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6424U - 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6424U
CN218886424U CN202221887757.3U CN202221887757U CN218886424U CN 218886424 U CN218886424 U CN 218886424U CN 202221887757 U CN202221887757 U CN 202221887757U CN 218886424 U CN218886424 U CN 2188864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groove
wearable device
outer fram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877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符式峰
刘晓刚
孙瑞
许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877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64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64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6424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7467 priority patent/WO2024017162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37/00Cases
    • G04B37/04Mounting the clockwork in the case; Shock absorbing mounting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37/00Cases
    • G04B37/18Cases for pocket or wrist watche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7/00Structural details; Housings
    • G04G17/02Component assemblie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7/00Structural details; Housings
    • G04G17/08Housing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21/00Input or output devices integrated in time-pie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戴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旨在解决穿戴设备维修难度大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外框上设置有安装通道,安装通道贯穿外框,壳体设置在安装通道内,并且壳体与外框之间的可拆卸的连接;机芯设置在壳体内。在外框损坏时,由于机芯的各零件均设置在壳体内,因此可以将壳体由外框上拆卸下来,并将壳体安装在新的外框上,减小了穿戴设备的维修难度。

Description

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设备技术的逐渐发展,智能手表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智能手表一般包括外壳、机芯以及后盖,外壳围成底部具有开口的安装通道,机芯安装在安装通道内,后盖安装在外壳的底部、并且封闭该开口,以将机芯固定在外壳上。然而,在外壳损坏时,需打开后盖,并将机芯的各零件取出,并安装在新的外壳上,导致智能手表的维修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设备,旨在解决穿戴设备维修难度大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包括外框以及安装在外框上的壳体,外框上设置有安装通道,并且安装通道贯穿外框,壳体设置在安装通道内,并且壳体与外框之间可拆卸的连接。壳体内设置有机芯,机芯用于进行计时。
通过上述设置,外框上设置有安装通道,安装通道贯穿外框,壳体设置在安装通道内,并且壳体与外框之间可拆卸的连接。在外框损坏时,由于机芯的各零件均设置在壳体内,因此可以将壳体由外框上拆卸下来,并将壳体安装在新的外框上,无需拆解机芯,减小了穿戴设备的维修难度。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穿戴设备包括卡接组件,卡接组件设置在外框和壳体之间,外框和壳体之间通过卡接组件卡接。如此设置,外框与壳体之前通过卡接组件卡接,方便了壳体与外框之间的拆卸和安装。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卡接组件包括设置在安装通道侧壁上的卡接部,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接槽,卡接部卡设在卡接槽内。如此设置,卡接组件的结构简单,且便于制作。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卡接部包括弹性板,弹性板设置在安装通道的侧壁上,弹性板朝向安装通道中心线的表面上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卡设在卡接槽内。如此设置,弹性板具有一定的弹力,在弹力的作用下,使得弹性板始终卡设在卡接槽内,进而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卡接部与卡接槽分离,结构简单且便于制作。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卡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与安装通道的中心线垂直,并且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沿平行于安装通道中心线的方向间隔的设置。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安装通道的侧壁连接,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弹性板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安装通道的侧壁连接,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弹性板的另一端连接。