,三相铜排3和所述电机侧三相线4均具有U相、V相和W相,三相铜排3的U相和电机侧三相线4的U相连接,三相铜排3的V相和电机侧三相线4的V相连接,三相铜排3的W相和电机侧三相线4的W相连接。通过这样设置,使得三相铜排3和所述电机侧三相线4能够顺利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侧三相线4还具有中线相7,中线相7紧邻W相;控制器壳体5内安装有中线转出点8,中线转出点8的一端能够与中线相7连接,中线转出点8的另一端与升压接插件6连接。通过这样设置,在保证电机控制器高集成度的前提下,使得电机侧三相线4能够顺利与升压接插件6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直流升压结构还包括电压采集线9,电压采集线9的一端安装在三相铜排3上。通过将电压采集线9直接安装在三相铜排3上,也使得电压采集线9位于控制器壳体5内,从而提升电机控制器的集成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上述的直流升压结构,直流升压结构设置在车辆本体上。
以上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直流升压结构及车辆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直流升压结构,包括电池包(1)、功率模块(2)、三相铜排(3)、电机侧三相线(4)和控制器壳体(5),所述三相铜排(3)的一侧与所述电机侧三相线(4)相连,所述三相铜排(3)的另一侧与所述功率模块(2)相连,所述功率模块(2)与所述电池包(1)相连,所述电池包(1)、所述功率模块(2)、所述三相铜排(3)和所述电机侧三相线(4)共同形成升压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2)和所述三相铜排(3)均安装在控制器壳体(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升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升压结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控制器壳体(5)上的升压接插件(6),所述升压接插件(6)的一端连接直流充电口,所述升压接插件(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机侧三相线(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升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铜排(3)和所述电机侧三相线(4)均具有U相、V相和W相,所述三相铜排(3)的U相和所述电机侧三相线(4)的U相连接,所述三相铜排(3)的V相和所述电机侧三相线(4)的V相连接,所述三相铜排(3)的W相和所述电机侧三相线(4)的W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升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侧三相线(4)还具有中线相(7),所述控制器壳体(5)内安装有中线转出点(8),所述中线转出点(8)的一端与所述中线相(7)连接,所述中线转出点(8)的另一端与所述升压接插件(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升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升压结构还包括电压采集线(9),所述电压采集线(9)的一端安装在所述三相铜排(3)上。
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直流升压结构,所述直流升压结构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上。
CN202223144656.XU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直流升压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88884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4656.XU CN218888432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直流升压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4656.XU CN218888432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直流升压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8432U true CN218888432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40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44656.XU Active CN218888432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直流升压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84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24167C (en) Multi-source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energ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thod
CN201388079Y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充电器
CN201842040U (zh) 一种电动车用高压电源控制盒
KR20120065411A (ko) 차량에 대한 출력요구가 감소된 하이브리드 구동시스템
KR20120083411A (ko) 원동기로서 엔진을 가지는 차량용 하이브리드 구동시스템
CN218888432U (zh) 一种直流升压结构及车辆
CN211701758U (zh) 电机控制器、电驱动系统及车辆
CN216033775U (zh)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集成控制电路结构
CN213027500U (zh) 一种dcdc转换器与电池包的集成装置
CN213292007U (zh) 一种动力控制模块及车辆
CN201227959Y (zh) 用于微型电动车的集成电机控制器和直流直流变换器
CN203590657U (zh) 电机控制器
CN202042932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集成式电源模块
CN208656485U (zh) 适用于商用车的双电压电源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汽车
CN204442103U (zh) 大电流永磁同步电机多驱动控制集成装置
CN211139225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车载逆变器
CN203427601U (zh) 一种单轴式混联动力系统
CN208698504U (zh) 一种电动汽车一体式变速驱动总成
CN220147150U (zh) 一种纯电商用车控制系统
CN205573843U (zh) 一种纯电动客车电源控制盒
CN206060607U (zh) 一种怠速智能控制模块及包括该模块的交流发电机
CN215097053U (zh)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装置和车辆
Abuaish et al. Single-phase bidirectional integrated onboard battery charger for EVs featuring a battery-supercapacitor 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215944308U (zh) 一种新能源客车高压附件集成控制器
CN212654222U (zh) 一种便于改造的厢式面包物流电动车充电口插座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