如此设置,可以提高弹性板与外框之间的连接力,进而避免弹性板脱落。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板、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为一体结构,通过折弯、注塑、铸造等工艺形成的一体结构,无需再次将弹性板安装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简化了制作难度;另外,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也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提高凸起部卡设在卡接槽内的卡接力,以进一步避免凸起部与卡接槽脱离。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板可以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简称TPU)板,由TPU构成的弹性板,在保证具有足够弹力的同时,可以避免划伤壳体,以提高穿戴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板包括安装通道中心线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第一斜板朝向第二斜板的一端与第二斜板连接,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的连接处形成凸起部;第一斜板相对于安装通道的中心线倾斜设置,以使得第一斜板背离第二斜板的一端较第一斜板朝向第二斜板的一端更远离安装到通道的中心线。第二斜板相对于安装通道的中心线倾斜设置,以使第二斜板背离第一斜板的一端较第二斜板朝向第一斜板的一端更远离安装通道的中心线。
通过上述设置,在将壳体安装在安装通道内的过程中,壳体的朝向安装通道的侧壁首先与第二斜板接触,第二斜板可以引导壳体向安装通道内移动,并且在安装通道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斜板和第一斜板逐渐被压缩而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产生弹力。在壳体移动至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交界的位置卡设在卡接槽内时,在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弹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交界的位置始终卡接在卡接槽内,进而实现壳体与外框之间的连接。其中,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均发生弹性形变,可以增大弹性板的弹力,进而提高壳体与外框之间的连接力。在进行壳体拆卸时,用户可以由观察口向拆卸口按压壳体,以使得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交界的位置逐渐由卡接槽内脱出,脱出后在第二斜板的引导下,壳体逐渐由安装通道内拆卸下来。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卡接组件还包括转接板,弹性板设置在转接板上,转接板与安装通道的侧壁连接。如此设置,弹性板通过转接板与安装通道侧壁连接,方便了弹性板的安装。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转接板安装在安装槽内。如此设置,可以避免转接板凸出于安装通道的侧壁,进而避免弹性板向安装通道中心线延伸的距离过大,以缩小壳体与安装通道侧壁之间的缝隙,进而提高了穿戴设备的装饰效果。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的槽底设置有第一凸出部,转接板朝向槽底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凸出部卡设在第一凹槽内。如此设置,第一凸出部卡设在第一凹槽内,可以实现转接板与外框之间的定位,同时也可以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转接板在安装槽内晃动。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上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深度方向与安装通道的中心线平行。第一凹槽中与槽底相邻的槽壁上设置有第二凸出部,在将转接板安装在安装槽内时,第一凸出部卡设在第一凹槽内,与此同时,第二凸出部卡设在第二凹槽内。通过上述设置,提高了转接板和外框之间的位置精度,同时可以进一步避免使用的过程中转接板在安装槽内晃动。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穿戴设备还包括固定板,固定板覆盖在转接板背离安装通道侧壁的表面上,即固定板覆盖在转接板朝向安装通道中心线的表面上;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弹性板由第一通孔伸出,固定板与外框之间的连接。通过固定板将转接板固定在外框上,以实现对弹性板的固定。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穿戴设备还包括粘结层,粘结层设置在固定板和转接板之间,粘结层与固定板和转接板均粘接。如此设置,可以提高转接板和固定板之间的连接力,以进一步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转接板在安装槽内晃动。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粘结层上设置有第二通孔,弹性板由第二通孔伸出,粘结层的边缘设置有第一防呆槽,转接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防呆槽,第一防呆槽和第二防呆槽在安装通道侧壁上的投影重合。如此设置,通过第一防呆槽和第二防呆槽可以实现粘结层和转接板之间的防呆,进而方便了粘结层的安装。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的槽底处设置有固定柱,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孔,固定柱穿设在固定孔内;固定部背离安装通道的一端设置有止挡部,止挡部抵顶在固定板朝向安装通道中心线的表面上。如此,止挡部可以阻止固定板与固定柱之间分离,进而实现对固定板的固定。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板容置在安装槽内,以避免壳体与安装通道之间的距离过大,进而提高穿戴设备的装饰效果。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上设置有与壳体内部空间连通的巴管。在外框的一端设置有匹配槽,匹配槽沿垂直于安装通道中心线的方向贯穿外框。如此设置,以在将壳体安装在安装通道内时,巴管卡设在匹配槽内;巴管与匹配槽的卡接可以限制壳体与外框之间的位置,同时还可以阻止壳体在安装通道内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装配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爆炸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中外框和壳体之间的爆炸图一;
图4为图3中外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3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爆炸图二;
图9为图3中卡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中卡接组件与外框之间的爆炸图一;
图11为图10中卡接组件、粘结层以及固定板的爆炸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中外框和壳体之间的爆炸图二;
图13为图12中B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中止挡部抵顶在固定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中卡接组件与外框之间的爆炸图二;
图16为图15中卡接组件、粘结层以及固定板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框;
3:第一表带;
4:第二表带;
5:卡接组件;
11:安装通道;
12:匹配槽;
13:止挡凸缘;
51:卡接部;
53:转接板;
54:固定板;
55:粘结层;
100:穿戴设备;
101:观察口;
102:拆卸口;
103:安装槽;
104:第一凸出部;
105:第二凹槽;
106:固定柱;
107:安装台阶;
108:止挡部;
201:壳体;
202:卡接槽;
203:窗口;
204:巴管;
205:按键;
206:环形固定槽;
207:调节杆;
301:锁紧圈;
302:锁舌;
401:锁孔;
501:弹性板;
502:凸起部;
503:第一斜板;
504:第二斜板;
505:第一连接板;
506:第二连接板;
531:第一凹槽;
532:第二凸出部;
533:第二防呆槽;
541:第一通孔;
542:固定孔;
543:凹陷部;
544:折弯部;
545:插槽;
551:第二通孔;
552:第一防呆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装配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设备100,该穿戴设备100可以为手表(即腕表)、怀表等能佩戴在人体上、且用于进行计时的设备。具体地,穿戴设备100包括外框1以及安装在外框1上的壳体201;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爆炸图一,请参照图2,外框1上设置有安装通道11,并且安装通道11贯穿外框1,壳体201设置在安装通道11内,壳体201内设置有机芯(未示出),机芯用于进行计时。其中,外框1的材质可以包括不锈钢、塑料等。示例性的,可以在外框1的表面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PVD)的工艺形成装饰涂层,以在增加外框1的耐磨性的同时提高外框1的装饰效果。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中外框和壳体之间的爆炸图一,请参照图3,其中,安装通道11的一端(图3所示方位中的顶端)贯穿外框1,并形成观察口101;相应的,安装通道11的另一端(图3所示方位中的底端)贯穿外框1,以形成拆卸口102。壳体201由拆卸口102安装至安装通道11内,用户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观察口101观察壳体201,以获得机芯上的时间等信息。
继续参照图2,穿戴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一表带3、第二表带4以及锁紧装置,第一表带3的一端与外框1连接,第二表带4的一端也与外框1连接,第一表带3和第二表带4相对设置;即穿戴设备100可以为手表。第一表带3和第二表带4之间通过锁紧装置连接,以使得第一表带3、第二表带4以及外框1围设成佩戴圈,佩戴圈环绕在用户手腕上,以实现穿戴设备100的佩戴。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锁紧装置包括锁紧圈301以及锁舌302,锁紧圈301设置在第一表带3背离外框1的一端,锁舌302的一端铰接在锁紧圈301上;相应的,第二表带4沿自身延伸方向间隔的设置有多个锁孔401。在进行佩戴时,将第一表带3和第二表带4绕设在用户手腕上,之后将第二表带4背离外框1的一端穿过锁紧圈301,并且使锁舌302穿设在一个锁孔401内,即可实现第一表带3和第二表带4之间的连接,以将外框1固定在用户手腕上,实现佩戴。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锁舌302与不同的锁孔401配合,可以调节第一表带3、第二表带4以及外框1围成的佩戴圈的直径,进而适应不同尺寸的手腕;同时也可以提高用户佩戴的舒适性。
第一表带3和第二表带4可以为橡胶带,或者,第一表带3和第二表带4为由金属链节依次连接而成的金属带;当然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表带3和第二表带4还可以为由棉线或者尼龙线编织而成的布带,本实施例对第一表带3和第二表带4的材质不作限制。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穿戴设备还可以包括表链(未示出),表链的一端可以与外框1或者壳体201连接,表带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在用户的衣服上;相应的,外框1可以放置在用户衣服上的口袋内,以实现佩戴。此时,穿戴设备100为怀表。
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壳体201为封闭式壳体,在实现对机芯固定的同时,可以实现机芯的防水和防尘。示例性的,壳体201可以呈圆柱状或者棱柱状,壳体201的中心线与安装通道11的中心线(图3中的虚线)可以共线设置,以使得壳体201可以位于安装通道11的中央,进而提高穿戴设备100的装饰效果。
示例性的,壳体201的材质可以包括不锈钢、塑料等。壳体201的表面也可以通过物理气相沉积的工艺形成装饰涂层,以在增加壳体201耐磨性的同时提高壳体201的装饰效果。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壳体201的截面形状与安装通道11的截面形状可以相同,合理的设置壳体201的截面尺寸,可以使壳体201与安装通道11的侧壁之间贴合,或者壳体201与安装通道11之间具有较小的距离,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穿戴设备100的装饰效果。
图4为图3中外框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4,安装通道11的侧壁上、且靠近观察口101的位置可以设置有止挡凸缘13,止挡凸缘13可以抵顶在壳体201朝向观察口101的一端上,进而阻止壳体201由观察口101掉落。
本实施例中,机芯用于进行计时,示例性的,机芯可以为机械机芯、石英机芯、智能机芯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其中,机械机芯包括表盘、指针系统、擒纵系统以及游丝,游丝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来存储能量,游丝与擒纵系统连接,擒纵系统通过齿轮与指针系统传动连接,擒纵系统接收来自游丝的驱动力,进而驱动指针系统中的秒针、分针以及时针转动,秒针、分针以及时针均设置在表盘上。石英机芯包括表盘、指针系统、电池、石英晶体振荡器、马达、以及控制电路,电池、石英晶体振荡器以及马达均与控制电路电连接,控制电路接收石英晶体振荡器发送的振荡信号,并根据振荡信号形成驱动马达转动的驱动信号;马达通过齿轮驱动指针系统中的秒针、分针以及时针转动,秒针、分针以及时针转动均设置在表盘上。智能机芯包括主板、电池以及显示面板,主板与电池和显示面板均电连接,主板用于控制显示面板显示时间、用户的心率等信息。
图6为图3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6,可以理解的是,壳体201中朝向图3所示观察口101的位置可以设置有窗口203,并且在窗口203处覆盖透明板(未示出),以封闭窗口203;相应的,上述机芯中的表盘或者显示面板朝向窗口203设置。以使用户可以通过窗口203观察到表盘或者显示面板,进而获取时间信息。
继续参照图3,在机芯为机械机芯和石英机芯的实现方式中,壳体201上设置有与壳体201内部空间连通的巴管,巴管内穿设有调节杆207,调节杆207与机芯连接,以通过扭转调节杆207可以驱动分针转动,进而实现对机芯时间的校准。相应的,在外框1背离观察口101的一端设置有匹配槽12,匹配槽12沿垂直于安装通道11中心线(图3中的虚线)的方向贯穿外框1;在将壳体201安装在安装通道11内时,巴管和调节杆207卡设在匹配槽12内。巴管与匹配槽12的卡接可以限制壳体201与外框1之间的位置,同时还可以阻止壳体201在安装通道11内转动。
在机芯为智能机芯的实现方式中,壳体201上设置有与壳体201内部空间连通的巴管,巴管内设置有按键205,按键205与主板电连接,以通过按键205可以对智能机芯进行控制。相应的,在外框1背离观察口101的一端设置有匹配槽12,匹配槽12沿垂直于安装通道11中心线的方向贯穿外框1;以在将壳体201安装在安装通道11内时,巴管和按键205卡设在匹配槽12内。巴管与匹配槽12的卡接可以限制壳体201与外框1之间的位置,同时还可以阻止壳体201在安装通道11内转动。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可以在巴管204的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固定槽206,表链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卡设在环形固定槽206内,以实现表链与巴管204之间的连接。此时,穿戴设备100可以为怀表。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爆炸图二,请参照图8,本实施例中,壳体201设置在安装通道11内,并且壳体201与外框1之间可拆卸的连接。示例性的,穿戴设备100还包括卡接组件5,卡接组件5设置在外框1和壳体201之间,外框1和壳体201之间通过卡接组件5卡接。如此设置,外框1与壳体201之前通过卡接组件5卡接,方便了壳体201与外框1之间的拆卸和安装。
当然,在其他的实现方式中,外框1与壳体201之间还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等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本实施例对外框1与壳体20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100,外框1上设置有安装通道11,安装通道11贯穿外框1,壳体201设置在安装通道11内,并且壳体201与外框1之间的可拆卸的连接;机芯设置在壳体201内,机芯用于进行计时。在外框1损坏时,由于机芯的各零件均设置在壳体201内,因此可以将壳体201由外框1上拆卸下来,并将壳体201安装在新的外框1上,无需拆解机芯,减小了穿戴设备100的维修难度。
另外,外框1可以有多种,不同种类的外框1的外部结构、材质、以及颜色中的至少一种不同,这样用户可以将壳体201安装在不同种类的外框1上,以构成具有不同外观的穿戴设备100,增大了用户的可选择性,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8,示例的,外框1可以与第一表带3和第二表带4连接,用户可以将壳体201安装在该外框1上,进而使穿戴设备100构成手表。再示例的,外框1并不与第一表带3和第二表带4连接,此时用户在将壳体201安装在该外框1之后,可以将表链的一端安装在外框1或者壳体201上,以使得穿戴设备100构成怀表。如此,也增大了用户的可选择性,同时提高用户体验。
图9为图3中卡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组件5包括设置在安装通道11侧壁上的卡接部51,壳体201的侧壁上设置有如图3所示的卡接槽202,卡接部51卡设在卡接槽202内,以实现壳体201与外框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如此设置,卡接组件5的结构简单,且便于制作。可以理解的是,卡接部51可以为多个,多个卡接部51环绕安装通道11的中心线间隔的设置,相应的,卡接槽202也为多个,多个卡接槽202环绕安装通道11的中心线间隔的设置,每一卡接部51与一个卡接槽202卡接,如此可以提高壳体201与外框1之间的连接力。
继续参照图9,卡接部51可以包括弹性板501,弹性板设501设置在安装通道11的侧壁上,弹性板501朝向安装通道11中心线的表面上设置有凸起部502,凸起部502卡设在卡接槽202内。弹性板501具有一定的弹力,在弹力的作用下,使得弹性板501始终卡设在卡接槽202内,进而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卡接部51与卡接槽202分离,结构简单且便于制作。
示例性的,弹性板501朝向图3所示拆卸口102的一端可以与安装通道11的侧壁连接,并且弹性板501可以相对于安装通道11的中心线倾斜设置,即弹性板501朝向观察口101的一端较朝向拆卸口102的一端更靠近安装通道11的中心线。壳体201在由拆卸口102装入到安装通道11的过程中,壳体201朝向安装通道11的侧壁会抵顶弹性板501,以使弹性板501发生弹性形变,在弹性板501弹力的作用下,弹性板501上的凸起部502卡设在卡接槽202内,实现壳体201与外框1之间的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凸起部502可以为弹性板501朝向观察口101的一端,当然凸起部502也可以为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在弹性板501上的块体,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只要凸起部502能够卡设在卡接槽202内,以阻止壳体201与外框1分离即可。
继续参照图9,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弹性板501沿平行于图3所示安装通道11中心线(图3中的虚线)方向的两端可以均与安装通道11的侧壁连接,以提高弹性板501与外框1之间的连接力,进而避免弹性板501脱落。相应的,卡接部51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板505和第二连接板506,第一连接板505和第二连接板506均与安装通道11的中心线垂直,并且第一连接板505和第二连接板506沿平行于安装通道11中心线的方向间隔的设置。第一连接板505的一端与安装通道11的侧壁连接,第一连接板505的另一端与弹性板501的一端(弹性板501朝向观察口101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板506的一端与安装通道11的侧壁连接,第二连接板506的另一端与弹性板501的另一端(弹性板501朝向拆卸口102的一端)连接。以图9所示方位为例,弹性板501设置在第一连接板505和第二连接板506之间,弹性板501的顶端与第一连接板505连接,弹性板501的底端与第二连接板506连接,以通过第一连接板505和第二连接板506将弹性板501固定在安装通道11侧壁上。
可以理解的是,弹性板501、第一连接板505、以及第二连接板506可以为一体结构,通过折弯、注塑、铸造等工艺形成的一体结构,无需再次将弹性板501安装在第一连接板505和第二连接板506上,简化了制作难度;另外,第一连接板505和第二连接板506也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提高凸起部502卡设在卡接槽202内的卡接力,以进一步避免凸起部502与卡接槽202脱离。当然,在其他的实现方式中,弹性板501也可以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与第一连接板505和第二连接板506连接,本实施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中,弹性板501可以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s简称TPU)板,由TPU构成的弹性板501,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耐磨性、耐油性等性能,在保证具有足够弹力的同时,可以避免划伤壳体201,以提高穿戴设备100的使用寿命。可以理解的是,在弹性板501、第一连接板505以及第二连接板506为一体结构的实现方式中,弹性板501、第一连接板505以及第二连接板506均由TPU构成,相应的,可以通过注塑或者加热折弯的工艺,同时形成弹性板501、第一连接板505以及第二连接板506,以降低图2所示穿戴设备100的制作难度。当然,在其他的实现方式中,弹性板501可以为具有一定弹性的钢板、铜板等,本实施例对弹性板501的材质不作限制。
继续参照图9,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弹性板501包括沿图3所示安装通道11中心线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斜板503和第二斜板504,第一斜板503朝向第二斜板504的一端与第二斜板504连接;第一斜板503相对于安装通道11的中心线倾斜设置,以使得第一斜板503背离第二斜板504的一端较第一斜板503朝向第二斜板504的一端更远离安装到通道的中心线;相类似的,第二斜板504相对于安装通道11的中心线倾斜设置,以使第二斜板504背离第一斜板503的一端较第二斜板504朝向第一斜板503的一端更远离安装通道11的中心线。以图9所示方位为例,第一斜板503的底端与第二斜板504的顶端连接,第一斜板503的顶端较第一斜板503的底端更远离安装通道11的中心线,第二斜板504的底端较第二斜板504的顶端更远离安装通道11的中心线。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斜板503和第二斜板504均相对于安装通道11的中心线倾斜设置,以使得第一斜板503和第二斜板504的连接处形成向安装通道11的中心线凸出的凸起部502,凸起部502卡设在壳体201上的卡接槽202内,以实现外框1与壳体201之间的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在将壳体201安装在安装通道11内的过程中,壳体201朝向安装通道11的侧壁首先与第二斜板504接触,第二斜板504可以引导壳体201向安装通道11内移动,并且在安装通道11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斜板504和第一斜板503逐渐被压缩而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产生弹力。在壳体201移动至第一斜板503和第二斜板504交界的位置(即凸起部502)卡设在卡接槽202内时,在第一斜板503和第二斜板504弹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斜板503和第二斜板504交界的位置始终卡接在卡接槽202内,进而实现壳体201与外框1之间的连接。其中,第一斜板503和第二斜板504均发生弹性形变,可以增大弹性板501的弹力,进而提高壳体201与外框1之间的连接力。在进行壳体201拆卸时,用户可以由观察口101向拆卸口102按压壳体201,以使得第一斜板503和第二斜板504交界的位置逐渐由卡接槽202内脱出,脱出后在第二斜板504的引导下,壳体201逐渐由安装通道11内拆卸下来。
在卡接部51包括第一连接板505和第二连接板506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斜板503背离第二斜板504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505连接,第二斜板504背离第一斜板503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506连接,以实现对第一斜板503和第二斜板504的固定。
继续参照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所示的卡接组件5还包括转接板53,弹性板501设置在转接板53上,转接板53与安装通道11的侧壁连接。弹性板501通过转接板53与安装通道11侧壁连接,方便了弹性板501的安装。
在卡接部51包括第一连接板505和第二连接板506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板505和第二连接板506背离弹性板501的一端均与转接板53朝向图3所示的安装通道11中心线的表面连接,以实现第一连接板505和第二连接板506与转接板53之间的固定。示例性的,第一连接板505和第二连接板506背离弹性板501的一端可以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与转接板53连接,当然第一连接板505和第二连接板506背离弹性板501的一端还可以通过粘结胶与转接板53连接,本实施例对第一连接板505和第二固定案与弹性板50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制,只要能够将第一连接板505和第二连接板506固定在弹性板501上即可。
请参照图4和图5,其中,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安装通道11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103,图9所示的转接板53安装在安装槽103内,如此设置,可以避免转接板53凸出于安装通道11的侧壁,进而避免弹性板501向安装通道11中心线延伸的距离过大,以缩小壳体201与安装通道11侧壁之间的缝隙,进而提高了穿戴设备100的装饰效果。
继续参照图5,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安装槽103的槽底设置有第一凸出部104,图9所示的转接板53朝向槽底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531,第一凸出部104卡设在第一凹槽531内。其中安装槽103的槽底为安装槽103中远离安装通道11中心线的侧壁,第一凸出部104可以呈圆柱状、棱柱状等规则形状,当然第一凸出部104还可以呈其他的不规则形状。在第一凸出部104呈圆柱状或棱柱状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凸出的中心线可以与安装通道11的中心线垂直。
如此设置,第一凸出部104卡设在第一凹槽531内,可以实现转接板53与外框1之间的定位,同时也可以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转接板53在安装槽103内晃动。
继续参照图5,第一凸出部104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05,第二凹槽105的深度方向与安装通道11的中心线平行。第二凹槽105可以设置在第一凸出部104朝向观察口101的侧面上,当然第二凹槽105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凸出朝向拆卸口102的侧面上。相应的,图9所示的第一凹槽531中与槽底相邻的槽壁上设置有第二凸出部532,在将转接板53安装在安装槽103内时,第一凸出部104卡设在第一凹槽531内,与此同时,第二凸出部532卡设在第二凹槽105内。通过上述设置,提高了转接板53和外框1之间的位置精度,同时可以进一步避免使用的过程中转接板53在安装槽103内晃动。在第一凸出部104呈圆柱状的实现方式中,通过第二凸出部与第二凹槽105之间的卡接,还可以实现转接板53与外框1之间的防呆。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中卡接组件与外框之间的爆炸图一,图11为图10中卡接组件、粘结层以及固定板的爆炸图,请参照图10和图11。本实施例中,图2所示的穿戴设备100还包括固定板54,固定板54覆盖在转接板53背离安装通道11侧壁的表面上,也就是说固定板54覆盖在转接板53朝向安装通道11中心线的表面上;固定板5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541,弹性板501由第一通孔541伸出,固定板54与外框1之间的连接。通过固定板54将转接板53固定在外框1上,以实现对弹性板501的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安装通道11侧壁上设置有图5所示的安装槽103的实现方式中,转接板53和固定板54可以均容置在安装槽103内,以避免壳体201与安装通道11之间的距离过大,进而提高穿戴设备100的装饰效果。
本实施例对固定板54和外框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制,只要能够将固定板54固定在外框1上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板54和外框1的材质可以均为不锈钢、铜等金属,相应的,固定板54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外框1连接;例性的,可以在安装槽103内设置图5所示的安装台阶107,在将固定板54安装在安装槽103内时,固定板54贴附在安装台阶107上,之后通过激光焊接或者压焊的方式将固定板54焊接在安装台阶107上。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中外框和壳体之间的爆炸图二,图13为图12中B局部放大图,请参照图12和图13。当然,本实施例中外框1和固定板54的材质还可以均为塑料,相应的,安装槽103的槽底处设置有固定柱106,固定板54上设置有固定孔542,固定柱106穿设在固定孔542内;固定部背离安装通道11的一端设置有如图14(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中止挡部抵顶在固定板上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的止挡部108,止挡部108抵顶在固定板54朝向安装通道11中心线的表面上。如此,止挡部108可以阻止固定板54与固定柱106之间分离,进而实现对固定板54的固定。
继续参照图14,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止挡部108可以为固定部靠近安装通道11中心线的一端熔化后形成的钉帽,如此在将固定板54放置在安装通道11之后,固定柱106穿设在固定孔542内,之后通过热熔的方式形成钉帽,即可完成固定板54的固定,简化了图8所示的穿戴设备100的结构,同时也便于固定板54的安装。当然止挡部108也可以为设置在固定柱106上的螺母(未示出),相应的,固定柱106上设置有外螺纹,在将固定板54放置在安装通道11之后,固定柱106穿设在固定孔542内,之后使螺母与固定柱106上的外螺纹配合,也可实现对固定板54的固定。
继续参照图14,可以理解的是,固定板54朝向安装通道11中心线的表面上可以设置有凹陷部543,止挡部108容置在凹陷部543内,如此可以避免止挡部108向安装通道11内凸出,进而减小壳体201与安装通道11侧壁之间的距离,提高穿戴设备100的装饰效果。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中卡接组件与外框之间的爆炸图二,图16为图15中卡接组件、粘结层以及固定板的爆炸图,请参照图15和图16。图7所示的穿戴设备100还包括粘结层55,粘结层55设置在固定板54和转接板53之间,粘结层55与固定板54和转接板53均粘接。如此设置,可以提高转接板53和固定板54之间的连接力,以进一步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转接板53在安装槽103内晃动。示例性的,粘结层55可以为热熔胶,相应的在将粘结层55夹设在固定板54和转接板53之间后,通过加热即可使粘结层55与固定板54和转接板53均粘接;当然,粘结层55还可以为双面胶,相应的在将粘结层55夹设在固定板54和转接板53的同时,即可使粘结层55与固定板54和转接板53均粘接。
继续参照图16,粘结层55上设置有第二通孔551,弹性板501由第二通孔551伸出,粘结层55的边缘设置有第一防呆槽552,转接板5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防呆槽533,第一防呆槽552和第二防呆槽533在安装通道11侧壁上的投影重合。如此设置,通过第一防呆槽552和第二防呆槽533可以实现粘结层55和转接板53之间的防呆,进而方便了粘结层55的安装。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固定板54的一端可以设置有折弯部544,折弯部544上设置有插槽545,相应的,在如图12所示的安装槽103内设置有插接部(未示出),在将固定板54安装在安装槽103内的同时,插接部插设在插槽545内,以进一步将固定板54固定在外框1上,同时也可以进一步限制固定板54和外框1之间的相位位置,以提高固定板54的位置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卡接部51也可以设置在壳体201上,相应的在安装通道11的侧壁上设置有设置卡接槽202,卡接部51与卡接槽202卡接,也可以实现壳体201与外框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的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的连接,也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框,所述外框上设置有安装通道,所述安装通道贯穿所述外框;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安装通道内,且所述壳体与所述外框可拆卸的连接;
机芯,所述机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设备还包括:
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设置在所述外框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外框和所述壳体之间通过所述卡接组件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通道侧壁上的卡接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部卡设在所述卡接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弹性板,所述弹性板设置在所述安装通道的侧壁上,所述弹性板的朝向所述安装通道中心线的表面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卡设在所述卡接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还包括:
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通道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板的一端连接;
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通道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板的另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以及所述弹性板为一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板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板。
8.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板包括:
沿所述安装通道中心线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所述第一斜板朝向所述第二斜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斜板连接;所述第一斜板背离所述第二斜板的一端较所述第一斜板朝向所述第二斜板的一端更远离所述安装通道的中心线,所述第二斜板背离所述第一斜板的一端较所述第二斜板朝向所述第一斜板的一端更远离所述安装通道的中心线;
所述第一斜板和所述第二斜板的连接处形成所述凸起部。
9.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还包括转接板,所述弹性板设置在所述转接板上,所述转接板与所述安装通道的侧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转接板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设置有第一凸出部,所述转接板朝向所述槽底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出部卡设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卡设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设备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板覆盖在所述转接板朝向所述安装通道中心线的表面上,所述弹性板由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外框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设备还包括:粘结层,所述粘结层设置在所述固定板和所述转接板之间,所述粘结层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转接板均粘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弹性板由所述第二通孔伸出;所述粘结层的边缘设置有第一防呆槽,所述转接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防呆槽,所述第一防呆槽和所述第二防呆槽在所述安装通道侧壁上的投影重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安装槽的槽底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穿设在所述固定孔内,所述固定柱朝向所述安装通道中心线的一端设置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抵顶在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安装通道中心线的表面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容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巴管;所述外框的沿所述安装通道中心线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匹配槽,所述匹配槽沿垂直于所述安装通道中心线的方向贯穿所述外框,所述巴管卡设在所述匹配槽内。
CN202221887757.3U 2022-07-21 2022-07-21 穿戴设备 Active CN2188864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87757.3U CN218886424U (zh) 2022-07-21 2022-07-21 穿戴设备
PCT/CN2023/107467 WO2024017162A1 (zh) 2022-07-21 2023-07-14 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87757.3U CN218886424U (zh) 2022-07-21 2022-07-21 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6424U true CN218886424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55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87757.3U Active CN218886424U (zh) 2022-07-21 2022-07-21 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6424U (zh)
WO (1) WO202401716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7162A1 (zh) * 2022-07-21 2024-0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穿戴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22686A (ja) * 2002-01-29 2003-08-08 Seiko Epson Corp 時 計
US20070253290A1 (en) * 2006-04-27 2007-11-01 Christopher Aire Modular wristwatch
KR20170047771A (ko) * 2015-10-23 2017-05-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웨어러블 단말기
US20190110744A1 (en) * 2017-10-18 2019-04-18 Jiping Zhu Interchangeable wearable device
CN210137890U (zh) * 2018-12-21 2020-03-13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按压式表带快拆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CN209992820U (zh) * 2019-07-31 2020-01-24 成都拼表多钟表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组装的手表
CN112971286A (zh) * 2021-02-23 2021-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智能穿戴设备
CN218886424U (zh) * 2022-07-21 2023-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穿戴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7162A1 (zh) * 2022-07-21 2024-0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穿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17162A1 (zh) 2024-01-25
WO2024017162A9 (zh) 2024-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58285B2 (en) Flexible wristwatch with segmented e-paper display
CN218886424U (zh) 穿戴设备
CN212661270U (zh) 可穿戴电子设备腕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电子设备
US20230337789A1 (en) Locking structure,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142274B (zh) 警用骨传导智能眼镜
CN213302774U (zh) 一种表耳连接结构及腕戴设备
CN218737572U (zh) 连接结构、表带以及手表
CN210605382U (zh) 可拆卸饰品的手表
CN210227145U (zh) 表带连接机构及手表
CN216907079U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216147383U (zh) 卡扣组件及穿戴设备
CN112754118B (zh) 一种表带以及可穿戴设备
CN212814810U (zh) 表带及具有该表带的手表
CN216651539U (zh) 一种穿戴设备
WO2017201838A1 (zh) 可穿戴设备
CN211786631U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219679934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20024325U (zh) 表带机构、可拆卸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9590683U (zh) 表头、可穿戴设备及表框组件
CN207460347U (zh) 一种具有防水摄像头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18416949U (zh) 一种穿戴设备和穿戴系统
CN219982286U (zh) 一种表带组件及手表
CN215936484U (zh) 一种腕带及腕戴设备
CN219047607U (zh) 表带长度调节机构及智能手表
CN218567847U (zh) 一种钟表带夜光的钟表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